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望岳》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望岳(教案)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望岳》这首诗歌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和诗人情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欣赏。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深入探索古典诗词的奥妙。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望岳》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典诗词的热情和兴趣被有效地激发了。通过引导他们朗读、分析诗句,他们能够逐渐体会到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尤其是实践活动中的朗读体验,让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到了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在讲授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诗句的深层含义理解起来有些吃力,尤其是在解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样的寓意丰富的句子时。为此,我采用了对比和举例的方法,帮助他们逐步领悟诗句背后的哲理。今后,我还可以尝试运用更多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更好地感知诗歌的意境。
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积极主动,能够围绕主题展开深入的探讨。我在旁听的过程中,适时给予引导和启发,帮助他们拓展思路。从成果分享来看,学生们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欣赏有了新的认识,这让我深感欣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望岳(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第三单元《风景名胜》中的《望岳》一课。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诗歌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望岳》;
2.词语解析:掌握生字词,如“岱宗”、“夫如何”等;
3.诗句理解:理解诗句的意义,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课堂主题还不够自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杜甫《望岳》教案(优秀14篇)
杜甫《望岳》教案(优秀14篇)《望岳》教案设计望岳公开课教案篇一1、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2、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3、探究文学作品风格与作家个人遭遇之间的关系。
1、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2、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理解诗中哲理和意境;八年级学生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即将到来的十一假期,大家有什么安排呢?让同学自由回答,把话题引向“旅行”。
说起旅行,我们国家的名胜古迹可是数不胜数。
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当属“五岳”最有名,正如“五岳归来不看山”。
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明确:泰山2、介绍“泰山”,同时展示课件。
“泰山”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又称东岳,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著名风景名胜有天柱峰、日观峰、百丈崖、仙人桥、五大夫松、望人松、龙潭飞瀑、云桥飞瀑、三潭飞瀑等。
泰山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
数千年来,先后有十二位皇帝来泰山封禅。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二)讲授新课:分两步:先通过解题使学生达到整体感知;后逐句诠释。
整体感知:1、朗读,强调字音、字形。
2、解题: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
逐句诠释:(此诗虽是八句四联,中间两联还是对仗,但它不是律诗而是古体诗,它不讲究平仄,故不可使用“颔联”“颈联”等名称)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开篇以设问起句,表现诗人虽未得亲历其境,但久慕其名。
接着解释“岱宗”一词,再问:“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明,也更强烈。
)接句自问自答,“齐鲁”是春秋的两个诸侯国,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
“青”,指泰山之色,请问,这表现了泰山的什么特点?明确:青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望岳》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通过诗歌表达对自然景观的赞美”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问题,如“你认为诗歌中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望岳》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望岳》为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课文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词语学习:结合课文,学习并掌握以下词语: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决眦、会当、凌绝顶。
然而,在课堂总结时,我发现部分同学对于诗歌的难点内容仍存在疑惑。这让我反思,可能需要在课堂上更加注重对难点知识的讲解和引导,以及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同时,课后也要关注学生的复习情况,确保他们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此外,我还注意到,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尝试更多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诗歌,感受语文的魅力。
-句子解析:通过分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让学生理解诗人立志攀登高峰、俯视一切的豪情壮志。
-写作手法:以诗句“齐鲁青未了,阴阳割
-文化传承:通过讲解泰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让学生了解其象征意义,传承优秀文化。
2.教学难点
-诗歌情感的理解:把握诗人的情感,体会其对泰山的敬仰和豪情壮志。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望岳》的基本内容。这是一首描写泰山壮丽景色的诗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人生的豪迈。诗歌的韵律和意象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它们帮助我们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望岳》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下《望岳》教案【教学目标】:一、熟读成诵,声情并茂。
能正确把握诗歌朗诵的语气、语调、节奏等技巧。
二、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
理解、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三、认识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陶冶美的情操。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
理解、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
理解、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泰山有“五岳之首”、“五岳独尊”的称誉。
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岁,多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
先秦时期有72代君主到泰山封禅;自秦汉至明清,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27次。
历代文人在此也留下了数以干计的诗文刻石。
如孔子的《邱陵歌》、司马迁的《封禅书》、曹植的《飞龙篇》、李白的《泰山吟》、杜甫的《望岳》等诗文,成为中国的传世名篇。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五言律诗《望岳》,跟随杜甫的目光来领略一下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色,并从中感悟是人的感情与抱负。
(板书课题)二、走进作者: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三、背景介绍: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做作品。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杜甫到洛阳应举不第,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今属山东省)去省(xǐng)亲—其父杜闲当时任衮州司马。
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
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
四、朗读诗歌:1、老师范读《望岳》。
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划分句读,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望岳》教学设计(优秀5篇)
《望岳》教学设计(优秀5篇)杜甫大家都十分熟悉,是我们古代的伟大诗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古诗词作品,让我们受益无穷。
望岳就是其中一首。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5篇《望岳》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望岳的写作思路。
《望岳》教案设计望岳公开课教案篇一我们伟大的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山大川数不胜数。
要说山,较有名的当然是“五岳”了。
那么,请问大家“五岳”分别指的是哪几座山?哪一座山是“五岳之首”呢?(学生回答)从古到今,为赞美、歌颂泰山,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
其中,一位唐代大诗人所写的一首诗历来被人们誉为吟诵泰山的压卷之作。
那么,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呢?作者是如何描绘、赞美泰山雄奇壮丽的景色的?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学生自己结合课下注释解题,明白是作者近岳而望,并没有登山。
天宝三年,25岁的杜甫科举不第。
当时,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杜甫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
那整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呢?1、教师配乐朗诵《望岳》,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本诗的诵读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
3、学生个别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4、学生齐读。
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学习小组交流,有否疑难及互答)2、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3、《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试对此做具体归纳。
1、透过一联,你可以知道泰山的怎样的形象?2、第二联,哪两个词用得较好?表现了泰山怎样的形象?3、第三联表现了泰山怎样的形象?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小组研讨展示,教师总结)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此神奇秀丽,严峻挺拔,那么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南龙山下,那么大家用你们手中的笔来描绘一下你心中的南龙山吧!学生作品展示。
1、背诵默写全诗;2、预习本课其余两首诗歌。
附:板书设计望岳杜甫写景:一、二句:远望之景:夫如何、青未了(绵延深远、青翠苍郁)三、四句:近望之景:钟神秀、割昏晓(神奇秀丽、巍峨高大)五、六句:细望之景:生层云、入归鸟(云雾缭绕、飞鸟盘旋)七、八句:极望之情:凌绝顶、众山小(勇于攀登、俯视一切)抒发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望岳教案公开课教案
望岳教案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望岳诗的内容和意境。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杜甫这位诗人及其代表作。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诗歌欣赏来培养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1.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和祖国的山河之美。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熟读并理解望岳诗的内容和意义。
让学生能够欣赏并分析杜甫的诗歌风格和技巧。
2.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望岳诗的背景和创作意图,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义。
通过讲解杜甫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
3.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学资源:准备望岳诗的文本和相关注释资料。
准备杜甫的介绍资料和其代表作品的示例。
4.2 教学工具:使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诗歌文本和注释资料。
使用白板和记号笔记录学生的讨论结果和答案。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以图片或视频展示泰山的壮丽景色,引发学生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引导学生思考并对泰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进行简单介绍。
5.2 诗歌讲解:逐句讲解望岳诗的内容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结合注释资料,解释诗中的难点和象征意义。
5.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选取几个小组的代表进行汇报和分享。
5.4 诗歌欣赏:让学生欣赏杜甫的其他代表作品,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欣赏来培养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体验。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望岳诗的感受或者创作一首以泰山为题材的诗歌。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互动。
望岳教案设计 望岳公开课教案(优秀4篇)
望岳教案设计望岳公开课教案(优秀4篇)望岳篇一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
我们的生活处处也有诗歌,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在读唐诗300首诗,我领略了李白的豪迈奔放,清新飘逸和杜甫那种永不衰退的政治热情、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胸怀开阔的乐观精神。
我最喜欢的是杜甫写的《望岳》因为从这首诗中,我明白了人生的哲理。
《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每一句都在写望见的风景。
还有到泰山边上,甚至是还没有进入齐鲁故地,远远的望见了泰山,他便发出了感叹,那传说中的泰山会是何等的雄奇呢?即便是不在齐鲁境内,却绿色作文网依旧可以看到青山连绵,巍峨屹立。
那泰山似乎被造物主所钟爱,将各种美丽的景色都汇聚在了它这里,任由它将山南与山北的阳光割断,一面是清晨,一面是黄昏。
写诗的那年,杜甫才二十四岁,刚刚在洛阳应试,落弟不中,悻悻而归,心中不快。
在被生活和现实所打击后,杜甫开始了他的游学旅程,在这种漫无目的的游荡中。
杜甫来到了泰山,见到了层峦叠嶂,千峰万壑的泰山。
发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呐喊,更是述志,更是自我激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如果踩不过荆棘的小道,如果受不了攀登的辛苦,那么便不配得到绝美的风光。
《望岳》教案设计望岳公开课教案篇二一、激趣以“走近五岳”“走近泰山”“走近杜甫”为题,在介绍某作家及其写作的时代背景的同时,解说本诗的含义,从而提高辨析和想象能力。
二、品读按照“听——读——品——评”的模式让学生在情境中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把握感情,激发想象。
三、领悟这里的领悟是带领学生悟读诗质。
着重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训练学生理解古诗能力,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从重点字词到整首诗意的理解以及诗文的写作技法赏析等都让学生在“自助、互动”中训练,在交流中质疑研讨,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做出结论,教师只起“适时点拨,相机诱导”的作用。
四、立志“诗言志”是历代诗人的共识,“志”不仅反映在诗人的言谈中,更体现在他们的诗作里,作何一首诗歌,或对某事物表示一种态度,或抒发一种情感,或揭示某种哲理;无不表现为人之“志”,教学古诗,就要让学生从学习过程中深刻体会诗的本质所在。
《望岳》教学设计(精选3篇)
《望岳》教学设计(精选3篇)《望岳》教案设计望岳公开课教案篇一1了解有关古体诗、近体诗的一些常识。
2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3了解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
4初步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
1掌握一些古诗朗诵的常识,读出节奏,读出韵律,逐步提高诗歌朗读水平。
2加强朗读教学,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中的美点。
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1学习《望岳》,感受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学习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学习《春望》《石壕吏》,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
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1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
2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
1朗读教学法。
反复朗读、吟诵,感知诗歌的声韵美,通过想像与联想,把握诗的景与情。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鉴赏的主体。
教师尽量少讲,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3古诗五步教学法。
《望岳》采用这种教法,从知诗起,经历说诗、想诗、悟诗、品诗等四个阶段,引导学生知内容,想意境,悟情感,品特色。
4诗歌境界教学法。
教读《春望》,打算采用这种教法,引导学生想像形象、把握物境;体验情感、把握情境;品味意蕴,把握意境。
多媒体、录音机、榜样朗读磁带望岳篇二课题望岳授课教师李彬学校:六十一中学授课时间:2006、11、2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杜甫及相关文学常识。
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鉴赏古诗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感受诗人高超的写作艺术。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望岳》相关的主题,如“诗人的壮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朗读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歌朗读活动,通过朗读体验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体验的感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5.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拓展阅读,养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6.增强社会责任感:探讨诗歌中所体现的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歌朗读与节奏感培养:通过正确朗读《望岳》,使学生掌握古诗的韵律美,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
在讲解诗歌主旨时,我尽量将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他们认识到古代诗歌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还是很有帮助的。但也有学生表示,对于诗歌中的一些抽象意境,他们仍然觉得难以把握。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运用更多直观的教具或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诗歌意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直观图片、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帮助学生攻克这些难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透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望岳》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旅途中是否有过登高远望的经历?”这个经历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杜甫在《望岳》中表达的壮志豪情。
-诗歌主旨的深层次理解:学生需要从诗歌中提取出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这对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深度思考能力提出了挑战。
望岳教案 公开课教案
望岳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名篇欣赏——《望岳》教学目标:1. 了解《望岳》这首诗的作者与背景;2. 通过解读诗歌内容,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和主题;3. 学习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和技巧;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望岳》的诗意和情感表达;2. 学习解读古代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2. 把握古代诗歌的意境。
教学准备:1. 课文:《望岳》;2. 课件:包括诗歌的文字内容和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目标。
二、新课呈现(10分钟)1. 教师呈现《望岳》的诗歌内容,让学生朗读;2. 解读诗歌中的生字、词语,并简要介绍《望岳》的背景。
三、分组探究(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学生阅读《望岳》的诗歌内容,并试着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诗歌的主题与意境,并记录下自己的理解。
四、小结分享(10分钟)1. 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解读,与全班分享讨论;2. 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五、诗歌鉴赏(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和技巧,如把握韵律、理解象征意义等;2. 学生根据所学的方法和技巧,再次审视《望岳》,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手法。
六、创作互评(15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幅山水画,并结合《望岳》的诗意进行创作;2.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展示创作,并进行互评、点评。
七、扩展延伸(10分钟)1. 教师推荐其他中国古代名篇,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欣赏;2.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古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八、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2. 提醒学生关注经典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课后作业:1. 阅读其他中国古代名篇,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并写下自己的感想;2. 继续创作与《望岳》相关的作品,如诗歌、故事等,展示给全班。
望岳教案公开课教案
望岳教案公开课教案这是望岳教案公开课教案,是优秀的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望岳教案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 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用词的精妙,品味语言,培养语感,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心灵共鸣。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关于杜甫及《望岳》的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古诗四步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们学习了杜甫的《望岳》,能说说板块的题目吗?这一册板块项目与12册有何不同,你是怎样理解的?(12册把泰山做为中华文明,泰山是一种文化)2、叙述板块题目(体会泰山是一处名胜,更是华夏文明中的.一种)二、简介作者及作品三、师生共同赏析研读古诗1、(1)配乐朗诵《望岳》(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3)指导学生朗读(4)教师范读2、指导学生参照诠释,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1)巡视。
随机指导。
(2)引导学生质疑,学习释疑。
3、再次播放配乐诗朗诵,品悟诗句,赏析。
设问:(1)诗题为《望岳》,但全诗却不风一个“望”字?(2)全诗视望,而句句写向岳而望,角度有什么不同?(第一句远望泰山的景象;第二句近望泰山的景象;第三句是凝望泰山时所见的景象,最后一句是神游玉皇顶所见)4、引导学生思考:诗言志,诗歌创作无一不是为了传情达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四、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五、思维拓展(作业)通过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六、板书远望近望望岳凝望惊叹、赞美、陶醉、豪迈愿望七、课后小结:1.学生小结:这堂课,老师以《望岳》为例,带领大家探究如何准确的把握诗歌的主题,请同学们根据这堂课所学的内容谈一下你的收获?明确把握诗歌主题的主要方法:(1)知人论世;(2)分析诗人选取材料构成的艺术形象之间的逻辑关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望岳》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望岳》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望岳》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首古代诗歌。
这首诗歌描绘了泰山的雄伟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赞美。
通过学习这首诗歌,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代诗歌,对诗歌的基本格式和表达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这首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歌的朗读和背诵,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2.难点:分析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和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2.分析法:分析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诗歌内容、背景介绍、重点句子分析的PPT。
2.参考资料:准备相关诗歌的解析和评论,以便在教学中参考。
3.教学音频:准备诗歌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在课堂上跟读和欣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诗歌的全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标题、作者和基本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然后让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4.巩固(10分钟)教师分析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第21课《望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1课《望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望岳》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 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用词的精妙,品味语言,培养语感,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心灵共鸣。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
反复朗读、吟诵,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并且通过情景想象,把握诗的景与情。
2、诗歌情景教学法。
通过对诗歌大意的疏通理解,解决重点词的理解问题,想象诗歌中构建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鉴赏的主体。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示范朗读音频【教学准备】关于杜甫及《望岳》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看图。
师:老师这里有一组经典的图片,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看出是哪儿吗?(学生欣赏一组泰山风景图片)说说泰山风光给你的第一印象指名学生说小结:看来,个人眼中的泰山都不一样啊。
泰山有着大家说的秀美,而且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是不少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
我们一起把这一段话来读一读。
介绍泰山(屏显泰山简介)3.引出课题。
泰山的美景真是令人神往啊!大诗人杜甫就曾经登临泰山,并写上了一首千古绝唱《望岳》(屏显课题)。
(1)杜甫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人们称为“诗圣"。
现存诗1400多首,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杜少陵。
与李白并称“李杜”。
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
因此,被称为“诗史"。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2)介绍杜甫的《望月》作品(屏显)(杜甫《望岳》共三首,分别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望岳》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与韵律,并熟读成诵。
2.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3.品味诗句,学习知人论世的评析方法,培养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与韵律,并熟读成诵。
2.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学习难点:3.品味诗句,学习知人论世的评析方法,培养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
"因为登高,则可望远;望远,可致深思。
许多文人墨客,借登高抒发郁结于胸的种种忧思,或是兴亡之叹,或是凌云壮志,或是思乡之感,或是人生哲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望岳》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体会他们的深沉情思。
二、教学过程【资料补充】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巨变,因而被誉为“诗史”,他也被尊为“诗圣"。
他的诗作《望岳》《登高》以及“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背景链接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24岁的杜甫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
此诗是诗人漫游途经泰山时所作,是现存杜诗中年代较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蓬勃的朝气。
第一学程:诵读经典,感受诗韵主问题1.诵读诗歌内容。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读懂古诗大意。
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声音响亮,字正腔圆。
可结合课文注释和相关工具书读准字音。
划分节奏,读出诗歌韵律。
结合课下注释,读懂诗歌大意。
第三步:展学1. 全班齐读诗歌,声音洪亮,表达清晰,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个体展示对诗歌的理解,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1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味。
2.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3.感受泰山雄壮、神奇、秀丽的特点,体会诗人年轻时的雄心教学重难点:解读诗歌意蕴教学过程一、导入咱作为泰安人,你有没有登过泰山,说说你了解的泰山。
泰山,古称东岳,又名岱山、岱岳、岱宗、泰岳、为五岳之首。
泰山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长达二百公里。
主峰突兀,山势险峻,峰峦层叠,形成“一览众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旷气势。
泰山多松柏,更显其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泉,故而不乏灵秀与缠绵。
缥缈变幻的云雾则使它凭添了几分神秘与深奥。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五岳之首的泰山风景以壮丽著称。
重叠的山势,厚重的山体,苍松巨石的烘托,云烟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
古今中外众多文人墨客被泰山所吸引,纷至沓来,抒发自己的豪迈情怀,留下了许多诗文名句。
学习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看看杜甫游览泰山后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今天我们一起随杜甫《望岳》,领略诗人心中的泰山之美。
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诗人杜甫?二、知作者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杜甫:学生分享尝过的作品:《春望》、《春夜喜雨》、《登高》等。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三、解诗题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这里的岳指五岳之首泰山。
望岳,指望泰山四、读山之雄壮1.指名读诗歌指名评价2.朗读古诗朗读指导: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五言古诗老师强调生字指名读准字音:夫了岱曾眦全班齐读连读2 遍读出节奏:二|三二二一二一二听一遍录音指名读押ao 韵,韵脚要读响亮。
第21课《望岳》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望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知人论世。
2、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朗读诗歌。
3、理解诗歌的写作手法: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
4、仿写《望岳》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朗读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望的是一份乡思;“抬眼望,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望的是一份豪情;“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望见的是大好河山。
千百年来,屈原望天,向天发问,终成《天问》;苏轼望月,遥寄相思,终有《明月几时有》;余光中望乡,思也悠悠,念也悠悠,终成《乡愁》。
望天,望地;望山,望水;怎一个“望”字了得。
今天,我想邀请同学们一起穿越千年,去看望一位盛唐诗人,去遥望一座无法登临的高峰,去写一首你心中的《望岳》。
二、遇见诗人在看望杜甫之前,先检测一下你对他的了解度!1、喜欢旅游,杜甫从十八岁就开始了为期十年的漫游历程。
唐代的很多诗人都喜欢旅游,一个为了创作的需要,其实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结交名流,提高自己的声誉,为将来的入仕铺路。
2、朋友圈里交往甚密的首推李白。
杜甫可以说是李白的粉丝,非常仰慕李白,在杜甫三十二岁,李白四十三岁时,两颗最耀眼的明星终于相遇了,从此一见如故;杜甫与高适也是志趣相投,以诗会友。
高适还记得他的那首《别董大》的千古名句吗?: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多么豪迈的劝慰啊!可见,杜甫交的朋友都有什么共性?很自信,有才气。
所以,也给同学们传递一个交友原则:要志同道合,积极向上。
3、齐读这些名句。
读书破万卷:只有博览群书,写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
拥有如此奔腾快捷、堪托死生的良马,真可以横行万里之外,为国立功了。
4、从这些词语中,你可以窥见一个怎样的少年杜甫:自信、狂放。
三、诵读诗歌而正是这份自信,才有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望岳》的诞生。
课前同学们已经读了几遍,能够感受到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吗?(豪迈、昂扬)好,现在老师想邀请一位男生来我和搭档一起朗读《望岳》1、师生合作度(1分钟)2、齐读(1分钟)过渡:现在我要对你们提更高的要求了。
21《望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同步教学)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名师备课系列
21《望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同步教学)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名师备课系列21《望岳》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诗歌,品味节奏和韵律,理解诗意,熟读成诵。
2.研读诗歌,从“望"的不同角度,品析所望之美景。
3.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学习诗人的远大抱负和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学习任务】1.吟诵品读,感知节律2.细读品味,感悟美景3.对比阅读,领悟情思【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家国无限意,河山一望中。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这是驻守边关的将士对家乡的一片深情;“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是封建士大夫抵御外侮、建功立业的一片向往;“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是一代伟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一腔豪情。
那么今天大家一起也来“望"向山河,一起“望岳”,我们可以望见什么?认识作者:【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有“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等。
背景链接:(具体见配套学习任务单)二、任务开展任务一:吟诵品读,感知节律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全班齐读)。
强调字音:岱、夫、曾(通:层)、眦2.尝试用“/ "划出诗句的节奏。
预设: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再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内容。
预设: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泰山到底如何雄伟?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张大眼睛目送那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望岳》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望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作者杜甫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他的作品也有一定的分析鉴赏能力。
《望岳》一诗积极向上、气势磅礴,刚好符合青少年意气风发的性格特点。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要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本课计划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主旨美,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风格与思想。
2.了解诗的主要内容。
3.初步掌握古诗朗诵的一些常识,逐步提高古诗朗诵水平。
4.在反复朗读中感受诗歌意境,品味诗中美点。
5.学习抓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会作品的深层意蕴。
6.感受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学习他敢于攀登的气概以及兼济天下的雄心壮志。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抓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会作品的深层意蕴,感受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
难点:体会作品的深层意蕴,学习作者敢于攀登的气概以及兼济天下的雄心壮志。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对比阅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引情导入课前播放“泰山”风光配乐视频,学生欣赏,营造良好氛围。
板书大篆体“岳”字,问:刚刚请同学们欣赏了一组图片,最后有这样一个字。
同学们看,你认识它吗?(岳)山上有丘是岳字,猜猜它的意思。
(高大的山)我国有五岳,历来就是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
五岳之宗泰山,更是受到了唐朝大诗人,杜甫的青睐。
今天就让我们与诗圣同行,一起去感受泰山的魅力吧!二、诵读体情(一)读准字音1.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谁能够一字不错的读一读这首诗?(请生读)其他同学注意认真听,第一,他读的字音是否正确,第二,看看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读后问:他读得怎么样?要注意哪几个字?(“夫”“了”“曾”“眦”)2.齐读(二)读出节奏诗歌讲究音韵美。
如何读出这种韵律感呢?(多媒体课件展示)朗读指导:声断气不断,音断意相连。
温馨示例: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提示气沉丹田)1.配乐范读接下来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边听,边用斜线在原文中划好节奏,并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最新语文七年级下册 《望岳 》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3篇
望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知识。
2.朗读诗歌,了解大意,领略泰山雄伟壮丽的景色。
3.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4.学会赏析名句,领悟诗歌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2.赏析名句,领悟哲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
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
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二、文学常识:1.关于作者:《望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
他有“诗圣”之称。
他的诗被誉为“史诗”他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这是一首咏东岳泰山的诗。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了解“五岳”:东岳泰山(1532米),位于山东泰安市。
西岳华山(1997米),位于陕西华阴县。
南岳衡山(1512米),位于湖南长沙以南的衡山县。
北岳恒山(2017米),位于山西浑源县。
中岳嵩山(1440米),位于河南登封县。
(东西南北中泰华衡恒嵩)。
三、朗读诗歌初读诗歌,强调字音,把握节奏,明确体裁。
(1)学生自己默读诗歌,教师则强调一些字的读音,如“岱”、“夫”、“了”、“眦”等。
(2)学生划分诗歌停顿的节奏,同桌互读,指名读,教师总结、评价,最后,再集体朗读诗歌。
(3)教师指导学生明确诗歌的体裁:五言古诗,教师朗诵《望岳》,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本诗的诵读节奏。
五言古诗特点:相对格律诗而言,不讲究平仄押韵宽松。
可随意转韵句数不限,分五言七言乐府。
四、感知探究1.再读诗歌,理解诗句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背诵诗歌。
2.通过赏析诗歌,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解读思想感情的能力。
3.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同小组讨论和朗读,重点解读“望”。
难点:领略泰山雄奇的景色,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诵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情境体验法。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五岳归来不看山,泰山归来不看岳。
”泰山自古以来就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我国跟泰山有关的文化也深深地影响了我们。
有的同学可能登泰山遥望过远方,也有同学并没有去过。
无论去过与否,今天我们跟大诗人杜甫一起去《望岳》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1.结合课下注释,自由朗读诗歌。
(注意:朗读的停顿、语调等),纠正读音。
2.教师介绍写作背景。
明确: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
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3.名家范读,学生自主疏通诗意。
明确: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南山北山阴阳分解,晨昏不同。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显得渺小的群山。
三、小组合作,深入研读
分小组对下列问题进行讨论:
1.诗题是《望岳》,你觉得哪个字是诗眼?
明确:“望”。
2.指名诗中没有直接写“望”,却处处写“望”。
诗人都望见了什么?
明确: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远望)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近望)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细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愿望)
3.想象你是杜甫,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你望见的泰山,是什么样子的?把它描述出来。
明确:首联写泰山的博大广阔,似乎整个齐鲁大地都不够延展它的青翠。
颔联两句写泰山的神秀,向阳处与背阴处似乎被分为一明一暗的两个世界。
颈联再次点明泰山的开阔,但又增加了诗人的自我形象,在泰山面前,人也会感到心胸开阔,极目千里。
4.齐读诗歌,提问:整首诗都是在写实景吗?
明确:不是,前六句是写景,后面两句表达了作者志向与愿望,是未来的事情。
虚实结合。
5.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愿望呢?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明确:表现出诗人不惧困难险阻、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会当”是唐人口语,
意即“一定要”。
写出了诗人的壮志。
诗人将众山的小和泰山的高进行对比,突出了泰山的雄伟,也暗示了诗人的心胸和气概。
这句诗是千古绝句,泰山的伟大,不仅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
不但写出了泰山的雄伟壮观,也写出了杜甫登泰山的心胸气魄。
四、拓展延伸
1.展示泰山的照片和视频,思考:在歌颂泰山的诗歌当中,这首诗被看作是顶峰,你觉得这是为什么呢?谈谈你喜欢这首诗的理由。
明确:①讲求炼字。
钟: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大自然写的有情有义。
割:从山的北面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割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②富有哲理美。
③虚实结合。
五、小结作业
小结:“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
”古人登山观海确实均有一番感慨,写景精彩,抒情动人,说理韵味深长。
今后,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可以从不同角度,结合诗人的经历和写作背景进行理解。
作业:背诵本诗。
把本诗改写成一篇500字的散文。
【教学反思】
本诗写泰山之景,也写出了自己的心胸开阔。
景色之优,哲理之深,堪称文学史上的绝唱。
教学过程通过对“望”这一字的着重分析,深入研读了诗歌的景色和诗人的凌云壮志。
此诗描写的景物可以通过视频展示,但诗人当时的心境和理想是学生很难理解的,诗人生活的时代距离学生较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