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遥感在地理国情普查中的应用
测绘技术在地理国情监测中的应用实践
测绘技术在地理国情监测中的应用实践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测绘技术在地理国情监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地理国情监测是对国家自然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的系统性观测和监测,以提供科学依据为国家决策服务。
测绘技术能够为地理国情监测提供高精度、高效率的数据支持,提升国情监测水平,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
首先,测绘技术在地理国情监测中的应用可以提供精确的地理信息数据。
测绘技术通过使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遥感技术等手段,可以实现对地球表面各个点的精确定位和空间分布的准确描述。
这些精确的地理信息数据可以被应用于地形地貌分析、土地利用状况监测、环境变化分析等方面,在国情监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通过测绘技术获取的卫星影像可以用于研究气候变化对植被分布的影响,进而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测绘技术在地理国情监测中的应用可以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传统的国情监测通常需要人工采集和整理大量的数据,工作量庞大且容易出错。
而借助测绘技术,可以实现对大范围地理信息的高效获取和分析,大大提高了监测的效率。
例如,利用无人机进行航空摄影测量,可以快速获取大面积的高分辨率影像数据,进而为土地利用现状评估、城市建设规划等提供准确的地理数据支持。
此外,测绘技术在地理国情监测中的应用还可以提供多元化的数据支撑。
地理国情监测关注的范围广泛,包括自然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
测绘技术通过集成多种数据源,如卫星遥感数据、摄影测量数据、测绘成果数据等,可以提供多维度、多样化的地理信息数据,满足不同领域、不同阶段的国情监测需求。
例如,在水资源监测中,测绘技术可以提供水体分布、水体体积、水位变化等多项指标,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撑。
然而,测绘技术在地理国情监测中的应用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数据融合和处理的问题。
由于测绘技术涉及的数据种类繁多,数据格式不一,如何将不同类型、不同空间分辨率的数据有效融合和处理仍然是一个难题。
卫星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卫星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国土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已成为各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获取对国土资源的准确了解和及时监测,成为重要的课题。
在这个背景下,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在国土资源调查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一、卫星遥感技术简介卫星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卫星对地面进行观察和测量的技术,主要应用于地球观测、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等领域。
卫星遥感具有全球覆盖、无人值守、高精度等特点,可以获得大范围、多因素、多时相的信息,为资源调查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卫星遥感技术主要包括微波遥感、红外遥感、可见光遥感和激光雷达遥感等。
其中,微波遥感技术适用于沙漠、冰川、海洋等大面积的遥感观测;红外遥感技术则适用于监测农作物、林地、城市等遥感领域;可见光遥感技术主要用于云、水、陆地监测,而激光雷达遥感技术则主要应用于三维建模和高精度地图制作等领域。
通过这些技术的融合,可以实现对地球的全方位遥感监测。
二、卫星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涉及到土地利用、水资源、矿产资源等多个领域。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介绍这些领域中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
1、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指土地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利用方式,是国土资源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覆盖度等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估,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例如,在土地开垦中,通过对卫星遥感图像和地面调查等方法的结合,可以实现对黄土高原等地区土地的开发利用进行监测和评估,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数据基础。
2、水资源水资源对于国土资源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水资源的监测与调查,包括水体的空间分布、时序变化、水质和水量等因素。
例如,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流域河网、湖泊、水库和水文气象等水资源的高精度遥感监测,通过监测水体的面积、深度、水面温度等参数,实现对水资源量、质的评估和动态监测。
遥感与GIS技术在地理国情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与GIS技术在地理国情监测中的应用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下,地理国情只需利用相关技术进行监测即可,遥感技术、GIS技术目前常用的两种技术,能够准确获取各地区的地理信息,并将监测结果自动上传到云存储空间,方便工作者对地理国情的历史变化进行分析。
本文围绕地理国情监测展开讨论,在介绍两项监测技术时穿插相关案例,深入分析技术优势。
标签:遥感技术;GIS技术;地理国情引言:地理国情包括在基本国情范围内,是对我国所有土地资源的总称,监测地理国情主要包括地形特征、河流分布及森林覆盖率等多项内容。
传统监测过程,主要以人工统计为主,误差较大且漏掉很多资源,这一劣势随着遥感、GIS技术的诞生被扭转,地理国情信息监测的完善程度大大增加,云端存储系统将地理数据分类存储,各地区信息交流加强,统计工作方便快捷。
1.遥感、GIS技术概念及功能优势1.1 遥感技术RS是遥感技术的英文简称,传感器是实现该项技术的基础设备,将传感装置安装在航拍器上,对地面进行扫描,然后将扫描数据传输到卫星中,卫星将信息通过电磁波传输到地面传感接收系统,系统完成对信息的分类和整理。
借助该项技术获得的地理资料是动态影像,具有较强的准确性,且在短时间内能获取大量数据,经过处理后数据可作为历史资料保存起来,供后期地理监测者进行参考。
建立在该项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目视解译,其速度和准确度都有很大提升,测绘者根据解译结果,能够绘制出清晰的地形图,影像解译工作也在该项技术的辅助下完成,影像越清晰,室外调查工作的进展就越顺利,工作效率自然提升较快。
1.2 GIS 技术将信息处理、数据存储以及数据计算等功能于一体的技术,称为GIS技术。
在此技术的帮助下,监测者能获得详细的地理信息系统,笔者对该项技术的功能优势总结为以下几点:(1)可视化,能将卫星传回的电磁波信息,转化成相应的数字信息,然后利用显示技术将信息呈现在屏幕上,且信息随着地区环境的变化不断发生变化,监测者可通过屏幕上的颜色变化掌握地理环境动态信息,信息获取兼具实时性功能。
卫星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卫星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摘要:随着对科学技术的深入研究,遥感技术的发展有了很大突破,作为现代化的新型技术,它有利于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的开展,借助卫星遥感技术可对土地资源实时掌控,是快速准确获取土地资源信息的保障。
基于此,本文简要介绍了卫星遥感技术和当前土地资源调查的工内容以及开展现状,探讨了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价值以及其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卫星遥感技术;土地资源调查;应用在卫星遥感技术出现之前,土地资源调查工作中有许多繁琐的任务是现有技术无法完成的,仍需人工进行或是无法探测,遥感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土地资源调查工作中的众多难题,即节省人力成本,又降低人为失误率,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
因此,强化工作人员对遥感技术的掌握程度,对其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是卫星遥感技术得到有效应用的前提。
1.卫星遥感技术的概述在航天遥感技术中,卫星遥感技术是应用最广泛也是最实用的技术。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人造卫星接收来自地球表面不同物质发射和反射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的波长不尽相同,正是这些波普数据将地球地面上的物质呈现出来,进而得出其性质以及运动状态等信息,因此,不论是气象领域或是环境领域乃至海洋领域等都普遍应用卫星遥感技术。
比如,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监测气象,观察农作物的长势,监测其病虫害和冻害情况,还可监测各类资源。
卫星遥感技术将目标对象的性质和状态转化为数字化数据,并实时且准确的传输处理数据,再将这些处理过后的数据传输到地面接收站,接收站接收到数据后将其录入地理信息系统,为目标对象建立基础数据库,卫星遥感技术具备较高的视点、广阔的视域等特点,不仅如此还能快速收取数据且能够重复覆盖,能够对目标对象进行连续观测,这些优势使得卫星遥感技术得到普遍应用。
2.土地资源调查工作内容的分析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特指将土地面积统计纳入工作事项的国土资源统计清单,对于国家的开发建设而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卫星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卫星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一、引言卫星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卫星对地面进行高分辨率、高精度的遥感探测技术。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中,卫星遥感技术成为了研究自然资源调查的有力工具。
目前,卫星遥感技术已经应用到了农业、林业、水利、地质勘探、环境监测等领域,成为了相关行业的必备技术之一。
本文将从卫星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入手,结合具体实例,详细阐述卫星遥感技术的优点和不足,并探讨卫星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中的未来发展方向。
二、卫星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中的应用1.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调查中的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对农业生产全方位进行遥感监测,包括作物生长状况、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覆盖情况等。
通过分析干旱指数、水热状态指数等指标,可以准确预测大气降水量、土壤湿度等环境参数。
此外,还可以通过卫星影像的分析,对农作物种植面积、产量、品种进行快速评估。
2.卫星遥感技术在林业调查中的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在林业调查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林业调查需要精确的数据,而卫星遥感可以提供高质量、高精度的数据,用于估算林木数量、树高、树冠大小等重要参数。
此外,卫星影像还可以用于监测森林火灾、森林偷伐等恶劣现象,以有效保护森林生态环境。
3.卫星遥感技术在水利调查中的应用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一项重要资源。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对水体的分布、流动监测,精确掌握水资源的分布状况。
同时,卫星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水体污染情况、水质变化趋势等,为环境监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通过对卫星遥感数据的集中分析,可以精确预测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变化趋势,为水利规划和水资源保护提供决策参考。
4.卫星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大量的地形、地貌、地质等空间信息,为地质勘探和矿产资源调查提供极大的帮助。
从卫星影像中,可以准确测算矿区的面积、厚度、深度等参数,并对矿藏的勘探方向及储量做出判断。
此外,卫星遥感也可以用于监测环境地质问题,如地表沉降、地壳运动等。
测绘技术中的地理国情监测方法
测绘技术中的地理国情监测方法地理国情监测是指对国家自然资源、环境状况、经济发展情况等进行定期、系统、全面的监测、调查和评价,为国家规划、决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而测绘技术在地理国情监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通过收集、分析和处理地理信息数据,为地理国情监测提供精准的基础数据和分析手段。
测绘技术中的地理国情监测方法,主要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等。
首先,遥感技术是地理国情监测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遥感技术通过对地球表面的电磁波进行接收、记录和解译,获取地理国情相关的信息。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飞机等平台获取大范围的地理数据,如地表覆盖类型、植被状况、土地利用等。
这些数据为国情监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可以发现资源环境状况的变化与趋势。
其次,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地理国情监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GIS是一种将地理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的信息系统,可以用来分析和展示地理特征和现象。
在地理国情监测中,GIS可以将不同来源的地理数据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
例如,通过建立数字城市模型,可以对城市的用地利用情况、交通状况、环境质量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此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也是地理国情监测中一项重要的技术。
GNSS系统由多颗卫星和地面接收设备组成,可以提供高精度的位置和时间信息。
在地理国情监测中,GNSS可以用来定位和测量地理要素的精确位置,如岩石、建筑物、水体等。
这些位置信息可以用来评估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状况,为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以上所述的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只是地理国情监测中的一部分方法,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的技术方法可以应用到地理国情监测中。
例如,全站仪技术可以用来测量地理要素的高程信息;激光雷达技术可以用来获取地表特征和地形数据;气象探测技术可以用来监测气象要素的变化等。
综上所述,测绘技术在地理国情监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是一种通过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国家领土范围内的自然资源、环境、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的方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数据获取手段的日益丰富,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传统的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方法主要依靠人工野外调查和实地勘测,效率低下且成本较高。
而随着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等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数据获取更加准确、快速,监测范围也得到了拓展。
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阔、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传统的地理监测技术在面临大规模、精细化监测需求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研究如何利用新技术手段,提高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的精度和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1.2 研究意义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的研究对于提升国家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提高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应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监测技术方法的研究,可以为地理信息资源的收集、处理和利用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有利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和应用。
监测技术方法的改进可以提高地理信息系统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从而为国家的规划建设、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
质量控制分析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提升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国家各项工作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战略意义,对于推动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 正文2.1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介绍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是通过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技术手段,对国家地理空间信息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估的一种方法。
这种技术在国家城乡发展规划、资源环境调查和监测、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管理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中,遥感技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探析遥感影像在国土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探析遥感影像在国土资源调查中的应用摘要:时代的进步使得国家更加关注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
做好土地资源的监测工作,获取准确的土地资源信息,可以为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基于此,本文针对遥感影像技术在国土测绘中的应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遥感影像;国土测绘;国土资源1.遥感技术的重要作用陆地国土是国土调查的对象。
调查内容包括土地类型、土地面积、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变化情况、重点是永久耕地农田现状,专项土地变化情况、土地权属及变化情况、土地自然资源条件及土地经济社会条件。
通过加大国土资源管理技术投入,完善土地资源统计并进行实时监控。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遥感技术就被运用于国土资源调查。
遥感技术具有信息收集速度快、调查成本低、数据准确度高等优势,同时,遥感技术有利于新资源的发现,有利于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预警,实现土地资源动态监测和趋势监测,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地面遥感图像全面记录了地表物质的分布特征和规律,有利于自然资源的空间定位和成分识别。
根据土地资源的特点,划分土地资源的类型和空间分布,实现土地资源的多空间尺度观测。
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分析了不同区域的土地分布情况,实现了土地分类[1]。
2.遥感影像在国土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价值2.1实时获取探测目标的图像信息图像信息采集、图像信息传输和图像信息处理等设备共同组成了遥感系统,通过遥感系统可以顺利获取探测目标的图像信息,然后将信息传输到处理中心,对图像信息展开分析和处理。
其中,主要是利用飞行器携带的遥感探测器开展图像信息采集工作,在采集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探测需要选择合适的遥感探测器,如果需要进行全天候探测,则可以合理应用红外遥感成像或微波遥感成像技术。
当成功获取到图像信息之后,就可以将图像信息传送给地面的接收装置,再发送到图像信息处理设备中,应用合适的软件对数字图像信息进行校正和滤波处理,最后就可以从中筛选出具有应用价值的信息。
2.2建立国土资源信息数据库近年来,我国遥感卫星发射技术获得迅猛发展,给国土资源调查工作带来很大便利,通过使用这一技术能够获取更加准确的遥感图像信息。
卫星遥感监测方法及应用
卫星遥感监测方法及应用卫星遥感监测方法及应用是通过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地球上的信息并进行监测和应用的一种科学手段。
它可以利用卫星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的遥感数据,包括可见光、红外线等不同频段的信息,然后利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如地表温度、植被覆盖度、土壤湿度等等。
通过这些信息,可以监测地表的变化、状况和环境特征,进而应用于农业、林业、环境保护、灾害监测等领域。
卫星遥感监测方法主要包括数据获取、数据处理和数据应用三个环节。
数据获取是指通过卫星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的遥感数据。
目前常用的卫星有陆地观测卫星、气象卫星和环境监测卫星等。
卫星传感器可以获取到的数据有可见光数据、热红外数据、微波数据等。
这些数据包含了地表的不同特征信息,例如地表温度、植被指数、降水量等。
数据处理是指对获取到的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
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分类和变化检测等。
应用方法是指将处理得到的数据应用于实际问题,实现对地表环境的监测和分析。
应用方法可以根据具体领域的需求进行设计,例如农业生产监测、森林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等。
卫星遥感监测在农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遥感监测,可以实时掌握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受灾情况和病虫害等信息。
利用这些信息,农业生产者可以科学合理地管理农田,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例如,通过遥感监测农田的植被指数变化,可以确定农田的生长状况,及时采取措施调整灌溉和施肥的量,提高农田的水肥利用效率。
同时,通过遥感监测农田的显著变化,可以及时发现农田的病虫害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大面积的损失。
卫星遥感监测在林业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遥感监测森林资源,可以实现对森林的定量和定性监测。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测算森林的覆盖面积、树种组成、林分结构等重要参数,为森林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利用遥感监测技术可以实现对森林火灾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灭火措施,减少火灾对森林资源的损失。
地理国情普查技术总结_经济普查工作总结
地理国情普查技术总结_经济普查工作总结地理国情普查是一个重要的统计工作,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资源配置、人口分布等方面的了解具有重要意义。
在经济普查工作中,我们采用了一系列技术手段,提高了普查的效率和准确性。
以下是对地理国情普查技术的总结和经济普查工作的总结。
1.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飞机等遥感数据,可以获得大范围的地理信息,包括土地利用、城市建设、水资源等情况。
遥感技术具有获取数据面广、操作简便、尺度适宜等优点,可以为普查提供大量的地理信息数据。
2.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利用GPS技术可以对普查人员的位置进行精确定位,实现对地理信息的准确采集。
GPS技术具有定位精度高、操作简便等特点,可以提高普查的准确性和效率。
3.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通过GIS技术可以对地理数据进行分析和管理,实现对普查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和空间分析。
GIS技术具有数据集成、分析处理、决策支持等功能,可以为普查工作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地理信息。
4.大数据技术:结合地理国情普查的大规模、复杂性和多样性,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进行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实现对普查数据的全面和深入挖掘。
大数据技术具有处理海量数据、快速计算、智能分析等特点,可以提高普查工作的效率和精度。
二、经济普查工作总结:1.加强组织和领导:经济普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充分组织和领导普查人员,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做好工作的协调、配合和推进。
要加强对普查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素质和能力,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2.合理安排工作计划:根据普查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合理安排工作计划和时间节点,明确任务分工和责任,确保普查工作的有序进行。
在工作计划中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可行性,合理安排工作量和工作进度。
3.加强数据质量管理:数据质量是经济普查工作的关键,要严格控制数据采集、录入和处理的过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对于数据异常和错误,要及时发现和纠正,确保普查数据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遥感技术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底图制作中的应用研究
遥感技术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底图制作中的应用研究张珠莲;李瑶【摘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主要技术手段是利用调查底图影像进行内业解译和外业核查调绘.遥感数据的选择则是底图制作工作的必要条件.本文以判读和混合像元的可识别能力为依据,分析了此次我省采用的遥感数据源,确定了不同成图的要求适用遥感数据.分析采用不同的图像增强方法处理异源遥感数据,阐述了标准分幅DOM制作及坐标系统的转换及算法.【期刊名称】《青海国土经略》【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4页(P89-92)【关键词】遥感;调查底图;影像融合【作者】张珠莲;李瑶【作者单位】青海省第一测绘院,青海西宁810000;青海省第一测绘院,青海西宁810000【正文语种】中文青海省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以1∶10000比例尺为主,充分应用航天、航空遥感技术手段,及时获取客观现势的地面影像作为调查的主要信息源。
采用多平台、多波段、多信息源的遥感影像,包括航空、航天获取的光学及雷达数据,以实现在较短时间内对各类地形及气候条件下现势性遥感影像的全覆盖;采用基于DEM和地面控制点的微分纠正技术,提高影像的正射纠正几何精度;采用星历参数和物理成像模型相结合的卫星影像定位技术和基于差分GPS/IMU的航空摄影技术,实现对无控制点或稀少控制点地区的影像纠正。
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是地面上的信息在影像图上真实客观的反映,以其丰富的内容信息、较高的精度和更强的可读性等优点成为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首选资料。
数字正射影像图是内业预判发现变化图斑和可疑变化图斑的基础,也是制作外业调查工作底图的基础。
底图制作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具有正确的数学基础,即投影方式、坐标系统满足要求,几何精度满足要求;二是图像的可识别能力强。
三是影像时效性和现势性好。
所以遥感数据源的选择、几何校正、图像增强等工作必不可少。
底图的制作应按照严格的流程进行,否则不但精度难以满足要求,而且费时费力,内业解译效果较差。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一、引言地理国情监测是指对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环境质量、土地利用状况、自然灾害等因素进行定量监测和分析,从而为国家战略决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是地理国情监测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对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和质量控制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二、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1.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地理国情监测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卫星、飞机等载体获取地表信息,并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图像解译和信息提取,可以获取大范围、多角度、多时相的地表信息。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土地利用、植被覆盖、自然灾害等多种地理国情要素的监测。
2.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是一种将地理空间信息与非空间信息相结合的信息系统,它可以对地理国情要素进行空间分析、属性查询和可视化呈现。
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国情监测中应用广泛,通过对遥感图像、地形图、土壤图等数据的叠加和分析,可以获取更为综合和精确的地理国情信息。
3. 无人机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无人机技术在地理国情监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无人机具有灵活性高、成本低、数据获取精度高等优点,可以实现对地理国情要素的局部或小范围监测,适用于复杂地形和环境条件下的监测任务。
4.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地理国情监测中获取地理国情要素信息的重要手段,包括光学传感器、雷达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
不同的传感器可以获取不同波段和分辨率的数据,可以满足地理国情监测对不同信息的需求。
5. GPS定位技术GPS定位技术是地理国情监测中获取地理位置信息的基础,可以实现对地理国情要素的空间定位和坐标获取。
在地理国情监测中,GPS定位技术不仅可以获取监测点的空间坐标信息,还可以实现对运动物体和变化过程的轨迹监测。
三、地理国情监测质量控制分析1. 数据质量控制在地理国情监测中,数据质量是保证监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
遥感卫星影像在地理国情普查中的应用
遥感卫星影像在地理国情普查中的应用一、面向对象的地理国情普查在地理国情普查中,遥感卫星影像可以面向不同的对象进行监测和调查,包括城市、农村、草原、河流、湖泊、森林、荒漠等不同的地理环境。
通过遥感卫星影像,可以实现对这些地理对象的分布、结构、功能、利用状况等方面的监测和调查,为地理国情普查提供丰富的地理信息资源。
利用遥感卫星影像,地理国情普查可以及时获取大量的地理信息数据,快速反映地理环境的变化与演变,从而为国家的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资源与环境的调查与监测资源与环境是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内容,而遥感卫星影像可以为资源与环境的调查与监测提供强大的支持。
通过遥感卫星影像,可以实现对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水资源、矿产资源、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方面的监测和调查,及时获取各种资源与环境数据,为资源与环境的管理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遥感卫星影像还可以实现对环境污染、生态恢复、气候变化等问题的监测和调查,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三、自然灾害监测与防范四、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是地理国情普查中重要的内容之一,而遥感卫星影像可以为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提供重要的支持。
通过遥感卫星影像,可以实现对城市扩张、乡村建设、规划用地、农田建设等方面的监测和调查,及时获取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数据,为城乡规划和土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利用遥感卫星影像,地理国情普查可以及时了解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实际状况,为城乡统筹发展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五、全球变化研究六、军事安全与国防建设在地理国情普查中,遥感卫星影像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遥感卫星影像,可以实现对不同地理对象的监测和调查,及时获取大量和广泛的地理信息数据,为政府部门和各级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为国家的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应不断加强遥感卫星影像在地理国情普查中的应用和研究,提高遥感卫星影像的应用效果和水平,为地理国情普查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卫星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卫星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中的应用摘要:伴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遥感技术已成为一种新型的调查工具,在国土资源管理和调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掌握国家土地资源的实际状况,更好地分配和管理国家土地资源,国土资源调查是对国家土地资源实际利用情况的管理和调查。
而且遥感技术能够实现对国土资源的动态监测和管理,以充分发挥其经济、实用、准确等优点,满足社会对国土资源的需求。
关键词:卫星遥感技术;国土资源调查;具体应用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遥感技术有了很打进展,遥感技术本身属于一种新型现代化科学技术,遥感技术能够实时掌控国土资源情况,以此为土地调查与管理奠定基础,保障国土资源的时效性与合理性。
文章首先分析了遥感技术,同时阐述了国土资源调查工作开展的现状,最后总结了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及应用要点,仅供参考。
1卫星遥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以人造卫星为平台,卫星接收地球表面各类物质发射或反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根据这些电磁波按波段的波谱数据描绘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等。
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极其广泛,在环境、气象、海洋等领域都有应用,例如它可以进行气象监测,可以对农作物长势、病虫害及冻害进行监测,也可以对各种资源进行监测。
它依靠卫星获取目标对象的数字化数据,并将数字化数据进行实时或准实传输处理,传输给地面接收站,地面接收站将接收到的数字化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相融合,从而形成目标对象的基础数据库,具有视点高、视域广、数据收取快和可重复覆盖、连续观测的特点。
2国土资源调查工作开展的现状国土资源调查工作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包括土地、矿产、水文以及生态等等的调查与测绘。
在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对国土资源调查的要求越来越高,离不开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的支持。
国土资源调查在我国传统的调查研究中占用的时间是比较长的、调查的速度有比较慢、调查涉及的步骤多,对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的消耗也是比较多的。
传统的调查模式对工作人员的劳动增加了许多的负担,同时调查的效率又不高。
卫星遥感技术在陆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卫星遥感技术在陆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一、引言卫星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卫星搭载的传感器对地球表面进行实时观测和测量,获取高分辨率、高时空分辨率的大量数据,用于地球自然环境及资源的监测、调查和评价。
在现代化社会中,卫星遥感技术在陆地资源调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卫星遥感技术在植被资源调查中的应用植被是陆地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生产。
卫星遥感技术可用于植被资源的调查,通过对卫星影像的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取植被种类、覆盖度、叶面积指数、光学厚度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用于研究植被生长规律、植被类型划分以及植被受到的自然和人为影响程度等问题。
在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中,对植被资源的调查尤为重要。
三、卫星遥感技术在土壤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土壤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之一。
卫星遥感技术可用于土壤资源的调查,通过对卫星影像的分析,可以获取土壤的类型、厚度、含水量以及营养成分等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调整作物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提高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对土壤资源的调查尤为重要。
四、卫星遥感技术在地质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地质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所依赖的重要资源之一。
卫星遥感技术可用于地质资源的调查,通过对卫星影像的分析,可以获取地质构造、地质地貌、岩石类型、矿床成因和分布等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促进地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地质勘探的效率和速度。
在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中,对地质资源的调查尤为重要。
五、卫星遥感技术在城市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城市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之一,城市资源的调查对于城市管理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卫星遥感技术可用于城市资源的调查,通过对卫星影像的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取城市用地类型、建筑面积、交通状况、环境污染等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用于城市规划和管理,促进城市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
在现代城市化建设中,对城市资源的调查尤为重要。
六、卫星遥感技术在水资源调查中的应用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之一。
地理国情普查技术总结_经济普查工作总结
地理国情普查技术总结_经济普查工作总结地理国情普查是对国家各项基础资源和自然条件进行全面、系统、准确地调查和统计,为国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经济普查工作中,地理国情普查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笔者对地理国情普查技术进行总结。
一、卫星遥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是地理国情普查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
通过使用遥感卫星,可以获得地表覆盖、气象、水文、地貌、岩土等方面的数据,这些数据是非常有助于指导经济普查工作的。
同时,卫星遥感技术还可以通过遥感影像的获取、处理、分析,提取出各种地理信息和分布特征的空间数据,形成地图、统计表格和专题分析报告等。
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技术主要是通过卫星定位、数据收集、数据处理以及数据分析等环节,为地理国情普查提供卓越的帮助。
在经济普查工作中,GPS技术可以对地理位置、经纬度、海拔高度等数据进行准确、快速的定位和收集。
三、无人机技术无人机技术是一种适用于地理国情普查的技术。
在经济普查工作中,无人机可以进行地形、地貌、环境、农作物等方面的航空摄影和遥感监测,同时还可以进行飞行探测、数据采集等工作,这些数据可以为地理国情普查提供非常有价值的数据。
四、数字化测绘技术数字化测绘技术也是地理国情普查中的重要技术之一。
通过数字化测绘技术可以进行多源数据的整合、处理、分析和综合,以形成全面、系统、准确的地理信息数据,这对于经济普查工作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
五、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将分析、处理等工作进行集中管理的技术,它可以将众多数据、地图、统计表格等整合到同一个应用程序中,以方便进行分析、查询和模拟。
在地理国情普查中,GIS技术可以为经济普查工作的实施提供非常有价值的支持。
总之,地理国情普查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技术系统,它可以为经济普查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随着科技的进步,地理国情普查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它的应用范围也在逐步扩大,成为各个领域的重点关注之一。
了解测绘技术中的地理国情监测的方法
了解测绘技术中的地理国情监测的方法地理国情监测是指通过对国家、地区及其内在关系的基本特征进行监测、调查和收集,并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工作。
在测绘技术中,地理国情监测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为国家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和分析结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地理国情监测的方法。
一、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地理国情监测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
遥感技术通过获取和解译传感器(如卫星)获取的能够反映国土资源状况、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的遥感影像,从而可以对国情进行监测。
遥感技术具有信息获取范围广、成本低廉、周期短等特点,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的地理数据。
二、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是结合了地理学、地图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等相关学科的一种集成系统。
在地理国情监测中,GIS可以实现对各类地理数据的收集、管理、存储、分析和展示。
通过GIS技术,可以将地理国情数据与各种社会经济信息相结合,进而对国情进行全面、多维度的监测和分析。
三、全球定位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采用空间导航技术和地面监测设备,利用地面测量仪器和卫星进行位置测量和地理数据获取的系统。
在地理国情监测中,GPS可以高精度地获取地理数据,并通过其定位功能实现对国土土地利用、交通网络、边界线等重要要素的监测。
GPS技术具有定位准确、数据精细等特点,是进行地理国情监测的重要工具之一。
四、摄影测量技术摄影测量技术是以航摄影为基础,通过对空中航空平台拍摄的照片进行解析和处理,提取目标信息并进行测量,并最终实现对国情的监测和分析。
摄影测量技术可以获取高分辨率、高精度的地理数据,在地理国情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无人机航摄也成为了测绘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地理大数据地理大数据是指基于大数据技术和方法,以地理信息为核心,采集、管理、处理和分析各类地理数据的一种数据集合。
在地理国情监测中,地理大数据可以通过对各类地理数据进行收集、整合和分析,实现对国土资源、环境变化、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监测。
地理国情普查总结
地理国情普查总结简介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针对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特征进行普查和总结的活动。
通过地理国情普查,可以了解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气象、土壤灌溉、资源分布、人口分布等诸多重要因素。
本文旨在对地理国情普查的目的、方法以及根据普查结果所得出的总结进行阐述,以便更好地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地理状况。
目的地理国情普查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特征,进而为国家的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普查可以收集大量的地理数据和信息,对国家或地区的资源分布、环境特点、人口状况等进行详细研究,为国家的发展规划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地理国情普查的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集数据:普查人员通过实地调研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采集有关地理特征的数据。
例如,可以使用航空遥感、卫星遥感等技术获取地表高程、土地利用、植被覆盖等数据,同时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人地关系研究等方法获取人口、居民生活、经济发展等数据。
2.数据整理和分析:普查人员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综合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图表的制作等手段,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展示普查结果。
3.结果总结与报告: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普查人员对地理国情进行总结并撰写报告。
报告中通常包括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特征描述、主要问题分析、发展趋势预测等内容,为国家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结果总结通过地理国情普查,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诸多地理特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总结结果:1.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地理国情普查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普查可以了解到国家或地区的山川河流、平原高原、海洋湖泊等地貌特征。
例如,中国的地貌特征多样,包括喜马拉雅山脉、长江流域、黄土高原等。
2. 气候气象普查结果还可以提供国家或地区的气候气象信息。
通过了解气候气象特征,可以为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等提供参考。
例如,巴西的气候气象特征对其农业产业有重要影响,如干旱地区适合种植玉米,雨林地区适合种植咖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星遥感在地理国情普查中的应用湖北省测绘工程院²430074摘要:随着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全面展开,依据地理国情普查的内容和要求,卫星遥感影像成为地理国情普查时点核查数据更新和修正主要数据源影像依据。
卫星遥感将是未来实现持续地理国情监测的主要手段,大大减少了户外工作量。
因此,时代的背景下,以地理国情普查项目为研究背景,根据国家规定采集分类要求,将卫星遥感作为地理国情普查信息提取的应用方法,为今后地理国情可持续监测工作提供基础条件。
关键词:卫星遥感;地理;国情普查一、引言随着我国各方面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生态环境等问题也开始逐渐凸显。
我国地形环境十分复杂,例如:各种内涝、地质灾害等不良因素产生,成为了大家重点关注的重点[1]。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科学管理的需要,加强基础测绘和地理国情监测,已经上升到了国家的高度。
在我国当前发展局势下,传统的地理信息获取方法,不仅工作强度大,并且投入人力财力大,已经不能适用于当前的发展需求。
卫星遥感影像已逐渐成为快速获取地理信息数据主要数据源。
基于多种地理单元开展基本地理国情的统计分析,建立地理国情监测业务体系和成果的审核发布机制等,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
二、地理国情普查的内容与技术(一)地理国情普查的内容开展的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不仅可以了解国情,与此同时,还可以把握国势,立足实际情况,制定国策。
基本地理国情、综合地理国情、专题地理国情等都属于地理国情普查的内容,并且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如: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交通网络等[2]。
有地表覆盖普查内容,有地理国情要素普查内容,其基本内容的确定综合考虑了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经济状态各方面因素。
(二)地理国情普查的技术路线地理国情监测是综合利用卫星遥感对各时期测绘成果档案资料进行综合,动态化监测自然地理要素,形成一系列监测数据、地图和研究报告等。
此种方式,是开展地理国情监测是准确掌握我国国情国力的有效途径。
使用卫星遥感,可以通过多源信息辅助判读与解译的方法等进行地理国情信息统计与技术路线等内容分析。
卫星遥感技术中,计算机自动解译影像是标准样式识别技术的具体运用。
利用计算机特定的程序设计语言编写影像中地物呈现的表面外貌、形状及其环境等多种特征信息,逐一认知性质与关系的应用过程。
作用可应用于国土资源与环境的调查,要按照不同的分辨率,对地表信息实施描述。
三、卫星遥感在地理国情普查中的应用(一)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在地理国情普查中的应用(1)直接用于数据采集图像分割是指按照不同的特点将图像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在进一步地优化和目标提取中,从而达到正确理解、合理描述、成功分析图像的目的。
多尺度分割的前提是确保损失最小的影像信息,使得分类结果更加客观。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信息提取的基础是多尺度分割,最大的特别地方就是自动分类。
地理国情普查中,要是使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方式完成数据采集。
那么,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计算机自动分类、人工解译、外业调查等,这些内容,都要按照实际的需要进行落实,也就是说,需要按照影像的质量、信息提取的类型方式,选择合适的方式[3]。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分割最重要的是分割算法的选择和最优分割尺度的确定。
分割算法的选择上,主要是按照有棋盘分割、四叉树分割和多尺度分割等几个常见的方式,合理地进行选择。
然后根据每个波段的权重,迭代运算至完成多尺度分割操作。
从最优分割尺度确定看,每一种地物类型都有各自的最优分类尺度,通常通过设置这些参数来确定最优分割尺度。
不同的分割尺度对不同地物的分割结果也不尽相同,设置不同的分割尺度(30、50、80、100、120)。
在计算机自动分类的过程中,构建规则提取信息的时候,还会进行有效的监督分类。
(2)时点数据核查与修正由于分类结果依赖选择的样本,需要在迭代步骤中,通过校正典型的对象样本进行改正。
人工解译和编辑主要是在分割和分类的基础上,需要采用时点时间的卫星遥感影像进行核查和时点数据更新,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和精确性。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源,类似于航空摄影遥感影像,对初步解译结果进行了图斑的合并、拆分、删除、添加、边界修订等编辑。
为了进一步防止出现较大的单景影像幅面的情况,采用 RPC校正法、卫星控制点库与 DEM 纠正法等方式,这样的情况下,才可以保持信息的精确性。
不仅如此,相关的人员,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卫星遥感集影像的时点数据进行核查、更新,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保证时点数据准确无误。
在相关的工作人员,在获得了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以后,这个时候,通过坐标、像元空间分辨率,即可完成对应的校正工作,有效的完成影像分割,为下一步的解释、分类等做好有效的基础准备。
通过一种遥感测绘数据进行地物地貌分类信息的提取方法和原理,总结了人工判别分类解译与自动判别解译方法进行综合应用。
我国也开展了一些在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方面的监测,并且在很多的地方,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效。
卫星传感器对地物进行观测时,DN 值转换为大气顶层太阳辐射亮度,大气散射改变了进入光线的传播方向以后,消除这些大气影响的过程就是影像的大气纠正[4]。
遥感影像几何纠正步骤一般的情况下,可以分为以下的几个点,使用工具,在第一步的时候,需要统一原始遥感图像与纠正后遥感图像的坐标系。
在第二步的时候,通过对比原始影像与纠正后影像,即可结合实际情况,有效的找到明显的地面控制点对。
在第三步的时候,通过建立畸变数学模型,不仅是为了找到合适的地面控制点对,与此同时,也是为了求解畸变模型参数。
在这个模型当中,即可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对应的纠正工作。
在经历纠正之后,就需要在卫星影像的基础上,进行几何纠正处理。
(二)中分辨率卫星遥感在地理国情普查中的应用(1)中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的优势中分辨率遥感卫星回收影像的周期较短,一般都是分辨率在 15—30 m 的卫星遥感影像。
Landsat - 8、HJ - 1A/B、GF - 1WFV 影像数据等,都属于中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在当前发展的过程中,使用的频率相对较高。
在实际的地理国情普查中,使用中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占据有多优势性,具体地可以分为以下的几点:第一点:周期短的优势。
就像Landsat - 8影像,需要重返的时间是保持15天,或者是保持16天,在这样的环境中,重返的周期就保持在2天左右。
高分一号 WFV传感器的周期需要保持在4天左右,在这样的较短的情况下,即可获得自己想要的相关数据,并且覆盖率比较多额高,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中得到不同的有效数据和合理数据。
第二点,就是相对来说,宏观性较强。
也就是说,一般的情况下,中分辨率卫星像幅都是保持在180 km 以上的位置,在这样的范围内,即可获得大面积的相关信息,为下一步的探究提供基础准备。
第三点,所展示的是光谱分辨率高。
从这里可以直观地看到,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主要是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需要的光谱分辨率并不是十分的高。
就拿Landsat - 8来说,就具备九个不同的波段,这些波段相对来说,都是光谱分辨率较高的情况。
在这里即可根据光谱的主要特点,制定出相关的光谱影像,在一定的情况下,也更加容易完成快速的识别工作[5]。
从以上的内容中,可以直观地看到,中分辨率卫星遥感都展现了自身特有的优势性,这些优势在地理国情普查的过程中,可以展现出自身有效的价值。
(2)中分辨率卫星遥感在地理国情普查应用第一,从变化点侦测的角度看,就是需要按照一定的时间点,分析地理国情普查地物核查,有效的探究卫星遥感影像,要是使用高分辨率的,这个时候,所得到的数据可能是相对不完整的。
换个思维进行分析,还会导致工作量增加,使用的周期增强,费用提高。
要是使用中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能快速准确地发现变化地区,在这个区域确定以后,就可以根据这个情况,采集到相关的信息。
第二,从分类准确性评估的角度看,在进行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的过程中,更加直观地使用中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进来监督样本,最大限度完成计算机监督分类,做好各项数据的统计工作。
地类统计数据与地理国情普查统计数据在实施对比的时候,也可以评估相关的地理国情的普查分数,并且探究其中的稳定性,找到合适的规律。
(3)技术方法与流程首先,从整体的角度分析,需要先探究的是影像融合处理。
这里主要包含了多光谱的合成和全色光谱融合部分。
然后是思考影像增强处理部分,Landsat - 8 影像从本质上看,基本上是不需要特别的增强的。
思考色彩均衡化部分的时候,两景影像色彩相对来说比较得相近,但是并不是十分的明显。
影像裁切的部分,需要按照1∶ 50 000 标准做好相关的划分工作,并且将这些裁剪成为矩形。
从计算机对比分析的角度看,还需要思考到影像叠加、色彩差异与阈值分析等部分,这些区域都要结合物体的变化,进行深入的分析对应方式。
其次,从技术流程的角度看,农作物收割时间不同,需要利用耕地范围进行过滤。
此外,还会遇到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像非地类变化的变化图斑如何处理。
植被的季节变化图斑这样的情况下,是植物的颜色出现变化,才会存在这样的情况,在遇到这样的情况下,普查数据就会自动化地处理,一般这样的情况都是使用到离城市比较远的地方。
此外,还会出现影像有效性问题,这些起始点的时间段,会出现很多的云。
这个时候,即可使用影像拼接的方法,建立四景影像。
从有效光谱问题的角度看,需要使用 432( RGB) 波段完成对应的合成工作,虽然说不一定可以达到有效的效果,但是,可以根据不一样的天气环境,完成不同波段的对比,分析植被的变化,展现较强的监测效果。
阈值设置问题上,可以直观地看到,阈值越大,分类尺度越大,但是相对来说,完整性又不是很好。
阈值太小的情况下,就会出现道路等狭长地类识别连续性不好的情况。
这个时候,在进行具体操作的过程中,相关的技术工作者即可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前来判断和分析对应的相关经验。
(三)地理国情普查应用类型第一,在布局经济建设中的应用。
地理国情普查本身就是一个常态化的工作,当中包含了很多的内容,需要对相关的数据进行获取和处理,尤其是一些有规律的和持续性地获取内容。
由于经济布局和建设都是普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为以后的经济结构调整做好基础准备。
也可以根据卫星遥感技术的需要做好定位和细化工作,分析这些内容所获得的数据。
利用计算机的方式做好汇总,保证综合性,结合不同的结构做好划分工作。
第二,在地表自然中的普査。
对于土地资源的调查,很多时候,要根据面积有限性,还有面积的利用情况,分析土地的位置和固定点,探究对应的影响因素,解决技术难题问题。
收集宏观的信息,保持信息的丰富性。
森林资源的调查中,还要考虑到周期性,并且进行动态的跟踪,分析覆盖范围,提高技术的精准度,保持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