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复习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0b89f53b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81.png)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复习语文课程在高三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对于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提升和高考成绩的影响都非常大。
为了帮助同学们对高三语文知识点进行总复习,本文将从考试大纲出发,系统地梳理并总结高三语文的重要知识点,以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战高考。
第一部分:阅读理解高三语文考试的一大重点就是阅读理解题型。
阅读理解要求考生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作者的观点,并能够从文章中找到相关的细节进行分析和判断。
以下是高考常见的几种阅读理解题型:1.主旨概括题:要求考生能够通过阅读文章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用精炼的语言进行准确而简洁的概括。
2.细节理解题:要求考生能够在文章中找到与问题相关的细节信息,并进行分析和判断。
3.观点态度题:要求考生能够理解作者的观点,判断作者对待某一问题的态度,并能够找出支持作者观点的相关细节。
4.文段表达题: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给的提示,完成对文段的合理补充,使之符合文章的整体逻辑和语言风格。
在备考阶段,同学们应该多做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熟悉不同类型的阅读理解题型,掌握相应的解题技巧,提高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第二部分:写作技巧高考语文写作是考察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几个高考语文写作的必备技巧:1.选题要准:在写作时,要选取与自己熟悉的话题进行创作,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阅读积累,做到有话可说,有料可撰。
2.结构要清:写作时应该注意整体结构的安排,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力求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使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
3.论点要明:在文章中要明确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并通过论述和举例等方式进行支持,增强说服力。
4.用词要准确:写作时应该注意用词准确、得体,力求用简洁、精准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5.修辞要巧妙: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积累,掌握好写作技巧,同学们就能在高考语文写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三部分:古诗文鉴赏高考语文考试中,对古代文学的鉴赏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考察内容。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15篇)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07ead099e3143323868930a.png)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15篇)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1考点一:集合与简易逻辑集合部分一般以选择题出现,属容易题。
重点考查集合间关系的理解和认识。
近年的试题加强了对集合计算化简能力的考查,并向无限集发展,考查抽象思维能力。
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要注意利用几何的直观性,并注重集合表示方法的转换与化简。
简易逻辑考查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直接考查命题及其关系、逻辑联结词、“充要关系”、命题真伪的判断、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的否定等,二是在解答题中深层次考查常用逻辑用语表达数学解题过程和逻辑推理。
考点二:函数与导数函数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为载体针对性考查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函数的性质、函数与方程、基本初等函数(一次和二次函数、指数、对数、幂函数)的应用等,分值约为10分,解答题与导数交汇在一起考查函数的性质。
导数部分一方面考查导数的运算与导数的几何意义,另一方面考查导数的简单应用,如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极值与最值等,通常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属于容易题和中档题,三是导数的综合应用,主要是和函数、不等式、方程等联系在一起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如一些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方程根的个数问题、不等式的证明等问题。
考点三: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一般是2道小题,1道综合解答题。
小题一道考查平面向量有关概念及运算等,另一道对三角知识点的补充。
大题中如果没有涉及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可能就是一道和解答题相互补充的三角函数的图像、性质或三角恒等变换的题目,也可能是考查平面向量为主的试题,要注意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向量重点考查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概念及应用,向量与直线、圆锥曲线、数列、不等式、三角函数等结合,解决角度、垂直、共线等问题是“新热点”题型、考点四:数列与不等式不等式主要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二次不等式组和简单线性规划问题、基本不等式的应用等,通常会在小题中设置1到2道题。
对不等式的工具性穿插在数列、解析几何、函数导数等解答题中进行考查、在选择、填空题中考查等差或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求和公式等的灵活应用,一道解答题大多凸显以数列知识为工具,综合运用函数、方程、不等式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们都属于中、高档题目、考点五: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一是考查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直观图与三视图;二是考查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三是考查利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利用空间向量证明线面平行与垂直、求空间角等(文科不要求)、在高考试卷中,一般有1~2个客观题和一个解答题,多为中档题。
高三物理期末考试磁场思维导图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三物理期末考试磁场思维导图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cb3196ca417866fb84a8eb2.png)
磁场部分是高中物理的必考点,也是重点,经常会与电学或者力学挂钩出大题。
三好网一对一老师整理了磁场思维导图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磁现象的电本质1.罗兰实验正电荷随绝缘橡胶圆盘高速旋转,发现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运动的电荷产生了磁场,小磁针受到磁场力的作用而发生偏转。
2.安培分子电流假说法国学者安培提出,在原子、分子等物质微粒内部,存在一种环形电流-分子电流,分子电流使每个物质微粒都成为微小的磁体,它的两侧相当于两个磁极。
安培是最早揭示磁现象的电本质的。
一根未被磁化的铁棒,各分子电流的取向是杂乱无章的,它们的磁场互相抵消,对外不显磁性;当铁棒被磁化后各分子电流的取向大致相同,两端对外显示较强的磁性,形成磁极;注意,当磁体受到高温或猛烈敲击会失去磁性。
3.磁现象的电本质运动的电荷(电流)产生磁场,磁场对运动电荷(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所有的磁现象都可以归结为运动电荷(电流)通过磁场而发生相互作用。
二、磁场的方向规定:在磁场中任意一点小磁针北极受力的方向亦即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那一点的磁场方向。
三、磁场磁极和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小磁针在该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磁极和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电流和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通过磁场产生的磁场是存在于磁体、电流和运动电荷周围空间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物质,磁极或电流在自己的周围空间产生磁场,而磁场的基本性质就是对放入其中的磁极或电流有力的作用。
四、磁感线1.磁感线的概念:在磁场中画出一系列有方向的曲线,在这些曲线上,每一点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磁场方向一致。
2.磁感线的特点(1)在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到S极,在磁体内部磁感线由S极到N极(2)磁感线是闭合曲线(3)磁感线不相交(4)磁感线的疏密程度反映磁场的强弱,磁感线越密的地方磁场越强3.几种典型磁场的磁感线(1)条形磁铁(2)通电直导线a.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环绕的方向;b.其磁感线是内密外疏的同心圆(3)环形电流磁场a.安培定则:让右手弯曲的四指和环形电流的方向一致,伸直的大拇指的方向就是环形导线中心轴线的磁感线方向。
高三语文考试必背知识点
![高三语文考试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3707f7e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05.png)
高三语文考试必背知识点一、古代文学常识古代文学常识是高中语文考试中必备的知识点之一。
了解古代文学的历史背景、代表作品以及作品特点,对于理解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高三语文考试必背的古代文学常识:1. 古代文学史分期古代文学史可分为先秦文学、汉魏六朝文学、唐宋元明清文学等各个时期。
了解各个时期的文学特点、代表作品以及文学思潮对于解读相关文学作品非常重要。
2. 先秦文学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阶段,代表作品有《诗经》《楚辞》等。
先秦文学以诗歌为主要表现形式,作品内容丰富多样,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
3. 唐诗盛世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时期,以诗歌为主要创作形式,代表作家有杜甫、李白、王之涣等。
唐诗以豪放洒脱、婉约细致等风格流派丰富多样,成为中国诗歌发展的巅峰之作。
4. 宋词流派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阶段,以词为主要表现形式,代表作品有苏轼、辛弃疾等。
宋代词以纯熟的艺术语言、真挚的情感表达而著名,流派众多,包括江西派、浙西派、吴派等。
二、现代文学常识现代文学是高中语文考试中所必备的知识点之一。
了解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代表作以及作品特点,对于理解和分析现代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高三语文考试必背的现代文学常识:1. 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
该运动提倡"白话文",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并催生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学作品。
2. 《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通过狂人的自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个人的苦难,思想深刻,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
3. 钱钟书与《围城》钱钟书是中国现代文学界的重要作家之一,代表作品《围城》是一部以幽默的笔触描绘了旧中国的智慧和黑暗的小说。
该小说具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社会思考,被誉为现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4. 巴金与《家》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代表作品《家》是一部真实展现普通人家庭命运的小说。
高三化学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五篇
![高三化学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2af64713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44.png)
高三化学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五篇摘要:本文将会介绍高三化学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五篇,其中包括了化学的基础概念、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化学分析等五大部分。
在每篇文章中,我们将会列举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帮助读者更加深入了解这些知识点。
一、化学的基础概念化学的基础概念是化学学科的根基,对于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至关重要。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质量、物质、化学元素、化学化合物等知识点。
以下列举几个例子:1. 质量是物质的属性之一,它表示物质的惯性,可以用天平等设备测量。
通常使用g作为单位,1g等于0.001千克。
2. 化学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其原子中包含了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等组成部分。
化学元素的符号通常是由拉丁文或者英文字母组成的。
3. 化学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而成的。
例如,二氧化碳(CO2)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按照1:2的比例组合而成的。
二、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是化学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它们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物质的构成和变化过程。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会介绍化学式、化学方程式、配位化合物等相关的知识点。
以下列举几个例子:1. 化学式是描述化学元素存在于化合物中相对比例关系的表达式。
比如,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水的化学式为H2O。
2. 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例如,氢气和氧气进行反应生成水时,化学方程式为:2H2 + O2 →2H2O。
3. 配位化合物是由一个中心离子和周围配体通过氢键、均相或者不均相交换而形成的。
其一般的化学式为[MLn]m,其中M表示中心离子,L表示配体,n表示每个中心离子上配体的数量,m表示配合物中中心离子的数量。
三、酸碱反应酸碱反应是化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反应,其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会介绍酸碱性的基本概念,酸碱指示剂、酸碱中和等相关的知识点。
以下列举几个例子:1. 酸是指能够释放出H+离子的物质,其性质包括有酸味、能够腐蚀金属等。
高三第一次考试知识点总结
![高三第一次考试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1e77e34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a5.png)
高三第一次考试知识点总结一、语文语文是高三学生的必修科目,其考试内容主要包括课文内容理解、文言文阅读、作文等方面。
在高三第一次考试中,学生应该重点复习以下知识点:1. 诗歌鉴赏:熟悉诗歌的韵律、意境等,掌握各类诗歌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 文言文阅读: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散文阅读:理解散文的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态度,掌握散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4. 作文:熟悉各类作文的写作要求和结构,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
5. 文学常识: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掌握文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语文是高三学生的一门重要学科,学生应该在考试前认真复习,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和积累文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
二、数学数学是高中学生的必修科目,其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的计算、函数与方程、几何等方面。
在高三第一次考试中,学生应该重点复习以下知识点:1. 数与式的计算:熟练掌握加、减、乘、除等运算法则,做到运算准确、快速。
2. 函数与方程:理解各类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掌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3. 几何:熟悉各类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掌握几何证明和计算技巧。
4. 概率与统计:了解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掌握概率事件的计算方法。
数学是高中学生的一门重要学科,学生应该在考试前认真复习,多做练习题,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三、英语英语是高中学生的必修科目,其考试内容主要包括词汇、语法、阅读、写作等方面。
在高三第一次考试中,学生应该重点复习以下知识点:1. 词汇:扩大词汇量,掌握常用词汇和短语,提高自己的词汇运用能力。
2. 语法:熟悉英语语法规则,掌握句型结构和语法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法水平。
3. 阅读:理解各类英语文章的主旨和细节,掌握阅读技巧和理解能力。
4. 写作:熟悉各类写作题型和写作要求,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5. 听力口语:加强听力训练,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英语是高中学生的一门重要学科,学生应该在考试前认真复习,多读英语文章,多听英语材料,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
高三物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3篇)
![高三物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8081fa6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c6.png)
高三物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1、光的干涉现象:频率相同,振动方向一致,相差恒定(步调差恒定)的两束光,在相遇的区域出现了稳定相间的加强区域和减弱区域的现象。
(1)产生干涉的条件:①若S1、S2光振动情况完全相同,则符合,(n=0、1、2、3…)时,出现亮条纹;②若符合,((n=0,1,2,3…)时,出现暗条纹。
相邻亮条纹(或相邻暗条纹)之间的中央间距为。
(2)熟悉条纹特点中央为明条纹,两边等间距对称分布明暗相间条纹。
2.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原理:两个相邻的亮纹或暗条纹的中心间距是Δ____=lλ/d测波长为:λ=dΔ____/l(1)观察双缝干涉图样:只改变缝宽,用不同的色光来做,改变屏与缝的间距看条纹间距的变化单色光: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
白光:中央亮条纹的边缘处出现了彩色条纹。
这是因为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单色光复合而成的,而不同色光的波长不同,在狭缝间的距离和狭缝与屏的距离不变的条件下,光波的波长越长,各条纹之间的距离越大,条纹间距与光波的波长成正比。
各色光在双缝的中垂线上均为亮条纹,故各色光重合为白色。
(2)测定单色光的波长:双缝间距是已知的,测屏到双缝的距离,测相邻两条亮纹间的距离,测出个亮纹间的距离,则两个相邻亮条纹间距:3.光的色散:不同的颜色的光,波长不同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各种颜色的光都会发生干涉现象,用不同色光做实验,条纹间距是不同的,说明: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同。
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各种色光按其波长的有序排列就是光谱。
从红光→紫光,光波的波长逐渐变小。
4.薄膜干涉中的色散现象把这层液膜当做一个平面镜,用它观察灯焰的像:是液膜前后两个反射的光形成的,与双缝干涉的情况相同,在膜上不同位置,来自前后两个面的反射光用图中实虚线来代表两列光,所走的路程差不同。
在某些位置叠加后加强,出现了亮纹,在另一些位置,叠加后相互削弱,于是出现了暗纹。
注意:关于薄膜干涉要弄清的几个问题:(1)是哪两列光波发生干涉;(2)应该从哪个方向去观察干涉图样;(3)条纹会向哪个方向侧移5.应用(1)照相机、望远镜的镜头表面的增透膜。
高三英语期末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高三英语期末总复习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fe16ef2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1f.png)
高三英语期末总复习知识点归纳每次做完题后,认认真真地重新对照答案细细抠一遍,体会这些正确选项究竟合理在什么地方,出题者的意图又是在考查哪些知识点等等。
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体会中,英语水平及应试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小编整理的高三英语期末总复习知识点归纳,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三英语期末总复习知识点归纳1关系代词两种可用来引导从句并将从句和主句连接起来的代词这样的代词一方面在从句中用作句子成分,可作主语、宾语、定语等;另一方面又起连词的作用。
这样的代词有关系代词和疑问代词两种。
关系代词概说关系代词有who,whose,whom,that,which等,用来引导定语从句。
它们在定语从句中可用作主语、宾语、定语或表语;另一方面它们又代表主句中为定语从句所修饰的那个名词或代词(这样的名词和代词叫做先行词)。
如:The man who is talking with Mr. Brown is an eye Specialist和布朗先生谈话的那个人是个眼科大夫。
(关系代词who在从句中用作土语,它的先行词是man)He is the comrade whom you have been looking for他就是你要找的那位同志。
(关系代词whom在从句中作宾语,它的先行词是comrade,whom在口语中一般可省去)The old man whose son is in the navy used to be carpenter.儿子在海军的那位老人过去是个木匠。
(关系代词whose在从句中用作定语,先行词为man)The film which I saw last night is about a young teacher.我昨晚看的那部电影说的是一个年轻教师的事。
(关系代词which在从句中用作宾语,先行词为film, which在口语中可省略)This is the plane that will fly to Tokyo in the afternoon.这是下午要飞往东京的飞机。
高三期末知识点总结
![高三期末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08c645c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b9.png)
高三期末知识点总结随着高三学习的深入,各科知识点也在不断积累。
期末考试即将到来,为了帮助同学们复习和巩固知识点,接下来就将对高三各科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回顾。
语文:语文是中国人最熟悉的学科之一,高三的语文学习主要涉及到文言文、现代文学、古诗词和现代诗歌等方面的知识。
在期末考试中,考查的重点主要在于对文言文古诗词的解析能力以及现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因此,在复习时,同学们应重点复习各种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作者风格和句子的概括等内容。
另外,对于写作部分,要注意提高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注重对文章中的中心思想的表达和阐述。
数学:高三数学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等知识。
在期末考试中,主要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导数与微分、不定积分、矩阵与行列式、概率与统计等。
在复习时,同学们应以理论知识和应用题为主,掌握基本的公式和定理,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练习和解答。
另外,特别要注意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因为数学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学科,基础不够牢固会对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
英语:英语是一门重视综合能力的学科,高考内容主要包括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等方面的考查。
在期末考试中,主要涉及到的知识点有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和写作。
在复习时,同学们应注意扩充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并且加强对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的理解。
另外,多进行口语练习和写作训练,提高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
物理:物理是一门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科,高考内容主要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现代物理等方面的知识。
在期末考试中,主要涉及到的知识点有牛顿力学、热力学、电磁感应、光的反射和折射等。
在复习时,同学们应重点掌握物理定律和公式,加强实验操作技能,并结合例题进行练习和解答。
另外,要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践动手能力。
化学:化学是一门重视实验与理论结合的学科,高考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化学变化和能量、化学系统平衡、化学反应动力学和电化学等知识。
在期末考试中,主要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化学键、化学方程式、平衡常数、化学反应速率和电解质溶液等。
高三语文考试知识点
![高三语文考试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210d927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0e.png)
《高三语文考试知识点全解析》高中三年,转瞬即逝,对于高三的学子来说,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其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高考的成绩。
本文将对高三语文考试的知识点进行全面解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备考。
一、现代文阅读1.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和综合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论点是作者的观点和主张,论据是用来支持论点的材料,论证方法则是作者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式。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在答题时,要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在文章中找到相应的内容进行分析。
同时,要注意选项中的表述是否与文章内容一致,是否存在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错误。
2.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体裁。
这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学生的鉴赏评价和探究能力。
在阅读小说时,要注意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环境描写以及主题思想。
人物形象是小说的核心,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情节发展是小说的骨架,要注意把握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以及情节之间的关系。
环境描写则是为了衬托人物形象和推动情节发展,要注意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主题思想是小说的灵魂,要通过对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的分析来揭示小说的主题。
散文和诗歌的阅读则要注意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要通过对散文的内容和结构的分析来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诗歌则要注意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语言和表现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二、古代诗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是高三语文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文言实词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要掌握常见的实词的含义和用法。
文言虚词则是文言文阅读的难点,要掌握常见的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文言句式则是文言文的特殊表达方式,要掌握常见的文言句式的特点和用法。
高三物理考试必考知识点总结5篇
![高三物理考试必考知识点总结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e3d5c0a33d4b14e84246888.png)
高三物理考试必考知识点总结5篇高三物理知识点1[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计算公式]1)E=nΔΦ/Δt(普适公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感应电动势(V),n:感应线圈匝数,ΔΦ/Δt:磁通量的变化率}2)E=BLV垂(切割磁感线运动){L:有效长度(m)}3)Em=nBSω(交流发电机的感应电动势){Em:感应电动势峰值}4)E=BL2ω/2(导体一端固定以ω旋转切割){ω:角速度(rad/s),V:速度(m/s)}2.磁通量Φ=BS{Φ:磁通量(Wb),B: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T),S:正对面积(m2)}3.感应电动势的正负极可利用感应电流方向判定{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由负极流向正极}4.自感电动势E自=nΔΦ/Δt=LΔI/Δt{L:自感系数(H)(线圈L有铁芯比无铁芯时要大),ΔI:变化电流,t:所用时间,ΔI/Δt:自感电流变化率(变化的快慢)}注:1)感应电流的方向可用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判定,楞次定律应用要点〔见第二册P_3〕2)自感电流总是阻碍引起自感电动势的电流的变化;(3)单位换算:1H=1_m H=1_μH.4)其它相关内容:自感〔见第二册P_8〕/日光灯〔见第二册P_0〕.高三物理知识点2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mechanicalwave).机械波与电磁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机械波由机械振动产生,电磁波由电磁振荡产生;机械波的传播需要特定的介质,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不同,在真空中根本不能传播,而电磁波(例如光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机械波可以是横波和纵波,但电磁波只能是横波;机械波与电磁波的许多物理性质,如:折射.反射等是一致的,描述它们的物理量也是相同的.常见的机械波有:水波.声波.地震波.机械振动产生机械波,机械波的传递一定要有介质,有机械振动但不一定有机械波产生.形成条件波源波源也称振源,指能够维持振动的传播,不间断的输入能量,并能发出波的物体或物体所在的初始位置.波源即是机械波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电磁波形成的必要条件.波源可以认为是第一个开始振动的质点,波源开始振动后,介质中的其他质点就以波源的频率做受迫振动,波源的频率等于波的频率.介质广义的介质可以是包含一种物质的另一种物质.在机械波中,介质特指机械波借以传播的物质.仅有波源而没有介质时,机械波不会产生,例如,真空中的闹钟无法发出声音.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率是由介质本身的固有性质决定的.在不同介质中,波速是不同的.传播方式与特点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每一个质点都只做上下(左右)的简谐振动,即,质点本身并不随着机械波的传播而前进,也就是说,机械波的一质点运动是沿一水平直线进行的.例如:人的声带不会随着声波的传播而离开口腔.简谐振动做等幅震动,理想状态下可看作做能量守恒的运动.阻尼振动为能量逐渐损失的运动.为了说明机械波在传播时质点运动的特点,现已绳波(右下图)为例进行介绍,其他形式的机械波同理[1].绳波是一种简单的横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拿起一根绳子的一端进行一次抖动,就可以看见一个波形在绳子上传播,如果连续不断地进行周期性上下抖动,就形成了绳波[1].把绳分成许多小部分,每一小部分都看成一个质点,相邻两个质点间,有弹力的相互作用.第一个质点在外力作用下振动后,就会带动第二个质点振动,只是质点二的振动比前者落后.这样,前一个质点的振动带动后一个质点的振动,依次带动下去,振动也就发生区域向远处的传播,从而形成了绳波.如果在绳子上任取一点系上红布条,我们还可以发现,红布条只是在上下振动,并没有随波前进[1].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介质中的每个质点,在波传播时,都只做简谐振动(可以是上下,也可以是左右),机械波可以看成是一种运动形式的传播,质点本身不会沿着波的传播方向移动.对质点运动方向的判定有很多方法,比如对比前一个质点的运动;还可以用上坡下,下坡上进行判定,即沿着波的传播方向,向上远离平衡位置的质点向下运动,向下远离平衡位置的质点向上运动.机械波传播的本质在机械波传播的过程中,介质里本来相对静止的质点,随着机械波的传播而发生振动,这表明这些质点获得了能量,这个能量是从波源通过前面的质点依次传来的.所以,机械波传播的实质是能量的传播,这种能量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海洋的潮汐能甚至可以用来发电,这是维持机械波(水波)传播的能量转化成了电能.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机械波与电磁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机械波由机械振动产生,电磁波由电磁振荡产生;机械波的传播需要特定的介质,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不同,在真空中根本不能传播,而电磁波,例如光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机械波可以是横波和纵波,但电磁波只能是横波;机械波与电磁波的许多物理性质,如:折射.反射等是一致的,描述它们的物理量也是相同的.常见的机械波有:水波.声波.地震波.高三物理知识点3一.功的定义是力沿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功是与每一个力相对应的,每一个施加于物体上的力都有对物体做功的可能,功代表一种力的作用效果,最终物体所承受的功应是各力做功的和.由于功等于力和位移两个矢量相乘,根据向量四则运算规则,功是标量,各力所做的功实际上都排在与位移的平行线上,有正有负,按数轴叠加得出总功,即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二.功的单向性.不同于力的成对出现,功是不对称的.三.力与位移的夹角物体实际受力方向经常与位移方向构成一个夹角θ,无论是力线向位移线转还是位移线向力线转都是旋转θ角,之间的关系都是cosθ,当θ=0,cosθ=+1,力对物体做正功.当θ=π,cosθ=-1,力对物体做负功.当θ=π/2时,cosθ=0,力对物体不做功.但合外力必然与位移方向相同.四.两种机械能,动能和势能,它们的概念五.能量研究的体系的概念.能量是在体系内进行研究的,只有在一个特定完整的体系中才能应用机械能守恒定理,既然是体系,可以是两个以上的物体.六.能量研究的适用范围优势是可以解决一些变力情况,缺点是不能解决有关加速度的研究.七.搞清功和能的关系.确定什么时候用机械能守恒,什么时候用动能定理. 1功和能的关系能量的转换通过做功来实现,换句话说,做功产生能量(做正功),或做功损失能量(做负功),功有三种含义:一是等于物体单一能量的改变,如动能增加或减少.二是可以看作不同能量转换的传递中介物,如增加或减少的动能通过做功可以转化为势能,从而实现机械能守恒.三是可以表示出机械能以外的能量,从而可以传递给电能.热能.光能等.2动能定理应该这样描述: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该物体动能的变化.这里有以下两个关键问题:A必须是合外力做功,即所有力对物体做功的总和,也只有用合外力,动能定理才能成立.单个力可以对物体做功,但无法计算其贡献的动能.由于合外力与位移方向永远相同,所以没有cosθ.B因为功是以研究对象为范围,与前面相同,即只针对一个物体,当两个质量分别为m1.m2的物体叠加时,需要像前面一样根据需要进行整体和隔离,必须分开讨论.3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应该这样描述,体系内各物体运动前总机械能等于运动后总机械能.机械能等于动能加势能.这里同样有两个关键问题,A能量的研究范围是体系,既然称为体系,应包括所有参与的物体(包括地球),以及整个的变化过程.既然所有物体都参与研究,因为能量是标量,多个物体的能量就可以进行累加,形成系统内总动能和总势能,进而形成总机械能.B这里不采用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公式描述是因为它只适用于一个物体,没有充分发挥体系的优势,由于动能定理解决多个物体问题比较复杂,因此这个问题显得比较重要.第八部分功率这部分详见另一篇专题>.第九部分物理的七窍,即能.力.数.率.度.量.衡深刻理解这七窍,能够把物理知识贯通.高三物理知识点41.受力分析,往往漏〝力〞百出对物体受力分析,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分析方法有〝整体法〞与〝隔离法〞两种.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可以说贯穿着整个高中物理始终,如力学中的重力.弹力(推.拉.提.压)与摩擦力(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电场中的电场力(库仑力).磁场中的洛伦兹力(安培力)等.在受力分析中,最难的是受力方向的判别,最容易错的是受力分析往往漏掉某一个力.在受力分析过程中,特别是在〝力.电.磁〞综合问题中,第一步就是受力分析,虽然解题思路正确,但考生往往就是因为分析漏掉一个力(甚至重力),就少了一个力做功,从而得出的答案与正确结果大相径庭,痛失整题分数.还要说明的是在分析某个力发生变化时,运用的方法是数学计算法.动态矢量三角形法(注意只有满足一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第二个力的大小可变而方向不变.第三个力大小方向都改变的情形)和极限法(注意要满足力的单调变化情形).2.对摩擦力认识模糊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因为它具有〝隐敝性〞.〝不定性〞特点和〝相对运动或相对趋势〞知识的介入而成为所有力中最难认识.最难把握的一个力,任何一个题目一旦有了摩擦力,其难度与复杂程度将会随之加大.最典型的就是〝传送带问题〞,这问题可以将摩擦力各种可能情况全部包括进去,建议高三党们从下面四个方面好好认识摩擦力:(1)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永远与其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这里难就难在相对运动的认识;说明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略小于静摩擦力,但往往在计算时又等于静摩擦力.还有,计算滑动摩擦力时,那个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2)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永远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显然,最难认识的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的判断.可以利用假设法判断,即:假如没有摩擦,那么物体将向哪运动,这个假设下的运动方向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向;还得说明一下,静摩擦力大小是可变的,可以通过物体平衡条件来求解.(3)摩擦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但它们做功却不一定成对出现.其中一个的误区是,摩擦力就是阻力,摩擦力做功总是负的.无论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都可能是动力.(4)关于一对同时出现的摩擦力在做功问题上要特别注意以下情况:可能两个都不做功.(静摩擦力情形)可能两个都做负功.(如子弹打击迎面过来的木块)可能一个做正功一个做负功但其做功的数值不一定相等,两功之和可能等于零(静摩擦可不做功).可能小于零(滑动摩擦)也可能大于零(静摩擦成为动力).可能一个做负功一个不做功.(如,子弹打固定的木块)可能一个做正功一个不做功.(如传送带带动物体情形)(建议结合讨论〝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做功〞情形)3.对弹簧中的弹力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弹簧或弹性绳,由于会发生形变,就会出现其弹力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但要注意的是,这种形变不能发生突变(细绳或支持面的作用力可以突变),所以在利用牛顿定律求解物体瞬间加速度时要特别注意.还有,在弹性势能与其他机械能转化时严格遵守能量守恒定律以及物体落到竖直的弹簧上时,其动态过程的分析,即有速度的情形.4.对〝细绳.轻杆〞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受力分析时,细绳与轻杆是两个重要物理模型,要注意的是,细绳受力永远是沿着绳子指向它的收缩方向,而轻杆出现的情况很复杂,可以沿杆方向〝拉〞.〝支〞也可不沿杆方向,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5.关于小球〝系〞在细绳.轻杆上做圆周运动与在圆环内.圆管内做圆周运动的情形比较这类问题往往是讨论小球在点情形.其实,用绳子系着的小球与在光滑圆环内运动情形相似,刚刚通过点就意味着绳子的拉力为零,圆环内壁对小球的压力为零,只有重力作为向心力;而用杆子〝系〞着的小球则与在圆管中的运动情形相似,刚刚通过点就意味着速度为零.因为杆子与管内外壁对小球的作用力可以向上.可能向下.也可能为零.还可以结合汽车驶过〝凸〞型桥与〝凹〞型桥情形进行讨论.6.对物理图像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物理图像可以说是物理考试必考的内容.可能从图像中读取相关信息,可以用图像来快捷解题.随着试题进一步创新,现在除常规的速度(或速率)-时间.位移(或路程)-时间等图像外,又出现了各种物理量之间图像,认识图像的方法就是两步:一是一定要认清坐标轴的意义;二是一定要将图像所描述的情形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关于图像各种情况我们已经做了专项训练.)7.对牛顿第二定律F=ma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第一.这是一个矢量式,也就意味着a的方向永远与产生它的那个力的方向一致.(F可以是合力也可以是某一个分力)第二.F与a是关于〝m〞一一对应的,千万不能张冠李戴,这在解题中经常出错.主要表现在求解连接体加速度情形.第三.将〝F=ma〞变形成F=mv/t,其中,a=v/t得出v=at这在〝力.电.磁〞综合题的〝微元法〞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几年连续考到).第四.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是必须掌握的重点实验,特别要注意:(1)注意实验方法用的是控制变量法;(2)注意实验装置和改进后的装置(光电门),平衡摩擦力,沙桶或小盘与小车质量的关系等;(4)注意数据处理时,对纸带匀加速运动的判断,利用〝逐差法〞求加速度.(用〝平均速度法〞求速度)(5)会从〝a-F〞〝a-1/m〞图像中出现的误差进行正确的误差原因分析.8.对〝机车启动的两种情形〞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机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与恒定牵引力启动,是动力学中的一个典型问题.这里要注意两点:(1)以恒定功率启动,机车总是做的变加速运动(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大);以恒定牵引力启动,机车先做的匀加速运动,当达到额定功率时,再做变加速运动.最终速度即〝收尾速度〞就是vm=P额/f.(2)要认清这两种情况下的速度-时间图像.曲线的〝渐近线〞对应的速度. 还要说明的,当物体变力作用下做变加运动时,有一个重要情形就是: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平衡时,速度有一个最值.即有一个〝收尾速度〞,这在电学中经常出现,如:〝串〞在绝缘杆子上的带电小球在电场和磁场的共同作用下作变加速运动,就会出现这一情形,在电磁感应中,这一现象就更为典型了,即导体棒在重力与随速度变化的安培力的作用下,会有一个平衡时刻,这一时刻就是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极值的时刻.凡有〝力.电.磁〞综合题目都会有这样的情形.9.对物理的〝变化量〞.〝增量〞.〝改变量〞和〝减少量〞.〝损失量〞等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遇到一个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最典型的是动能定理的表达(所有外力做的功总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这时就会出现两个物理量前后时刻相减问题,小伙伴们往往会随意性地将数值大的减去数值小的,而出现严重错误.其实物理学规定,任何一个物理量(无论是标量还是矢量)的变化量.增量还是改变量都是将后来的减去前面的.(矢量满足矢量三角形法则,标量可以直接用数值相减)结果正的就是正的,负的就是负的.而不是错误地将〝增量〞理解增加的量.显然,减少量与损失量(如能量)就是后来的减去前面的值._.两物体运动过程中的〝追遇〞问题两物体运动过程中出现的追击类问题,在高考中很常见,但考生在这类问题则经常失分.常见的〝追遇类〞无非分为这样的九种组合:一个做匀速.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的物体去追击另一个可能也做匀速.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的物体.显然,两个变速运动特别是其中一个做减速运动的情形比较复杂.虽然,〝追遇〞存在临界条件即距离等值的或速度等值关系,但一定要考虑到做减速运动的物体在〝追遇〞前停止的情形.另外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除利用数学方法外,往往通过相对运动(即以一个物体作参照物)和作〝V-t〞图能就得到快捷.明了地解决,从而既赢得考试时间也拓展了思维.值得说明的是,最难的传送带问题也可列为〝追遇类〞.还有在处理物体在做圆周运动追击问题时,用相对运动方法.如,两处于不同轨道上的人造卫星,某一时刻相距最近,当问到何时它们第一次相距最远时,的方法就将一个高轨道的卫星认为静止,则低轨道卫星就以它们两角速度之差的那个角速度运动.第一次相距最远时间就等于低轨道卫星以两角速度之差的那个角速度做半个周运动的时间.高三物理知识点5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1.基本公式:s=v0t+at?/22.平均速度:vt=v0+at3.推论:(1)v=vt/2(2)S2—S1=S3—S2=S4—S3=……=△S=aT?(3)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S之比:S1:S2:S3:……:Sn=1:3:5:……:(2n—1)(4)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位移内t之比:t1:t2:t3:……:tn=1:(√2—1):(√3—√2):……:(√n—√n—1)(5)a=(Sm—Sn)/(m—n)T?(利用上各段位移,减少误差→逐差法)汽车行驶安全1.停车距离=反应距离(车速_反应时间)+刹车距离(匀减速)2.安全距离≥停车距离3.刹车距离的大小取决于车的初速度和路面的粗糙程度4.追及/相遇问题:抓住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满足的临界条件,时间及位移关系,临界状态(匀减速至静止).可用图象法解题._最新高三物理考试必考知识点总结5篇精选。
高三化学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五篇
![高三化学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7295c521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8f.png)
高三化学考试必背学问点总结归纳五篇高三学生要依据自己的条件,以及中学阶段学科学问穿插多、综合性强,以及考察的学问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三化学学问点总结,盼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三化学学问点11.加热试管时,应先匀整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4.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5.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必需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6.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7.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8.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9.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响试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0.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1.中和滴定试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一二分钟后再读数;视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更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12.焰色反响试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试验。
13.用H2复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响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顿通H2。
1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5.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那么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6.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快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终再涂上3%一5%的NaHCO3溶液。
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NaHCO3溶液。
17.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高三考试必背知识点大全
![高三考试必背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771f375c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23.png)
高三考试必背知识点大全一、语文知识点1. 古代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对偶、排比等,要熟练掌握并运用于作文中。
2. 文言虚词的使用,如“之”、“乎”、“焉”等,要理解其在句子中的作用与意义。
3. 唐诗宋词等古代文学作品的背诵与赏析,要注意理解其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4. 熟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经典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5. 了解古代文化和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理解其中的传统习俗和风俗文化。
二、数学知识点1. 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计算,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等的周长、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 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要熟悉常见的函数图像及其特点,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
3. 三角函数的运算与应用,掌握正弦、余弦、正切等三角函数的定义与性质,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解决。
4. 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与计算,能够理解概率的定义与计算、掌握统计数据的表示与分析方法。
5. 矩阵与行列式的运算,了解矩阵与行列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则。
三、英语知识点1. 词汇的积累与运用,要能理解并运用常见的单词、短语和固定搭配,扩大词汇量。
2. 英语语法的掌握,包括时态、语态、倒装句、虚拟语气等常见的语法知识点。
3. 阅读理解的技巧与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
4. 写作技巧的培养,包括写作结构、语言表达和注意事项等,能够写出清晰、连贯的英语文章。
5. 听力和口语的训练,要通过大量的听力材料和口语练习,提高听说能力。
四、物理知识点1. 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公式,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2. 牛顿三定律的理解与应用,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牛顿三定律解决力学问题。
3. 动量与能量的计算与转化,理解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4. 电磁学的基本原理与电路的分析,了解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并能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5. 光学的基本原理与光的传播规律,理解光的折射、反射、干涉、衍射等现象。
高三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三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67f0097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2c.png)
高三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三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第一、高考数学中有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不等式、立体几何等九大章节。
主要是考函数和导数,这是我们整个高中阶段里最核心的板块,在这个板块里,重点考察两个方面:第一个函数的性质,包括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第二是函数的解答题,重点考察的是二次函数和高次函数,分函数和它的一些分布问题,但是这个分布重点还包含两个分析就是二次方程的分布的问题,这是第一个板块。
第二、平面向量和三角函数。
重点考察三个方面:一个是划减与求值,第一,重点掌握公式,重点掌握五组基本公式。
第二,是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里重点掌握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第三,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解三角形。
难度比较小。
第三、数列。
数列这个板块,重点考两个方面:一个通项;一个是求和。
第四、空间向量和立体几何,在里面重点考察两个方面:一个是证明;一个是计算。
第五、概率和统计。
这一板块主要是属于数学应用问题的范畴,当然应该掌握下面几个方面,第一……等可能的概率,第二………事件,第三是独立事件,还有独立重复事件发生的概率。
第六、解析几何。
这是我们比较头疼的问题,是整个试卷里难度比较大,计算量的题,当然这一类题,我总结下面五类常考的题型,包括:第一类所讲的直线和曲线的位置关系,这是考试最多的内容。
考生应该掌握它的通法;第二类我们所讲的动点问题;第三类是弦长问题;第四类是对称问题,这也是2008年高考已经考过的一点;第五类重点问题,这类题时往往觉得有思路,但是没有答案,当然这里我相等的是,这道题尽管计算量很大,但是造成计算量大的原因,往往有这个原因,我们所选方法不是很恰当,因此,在这一章里我们要掌握比较好的算法,来提高我们做题的准确度,这是我们所讲的第六大板块。
第七、押轴题。
考生在备考复习时,应该重点不等式计算的方法,虽然说难度比较大,我建议考生,采取分部得分整个试卷不要留空白。
这是高考所考的七大板块核心的考点。
高三第一次考试知识点总结
![高三第一次考试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cffcab9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85.png)
高三第一次考试知识点总结本文将对高三第一次考试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学科的重点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备考,提升考试成绩。
一、语文1. 文言文阅读理解首先,要熟悉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常见词汇,了解古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其次,要能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句子结构,把握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解读句子的含义。
最后,要注重阅读大量的文言文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现代文阅读理解现代文阅读理解要注重提取关键信息,抓住文章的主旨和核心观点。
同时,要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分析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做到准确理解文章的意义。
平时要多读多练,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 写作能力写作能力包括作文和文言文写作两个方面。
作文要注重素材积累和观点阐述,注意段落结构和语言表达的流畅性。
文言文写作要掌握常用的句式和表达方式,注意篇章结构和逻辑推理。
二、数学1. 函数与导数重点掌握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其图像变化规律;学会计算函数的导数,掌握导数的定义、性质以及在解析几何、最值问题等方面的应用。
2. 三角函数掌握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三角函数的图像变化规律;熟练运用和计算三角函数的相关式子,掌握三角函数在几何图形的计算中的应用。
3. 概率与统计掌握概率的基本定义和性质,了解常见的概率分布以及概率的计算方法;理解统计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能够分析和解读统计图表。
三、英语1. 语法与词汇熟练掌握英语的基本语法规则,包括时态、语态、从句等;积累并记忆常用的英语词汇和短语,注意词汇的用法和搭配。
2. 阅读理解重点强化对课文和非课文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快速筛选信息、抓住关键点的能力;同时,要提高对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写作与翻译提高写作和翻译的能力,注重句子结构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注意积累各类写作素材,培养丰富的词汇和句子表达能力。
期末了高三物理知识点公式
![期末了高三物理知识点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c480c297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17.png)
期末了高三物理知识点公式在高三物理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和运用的知识点众多,其中公式的应用尤为重要。
下面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高三物理知识点中的一些重要公式。
一、力学知识点公式1. 力的定义公式:力(F)等于物体的质量(m)乘以加速度(a)。
F = ma2. 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公式:速度(v)等于初速度(u)加上加速度(a)乘以时间(t)。
v = u + at3. 位移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公式:位移(s)等于初速度(u)乘以时间(t)加上加速度(a)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
s = ut + (1/2)at²4. 动能的公式:动能(K)等于质量(m)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K = (1/2)mv²5. 势能的公式:势能(Ep)等于物体的质量(m)乘以重力加速度(g)乘以高度(h)。
Ep = mgh二、热学知识点公式1. 热量的公式:热量(Q)等于物体的质量(m)乘以热容量(c)乘以温度变化(ΔT)。
Q = mcΔT2. 热能的公式:热能(E)等于物体的质量(m)乘以比热容(C)乘以温度变化(ΔT)。
E = mCΔT三、电学知识点公式1. 电流的定义公式:电流(I)等于电量(Q)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线的数量。
I = Q/t2. 电阻的定义公式:电阻(R)等于电压(V)除以电流(I)。
R = V/I3. 等效电阻的公式:若有两个电阻(R1、R2)串联,则它们的等效电阻(R)等于电阻之和。
R = R1 + R24. 等效电阻的公式:若有两个电阻(R1、R2)并联,则它们的等效电阻(R)等于它们的乘积除以电阻之和。
1/R = (1/R1) + (1/R2)四、光学知识点公式1. 光速的公式:光速(c)等于光的频率(f)乘以波长(λ)。
c = fλ2. 焦距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公式:焦距(f)等于物距(do)乘以像距(di)除以物距与像距之差。
1/f = 1/do + 1/di以上只是部分高三物理知识点的公式,还有许多其他知识点的公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查阅和记忆。
新思想期末知识点总结高三
![新思想期末知识点总结高三](https://img.taocdn.com/s3/m/12e9c34d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0d.png)
新思想期末知识点总结高三高三新思想期末知识点总结高三新思想是我国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哲学、心理学、逻辑学以及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对高三新思想期末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掌握这门课程。
1. 哲学知识点:(1) 哲学的基本任务和基本方法:哲学的基本任务是探讨世界的本质和人类的存在意义;哲学的基本方法包括辩证法、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等。
(2) 哲学的发展历程:从古希腊的古代哲学开始,经过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到现代哲学的发展。
(3)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存在与本质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
(4) 哲学的一般概念:包括物质、意识、价值、理性等概念。
2. 心理学知识点:(1)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科学,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
(2) 心理活动的基本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情绪、意志等过程。
(3) 人格与个体差异:包括性格理论、人格类型、人格与环境的关系等。
(4) 心理疾病与心理健康:包括各种心理障碍的症状、原因以及治疗方法等。
3. 逻辑学知识点:(1) 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命题、推理、论证等概念。
(2) 推理与论证:包括词汇推理、形式逻辑、判断推理等推理方法。
(3) 逻辑谬误:包括因果谬误、偷换概念谬误、虚假论证等谬误形式。
(4) 科学思维与逻辑思维:包括观察、实验、归纳与演绎等科学思维方式。
4. 社会学知识点:(1) 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规律的学科,研究对象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等。
(2) 社会行为与社会交往:包括社会行为的规范、社会角色的扮演等。
(3) 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包括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分层、社会变迁的原因和趋势等。
(4) 社会问题与社会调控:包括社会问题的定义和分类、社会调控的方法和途径等。
总结起来,高三新思想的知识点涵盖了哲学、心理学、逻辑学和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西安长安兴国初级中学数学高三上期末知识点复习(含解析)
![西安长安兴国初级中学数学高三上期末知识点复习(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761e995af1ffc4fff47ac5d.png)
一、选择题1.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1142n n a -⎛⎫=+- ⎪⎝⎭,若对任意*N n ∈,都有()143n p S n ≤-≤成立,则实数p 的取值范围是( )A .()2,3B .[]2,3C .92,2⎡⎤⎢⎥⎣⎦D .92,2⎡⎫⎪⎢⎣⎭2.若函数y =f (x )满足:集合A ={f (n )|n ∈N *}中至少有三个不同的数成等差数列,则称函数f (x )是“等差源函数”,则下列四个函数中,“等差源函数”的个数是( ) ①y =2x +1;②y =log 2x ;③y =2x+1;④y =sin44x ππ+()A .1B .2C .3D .43.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正数,且239522,1a a a a ⋅==,则1a = ( )A .12B .2 CD.24.若正项递增等比数列{}n a 满足()()()243510a a a a R λλ+-+-=∈,则89a a λ+的最小值为( ) A .94-B .94C .274D .274-5.设,x y 满足约束条件3002x y x y x -+≥⎧⎪+≥⎨⎪≤⎩, 则3z x y =+的最小值是 A .5-B .4C .3-D .116.在ABC ∆中,2AC =,BC =135ACB ∠=,过C 作CD AB ⊥交AB 于D ,则CD =( ) ABCD7.已知函数f (x )=x 2﹣2x +k ,若对于任意的实数x 1,x 2,x 3,x 4∈[1,2]时,f (x 1)+f (x 2)+f (x 3)>f (x 4)恒成立,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为( )A .(23,+∞) B .(32,+∞)C .(﹣∞,23) D .(﹣∞,32) 8.已知实数,x y 满足0{20x y x y -≥+-≤则2y x -的最大值是( )A .-2B .-1C .1D .29.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1091a a <-,且它的前n 项和n S 有最大值,则使0n S >成立的正整数n 的最大值是( ) A .15B .16C .17D .1410.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若11a =,748a a =,数列1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则5(S = )A .3116B .158C .7D .3111.已知等差数列{}n a ,前n 项和为n S ,5628a a +=,则10S =( ) A .140B .280C .168D .5612.设实数,x y 满足242210x y x y x -≤⎧⎪+≤⎨⎪-≥⎩,则1y x +的最大值是( )A .-1B .12C .1D .3213.设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且26a =-,86a =,n S 是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则( ). A .45S S <B .45S S =C .65S S <D .65S S =14.已知数列{}n a 中,()111,21,n n na a a n N S *+==+∈为其前n 项和,5S的值为( ) A .63B .61C .62D .5715.设x y ,满足约束条件70310,350x y x y x y +-⎧⎪-+⎨⎪--⎩,,则2z x y =-的最大值为( ).A .10B .8C .3D .2二、填空题16.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112,,,n n n a a a a a +-∈⋅⋅⋅()*n ∈N ,记数列{}n a 的前n项和为n S ,若对所有满足条件的{}n a ,10S 的最大值为M 、最小值为m ,则M m +=______.17.已知实数x ,y 满足不等式组2202x y y y x+-≥⎧⎪≤⎨⎪≥⎩,则1yx +的最大值为_______.18.若S n 为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的和,8a 2+a 5=0,则S 6S 3=___________19.已知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2{41y x y x y ≤+≥-≤,则3z x y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20.已知数列{}n a 中,45n a n =-+,等比数列{}n b 的公比q 满足1(2)n n q a a n -=-≥,且12b a =,则12n b b b +++=__________.21.已知锐角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1,3,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22.设n S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510S =,105S =-,则公差d =(___). 23.若正项数列{}n a 满足11n n a a +-<,则称数列{}n a 为D 型数列,以下4个正项数列{}n a 满足的递推关系分别为:①2211n n a a +-= ②1111n na a ③121nn n a a a +=+ ④2121n n a a +-=,则D 型数列{}n a 的序号为_______.24.已知x ,y 满足3010510x y x y x y +-≤⎧⎪-+≥⎨⎪-+≤⎩,则2z x y =+的最大值为______.25.若log 41,a b =-则+a b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三、解答题26.在等差数列{}n a 中,36a =,且前7项和756T =.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令3nn n b a =⋅,求数列{}n b 的前n 项和n S .27.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设平面向量()()sin cos ,sin ,cos sin ,sin p A B A q B A B =+=-,且2cos p q C ⋅=(Ⅰ)求C ;(Ⅱ)若c a b =+=ABC ∆中边上的高h .28.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满足()*2N n n S a n n =-∈.(Ⅰ)证明:{}1n a +是等比数列; (Ⅱ)求13521n a a a a -+++⋯+的值.29.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2cos cos cos c C a B b A =+. (1)求角C .(2)若ABC 的面积为S ,且224()S b a c =--,2a =,求S .30.已知()f x ab =⋅,其中()2cos ,2a x x =,()cos ,1b x =,x ∈R . (1)求()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2)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1f A =-,a =且向量()3,sin m B =与()2,sin n C =共线,求边长b 和c 的值.【参考答案】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 参考答案**科目模拟测试一、选择题 1.B 2.C 3.D 4.C 5.C 6.A 7.B 8.C 9.C 10.A 11.A 12.D 13.B 14.D 15.B二、填空题16.1078【解析】【分析】根据数列的递推关系求出数列的前四项的最大最小值得出何时和最大何时和最小进而求得结论【详解】解:因为数列{an}满足:即解得;或或;或所以最小为4最大为8;所以数列的最大值为时17.2【解析】【分析】作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根据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结合图象即可求解得到答案【详解】由题意作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又由即表示平面区域内任一点与点之间连线的斜率显然直线的斜率最18.-7【解析】设公比为q则8a1q=-a1q4所以q3=-8S6S3=q6-1q3-1=q3+1=-8+1=-719.11【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得作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可行域如图所示由得平移直线则由图象可知当直线经过点时直线的截距最大此时有最大值由解得此时考点:简单的线性规划20.【解析】【分析】【详解】所以所以故答案为21.【解析】由三角形中三边关系及余弦定理可得应满足解得∴实数的取值范围是答案:点睛:根据三角形的形状判断边满足的条件时需要综合考虑边的限制条件在本题中要注意锐角三角形这一条件的运用必须要考虑到三个内角的22.【解析】【分析】根据两个和的关系得到公差条件解得结果【详解】由题意可知即又两式相减得【点睛】本题考查等差数列和项的性质考查基本分析求解能力属基础题23.①②③④【解析】【分析】根据D型数列的定义逐个判断正项数列是否满足即可【详解】对①因为且正项数列故故所以成立对②故成立对③成立对④故成立综上①②③④均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③④【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新定24.5【解析】【分析】画出不等式表示的可行域利用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当截距最小时取z取得最大值求解即可【详解】画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阴影所示)化直线为当直线平移过点A时z取得最大值联立直线得A(25.1【解析】试题分析:由得所以(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所以答案应填1考点:1对数的运算性质;2基本不等式三、解答题26.27.28.29.30.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 参考解析【参考解析】**科目模拟测试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11111444222n n S -⎛⎫⎛⎫⎛⎫=+-++-+⋅⋅⋅++- ⎪ ⎪ ⎪⎝⎭⎝⎭⎝⎭11221244133212nnn n ⎛⎫-- ⎪⎛⎫⎝⎭=+=+-⋅- ⎪⎛⎫⎝⎭-- ⎪⎝⎭()143n p S n ≤-≤即22113332n p ⎛⎫⎛⎫≤-⋅-≤ ⎪ ⎪ ⎪⎝⎭⎝⎭对任意*n N ∈都成立, 当1n =时,13p ≤≤ 当2n =时,26p ≤≤当3n =时,443p ≤≤ 归纳得:23p ≤≤故选B点睛:根据已知条件运用分组求和法不难计算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为求p 的取值范围则根据n 为奇数和n 为偶数两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求得最后的结果2.C解析:C 【解析】①y =2x +1,n ∈N *,是等差源函数;②因为log 21,log 22,log 24构成等差数列,所以y =log 2x 是等差源函数;③y =2x +1不是等差源函数,因为若是,则2(2p +1)=(2m +1)+(2n +1),则2p +1=2m +2n ,所以2p +1-n =2m -n +1,左边是偶数,右边是奇数,故y =2x +1不是等差源函数; ④y =sin 44x ππ⎛⎫+⎪⎝⎭是周期函数,显然是等差源函数.答案:C.3.D解析:D 【解析】设公比为q ,由已知得()22841112a q a q a q ⋅=,即22q=,又因为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正数,所以q212a a q ===,故选D. 4.C解析:C 【解析】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 (q >1),1+(a 2-a 4)+λ(a 3-a 5)=0,可得λ=24531a a a a +--则a 8+λa 9=a 8+666929498385888222535353111a a a a a a a a a q q q a a a a a a a q a a q q --+=++=+-=------令21t q =-,(t >0),q 2=t+1,则设f (t )=()()()()()()3232622213112111t t t t t t q f t q t t t++-+-+=='=∴-当t >12时,f (t )递增; 当0<t <12时,f (t )递减. 可得t=12处,此时q=2f (t )取得最小值,且为274,则a 8+λa 9的最小值为274; 故选C.5.C解析:C 【解析】画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可行域如图阴影部分所示.由3z x y =+可得3y x z =-+.平移直线3y x z =-+,结合图形可得,当直线3y x z =-+经过可行域内的点A 时,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最小,此时z 也取得最小值.由300x y x y -+=⎧⎨+=⎩,解得3232x y ⎧=-⎪⎪⎨⎪=⎪⎩,故点A 的坐标为33(,)22-.∴min 333()322z =⨯-+=-.选C . 6.A解析:A 【解析】 【分析】先由余弦定理得到AB 边的长度,再由等面积法可得到结果. 【详解】根据余弦定理得到222222AC BC AB AC BC +-=-⨯⨯将2AC =,22BC =,代入等式得到AB=5 再由等面积法得到112252522222CD CD ⨯=⨯⇒=故答案为A. 【点睛】这个题目考查了解三角形的应用问题,涉及正余弦定理,面积公式的应用,在解与三角形有关的问题时,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是两个主要依据.解三角形时,有时可用正弦定理,有时也可用余弦定理,应注意用哪一个定理更方便、简捷一般来说 ,当条件中同时出现ab 及2b 、2a 时,往往用余弦定理,而题设中如果边和正弦、余弦函数交叉出现时,往往运用正弦定理将边化为正弦函数再结合和、差、倍角的正余弦公式进行解答.7.B解析:B 【解析】【分析】由于2()(1)1f x x k =-+-,分析对称轴,得到min max ()1,()f x k f x k =-=,转化f(x 1)+f (x 2)+f (x 3)>f (x 4)恒成立,为1min 2min 3min 4max ()()()()f x f x f x f x ++>,即得解. 【详解】由于2()(1)1f x x k =-+- ,当[1,2]x ∈,min max ()(1)1,()(2)f x f k f x f k ==-==,对于任意的实数x 1,x 2,x 3,x 4∈[1,2]时,f (x 1)+f (x 2)+f (x 3)>f (x 4)恒成立, 即:1min 2min 3min 4max ()()()()f x f x f x f x ++> 即:33(1)2k k k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恒成立问题,考查了学生转化划归,综合分析,数学运算的能力,属于中档题.8.C解析:C 【解析】作出可行域,如图BAC ∠内部(含两边),作直线:20l y x -=,向上平移直线l ,2z y x =-增加,当l 过点(1,1)A 时,2111z =⨯-=是最大值.故选C .9.C解析:C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得90a >,100a <,且9100a a +<,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和求和公式可得结论. 【详解】∵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有最大值, ∴等差数列{}n a 为递减数列,又1091a a <-, ∴90a >,100a <, ∴9100a a +<, 又()118181802a a S +=<,()117179171702a a S a +==>,∴0n S >成立的正整数n 的最大值是17,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性质,涉及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属中档题.10.A解析:A 【解析】 【分析】先求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再根据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求结果. 【详解】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11a =,748a a =,638q q ∴=,解得2q =, 1112n n n a a q --∴==,数列1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55111111131211248161612S ⎛⎫⨯-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等比数列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考查基本分析求解能力,属基础题.11.A解析:A 【解析】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得,5611028a a a a +==+,∴其前10项之和为()11010102814022a a +⨯==,故选A. 12.D解析:D【解析】【分析】由约束条件确定可行域,由1yx+的几何意义,即可行域内的动点与定点P(0,-1)连线的斜率求得答案.【详解】由约束条件242210x yx yx-≤⎧⎪+≤⎨⎪-≥⎩,作出可行域如图,联立10220xx y-=⎧⎨+-=⎩,解得A(112,),1yx+的几何意义为可行域内的动点与定点P(0,-1)连线的斜率,由图可知,113212PAk+==最大.故答案为32.【点睛】本题考查简单的线性规划,考查了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方法,属于中档题型.13.B解析:B【解析】分析: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即2852a a a+=,得5=0a,又由545S S a=+,得54S S=.详解:数列{}n a为等差数列,2852a a a∴+=又286,6a a=-=,5=0a∴由数列前n 项和的定义545S S a =+,54S S ∴=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性质与前n 项和计算的应用,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灵活运用数列的基本概念与性质.14.D解析:D 【解析】解:由数列的递推关系可得:()11121,12n n a a a ++=++= , 据此可得:数列{}1n a + 是首项为2 ,公比为2 的等比数列,则:1122,21n n n n a a -+=⨯⇒=- ,分组求和有:()5521255712S ⨯-=-=- .本题选择D 选项.15.B解析:B 【解析】 【分析】作出可行域,化目标函数为直线方程的斜截式,数形结合得到最优解,联立方程组求得最优解的坐标,代入目标函数即可求解. 【详解】 作出可行域如图:化目标函数为2y x z =-,联立70310x y x y +-=⎧⎨-+=⎩,解得5,2A(). 由图象可知,当直线过点A 时,直线在y 轴上截距最小,z 有最大值25-28⨯=.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简单的线性规划,数形结合的思想,属于中档题.二、填空题16.1078【解析】【分析】根据数列的递推关系求出数列的前四项的最大最小值得出何时和最大何时和最小进而求得结论【详解】解:因为数列{an}满足:即解得;或或;或所以最小为4最大为8;所以数列的最大值为时 解析:1078 【解析】 【分析】根据数列的递推关系,求出数列的前四项的最大,最小值,得出何时和最大,何时和最小,进而求得结论. 【详解】解:因为数列{a n }满足:11a =,{}112,,,n n n a a a a a +-∈⋅⋅⋅()*n ∈N ,{}211a a a ∴-∈即211a a a -=解得22a =; {}3212,a a a a ∴-∈321a a ∴-=或322a a -= 33a ∴=或34a =;{}43123,,a a a a a ∴-∈431a a ∴-=或432a a -=,433a a -=,434a a -=所以4a 最小为4,4a 最大为8;所以,数列10S 的最大值为M 时,是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的前10项和:()10112102312M ⨯-==-;10S 取最小值m 时,是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的前10项和:()101011011552m ⨯-=⨯+⨯=; ∴1078M m +=. 故答案为:1078.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列的递推关系式,等比数列以及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本题的关键在于观察出数列的规律.17.2【解析】【分析】作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根据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结合图象即可求解得到答案【详解】由题意作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又由即表示平面区域内任一点与点之间连线的斜率显然直线的斜率最解析:2 【解析】 【分析】作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根据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结合图象,即可求解,得到答案. 【详解】由题意,作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又由()011y y x x -=+--,即1y x +表示平面区域内任一点(),x y 与点()1,0D -之间连线的斜率,显然直线AD 的斜率最大, 又由2202x y y +-=⎧⎨=⎩,解得()0,2A ,则02210AD k -==--, 所以1yx +的最大值为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简单线性规划求解目标函数的最值问题.其中解答中正确画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可行域,利用“一画、二移、三求”,确定目标函数的最优解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及推理与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18.-7【解析】设公比为q 则8a1q=-a1q4所以q3=-8S6S3=q6-1q3-1=q3+1=-8+1=-7解析:-7 【解析】设公比为q ,则8a 1q =−a 1q4,所以q 3=−8.S 6S 3=q 6−1q 3−1=q 3+1=−8+1=−7.19.11【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得作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可行域如图所示由得平移直线则由图象可知当直线经过点时直线的截距最大此时有最大值由解得此时考点:简单的线性规划解析:11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得,作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可行域,如图所示,由3z x y =+,得3y x z =-+,平移直线3y x z =-+,则由图象可知当直线3y x z =-+经过点A 时,直线3y x z =-+的截距最大,此时z 有最大值,由2{1y x y =-=,解得(3,2)A ,此时33211z =⨯+=.考点:简单的线性规划.20.【解析】【分析】【详解】所以所以故答案为 解析:41n -【解析】 【分析】 【详解】()()145[415]4n n q a a n n -=-=-+---+=-,124253b a ==-⨯+=-,所以()11134n n n b b q --=⋅=-⋅-,()113434n n n b --=-⋅-=⋅,所以211214334343434114n n n n b b b --++⋯+=+⋅+⋅+⋯+⋅=⋅=--,故答案为41n -.21.【解析】由三角形中三边关系及余弦定理可得应满足解得∴实数的取值范围是答案:点睛:根据三角形的形状判断边满足的条件时需要综合考虑边的限制条件在本题中要注意锐角三角形这一条件的运用必须要考虑到三个内角的 解析:2210a <<【解析】由三角形中三边关系及余弦定理可得a 应满足22222222224130130310a a a a <<⎧⎪+->⎪⎨+->⎪⎪+->⎩,解得2210a << ∴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22,10). 答案:(22,10) 点睛:根据三角形的形状判断边满足的条件时,需要综合考虑边的限制条件,在本题中要注意锐角三角形这一条件的运用,必须要考虑到三个内角的余弦值都要大于零,并由此得到不等式,进一步得到边所要满足的范围.22.【解析】【分析】根据两个和的关系得到公差条件解得结果【详解】由题意可知即又两式相减得【点睛】本题考查等差数列和项的性质考查基本分析求解能力属基础题 解析:1-【解析】 【分析】根据两个和的关系得到公差条件,解得结果. 【详解】由题意可知,10551015S S -=--=-,即67891015a a a a a ++++=-, 又1234510a a a a a ++++=,两式相减得2525d =-,1d =-. 【点睛】本题考查等差数列和项的性质,考查基本分析求解能力,属基础题.23.①②③④【解析】【分析】根据D 型数列的定义逐个判断正项数列是否满足即可【详解】对①因为且正项数列故故所以成立对②故成立对③成立对④故成立综上①②③④均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③④【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新定解析:①②③④ 【解析】 【分析】根据D 型数列的定义,逐个判断正项数列{}n a 是否满足11n n a a +-<即可. 【详解】对①,因为2211n n a a +-=,且正项数列{}n a .故()222211211n n n n n a a a a a +=+<++=+,故11n n a a +<+.所以11n n a a +-<成立. 对②,1111111111n n n nn nn a a a a a a a ,故22101111n n n n n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a +--=---++==<<+成立. 对③, 112221101111n nn 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 ⎪+++⎝⎭成立 对④, ()2222112121211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故11n n a a +<+,11n n a a +-<成立. 综上, ①②③④均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③④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新定义的问题,需要根据递推公式证明11n n a a +-<.属于中等题型.24.5【解析】【分析】画出不等式表示的可行域利用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当截距最小时取z 取得最大值求解即可【详解】画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阴影所示)化直线为当直线平移过点A 时z 取得最大值联立直线得A (解析:5 【解析】 【分析】画出不等式表示的可行域,利用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当截距最小时取z 取得最大值求解即可 【详解】画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阴影所示),化直线2z x y =+为122z y x =-+ 当直线平移过点A 时,z 取得最大值,联立直线3010x y x y +-=⎧⎨-+=⎩得A (1,2),故max 145z =+=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画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考查数形结合求函数的最值,是基础题25.1【解析】试题分析:由得所以(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所以答案应填1考点:1对数的运算性质;2基本不等式解析:1 【解析】试题分析:由log 41,a b =-得104a b=>, 所以112144a b b b b b+=+≥⋅=(当且仅当14b b =即12b =时,等号成立) 所以答案应填1.考点:1、对数的运算性质;2、基本不等式.三、解答题 26.(1)2n a n =;(2)S n =212n -•3n +1+32【解析】 【分析】(1)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设为d ,运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计算可得所求通项公式;(2)求得b n =2n •3n ,由数列的错位相减法求和即可. 【详解】(1)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设为d ,a 3=6,且前7项和T 7=56. 可得a 1+2d =6,7a 1+21d =56,解得a 1=2,d =2,则a n =2n ; (2)b n =a n •3n =2n •3n ,前n 项和S n =2(1•3+2•32+3•33+…+n •3n ), 3S n =2(1•32+2•33+3•34+…+n •3n +1), 相减可得﹣2S n =2(3+32+33+ (3)﹣n •3n +1)=2•(()31313n --﹣n •3n +1),化简可得S n =212n -•3n +1+32.【点睛】本题考查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的运用,考查数列的错位相减法求和,以及化简运算能力,属于中档题.27.(1)3C π=;(2)32. 【解析】分析:(1)由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得222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 根据正弦、余弦定理得1cos 2C =,即可得到3C π=; (2)由余弦定理和a b +=3ab =,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得32h =,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因为22cos sin sin sin p q B A A B ⋅=-+,所以222cos sin sin sin cos B A A B C -+=,即2221sin sin sin sin 1sin B A A B C --+=-, 即222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根据正弦定理得222a b c ab +-=,所以2221cos 222a b c ab C ab ab +-===,所以3C π=;(2)由余弦定理()22232cos33a b ab a b ab π=+-=+-,又a b +=3ab =,根据ABC ∆△的面积11sin 22S ab C ch ==,即113222⨯⨯=, 解得32h =, 所以ABC ∆中AB 边上的高32h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应用,对于解三角形问题,通常利用正弦定理进行“边转角”寻求角的关系,利用“角转边”寻求边的关系,利用余弦定理借助三边关系求角,利用两角和差公式及二倍角公式求三角函数值. 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问题是高考高频考点,经常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结合正、余弦定理解题.28.(I )见解析;(II )()2413n n --【解析】 【分析】(I )计算1n S -,根据,n n S a 关系,可得121n n a a -=+,然后使用配凑法,可得结果. (II )根据(1)的结果,可得n a ,然后计算21n a -,利用等比数列的前n 和公式,可得结果. 【详解】(I )由2n n S a n =-①当1n =时,可得111211S a a =-⇒= 当2n ≥时,则()1121n n S a n --=--② 则①-②:()12212n n n a a a n -=--≥ 则()1121121n n n n a a a a --=+⇒+=+ 又112a +=所以数列{}1n a +是以2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II )由(I )可知:1221n nn n a a +=⇒=-所以2121121412n n n a --=-=⋅-记13521n n T a a a a -=+++⋯+所以()2144 (42)n n T n =+++- 又()()241444144 (414)3n n n --+++==-所以()()4412411233nnnT n n --=⋅-=- 【点睛】本题考查,n n S a 的关系证明等比数列以及等比数列的前n 和公式,熟练公式,以及掌握,n n S a 之间的关系,属基础题.29.(1)3C π=;(2)S =【解析】 【分析】(1)利用正弦定理与两角和正弦公式可得到结果;(2)由题意及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2cos 22sin ac B ac ac B -+=,结合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得到2B π=,从而得到结果.【详解】(1)由正弦定理得2sin cos sin cos sin cos C C A B B A =+, ∴2sin cos sin()sin C C A B C =+=, ∴1cos 2C =,∵(0,)C π∈, ∴3C π=.(2)222224()22sin S b a c b a c ac ac B =--=--+=,∴由余弦定理得2cos 22sin ac B ac ac B -+=, ∴sin cos 1B B +=,∴sin 42B π⎛⎫+= ⎪⎝⎭, ∵20,3B π⎛⎫∈ ⎪⎝⎭,∴2B π=,∴S =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弦、余弦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以及三角恒等变换,考查计算能力与推理能力,属于中档题.30.(1),()63k k k Z ππππ⎡⎤-+∈⎢⎥⎣⎦;(2)3,2b c ==.【解析】 试题分析:(1)化简()f x 得()12cos 23f x x π⎛⎫=++ ⎪⎝⎭,代入[]()2,2k k k Z πππ-∈,求得增区间为()2,36k k k Z ππππ⎡⎤--∈⎢⎥⎣⎦;(2)由()1f A =-求得3A π=,余弦定理得()22222cos 3a b c bc A b c bc =+-=+-.因为向量()3,sin m B =与()2,sin n C =共线,所以2sin 3sin B C =,由正弦定理得23b c =,解得3,12b c ==. 试题解析:(1)由题意知,()22cos 21cos 2212cos 23f x x x x x x π⎛⎫==+-=++ ⎪⎝⎭, cos y x =在[]()2,2k k k Z πππ-∈上单调递增,∴令2223k x k ππππ-≤+≤,得236k x k ππππ-≤≤-,()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2,36k k k Z ππππ⎡⎤--∈⎢⎥⎣⎦. (2)()12cos 21,cos 2133f A A A ππ⎛⎫⎛⎫=++=-∴+=- ⎪ ⎪⎝⎭⎝⎭,又72,23333A A πππππ<+<∴+=, 即3A π=.7a =,由余弦定理得()22222cos 3a b c bc A b c bc =+-=+-.因为向量()3,sin m B =与()2,sin n C =共线,所以2sin 3sin B C =,由正弦定理得323,,12b c b c =∴==. 考点:三角函数恒等变形、解三角形.。
高三第一次考试知识点汇总
![高三第一次考试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0e05d84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5f.png)
高三第一次考试知识点汇总在高三学习生涯的开端,第一次考试对于同学们来说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你们更好地准备,我将对高三第一次考试的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汇总和总结。
以下是各个科目的考点概述:1. 语文- 诗歌鉴赏与写作技巧:学习古代文学经典诗词的理解和鉴赏,同时掌握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 文言文阅读与写作:理解古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阅读技巧,提高文言文写作水平。
- 现代文阅读与写作:掌握现代文阅读的技巧和答题方法,提高现代文写作能力。
2. 数学- 函数与方程:包括函数的性质、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等内容,重点掌握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
- 几何与三角函数:学习几何图形的性质、定理的应用和解题方法,同时掌握三角函数的计算和性质。
- 概率与统计:理解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公式和计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正确应用。
3. 英语- 阅读理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理解长篇阅读材料的主旨和细节,并正确回答问题。
- 写作:学习写作技巧,包括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表达能力和语法准确性。
- 词汇和语法:巩固词汇量,学习常用词汇的拼写和用法,并熟练掌握常见语法点的用法和错误纠正。
4. 物理- 力学:掌握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动量守恒等基本物理概念和公式,能够应用到具体问题中。
- 光学:了解光的传播规律、反射、折射等光学现象的解释和计算。
- 电磁学:学习电荷、电场、电流、电阻等电磁学基本概念,理解电磁感应原理和电路的运行原理。
5. 化学- 物质结构与性质: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性质,了解化学键的种类和特点。
- 反应与能量:学习化学反应的各类反应类型和能量变化问题,理解燃烧、酸碱反应等基本概念。
- 物质的变化:认识各类物质的变化方式,包括氧化还原反应、酸碱滴定等。
6. 生物- 细胞与遗传:学习细胞结构和功能,了解遗传物质DNA的组成和遗传规律。
- 生物多样性与分类: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掌握现代生物分类的原理和方法。
- 生物技术与工程:了解生物技术在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关注生物工程的发展和伦理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高三是学生生涯中至关重要的一年,而期末考试更是高三学生们为之奋斗的目标。
期末考试的内容十分重要,它涵盖了第一学期所学的所有知识点。
下面将逐步介绍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的知识点。
第一部分:语文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高考非常重要。
在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语文的知识点主要包括:阅读理解、作文、诗歌鉴赏和文言文阅读。
在阅读理解中,要注意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考生需要通过阅读文章,抓住文章的主旨和关键信息,并能理解文章的隐含意义。
作文是语文考试中的重点,考生应该熟悉各种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关键是要有逻辑思维和清晰的写作结构,从而使文章条理清晰、井然有序。
诗歌鉴赏是考察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考生需要
熟悉一些常见的古诗词,了解其背景和意境,从而准确解读诗歌。
文言文阅读是对古代文化和经典著作的考察。
学生需要熟悉文
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以及理解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意义。
第二部分:数学
数学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其知识点主要分为代数、几何、数与
空间等内容。
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的数学内容相对较多,考生
需要加强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在代数中,学生需要学习解方程、不等式、函数与方程组等基
本知识。
同时也要熟悉函数的性质与图像,以及复杂函数的运算。
几何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生应该熟悉各种几何形状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同时能够运
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与空间部分主要涉及立体几何中的向量、空间中的直线和平
面等内容。
考生需要熟悉向量的运算和性质,并能够通过向量解
决几何问题。
第三部分:英语
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外语学科,对于综合实力的提升有着举足轻
重的作用。
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英语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听力、阅读、写作和口语。
听力部分考察学生对英语语音、语法和词汇的理解。
学生需要
通过听力材料,抓住关键信息,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阅读部分要求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阅
读文章,抓住文章的主旨和关键信息,并能理解文章的隐含意义。
写作部分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法运用能力。
考生应该熟悉
各种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以及英语句型和语法规则。
口语部分要求学生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口语练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总结起来,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的知识点相对较多。
学生们需要在备考过程中充分理解和掌握各个学科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强化训练。
只有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才能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