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三统考人教生物一轮(经典版)学案:必修3第9单元 第31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Word版
2021高三统考人教生物一轮(经典版)课时作业:3第9单元 第30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含解析
2021高三统考人教生物一轮(经典版)课时作业:必修3第9单元第30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含解析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9·淄博模拟)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A.2018年年底,某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例为1。
07∶1B.近年来,淄博市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升高答案C解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
A项描述的是性别比例,B项描述的是年龄组成,D项描述的是死亡率,C项描述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2. 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直接影响甲、乙B.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丁C.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D.甲大于乙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一定为增长型答案B解析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直接影响丙(性别比例),通过性别比例失衡间接影响出生率,A错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丁(年龄组成),B正确;蚜虫活动范围小,个体小,一般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C错误;甲可代表出生率和迁入率,乙可代表死亡率和迁出率,甲大于乙时不一定是由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所以种群不一定为增长型,D错误。
3。
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图(其中R=出生率∶死亡率)。
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图中可知O~d期间田鼠种群数量出现了周期性波动B.田鼠种群数量在a~d之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 期间一直在下降C.该田鼠种群增长为“J”型增长,c点时种群密度最小D.由图可知,a、b两点时对应的种群自然增长率相等答案B解析在O~d期间,只能体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过程,没有呈现出周期性波动,A错误;据图可知,在a~d之间,R先大于1后小于1,即出生率先大于死亡率后小于死亡率,田鼠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在c~d期间,田鼠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R小于1,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所以田鼠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所以在d点时,种群密度最小,故该种群增长不为“J"型增长,B 正确,C错误;据图可知,a、b两点田鼠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R相等,田鼠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R值相等,自然增长率不一定相等,D错误。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31课群落及其演替(1)
B.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在短时间内会减少
C.混合放养时四大家鱼“和平共存”,说明它们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
D.四大家鱼混养技术能够提高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考点二 群落的类型及演替
一、群落的主要类型 P294
1. 群落分类依据及主要类型
C.为加速群落演替,可构建人工林以缩短演替时间,对生物多 样性形成有积极作用
D.群落演替过程中,各影响因素常处于动态变化中,适应变化 的种群数量增长或维持,不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减少甚至被淘汰
考点三 实验:研究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一、实验原理
土壤中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
1. 取样方法: 取样器取样法 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记
六、生态位 P27
概念
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
包 括
生
动 物
态 研究
栖息地 食物、天敌 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
所处空间位置
占用资源 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位
植 种群密度
物 植物高度
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意义 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 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考向1| 群落的物种组成与物种丰富度 P293
约形成有机整体,从而维持种群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③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__同___物__种_的天然群聚。
二、群落演替 P295
群落演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类型 过程
起点 速度 演替趋向 举例 影响因素
共同点
初生演替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 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 ①原先从没有过植被②虽存在过植 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高考人教版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第9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易错辨析 1.基于对碳循环的理解,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 往复循环。( × ) (2)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独立的过程。( × )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所以物质 和能量都是循环往复的。( × ) 2.基于生物富集的理解,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DDT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容易积累在人体的脂肪和器官细胞中。( √ ) (2)水俣病主要是由甲基汞中毒造成,甲基汞是一种脂溶性无机汞化合物, 毒性不高。( × )
考向2生物富集 3.(2021浙江月考)英吉利海峡中存在“绿藻→虾→宽吻海豚”的一条食物链。 据最新报道,科学家在英吉利海峡附近的海豚体内发现“混合污染物”,包括 高浓度的汞、多氯联苯和二噁英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绿藻→虾→宽吻海豚”为捕食食物链 B.海豚体内高浓度的汞等有毒物质是通过食物链移动和浓缩的 C.测量单位面积中绿藻、虾和宽吻海豚的生物量可制成生物量金字塔 D.英吉利海峡中生产者的个体大小、繁殖速度和纤维素含量决定其生物 量金字塔的形状
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特别提醒信息传递的三要素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生命活动
繁衍
种间
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提高 农畜产品 的产量。 (2)对 有害动物 进行控制。
易错辨析
基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理解,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 ) (2)“心猿意马”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 ) (3)生物碱、有机酸和性外激素等都属于化学信息。( √ ) (4)羊和草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 稳定。( √ ) (5)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有利。( × ) (6)通过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防治有害动物,也可以提高农产品或畜 产品的产量。( √ )
近年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1讲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学案(2021年整理)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1讲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学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1讲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1讲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学案的全部内容。
第31讲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2。
群落的演替(Ⅰ) 3.实验:(1)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2)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群落的结构及种间关系1.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1)(2)物种组成①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②丰富度a.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b.常用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种间关系(1)基本概念①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②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③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通过摄取寄生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④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2)种间关系实例与曲线的对应关系[连一连]错误!(必修3 P72资料分析改编)生态学家高斯为研究三种草履虫的种间关系完成如下实验,其中尾草履虫的食物主要是好氧细菌,大草履虫的食物主要是酵母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显示双小核草履虫和尾草履虫混合培养后呈现捕食关系B.图甲显示双小核草履虫和尾草履虫混合培养的结果对双方都有利C.图乙中尾草履虫和大草履虫混合培养后在试管上部和下部的草履虫分别是尾草履虫、大草履虫D.图乙中尾草履虫和大草履虫混合培养后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答案:C3.群落的空间结构(1)概念: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2)类型(3)群落结构的形成原因与意义①形成原因: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②意义:利于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 m~3 800 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请据图分析:(1)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吗?(2)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什么?答案:(1)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属于植物的地带性分布。
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九单元第31讲
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于提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3.利用生物种间关系图解,探究以下问题 (1)数量关系图
(2)能量关系图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互利共生 ①图1、5表示______________ 。在 关系上表现为相互依赖, 彼此有利,分开后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生存;在 数量上表现为 “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竞争 ②图2、3、7表示______________ 关系。数量上表现为“你死 我活”的非同步性变化。若两种生物的 生存能力不同,竞争 图2 结果如___________ 所示;若两种生物的生存能力相同,竞争 图3 结果如_______________ 所示。 捕食 ③图4、6表示___________ 关系。数量上表现为“先增加者先 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图中A为 被捕食者 捕食者 _______________ ,B为_______________ 。
C.湿度、温度
D.光照、食物
解析:森林群落中引起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 照,引起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植物为动物提供的 栖息环境和食物。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3.下列对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C ) A.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分开后不能独立生活或至少有一
方生活不好
地形变化 湿度 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
上分布着不同生物种群。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2.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及意义
2021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群落的演替》word示范教案
2021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群落的演替》word示范教案镇定说课假如说群落的结构可从横向进行剖析,是现时性的。
那么在群落的演替中,要用历史性的眼光,从纵向进行寻踪。
群落演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总是向着群落复原相对稳固状态的方向进行。
在第4节“群落的演替”中,重点介绍了演替的两种重要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以及描述初生演替的实例——在裸岩上发生演替的过程和次生演替的实例——在弃耕农田上发生演替的过程。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人类的活动是一个专门重要的阻碍因素,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为了走可连续进展的道路,我们国家也由原先的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的活动转变为退耕还林、退耕还草、还湖等活动。
教学重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教学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印尼火山爆发文字资料、我国退耕还林举例)。
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阻碍。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4.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演替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把握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5.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例子后再一起讨论以及进行实地观看,来了解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阻碍。
6.通过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我国现在实行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等进展情形。
7.通过群落演替的过程培养学生要用“动态进展”的观点来分析事物。
8.从往常的围湖造田、毁林开荒到现在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要让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9.从生活中大伙儿都熟悉的现象中来分析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看、全面独立分析问题的适应。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关于森林群落来说,通过群落各种种群间复杂的种间关系,一样情形下,能够坚持群落结构的相对稳固,处于一个动态平稳。
然而如此稳固的森林群落是如何产生的呢?假如现有的森林群落被破坏后,会发生些什么样的变化呢?我们先来看一个实例:课件展现:1883年8月7日,印度尼西亚客拉客托火山爆发,酷热的岩浆滚滚而出,所到之处生物全部死亡,成了一片裸地。
2021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示范教案
2021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群落的结构》示范教案镇定说课生活在同一地点的生物总是存在着直截了当或间接的联系,因此,要把同一时刻内集合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群落,作为一个生命系统。
在第3节“群落的结构”中,从群落水平来研究时又会发觉专门多种群水平所不存在的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问题,群落中的种群之间存在的种间关系,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以及群落的演替过程等。
该节要紧通过实例明确不同群落间,物种组成和物种的丰富度差别专门大;群落中的种群通过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等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一个统一整体;在那个统一整体中,不同的种群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从而使群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要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群落来分析群落的这些特点。
教学重点群落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点。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某池塘示意图)。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群落的结构。
第2课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三维目标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点。
3.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4.通过实例分析,引出生物群落的概念和在群落上需要研究的问题。
5.通过学生举例把握种间关系的类型。
6.通过学生讨论,了解研究生物群落的意义。
7.通过学习群落的结构特点,使学生树立时空观念和变化进展、相互联系、统一整体等观点。
8.培养学生在处理问题时,能从高层面去看问题,把事物之间的关系分析清晰后,再作出妥善处理。
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课件展现:某池塘示意图(标出水面、水中、水底生活的各种生物)师请同学们观看一下这池塘中至少有多少个种群?分别有哪些种群?举例说明。
生至少有8个种群。
有黑鱼、草鱼,水面上有浮萍、水葫芦等,还会有一些藻类。
水底有河蚌、螺蛳,污泥中会有各种微生物。
师这位同学列举得专门详细,池塘中要紧有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植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和微生物类群。
2021届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创新教学案:第9单元第30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第30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考纲明细] 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2.群落的演替(Ⅰ) 3.实验:(1)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2)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考点1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1)生物群落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01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①意义:是区别02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②衡量指标:03丰富度,即群落中04物种数目的多少。
③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一般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05丰富。
2.群落的种间关系(1)连线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答案①—c—Ⅲ②—b—Ⅳ③—d—Ⅰ④—a—Ⅱ(2)“四种”种间关系的比较关系名数量坐标图营养关系图特点称互利共生数量上呈现“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寄生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
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寄主会生活得更好竞争数量上呈现“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
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A;两种生物生存能力大致相当,如图B捕食从变化趋势看,先到达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到达波峰的为捕食者;从最高点判断,被捕食者数量多,捕食者数量少境之间的关系。
(2)种内关系包括种内斗争和种内互助;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
(3)种内斗争与竞争。
简记为:“同斗争”“异竞争”。
同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或同种生物之间对资源和空间的争夺都为种内斗争,不同种生物之间对资源和空间的争夺就是竞争。
另外两种生物以同一植物为食,但取食的部位不同并不构成竞争关系,例如:人吃玉米子粒,而牛吃秸秆。
3.群落的空间结构(1)概念:在群落中,01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2)类型(3)群落结构的形成原因与意义①形成原因:在长期07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②意义:利于群落整体对08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1.(必修3 P72资料分析改编)生态学家高斯为研究三种草履虫的种间关系完成如下实验,其中尾草履虫的食物主要是好氧细菌,大草履虫的食物主要是酵母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显示双小核草履虫和尾草履虫混合培养后呈现捕食关系B.图甲显示双小核草履虫和尾草履虫混合培养的结果对双方都有利C.图乙中尾草履虫和大草履虫混合培养后在试管上部和下部的草履虫分别是尾草履虫、大草履虫D.图乙中尾草履虫和大草履虫混合培养后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答案 C解析从图甲看出,双小核草履虫和尾草履虫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竞争的结果是对尾草履虫不利,A、B错误;图乙中尾草履虫的食物主要是好氧细菌,大草履虫的食物主要是酵母菌,所以混合培养后分布在试管上部和下部的草履虫分别是尾草履虫、大草履虫,这种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正确,D错误。
近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1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讲练结合学案(2021年整理)
2019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1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讲练结合学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1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讲练结合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1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讲练结合学案的全部内容。
第31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考纲明细]1。
群落的结构特征(Ⅰ)2。
群落的演替(Ⅰ) 3.实验: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4。
实验: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板块一知识·自主梳理一、群落的概念及特征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强调该区域中全部生物,包括全部植物、动物、微生物。
2.特征: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4.种间关系(1)种间关系类型①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例:狼和兔、鹰和鼠。
②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例:牛和羊、农作物和杂草。
③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例:蛔虫与人,噬菌体和细菌。
④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例:大豆和根瘤菌。
(2)生物种间关系的分析二、群落的空间结构1.概念:指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
2.类型三、群落的演替四、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土壤小动物的作用: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2.取样:取样器取样。
3.采集:诱虫器(利用小动物避光避热特点),吸虫器。
4.观察和分类可借助放大镜、实体显微镜观察,借助动物图鉴分类.5.统计和分析: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统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年级:时间:第31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考纲明细]1。
群落的结构特征(Ⅰ)2。
群落的演替(Ⅰ) 3。
实验: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4。
实验: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课前自主检测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文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必修 3 P72—正文)(√)2.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称为捕食,捕食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必修3 P73—图4-10)(√)3.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必修3 P74—正文)(√)4.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必修3 P74—正文)(√)5.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常采用标志重捕法.(必修 3 P75—探究)(×)6.诱虫器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必修3 P 76-探究)(√)7.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必修3 P78—正文)(√)8.在沙丘、火山岩、火灾过后的草原、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必修3 P80—正文)(×)9.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必修3 P81—正文)(√)真题重组判断正误(1)(2017·全国卷Ⅱ)天敌与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捕食.(√)(2)(2016·全国卷Ⅲ)若鹰迁入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则会导致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增加。
(×)(3)(2016·全国卷Ⅲ)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4)(2015·全国卷Ⅰ)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5)(2013·全国卷Ⅱ)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6)(2014·全国卷Ⅰ)光裸岩石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从森林被全部砍伐后的地方开始的为次生演替。
(√)(7)(2014·全国卷Ⅰ)次生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所需时间短,因为形成森林需要一定土壤条件.(√)知识自主梳理一群落的概念及特征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错误!生物种群的集合。
强调该区域中错误!全部生物,包括全部植物、动物、错误!微生物。
2.特征:错误!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
3.4.群落的种间关系(1)连线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答案①-c—Ⅲ②—b—Ⅳ③-d—Ⅰ④-a—Ⅱ(2)“四种”种间关系的比较关系名称数量坐标图特点互利共生数量上呈现“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寄生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寄主会生活得更好竞争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数量上呈现“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如图A;两种生物生存能力大致相当,如图B捕食从变化趋势看,先到达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到达波峰的为捕食者;从最高点判断,被捕食者数量多,捕食者数量少二群落的空间结构1.概念:在群落中,各个错误!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2.类型3.群落结构的形成原因与意义(1)形成原因:在长期错误!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2)意义:利于群落整体对错误!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三群落的演替1.图解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2.自然群落演替的特征一般朝着错误!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演替方向完善化的方向发展能量总生产量错误!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错误!增加结构生物种类越来25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稳定性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错误!不可逆(可逆/不可逆)变化,群落稳定性越来越高1.土壤小动物的作用:对动植物错误!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错误!辅助作用。
2.取样:错误!取样器取样。
3.采集(1)诱虫器诱虫器中的电灯是发挥作用的主要装置,诱虫器利用土壤动物具有错误!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使土壤动物远离光源、热源。
(2)吸虫器吸虫器中的纱布作用是防止吸气时将土壤小动物吸走。
4.观察和分类可借助放大镜、实体显微镜观察,借助动物图鉴分类。
5.统计和分析:用错误!记名计算法和错误!目测估计法统计.1.种内斗争≠种间竞争某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或同种生物之间对资源和空间的争夺都为种内斗争;不同种生物之间对资源和空间的争夺就是竞争。
简单记为:“同斗争,异竞争”。
例如大鱼吃小鱼,若为同一物种则为种内斗争,若为不同物种,则为捕食。
2.竞争≠捕食竞争是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的斗争,不直接获取食物;捕食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以维持自身生存。
另外,两种生物以同一植物为食,但取食的部位不同并不构成竞争关系,例如:人吃玉米子粒,而牛吃秸秆。
1.“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竹林中的竹子是种群,不具有群落的空间结构.2.水体中植物的垂直分布主要是由光照引起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3.高山上植物的分布取决于温度,从山顶到山脚下,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属于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4.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有分层现象。
1.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
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2.演替是“不可逆”的。
但人类活动可改变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3.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以相对稳定的群落为发展的顶点,此时群落内物种组成处于动态变化。
4.并不是所有群落都可以演替到森林阶段.如干旱地区,一般只能演替到草原或低矮灌木阶段.考点题型突破考点1 群落的结构题型一种间关系的判断1.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B.图乙中b生物对a生物的进化有害无益C.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D.图丙中实验初期,竞争与种内互助并存,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答案B解析甲图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图,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是此关系,A 正确;乙图是捕食关系图,b为捕食者,a为被捕食者,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B错误;丙图是竞争关系图,初期种内互助与种间斗争都会存在,后期因与X竞争的种群消失,X种群数量增大,X种内斗争会加剧,C、D正确。
2.(2019·北京西城区高三期末)热带雨林中的木蚁经过森林地表时,常会感染一种真菌的孢子。
一经感染,便会脱离蚁群,爬到距地面较近的树叶下面,咬住中央叶脉一动不动,形成“僵尸蚂蚁”。
木蚁死亡后,真菌从头部萌发,孢子成熟后被释放到雨林地面.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真菌可能通过释放某些化学物质控制木蚁的神经系统B.“僵尸蚂蚁"所在树叶温度、湿度适宜真菌的萌发和生长C.木蚁和真菌是互利共生关系,两者相互选择共同进化D.“僵尸蚂蚁"体内的有机物为真菌生存提供了所需营养答案C解析被真菌感染后的木蚁会脱离蚁群,爬到距地面较近的树叶下面,咬住中央叶脉一动不动,说明真菌可能通过释放某些化学物质控制木蚁的神经系统,A正确;木蚁死亡后,真菌从头部萌发,说明“僵尸蚂蚁”所在树叶温度、湿度适宜真菌的萌发和生长,B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真菌与木蚁之间的种间关系为寄生,C错误;“僵尸蚂蚁”体内的有机物为真菌生存提供了所需营养,所以真菌可以从其头部萌发,D正确。
1.寄生与捕食关系的辨析寄生者在寄主那里吸取的营养物质一般是寄主体内的汁液、血液或寄主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营养物质,如果是吃掉整个“寄主”或“寄主”的某一部分,则是捕食关系.如:蚊子与人为寄生关系,蝗虫与青草为捕食关系。
2.寄生与腐生的区别寄生是从活的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腐生是从死的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
病毒均营寄生生活。
3.快速判断捕食曲线中的被捕食者题型二群落结构的种类及成因分析3.(2019·成都金堂中学高三月考)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D.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答案B解析群落中的植物因受光照的影响具有垂直分层现象,A正确;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B错误;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C正确;群落中的动物因受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影响也具有垂直分层现象,D正确。
4.下图中A、B、C分别代表山地、森林、海洋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
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温度是造成这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C.C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因为光照的影响D.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答案C解析温度是造成高山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而森林和水域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受光照的影响,A、D错误,C正确;A 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区分“高山植被分布"与“群落垂直结构”(1)高山植被的垂直分布是由于随海拔升高,温度下降明显,从而导致不同海拔植被分布不同,从低到高依次为阔叶林→针叶林→高原草甸→苔原.(2)高山植被分布不属于群落垂直结构,因为在每一个自然区域地段,均具有自然群落,而每一个群落都有各自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
如图所示。
考点2 群落的演替题型群落的演替1.(2018·江苏高考)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C.阶段Ⅰ与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D.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答案D解析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A错误;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结构比较简单,但已经形成垂直结构,B 错误;阶段Ⅱ由阶段Ⅰ演替而来,两个阶段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部分相同,C错误;和阶段Ⅰ、Ⅱ相比,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结构复杂,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D正确。
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1-1] 如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可表示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B.若时间允许,甲一定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C.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D.第N年,甲、乙的群落结构一定相同答案C解析甲表示初生演替,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A错误;若环境条件不利,即使时间允许,甲也不一定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B错误;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C正确;第N年,甲、乙的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相同,但甲、乙群落结构不一定相同,D错误.[1-2] (2019·河南周口高三期末调研)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不一定都导致群落结构更复杂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每个种群的数量变化都符合“S”型曲线C.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的改变不会导致种间关系发生改变D.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能保证草原群落不发生演替答案A解析次生演替不一定都导致群落结构更复杂,如人类活动的影响可能会使群落的结构变的更简单,A正确;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可能会有物种的消失,优势物种的改变等,它们的种群数量变化不符合“S”型曲线,B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的改变会导致营养结构的改变,从而导致种间关系发生改变,C错误;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也会发生演替,D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