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小学生自我意识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研究
小学生自我意识研究综述
摘要:目前国外对自我意识的研究比较多地集中在影响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因素及自我意识的理论研究中,杰弗里·L.布朗研究了儿童自我意识与家庭教养方式、家庭互动方式的关系。国内研究者较多地将特殊儿童和一般儿童的自我意识进行对比并分析可能造成差异的原因。从一些研究者对小学生自我意识现状调研情况中可以看出当年国内在这一课题的研究缺乏一定新意,多是将量表应用后直接统计数据而得的。自我意识的发展作为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部分,对儿童的行为、学习和生活具有深远的影响。鉴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我们更应将小学生自我意识水平的研究进一步拓展到其他领域中去。
关键词:自我意识;小学生;
“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在发展心理学研究中,自我意识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从国外、国内两个维度展开,对小学生自我意识的概念、结构、特点、作用等方面,将见诸文献的观点陈述如下。
一、国外相关研究
(一)自我意识及其作用
近几十年关于自我概念的研究数量的急剧增加,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非认知教育效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种教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导致了启蒙教师教育方式的转变,从而增加了对孩子的关注,增强了孩子的自我概念。近代自我意识的研究渐渐将目光指向学校,Clark(1963)提出学校应对提高学生自我意识水平负有根本责任。学生自我意识的提高也被认为是学校教育成效的体现。
目前国外研究的重点多在于探究自我意识和其他变量的关系,即什么导致了自我意识的差异。在不同人群中,自我意识的平均分数有很大差异。单独来看,不同学生群体的自我意识差异为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内和校外灵活性课程,多参加校外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
Rogers, Beck和Higgins 等认为, 自我意识在调节心理健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与个体的社会适应、自觉幸福感密切相关。自我意识歪曲或障碍, 常常是导致人格异常和人格障碍的重要原因。如果自我意识对个性系统的协调监督功能丧失,会导致人格分裂并产生双重人格。因此, 要使儿童个性获得健康发展以适应社会生活,必须从小就注重培养和促进自我意识健康发展, 即通过自我认识来分析自己的能力, 通过情绪体验来保持健康的情绪生活, 通过自我监督来组织良好的行为方式。
(二) 儿童自我意识量表
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hildren's self-concept Scale,PHCSS) 是美国心理学家Piers 及Harris 于1969年编制、1974年修订的儿童自评量表,主要用于评价儿童自我意识的状况。可用于临床问题儿童的自我评价及科研, 也可作为筛查工具用于调查, 该量表在国外应用较
为广泛,信度与效度较好。PHCSS被用于儿童青少年行为、情绪的研究。儿童自我意识反映了儿童对自己在环境和社会中所处的地位的认识, 也反映了评价自身的价值观念,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目标、完善人格特征的重要保证。如果在发育过程中受内外因素的影响,使儿童的自我意识出现不良倾向,则会对儿童的行为、学习和社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 使儿童的人格发生偏异。
PHCSS含80项是否选择型测题,适用于8-16岁儿童。分六个分量表,即: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并计算总分。采用统一指导语,由儿童根据问卷自己在答卷上填写。可以个别进行,也可以团体进行。主试者根据记分键计分。本量表为正性记分,凡得分高者表明该分量表评价好,即无此类问题,如:“行为”得分高,表明该儿童行为较适当,“焦虑”得分高,表明该儿童情绪好,不焦虑,总分得分高则表明该儿童自我意识水平较高。
此量表各维度划界分下界为各分量表及总分第30百分位,低于30百分为为自我意识水平偏低; 用>第70 百分位作划界分上界时灵敏度仅6%,究其原因,我国异常儿童未表现为PHCSS得分高,相反许多在学校较为优秀的学生及学生干部PHCSS得分较高,可能反映了这类儿童对自己要求高,至于是否对挫折的耐受能力不足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暂时不推荐用第
70 百分位作为自我意识水平过高的划界分。
二、国内相关研究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个体对自己及周围事物的关系诸方面的认识、体验和调节的多层次心理系统,是个体人格结构中的核心部份。自我意识是个体自身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状态的知觉和主观评价, 即是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具体来说, 它包含了人在实践中自己对自己、自己对自然、自己对他人、自己对社会等关系的意识活动。。从广义来说,自我意识有称自我, 自我概念等; 从狭义来讲, 有称自我认知, 自我知觉, 自我形象, 镜像自我, 自我监控, 自我调节, 自我评价, 以及自尊等。
儿童的自我意识反映了儿童对自己在环境和社会中所处地位的认识,也反映了自身的价值观念,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目标、完善人格特征的重要保证,儿童的自我意识从婴幼儿期开始萌芽,直至青春期渐趋成熟。
影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因素有很多,相关研究显示家庭和学校是影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城市儿童比乡村儿童自我意识水平高,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儿童的教养态度、期望和评价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儿童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父母文化程度高、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家庭氛围和谐民主、母乳喂养、学习成绩较好这几个因素都有利于儿童形成对自己较好的自我评估。
吴怀能在2010年对浙江省3328名小学生自我意识水平进行了测查,结果显示调查结果表明, 随着父母文化程度的升高, 儿童自我意识呈升高趋势。文化程度的高低决定了人们进入
社会后所从事的职业角色和交往方式。文化程度高的家长有能力教给孩子更多的认知策略, 有条件为他们创造更多的社会交往机会, 教给他们社交中的规则, 促使儿童的自我调控能力提高。单亲家庭孩子的自卑感和被遗弃感强,家长的心理失衡给子女成长带来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子女焦虑症状的发生。
(二)杭州市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水平
柯雪琴和范雪瑾在2005年对杭州市769名小学生自我意识水平进行了测查,结果显示杭州市小学生自我意识水平在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幸福与满足这六个维度上的得分均低于全国常模,说明杭州市小学生总体对自我评价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可能的原因在于杭州市的经济发展与社会比赛激烈程度相一致。学业比赛的激烈使父母与老师向学生提出较高要求。同时, 学生对激烈比赛的社会环境的体验与整合, 带给他们在自我要求与自我发展上的压力, 导致其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的偏倚。就性别维度来看,女生在行为、智力与学校、合群这三个维度上的自我评价高于男生,在躯体外貌,焦虑这两个维度上得分低于男生,说明小学女生对自己的外貌评价低于男生,且焦虑程度高于同龄男生。
三、已有研究的不足与本研究的意义
(一)已有研究的不足
综上所述,研究者围绕小学生自我意识进行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但其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研究者大多采用思辨或经验总结等方法剖析关于自我意识的问题,从理论层面上探讨了自我意识的结构、作用、培养及提高途径,对小学生的实证研究、定量研究比较缺乏。
已有研究对象选取为离异家庭儿童、患生理疾病儿童等比较特殊的儿童群体,而在校学习的普通儿童也处在其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也需要得到关注和研究。
有鉴于国内外小学生自我意识研究的现状,笔者将小学生自我意识的研究进一步拓展到普通小学中各个年级的小学生,并对比了不同特征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情况及可能原因。(二)研究小学生自我发展现状的意义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首先,本研究对杭州市185名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实证研究,可以为自我意识研究提供一些新的量化例证,对于自我意识研究系统的理论建设具有一定意义。
其次,本研究以杭州市大关小学为例进行杭州市小学生自我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有利于了解杭州市小学生自我意识的现实状况,对于指导大关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同时对学校与家长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方面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 林崇光,杜亚松,何艳,等.藏汉中学生自我意识与个性特征的比较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2):97
[2] 张春兴.张氏心理学辞典.台北:台北东华书局,19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