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植树》教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的植树教案

三年级的植树教案

三年级的植树教案三年级的植树教案「篇一」设计说明教学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开始。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除法和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为实现知识的迁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针对学生的知识经验,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特色:1.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实现知识的迁移。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棒的实际作用,让学生将计算过程用分小棒的形式呈现出来,再用算式来表达分小棒的每个步骤,帮助学生从操作中将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和表内除法迁移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中来,使学生体会到转化的思想方法在数学学习中的实际应用,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在观察比较中体会计算规律,巩固口算方法。

在教学中,出现两组有规律的算式,让学生边计算边观察,一方面根据算式的特点推断出商,另一方面从计算中进一步体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经过,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提高了学生观察与思考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学情检测卡学生准备小棒带有点子图的'题卡教学过程⊙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口算。

50÷5=420÷6=540÷9=200÷5=2.说一说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口算除法。

⊙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36页上面例题。

(1)思考:要想知道“平均每班分到多少棵树苗”,需要知道哪些信息?请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从图中获取信息,并完整地表达数学问题。

(一共有36棵树苗,分给3个班去植树,平均每班分到多少棵树苗?)(2)独立列式,尝试计算。

请学生列出算式后,拿出小棒摆一摆,算一算,记录操作的过程。

(3)集体交流,理解算法。

师:你们是怎样列式的?能说出这个算式的意义吗?预设生:36÷3,表示把36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师:你们是怎样摆小棒和分小棒的呢?这个过程怎样用算式表示呢?预设生1:先摆出3捆小棒,再摆出6根小棒。

植树小学数学教案

植树小学数学教案

植树小学数学教案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植树的重要性,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
2. 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数学知识,如计算周长、面积等;
3.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
1. 植树的重要性及影响;
2. 计算植树地的周长和面积;
3. 实地植树操作及团队协作。

教学准备:
1. 地图、扳手、锄头、铲子等植树工具;
2. 测量工具、绳子等计算周长面积所需工具;
3. 植树地块及树苗;
4. 心理辅导员指导意见。

教学活动安排:
1. 介绍植树的重要性及活动意义;
2. 分组进行计算植树地的周长和面积;
3. 实地植树操作,带领学生在指导下完成植树工作;
4. 结束后总结活动,回顾学生的表现并展示成果。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植树活动中的表现和态度;
2. 考察学生对周长、面积等概念的掌握程度;
3. 收集学生和家长对活动的反馈意见。

教学反思:
1. 总结活动中的问题与不足,为后续活动做准备;
2. 回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
3. 继续推动植树活动,培养学生的爱护环境意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植树》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植树》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植树》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植树对环境和人类生存的重要性;2.发掘植树的数学意义,提升数学思维和能力;3.能够简单地计算树苗的成本和种植密度;4.培养爱护自然、互助友爱的品质和意识。

教学重点1.认识植树的意义;2.使用数学知识计算成本和种植密度。

教学难点1.探究植树的数学价值;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PowerPoint 教学课件;2.树苗图纸,种植密度计算表;3.统计树苗数量和成本的数据表。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0 分钟)让学生自己翻阅《植树》一课,了解植树的意义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总目标(5 分钟)通过介绍植树对环境演示和人类健康的积极影响,引领学生明确本堂课的总目标。

理论分析(15 分钟)1.探究植树的数学价值:引导学生认识植树所涉及到的数学概念和技能,比如计算几何、面积算法等。

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计算成本和种植密度为例,培养学生优秀的数学思维和能力。

案例演练(20 分钟)学生进行计算成本和种植密度的演练环节,包括模拟计算、数据收集和整理等环节。

老师在旁边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

课堂互动(10 分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随时提出问题、疑问、建议。

老师及时予以解答和回应,在课堂氛围中营造积极鼓励、互动友爱的学习氛围。

总结回顾(5 分钟)在教学的最后阶段,让学生自我总结和回顾本堂课所学到的内容,检验自己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评价1.课堂行为观察2.日常作业和模拟考试3.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参考资料1.《小学数学教学大纲》;2.《植树》一课。

编写完整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植树活动

编写完整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植树活动

教育教学中的数学教案是教学计划的基础,是教师针对学生的教育需求及实际情况,有条理和步骤的编写对教学实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而今天我们的教案主题则是针对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结合春季植树活动展开。

一、教学目标1.了解树木的生长特点并具备浓厚的爱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2.根据活动场地面积计算种树用的树苗数量。

3.体验日常生活中的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描述生活中的计算。

难点:培养学生爱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三、教学步骤1. 热身导入教师可将植树的意义介绍给学生,加强学生保护环境意识,耕耘环境,警惕一切危害环境的因素。

2. 计算树苗数量教师可利用场地面积计算出需要种植的树苗数量。

比如:场地面积为200平方米,每平方米需要种植1株树,需要的树苗数量为200株。

3. 学生操作学生可分成若干个小组,分别计算场地面积和树苗数量,并亲手种植树苗,培养爱护自然、环保意识。

4. 教师点评教师可逐一点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对符合要求的同学给予表扬和奖励。

5. 课堂小结通过实际操作计算,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一些数学知识。

教师应在课堂小结中总结日常生活中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可以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板书设计1.植树活动。

2.计算树苗数量。

3.培养爱护自然、环保意识。

五、家庭作业1.走进“树王国”,了解更多关于树木的知识。

2.体验日常生活中的计算方式。

六、教学资源网上下载相关的植树活动素材。

七、教学评价1.学生思维转化能力评价。

2.学生应对问题的独立解决能力评价。

3.学生取得优异成效的综合表现评价。

这样,一份涵盖了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教案就精心编制完成了。

相信通过老师的教学、学生的用心参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将会学有所获,收获满满。

小学三年级植树数学教案设计

小学三年级植树数学教案设计

小学三年级植树数学教案设计精选植树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而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

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将这两个领域进行结合,设计一节以植树为主题的数学教学活动。

下面是一份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植树数学教案设计精选,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一、课前准备在教学活动之,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准备大量的小树苗,并将它们放在教室外的露天空地上。

2.准备必要的园艺工具,如水桶、镰刀、锄头、铲子等,并将其放在树苗旁边。

3.在黑板上准备好相关的数学知识和练习题,如数学公式、计算图表等。

二、教学过程1.引入老师可以带着学生们到校园外的空地上,向他们展示准备好的苗木,并告诉他们这些小树苗需要被种植。

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们简单地介绍一下种树的益处、种植方式以及幼苗的生长环境等知识。

2.登记接下来,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若干颗树苗进行种植。

在种树之前,老师可以向学生们要求填写一份登记表,记录下学生们种树的数量、类型、位置等重要信息。

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对自己的任务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

3.测量在种植完成之后,老师可以邀请学生们使用卷尺或者尺子等工具,对每个小树苗的树高、树干直径、周长等数据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来。

这一步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到测量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数学能力。

4.统计统计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

在测量完成之后,老师可以教导学生们如何统计自己所种植的树木的数量、高度、周长等数据,并制成统计图表。

这一步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统计的概念和方法,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和计算能力。

5.对比在统计数据获得后,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对比。

例如,可以比较每个小组种植的树木数量、高度、周长等数据的差异,并找出可能的原因。

这一步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他们的逻辑分析能力。

6.拓展老师可以将这次植树教学活动和其他数学知识进行结合,例如几何图形、计算和因数等。

三年级数学上册《植树》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植树》教案、教学设计
2.难点:
(1)理解并运用植树问题中的规律,如间隔、数量关系等。
(2)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情境创设法: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引入植树问题,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植树问题中的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1.以生动有趣的案例引入,帮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问题转化能力。
2.加强基本运算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渗透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解决方法,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思考题:
(1)植树问题中,如果间隔变为15米,路的长度变为500米,你能迅速计算出需要多少棵树吗?试着不用计算器,运用数学思维快速解答。
(2)如果一条路的长度是固定的,植树间隔分别是5米、10米、15米,你能发现树木数量与间隔之间的关系吗?试着总结规律。
4.实践活动:
(1)与家人或朋友一起参加植树活动,记录下活动过程,并写下自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感受。
4.教学资源:
(1)教材:以课本为基础,结合植树问题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
(2)多媒体资源: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教学效果。
(3)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学生对植树问题解决方法的掌握。
5.教学策略: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植树》(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植树》(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植树》(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植树》年级:三年级学科:数学版本: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三章《对称与平移》,第七节《植树》。

内容包括:1. 理解树与间隔的概念;2. 掌握沿直线上树的方法;3. 学会计算封闭图形上植树的数量;4. 学会计算封闭图形上植树的间隔数。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树与间隔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2. 学生能够掌握沿直线上树的方法,并能够计算封闭图形上植树的数量和间隔数;3. 学生能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树与间隔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2.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沿直线上树的方法,并能够计算封闭图形上植树的数量和间隔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树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窗外的树木数量。

2. 概念讲解:通过示例,向学生解释树与间隔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树与间隔的关系。

3. 方法讲解:向学生讲解沿直线上树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地计算封闭图形上植树的数量。

4. 练习与讲解:给学生发放练习本,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然后集体讲解答案,引导学生理解植树的数量和间隔数的关系。

5. 随堂练习:给学生发放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讲解答案,巩固学生对植树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植树问题树与间隔的概念沿直线上树的方法封闭图形上植树的数量封闭图形上植树的间隔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运用树与间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计算家附近树木的数量和间隔数,并写在练习本上。

2. 答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家附近的树木数量和间隔数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无法给出具体的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树与间隔的概念,并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沿直线上树的方法,以及计算封闭图形上植树的数量和间隔数。

三年级数学教案《植树》

三年级数学教案《植树》

三年级数学教案《植树》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理解植树问题的背景和意义;2. 掌握简单的植树问题计算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2. 学会运用画图、列表等方法,整理信息,寻找规律。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2.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本节课以植树问题为主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简单的植树问题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2.2.1 认识植树问题1. 引入概念:什么是植树问题?2. 举例说明:如公路两旁植树、公园里植树等。

2.2.2 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1. 公式介绍:棵数= 间隔数+ 1(两端都要植时)2. 公式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运用公式计算。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 理解植树问题的背景和意义;2. 掌握简单的植树问题计算方法。

3.2 教学难点1. 植树问题计算公式的灵活运用;2. 解决实际问题中植树问题的应用。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2.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2 教学手段1. PPT演示:生动展示植树问题的实例;2. 板书:清晰展示计算公式;3. 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1. 图片展示:展示植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树问题;2. 提问:什么是植树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教学新课1. 讲解:介绍植树问题的背景和意义;2. 举例:展示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3. 讲解计算方法:介绍公式及应用。

5.3 巩固练习1. 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2. 小组讨论:共同解决练习题,交流解题方法。

5.4 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 强调植树问题计算方法的运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植树》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植树》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植树》教案选用教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植树的重要性,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2.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植树的过程;
3.能够对插秧的数量进行简单的比较。

教学重点
1.理解植树的重要性;
2.能用自己的话描述植树的过程。

教学难点
1.对比插秧的数量。

教学步骤
第一步引入
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植物,了解植物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第二步学习
1. 课文学习
学生朗读课文,并回答以下问题:
1.课文的主题是什么?
2.在课文中,为什么要去植树?
3.插秧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2. 操作学习
教师出示插秧图片,利用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比较:哪组的插秧数量更多?
第三步练习
1. 课后练习
学生完成课本P6页的练习。

2. 渗透性练习
在日常锻炼中,让学生寻找身边的植物,了解植树的重要性,并记录他们保护环境的行为。

教学反思
本节课使用了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植物,从而引入植树的主题。

并且,对课文中关键的语句进行重点讲解。

在操作学习环节中,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比较,丰富了学生的比较思维。

同时,加强了渗透性练习,培养了学生的爱护环境的意识,让知识落地生根。

三年级上册数学《植树》教案-【经典教育教学资料】

三年级上册数学《植树》教案-【经典教育教学资料】

植树一、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三、教学用具:挂图、幻灯、小黑板。

课件四、教学过程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情境导入同学们,秋天到了。

秋天是播种的季节,为了今后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绿色,今天我们就要去进行植树活动。

板书课题——植树㈡、探索新知,讨论算法)出示课件图片(书本P10师:从图中你们看到了什么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生1:看到有36个小朋友生2:小朋友们在植树生3:提出问题:每组3人,可以分多少组?师: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生:每组3人,分成几组可以用除法,列式36÷3师:怎么计算呢生1:因为12×3=36,所以36÷3=12生2:30÷3=106÷3=210+2=12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时,出现了很多口算方法,只要方法正确都给鼓励和表扬。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有选择性地板书,并引导学生关注几种有代表性的计算方法,问学生哪种算法最简便,最喜欢用哪种方法。

㈢、基础练习,应用新知试一试第1题,第2题二、探索新知1、出示挂图,观察图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解决“每组3人,可以分多少组?”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列出“36÷3”的算式后,引导学生思考怎么计算。

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㈣拓展练习,应用新知1、46÷1 48÷4 630÷9 96÷399÷3 100÷5 720÷8 86÷2 练一练第2题,第3题2、在()里填上“>”“<”或“=”。

互动小学数学三年级《植树》板书教案

互动小学数学三年级《植树》板书教案

互动小学数学三年级《植树》板书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认识“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的重要性。

2.了解植树的时机、方法和技巧。

3.能简单地解决植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教学重点:了解植树的时机、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如何激发学生对于植树的认识和兴趣。

2.如何让学生简单地理解和解决植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先板书出下列句子:“植树造林,绿化家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有了树,才有人间烟火气。

”2.询问学生们是否知道这些句子的意义和背后的故事。

3.引导学生们思考:(1)为什么植树造林对于我们人类和地球这个家园,至关重要?(2)在森林里最多的是什么?(3)为什么会出现森林消失、荒漠化等情况?1.教师播放视频“植树造林,绿化家园”,让学生们通过视频了解植树的重要性和意义。

2.教师利用PPT或者黑板让学生们知道:(1)植树的时间要选择在春季和秋季。

(2)植树方法要注意选取合适的树种和位置。

(3)植树时注意树苗的修剪和浇水。

(4)植树后要及时进行固定,避免被风雨吹倒。

3.教师借助展示板让学生通过模拟练习,学习植树的方法和技巧。

三、展示1.学生通过自己的模拟操作,自行完成一组“植树”任务。

2.学生通过连线作业,加深对于植树方法和技巧的认识和记忆。

四、引导1.教师引导学生们自己想象或者调查周围,了解植树造林的相关的信息和故事。

2.教师引导学生们制作小手册或者口头演讲,让其他的学生也能够了解这些知识和相关的意义。

五、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并针对其中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梳理和回答。

2.教师强调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和意义,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到植树造林的活动中来。

教学方法:通过启发式教学和模拟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和探索植树的过程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通过互动、展示和引导,促使学生对于植树造林的相关的知识和意义进行深度的了解和认识。

1.黑板或白板、彩笔或板书笔。

2.互动开发课件软件或模拟操作板书。

三年级数学教案《植树》

三年级数学教案《植树》

三年级数学教案《植树》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如棵树、间隔等。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棵数、间隔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学习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如线性植树、环形植树等。

3.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并掌握棵数、间隔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2. 利用直观教具,如图片、实物等,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植树问题。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实际生活中的植树场景,引导学生思考植树问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理解棵数、间隔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 课堂讲解:讲解线性植树、环形植树等解决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分析。

4. 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植树问题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评价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课后练习和拓展活动,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应的数学教材,以便学生查阅和学习植树问题的理论知识。

2. 实物教具:准备一些实际的植树图片或者小树苗等,以便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植树情景。

3. 练习题库:准备一系列与植树问题相关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学生课后复习。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讲解棵数、间隔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第二课时:讲解线性植树、环形植树等解决方法,并进行实例分析。

3. 第三课时:学生实践操作,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植树》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植树》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植树》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植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能力目标: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中,培养学生能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提高计算能力。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计算机。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xx班有36人参加植树活动,每组3人,可以分多少组?(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在进一步理解除法意义的基础上合理列出算式:363=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算法。

303=10 63=2 10+2=12利用书上的习题仔细引导学生掌握口算方法。

3、做一做。

(1)比一比,算一算。

①603 402 804②663 462 844③693 482 884(2)仔细观察每组题,怎样算得又对又快?彩球48个,每盒4个,应该准备多少个盒子才能装完?指名完整地说说解题思路。

(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1、直接说得数。

462 844 6309 963663 1005 7208 4822、一副手套7元钱,一双鞋子84元。

(1)一双鞋了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一双鞋子的价钱比一副手套贵多少钱?用一双鞋子的价钱减去一副手套的价钱。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个别。

3、王老师带100元给同学们买文具:三角尺3元,铅笔盒5元,彩笔6元,日记要4元,圆珠笔2元。

(1)如果只买圆珠笔,可以买多少枝?1002=50(枝)(2)如果买10本日记本,剩下的钱可以买多少副三角尺?100—410=100—40=60(元)603=20(副)(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四)布置作业。

三年级数学上册《植树》优秀教学案例

三年级数学上册《植树》优秀教学案例
三年级数学上册《植树》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当代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本案例以三年级数学上册《植树》为主题,旨在通过生活化的实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加减乘除运算在本章节中,我们将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一系列与植树相关的数学问题。例如:如果每个同学种植一棵树,我们班一共能种多少棵树?如果每人负责三棵树,植树的总人数是多少?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
本案例采用问题驱动法,提出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技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本案例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此外,本案例还将注重引导学生从人文角度思考植树的意义,如环保、美化家园等,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以人性化的语言引导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植树数量、人均植树数等。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本章节教学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在明确任务后,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分享想法,共同完成数学问题的求解。小组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植树|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植树|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植树|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植树|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4.4植树问题。

我们将讨论如何合理安排植树的位置,以及如何计算植树的总数。

通过实际情境引入,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背景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如何合理安排植树的位置,以及如何计算植树的总数。

2. 重点: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2.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个情景,比如在一个长方形的花坛里植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合理安排植树的位置。

2. 讲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我会通过PPT展示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背景和意义。

3. 例题讲解:我会给学生讲解一些植树问题的例题,让学生通过例题理解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组合作:我会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一些复杂的植树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植树问题1. 基本概念:植树:在一定区域内种植树木。

植树问题:如何合理安排植树的位置,以及如何计算植树的总数。

2. 解题方法:根据问题情景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画图、列式等方法可以帮助解决问题。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计算下面这个问题:在一个长方形的花坛里,每棵树之间的间隔是2米,花坛的长是10米,宽是5米,一共需要植树多少棵?2. 答案:一共需要植树25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在课后,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通过解决更复杂的植树问题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植树计划设计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

植树计划设计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

植树计划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植树计划的重要性,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2. 通过游戏体验,帮助学生掌握加减法运算。

3. 让学生知道如何测量和比较长度。

二、教学内容1.植树计划2.数学游戏(加减法运算、比较长度)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植树计划的重要性。

2. 帮助学生掌握加减法运算。

3. 让学生知道如何测量和比较长度。

四、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得到提高?2. 如何让学生灵活地应用加减法运算?3. 如何使学生对长度有更好的认识和理解?五、教学方法1. 活动引导法2. 游戏教学法3. 讨论教学法六、教学过程1. 植树计划听一段有关植树的故事,让学生知道植树计划的重要性,并让他们知道生活中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2. 数学游戏a. 加减法运算:让学生参与一个贴纸游戏,这个游戏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运算。

每个学生拥有一个纸板,并在纸板上标出一排数,他们必须使用贴纸来进行加成或减掉这些数字。

每个学生需要尝试多次,因为他们需要找到所有数字的正确组合。

b. 比较长度:教师给每个学生一些铅笔或画笔,让他们比较相互之间的长度,并把长度写在一个无数表上。

学生需要将所有的铅笔或画笔按照长度大小排列。

3. 讨论让学生谈论植树计划的多个方面,例如如何保护自然,植树、造福人类等等。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这些问题,每组分别讲述他们的想法。

七、教学心得通过这个教案的训练,学生不仅体验到了植树计划的重要性,还练习了加减法运算和长度的比较。

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数学知识,还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三年级《植树》优质教案范本

小学数学三年级《植树》优质教案范本

小学数学三年级《植树》优质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间隔、间距的概念,能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和合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环保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间隔、间距的概念,解决植树问题。

2.教学难点:运用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实物模型(树苗、尺子等)3.小组讨论材料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探究新知1.情境创设:教师出示一段关于植树的短视频,让学生观察视频中植树的过程,并提出问题:视频中植树有什么规律?2.学生观察、讨论,教师引导:视频中植树是按照一定的间隔进行的,这个间隔就是植树问题中的“间距”。

3.概念讲解:教师讲解“间隔”和“间距”的概念,并用实物模型进行演示。

4.动手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植树实验,每人发一棵树苗和一把尺子,按照一定的间距植树,并记录下每棵树之间的距离。

5.数据分析:学生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分析植树间距与树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三)解决问题1.教师出示一道关于植树的数学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解题过程,得出答案。

(四)巩固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解答,并进行点评。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六)课后作业1.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联系。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植树问题的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间隔、间距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

但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个别辅导。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通过实物模型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间隔和间距的概念。

2.利用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植树规律,并尝试解决相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植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种植树苗的方法及步骤。

2.能够理解测量树高的方法及工具。

3.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4.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种植树苗的步骤,理解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教师引导
首先,在课前有必要向学生介绍树的重要性和保护环境的意义。

让学生认识到,树木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同时也具有净化空气和防止土地流失的作用。

树木能够增加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美丽。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为我们的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2. 呈现实物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植树的具体操作流程,教师可准备一些树苗和种植工具,与学生一起实地体验,感受种植树苗的整个过程。

在体验过程中,教师要反复强调种植树苗的具体步骤,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

3. 测量树高
在树苗种植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测量树高。

此时,需要准备专业的测
量工具,如直尺、量角器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教师应从事前准备、测量理论、实际操作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讲解和指导。

4. 知识梳理
在实践过程和测量完成之后,教师应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让学
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点,消除疑惑。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探究更多相关知识,例如树的种类、树的生长环境等等,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和分享。

5. 课后作业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可布置课后作业,例如编写植树实践体验报告,探究
更多有关植树养护的知识,或者参加学校或社区的植树活动,分享自己的经验和体验。

四、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学生掌握了种植树苗的基本方法、测量树高的原
理和实践技能,并且更加深入地认识了树木的重要性以及环境保护的意义。

同时,学生之间也建立了团队合作的意识和合作精神,为下一步的教学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课后拓展
在校园或社区内,开展更多的植树活动。

学校与社区联合举办春季植树节活动,向学生普及植树的重要性、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为绿化自己的社区环境贡献力量。

同时还能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及乡土知识,对本地自然环境有更好的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