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填方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高填方路基沉降观测

施工情况路基填筑施工严格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同时将各压实级区分别进行提高,即90%→93%,93%→95%,95%→97%。
土方填筑采用分层填筑,每层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填筑材料为低液限粉土和低液限粘土,每层填土压实前需平地机整平,以确保填土压实的均匀性。
1#观察点地基采用强夯处理,地质条件有所改善,2#观察点地基上铺设有50cm厚砂砾石垫层作为隔离层,3#观察点地基只进行碾压后直接进行路基填筑。
观察数据分析和结论路基沉降随着路基填筑高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路基在填筑过程中,路基沉降速度较快,竣工后的路基沉降相对较缓慢。
路基沉降全部是地基沉降,路基填方本身基本不发生压缩沉降,可以不计。
说明路基各区域压实标准的选择可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地基沉降与地质条件和填土高度(即地基单位面积受力)有关。
地质条件越好,填筑高度越低,沉降越小,反之,路基沉降越大。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3个沉降观察点的地基沉降值不同,以2#点沉降值为最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其地质条件较差,地基承载力小,且路基填筑高度大,其地基虽经过砂砾垫层加固处理但并不能使其地质条件有根本的改善。
对于1#点,虽然其地质条件较差,但因其地基经过强夯处理后地质条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使其地基承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因而地基沉降相对较小。
而3#点本身地质条件相对较好,因而3#点地基沉降也相对较小。
通过对沉降曲线图的观察分析可以看到,路基沉降在路基填筑初始阶段较慢,当路基填筑达到一定高度时,沉降随着填筑高度的增加迅速增大,当路基填筑即将竣工和竣工后,路基沉降又呈缓慢增加形式,直至路基完全稳定下来,见沉降曲线图。
分析原因如下:路基在初始填筑过程中,由于原地基具有一定的承载力可以承受一定高度填土产生的压力,在地基容许承载力范围内,地基沉降呈现出类似弹性变化的形式,即地基沉降随着填土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当填土增加到一定高度时,即土方填筑产生的压力等于地基承载力时,地基受力处于极限状态。
高填路基的监测

贵州省凯里至羊甲高速公路KT2合同段(KT2合同段)高填路基沉降观测方案中国铁建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凯羊高速公路KT2合同段项目经理部高填路基沉降观测方案一.工程概况凯里至羊甲高速公路是《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中六横(余庆至安龙)的中间段,向北经黄平至余庆《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的二横(江口至六盘水高速公路)相接;起点里程K7+532.889,经苗岭、上新龙、阿豪、上爬至曼洞垭口。
之后路线下坡,设桥跨过县道802,顺山而下,与老路干扰较小。
于青曼对面下至山坡脚,之后顺坡脚布线,至K13+790.782处设置大寨互通,服务于曼洞乡、南皋镇及附近村寨。
之后路线下坡进入情郎河谷,顺沟谷而下,经新寨、情郎至大寨,出寨后路线布设在情郎河西岸,顺山坡地势布线至穿洞,至本合同段终点K17+611.486,路线长10.078641公里,其中线路路基7公里、涵洞32个、桥梁8座,其中互通立交1座,管区内地形条件复杂,线路区域内属于中低山侵蚀、溶蚀地貌,主要地貌有溶丘峰谷地、槽谷、河谷地貌、侵蚀中低山。
二.路基填筑(一)填前准备:路堤正式填筑前,对填料各项技术指标进行试验,并根据填料及压实机具的不同选择全幅100~200m的路堤段进行填筑工艺试验,通过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施工前做好原地面临时排水设施,并与永久排水设施相结合;填筑前先对原地面进行清理翻松、整平和压实、地基处理,达到规范要求压实度。
路基填筑流程如下图:(二)填料摊铺:1、路堤填筑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工艺组织施工,分段水平分层填筑,路堤填料分层松铺厚度土方不大于30cm。
2、路基采取立标杆挂线或划方格的方法控制每层虚铺厚度。
两作业段的交接处,若不在同一时间填筑,后填作业先挖除先填作业交接处未压实部分并开挖台阶;若两路段同时铺筑,则分层互相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小于3m。
3、石块填筑时分层厚度不大于500mm,石块最大料径不超过压实厚度的2/3。
高填方沉降监测

路基沉降观测目的:路堤的路肩沉降量—用于沉降管理。
根据测定数据观测沉降趋势,预测稳定时间和工后沉降量;为土石方沉降量计算提供依据地表水平位移量及隆起量—用于稳定管理。
监测地表水平位移及隆起情况,确保路堤施工安全和稳定。
一、监测断面及监测元件布置和埋设1、检测断面2、监测元件布置检测元件布置位置要符合如下原则:(1)同一路段不同监测项目的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率,更重要的便于个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具体布置位置见标准图(2)测点及观测元件的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埋设准确、埋设稳定。
观测期间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事故机械的碰撞,人为因素的破坏,务必使观测工作善始善终,取得满意成果。
3、检测元件埋设(1)沉降板埋设埋设时,沉降板底槽应平整,旗下铺设60*60*20cm的砂垫层。
沉降板的金属测杆、套管和接驳的垂直偏差率不大于1.5%。
沉降板采用钢板,底板尺寸为40*40cm*0.6cm;金属测杆直径为4cm,测杆应与底板焊接为一体;套管采用具有一定强度的10cmPVC管。
随着沉降板下沉和土石料的填补,测杆与套管相应接高,每节长度不宜超过50cm。
接高后的测杆顶面应略高于套管上口,套管上口应加盖封住管口,管顶高出碾压面高度30cm。
(2)地表水平位移边桩埋设位移边桩一般埋设在路堤两侧趾部,其中一根位于坡脚外1m处,另一根位于边沟外侧,两根相距4m。
如果边沟在半坡上,则位移边桩一根埋设在离路基坡脚1m处,另一根在第一更以外4m处。
边桩采用10*10cm砼预制桩,边桩埋设深度为1.5m,露出地面为10cm。
埋设时采用打入法,桩周围应回填密实。
桩周上部50cm用混凝土浇筑固定。
在边桩顶部应预埋不易损坏的金属测头。
此外,位移边桩应做好标记并编号。
二、路肩沉降检测方案沉降观测采用沉降板埋设,观测时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控制。
高程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并与施工控制网联测。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1、编制依据-1-2、工程概况-1-3、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1-4、监测方法及要求-6-5、过渡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7-6、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8-7、路基工程沉降评估-11-8、过渡段工程沉降评估-12-9、本施工段沉降观测范围-13-附表-14-路基沉降观测方案1、编制依据(1)《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3)《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4]8号);(4)《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5)《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2-2008);(6)娄底至邵阳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设计文件;(7)铁道部有关规定。
2、工程概况3、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3.1观测断面设置原则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以路基面沉降观测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根据不同的结构部位、填方高度、地基条件、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来设置沉降变形观测断面。
同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掌握的地形、地质变化情况调整或增设观测断面。
观测断面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一般情况下沿线路方向每间距50m设置一个路基面沉降变形观测断面。
软土及松软土和岩溶及采空区地基地段沿线纵向每30m左右一个沉降观测断面;桥路过渡段和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的地段应适当加密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高度小于5m的路堤及路堑可放宽到100m。
3.2观测点设置原则为有利于测点看护,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各部位观测点须设在同一横断面上,偏差不超过土5cm。
沉降监测桩:采用C15混凝土圆桩(直径80mm)。
其中埋设直径16mm钢筋一根,桩长0.8m~l.0m,埋入一定深度,确保稳固和测量的需要。
完成埋设后采用水平仪按二级测量标准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建筑工程管理)高填方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建筑工程管理)高填方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方案重庆市小塆立交工程项目高填方路基沉降及位移观测施工方案施工单位: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X公司编制:审核:审批:重庆市小塆立交工程项目经理部2011年7月28日目录壹、工程概况1二、相关技术要求1三、时间安排1四、施工观测内容1五、施工观测人员及设备1六、施工观测方法1(壹)、位移桩埋设及观测1(二)、沉降管设置及观测1(三)、基桩的设置2(四)、观测的管理2壹、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重庆西彭工业园区,是由三个交叉组成的复合式互通立交,是主城区快速路网规划中的“二纵线”、“壹纵线”和重庆绕城高速相交的壹个重要工程。
该工程主要由A、B、C、D、L及绕城高速连接段六部分组成,其中AK0+140~AK0+500和L匝道(AK0+020~AK0+140、LK0+000~LK0+120段)为俩段高填方路基,最大填土高度21.4m,且俩段高填路基均处在软基路段。
为掌握路堤在施工期间的变形动态,必须进行路堤稳定和沉降的动态观测,壹方面保证路堤在施工中的安全和稳定,另壹方面能正确预测工后沉降,使沉降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二、相关技术要求1、施工合同;2、重庆市小塆立交工程路基部分施工图;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_F80-2004);4、《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TJ032)。
三、时间安排计划于该段软基处理结束后,路基开始填筑时预埋沉降检测管及位移桩,且在路基施工全过程进行观测,直至工程竣工。
四、施工观测内容1、稳定性观测,在路堤趾部(距路堤坡脚4m处)埋设位移桩,观测其位移情况;2、沉降观测,在路基中线上埋设沉降观测管,沉降板置于路堤底部,观测其沉降变化;3、在距路堤坡脚30m以外,且地基稳定的地方设置基桩,用于施工观测的基点。
五、施工观测人员及设备为提高观测的准确性、公正性,我部计划将该项施工观测工作委托于有专业资质的测量单位进行,观测仪器采用全站仪和S3水准仪,全站仪对位移进行观测,S3水准仪对高程进行观测,高程测量达到三等水准测量要求。
论高填方路基沉降监测方法及措施

论高填方路基沉降监测方法及措施摘要: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决策的实施,高填方路基的沉降规律已经成为工程界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从目前投入运营的高速公路来看, 普遍反映出路基沉降、特别是工后不均匀沉降问题较为严重。
高填方路基的沉降问题相对于稳定问题表现得更为普遍、更为突出, 是路基的主要病害之一。
本文针对高填方路基沉降的问题展开分析,阐述了监测路基沉降的方法以及产生沉降后可以采取的措施,为以后的施工提供了相应的依据。
关键词:高填方路基;沉降监测;措施我国道路建设正面临高速发展时期,随着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汽车行驶速度不断提高.对道路的行驶舒适性和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高标准的道路路线形是汽车快速、安全、舒适运行的基础,由于各种因素,为了达到一定的水平和目的,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大量高填深挖路段。
目前,由于技术和施工带来的高填方路基处理不当或不彻底所造成的路面损坏已成为我国运营中各级道路所存在的普遍问题,其后续处理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对运行中的道路交通带来严重影响,同时破坏环境景观和生态平衡,给国家和人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1高填方路基的特点(1)填筑高度大,要求路基本身具有足够的整体强度和边坡稳定性;(2)填筑断面面积大,填筑工程量巨大,路基的填筑缺陷相对较多,填筑质量保证较为困难;(3)路基本身累积沉降大,对路基单位填筑高度的工后沉降要求更为严格;(4)高路基稳定性需进行专门分析和验证。
2高填方路段沉陷后的危害(1)高填方路段经常紧接大型结构物,以桥梁为例,桥梁大多为刚性结构物, 由于台背回填土与路基填筑土各自的弹性模量差别极大, 出现的沉降也存在较大差别, 极易出现桥头跳车, 影响道路的正常运营;(2)高填方路段出现较大沉降后, 致使路面开裂、基层断裂, 加速路面的破损, 严重危路面的正常使用;(3)高填方路段的沉降进一步发展, 可致使路基整体沉陷, 横向挤压, 出现路基失稳、崩塌, 造成道路的损毁。
3监测路基沉降方法(1)检测桩用木桩和钢钎钉人土中,用水准仪超平,即可测量土体表面的沉降量。
40米道路高填方沉降观测方案20140514

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2)第二章:编制依据 (2)第三章:路基沉降观测内容 (3)第一节:路基沉降总体要求 (3)第二节: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3)第三节: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3)第四节: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臵要求 (6)第五节: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6)第六节:沉降变形监测观测具体要求 (7)第四章: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8)第五章:资料整理要求 (12)第六章:路基工程沉降评估 (13)金江大道西沿线40道路工程高填方沉降观测施工方案第一章:工程概况建设单位:宜宾县向家坝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勘察单位:四川省川建勘察设计院;设计单位:自贡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监理单位:四川元丰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成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工程为宜宾县城北新区西北地块金江大道西延线二期道路工程,位于宜宾县城北新区用地范围内,在规划区内呈东-西走向。
路线起于已建城北新区40米道路西延线(二期)市政道路工程(40米主干道)终点,止于与规划道路相交交叉口处,路线全长594.561m,道路路幅规划宽度40m,为城市道路主干道,设计行车速度40km/h。
本工程金江大道K0+380~K0+620 段跨越原冲沟,且该处为高填路段,填方边坡高达三十多米。
为掌握路堤在施工期间的变形动态,必须进行路堤稳定和沉降的动态观测,一方面保证路堤在施工中的安全和稳定,另一方面能正确预测工后沉降,使沉降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第二章:编制依据1、《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金江大道西延线二期道路工程设计文件;4、金江大道西延线二期道路工程施工图第三章:路基沉降观测内容第一节:路基沉降总体要求根据文件要求,高填方路基段共设臵了6个观测断面,包括观测断面如下:K0+380~K0+400、K0+400~K0+450、K0+450~K0+500、K0+500~K0+550、K0+550~K0+600、K0+600~K0+620断面中有沉降板,沉降观测桩,位移观测边桩,剖面沉降管。
路基、桥梁沉降观测方案

桥梁和路基变形观测实施方案一、沉降观测网沉降观测网可采用全线统一的二等水准网,精度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控制,高程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
沉降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观测点。
以设计院交桩并经过复测合格的CPI、CPII二等水准点作为基准点。
基准点应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
使用时应做稳定性检查与检验,并应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位作为测定变形的参考点。
1、工作基点应设在比较稳定的位置。
对观测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工程,可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量沉降观测点。
2、沉降观测点应设在能反映沉降特征的变形体上。
二、沉降观测1.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2.每次沉降观测时,宜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相同的图形或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2)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3)固定观测人员(4)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三、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1.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
2.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3.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1)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
首次观测每个往返测均进行两次读数。
(2)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
(3)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
(4)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
(7)对工作基点的稳定性要定期检核,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
(8)数据计算方法和计算用工作基点一致。
高速公路高填方及高边坡位移、沉降观测方案

目录一、工程概况 (2)二、编制说明 (2)1.编制依据 (2)2.编制原则 (2)3.编制范围 (2)三、监控测量组织体系机构 (3)1.组织机构 (3)2.监控量测管理 (3)四、高填方路基位移与沉降观测 (3)1.位置桩埋设及观测 (3)2.水准点埋设及精度要求 (4)3.观测频率 (4)4.施工中观测控制标准 (5)5.观测成果及成果整理要求 (5)五、路基软基换填沉降观测 (5)1.作业准备 (5)2.技术要求 (6)3.施工顺序 (6)4.观测频率 (6)5.测量成果统计及分析 (7)六、高边坡沉降观测 (7)七、观测实施流程 (8)八、报警方法 (9)1.稳定控制标准 (9)2.报警流程 (10)九、监测技术要求 (10)1.人工巡视 (10)2.裂缝监测 (10)3.监测频率 (11)十、监测设施保护 (11)十一、安全管理 (11)1.加强安全生产教育 (11)2.做好监测施工现场安全措施 (12)3.制定相关应急预案 (12)高填方及高边坡位移、沉降观测方案一、工程概况本标段为广东省汕(头)至湛(江)高速揭博段T7标段,路线起于五华县梅林镇梅新水库下游,起点桩号为K132+020,路线向西在梅林镇琴口村附近跨琴江,设琴江大桥,其后在告岭村附近设梅林互通与县道X003连接,路线向西经锡古塘至曾洞,经鹅公塘至官洞,设官洞大桥跨龙华路,设华阳互通与省道S120和龙华路连接,路线终点位于华阳镇古塘角村,终点桩号为K142+000,路线全长9.980Km。
本合同段内路堑高边坡共计25段,其中主线有15段,梅林互通5段,华阳互通5段;设置沉降桩共有78个,其中主线40个,梅林互通23个,华阳互通15个。
高填方路基共25段,其中主线内有15段,梅林互通5段,华阳互通5段,设置观测桩94个,其中主线51个,梅林互通20个,华阳互通23个,且大部分高填方处于软基换填位置。
为掌握高边坡及高填方施工中的安全和稳定,另一方面能正确预测工后沉降,使沉降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详见附表)。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一、编制依据1)《公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3-2005;2)《桥梁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4)《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标段所有桥梁工程,盖板涵、高填方路基段。
三、测量依据1、设计图纸;2、设计院交桩成果;四、观测目的1、观测目的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保证工程按预期目标顺利进行,必须对桥涵和路基进行沉降观测,以便充分了解桥涵和高填方路基的沉降值,沉降变化趋势和稳定情况,从而控制软土填土速率。
在实际填筑中应严密监视各种埋设仪器的观测指标,及时进行综合分析而定。
根据沉降量资料分析确定规定日期后沉降是否满足要求,根据沉降变化情况指导施工。
五、沉降观测网本项目的沉降观测网可采用全线统一的四等等水准网,精度按四等水准测量精度控制,高程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
沉降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观测点。
我们以设计院交桩并经过复测合格的CPI、CPII、四等水准点以及按四等水准加密的加密点作为基准点。
基准点应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
使用时应做稳定性检查与检验,并应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位作为测定变形的参考点。
基准点应做好保护工作,半年定期复测一次。
如发现丢桩或桩位有移动现象,应尽快恢复和补测。
沉降观测等级及精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沉降观测等级沉降测量沉降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mm)相邻沉降观测点的点位中误差(mm)四等±0.5 ±0.3六、沉降观测1.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2.每次沉降观测时,宜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相同的图形或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2)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3)固定观测人员(4)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3.沉降观测点的精度要求:等级高程中误差相邻点高差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mm)中误差(mm)差(mm)四等±0.5 ±0.3 ≤0.3√n4.沉降观测时要做好记录,字迹要清楚明了。
高填方路基沉降观测分析

高填方路基沉降观测分析路基沉降是公路工程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河南正在建设的焦(作)郑(州)高速公路有大面积的可液化地段,为保证工作质量,作者通过对高填方路基施工过程中和完成后的沉降观察分析,力求从中找出路基的沉降规律,为减少或消除路基沉降引起的质量病害和指导路基、路面施工提供依据。
路基沉降是公路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多年来,由于对路基沉降的原因和机理没有足够的了解和深刻的研究,致使路基沉降在公路建设中普遍存在并引起桥头跳车、路基沉陷、路面早期破损等多种质量病害,直接影响到公路的使用质量和社会效益。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路基沉降的原因、搞清路基填筑材料、填筑高度与路基沉降的关系,焦郑高速公路指挥部根据工程需要,在焦郑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选取了1#点(K0+100)、2#点(K10+135)、3#点(K31+000)三个有代表性的位置分别对路堤填筑材料本身和原地基进行沉降观察研究。
沉降观测设置的方式高填土沉降试验包括两个方面内容:1、观察高填土路基的自身沉降(含不同的填土高度(约3m)和不同的压实区域路基自身的沉降)。
2、观察高填土路基基底在路基填土重力等作用下的沉降。
其设置方式为:在不同的观察位置竖直埋置一根导管(用ф6cm钢管制作),导管下端设置砼底座(30#普通砼,几何尺寸为0.5×0.5×0.2m,在导管内竖直放一根自由导杆(外径2 cm钢管),导杆下端和另一砼底座(30#普通砼,几何尺寸为1.0×1.0×0.2m)相连,并与所要观察的位置平齐,结合填土高及便于观察和操作等实际情况,导管和导杆采用逐节连接方式进行加长,每节长度一般按3m或2m进行选择。
2m导管和导杆主要用在最上一节。
导管和导杆上端伸出路面顶适当高度以便于工程竣工后跟踪观察。
根据各观察点的路基填筑高度和地质情况,分别按照上述设置原则进行观察点设置。
1#观测点(路基高8.0m)分别在原地基、路基高3.4m处、6.5m处(93% 压实区顶面)、7.2m处(95%压实区顶面)、8.0m处(97%压实区顶面)及路面顶设置共计六个不同高度和不同压实区观察点,分别编号为:1#--A、1#-B、1#-C、1#-D、1#-E、1#-F。
(完整word版)高填方路基沉降观测专项方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京台高速公路南平段A10合同段高填方路基沉降及位移观测专项方案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合同段项目经理部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合同段高填方路基沉降及位移观测专项方案施工单位:中交第二公路工程有限公司编制:审核:审批:中交二公局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项目部2012年11月18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3)二、相关技术要求 (3)三、时间安排 (3)四、施工观测内容 (3)五、施工观测人员及设备 (4)六、施工观测方法 (4)(一)、位移桩埋设及观测 (4)(二)、沉降管设置及观测 (5)(三)、基桩的设置 (6)(四)、观测的管理 (7)一、工程概况本合同段路基填方48.054万 m3,基底采用清淤换填透水性材料21450 m3,路基填方主要集中在K59+925~K60+135段,最大填土高度28.543 m,属高填方路基;路基填料主要采用隧道洞渣进行填筑,基底为粘质性淤泥,采用换填透水性材料(隧道洞渣)进行回填处理。
防护工程主要有:M7.5浆砌片石拱形骨回护坡1020.1 m3,浆砌片石挡土墙5316.2m3,三维土工网垫边坡防护7135.7㎡,TBS护坡12344㎡。
二、相关技术要求1、京台线建瓯至闽侯高速公路南平段路基土建工程A10合同段招标文件、设计图纸、补遗书、答疑书等有关内容。
2、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合同段路基部分施工图;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_F80-2004);4、《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
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相关规定与《工程测量规范》;三、时间安排计划于该段软基处理结束后,路基开始填筑时预埋沉降检测管及位移桩,并在路基施工全过程进行观测,直至工程竣工。
四、施工观测内容1、稳定性观测,在路堤趾部(距路堤坡脚4m处)埋设位移桩,观测其位移情况;2、沉降观测,在路基中线上埋设沉降观测管,沉降板置于路堤底部,观测其沉降变化;3、在距路堤坡脚30m以外,且地基稳定的地方设置基桩,用于施工观测的基点。
高填深挖路基稳定性监控观测方案(优秀)

目录一、编制依据.......................................................................................................................................... - 1 -1.1编制内容........................................................................................................................................ - 1 - 1.2编制依据........................................................................................................................................ - 1 -1.3编制目的........................................................................................................................................ - 1 -二、工程概况.......................................................................................................................................... - 1 -三、监控量测的目的 .............................................................................................................................. - 2 -3.1监控量测的目的............................................................................................................................ - 2 -3.2适用范围........................................................................................................................................ - 2 -四、量测项目、量测仪器及内容 .......................................................................................................... - 2 -五、监测元件布置和埋设 ...................................................................................................................... - 3 -5.1监测元件布置................................................................................................................................ - 3 -5.2监测元件埋设................................................................................................................................ - 4 -六、动态设计及监控方案 ...................................................................................................................... - 4 -6.1动态设计........................................................................................................................................ - 4 - 6.2监控方案........................................................................................................................................ - 5 -6.2.1 一般路堑边坡 ...................................................................................................................... - 5 -6.2.2 重点路堑边坡 ...................................................................................................................... - 5 -6.2.3 高路堤 .................................................................................................................................. - 6 - 6.3 建立沉降位移监测基准网 ........................................................................................................... - 6 - 6.4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 - 6 - 6.5观测仪器设备及其性能要求 ........................................................................................................ - 7 -6.5.1采用观测仪器设备 ............................................................................................................... - 7 -6.5.2仪器设备主要性能要求 ....................................................................................................... - 7 - 6.6监测方法、技术和精度要求 ........................................................................................................ - 8 -6.6.1监测方法和相应技术要求 ................................................................................................... - 8 -6.6.2沉降观测点的精度要求要求 ............................................................................................... - 8 -七. 地表水平位移量及隆起量监测方案 .............................................................................................. - 8 -7.1总体监测方案................................................................................................................................ - 8 - 7.2建立水平位移监测网.................................................................................................................... - 9 - 7.3水平角和距离观测方法、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 ........................................................................ - 9 - 7.4观测仪器设备及其性能要求 ...................................................................................................... - 11 -I7.5监测方法、技术和精度要求以及监测周期 .............................................................................. - 11 -八、监测质量控制 ................................................................................................................................ - 13 -8.1 监测作业原则............................................................................................................................. - 13 - 8.2监测桩的控制.............................................................................................................................. - 13 -8.2.1沉降板的控制 ..................................................................................................................... - 13 -8.2.2水平位移边桩的控制 ......................................................................................................... - 13 - 8.3基准点和工作基点控制.............................................................................................................. - 14 -8.4观测数据的控制.......................................................................................................................... - 14 -九、资料整理和成果报告 .................................................................................................................... - 14 -9.1资料整理...................................................................................................................................... - 14 - 9.2资料整理...................................................................................................................................... - 14 -9.2.1即时报告 ............................................................................................................................. - 14 -9.2.2阶段报告 ............................................................................................................................. - 15 -9.2.3最终报告 ............................................................................................................................. - 15 -II高填深挖路基稳定性监控观测方案一、编制依据1.1编制内容(1)高填深挖路基的路肩在路基填土重力等的作用下的沉降量的监测方案。
高速公路高填方及高边坡位移、沉降观测方案

高速公路高填方及高边坡位移、沉降观测方案1.引言2.观测方案3.观测点布设4.观测数据处理5.结论引言高速公路是现代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和稳定性是保障行车安全的关键。
而高填方及高边坡的位移和沉降是高速公路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因此,为了确保高速公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必须对高填方及高边坡进行观测和监测。
本文旨在介绍一种高速公路高填方及高边坡位移、沉降观测方案,以期为高速公路的安全监测提供参考。
观测方案本文采用的高填方及高边坡位移、沉降观测方案包括:选取合适的观测点,布设观测仪器,定期进行观测和数据处理。
观测点应选取在高填方及高边坡的重要部位,如边坡顶部、中部和底部,以及填方顶部、中部和底部。
观测仪器应选用精度高、稳定性好的位移传感器和倾角传感器,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观测周期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一般建议每季度进行一次观测。
观测点布设观测点的布设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在选定的观测点上,应先进行地面平整处理,然后再进行仪器的安装。
观测仪器的安装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安装观测仪器时,应注意避免与其他设施和结构物的干扰,如电缆、管道、桥梁等。
观测数据处理观测数据处理是保证观测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在观测数据处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数据的采集和传输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2)数据的处理应采用专业软件进行,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观测数据应及时上传到数据中心,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结论本文介绍了一种高速公路高填方及高边坡位移、沉降观测方案,包括观测方案、观测点布设和观测数据处理等内容。
该方案能够有效地监测高填方及高边坡的位移和沉降情况,为高速公路的安全监测提供了重要参考。
高速公路高填方及高边坡位移、沉降观测方案工程概况:本标段为广东省汕头至湛江高速揭博段T7标段,全长9.980Km。
本合同段内路堑高边坡共计25段,设置沉降桩共有78个,高填方路基共25段,设置观测桩94个。
路基段沉降变形观测技术方案

路基段沉降变形观测技术方案一、为啥要观测路基沉降变形。
咱修个路啊,路基就像房子的地基一样重要。
要是路基沉降变形太大,那路可就容易出问题,比如坑洼不平,甚至可能塌了。
所以咱们得好好盯着它,看看它啥时候沉降、沉降多少,这样就能提前发现问题,把路修得稳稳当当的。
二、观测点咋设置。
1. 位置选择。
首先呢,要选在有代表性的地方。
比如说在路基的中间部分,这里能反映出整个路基的大概沉降情况。
还有在路基和桥台、涵洞等结构物相接的地方,这是比较容易出问题的“关节”部位,就像人的关节一样,得多留意。
在填方比较高或者挖方比较深的地方也要设观测点。
因为这些地方压力变化大,最容易沉降或者变形。
2. 具体埋设。
观测点的埋设要有一定的深度,一般来说要埋到稳定的地层里。
咱可以用专门的观测桩,就像给路基插个小标记一样。
这个观测桩要打得直直的,可不能歪歪扭扭的,不然测出来的数据就不准了。
桩的顶部要高出地面一点,方便咱们测量。
三、用啥仪器来观测。
1. 水准仪。
水准仪可是个好东西,就像一个超级精确的水平仪。
它能测量出观测点高度的微小变化,也就是沉降量。
操作水准仪的时候,可得小心点儿,要把它架得稳稳当当的,就像给它找个舒服的小窝一样。
然后通过望远镜看尺子,读取数值,这数值可就是宝贝,能告诉我们路基沉降了多少。
2. 全站仪。
全站仪就更厉害了,它不仅能测量水平方向的变化,还能测量垂直方向的变化。
当我们想要知道路基在各个方向有没有变形的时候,全站仪就派上用场了。
不过这个全站仪比较精密,使用的时候要按照说明书一步一步来,可不能乱按按钮。
四、啥时候观测。
1. 初始观测。
在路基刚修好,还没开始使用的时候,就要进行初始观测。
这就像给路基拍个“出生照”,记录下它最开始的状态。
这个初始观测的数据可重要了,以后所有的沉降变形都是和这个初始数据对比的。
2. 定期观测。
之后呢,要定期去观测。
在路基施工期间,可能每隔几天就要去看一次,就像看自己种的小树苗有没有长高一样。
高填方路基沉降观测专项方案

京台高速公路南平段A10合同段高填方路基沉降及位移观测专项方案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合同段项目经理部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合同段高填方路基沉降及位移观测专项方案施工单位:中交第二公路工程有限公司编制:审核:审批:中交二公局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项目部2012年11月18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5)二、相关技术要求 (5)三、时间安排 (5)四、施工观测内容 (5)五、施工观测人员及设备 (6)六、施工观测方法 (6)(一)、位移桩埋设及观测 (6)(二)、沉降管设置及观测 (7)(三)、基桩的设置 (8)(四)、观测的管理 (9)一、工程概况本合同段路基填方48.054万 m3,基底采用清淤换填透水性材料21450 m3,路基填方主要集中在K59+925~K60+135段,最大填土高度28.543 m,属高填方路基;路基填料主要采用隧道洞渣进行填筑,基底为粘质性淤泥,采用换填透水性材料(隧道洞渣)进行回填处理。
防护工程主要有:M7.5浆砌片石拱形骨回护坡1020.1 m3,浆砌片石挡土墙5316.2m3,三维土工网垫边坡防护7135.7㎡,TBS护坡12344㎡。
二、相关技术要求1、京台线建瓯至闽侯高速公路南平段路基土建工程A10合同段招标文件、设计图纸、补遗书、答疑书等有关内容。
2、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合同段路基部分施工图;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_F80-2004);4、《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
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相关规定与《工程测量规范》;三、时间安排计划于该段软基处理结束后,路基开始填筑时预埋沉降检测管及位移桩,并在路基施工全过程进行观测,直至工程竣工。
四、施工观测内容1、稳定性观测,在路堤趾部(距路堤坡脚4m处)埋设位移桩,观测其位移情况;2、沉降观测,在路基中线上埋设沉降观测管,沉降板置于路堤底部,观测其沉降变化;3、在距路堤坡脚30m以外,且地基稳定的地方设置基桩,用于施工观测的基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填方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1. 引言
在道路土工建筑中,填方路基是常见的施工方式,尤其是在地势较陡峭的地区或需要提高道路标高的地段。
填方路基经常面临着路基沉降的风险,这种沉降会对道路的使用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及道路的安全。
因此,为了及时监测填方路基沉降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本文提出了一种高填方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2. 观测目标与内容
2.1 观测目标
本观测方案的主要目标是监测高填方路基的沉降情况,从而准确判断填方路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2 观测内容
观测内容包括:
•基准点的测量:在填方路基下选择若干个合适位置进行测量,确定基准点的位置和高程,作为后续测量的基准。
•填方路基的沉降测量:在填方路基上设置若干个测点,采用高精度水准仪或全站仪,定期进行测量,获取填方路基沉降的数据。
•环境参数的监测:监测填方路基所在区域的气温、湿度、降雨量等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分析环境因素对填方路基沉降的影响。
3. 观测装置与仪器
3.1 观测装置
•水准仪:使用高精度水准仪进行填方路基沉降观测,保证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
•全站仪:作为替代方案,全站仪也可以用于填方路基沉降观测,但需要注意其测量精度和定位精度。
3.2 数据采集与存储
•数据采集仪:采用专业的数据采集仪,将观测到的数据实时采集和记录。
•数据存储设备:使用高容量的存储设备,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存储和备份。
4. 观测方法与步骤
4.1 基准点的测量
在填方路基下选择若干个位置作为基准点,采用高精度水准仪或全站仪进行测量,测量得到基准点的位置和高程。
4.2 填方路基的沉降测量
在填方路基上设置若干个测点,测点的数量和位置应根据填方路基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采用高精度水准仪或全站仪,定期对测点进行测量。
测量间隔的选择应考虑填方路基的设计要求和施工进度,一般可以选择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测量,如每个季度或半年。
4.3 环境参数的监测
在填方路基所在区域设置环境监测点,监测气温、湿度、降雨量等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
可以使用气象仪器进行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并将监测数据与填方路基沉降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
5. 数据分析与评估
根据观测得到的填方路基沉降数据和环境参数数据,结合填方路基的设计要求和施工进度,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
5.1 沉降数据分析
对填方路基沉降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填方路基的沉降速率和沉降量,判断填方路基的沉降情况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2 环境因素的评估
分析填方路基所在区域的环境参数数据,评估环境因素对填方路基沉降的影响,如温度变化、降雨量等。
5.3 安全评估
根据沉降数据分析和环境因素评估的结果,对填方路基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修复和加固。
6. 结论
本文提出的高填方路基沉降观测方案包括基准点测量、填方路基沉降测量和环境参数监测。
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与评估,可以准确判断填方路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及时采取修复和加固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保障道路的使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