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答案_流域产汇流计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流域产汇流计算

一、概念题

㈠填空题

1. 降雨,径流,蒸发

2. 地面径流量,地下径流量,场次洪水总量

3. 水平线分割法,斜线分割法

4. 气温,湿度,日照,风

5. 降雨使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

6. 土壤缺水量

7. 径流量

8. 地下

9. 地面

10. 前期降雨的补充量以及流域蒸散发消耗量 11.

第t+1天开始时的前期影响雨量,第t 天开始时的前期影响雨量,m 1t ,a W P ≤+(流域蓄水

容量)

12.

第t 天的降雨量,蓄水的日消退系数,m 1t ,a W P ≤+(流域蓄水容量)

13. 降雨强度大于土壤下渗率 14. 地面 15. 小于等于 16. 初损,后损

17. 产流开始之前,产流以后 18. 降雨,前期流域蓄水量,雨强 19. 降雨,蒸发

20. 平均后渗率mm/h ,次降雨量mm ,次降雨地面径流深mm ,初损量mm ,后期不产流的雨量

mm ,后期产流历时h. 21. 流域汇流时间

22. 各水质点到达出口断面汇流时间相等的那些点的连线,相邻等流时线间的面积 23. 流域上的最远点的净雨流达出口的历时

24. m s t T T += 25. 部分 26. 全面 27. 全面 28. 等流时线法 29. 谢尔曼单位线法 30. 相等 31. Δt

32. 等流量线法,谢尔曼单位线法,瞬时单位线法 33. Tq+Ts-1

34. 暴雨中心位置,暴雨强度 35. 瞬时单位线u(0,t)的积分曲线 36. 降雨过程,流量过程 37. 减小 38. 增大

㈡选择题 1.[a] 2. [b] 3. [c] 4. [c] 5. [b] 6. [c] 7. [b] 8. [d] 9. [b] 10.[c] 11.[a] 12.[c] 13.[d] 14.[b] 15.[d] 16.[b] 17.[c] 18.[c] 19.[b] 20.[b] 21.[c] 22.[a]

23.[c]

24.[b]

25.[a] 26.[a]

27.[b]

㈢判断题 1. [T ] 2. [T ] 3.[T ] 4. [F ] 5. [T ] 6. [F ] 7. [F ] 8. [T ] 9.[T ] 10.[T ] 11.[T ] 12.[F ] 13.[F ] 14.[T ] 15.[F ] 16.[F ] 17.[F ] 18.[T ] 19.[F ] 20.[F ] 21.[T ] 22.[T ] 23.[F ] 24.[F ] 25.[F ] 26.[T ] 27.[T ] 28.[F ] 29.[F ]

30.[F ]

31.[F ] 32.[T ]

33.[T ]

34.[F ]

㈣问答题

1.答:由于地面、地下汇流特性很不相同,为提高汇流计算精度,更好地反映它们的汇流规律,所以常常要求划分地面、地下净雨。按照蓄满产流模型,f c 确定之后,可依下述方法划分:⑴将各时段的有效降雨(i i E P -)与时段下渗能力c i f t ∆比较,确定超渗、非超渗时段;⑵对非超渗雨时段:地下净雨

i i ,g R R =;地面净雨0R i ,s =;⑶对于超渗雨时段:地下净雨c i i

i i

i ,g f t E P R R ∆-=;地面净雨

i ,g i i ,s R R R -=,式中i t ∆为第i 时段长,i R 为第i 时段总净雨量。

2.答:有斜线分割法及水平分割法等。水平分割法简单,认为洪水期间地下径流消退,与其补充是相等;斜线分割则认为洪水期间地下径流补充量大于地下径流消退量,对于大多数流域来说,这种认识较符合实际。

3.答:前期影响雨量a P 是反映本次降雨之前流域土壤干湿程度的一种指标,因此对本次降雨的产流量将产生重要影响。

a P 一般按下式计算:

()t t ,a t 1t ,a P P K P +=+

m 1t ,a W P ≤+

其计算步骤如下:⑴确定流域蓄水容量m W ;⑵由蒸发资料和m W 确定土壤含水量消退系数t K ;⑶由降雨P 、m W 和t K 按上式计算1t ,a P +。

4.答:⑴根据实测雨量资料确定流域的蓄水容量m W ;⑵根据蒸发资料,计算流域多年平均的月平均日蒸散发能力m E ;⑶以折减系数公式K=1-

m

m

W E 计算各月的K ;⑷通过产流计算方案进一步优选。 5.答:⑴用公式:⎩⎨

⎧≤+=++m

1t ,a t t ,a 1t ,a W P )P P (K P

逐日计算,式中1t ,a P +、t ,a P 分别第t+1天、第t 天的前期影响雨量;P t 为第t 天的降雨量;m W 为流域蓄水容量,K 为折减系数。⑵按公式:t t t t ,a 1t ,a E R P P P --+=+逐日计算,式中t R 为t P 产生的径流量,

t E 为第t 天的流域蒸散发量。

6.答:不管当地的土壤含水量是否达田间持水量,只要降雨强度超过下渗强度就产生地表径流,称

此为超渗产流。蓄满产流则是指一次降雨过程中,仅当包气带的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后才产流,且以后的有效降雨全部变为径流。可见这两种产流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蓄满产流以包气带的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即蓄满)作为产流的控制条件,而超渗产流则以降雨强度大过于当地的下渗能力作为产流的控制条件,而不管蓄满与否。

7.答:超渗产流与蓄满产流形成地面径流的条件基本相同,它们都是由超渗雨形成的地面径流,但蓄满产流模型计算超渗雨的下渗能力总是稳渗率f c ,而用超渗产流模型计算地面径流,其中的下渗能力则不一定为f c 。

8.答:⑴选取在流域上分布较均匀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多场暴雨洪水资料和蒸发资料;⑵计算各场雨洪的流域平均雨量P 和径流深R ;⑶用若干场前期十分干旱的雨洪资料,分析计算流域的最大蓄水量m W ;⑷计算各场暴雨的前期影响雨量t ,a P ;⑸以降雨量P 为纵坐标,以径流深R 为横坐标,把各次降雨的P 和R 对应点点在坐标纸上,并在该点上注明本次降雨开始时的t ,a P 值,绘出a P 的等值线,便得到一组按顺序排列的a P 等值线图,经检验合理后,即为P ~a P ~R 相关图。

9.答:根据m W 的定义,当0W =0时,一次降雨可能发生的最大损失即为所求的m W ,一般从长期记录的雨洪资料中选择久旱无雨流域极为干燥时(W=0)又遇大雨,且雨后能使包气带蓄满(0→m W )的降雨径流资料来推求,计算式为:m W =P-R-E ,式中P 、R 、E 分别为流域降雨量,P 产生的总径流量和雨期蒸发量。此外也可以由雨洪资料通过优选得到。

10.答:方程式为:

()0m W W P R --=

式中R 为流域总径流()g s R R R +=;P 为流域平均降雨量;0W 为降雨开始时流域土壤蓄水量;m W 为流域蓄水容量。

11.答:⑴由实测资料求次降雨的总径流深和地面、地下径流深R 、R s 、R g ;⑵根据降雨径流相关图求总净雨过程R l ,注意一定使总净雨量与总径流深相等;⑶假定超渗时段m ;结合降雨过程(i i E P -),其中i P 、i E 分别为时段降雨量和蒸发量,然后按下式计算f c :

∑∑∆--=

m

i i i

i i

s

m

1i

c t E P R R R

f

⑷检验超渗雨时段与非超渗雨时段是否与假设相符,若相符,f c 即为所求。

12.答:这往往是由于流域降雨不均匀和各地降雨过程不一致所引起,此时,若能先假设f c 分雨量站计算净雨,然后再求流域平均净雨,试算得f c ,则可使各场洪水分析的f c 比较稳定,然后取其平均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