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类分离检测

合集下载

薄层色谱糖类 -回复

薄层色谱糖类 -回复

薄层色谱糖类 -回复
薄层色谱(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TLC)是一种常用于分
离和检测化合物的色谱技术。

薄层色谱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化合物,包括糖类物质。

在薄层色谱分析中,首先将待测试的样品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并通过玻璃棒或微量注射器在薄层色谱板上均匀地涂布一层薄层吸附剂,常用的吸附剂是硅胶或氧化铝。

然后将薄层色谱板置于槽中,其中槽中的混合溶液或气相通过上升或下降的方式进行色谱分离。

当混合物中的化合物在薄层吸附剂上被分离后,可以使用物理、化学或者生物方法进行检测。

对于糖类的分析,薄层色谱可以用于确定糖类的种类、结构和含量。

糖类在薄层色谱中的分离依赖于它们在薄层吸附剂上的亲和性差异,通过改变溶剂的组成、浓度和涂布的方式等条件,可以优化糖类的分离效果。

常用的糖类检测方法包括利用显色剂的染色法、利用特定反应的显色反应法、利用尺寸分离的色谱法等。

总之,薄层色谱是一种有效的用于分离和检测糖类的色谱技术,可以被广泛应用于糖类的分析。

糖类的检测法

糖类的检测法

糖类的检测法前期阐述了糖类的分离法,本期就「检测法」(主要中性糖)进行阐述。

■检测法的种类在选择某一物质的检测时,首先要看该物质的构造。

就以糖类的构造而言,显著的官能团只有「OH基」,下一步,就是怎样检测⋯⋯。

使用HPLC的糖类检测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紫外可见检测⋯⋯直接(190~195nm)⋯⋯衍生(柱前、柱后)·示差折光·荧光检测⋯⋯衍生(柱前、柱后)·电化学检测⋯⋯Cu电极,Au电极·蒸发光散射检测下面,分别进行简单说明。

■紫外可见检测糖类的紫外吸收只在190~195nm附近。

因此,直接紫外检测时,由于受到在低波长区域的限制,流动相只能是水的条件才行,除非是相当干净的试样,否则在实用上很困难。

以紫外可见检测为目标的柱后反应衍生法是很早就使用的,可利用苔黑酚一硫酸法等的显色反应的方法,但是需用耐腐蚀的装置,而且操作也麻烦,现在已不用。

其他,柱前反应衍生法也不是实用的方法。

■示差折光检测示差折光检测法是只要试样成分和流动相的折射率有差别就可检测的通用检测法,在糖类分析中作为指定的检测方法得到广泛采用。

虽然还不能期望达到预想的检测灵敏度,但是,最近由于装置性能的提高,在水系流动相中也可达到nmol级检测。

可是,由于是通用检测法,检测的选择性较差。

另外,由于不能使用梯度洗脱法,在使用分配法的低聚糖分析和采用硼酸络合体阴离子交换法的多成分分析上效果不好。

而且,在分配法中高灵敏度时产生基线「波形」。

这是由于在固定相表面上流动相(乙腈/水混合液)的平衡状态只要温度稍有变化就产生微妙的偏差,这种微小的偏差,转变为折射率的变化,并用检测器检出。

其他,硼酸络合体阴离子交换法由于硼酸的杂质峰(系统峰)很象糖的峰出现,请务必注意。

■荧光检测荧光检测法在灵敏度和检测选择性方面都优越,但是,要求成分必需是发荧光性的。

由于糖类不是发荧光性的,必须对荧光衍生法进行种种研究。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引言生物组织是多种不同类型细胞的集合体,其中包含着大量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这些生物分子在细胞的正常功能以及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准确、可靠地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科学研究和医学诊断的关键。

检测方法糖类的检测糖类是生物组织中常见的一类生物分子,包括单糖、双糖、多糖等多种形式。

常用的糖类检测方法包括:1.纸层析法:将样品和标准溶液分别点于纸层析板上,通过上升色谱将样品中的糖类分离,并通过特定显色剂反应显示糖类的位置和含量。

2.高效液相色谱(HPLC):通过色谱柱和流动相的相互作用,将混合物中的糖类分离,并通过检测器测量各组分的峰面积或浓度。

3.质谱法:利用质谱仪对样品中的糖类进行离子化和质量分析,根据质谱图谱确定糖类的结构和含量。

脂肪的检测脂肪是生物组织中重要的能量储存物质,包括甘油三酯、磷脂等多种类型。

常用的脂肪检测方法有:1.色谱法:通过将样品中的脂肪分离,并通过色谱柱和检测器测量各组分的峰面积或浓度来定量。

2.光谱法: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或红外光谱测量样品中脂肪的吸收或振动特征,从而确定脂肪的含量。

3.核磁共振(NMR):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样品中的脂肪进行分析和定量。

蛋白质的检测蛋白质是生物组织中的重要成分,不仅参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还承担信号传导、酶催化等多种生物过程。

常用的蛋白质检测方法包括:1.分光光度法:通过测量蛋白质溶液中的吸收或荧光强度来确定蛋白质的含量。

2.凝胶电泳法:将蛋白质溶液分离成不同带电性质的组分,通过电泳进行分离,并通过染色或荧光标记检测蛋白质的位置和含量。

3.质谱法:利用质谱仪对蛋白质进行离子化和质量分析,根据质谱图谱确定蛋白质的结构和含量。

应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不同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医学诊断:通过检测生物组织中特定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异常水平,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特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糖的层析_实验报告

糖的层析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层析技术在糖类化合物分析中的应用。

2. 掌握糖类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方法。

3. 熟悉薄层层析的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层析是一种基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差异而实现分离的技术。

薄层层析(TLC)是一种常用的层析方法,其固定相为薄层板,流动相为有机溶剂。

糖类化合物在薄层层析过程中,由于分子量、极性等差异,会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发生不同的分配,从而实现分离。

三、实验材料1. 实验试剂: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硼酸、硅胶G、丙酮、正己烷、无水乙醇、氨水、浓硫酸、苯酚、莫氏试剂等。

2. 实验器材:薄层层析板、展开缸、滴管、吹风机、紫外灯、天平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薄层层析板:将硅胶G均匀涂布于薄层板上,晾干后备用。

2. 制备样品:将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分别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3. 点样:用滴管将各样品溶液滴加于薄层板上,点样点间距约2cm。

4. 展开层析:将薄层板置于展开缸中,加入适量溶剂,使溶剂液面略高于点样点。

待溶剂展开至适当位置后,取出薄层板晾干。

5. 显色:将薄层板置于紫外灯下观察,观察各糖类化合物在紫外光下的荧光特性。

6. 鉴定:根据各糖类化合物在薄层板上的荧光颜色和位置,进行鉴定。

7. 数据处理:计算各糖类化合物在薄层板上的Rf值,分析其分离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展开层析结果: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在薄层板上分离效果良好,形成四个明显的斑点。

2. 显色结果: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在紫外光下均呈现荧光,颜色分别为蓝色、黄色、红色、绿色。

3. 鉴定结果:根据各糖类化合物在薄层板上的荧光颜色和位置,可以鉴定出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

4. 数据处理结果:计算各糖类化合物在薄层板上的Rf值,分别为0.25、0.40、0.50、0.75。

六、实验讨论1. 层析分离效果:本实验中,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在薄层板上分离效果良好,说明薄层层析是一种有效的糖类化合物分离方法。

Amide80系列色谱柱分离糖类中文1

Amide80系列色谱柱分离糖类中文1
(4) 柱温
基本概念见第 2-1 节。图 3 和 4 显示了柱效和保留随 柱温的不同而异。
-4-
分钟
图 10 环槐聚糖的分离
色谱柱:
洗脱液: 流速: 温度: 检测:
TSKgel Amide-80
4.6mm ID x 25cm 乙腈 / 水 = 57/43 1.0mL/min 25℃ RI
分钟
图9 色谱柱:
洗脱液: 流速: 温度: 检测:
β-环糊精酸水解产物的分离
TSKgel Amide-80 4.6mm ID x 25cm 乙腈/水 = 55/45 1.0mL/min 25℃ RI
3-2 影响谱带增宽的因素
(1) 流速
第 2-2 节中描述了流量对理论塔板高度的影响。请 参见图 3、图 5 和 图 6。
进样量 (μg)
图8
进样量与峰面积之间的关系
色谱柱:
洗脱液: 流速: 温度: 检测: 样品:
TSKgel Amide-80 4.6mm ID x 25cm 乙腈/水 = 80/20 1.0mL/min
80℃
RI 1. 赤藓糖醇 2. 葡萄糖 3. 木糖
3. 方法开发
如前一节所述,有必要对各种流动相条件进行研究,以优 化保留和选择性。以下给出了使用 TSKgel Amide-80 柱进 行方法开发时的一些指南。
TSKgel Amide-80 4.6mm ID x 25cm 乙腈/水 = 80/20 1.0mL/min
80℃
RI 1.鼠李糖 2. 岩藻糖 3. 木糖 4. 果糖 5. 甘露糖 6. 葡萄糖 7. 蔗糖 8. 麦芽糖
4-2 寡糖的分离 (环槐聚糖:环 β-1, 2-葡聚糖)
环槐聚糖的分析如图 10 所示,17 聚体至 24 聚体程度的 环槐聚糖得到分离。

单糖、寡糖 、多糖检测标准

单糖、寡糖 、多糖检测标准

单糖、寡糖、多糖检测标准单糖、寡糖、多糖是生物化学中常见的三种碳水化合物,它们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检测这些糖类,科学家们制定了一系列的检测标准。

单糖检测标准:单糖是由一个单糖分子组成的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

单糖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光学方法和色谱法。

光学方法是指通过光谱技术来检测单糖的含量。

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单糖的含量,但是需要使用昂贵的仪器,并且需要对样品进行前处理。

色谱法是指通过色谱技术来检测单糖的含量。

这种方法需要将样品进行分离,然后通过色谱柱分离出单糖,并通过检测器进行检测。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单糖的含量,但是需要使用昂贵的仪器。

寡糖检测标准:寡糖是由2-10个单糖分子组成的碳水化合物,如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等。

寡糖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酶法和色谱法。

酶法是指通过酶反应来检测寡糖的含量。

这种方法需要使用特定的酶来将寡糖分解成单糖,然后通过光谱或色谱来检测单糖的含量。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寡糖的含量,但是需要使用昂贵的酶和仪器。

色谱法是指通过色谱技术来检测寡糖的含量。

这种方法需要将样品进行分离,然后通过色谱柱分离出寡糖,并通过检测器进行检测。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寡糖的含量,但是需要使用昂贵的仪器。

多糖检测标准:多糖是由10个以上单糖分子组成的碳水化合物,如淀粉、纤维素等。

多糖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酶法、色谱法和质谱法。

酶法是指通过酶反应来检测多糖的含量。

这种方法需要使用特定的酶来将多糖分解成单糖,然后通过光谱或色谱来检测单糖的含量。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多糖的含量,但是需要使用昂贵的酶和仪器。

色谱法是指通过色谱技术来检测多糖的含量。

这种方法需要将样品进行分离,然后通过色谱柱分离出多糖,并通过检测器进行检测。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多糖的含量,但是需要使用昂贵的仪器。

质谱法是指通过质谱技术来检测多糖的含量。

这种方法需要将样品进行分离,然后通过质谱仪对样品进行分析。

HPLC分离7种糖类物质的方法学研究

HPLC分离7种糖类物质的方法学研究

本实验7糖混合物各成分峰面积RSD%值范围为1.2 %-2.8 %,保留时间 RSD%范围为1.2%-1.9 %。可见本实验分析系统重现性良好,能满足分析实 验定性及定量要求。
结果与讨论
7、方法稳定性考察
时间对衍生产物稳定性的影响
时间/h 乳糖 半乳糖 葡萄糖 麦芽糖 纤维二糖 木糖 鼠李糖 1 980316 865729 949263 913590 935207 938264 911758 2 973529 901268 943872 938520 948069 936058 929317 4 982965 897032 947051 926133 930489 939187 915729 8 946729 887209 931247 910041 931280 920943 903651 12 932879 863720 922016 914620 912675 917038 889437 24 943250 859875 932108 907631 910768 921841 862172 RSD% 2.2% 2.1% 1.2% 1.3% 1.5% 1.1% 2.6%
结果与讨论
◆ 6、系统的精密度考察
各成分糖的峰面积及RSD%
成分 乳糖 半乳糖 葡萄糖 麦芽糖 纤维二糖 木糖 鼠李糖 1 986321 874519 963015 915901 920285 917685 911258 2 960495 866253 944493 911889 916783 903943 912975 3 987553 872439 987531 929173 947831 939117 968165 4 985801 877543 949216 912031 932085 937142 910049 5 939382 848391 935876 897615 903671 885072 909398 RSD% 2.2 1.3 2.1 1.2 1.8 2.5 2.8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要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可以使用以下
几种常见的实验方法:
1. 糖类检测:
- 阳离子交换色谱法(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根据糖类的荷电性质,在具有阳离子交换基团的色谱柱上
进行分离和测定。

- 蒽酮法(Anthrone method):利用蒽酮与糖类形成彩
色产物,测定其吸光度,从而定量分析糖类含量。

2. 脂肪检测:
- 总脂肪测定法(Total lipid assay):通过提取组织样品
中的脂肪,使用溶剂进行提取,然后通过酶解、酶判定、
光度法或色谱法测定脂肪含量。

- 中性脂肪测定法(Neutral lipid assay):使用溶剂提取组织中的中性脂肪,然后使用酶判定、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进行测定。

3. 蛋白质检测:
- 比色法:如布拉德福酮碱试剂法(Bradford assay)、双酮化合物法(Biuret method)等,根据蛋白质与特定试剂形成复合物,通过光吸收法或比色法测定颜色变化,从而定量分析蛋白质含量。

- 生物素-链霉亲和素(Biotin-streptavidin assay):通过生物素与链霉亲和素的特异性结合,配合荧光标记物或酶标记物,测定蛋白质含量。

总的来说,具体的方法选择要根据实验目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条件来决定。

另外,还可以结合一些生物学技术,如免疫印迹法、质谱分析和核磁共振等,对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糖类的提取分离与薄层层析分析

糖类的提取分离与薄层层析分析

糖类的提取分离与薄层层析分析实验简介:薄层层析(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是在吸附剂或支持介质均匀涂布的薄层上进行的,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氨基酸、多肽、核苷酸、脂肪酸、脂肪类、糖类、磷脂和生物碱等多种物质的分离和鉴定的层析方法。

本实验是从水果中提取单糖、双糖和多糖组分,采用硅胶G薄层层析法分析糖类成分。

一、实验目的1、了解并初步掌握从水果中分离提取单糖、蔗糖及淀粉的原理。

2、学习薄层层析的一般操作及定性鉴定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单糖及多糖的提取凡不能水解为更小分子的糖即为单糖。

单糖种类很多,其中以葡萄糖分布最为广泛,存在于各种水果、谷类、蔬菜和动物血液中。

由于单糖分子中有多个羟基,增加了它的水溶性,尤其在热水中溶解度很大;在乙醇中也有很好溶解性,但不溶于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中。

而蔗糖等双糖分子也易溶于水和乙醇中。

因此,单糖和双糖一般可用热水或乙醇将其提取出来。

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失水缩合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

在自然界中分子结构复杂而多种多样,有不溶性的结构多糖如植物纤维素、半纤维素,动物的几丁质等;另有一些为贮存物质如淀粉、糖原等;还有一些多糖具有复杂的生理功能。

多糖中的淀粉不溶于冷水及乙醇,但可溶于热水中形成胶体溶液。

因此可以用乙醇提取单糖及低聚糖,然后提取淀粉等多糖。

2、薄层层析薄层层析的主要原理是根据各组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和吸附剂对样品各组分的吸附能力的差异,最终将混合物分离成一系列的斑点。

糖的分离鉴定可用吸附层析或分配层析,吸附层析常用的吸附剂为硅胶,分配层析常用的支持剂是硅藻土。

在吸附剂或支持剂中添加适宜的黏合剂后再涂布于支持板上,可使薄层粘牢在玻璃板(或涤沦片基)这类基底上。

硅胶G是一种已添加了黏合剂—石膏(CaSO4)的硅胶粉,糖在硅胶G薄层上的移动速度与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羟基数等有关,经适当的溶剂展开后,糖在硅胶G薄板上的移动距离为戊糖>己糖>双糖>三糖。

不同糖组分液相色谱检测方法

不同糖组分液相色谱检测方法

不同糖组分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引言糖类物质是生物学和食品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等。

不同种类的糖分子在不同的环境下具有不同的生物学活性,因此对于糖类物质的分析和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液相色谱(HPLC)是一种高效、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分析方法,已广泛应用于糖类物质的分离和检测。

本文将重点介绍不同糖类物质的液相色谱检测方法。

一、单糖的液相色谱检测方法1. Fehling试剂法Fehling试剂法是一种常规的检测单糖的方法,它主要是通过单糖和酮糖的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的。

色谱柱选用无极相逆向相色谱柱,可以溅破,适合小样品,检测较复杂。

2. 氨基树脂色谱法氨基树脂色谱法是通过氨基树脂柱分离和检测单糖的方法,氨基树脂柱对单糖有较好的分离性能,可以用于测定混合样品中的多种单糖。

3. 离子交换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主要是通过离子交换柱对单糖进行分离和检测,它是一种常用的单糖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分离和检测灵敏度。

二、双糖的液相色谱检测方法1. 碘酸法碘酸法是一种常用的检测双糖的方法,它是通过碘酸钠溶液和双糖反应生成碘的比色反应来实现的。

2. 色谱法色谱法是通过液相色谱柱分离和检测双糖的方法,色谱柱选用无极相逆向相色谱柱,可以有效地分离和检测双糖。

三、多糖的液相色谱检测方法1.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是一种常用的检测多糖的方法,它是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和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联用来实现的,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和分辨率。

2. 糖基柱色谱法糖基柱色谱法是通过糖基柱分离和检测多糖的方法,糖基柱具有较好的分离和检测性能,可以用于测定混合样品中的多种多糖。

结论通过不同的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可以对不同糖类物质进行高效、准确的分离和检测。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以获得理想的分析结果。

液相色谱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为糖类物质的分析和检测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手段,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鉴定糖类存在的化学方法

鉴定糖类存在的化学方法

鉴定糖类存在的化学方法
鉴定糖类存在的化学方法是指通过化学试剂或仪器分析,确定样品中是否存在糖类物质。

常用的化学方法包括:
1. 莫尔反应法:利用莫尔试剂(2-萘酚-硫酸)与糖类物质反应,产生深红色沉淀,可用于检测还原性糖类如葡萄糖等。

2. 本氏反应法:利用本氏试剂(苯酚-硫酸)与糖类物质反应,产生蓝色或绿色沉淀,可用于检测非还原性糖类如葡聚糖等。

3. 比色法:利用苯酚-硫酸或安替尔蒙(乙酰丙酮-苯酚)等试剂与糖类物质反应后,根据产生的颜色来定量分析糖类含量。

4.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检测和定量分析各种糖类的含量。

5. 质谱法:利用质谱仪分析样品中各种糖类的分子量和结构。

通过这些化学方法,可以准确鉴定样品中糖类的种类和含量,为后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持。

- 1 -。

糖类物质的衍生化分离分析方法研究

糖类物质的衍生化分离分析方法研究
ofthese two methods,therefore,to help researchers to choose appropriate separation mode
The use of PMP method in reducing disaccharides gave good results.The present method,
which combined PMP derivatization—HPLC with ESI—MS,could be used as a research
method to study the structural units—specific monosaccharides of polysaccharides.
品常规分析的要求。结合建立的衍生化方法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优化分离条件,
并选择紫外(UV)和电喷雾一离子阱质谱(ESI—MS)两种检测模式对实际样品中所
含的单糖进行分离分析,建立了5种单糖的常规定性定量方法。也采用毛细管胶束电
动力学色谱(MEKC)分离单糖衍生物,与HPLC分离的结果加以比较,说明了MEKC
简单寡糖,再通过对降解产物的定性、定量测定,来确定其结构[12,13]。水解是比较常 是色谱技术用来确定多糖、寡糖
中各种单糖组分构成的前提。使用无机、有机酸在适当的条件下能使多糖、寡糖达到
完全水解,定量转变成相应的单糖。酸水解可以使用盐酸、硫酸或者醋酸、三氟乙酸
II
堡主丝塞塑耋塑堕竺塑皇些坌查坌堑查鎏竺窒——
Further,the PMP method was also well-suited for micellar electrokinetic chromatograph3,

多糖分离纯化及含量测定

多糖分离纯化及含量测定

• 影响多糖提取率的因素有:水的用量、提取温度、浸 提固液比、提取时间以及提取次数等。
• 该种方法提取多糖不需特殊设备,生产工艺成本低, 安全,适合工业化大生产,是一种可取的提取方法。
• 但由于水的极性大,容易把蛋白质、苷类等水溶性的 成分浸提出来,从而使提取液存放时腐败变质,为后 续的分离带来困难,且该法提取比较耗时,提取率也 不高。
溶剂法:酸提法
• 为了提高多糖的提取率,在水提醇沉法的基础上发展 了酸提取法。
• 如某些含葡萄糖醛酸等酸性基团的多糖在较低pH 值下 难以溶解;
• 含有胺基的多糖可使用乙酸或盐酸调节提取液成酸性 进行提取,然后再加乙醇使多糖沉淀析出,也可加入 铜盐等生成不溶性络合物或盐类沉淀而析出。
• 影响多糖提取率的因素有:水的用量、pH值、提取温 度、浸提固液比、提取时间以及提取次数等。
• 微 波 是 指 波 长 在 1mm 到 1m 范 围 ( 相 对 频 率 为 300~ 300000MHz)的电磁波,介于红外与无线电波之间。
• 微波协助萃取植物药材时,一方面是利用微波透过萃 取剂到达物料内部,由于物料腺细胞系统含水量高, 水分子吸收微波能,产生大量的热量,所以能快速被 加热,使胞内温度迅速升高,液态水汽化产生的压力 将细胞膜和细胞壁冲破,形成微小的孔洞。
2. 酶解法:单一酶解法
• 单一酶解法是指使用一种酶来提取多糖,从而提高提 取率的生物技术。其中经常使用的酶有蛋白酶、纤维 素酶等。
• 蛋白酶对植物细胞中游离的蛋白质具有分解作用,使 其结构变得松散;蛋白酶还会使糖蛋白和蛋白聚糖中 游离的蛋白质水解,降低它们对原料的结合力,有利 于多糖的浸出。
• 纤维素酶则能特异性地降解纤维素,使植物细胞的细 胞壁破裂,有利于多糖易从胞内释放。

糖类分离实验报告

糖类分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糖类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熟悉使用纸层析法分离混合糖类。

3. 掌握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糖类是一类有机化合物,根据其分子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

在纸层析法中,利用不同糖类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吸附力以及分子大小等因素的差异,实现混合糖类的分离。

三、实验材料1. 实验试剂: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层析液、蒸馏水、碘液。

2. 实验仪器:层析柱、滤纸、镊子、滴管、烧杯、酒精灯、显微镜。

四、实验步骤1. 配制混合糖溶液:分别称取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各0.1g,溶于适量蒸馏水中,混合均匀。

2. 制备滤纸:取一张滤纸,剪成与层析柱内径相同的圆形,折叠成锥形。

3. 层析液制备:将适量层析液加入烧杯中,加热至沸腾,待冷却后备用。

4. 层析:将制备好的滤纸锥形插入层析柱,使滤纸尖端低于层析液面。

用滴管将混合糖溶液沿滤纸尖端边缘滴加,控制液滴大小,使液滴均匀分布在滤纸上。

5. 层析液展开:将层析柱放置在水平位置,让层析液自然上升。

观察层析液上升过程中,不同糖类在滤纸上的分离情况。

6. 观察与记录:观察并记录不同糖类在滤纸上的分离距离,以及各糖类的颜色。

7. 碘液染色:将层析后的滤纸取出,滴加碘液,观察并记录不同糖类的染色情况。

8. 清洗与晾干:用蒸馏水冲洗滤纸,去除多余的碘液。

将滤纸晾干,观察并记录各糖类的颜色和分离情况。

五、实验现象1. 葡萄糖、果糖、蔗糖在滤纸上分离明显,其中葡萄糖和果糖的分离距离较近,蔗糖的分离距离较远。

2. 淀粉在滤纸上没有明显的分离,颜色较深。

3. 滴加碘液后,葡萄糖、果糖、蔗糖呈现蓝色,淀粉呈现深蓝色。

六、实验结论1. 纸层析法可以有效地分离混合糖类。

2. 葡萄糖、果糖、蔗糖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吸附力以及分子大小存在差异,导致其在滤纸上的分离。

3. 淀粉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较低,吸附力较强,导致其在滤纸上没有明显的分离。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不同糖类在滤纸上的分离距离可能与层析液的选择、滤纸的质地、实验条件等因素有关。

四种糖的测定方法

四种糖的测定方法

四种糖的测定方法糖是一类普遍存在于食品和生物体内的有机化合物,在生物体内扮演着能量供应和结构支持的重要角色。

因此,准确测定糖的含量对于食品工业、医学研究以及农业等领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四种常见的糖类测定方法:离子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酶法和光学旋光法。

离子色谱法(Ion Chromatography,IC)是一种基于糖与离子交换柱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通过将样品中的糖溶解成离子形式,并通过离子色谱柱对其进行分离和定量测定。

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分离效果好和操作简便等特点。

离子色谱法广泛应用于果汁、乳制品、饮料等食品中糖的含量测定,同时也可用于生物体内糖的测定,如血糖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一种利用高压将流动相通过色谱柱以及对样品中的目标物进行分离和检测的方法。

在糖的测定中,通常采用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 Oxidase,GOD)进行检测。

首先,将样品中的糖通过酶反应转化为过氧化氢和酮糖,然后过氧化氢再和荧光素酶反应生成荧光素,最后通过荧光检测器进行定量测定。

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准确度高和分离效果好的特点,广泛应用于食品和生物体中糖类的测定。

酶法是一种常见的测定糖的方法。

在糖类测定中,常使用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 Oxidase,GOD)进行测定。

该酶与葡萄糖结合形成过氧化氢和酮糖,然后通过反应转换为酸与染料反应产生有色产物,最后根据产生的色度与糖的浓度成正比进行定量测定。

酶法具有操作简便、准确性高和灵敏度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血糖检测和食品中糖类的测定等领域。

光学旋光法是一种通过测量糖溶液在光的干涉下发生的旋光现象来测定糖含量的方法。

根据糖分子中的手性碳原子的存在,使得糖分子能够旋光,通过测量光经过旋光液体时的偏离程度,并与标准旋光度进行对比,可以确定糖的含量。

光学旋光法具有准确性高、非破坏性测量以及对复杂样品的适用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的糖类测定。

糖的测定方法有哪些

糖的测定方法有哪些

糖的测定方法有哪些糖作为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测定糖的含量和类型对于食品工业、医学研究、以及某些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关于糖的常见测定方法的详细介绍。

1. 比色法比色法是一种简单常见的测定糖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根据糖的某种特定性质与某种指示剂反应后的颜色变化程度来反映糖的含量。

比色法适用于测定一定浓度范围内的糖,例如葡萄糖、果糖以及麦芽糖等。

2. 还原糖测定法还原糖是指具有还原性的糖类,例如蔗糖、麦芽糖等。

还原糖测定法利用还原性糖在酸性条件下能够还原某些化学物质(例如硝基硫酸铁)的特性进行测定。

该方法主要测定还原糖的含量,常见的方法包括费林试剂法、倍加龙试剂法等。

3.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HPLC是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可以对多种糖进行精确分离和测定。

该方法通过样品中糖的组分在液体流动相和固体固定相交互作用的方式实现分离和测定。

HPLC测定方法准确性高,灵敏度好,应用范围广。

4. 毛细管电泳法(CE)毛细管电泳法是一种将样品中的糖分离并检测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电场作用和毛细管的微小孔径,将样品中的糖分子按照电荷、大小等特性进行分离。

毛细管电泳法具有分离性能好、快速、高效、高分辨率等优点。

5. 酶法酶法是测定糖的一种常见方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糖酶对糖分子的特异性识别和催化作用进行测定。

例如,葡萄糖氧化酶法可以测定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淀粉酶法可以测定淀粉含量等。

6. 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是一种可以鉴定和测定糖的成分和结构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红外光的吸收特性来识别和测量糖的分子振动。

红外光谱法具有非破坏性、快速、准确等特点。

7. 光旋转法光旋转法是一种可以测定糖的手性和纯度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糖分子的旋光性质,通过测量糖溶液的旋光度来确定其纯度和光学活性。

光旋转法特别适用于测定不对称碳原子的手性糖。

8. 荧光法荧光法是一种可以测定糖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某些糖类的特异荧光性质来测定糖的含量和特性。

糖类的提取分离与薄层层析分析实验步骤

糖类的提取分离与薄层层析分析实验步骤

实验1 糖类的提取分离与薄层层析分析实验简介:薄层层析(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是在吸附剂或支持介质均匀涂布的薄层上进行的,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氨基酸、多肽、核苷酸、脂肪酸、脂肪类、糖类、磷脂和生物碱等多种物质的分离和鉴定的层析方法。

本实验是从水果中提取单糖、双糖和多糖组分,采用硅胶G薄层层析法分析糖类成分。

一、实验目的1.了解并初步掌握从水果中分离提取单糖、蔗糖及淀粉的原理。

2.学习薄层层析的一般操作及定性鉴定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单糖及多糖的提取凡不能水解为更小分子的糖即为单糖。

单糖种类很多,其中以葡萄糖分布最为广泛,存在于各种水果、谷类、蔬菜和动物血液中。

由于单糖分子中有多个羟基,增加了它的水溶性,尤其在热水中溶解度很大;在乙醇中也有很好溶解性,但不溶于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中。

而蔗糖等双糖分子也易溶于水和乙醇中。

因此,单糖和双糖一般可用热水或乙醇将其提取出来。

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失水缩合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

在自然界中分子结构复杂而多种多样,有不溶性的结构多糖如植物纤维素、半纤维素,动物的几丁质等;另有一些为贮存物质如淀粉、糖原等;还有一些多糖具有复杂的生理功能。

多糖中的淀粉不溶于冷水及乙醇,但可溶于热水中形成胶体溶液。

因此可以用乙醇提取单糖及低聚糖,然后提取淀粉等多糖。

2.薄层层析薄层层析的主要原理是根据各组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和吸附剂对样品各组分的吸附能力的差异,最终将混合物分离成一系列的斑点。

糖的分离鉴定可用吸附层析或分配层析,吸附层析常用的吸附剂为硅胶,分配层析常用的支持剂是硅藻土。

在吸附剂或支持剂中添加适宜的黏合剂后再涂布于支持板上,可使薄层粘牢在玻璃板(或涤沦片基)这类基底上。

硅胶G是一种已添加了黏合剂—石膏(CaSO4)的硅胶粉,糖在硅胶G薄层上的移动速度与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羟基数等有关,经适当的溶剂展开后,糖在硅胶G薄板上的移动距离为戊糖>己糖>双糖>三糖。

分离糖类化合物的色谱柱

分离糖类化合物的色谱柱

分离糖类化合物的色谱柱
分离糖类化合物的色谱柱是一种用于分离和分析糖类化合物的
实验设备。

糖类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分子,包括单糖、双糖、多糖等。

通过使用色谱柱,可以将复杂的糖类混合物分离成单独的成分,便于后续的定量和定性分析。

目前常用的分离糖类化合物的色谱柱主要包括离子交换色谱柱、凝胶过滤色谱柱、亲水性交换色谱柱等。

其中,离子交换色谱柱可根据糖类分子的电荷和大小进行分离;凝胶过滤色谱柱则是通过孔径大小和分子量进行分离;亲水性交换色谱柱则可通过糖类分子的亲水性和疏水性进行分离。

使用分离糖类化合物的色谱柱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生物工程等领域,对于分析糖类的组成和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随着色谱柱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分离效率和分离速度正在不断提高,为糖类化合物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更加精确和高效的工具。

- 1 -。

糖分的测定标准

糖分的测定标准

糖分的测定标准一、斐林试剂法斐林试剂法是一种常用的糖分测定方法,其原理是根据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来指示糖的存在和含量。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优点,适用于各种糖类的测定。

具体步骤如下:1.试剂准备:准备好斐林试剂,包括甲液(硫酸铜溶液)和乙液(碱性酒石酸铜溶液)。

2.样品处理:将待测样品研磨成粉末状,并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制成样品溶液。

3.加热:将样品溶液放入沸水浴中加热一定时间,使糖与斐林试剂充分反应。

4.沉淀:取出样品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中的铜离子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5.比色:将沉淀后的溶液倒入比色管中,与标准糖溶液进行比色,根据颜色深浅计算样品中糖的含量。

二、快速法快速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的糖分测定方法,适用于快速测定甜菜糖、蔗糖等可溶性糖的含量。

该方法使用酶法水解样品,然后通过滴定法测定水解产物中葡萄糖的含量。

具体步骤如下:1.试剂准备:准备好所需的试剂和器具,包括酶溶液、酸溶液、葡萄糖标准溶液等。

2.样品处理:将待测样品研磨成粉末状,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制成样品溶液。

3.水解:将样品溶液加入酶溶液中,在适宜的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使样品中的糖类物质充分水解成葡萄糖。

4.滴定:取出一定量的水解产物,用酸溶液中和后,用葡萄糖标准溶液滴定,根据滴定量计算样品中糖的含量。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高效、高分辨率的分离技术,可用于糖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该方法利用不同糖分子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实现糖类的分离。

具体步骤如下:1.样品处理:将待测样品制成溶液,经过滤膜过滤后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

2.分离:在色谱柱中,不同糖分子根据其分配系数在不同时间流出色谱柱。

3.检测:用紫外检测器或其他适宜的检测器检测流出液中的糖类物质。

4.定性定量:根据色谱图上出现的峰及峰面积确定样品中各糖类的含量。

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试总糖

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试总糖

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试总糖
摘要:
一、引言
二、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原理
三、测试总糖的实验步骤
四、结果分析与讨论
五、结论
正文:
一、引言
在我国农业、食品工业等领域,糖类物质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GPC)作为一种快速、准确的糖类检测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试总糖的实验过程,以期为相关领域提供参考。

二、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原理
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是一种根据样品中糖分子大小和形状的差异进行分离的色谱技术。

在GPC分析中,样品溶液通过填充色谱柱,柱内含有不同孔径的凝胶颗粒。

糖分子根据其大小和形状在色谱柱中渗透、滞留时间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三、测试总糖的实验步骤
1.样品处理:首先对样品进行粉碎、溶解等预处理,使其成为均匀的溶液。

2.标准溶液制备:根据样品中糖的种类,选择合适的标准品,制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3.色谱条件优化:选择合适的色谱柱、流动相、流速等条件,进行实验预处理。

4.样品分析:将处理好的样品溶液注入色谱仪,进行GPC分析。

5.数据处理:根据色谱图,计算样品中总糖含量。

四、结果分析与讨论
通过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试总糖,可以得到样品的糖类组成和含量。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不同样品中的糖类物质进行定量分析。

五、结论
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作为一种快速、准确的糖类检测方法,在农业、食品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优化色谱条件,对样品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实现对总糖的高效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溶性低聚糖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过多地摄入蔗糖有可能会导致肥胖、龋齿、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已成共识,许多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他们的“国民健康指南”中,无一例外地都劝告国民限制对蔗糖的摄入,因此对于糖的准确定量也极为迫切。

目前常规的测糖的方法如菲林法、二硝基水杨酸法等化学分析方法只能测定总可溶性糖和还原糖,不能测定各种糖的含量,而后又逐渐发展了色谱法、旋光法等能够将多种糖逐一分离,准确地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因此在糖类物质的分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主要对这些常规方法及现金检测技术进行简要的概述。

1.样品前处理1.1 脂肪的提取样品中脂肪含量过高会影响糖的提取,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脱脂。

将样品置于50ml离心管中,加入50ml石油醚,1800r/min离心15min,抽吸并弃去石油醚,但不要虹吸出固体物料,重复提取至脂肪完全除去。

用氮气蒸发残留的石油醚,将样品转移至100ml容量瓶,用蒸馏水冲洗离心管,洗液并入容量瓶。

1.2一般食品准确称取粉碎均匀的样品5~10g(精确至0.0001g),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约50ml,超声提取20min,慢慢加入50%三氯乙酸溶液5ml,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混匀,静置30min,用干燥滤纸过滤,弃去初滤液数毫升,滤液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待上机。

1.3 糖浆、蜂蜜类样品准确称取1~2g样品(精确至0.0001g)于50ml容量瓶,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刻度,充分摇匀。

1.4 乳制品含糖量10%以下乳制品(如牛奶、乳饮料、酸奶等)的称样量为5g(精确至0.0001g);含糖量10%~40%乳制品(如糖淡奶、淡炼乳、冰淇淋等)的称样量为2g(精确至0.0001g);含糖量40%以上乳制品(奶粉、甜炼奶等)的称样量为1g(精确至0.0001g)。

对于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样品,需要去除蛋白。

使用亚铁氰化钾和乙酸锌虽然可沉淀蛋白质,但是在色谱图中会出现相应沉淀剂所产生的色谱峰,这样对单糖、双糖的分离及整个色谱系统都会产生不良影响,改用三氯乙酸作为沉淀剂后,同样达到了沉淀蛋白质的目的,而且谱图也不会受到影响。

因此,需要进行蛋白沉淀处理时最好选用三氯乙酸作为沉淀剂。

1.5汽水等含有二氧化碳的饮料吸取50ml样品置于蒸发皿中,在水浴上除去二氧化碳后,移入100ml容量瓶中,并用水洗涤蒸发皿,洗液并入容量瓶中,再加水至刻度,混匀后,滤液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待上机。

2.糖类的检测方法2.1 传统检测方法测总含糖量的方法有硫酸酚法、蒽酮比色法等,测定其中还原糖含量的有二硝基水杨酸法、斐林氏法或铁氰化钾法等。

对于糖组分的测定方法如下:(1)先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或斐林氏法、铁氰化钾法等测定还原糖葡萄糖、果糖的总量;(2)用碘-硫代硫酸钠法测定葡萄糖的含量,再用总还原糖含量与葡萄糖含量差值确定其中果糖的含量;或者用异构酶将果糖转化成葡萄糖,再按照葡糖糖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然后计算差值;(3)最后加入酸使蔗糖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

如下图所示:2.2糖类检测新技术2.2.1 旋光法葡萄糖[α]D20=52.5°、果糖[α]D20=91.9°、蔗糖[α]D20=66.6°的旋光度与浓度呈函数关系,同时具有加和性,用旋光仪进行测定。

如称取蜂蜜50.0g,加水稀释至500mL ,取上述溶液100mL,再加入50 mL水,在20℃恒温条件下测定其旋光度(α1)。

同样取上述溶液100mL,加入50mL6mol/L HCl ,在室温下放置,待蔗糖全部水解后,测其旋光度(α2)。

计算方法如下:α1=52.5x+91.9y+66.6z α2=52.5(x+z)-91.9(y+z)式中:x,y,z分别为葡萄糖、果糖、蔗糖的浓度。

2.2.2 毛细管电泳方法电泳指在电解质溶液中,位于电场中的带电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以不同的速度向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迁移,由于不同离子所带电荷及性质的不同,迁移速率不同,可实现分离。

毛细管电泳(CE)以高压电场为驱动力,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依据样品中各组分之间淌度和(或)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CE是经典电泳技术和现代微柱分离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单瑞峰首先将毛细管分别用0.1mol/LNaOH溶液和蒸馏水各洗涤5min, 然后, 用电泳介质0.1mol/LNaOH洗涤30min, 同时开启电化学检测器, 待整个系统稳定后, 即基线为水平直线, 电动进样一定时间, 在23kV的分离电压下进行电泳分离, 并记录电泳图。

实验结果重现性良好,蔗糖、麦芽糖、葡萄糖和果糖峰高的相对标准偏差( RSD) 分别为2.15%, 4.31%, 1.22%和0.24%, 迁移时间的RSD为0.82%, 0.49%, 0.51%和0.62%;回收率达到100%。

傅崇岗等人的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毛细管电泳(CE)作为一种新兴的分离分析技术目前在食品分析中已引起广泛兴趣。

CE的主要优点是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仅需要价廉的石英毛细管,试剂、样品消耗也很小,因而运行成本低。

2.2.3气相色谱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果实中的糖类物质不仅能对各种可溶性糖分别进行准确的定性定量分析,而且具有灵敏、快速和操作简便等优点,是现在逐渐被采用的一种的测定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糖类,遇到的主要困难是糖类本身没有足够的挥发性,该物质结构中通常含有NH,OH,SH等极性基团,这些基团的内氢键作用增强了分子内部的吸引力,使得一般糖具有沸点高、挥发性低、难气化、热稳定性差等特点。

采用GC测定糖类,必须将其转化为挥发性衍生物才能进行GC测定。

目前的衍生化方法主要有酯化、紫外或荧光标记、三甲基硅醚等。

其中醛糖在酯化之前先用醛糖在衍生化之前先用硼氢化钠还原成糖醇,除去硼酸盐后,用三氟乙酸酐的吡啶溶液或它的四氢呋喃溶液处理糖醇,可得糖的乙酸酯衍生物;如将上述的吡啶溶剂改为1一甲基咪唑,硼酸盐可不必除去,从而简化和加快了衍生化过程,此法制备的衍生物性质稳定,适合单糖的GC分析。

常用的糖类紫外衍生化试剂有:2,4一二硝基苯,对甲氧基苯胺,2一氨基吡啶,6一氨基喹啉,苯甲酸,对氨基苯甲酸乙酯,3一甲基一1一苯基一2一吡唑啉酮(PMP),苯甲酰氯等,其中伯氨基衍生化试剂是目前最常用的,但生成物席夫碱不稳定,须经8h (90℃)的还原反应才可生成稳定的可用于分析的叔胺衍生物,且不能还原酮糖。

三甲基硅醚化是目前最常用的衍生化方法,常用的有机试剂是无水吡啶、正己烷和二甲基亚砜等,硅烷化试剂有六甲基二硅胺烷(HMDS)、三甲基氯硅烷(TMCS)、双三甲基硅烷基乙酞胺(BSA)、三甲基硅烷(TMS)等,催化剂为三氟乙酸(TFA)、四丁胺化氟(TBAF) 等。

如张峻松等人将样品提取液蒸干之后加入35mL无水吡啶溶液, 使其溶解残余物, 转移滤液和洗涤液至50mL容量瓶中,向4ml气相色谱储液瓶中加入0.8ml盐酸轻胺溶液,旋上盖子,放入烘箱内75℃反应lh。

取出冷却至室温后,依次加六甲基二硅胺烷0.4ml,三甲氯硅烷0.2ml,75℃反应2h。

冷却后取 0.5ml上清液至 2ml的气相色谱进样瓶中,用于GC分析。

常用的色谱条件是:TR-5弹性石英色谱柱;起始柱温80℃,保持0min ,20℃/min升到180℃保持0min ,5℃/min升到280℃保持10min; 进样口温度220℃,分流比7: 1,载气为N2,流速: 35mL/min; 检测器温度720℃,流量,空气流量30mL/min ,尾吹气流量30mL/min;进样量1µL。

气相色谱法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等优点。

但衍生操作步骤繁琐,耗时耗力,而且对衍生化合物的稳定性难以进行直观的评判,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对糖类物质的准确测定。

基于这些不足,现在测定单糖和二糖已较少采用气相色谱法。

2.2.4 高效液相色谱(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时步骤相对简单,无需衍生化,对单糖和低聚糖的分析效果较好。

糖分离公认较好的分离柱是Waters Sugar PAKⅠ氨基色谱柱,但是价格昂贵,普遍使用的是Waters NH2 氨基色谱柱(4.6×250mm),另外也有关于Waters Sugar PAKⅠ阳离子交换树脂色谱柱分离效果的研究。

与Waters Sugar PAKⅠ糖柱相比,Water NH2氨基色谱柱有以下优越性:(1)对柱温要求不高,大多数实验室的柱温箱都能达到所要求的温度;(2)色谱柱的价格仅为Waters Sugar PAKⅠ氨基色谱柱的1/4;(3)氨基色谱柱使用了乙腈-水做流动相,可通过调节有机相与无机相的比例来实现对样品中6种单糖、双糖的同时分离。

而Waters Sugar PAKⅠ采用的是水作流动相,不能同时分离这6种单糖、双糖。

示差折光检测器(RID)对压力、温度及流速的变化很敏感,对于糖类样品进样量在40~4000μg的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的响应呈线性关系,但与峰高的响应则不呈这种关系。

RID属中等灵敏度,其线性关系的最低敏感量为20μg,因此在使用RID检测器时应掌握好样品的称样量,在测定时尽量控制温度变化在1℃以内。

并使其流动相充分进入参比池,减少测定误差。

近年来一种新型的通用型质量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得到广泛应用,它是基于不挥发性样品颗粒对光的散射程度与其质量成正比而进行的检测,对没有紫外吸收荧光或电活性的物质以及产生末端紫外吸收的物质均能产生响应,因其稳定性好灵敏度高无溶剂峰干扰等优点,弥补了传统的( 示差折光检测器) 的不足。

虽然也有用其他检测器检测糖的研究,但效果都不如以上两种。

在分离糖的操作当中,流动相以乙腈和水相互配比来检测的较多,比例一般在70:30至85:15之间,并且研究发现水的比例越高,分离速度越快,但是会出现果糖和葡萄糖色谱峰的重叠,分离效果下降,反之,亦然;流动相的流速也一样影响分离效果,流速增大时可以缩短保留时间,但分离效果下降,流速过快还会加大色谱柱的柱呀,有损色谱柱的使用寿命,每种色谱柱都有配合柱效的最佳流速,可一次作为流速的参考值。

一般的氨基柱流速都可在0.4~1.0mL/min变动。

另外检测温度也会影响色谱的检测结果,研究发现提高检测温度,可以缩短保留时间,但是分离效果下降,降低温度有利于峰的分离度,实践中的检测温度在25℃~40℃之间。

除此之外,样品的提取方式,以及流动相的pH也会影响分离效果。

一般用水或者中性的有机试剂进行提取。

检测弱酸性物质时,可降低流动相的pH(加适量冰醋酸实现),防止样品在检测过程中的离子化,检测碱性物质则可以增大流动相Ph(加入适量氨水),防止离子化。

在检测糖类物质的过程中发现,酸性环境不利于样品提取液的长时间放置,尤其对于蔗糖含量较高的样品,蔗糖的分解更为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