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Cune-Albright 综合征诊疗指南【2019版】

合集下载

《罕见病诊疗指南(2019年版)》要点 (1)

《罕见病诊疗指南(2019年版)》要点 (1)

《罕见病诊疗指南(2019年版)》要点(1)总目录1.21-羟化酶缺乏症2.白化病3.奥尔波特综合征4.肌萎缩侧索硬化5.天使综合征6.精氨酸酶缺乏症7.窒息性胸腔失养症(热纳综合征)8.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9.自身免疫性脑炎10.自身免疫性垂体炎11.自身免疫性胰岛素受体病12.β-酮硫解酶缺乏症13.生物素酶缺乏症14.心脏离子通道病15.原发性肉碱缺乏症16.Castleman病17.腓骨肌萎缩症18.瓜氨酸血症19.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20.先天性高胰岛素性低血糖血症21.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22.先天性肌强直23.先天性脊柱侧凸24.冠状动脉扩张25.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26.Erdheim-Chester 病27.法布里病28.家族性地中海热29.范科尼贫血30.半乳糖血症31.戈谢病32.全身型重症肌无力33.Gitelman 综合征34.戊二酸血症型35.糖原累积病(型、型)36.血友病37.肝豆状核变性38.遗传性血管性水肿//39.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40.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41.遗传性低镁血症42.遗传性多发脑梗死性痴呆43.遗传性痉挛性截瘫44.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症4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46.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47.亨廷顿病48.HHH 综合征(高鸟氨酸血症-高氨血症-同型瓜氨酸尿症)49.高苯丙氨酸血症50.低磷酸酯酶症51.低血磷性佝偻病52.特发性心肌病53.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54.特发性肺动脉高压55.特发性肺纤维化56.IgG4 相关性疾病57.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58.异戊酸血症59.卡尔曼综合征60.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61.莱伦综合征62.Leber 遗传性视神经病变63.长链-3-羟酰基辅酶A 脱氢酶缺乏症64.淋巴管肌瘤病65.赖氨酸尿蛋白不耐受症66.溶酶体酸性脂肪酶缺乏症67.枫糖尿症68.马方综合征69.McCune-Albright 综合征70.中链酰基辅酶A 脱氢酶缺乏症71.甲基丙二酸血症72.线粒体脑肌病73.黏多糖贮积症74.多灶性运动神经病75.多种酰基辅酶A 脱氢酶缺乏症76.多发性硬化77.多系统萎缩78.强直性肌营养不良79.N-乙酰谷氨酸合成酶缺乏症80.新生儿糖尿病81.视神经脊髓炎82.尼曼匹克病83.非综合征型耳聋84.努南综合征85.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86.成骨不全症87.帕金森病(青年型、早发型)88.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89.波伊茨-耶格综合征90.苯丙酮尿症91.POEMS 综合征92.卟啉病93.普拉德-威利综合征94.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病95.原发性遗传性肌张力不全96.原发性轻链型淀粉样变97.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98.进行性肌营养不良99.丙酸血症100.肺泡蛋白沉积症101.囊性纤维化102.视网膜色素变性103.视网膜母细胞瘤104.重症先天性粒细胞缺乏症105.婴儿严重肌阵挛性癫痫106.镰刀型细胞贫血病107.拉塞尔-西尔弗综合征Silver-Russell syndrome108.谷固醇血症109.脊髓延髓肌萎缩症(肯尼迪病) 110.脊髓性肌萎缩症111.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112.系统性硬化症113.四氢生物喋呤缺乏症114.结节性硬化症115.酪氨酸血症116.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117.威廉姆斯综合征118.湿疹-血小板减少-免疫缺陷综合征119.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120.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121.X连锁淋巴增生症资料(1)资料(1)目录1.21-羟化酶缺乏症2.白化病3.奥尔波特综合征4.肌萎缩侧索硬化5.天使综合征6.精氨酸酶缺乏症7.窒息性胸腔失养症(热纳综合征)8.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9.自身免疫性脑炎10.自身免疫性垂体炎1. 【21-羟化酶缺乏症】概述21-羟化酶缺乏症(21-OHD)是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CAH)中最常见的类型,是由于编码21-羟化酶的CYP21A2 基因缺陷导致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合成障碍的一种先天性疾病,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内分泌病与代谢病临床路径(2019年版)

内分泌病与代谢病临床路径(2019年版)

□ 饮食
□ 用药依据病情下达
□ 用药依据病情下达
临时医嘱
□ 复查异常实验室检查
临时医嘱
□ 依据病情需要下达
□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

□ 肝肾功能、血糖、血脂、
电解质
□ 垂体前叶及后叶功能检查
□ X 线胸片、心电图、超声、
垂体 MRI(平扫+增强)
□ 视力视野检查
□ 其他
□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 □ 观察患者情况
(七)药物选择 1.多巴胺激动剂:溴隐亭等。 2.垂体前叶功能低减者补充相应激素。 3.垂体后叶素:根据是否存在中枢性尿崩症合理用药, 如醋酸去氨加压素或鞣酸加压素等。 (八)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 2.采用药物治疗者可服药后门诊治疗。 3.采用手术治疗转相关科室手术。 4.采用放射治疗的患者转放疗科。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垂体生长激素/催乳素混合瘤、多发内分泌腺瘤病(MEN) 和纤维性骨营养不良综合征(McCune–Albright syndrome) 患者不适用本路径。
□ 向患者交代出院后的注意 事项,如:返院复诊的时 间、地点,发生紧急情况 时的处理等
出院医嘱 □ 出院带药 □ 定期门诊随访 □ 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
催乳素、其他垂体前叶激 素监测、鞍区 MRI
□ 出院带药服用指导 □ 特殊护理指导 □ 交待常见的药物不良反
应,嘱其定期门诊复诊
病情 变异 记录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二、垂体催乳素瘤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垂体催乳素腺瘤(ICD–10:D35.2 M82710/0)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10~14 天

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两例McCune-Albright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及药物治疗析评

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两例McCune-Albright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及药物治疗析评

治疗 后
治 疗 前

治疗 后
图 1 病 例 1 理 照 片 、 治 疗 前 后 骨 扫 描 图片 及 下颌 骨 x 线 片 病
Fi Pa ho o c lf a ur g1 t l gia e t e,nuc i ne i a ng a r y l s be o e a lde bo m gi nd X a f m f r nd t r at e n as i afert e m nti c e 1
,予 甲巯 咪唑 治疗 3年 ,症 状缓解 后 停药 。 磷 07 m lL . m o ,碱 性 磷 酸 酶 5 U L,2 / 2/ 4小 时 尿 钙 亢进症 ” 12 g 甲 状 腺 功 能 :游 离 三 碘 甲 状 腺 原 氨 酸 7年前 患者下 肢 骨骼 疼 痛 加重 ,行 走 费力 ,来 我 院 1m ,
松 5mg天 × 0 / 7天 ,以后 每 周 减 25 ,治 疗 5个 变无 明显改 变 ( 1 。 .mg 图 )
月病例 2 :患者 ,女 ,2 0岁 ,因 颜 面 畸形 ,间断
1 1 族 中无类 似患者 。2 0 07年 4月 于我 院 就诊 ,查 体 : 心悸、多汗 1 年来诊。患者 1 年前出现左侧颧骨 左下肢骨骼疼痛 ,行走 困难 ,1 年前轻微外 0 右侧下颌骨突出,面部不对称 ,皮肤未见牛奶咖啡 突出, 斑 ,甲状腺未及肿大 ,心率 7 次/ 0 分,脊柱四肢骨 力下左胫 骨 骨 折 ,未 重 视。1 前 患者 出现 怕热 、 1年 骼未见明显畸形。实验室检查 :血钙 23 m o L 多汗 、性格 急躁 、心悸 ,外 院诊断 为 “ .5 m l , / 甲状腺 功 能
病 例 摘 要
薄、密度不均匀 ,局部见囊性改变 ;全身骨扫描示 下颌骨、右侧颞骨、左侧第 3 - 6前肋 ,右侧 6 - 7前

McCune-Albright 综合征诊疗指南【2019版】

McCune-Albright 综合征诊疗指南【2019版】

69.McCune-Albright 综合征概述McCune-Albright 综合征(MAS)是一种以内分泌功能紊乱(如非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型性早熟、高泌乳素血症、生长激素分泌过多、甲状腺功能亢进、库欣综、骨纤维异样增殖症以及皮肤牛奶咖啡斑为典型表合征、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由McCune 和Albright 于1936 年和1937 年分别在不同杂志首先报道。

病因和流行病学MAS 是由体细胞中G 蛋白耦联受体刺激型α亚单位的编码基因(GNAS)发生突变所致。

GNAS 基因位于第20 号染色体q13.3。

该基因突变使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增强,导致cAMP 堆积,致使体内多种cAMP 依赖性受体激活,包括甲状旁、腺激素(P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甲状腺激素(TSH)、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等被激活,引起骨骼病变及相应内分泌靶器官的功能亢进。

该病非常罕见。

国外报道患病率约为1/1000 000~1/100 000,在不同种族、不同性别人群中均可发生,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本病在中国人群的患病率尚不清楚。

该病具有自限性,青春期前进展较快,成年后病变大多趋于稳定。

MAS 很少发生恶变,恶变主要发生在骨骼,约占1%。

临床表现1.皮肤表现MAS 患者一般出生时即有牛奶咖啡斑,常位于骨骼病变同侧且以中线为界,为一处或多处点片状大小不等的褐色或黄棕色斑片状色素沉着,边界不规则。

4202.骨骼系统表现大约98%的M AS 患者有单骨型或多骨型骨纤维异样增殖症,以多骨型更为常见。

其特征为畸变的骨母细胞增多并异常分化,引起骨髓内纤维细胞的广泛增殖、分化,形成幼稚编织骨,易发生病理性骨折和骨骼畸形,并引发骨痛,几乎可累及全身骨骼,尤以颅面骨和长骨受累多见,局部骨骼膨胀、隆起,引起面部结构改变和压迫症状。

眼眶受累严重可压迫视神经,造成视力障碍。

听神经受累可致听力下降。

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诊疗指南(2019年版)

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诊疗指南(2019年版)

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诊疗指南(2019年版)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概述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congenital myasthenic syndrome,CMS )是以疲劳性肌无力为特征的一组遗传性疾病。

由于神经肌肉接头的突触前、突触基膜和突触后部分的遗传缺陷导致运动终板神经肌肉接头信息传递受损。

CMS 好发于青少年、儿童和婴幼儿。

主要临床特征包括四肢近端无力、延髓麻痹、呼吸衰竭。

根据CMS 病变部位分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病变、糖基化缺陷和肌病重叠综合征。

病因和流行病学CMS 发病机制为负责神经肌肉信号传递的蛋白质功能异常。

根据基因突变导致蛋白异常的类型和位置分为 4 种类型(表21-1),它们的病理机制也不同:例如ChAT综合征,为ChAT基因突变所致乙酰辅酶A 和胆碱向乙酰胆碱转化受阻,乙酰胆碱生成减少,导致肌肉无力。

例如ColQ 综合征,为突触间隙胆碱酯酶复合物中的ColQ 蛋白变性,导致胆碱酯酶的锚定错误,突触间隙的胆碱酯酶相对缺乏,除了出现肌无力以外,突触后膜持续兴奋,在一次电流刺激后,可出现重复复合动作电位(R-CMAP )。

国外报道CMS 的平均发生率约每100万青少年儿童中9.2 人。

我国尚无该病流行病学数据。

CMS 绝大部分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有家族史的少见,一些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CNS 综合征可有家族史。

表21-1 常见的CMS 综合征的遗传方式和病理机制综合征/基因遗传方式病理机制1.突触前膜ChAT综合征常隐乙酰胆碱催化合成不足2.突触间隙ColQ综合征常隐AChE锚定错误3.突触后膜受体结构缺陷AChR缺乏综合常隐AChR数量下降征受体动力缺陷慢通道综合征快通道综合征常显常隐AChR延长激活AChR开放时间缩短受体复合物和终板Dok-7常隐EP发育和维持异常维持Rapsyn常隐同上GFPT1常隐同上电压门控钠离子通SCANA1常隐Nav1.4功能失效道4.糖基化异常或肌病GFPT1常隐EP中的糖基化异常重叠GMPPB常隐乙酰胆碱受体糖基化异常中央核肌病伴常隐中央核肌病,伴神经肌CMS(BIN1等基肉接头功能异常因相关)常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显: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chR:乙酰胆碱受体;AChE.乙酰胆碱酯酶;EP.终板;RNS.重复频率电刺激;Nav1.4.电压门控钠通道临床表现CMS 可于出生后出现症状,也可于婴幼儿期至成年早期起病。

低血磷性佝偻病诊疗指南【2019版】

低血磷性佝偻病诊疗指南【2019版】

51.低血磷性佝偻病概述低血磷性佝偻病(hypophosphatemic rickets)是一组由于各种遗传性或获得性病因导致肾脏排磷增多,引起以低磷血症为特征的骨骼矿化障碍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致畸率。

发生在儿童期称为佝偻病,主要表现为方颅、鸡胸、肋骨串珠、四肢弯曲畸形(O 型或X 型腿)、生长迟缓等。

成人起病者称为骨软化症,表现为乏力、体型改变、身材变矮、多发骨折、骨痛,甚至致残等。

病因及流行病学正常的钙磷水平是骨骼矿化的必备条件。

低血磷性佝偻病患者由于PHEX、FGF23、DMP1 等基因突变或其他获得性病因,导致体内调磷因子成纤维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产生过多或降解障碍,使循环中FGF23 水平增加,从而导致近端肾小管上皮内的Na-Pi 共转运体对尿磷重吸收减少,肾磷阈降低。

同时由于FGF23 可抑制肾脏1α-羟化酶的活性,减少1,25(OH)2D3 的生成,减少肠道对钙、磷的吸收,进一步加重低磷血症,导致骨骼矿化障碍,引起佝偻病或骨软化症的表现。

遗传性低血磷性佝偻病分为:X 连锁显性遗传低磷性佝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低磷病(XLH)、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低磷佝偻病(ADHR)佝偻病(A RHR )、低血磷性佝偻病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McCune-Albright 综合征(MAS)、颅面骨发育不良(osteoglophonic (HRHPT)dysplasia,OGD)等。

获得性低血磷性骨软化症最常见的类型为肿瘤性骨软化症(TIO),其他还包括范科尼综合征等。

其中,遗传性低血磷性佝偻病的致病基因,如表51-1。

表51-1 遗传性低血磷性佝偻病的致病基因总结类型OMIM 致病基因基因位点XLH 307800 PHEX Xp22.1ADHR 193100 FGF23 12p13.32ARHR1 241520 DMP-1 4q22.1ARHR2 613312 ENPP1 6q23.2HRHPT 612089 Klotho 易位13q13.1MAS 174800 GNAS 20q13.32OGD 166250 OGD 8p11.23国外报道低血磷性佝偻病的发病率约为3.9/100 000,患病率约为1/21 000,此类疾病在我国的流行病学资料尚有待完善。

《罕见病诊疗指南(2019年版)》要点 (1)

《罕见病诊疗指南(2019年版)》要点 (1)

《罕见病诊疗指南(2019年版)》要点(1)总目录1.21-羟化酶缺乏症2.白化病3.奥尔波特综合征4.肌萎缩侧索硬化5.天使综合征6.精氨酸酶缺乏症7.窒息性胸腔失养症(热纳综合征)8.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9.自身免疫性脑炎10.自身免疫性垂体炎11.自身免疫性胰岛素受体病12.β-酮硫解酶缺乏症13.生物素酶缺乏症14.心脏离子通道病15.原发性肉碱缺乏症16.Castleman病17.腓骨肌萎缩症18.瓜氨酸血症19.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20.先天性高胰岛素性低血糖血症21.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22.先天性肌强直23.先天性脊柱侧凸24.冠状动脉扩张25.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26.Erdheim-Chester 病27.法布里病28.家族性地中海热29.范科尼贫血30.半乳糖血症31.戈谢病32.全身型重症肌无力33.Gitelman 综合征34.戊二酸血症型35.糖原累积病(型、型)36.血友病37.肝豆状核变性38.遗传性血管性水肿//39.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40.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41.遗传性低镁血症42.遗传性多发脑梗死性痴呆43.遗传性痉挛性截瘫44.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症4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46.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47.亨廷顿病48.HHH 综合征(高鸟氨酸血症-高氨血症-同型瓜氨酸尿症)49.高苯丙氨酸血症50.低磷酸酯酶症51.低血磷性佝偻病52.特发性心肌病53.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54.特发性肺动脉高压55.特发性肺纤维化56.IgG4 相关性疾病57.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58.异戊酸血症59.卡尔曼综合征60.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61.莱伦综合征62.Leber 遗传性视神经病变63.长链-3-羟酰基辅酶A 脱氢酶缺乏症64.淋巴管肌瘤病65.赖氨酸尿蛋白不耐受症66.溶酶体酸性脂肪酶缺乏症67.枫糖尿症68.马方综合征69.McCune-Albright 综合征70.中链酰基辅酶A 脱氢酶缺乏症71.甲基丙二酸血症72.线粒体脑肌病73.黏多糖贮积症74.多灶性运动神经病75.多种酰基辅酶A 脱氢酶缺乏症76.多发性硬化77.多系统萎缩78.强直性肌营养不良79.N-乙酰谷氨酸合成酶缺乏症80.新生儿糖尿病81.视神经脊髓炎82.尼曼匹克病83.非综合征型耳聋84.努南综合征85.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86.成骨不全症87.帕金森病(青年型、早发型)88.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89.波伊茨-耶格综合征90.苯丙酮尿症91.POEMS 综合征92.卟啉病93.普拉德-威利综合征94.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病95.原发性遗传性肌张力不全96.原发性轻链型淀粉样变97.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98.进行性肌营养不良99.丙酸血症100.肺泡蛋白沉积症101.囊性纤维化102.视网膜色素变性103.视网膜母细胞瘤104.重症先天性粒细胞缺乏症105.婴儿严重肌阵挛性癫痫106.镰刀型细胞贫血病107.拉塞尔-西尔弗综合征Silver-Russell syndrome108.谷固醇血症109.脊髓延髓肌萎缩症(肯尼迪病) 110.脊髓性肌萎缩症111.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112.系统性硬化症113.四氢生物喋呤缺乏症114.结节性硬化症115.酪氨酸血症116.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117.威廉姆斯综合征118.湿疹-血小板减少-免疫缺陷综合征119.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120.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121.X连锁淋巴增生症资料(1)资料(1)目录1.21-羟化酶缺乏症2.白化病3.奥尔波特综合征4.肌萎缩侧索硬化5.天使综合征6.精氨酸酶缺乏症7.窒息性胸腔失养症(热纳综合征)8.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9.自身免疫性脑炎10.自身免疫性垂体炎1. 【21-羟化酶缺乏症】概述21-羟化酶缺乏症(21-OHD)是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CAH)中最常见的类型,是由于编码21-羟化酶的CYP21A2 基因缺陷导致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合成障碍的一种先天性疾病,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McCuneAlbright综合征患儿超说明书用药并文献复习

McCuneAlbright综合征患儿超说明书用药并文献复习

90中国药事2019年1月第33卷第1期•临床药学•McCune-Albright综合征患儿超说明书用药并文献复习唐彦1宫雯雯S张波1阳洪波",朱慧娟3(1-中国医学科F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100730; 2.陆军总医院.北京100700; 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内分泌重点实验室.北京100730)摘要目的:探讨甲强孕酮、来曲哇和哇来瞬酸超说明书用药的合理性。

方法:1例6岁8个月男性患儿,出生时发现左臀部咖啡样色斑,4岁颅面部畸形,5岁时出现第二性征发育,同时出现骨龄超前,诊断为"McCune—Albright综合征"。

入院后,相继给予甲痉孕酮片(4mgbidpo)+来曲哇片(1.25mg qd po) +哇来瞬酸注射液(3mg once iv gtt)+碳酸钙片(250mg qd po)和维生素AD滴剂(胶囊型)(1粒qd po)治疗。

结果:经过23d的对症治疗后,患者一般情况及症状稳定,要求出院。

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对哇来瞬酸和甲强孕酮、来曲哇的超说明书用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提高了药物的治疗水平。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临床实践,协助医师参与患者的用药监护,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关键词:McCune-Albright综合征;超说明书用药;座来瞬酸;甲龛孕酮;来曲哇中图分类号:R969.3;R72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777(2019)01-0090-05doi:10.16153/j.1002-7777.2019.01.016Off-label Drug Use in A Child with McCune-Albright Syndrome and Its Literature ReviewTang Yan1,Gong Wewnen2,Zhang Bo',Yang Hongbo3*,Zhu Huijuan3(1.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Beijing100730,China;2.General Hospital of the Army,Beijing 100700,China;3.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Key Laboratory of Endocrinology,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Beijing 100730,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ationality of off-label drug use of medroxyprogesterone,letrozol and zoledronate.Methods:A male patient aged6years and8months was found to have coffee-like spots in the left hip at birth,cranial facial deformity at the age of four,secondary sexual development and advanced bone age at the age of5and was diagnosed as"McCune-Albright Syndrome".After admission,he was given medroxyprogesterone(4mg bid po)+letrozole(1.25mg qd po)+zoledronate(1.25mg qd po)+calcium carbonate(250mg qd po)and vitamin AD(capsule)(lpill qd po).Results:After23days of treatment,the general situation and symptoms of the patient were stable and the patient required to be discharged.Conclusion:Through participating in drug therapy for the patient,clinical pharmacists acquired further understanding on off-label use of zoledronate and medroxyprogesterone,letrozole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medication.Through participating in作者简介:唐彦,本科;研究方向:医院药学;Tel:(010)69156536;E-mail:1371766691@通信作者:阳洪波,博I:;研究方向: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Tel:(010)69155358;E-mail:yanghb@中国药事2019年1月第33卷第1期91clinical practice,clinical pharmacists assisted physicians in monitoring medication,which improved the safety of medication.Keywords:McCune-Albright Syndrome;off-label drug use;zoledronate;medroxyprogesterone;letrozoleMcCune-Albright综合征(MAS)乂称为多发性骨纤维发育不良伴性早熟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发病率为1/100万~10/100万,男童发病率比女童低该病典型的表现为周围性性早熟(precocious pseudopuherty,PPP)、牛奶咖啡斑和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FD)三联征,可同时合并其他内分泌功能亢进.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皮质醇增多症.或合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介导的低磷血症MAS 患者合并生长激素腺瘤者较为罕见,但垂体生长激素瘤不仅可导致患儿出现生长加速,同时能增加心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骨关节性病变及继发性肿瘤的风险山高生长激素还会促进骨纤维异样增殖病变的发展,加重颅面部畸形.压迫颅神经造成视觉、嗅觉、听觉的丧失.增加恶变的风险,严重影响患儿健康,因此,需要及早治疗匚针对我院收治的1例MAS合并垂体牛长激素(growth hormone, GH)腺瘤的患儿,治疗方案涉及到超说明书用药,结合文献复习如下。

McCune-Albright综合征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结节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McCune-Albright综合征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结节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解 放 军 护 理 杂 志 NUFS J Chin PLA
McCune—Albright综 合 征 伴 甲状 腺 功 能亢 进 、 甲状 腺 结 节 患者 的 围术 期 护 理
朱 岩 (中国 医学科 学 院 北 京 协 和 医 院 基 本 外 科 二 病 房 ,北 京 100730)
McCune-Albright综 合 征 是 一 种 罕 见 疾 病 ,患 和责任 护 士 ,让 患 者 体 会 到 来 自医 护 人 员 的 关 爱 。
2 护 理
2.1 术 前 护 理 2.1.1 心理 护理 患者 办理 入 院时拄 拐艰 难步 人 病 区,责 任护 士在 确保 患者 安全 的前 提 下 ,将 患者 尽 快 送人病 室 ,安排 妥 当后 在 床 旁 向 患 者 介 绍 主 管 医 生
助 睡 眠 。 2.1.2 安 全护 理 McCune—Albright综 合 征 患 者 因 多 发骨纤 维 异样 增 殖 ,易 发 生 骨 折 。该 患 者 有 严 重 的骨 质疏 松 ,既往 有跌 倒史 ,双 下肢 不 等长 且 右 下肢 畸形 ,行走 不稳 ,有 较大 的跌 倒 风 险 。护理 人员 应 评 估 患者 的跌 倒 坠床 风 险 ,填 写评估 量 表 ;在 床头 悬 挂 预 防跌 倒 提示 牌 ,告 知 患 者 及 其 家 属 防 止 跌 倒 的注 意事项 ;在 患者 胸前 佩戴 防跌 倒标 记 牌 ,提 醒 医护 人 员 予 以高度 重视 ,也 提醒 其他 人员 注 意保 持 距 离 ,避 免 碰撞 ;24 h专 人 陪 护 ,指 导 陪 护 人 员 关 注 周 围 环 境 ,行 走 时注意 避 开 障 碍 物 ,尽 量 走 平 地 ,不 方 便 时 使用 轮 椅 ;卧位 时及 时拉 床档 。责 任 护 士加 强 巡视 , 关 注患 者安 全状 况 ,将 跌 倒 坠 床 风 险 降 至 最 低 。该 患者 住 院期 间未 发生跌 倒 或坠 床不 良事 件 。 2.1.3 用 药护 理 McCune-Albright综 合 征 患 者存 在骨 骼病 变 ,该 患 者 内分泌 治疗 期 间 ,给予 3次 双膦 酸药 物静 脉输 液 治疗骨 痛 、骨质 疏 松 。用 药期 间 ,责 任 护 士应 密切 观 察 患 者 有 无 发 热 、低 血 钙 、低 血 磷 、 肌 肉酸痛 、食 欲 下 降 等不 良反 应 。患 者第 1次 用 药 期 间 出现 发热 反 应 ,体 温 38.2℃ ,物 理 降 温 后好 转 。 患 者一 直服 用 25一羟 维 生 素 D。和 碳 酸 钙 D。,血 钙 、 磷 维持 在正 常 水平但 偏 向最 低值 。术 前 系 统服 用 甲 巯 咪 唑 ,甲亢 症 状控 制 后 停 用 ,之后 改服 1~ 2周 的

McCune-Albright综合征(2006-11-2521:37:36)

McCune-Albright综合征(2006-11-2521:37:36)

McCune-Albright综合征(2006-11-2521:37:36)一、性早熟的分类按性早熟的发病机理,可将性早熟分为真性、假性及部分性三类。

1.真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也称为中枢性或GnRH依赖性性早熟。

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提前发动,并且功能亢进所致,在男性可排精,女性可排卵,故可导致生殖的能力提前出现。

其中大部分是因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的功能失调所致,称为特发性性早熟,只有少数是因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或下丘脑、垂体、松果体部位的肿瘤等中枢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所致。

2.假性性早熟假性性早熟也称为外周性或非GnRH依赖性性早熟。

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性激素的作用,导致生殖器官提早发育、第二性征提早出现,在女孩甚至引起阴道出血。

但是由于血液中存在的大量性激素对下丘脑-垂体产生显著的负反馈抑制作用,患儿的下丘脑-垂体并未启动,故并不具备生殖能力。

3.部分性性早熟部分性性早熟也称为不完全性性早熟。

多为单纯乳房提早发育,而不伴其他性征的发育。

可能与患儿下丘脑稳定的负反馈机制尚未建立而有FSH及E 2 一时性的增高有关。

还可按患儿出现的性征与染色体性别是否一致,将性早熟分为同性性早熟和异性性早熟两类。

1.同性性早熟患儿的性征与其染色体性别一致,即染色体为46,XY者,具有男性性征,而46,XX者,具有女性性征。

这见于大多数性早熟的患儿。

2.异性性早熟患儿的性征与其染色体性别相矛盾,如染色体为46,XY的男孩出现乳房发育等女性化表现,或染色体为46,XX的女孩出现阴蒂肥大、多毛及肌肉发达等男性化表现。

二、性早熟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表 5 性早熟的常见病因(一)真性性早熟1. 特发性性早熟绝大多数的真性性早熟是属于特发性性早熟,约占女性病例的80%以上,男性病例的40%。

系因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异常,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素提前占优势,使下丘脑视前内侧核、弓状核提早产生过多的GnRH,导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提前发动并且功能亢进。

可治性罕见病—McCune-Albright综合征

可治性罕见病—McCune-Albright综合征

可治性罕见病—McCune-Albright综合征一、疾病描述McCune-Albright综合征(MAS)是复杂罕见的疾病,病变累及多种组织,系统如骨骼、皮肤和内分泌腺体等,并以骨纤维发育不良(bone fibrous dysplasia)、皮肤色素沉着(牛奶咖啡斑)(Cafe-au-lait)和功能亢进内分泌疾病多见,性早熟组成典型三联征(见下表)。

早在1936年Donawan McCune首先报道1例女孩临床表现性早熟和皮肤色素沉着,1937年,Abright等报告1组5例女孩,表现有性早熟、皮肤色素沉着、骨病等,后被命名为McCune-Albright综合征,又称多发性骨纤维结构不良、性早熟、皮肤色素沉着综合征。

MAS发生率估计在1/100万~1/10万,男女均可受累,但女性病例明显高于男性,多在儿童期发现,平均发病年龄8岁,但也有新生儿期发病。

均为散发,未见有家族发病和遗传史。

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guanine nucleotide hinding protein,GS)。

ɑ亚基中GNAS1基因突变可致MAS。

因GSa基因突变发生于胚胎形成早期,是合子后出现体细胞突变,突变细胞呈镶嵌式分布于受累组织,受累严重组织中常会较多GNAS1突变细胞。

本征诊断可通过病变组织GSa基因突变的检测,可对MAS作出明确诊断[1、2]。

MAS发生在胚胎形成早期,是合子后出现体细胞突变。

突变发生胚胎干细胞期,源自胚胎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的组织均可受累,随着胚胎发育,突变细胞形成克隆散在分布整个机体,形成突变嵌合体,因累及不同组织和器官,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1.2]。

单个细胞GNAS基因编码GSa亚基区域发生突变,可导致G蛋白结构和功能异常。

正常时促黑素细胞激素(M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甲状腺素(TSH)、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所有信号传递均通过G蛋白α、β、γ亚单位途径,GSa亚单位突变,可激活腺苷环化酶,使细胞内cAMP水平增高,后者刺激G蛋白- cAMP依赖性受体(MSH、ACTH、TSH、FSH、LH受体),使相应靶激素的作用增强或抵抗(如甲状旁腺素抵抗可致骨软化和佝偻病发生)。

McCune-Albright综合征诊治现状

McCune-Albright综合征诊治现状

McCune-Albright综合征诊治现状曾碧荷【摘要】McCune-Albright综合征(MAS)是一种罕见病,可导致全身多个系统出现病变,如多发性骨纤维结构不良、内分泌异常等.迄今为止,发表的相关文献大多为病例报道.MAS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随着临床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主要病因是基因突变,确诊依据为基因诊断.该病目前亦无有效根治方法,主要治疗方案为对症治疗,治疗效果也有待进一步研究.【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6(022)022【总页数】5页(P4475-4479)【关键词】McCune-Albright综合征;多发性骨纤维结构不良;内分泌异常【作者】曾碧荷【作者单位】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儿科,江苏扬州225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8McCune-Albright综合征(McCune-Albright syndrome,MAS)是一种罕见的、累及多脏器的病变。

1936年由McCune[1]报道了第1例,随后Albright等[2]于1937年也报道了1例,因此得名McCune-Albright综合征。

皮肤的牛奶咖啡斑、多发性骨纤维结构不良(poly-fibrous displasia,PFD)、内分泌异常(如性早熟,甲状腺功能亢进,Cushing综合征,生长激素异常分泌等)是MAS临床表现的三个特点,即典型三联征,也是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

MAS还包括非内分泌系统的病变,如心血管系统疾病、肝脏病变、肾脏疾病等,病情十分复杂。

经典型三联征者约占24%,二联征者约占33%,三联征中的一种体征约占40%[3],临床上符合三联征中的2条体征方可诊断为MAS[4],患病率为1/10万至1/100万,各种族均可发病,呈散在发病,男女均可发病,女孩发病率明显高于男孩。

多在童年期发病,也有新生儿期就发病的报道。

该病具有自限性,青春期前进展较快,成年后病变大多可自行停止。

McCune-Albright综合征

McCune-Albright综合征

McCune-Albright综合征
梁立阳;孟哲;曾巧慧;李文益
【期刊名称】《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年(卷),期】2006(8)4
【摘要】McCune-Albright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G蛋白病,临床以性早熟、多发性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及皮肤斑片状色素沉着为最常见的症状,病因是在胚胎形成过程中的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G蛋白)α亚基(Gsα)基因的突变,导致刺激cAMP产生可激活许多内分泌激素的受体。

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尚无有效根治方法。

该文报道3例该病病例,并复习了相关文献。

这3例病例均出现多发性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性早熟及咖啡色色素斑典型的三联征而确诊。

【总页数】4页(P311-314)
【关键词】McCune-Albright综合征;临床表现;病因;诊断;治疗;儿童
【作者】梁立阳;孟哲;曾巧慧;李文益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94.3
【相关文献】
1.McCune-Albright综合征合并Klinefelter综合征一例报道 [J], 郑俊杰;童安莉;茅江峰;邢小平;李梅;伍学焱
2.合并库欣综合征的McCune-Albright综合征 [J], 赵琳
3.McCune-Albright综合征伴Cushing综合征99Tcm-MDP骨显像及CT检查一例 [J], 朱瑞森;王阳;罗琼
4.伴性腺功能减退的McCune-Albright综合征1例 [J], 张博兴;吴娟娟;王玉环;李雪倩
5.McCune-Albright综合征诊治进展 [J], 高慧慧;严诗钰;陈丹丹;袁长征;孙莉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McCune-Albright综合征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McCune-Albright综合征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McCune-Albright综合征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洪雨英;郭利鸿;池惠君【期刊名称】《健康必读》【年(卷),期】2006(6)6【摘要】目的:探讨女性McCune-Albright综合征(MAS)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

方法:追踪分析1例女性MAS患儿的病史资料和辅助检查报告,并进行文献复习。

结果:患儿出生时左脸颊和背部左侧多处咖啡牛乳斑;4岁首次阴道流血,6岁开始第二性征发育,生长加速;4~9岁曾5次病理性骨折;9岁起月经周期规则;10岁时血清雌二醇已达成人水平,促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生成素正常;B型超声波检查曾显示盆腔左侧卵巢囊肿;左股骨X线片报告符合骨纤维发育不良征象。

结论:提高对MAS的认识,注意鉴别诊断,避免漏诊误诊。

【总页数】3页(P1018-1020)【作者】洪雨英;郭利鸿;池惠君【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6.811.04【相关文献】1.McCune-Albright综合征合并低血磷性佝偻病4例并文献复习 [J], 许莉军;姜艳;邢小平;李梅;王鸥;袁涛;孟迅吾;夏维波2.McCune-Albright综合征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 张蓉;木合塔尔·霍加;李军;李昊;徐前;闫广鹏3.Prader-Willi综合征合并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肥胖低通气综合征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 何燕玉; 王宇清; 郝创利; 韩珺; 季伟; 严永东; 卢敏; 徐雪云; 陈锐4.SLC35A2基因突变致马凡综合征家系中West综合征患儿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田杨; 侯池; 王秀英; 朱海霞; 曹彬彬; 李小晶; 陈文雄; 梁惠慈5.Gitelman综合征合并肾病综合征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 廖盼丽;饶佳;沈茜;方晓燕;陈径;汤小山;刘佳璐;张志庆;徐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9.McCune-Albright 综合征概述McCune-Albright 综合征(MAS)是一种以内分泌功能紊乱(如非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型性早熟、高泌乳素血症、生长激素分泌过多、甲状腺功能亢进、库欣综、骨纤维异样增殖症以及皮肤牛奶咖啡斑为典型表合征、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由McCune 和Albright 于1936 年和1937 年分别在不同杂志首先报道。

病因和流行病学MAS 是由体细胞中G 蛋白耦联受体刺激型α亚单位的编码基因(GNAS)发生突变所致。

GNAS 基因位于第20 号染色体q13.3。

该基因突变使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增强,导致cAMP 堆积,致使体内多种cAMP 依赖性受体激活,包括甲状旁、腺激素(P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甲状腺激素(TSH)、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等被激活,引起骨骼病变及相应内分泌靶器官的功能亢进。

该病非常罕见。

国外报道患病率约为1/1000 000~1/100 000,在不同种族、不同性别人群中均可发生,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本病在中国人群的患病率尚不清楚。

该病具有自限性,青春期前进展较快,成年后病变大多趋于稳定。

MAS 很少发生恶变,恶变主要发生在骨骼,约占1%。

临床表现1.皮肤表现MAS 患者一般出生时即有牛奶咖啡斑,常位于骨骼病变同侧且以中线为界,为一处或多处点片状大小不等的褐色或黄棕色斑片状色素沉着,边界不规则。

4202.骨骼系统表现大约98%的M AS 患者有单骨型或多骨型骨纤维异样增殖症,以多骨型更为常见。

其特征为畸变的骨母细胞增多并异常分化,引起骨髓内纤维细胞的广泛增殖、分化,形成幼稚编织骨,易发生病理性骨折和骨骼畸形,并引发骨痛,几乎可累及全身骨骼,尤以颅面骨和长骨受累多见,局部骨骼膨胀、隆起,引起面部结构改变和压迫症状。

眼眶受累严重可压迫视神经,造成视力障碍。

听神经受累可致听力下降。

脊柱受累可致椎体压缩性骨折,引起脊柱侧弯或后凸畸形。

骨纤维异样增殖症导致病理性骨折的高峰年龄多在6~10 岁。

影像学示骨骼呈膨胀性、溶骨性改变或磨玻璃样改变。

3.内分泌腺体受累表现MAS 可累及多种内分泌腺,导致受累腺体功能亢进或发生肿瘤,血清促分泌激素的水平正常或降低。

其中性早熟较多见,男女均可发病,但女性患者多见,且常早于骨病变。

女性患儿可表现为第二性征早发育、过早阴道不规则出血、子宫及卵巢较正常同龄儿童增大,或发生卵巢囊肿,骨骺提前愈合等。

男性患儿性早熟相对少见,超声见睾丸病变(Leydig 细胞增生、微小结石、局灶钙化等)。

甲状腺肿大及功能亢进也较常见,也有报道发生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者。

其他内分泌疾病也有报道,如皮质醇增多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高泌乳素血症等,但相对较罕见。

4.低磷血症据报道,约4.0%~38.5%的MAS 患者合并低磷血症,表现为低血磷性佝偻病。

这是由于病变骨组织中FGF23 水平升高,使肾磷排泄增加所致。

合并低磷血症者通常为多骨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5.其他MAS 患者还可因突变累及外周血白细胞、肝脏、心脏、胸腺和胃肠道,而出现相应的罕见临床症状,如黄疸、肝炎、心律失常、肠息肉等。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内分泌激素检测:包括血清ACTH、血皮质醇、LH、FSH、E2、T、P、甲状腺功能、GH、IGF-1 等;骨代谢指标:血钙、磷、碱性磷酸酶、β-CTX、PTH 及尿钙、磷等。

2.影像学检查头颅及全身其他部位骨骼的X线片;骨扫描;头M RI;卵421巢或睾丸超声、乳腺超声、甲状腺超声等。

3.分子生物学检查可针对局部病变组织进行GNAS 基因的突变检测。

外周血DNA 中突变的检出率通常较低。

诊断McCune-Albright 综合征是以骨纤维异样增殖症、牛奶咖啡斑和内分泌腺体功能亢进三联征为特征的散发性综合征。

符合三联征中的两条可诊断MAS。

内分泌功能异常可以包括性早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库欣综合征、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高泌乳素血症、生长激素分泌过多等。

MAS 患者多因性早熟或病理性骨折就诊,对于这些患者应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观察皮肤色素沉着情况,筛查内分泌腺体受累及骨骼病变情况。

必要时,针对病变组织进行GNAS 基因突变检测,有助于确定诊断。

鉴别诊断应与其他类似皮肤色素沉着的疾病(如神经纤维瘤病)、内分泌腺体功能亢进或肿瘤性疾病(如垂体生长激素瘤、格雷夫斯病、中枢性性早熟等)、累及骨骼的疾病(如急性白血病髓外受累、佩吉特骨病、其他引起低血磷性佝偻病的疾病、恶性肿瘤骨转移、骨肉瘤等)进行鉴别诊断。

神经纤维瘤病也可表现为牛奶咖啡斑,也可伴有低磷血症,患者皮肤可见典型神经纤维瘤样皮损,但通常无明显骨骼畸形或性早熟、甲亢等内分泌腺体受累表现。

内分泌疾病方面,垂体生长激素瘤可表现为巨人症/肢端肥大症,有特征性的面容改变、骨组织及软组织增厚,但通常无牛奶咖啡斑及病理性骨折。

格雷夫斯病患者有典型甲亢表现,不伴牛奶咖啡斑及骨骼受累,常有TSH 受体抗体阳性。

在其他累及骨骼的疾病中,急性白血病髓外受累应有外周血象改变,通过骨422髓穿刺、活检可明确。

佩吉特骨病也可表现为骨骼畸形、病理性骨折,患者可有颅骨增大,肢体变形,与MAS 引起的颅骨改变难以鉴别,但佩吉特骨病患者常为中老年,多无其他内分泌腺体受累表现,且对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反应优于MAS 患者。

其他引起低血磷性佝偻病可表现为低磷血症、骨骼畸形、骨痛、病理性骨折,患者通常具有典型佝偻病体征及影像学表现,不伴有其他内分泌腺体受累表现。

恶性肿瘤骨转移、骨肉瘤等起病年龄通常较晚,有相应原发病的表现,通过病史及影像学检查可协助鉴别。

治疗MAS 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目前尚无有效根治的方法。

1.针对周围性性早熟目前常用治疗药物包括:高效孕激素(如甲羟孕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芳香化酶抑制剂(如来曲唑等)等。

近年来,研究发现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他莫昔芬)能与雌二醇竞争结合雌激素受体,减少阴道出血,控制M AS 患者性发育,延缓骨龄进展,促进终身高增长。

2.M AS 导致的其他内分泌疾病可针对性选用相应药物治疗,如甲巯咪唑、丙基硫氧嘧啶等治疗甲亢,但药物治疗常难以达到满意疗效,且停药后大多复发,建议首选手术或放射性131I 治疗。

对于伴有生长激素分泌过多的M AS 患者,长效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微球)有一定疗效,若垂体肿瘤需行手术治疗,应把握手术时机,防止因颅骨与颌面骨增厚而增加手术难度。

放疗不能作为生长激素腺瘤首选的治疗方法,因其有导致骨纤维异常增生症恶变为骨肉瘤的可能性,故应尽量避免。

对于伴有库欣综合征的患者,国外有使用美替拉酮的报道,出现有心脏、肝脏等疾病的合并症时提示预后不良,应尽早切除肾上腺。

MAS 患者的库欣综合征常合并胆汁淤积性肝炎,因此肝毒性药物(如酮康唑)应尽量避免使用。

3.针对骨骼异常对于单发、无症状的骨纤维异样增殖症不需特别治疗,但需预防病理性骨折和骨畸形的发展。

针对多骨型或严重的骨骼病变,目前常用药物为双膦酸盐类,若同时合并低磷血症,可予补充中性磷溶液。

刮除骨骼病灶和423骨移植手术仅适用于成人局限性和有症状的骨纤维异样增殖症。

若病变发生于四肢等长骨,应加强对骨骼病变周围肌群的功能锻炼。

若病变部位出现严重的压迫症状或多次病理性骨折致严重骨骼畸形,影响正常生活,可选择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切除、减压、骨重建、修补术等。

4.牛奶咖啡斑针对牛奶咖啡斑,无特殊不适可不必治疗,可通过美容掩饰。

曾有学者报道用Q 转换的红宝石激光器去除皮肤色素沉着,但确切疗效仍需长期随访观察。

诊疗流程(图69-1)图69-1McCune-Albright 综合征诊疗流程参考文献[1]Brillante B, Guthrie L, Van Ryzin C.McCune-Albright syndrome: An overview of clinical features.J Pediatr Nurs, 2015, 30(5): 815-817.424[2]Lee, JS, FitzGibbon, EJ, Chen, YR, et al. Clinical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raniofacial fibrous dysplasia. Orphanet Journal of Rare Disease, 2012, 7,S2.[3]Adetayo OA, Salcedo SE, Borad V, et al. Fibrous dysplasia: an overview of disease process, indications for surgical management, and a case report. Eplasty, 2015, 26:15.[4]Diaz A, Danon M, Crawford J. McCune-Albright syndrome and disorders due to activating mutations of GNAS1. J Pediatr Endocrinol Metab, 2007,20(8):853-880.4254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