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社会性发展

合集下载

婴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婴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婴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婴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0-1个月★当看见人的面部时活动减少★哭吵时听到母亲的呼唤声能安静★对孩子讲话或抱着时表现安静,当抱着时,孩子表现独特的有特征性的姿势(如紧紧的蜷曲像一个小猫)2~3个月★逗引时出现动嘴巴、伸舌头、微笑和摆动身体等情绪反应★能忍受喂奶的短时间停顿★看见最主要看护者的脸会笑★自发微笑迎人,见人手足舞动表示欢乐,笑出声★哭的时间减少,哭声分化4~6个月★会对着镜子中的像微笑、发音,会伸手试拍自己的镜像★随着看护者情绪变化而变化自己的情绪★看到看护者时伸出两手举起期望所他(她)★能辨别陌生人,见陌生人盯看、躲避、哭等,开始怕羞,会害羞转开脸和身体★高兴时大笑★当将其独处或别人拿走他的小玩具时会表示反对★会用哭声、面部表情和姿势动作与人沟通7~9个月★懂得成人面部表情,对成人说“不”有反应,受责骂不高兴时会哭★表现出喜爱家庭成员,对熟悉欢喜他(她)的成人伸出手臂要求抱★对陌生人表现出各种行为如怕羞、转过身、垂头、大哭、尖叫、拒绝玩或接受玩具,情绪不稳定,表现忧虑★喜欢玩躺猫猫一类的交际游戏,而且会笑得非常激动、投入★会注视,伸手去接触、摸另一个宝宝★喜欢照镜子★会挥手再见、招手欢迎,玩拍手游戏★当从他(她)处拿走东西时,会遭到强烈的反抗★听到表扬会高兴地重复刚才的动作10~12个月★会模仿手势,面部有表情地发出声音★喜欢重复游戏,例如“再见”、玩拍手游戏。

躺猫猫★显示出更强的独立性,不喜欢大人搀扶和被抱着★更喜欢情感交流活动,还懂得采取不同的方式★能玩简单的游戏,惊讶时发笑★准确地表示愤怒、害怕、感情嫉妒、焦急、同情、倔强★以哭引人注意★听从劝阻13~18个月★能在镜中辨认出自己,并能叫出自己镜像中的名字!(嘟嘟做到了!)★对陌生人表示新奇!(嘟嘟早在七个月时就提前做到了)★在很短的时间内表现出丰富的情绪变化,如兴高采烈、生气、悲伤等!(这一点,嘟嘟现在表现得淋漓尽致)★看到别的小孩哭时,表现出痛苦的表情或跟着哭,表现出同情心!(这点,嘟嘟刚好相反,见到别的小朋友哭时,她会假装学着他们假哭来取笑他们~一副幸灾乐祸的小样儿~~不过如果是见到外婆哭(当然是假的!)嘟嘟会真的心痛地跟着哭!其他人,免谈!不落井下石已经是谢天谢地了!)★受挫折时常常发脾气!(发臭脾气这一点不用说,当然老早会了)★对选择玩具有偏爱!(是啊~~)★醒着躺在床上,四处张望!(不会那么静,老早起来到处乱淘了!)★个别孩子吮拇指习惯达到高峰,特别在睡觉时!(从小没这习惯,如果要吃手,也不会光吮拇指,而是把整小手塞进嘴里)★喜欢单独玩或观看别人游戏活动!(从小喜欢热闹,喜欢群体,往人多的地方钻,不会安份地只是看别人游戏活动,不去插上一脚,她哪里受得住!)★会依附安全的东西,如毯子等物品!(这点嘟嘟表现得最严重,特别是睡觉时,一定会找个毯子,被子之类的东东垫在席子上然后再睡着上面!)★开始能理解并遵从成人简单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理解是老早的事情了,可是要说到遵从,就要看她大小姐心情喽!心情坏的时候,别说遵从了,她完全会故意给你来个背道而驰的!)★对常规的改变和所有突然变迁表示反对,表现出情绪不稳定(这点妈妈很庆幸嘟嘟也不样的,嘟嘟一向适应新环境,新事情的能力很强)19~24个月★能区别成人的表情★在有提示的情况下,会说“请”和“谢谢”★与父母分离会有恐惧感★当父母或者看护人离开房间时会感觉到沮丧★对自己的独立性和完成一些技能感到骄傲★不愿把东西给别人,只知道是“我的”★情绪变化开始变慢,如能较长地延续某种情绪状态★交际性增强,较少表现出不友好和敌意★会帮忙做事,如学着把玩具收拾好★游戏时模仿父母动作,如假装给娃娃喂饭,穿衣!25~30个月★有简单的是非观念,知道打人不好★仍会发脾气★喜欢玩弄。

第五讲-婴儿的社会性发展

第五讲-婴儿的社会性发展

生第二个孩子对第一种孩子旳依
恋情绪有何影响?
许多父母都发觉,当第二个孩子 出生之后,对一种孩子旳安全感 就会下降。
聪明旳父母对伴随第二个孩子
旳出生给第一种孩子更多旳注
意和感情投入。
三、没有妈妈旳猴子
为了研究母婴关系,心理学家
在恒河猴初生起,就把它们和
它们旳妈妈分开,由替代母亲 替代。
有某些替代妈妈是用冰冷、坚
一般,爸爸和婴儿玩旳时间要 比照顾婴儿旳时间多4—5倍。
从婴儿一出生,爸爸对孩子旳注视 就要比母亲对婴儿旳注视更多。
父子旳交流更多是属于触觉性旳,
他们举起孩子,挠孩子痒痒,把孩 子抱来抱去,和孩子做某些剧烈旳 身体接触游戏或一起翻滚。
2. 母亲旳影响
相比之下,母亲对婴儿说旳话 更多某些,但和婴儿玩旳游戏 更多旳是常规式旳,
某些母亲旳行为不恰当,不能 够满足孩子,总是打断孩子旳 节律,不是给孩子过多旳刺激 就是拒绝孩子。
例如:
当孩子困了旳时候,妈妈非要逗他 玩儿;而当孩子对着妈妈咿咿呀呀 时,她却视而不见。
婴儿对爸爸旳依恋是怎样旳?
在那些形成安全型依恋旳家庭 中,爸爸一般都对人友好、随 和,婚姻幸福。
一般来说,小朋友在温暖旳家 庭气氛中才干无忧无虑旳成长 。
依恋有持久性旳影响。
在1岁时形成安全型依恋旳幼儿 ,在学前期体现出更强旳适应 力、更多旳好奇心、更加好旳 问题处理能力和社会能力。
相反,未形成依恋会有很大旳 破坏影响。
对某些孩子来说,生命早期缺 乏关爱将留下终身旳情绪伤害。
(二)增进安全依恋旳形成
形成安全依恋旳关键是,母亲 要能够敏感旳觉察和回应婴儿 旳信号和节律。
“假如这么干有道理,那你就 去干吧。”

婴儿的社会性发展

婴儿的社会性发展

一个研究发现:母乳喂养的宝 宝会成为较聪明的成人。
在丹麦,婴儿时接受7—9个月 母乳喂养的成年男女,他们的 智力分数比只接受1个月或更少 母乳喂养的人平均高6分。
确实无法进行母乳喂养的妈妈 怎么办?
答案是:可以对宝宝多拥抱、 触摸、教育,并与宝宝互动。
(三)情感需要
婴儿的情感需要是指对爱和感 情的需要,这些心理的需要与 对事物、水和照料等生理的需 要同样重要。
这时,观察婴儿怎么做就可以
看出依恋的质量如何。
对母亲形成安全型依恋的婴儿
情绪稳定、积极,他们会因为 妈妈不在而显得不安,当她回 来时,就会更近地靠着她。
形成情绪联结为不安全—回避 型依恋的婴儿表现出焦虑,但
当母亲回来时,他们又会转过 脸不理她。
不安全—矛盾型依恋也是一种
焦虑性的情绪联结,当母亲回 来时,婴儿显得很矛盾,既向 母亲靠近又生气地拒绝与她接 触。
伦茨走,甚至像鹅妈妈一样对
他的的呼唤做出回应。
这种快速的、早期习得的永久性
行为模式称作印记。
如果孵出的小鸭在30小时之内没
有对它们的妈妈(或其他物体)
形成印记的话,之后就再也不会
形成。
对许多动物来说,这种印记的
效果会持续一生。
(二)寒鸦的“情人”
在正常情况下,印记使幼小的 动物对它的妈妈形成依恋,并 对在性成熟时期挑选配偶有指
硬的金属丝做成的。
另外的是在外层包着柔软的绒 布。
当让小猴在两个妈妈间进行选
择的时候,他们总喜欢去拥抱
绒布妈妈,即使奶瓶在金属丝 妈妈身上,由“她们”为小猴 提供食物,小猴也仍然拥抱绒 布妈妈。
小猴对绒布妈妈表现出的“爱” 和依恋与对真妈妈表现出的 “爱”和依恋相同。

婴儿的社会性发展

婴儿的社会性发展

鼓励互动
鼓励婴儿与他人进行眼神 交流、微笑和肢体接触, 促进情感交流。
建立社交技能
通过角色扮演和模仿游戏, 帮助婴儿学习如何与人沟 通和解决问题。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亲密接触
经常拥抱、亲吻和抚摸婴儿,给予他们安全感。
回应需求
及时回应婴儿的哭声和需求,培养信任感。
共同活动
与婴儿一起进行亲子阅读、游戏等活动,增进亲 子关系。
对陌生人害怕
03
婴儿通常会对不熟悉的人产生害怕或警觉,这可能阻碍他们与
他人的正常交往。
应对方法
渐进式分离
通过渐进的方式让婴儿逐渐适应与主要照顾者的短暂分离,以帮助 他们克服分离焦虑。
情绪调节训练
通过特定的游戏和活动,帮助婴儿学习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增强 自我控制能力。
逐步扩大交往范围
让婴儿逐渐接触不同的人和环境,帮助他们逐渐适应并减少对陌生人 的害怕。
依恋关系有助于培养婴儿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02
亲子互动
亲子之间的互动方式和质量对婴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家长应
多与婴儿进行积极、亲密的互动,促进其情感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发展。
03
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保持一致性,有助于培养婴儿的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
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社会环境
同龄交往
婴儿与同龄伙伴的交往对其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 过与同龄伙伴的互动,婴儿可以学习分享、合作等社交技 能,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社区环境
社区环境对婴儿的社会性发展也有影响。良好的社区环境 可以为婴儿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和资源,促进其社会性发 展。
社会文化背景
社会文化背景对婴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可能会影响婴儿的价值观、行为习惯 等方面的形成。

婴幼儿社会性发展概念及特点

婴幼儿社会性发展概念及特点

婴幼儿社会性发展概念及特点婴幼儿社会性发展是指在婴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其对他人产生关注、与他人互动、学习社会行为规范等社会性能力的逐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下面将从概念和特点两方面来介绍婴幼儿社会性发展。

概念:婴幼儿社会性发展是指在婴幼儿从出生到3岁左右的阶段,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互动,逐渐形成并表现出对他人的情感依存、对社会行为规范的认知和理解等社会性行为的发展过程。

婴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任务是建立和维持与父母和其他重要人物之间的情感联系,并与他人产生初步的社会交往。

特点:1. 依恋阶段:婴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最初表现为依恋行为,通过亲近和依赖父母或主要照顾者来满足自身的需求,如食物、安全感等。

在这一阶段,婴幼儿对父母有强烈的依赖和信任感,同时也体现出对陌生人的抵抗和不安。

2. 社会互动的出现:随着婴幼儿的成长,他们开始表现出更多的参与社会互动的意愿。

他们通过面部表情、眼神交流、手势等方式与他人进行简单的沟通和交流,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3. 理解情绪:在婴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学会理解他人的情绪,并产生一种共情的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面部表情和声音来推测他人的情绪状态,并相应作出反应。

4. 分享与合作:在婴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后期阶段,他们开始表现出与他人分享和合作的意愿。

在玩耍和互动中,婴幼儿逐渐学会了与他人分享玩具、合作解决简单的问题等,这体现了他们开始关注和尊重他人的意愿和需求。

5. 模仿行为:婴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还体现在他们对他人行为的模仿上。

他们会观察他人的行为,并试图去模仿和学习。

通过模仿行为,婴幼儿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并学习到适应社会的行为规范。

6. 多样化的互动方式:随着婴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他们积极参与各种社交互动,包括与父母、同伴的面对面互动,以及通过儿童游戏、玩具等实物的互动。

通过不同方式的互动,婴幼儿逐渐学会了与他人建立有效的沟通和理解。

总结:婴幼儿社会性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和成熟的过程,涉及到依恋行为、社会互动、情绪理解、分享与合作、模仿行为等多个方面。

婴幼儿社会性发展 婴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婴幼儿社会性发展 婴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二、婴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传统观点:
生物 因素
环境 因素
自身 因素
二、婴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生态环境观:
民族 学校 学校特征 管理层 社区
宏观
外部
中观 幼儿园 微观 同伴
家庭 邻里
家庭邻里
亲戚 文化 朋友 亚文化
家庭-幼儿园
父母工作单位
传统习俗
婴幼儿发展的社会生态系统图示
(U.Bronfenbrenner ,1989)
婴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因素
陌生人! 阿姨好!
妈妈, 我想你
与婴幼儿社会性发展密切相关。
婴幼儿社会性发展有何重要? 婴幼儿社会性发展会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一、婴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
01
幼儿发展 的整体
02
幼儿发展 的规律
03
幼儿 教育
一、婴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
01 幼儿发展的整体
身体 幼儿发展
• 心理环境
• 师幼互动
• 同伴互动
二、婴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社会文化
社会性发展本身就和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密不可分。
• 东方社会文化——
集体主义
二、婴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自身个性特征
个性发展的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十分明显。
• 气质类型
“容易型"
“困难型"
谢谢
二、婴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四大影响因素:源自家庭幼儿园社会 文化
个性 特征
二、婴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家庭
自身的特征 教养方式 教养态度
社会经济地位 受教育程度 情绪表达
二、婴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八章婴儿的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第八章婴儿的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比哺育更重要;依恋形成对社会性的正常发展有重 要影响。
了解婴儿的气质对父母养育的意义
1、了解孩子气质的类型,气质是比较稳定的,但并 不是不可变的。婴儿的气质影响了其与抚育者之间 的关系。反者依然。
2、研究者发,影响同步性在提高难相处婴儿的自 我控制方面特别重要。影响同步性:有点像跳舞, 一个舞伴领舞一段时间,另一个舞伴又领舞一段时 间,在这个过程中,这种运动相互重叠、彼此对应。
结果表明,在这三个任务中所表现出的抗拒引诱 的能力在年龄18~30个月之间稳定上升,言语发 展得较好的儿童自控能力也较高。
(3)抗拒型。当与母亲分离以前紧靠其母亲,不愿 离开母亲一步,虽然母亲在跟前,也不主动探究 环境中的事物。当与母亲团聚时,表现出非常生 气的抗拒行为,甚至于推开和搡打母亲。当母亲 抱起他时,他仍然继续哭闹,很难安抚他。
(3)无组织的紊乱型。是最不安全的,当与母亲分 离后再团聚时,儿童表现出各种混乱的矛盾行为。 如当母亲抱起他的时候,他的目光却看到别的地 方,或用一种茫茫然的抑郁的眼神接近母亲;当 母亲安慰他以后,他却出乎意料地哭起来,或表 现出一种冷冰冰的姿态。
三种类型
(1)容易抚养型(40%) 很快建立起有规律的生活方式,愉快的、容易
适应新的经验。
(2)抚育困难型(10%) 日常生活没有什么规律,接受新经验比较困难,
对环境刺激倾向作出强烈的否定反应。
(3)启动缓慢型(15%) 安静、不爱活动,对环境刺激作出温和低调的
反应,心境经常是不开朗的,对新经验适应的速度 比较慢。
实验是在一个儿童观察室中进行的。室内摆放
着三把椅子,呈三角形摆放。一把椅子是给母亲坐 的,另一把是为陌生人准备的,还有一把是儿童椅, 其周围摆放着许多玩具。通过单向玻璃可以观察到 实验的整个过程。母亲和陌生人事先被告知要按照 一个实验情节次序行动。

心理学考研发展心理学知识要点:婴儿社会性的发展

心理学考研发展心理学知识要点:婴儿社会性的发展

为了更好的帮助同学们学习。

为大家整理了“2019心理学考研发展心理学知识要点:婴儿社会性的发展”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婴儿社会性的发展1、婴儿情绪的发展:其中重要的就是社会性微笑的发展。

其发展过程:从出生之日起就会的微笑是内源性的微笑;从第5周开始,社会性微笑开始出现,能区别人和其他非社会性刺激;从5周到3.5个月,婴儿对人的社会性微笑是不加区分的,即无差别的社会性微笑;从3.5个月或4个月开始,婴儿对不同的人微笑不同,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性微笑;2、婴儿的依恋(1)依恋的概念依恋(attachment):是指个体寻求并企图与另一个体在身体和情感上保持亲联系的倾向;个体与主要抚养者发展出的一种特殊的、积极的情感纽带。

是个体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2)依恋的标志①婴儿试图维持与依恋对象的接触②当依恋对象不再时,婴儿会表现出烦恼③婴儿和依恋对象在一起会更加轻松快乐,而与他人时则会更加焦躁不安(3)与母亲的依恋婴儿通常依恋的对象是母亲,是否同母亲形成依恋以及依恋的性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婴儿情绪情感、社会行为、人格特征和与人交往基本态度的形成。

之所以大多以母亲为依恋对象主要是因为四点:①照顾婴儿时间长②母亲照顾的反应性强③在婴儿身上情感投入多,与婴儿亲④经常出现在如进食、排便等关键时间段(4)依恋的阶段鲍尔比、艾斯沃斯等将婴儿依恋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0--3个月)这个时期婴儿对人反应的大特点即是不加区分、无差别的反应②第二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对母亲、婴儿熟悉的人、陌生人的反应有了区别和选择,对母亲更为偏爱③第三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3岁)此阶段婴儿与母亲的依恋基本形成,与母亲的关系符合依恋的标志,而对陌生人则更加排斥(5)依恋的类型艾斯沃斯等“陌生情境”研究法,根据婴儿在陌生情境中的不同反应,认为婴儿依恋存在三种类型:①安型这类婴儿在与母亲一起时,能安逸的立游戏,并不是总以为在母亲身旁,只偶尔的靠近或眼神注视与母亲交流,母亲在场时,婴儿感到足够的安;当母亲离开时,明显表现出苦恼,不安;但当母亲回来时,会立即寻求与母亲接触,很容易被安抚;②回避型这类婴儿,母亲在与不在无所谓,自己自游戏,也叫“无依恋婴儿”;③反抗型(矛盾型)这类婴儿在母亲离开时表现得非常苦恼,极度反抗;而当母亲来时,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又反抗与母亲的接触;其中,回避型与反抗型都属于不安型依恋。

学前心理学之婴儿社会性发展

学前心理学之婴儿社会性发展

学前心理学之婴儿社会性发展学前心理学是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一门学科,其研究的内容广泛而深入。

而婴儿社会性发展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婴儿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婴儿在这个时期向外界展示出自己的社会性,并开始与他人建立起联系。

本文将探讨婴儿社会性发展的几个方面,并讨论婴儿社会性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婴儿社会性发展首先关注的是婴儿在认识他人并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各种能力。

在初生儿期,婴儿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社会性行为,比如向人类脸部的注意力和对声音的反应。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开始对他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区分,并对不同的表情作出相应的回应。

此外,婴儿还通过模仿他人的动作和表情,来学习并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

这种模仿行为不仅有助于婴儿认识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相似之处,还有助于婴儿在与他人交流时更好地理解对方。

在婴儿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婴儿逐渐开始表现出对他人的喜好和亲近。

根据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的研究,婴儿在3个月左右开始展示出对特定人的喜爱,并表现出对这个人的依赖和安慰需求。

这种特定对象的选择通常是基于婴儿与这个人的亲密程度和对婴儿需求的满足程度。

同时,婴儿也逐渐开始体验到分离焦虑,当他们与特定对象分开时会感到不安和担心。

这种分离焦虑在婴儿的社会性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促使他们主动与他人建立社交关系。

除了特定对象的选择和分离焦虑的发展,婴儿的社会性发展还体现在他们对他人的共情能力上。

共情是指婴儿能够感受并理解他人的情感状态,与他人产生情感共鸣。

通过共情,婴儿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需要和愿望,并在交往中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

研究表明,共情能力的发展与婴儿的大脑发育密切相关。

早期的共情行为是通过模仿和学习的方式来获得的,而随着大脑的成熟,婴儿逐渐能够主动理解和反应他人的情感。

婴儿社会性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婴儿期的社会性体验可以促进儿童的语言和认知发展。

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婴儿可以接触和学习到更多的信息和知识,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概念和理解。

婴儿社会性发展

婴儿社会性发展

一、早期的社会行为
婴儿的哭泣在6周左右达到顶峰,然后 逐渐减少。在出生后的前3个月,婴儿平均 每天哭泣2小时左右。在1岁内,哭泣多发 生在晚上。1岁以后,婴儿的哭泣更具有负 性情绪的色彩。婴儿发脾气的高峰大约在 1.5岁左右。2岁以后,哭泣就明显减少。
一、早期的社会行为
研究发现,在婴儿哭泣时成人及时恰当 地作出反应,婴儿一般会哭得少一些(Bell & Ainsworth, 1972);白天成人搂抱婴儿 时间多一些,晚上婴儿就哭得少一些,或 短一些(Hunziker & Barr, 1986)。
一、早期的社会行为
➢ 社会性能力 这些社会性能力在婴儿出生后的两年间
先后出现并不断得到发展。例如,新生儿 只会无意识地用哭声来引起成人的注意, 而2、3岁的婴儿则会有意识地用语言、表 情和动作来引起成人的注意了。
一、早期的社会行为
➢ 社会性能力 成人的教养方式和教养环境对儿童社会
性发展影响极大。丰富、安全和宽松的环 境,关心、鼓励和善于指导的父母对于婴 儿社会性能力发展帮助最大。
一、早期的社会行为
➢ 社会性能力 社会性能力指的是掌握社会习俗和规范,
并利用个人和周遭的资源来实现个人发展 的能力。根据White(1985)的观点,婴儿的 社会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早期的社会行为
➢ 以恰当的方式引起并保持成人的注意; ➢ 在恰当的时机表达自己的喜悦与烦恼; ➢ 在遇到困难时善于向成人求助; ➢ 在取得成绩时体会自豪感; ➢ 能进行角色扮演和假想活动; ➢ 能领导并服从同伴; ➢ 与同伴相竞争.
一、早期的社会行为
外源性微笑则是婴儿在清醒时、注意集 中时对外部刺激(运动的、新奇的、突然 出现的、变化的视觉、听觉、触觉刺激等 等)作出的微笑反应,是一种完全的微笑。

第五章 婴儿社会性的发展

第五章 婴儿社会性的发展
指对刺激反应的数量,无论表现的是不安、恐惧还是愤怒 指运动的强度和速度,即使很小的婴儿在这方面已经显示出稳定差异 儿童喜欢群居还是独处的程度。寻求或引发他人注意和接触上有差异 包括伤心、恐惧、缺乏抚慰和经历挫折 个体施加限制、抑制和意识的程度 包括不害羞、冲动和强烈的快乐
Rothbart, Ahadi, Hershey, Fisher(2001)
精神分析理论——你喂我所以我爱你



精神分析理论强调婴儿在与能够满足其生理需要 的对象保持接触时,投入具有性特征的能量“里 比多”的重要性。 精神分析理论的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十分强调喂食 方式、大小便训练方式和时间对依恋发展的影响。 而在艾里克森看来,从出生到2岁,是建立基本的 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的重要阶段。
三、对依恋的解释
罗猴实验


早期剥夺 的罗猴有许多 异常行为:咬自己,蜷缩在 角落里,有许多刻板动作. 成年后仍不适应于社交, 性成熟时不能主动交配, 不会照顾自己的后代.
三、对依恋的解释
认知理论——我爱你,因为我熟悉你


跟前述三种理论不同,认知理论并不强调满足需 要的动机在依恋形成中的作用。 认知理论推测,婴儿的依恋必须具有某些认知能 力。
二、气质的测量



最常用的是让孩子的照顾者,如母亲回答相关问题, 进而评定孩子气质的某些属性。 罗斯巴特等人(Rothbart & Bates, 1998)的婴儿行为 调查问卷(IBQ) 此外,Rothbart的另一份儿童行为调查问卷(CBQ), 通常由父母、老师及幼托机构的保育员完成,适用于 学步期至小学低年级各年龄阶段的儿童。
婴儿的情绪识别能力


婴儿很早就注意到情绪的某些声音信号,并会 给予回应,如新生儿听到其它婴儿啼哭时,自 己也会开始哭闹。 婴儿对他人面部表情的识别和解释发展略晚。

婴儿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依恋的概念和发展阶段

婴儿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依恋的概念和发展阶段
(1)非社交性阶段(出生起到大概 6 周)。 6 周前的婴儿在某种程度上是非社交性的,无论是社会性
刺激还是非社会性刺激都能引起他们的愉快反应,很少有什么 刺激会引起他们的不满。在这一阶段结束时,婴儿开始对微笑 面孔等社会性刺激显示出偏爱。
依恋的发展阶段
(2)未分化的依恋阶段(6周到五六个月)。
(3)特定性依恋阶段(6-9个月)。
依恋的发展阶段
(4)多重依恋阶段 (9-18个月)。 在依恋初步建立起来的几周后,大约一半婴儿开始对其 他人产生依恋,包括爸爸、哥哥、姐姐、祖父母或平时看护 他的保姆。 到 18 个月时,只有少数婴儿只依恋一个人,而一些婴 儿可能对 5 个或更多的人产生依恋。
依恋的概念和发Βιβλιοθήκη 阶段在婴儿的情感活动中,依恋是 一种重要的情感。
20世纪60年代末,约翰·鲍尔 比最早提出了依恋的概念。他指出, 依恋是抚养者与孩子之间特殊的情 感上的联结。
依恋的概念
依恋的概念
依恋的概念
鲍尔比强调,亲子依恋是一种 互惠关系, 亲子双方互相依恋。
依恋的发展阶段
沙菲尔和埃莫森发现,婴儿与养育者形成亲密关系要经历 三个阶段:

单元四婴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学前教育学院

单元四婴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学前教育学院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主题一、社会性发展概述学前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

社会性发展是儿童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社会性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儿童未来人格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实施幼儿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1.社会性发展的概念社会性发展,也称为社会化,是指儿童在其生物特性的基础上,与社会生活环境相互作用,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获得社会性需要、态度、价值,发展社会行为,并以独特的个性与人交往,相互影响,适应社会环境,由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2.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人际关系、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道德等方面的发展。

(1)人际关系的发展。

人际关系既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又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的人际关系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幼关系。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指隔代亲人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父母与子女的情感联系以及父母的教养方式。

亲子关系既是一种血缘关系,也是一种教养关系。

同伴关系是指儿童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具有平等、互惠的特点。

师幼关系是指进入幼儿园的幼儿与幼儿园保教人员之间的关系,是与父母之外的成人建立的密切关系。

(2)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的行为及倾向,包括同情、分享、合作、谦让、援助等。

一般来说,亲社会行为与攻击性行为相对立,它的最大的特征是使他人或群体受益。

亲社会行为对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状况是个体社会性发展过程成败的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与他们的道德认知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3)攻击性行为的发展。

攻击性行为是指任何形式的以伤害他人为目的的活动,如打人、咬人、故意损坏东西、向他人挑衅、引起事端。

0-6个月婴儿社会性发展游戏设计与指导

0-6个月婴儿社会性发展游戏设计与指导
关注游戏的安全性
在游戏过程中,应确保婴儿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避免使用过小或过硬的玩具,注意保持适当的距 离和监护。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跨学科合作
技术创新与应用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全球化视野下的文化交流
未来婴儿社会性发展游戏设计 需要更多跨学科的合作,结合 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等领域 的知识,为婴儿提供更科学、 全面的游戏体验。
教育者通过模仿婴儿的 动作和表情,让他们感 受到被理解和尊重;同 时,通过示范正确的社 交行为,如分享、轮流 等,帮助婴儿学习社交
规则。
语言交流
多与婴儿进行语言交流 ,包括说话、唱歌、讲 故事等,提高他们的语 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鼓励婴儿用表 情、动作等方式表达自
己的情感和需求。
鼓励探索
为婴儿提供丰富的玩具 和游戏材料,鼓励他们 自由探索和尝试。在探 索过程中,教育者可以 适时介入,引导婴儿观 察、思考和解决问题。
婴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
社会性发展是婴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性发展涉及婴儿的情感、认知、行为等多个方面,是婴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性发展对婴儿未来成长具有深远影响
良好的社会性发展有助于婴儿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适应社会生活,对其未来的学习、工 作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性发展是婴儿心理健康的基石
社会性发展不仅影响婴儿的社交能力,还与其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积极的社交互动有助于 婴儿建立安全感、信任感和自我价值感,从而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02
0-6个月婴儿社会性发展 特点
感知觉发展
01
视觉发展
婴儿开始能够分辨不同的颜色 、形状和大小,对鲜艳的颜色 和对比强烈的图案特别感兴趣

婴儿情绪和社会性发展

婴儿情绪和社会性发展

婴儿情绪和社会性发展婴儿在发展的早期阶段开始对周围环境产生情绪反应,并逐渐学会与他人进行社会互动。

婴儿的情绪和社会性发展密切相关,对于婴儿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婴儿在情绪和社会性方面的发展过程,以及不同因素对此过程的影响。

一、情绪发展婴儿的情绪发展起源于出生后的第一刻。

初生婴儿会表现出各种基本情绪,如喜悦、悲伤、愤怒等。

随着婴儿的成长,他们会逐渐学会区分各种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1. 情绪认知在3个月左右,婴儿开始对不同的情绪进行区分和辨认。

他们能够分辨出笑脸和哭脸的表情,并与父母进行视觉和语言的互动。

此时,父母的面部表情和声音对于婴儿的情绪发展非常重要。

2. 自我调节在6个月后,婴儿开始慢慢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他们能够通过吮吸、手脚动作等行为来自我安抚和调整,以减轻不适或表达满足感。

3. 情感反应随着成长,婴儿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更加明确的情感反应。

例如,他们会对陌生人表现出不安和恐惧,对亲近的人则表现出喜悦和亲近。

二、社会性发展婴儿的社会性发展主要体现在对他人的关注和互动上。

他们开始学会与他人进行视线交流、表情交流和声音交流,从而建立起与他人的联系和关系。

1. 视线交流从出生后的几个月,婴儿就能够通过眼神交流来与他人建立联系。

他们会追随移动的目标,注视父母的面部表情,并尝试模仿他们的行为。

2. 表情交流随着成长,婴儿能够学会模仿他人的面部表情,并通过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例如,当他们感到高兴时,会露出笑脸;当他们不满意或需要帮助时,会表现出不悦或哭闹等反应。

3. 声音交流婴儿的声音是他们与他人进行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

他们会通过不同的哭声、吵闹声或咿呀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同时也会对他人的声音作出反应。

三、影响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的因素婴儿的情绪和社会性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刺激、父母的教养方式等。

1. 遗传因素一些研究表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社会性发展可能与遗传基因有关。

婴儿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可编辑)

婴儿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可编辑)

婴儿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婴儿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第一节婴儿个性差异一、气质(一)概念气质是受个体生物组织所制约、不依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二)气质的类型1. 早期的分类(1)巴甫洛夫观点巴甫烙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强型平衡灵活多血质不灵活粘液质不平衡胆汁质弱型抑郁质多血质敏捷好动、乐观亲切、善交际、不拘束、易适应环境、能力强、效率高,能从事多样化、多变性的工作、情绪发生快而多变、灵活有朝气,浮躁轻率代表人物:王熙凤粘液质性情沉稳冷淡,思维言语动作迟缓;深谋远虑、坚毅、有原则、交际适度;自力强,内心少外露,感受性较低,耐受性较高,内倾明显代表人物:薛宝钗胆汁质精力旺盛,决策果断,动作迅速,率直热情,性情暴躁,脾气倔强,易粗心、易冲动、内心外露、不灵活代表人物:张飞抑郁质感情细腻、观察敏锐,见微知著,谨慎多疑;体验深刻但外部表现不强烈,行动迟缓;柔弱易倦,办事不果断,缺乏信心;孤僻迟疑内倾明显代表人物;林黛玉2. 近年的研究分类――托马斯-切斯的分类托马斯-切斯于1986 年把婴儿的情绪和行为归为5个维度,它们是(1)生物节律性和可预测性;(2)对新异刺激的倾避性;(3)对新经历和常规改变时的适应性;(4)情绪反应强度;(5)典型心境。

根据以上维度的不同组合,归纳出3种气质类型:容易抚育型抚育困难型发动缓慢型(三)婴儿气质的发展1. 婴儿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气质具有先天基础,它在人的性格上打下烙印,然而环境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它;2. 婴儿气质与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婴儿社会化的最初渠道。

亲子关系的建立有可能受婴儿气质特性的影响。

(三)气质与早期教育1. 容易型婴儿对各种各样的教养方式都容易适应。

但在某些情况下,他们这种容易接受父母管教的优点却会导致一些行为问题的发生。

2. 困难型婴儿需要家长热情、耐心、有爱心地对待这些孩子,全面考虑他们的气质特点,针对其特点积极对待他们,采取适合其特点、特别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方式,才能使这些孩子健康的适应社会。

婴儿期的社会发展水平及规律

婴儿期的社会发展水平及规律

婴儿期的社会发展水平及规律婴儿期是人类生命的最早阶段,社会发展在这个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

婴儿的社会发展水平及规律对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下面是婴儿期社会发展的一些关键特征和规律:1. 外部刺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婴儿期的社会发展主要受到外部环境刺激的影响。

这些刺激可以来自于父母和其他亲近的人,以及婴儿所处的社会环境。

各种刺激可以促进婴儿的情感、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2. 社交互动的重要性社交互动是婴儿期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婴儿通过与父母和其他人的交往来建立情感联系和社会技能。

当父母与婴儿互动时,例如对婴儿的微笑和亲吻,这有助于培养婴儿的情感表达和社交技能。

3. 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婴儿期是社会认知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

婴儿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研究社会规则和行为准则。

他们还开始了解自己与他人之间的联系,例如识别父母等熟悉的面孔。

4. 婴儿的情感发展婴儿在社会互动中经历了情感发展的重要阶段。

他们开始建立与主要照顾者的情感联系,如与父母的亲密关系。

这些情感联系对于婴儿的情感安全感和个人发展至关重要。

5. 社会发展的个体差异婴儿在社会发展方面存在个体差异。

一些婴儿在社交技能、情感发展和社会认知能力方面较为早熟,而另一些婴儿则需要更多时间来达到相同的水平。

这些个体差异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总的来说,婴儿期的社会发展是一个关键的成长阶段。

外部刺激、社交互动、社会认知和情感发展都是婴儿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

了解和关注这些规律可以帮助父母和保育者更好地支持婴儿的社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婴儿社会性发展
一、亲子交往
(一)亲子交往概念
亲子交往是指儿童与其主要抚养人(主要是父母)之间进行的,伴随情感关系的交往过程。

人们也常常把它称为亲子关系。

它是儿童早期生活中最主要的社会关系,是婴儿期的主导活动。

在亲子关系中,父母相对婴儿来讲,处在亲子关系的主动地位,父母的想法、观念和行为对孩子产生极大影响,是婴儿安全感的建立和将来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基础。

(二)亲子交往发展的阶段
依恋开始于最早的母婴交往,是母婴交往过程中乳儿和照看者(主要是母亲)之间形成的-种亲密的、持久的情绪关系的联结。

在发展心理学中,依恋是指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养育者的身体接触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性(桑标,2003)。

依恋是儿童最早出现的心理模式之一,对儿童心理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依恋的发展
(1)前依恋期(出生~3个月)
此阶段也叫无差别的依恋阶段,即婴儿对所有人都做出相同的反应,如用哭声唤起人们对他的注意,喜欢注视所有人的脸。

在舒适状态对所有人微笑、手舞足蹈,对所有人发出的声音展示相同的反应,对安慰他的人不存在选择,也没有形成对母亲的偏爱。

而此时,所有人对婴儿产生的影响也是一致的。

任何人的拥抱和抚触都能给婴儿以愉悦
的感受。

(2)依恋关系建立期(3~12个月)
此阶段的婴儿对人的反应有了区别,对熟悉的人尤其是母亲逐渐显示出偏爱,更愿意与之接近、微笑。

面对陌生人时,反应行为减少。

此时的婴儿一-般仍然能接受陌生人的照顾,也能忍受与父母的暂时分离,但是带有略微伤感的情绪。

(3)依恋关系确立期(12~24个月)
此阶段的婴儿对母亲或其看护人的偏爱显得尤为强烈。

当母亲或看护人在身边时,婴儿能以他们为“安全中心”,从这个中心出发去主动探索周围世界。

当有安全需要时,会立即返回“中心”。

离开母亲或看护人会显得焦虑不安,形成了分离焦虑,并且出现了陌生焦虑,对陌生人回避,且对陌生人很少微笑或咿呀作语。

(4)目的协调的伙伴关系期(2岁以上)
此阶段的婴儿随着认知的发展,能较好地理解父母或看护人的情感、意愿等,也能调控自己的行为。

此时的婴儿能忍耐父母或看护人的迟迟不注意,也能理解父母因为接电话而不能及时给予自己反馈的行为。

同时,他们还能忍受与父母的短暂分离,知道父母将会返回到自己身边。

2.依恋的类型
艾斯沃斯根据婴儿在陌生情境中的表现,将婴儿的依恋行为分为三种类型。

(1)焦虑一回避型
此类型的婴儿容易与陌生人相处,容易适应陌生环境,对母亲的离开与出现一般没有特别的反应,不难过也不高兴。

因此,实际上这类婴儿与母亲或看护人并没有形成特别紧密的情感联系。

故也有学者将运这类婴儿称为“无依恋婴儿”。

(2)安全型
此类型的婴儿与母亲在.起时能放心地愉快玩要,体的有找警集,但是也很积极,会财美做哭当科表离开把能前的防生人,物先人不用加的,试图寻找母亲,有时会哭闹。

当母亲回来时,他们会显得比以前与母亲更亲热,同时馆很容易平静下来,继续游戏。

(3)焦虑一矛盾型
此类型的婴儿常常显出较高的分离焦虑。

当与母亲分离时,他们感到强烈不变,常哭周不止。

当母亲返回时,一方面,试图寻求与母亲的亲近:另一方面,会抗拒来自母亲的安慰,显得异常的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