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止血药简介

合集下载

中药学——止血药

中药学——止血药

中药学——止血药1. 定义凡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用于治疗各种出血证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2. 分类、特点及适应证1)凉血止血药性能特点:味多苦、甘,性寒凉,入心、肝经。

功效:清泄血分之热而止血。

应用:血热妄行所致之出血病证。

2)化瘀止血药性能特点:味多苦,性温或寒,入肝经。

功效:既能止血,又能化瘀,具有止血不留瘀的特点。

应用: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病证。

3)收敛止血药性能特点:味多涩,性多平,入肝、脾经。

功效:收敛固涩而止血。

应用:内无实邪之各种出血证。

4) 温经止血药性能特点:味多辛,性温热,入肝、脾经。

功效:温里散寒,益脾阳,固冲脉而统摄血脉,温经止血。

应用:脾不统血,冲脉失固之虚寒性出血。

3.配伍应用原则:必须根据出血的病因、病机、部位,选用药性功能相宜的止血药。

1)血热妄行而出血者,宜配伍清热泻火、凉血止血药;2)阴虚火旺、阴虚阳亢而出血者,宜配伍泼滋阴降火、滋阴潜阳药;3)瘀血内阻,血不循经而出血者,宜配伍香行气活血药;4)虚寒性出血者,宜配伍益气健脾,温里助阳药;5)下部出血者,宜适当配伍升举之品;6)上部出血者,宜适当配伍降气之品。

4. 使用注意1)凉血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易凉遏敛邪,有“止血留瘀”之弊,故出血兼有瘀滞者不宜单独使用。

2)对实热方盛或有瘀滞的出血证,不宜用收敛性强的止血药。

3)出血过多,气随血脱者,当急投大补元气之药,以挽救气脱危候。

4)止血药是否炒炭,应视具体药物而定,不可一概而论。

5. 各类药功效第一节凉血止血药小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槐花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侧柏叶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

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第二节化瘀止血药三七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茜草凉血,祛瘀,止血,通经。

蒲黄止血,化瘀,利尿通淋。

第三节收敛止血药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仙鹤草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补虚。

棕榈炭收敛止血。

血余炭收敛止血,化瘀,利尿。

中药学第七章、止血药

中药学第七章、止血药

第七章、止血药第一节、凉血止血药第二节、化瘀止血药第三节、收敛止血药第四节、温经止血药+散瘀解毒消痈+清大肠热小蓟:大蓟:地榆:槐花:凉血止血横向总结共同功效: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凉血止血+清大肠热:凉血止血+收敛止血:凉血止血+止咳:清热解毒章节凉血止血药:+收敛止血地榆侧柏叶:三七:茜草:蒲黄:花蕊石:降香:横向总结化瘀止血+凉血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活血+理气:白及:仙鹤草:紫珠:棕榈炭:血余炭:横向总结收敛止血+凉血止血:收敛止血+化瘀止血:止血+利尿:艾叶:炮姜:灶心土:横向总结化瘀止血+凉血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收敛止血+凉血止血:止血+利尿:止咳+止呕:止血部位安胎药:地榆 槐花白及 紫珠 棕榈炭其他章节止血药横向总结荆芥贯众,马齿苋,马勃大黄(利湿退黄),石韦(利尿通淋)紫苏:黄芩:桑寄生、杜仲、菟丝子:砂仁:艾叶:对应方剂:白茅根:苎麻根:苎麻根:白术:续断:主治:可用于治疗血瘀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苦寒能泻火解毒,味酸涩能敛疮因其味苦主降,尤宜下焦血热的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

止血多炒用,化瘀、利尿多生用。

(共同功效: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利尿通淋。

小蓟饮子藕蒲黄,木通生地滑石襄,归草栀子淡竹叶,热结血淋服之良解毒敛疮,收敛止血。

(下焦血证,崩漏)清肝泻火(槐角:痔疮出血)为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化痰止咳,生发。

利尿,清肺胃热。

vs芦根:清气分热;白茅根偏血分同用,气血双清安胎。

(清热部位侧重总结)小薊,大蓟地榆,槐花地榆,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石韦,侧柏叶马勃、贯众(共同功效:化瘀止血+止痛)(跌扑损伤首选),补虚凉血止血,通经。

尤为妇科调经要药。

利尿。

(收敛)收敛止血。

理气止痛茜草蒲黄 花蕊石 (血余炭)降香 玫瑰花消肿生肌。

(肺胃:胃溃疡)止痢,截疟,补虚。

vs鸦胆子:清热解毒,截虐,止痢,腐蚀赘疣凉血止血,清热解毒。

(肺胃)崩漏出血(固冲汤)化瘀利尿。

止血药(中药学)

止血药(中药学)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本类药物性属寒凉,味多甘苦,入血 分,能止血兼清血热,适用于血热妄 行所致的各种出血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本类药物以止血为主要功效,虽有凉血 之功,但清热作用并不强,故在治疗血 热出血病证时,常需与清热凉血药同用。 若治血热夹瘀之出血,当配化瘀止血药, 或配伍少量的活血化瘀药。
本类药物均为寒凉之品,原则上不宜 用于虚寒性出血。又因其寒凉易于凉 遏留瘀,故不宜过量久服。
2.痈肿疮毒
本品能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用治热毒疮疡初起肿痛之证。 可单用鲜品捣烂敷患处,也可与蒲公英、紫花地丁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5〜12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含芦丁、蒙花苷;原儿茶酸,绿原酸,咖 啡酸及蒲公英凿醇等。《中国药典》中规定本品含蒙花苷 (C28H32O14)不得少于0.70%。
2.药理作用本品不同提取物灌胃给药,均对小鼠有凝血和 止血作用。其水煎剂体外对白喉杆菌、肺炎球菌、金黄色 葡萄球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大蓟
Daij(《名医别录》)
本品为菊科植物蓟的干燥地上部分。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夏、秋二季花 开时釆割地上部分,除去杂质,晒干。 切段。气微,味淡。以色绿,叶多者 为佳。生用或炒炭用。
第十八章 止血药
内容
凉血止血药 化瘀止血药 收敛止血药 温药止血药
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功效,主要用以治疗各种 出血病证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止血药入血分,因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故本类 药物以归心、肝、脾经为主,尤以归心、肝二经者为 多。止血药均具有止血作用,因其药性有寒、温、散、 敛之异,故本章药物的功效分别有凉血止血、温经止 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之别。

中药止血药物分类归纳总结

中药止血药物分类归纳总结

中药止血药物分类归纳总结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医学体系,在治疗各种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止血药物在中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中药止血药物进行分类归纳总结,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药止血药物的不同种类和作用。

一、外用止血药物外用止血药物是指用于外伤或创伤出血的中药制剂。

这类止血药物通常以敷贴或涂抹的方式使用,具有收敛血管、增强血液凝固等作用。

常见的外用止血药物包括:1. 三七:三七具有活血止血的作用,广泛用于皮肤创伤或皮肤出血等。

其所含的三七皂苷能够促进血小板聚集,发挥止血的效果。

2. 肉桂:肉桂具有温经活血、止血的作用。

可用于治疗皮肤创伤、瘀血等症状。

3. 木瓜叶:木瓜叶能够刺激血小板生成,加速血小板聚集,有助于止血。

常用于血友病出血或口腔出血等情况。

二、内服止血药物内服止血药物是指用于内脏出血、出血性疾病等情况的中药制剂。

这类止血药物通常以口服的方式使用,具有活血化瘀、凝血止血的作用。

常见的内服止血药物包括:1. 丹参:丹参具有活血化瘀、增加血小板凝聚力的作用,可用于内脏出血、咯血等病症。

2. 桃仁:桃仁具有活血祛瘀、止血的作用,常用于瘀血滞络所致的出血疾病。

3. 川芎:川芎具有活血通络的作用,可用于内脏出血、头痛偏沉、经闭等症状。

三、针灸止血药物针灸止血药物是指在针灸治疗中用于止血的中药制剂。

这类止血药物通常以辅助针灸治疗的方式使用,具有活血止血的作用。

常见的针灸止血药物包括:1. 三七粉:三七粉可用于外伤引起的出血,能够加速血小板聚集、增强凝血功能。

2. 虎杖:虎杖具有活血止血、解毒的作用,常用于瘀血内阻、创伤出血等情况。

3. 郁麻子:郁麻子具有消瘀止血、促进创口愈合的效果,可用于外伤引起的出血。

总结:中药止血药物种类繁多,不同的药物对应不同的治疗需求。

以上所述的外用、内服、针灸止血药物仅为常见的例子,并不代表所有的中药止血药物。

在使用中药止血药物时,应根据病情、病因以及医生的指导进行正确的选择和使用。

中药学 止血药

中药学 止血药

凝血因子(blood clotting factors)
Ⅰ 纤维蛋白原 Ⅱ 凝血酶原 Ⅲ 组织凝血激素 Ⅳ Ca2+ Ⅴ 前加速素 Ⅶ 前转变素 Ⅷ 抗血友病因子 Ⅸ 血浆凝血激酶 Ⅹ Stuart-Prower因子 Ⅺ 血浆凝血激酶前质 Ⅻ 接触因子 ⅩⅢ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前激肽释放酶、 高分子激肽原 血小板磷脂
三七
(2) 抗肝纤维化:对CCl4中毒肝纤维化大鼠,可 减轻肝脏脂肪变性、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变性 坏死。减少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的增生而。
(3) 利胆:三七注射液对a-异硫氰酸萘酯所致兔肝 内阻塞性黄疸具有显著降低血清胆红素,促进胆 汁分泌作用。
(4) 促进肝脏蛋白质合成。
三七
二、其他药理作用
● PNS CCl4肝损伤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 (ALT)。甲醇提取物对CCl4、D-半乳糖胺引起 的大鼠肝损伤,显著降低谷草转氨酶(AST)及乳
酸脱氢酶(LDH)活性,使肝细胞变性坏死减轻。
●对二甲基亚硝胺中毒大鼠肝损伤,三七粉治疗4 周,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减少肝细胞间胶原纤维。
保肝利胆
蒲黄
【来源】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 Typha angustifolia L.、东方 香蒲Typha orientalis或同属植 物的干燥花粉。
【主要成分】黄酮类:槲皮素、山 奈酚、异鼠李素、柚皮素;甾醇 类:β-谷甾醇;多糖、氨基酸。
【药性】味甘,性平。归肝、心经
【功效】止血,化瘀,通脉。
【主治】吐血,衄血,咯血,崩漏, 外伤出血,经闭痛经,脘腹刺痛, 跌扑肿痛,血淋涩痛。
三七 5.抗炎
PNS对组胺、醋酸、二甲苯、5-HT,缓激肽等引起的毛细 血管通透性升高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中药止血药

中药止血药

整理ppt
12
地榆
为蔷薇科植物地榆或长叶地榆的根。 前者产于我国南北各地,后者习称 “绵地榆”,主要产于安徽、浙江、 江苏、江西等地。春季将发芽时或 秋季植株枯萎后采挖。除去须根, 洗净,晒干生用,或炒炭用。
整理ppt
13
地榆
1. 【适应证】 止血药 主要用治体内、外各 种出血病证。如咯血、 咳血、衄血、吐血、 便血、尿血、崩漏、 紫癜以及外伤出血等。
24
白茅根 《神农本草经》
1. 【性能】甘,寒。归肺、胃、膀胱经。 2. 【功效】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 3. 【应用】a.血热出血证。b.水肿、热淋、黄疸。
c.胃热呕吐、肺热咳喘。 4.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鲜品加倍,以鲜
品为佳,可捣汁服。多生用,止血亦可炒炭用。 5. 【鉴别用药】白茅根、芦根均能清肺胃热而利尿,
止血药
整理ppt
1
概述
1. 含义: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治疗各 种出血病证为主的药物,称止血药。
2. 性能特点:
均入血,分归心、肝、脾经为主,
均具有止血作用。
3.适应证:
止血药主要用治体内、外各种出血病证。 如咯血、咳血、衄血、吐血、便血、 尿血、崩漏、紫癜以及外伤出血等。
整理ppt
2
分类
1.凉血止血药:
1. 【性能】苦,寒。归肝经。
2. 【功效】凉血化瘀止血,
通经。
3. 【应用】a.出血证。b.血瘀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4.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大剂量可用30g。亦入丸 散。止血炒炭用,活血通经生用或酒炒用。
整理ppt
37
蒲黄 《本经》
[来源]本品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 、东方香蒲 或 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

中药学-止血药

中药学-止血药

側柏葉 柏科常綠喬木側柏的嫩枝葉
側柏鱗葉節節連,整碎不齊扁平攤。 鮮時青綠氣芳時,涼血止血祛咳痰。
[性味歸經] 苦、澀,微寒。歸肺、肝、大腸。 [功 效] 涼血止血,祛痰止咳。
[應用] 1、各種出血證(咳血、嘔血、便血、尿
血、崩漏):涼血、收斂止血。寒熱均 可。 熱證:配伍生地、生荷葉、生艾葉,
此外,還可用於熱毒癰腫、丹毒以及淋病 等,取其清熱解毒、利尿之功。
[用法用量]
煎服,10-30g;外用適量,搗敷。
安胎藥物
紫蘇:解表發汗、寬胸利膈、順氣安胎。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 桑寄生:祛風濕、益肝腎、強筋骨、固沖任、安胎。 砂仁:化濕行氣、溫中止嘔、止瀉、安胎。 艾葉:溫經止血、散寒調經、安胎。 白術 :補氣健脾、燥濕利水、和中安胎。 菟絲子:補腎益精、養肝明目、固元安胎。 杜仲:補肝腎、強筋骨、安胎。 續斷:補肝腎、續筋骨、通血脈、安胎。 阿膠:補血止血、滋陰潤燥、安胎。 苧麻:根清熱涼血、解毒安胎。
茜草叉根多扭曲,皮色棕紅易脫離, 斷面平坦質輕脆,涼血止血又祛瘀。
[性味歸經] 苦,寒。歸肝經。 [功 效] 涼血止血,活血通經。
[應 用]
1、血熱出血挾瘀者(崩漏、吐血、 衄血、尿血、便血):涼血、化 瘀而止血。如十灰散、安沖湯。
2、血瘀經閉、痛經:活血化瘀,通經 止痛。
3、跌打損傷血瘀腫痛:活血消腫止痛. 4、風濕痹痛:活血通經止痛。
2.用於血瘀氣滯之胸脅心腹疼痛及跌打損傷瘀 腫疼痛。
[用法用量]
煎服,3-6g,宜後下。研末服每次1-2g。外用 適量。
第三節 收 斂 止 血 藥
[特點] 1、味澀收斂,有收斂止血作用。 2、性平,寒證熱證出血均效。 3、以出血無瘀者為宜,兼瘀邪

从中医角度讲止血药分为几类

从中医角度讲止血药分为几类

从中医角度讲止血药分为几类
止血药分类是初级中药师考试中可能用到的知识点,医学教育网为广大考生整理如下:
①凉血止血药:味或苦或甘而性均寒凉,能清血分之热而止血,主治血热妄行之出血证,过量滥用有留瘀之害。

②化瘀止血药:性味虽各异,但却均能消散瘀血而止血,兼能消肿止痛。

主治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证,有止血不留瘀之长,为治出血之佳品。

③收敛止血药:味多涩,或质黏,或为炭类,性多平,或凉而不甚寒,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虽善收涩止血,但有留瘀恋邪之弊,主治出血而无瘀滞者,若有瘀血或邪实者慎用。

④温经止血药:性温热,能温脾阳、固冲脉而统摄血液,功善温经止血,主治脾不统血、冲脉失固之虚寒性出血。

《中药学》止血药 ppt课件

《中药学》止血药  ppt课件

茜 草
• [基源]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的干燥根及根 茎。
• [药性]苦,寒。归肝经。
• [功效]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 [应用]出血证。血瘀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大剂量可用3Og。亦人丸、散。 止血炒炭用,活血通经生用或酒炒用。
慎用。
三 七
[基源]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的干燥根。
• [药性]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 [功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 [应用]出血证。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 [用法用量]多研未吞服,1-1.5g; 煎服,3-1Og, 亦入丸、 散。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 •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 [药性]苦、甘、涩,寒。归肺、胃、肝经。 • [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 [应用]出血证。痈肿疮痛,手足皴裂,水火烫伤。
• [用法用量]煎服,3-1Og。大剂量可用至3Og。 亦可入丸、 散剂,每次用 L5g; 研未吞服,每次 1.5-3go 外用适量。 • [使用注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 本类药物性属寒凉,味多甘苦,入血分,能清泄血分之热而
止血,适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病证。
• 本类药物在治疗血热出血病证时,常需配清热药同用。 • 治血热夹瘀之出血,宜配化瘀止血药,或配伍少量的化瘀行 气之品。 • 急性出血,可配伍收敛止血药以加强止血之效。 • 本类药物均为寒凉之品,原则上不宜用于虚寒性出血。又 因其寒凉易于凉遏留瘀,不宜过量久服。
。多生用, 止血炒炭用。
化瘀止血药
• 本类药物既能止血,又能化瘀,具有止血而不留瘀
的特点,适用于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病证。

《中药学13止血药》课件

《中药学13止血药》课件
中药学13止血药
本课件将介绍《中药学13止血药》的相关内容,包括药物简介、历史与发展、 分类以及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等内容。
13种中药止血药简介
五加皮
五加皮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止血药,具有收敛 血管、止血的药理作用,广泛应用于外科手 术和创伤后的止血。
喜荡
喜荡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止血药,具有活血化 瘀、止血的功效。常用于手术后、月经不调 等病症的治疗。
国际合作交流
中药止血药在国际上也受到 越来越多的关注,未来将加 强与国际合作的交流,促进 中药止血药的国际化发展。
中药止血药的质量控制是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包括原材料选取、生产工艺控制等方面。
未来发展趋势
现代科技应用
在中药止血药的研究和开发 中,将进一步结合现代科技, 提高药效和疗效,并改进制 剂形式。
临床实践与研究
随着中医药的发展,中药止 血药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将持 续深入,为其应用提供更多 的科学依据。
赤芍
赤芍是一种传统中药,在止血领域有着悠久 的历史。它具有凉血止血的药理作用,适用 于妇科、外科等以其活血化 瘀、止血散瘀的药理作用而闻名。在创伤、 疮伤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中药止血药的分类
1 止血草药
2 血塞解药
包括五加皮、赤芍等草本植物,以其收敛 血管、止血散瘀的特性而被归类为止血药。
如喜荡、三七等,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散 瘀的作用,常用于疮伤、出血等情况。
3 凉血止血药
4 其他分类
以赤芍、生地黄等药物为代表,能收敛血 管、凉血止血,在妇科疾病中有广泛应用。
还包括金银花、红花、总状红花、大黄、 海螵蛸、毛冬青、半枝莲等中药。
药理作用及应用
药理作用
中药止血药具有活血化瘀、收敛血管、止血等药 理作用,能有效促进伤口愈合和止血。

中药学之止血药

中药学之止血药

中药学之止血药止血药定义: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功效,用于治疗各种出血证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功效:本类药物均入血分,归心、肝、脾经为主,尤以归心、肝二经者为多。

都具有直接制止出血的功效,有的还能消除导致血不循经的病因。

主治:主要用以治疗咯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及外伤出血等体内外各种出血病证。

分类:凉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温经止血药。

第一节凉血止血药本类药物性味多属甘苦寒凉,入血分,既能止血,又能清泄血分之热,适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病证。

▲大蓟【主要性能】甘、苦,凉。

归心、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散瘀消痈。

【应用】1、血热出血证 2、热毒痈肿【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加倍。

外用适量,捣敷或捣汁外涂。

★小蓟【主要性能】甘、苦,凉。

归心、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散瘀消痈。

【应用】1、血热出血证 2、热毒痈肿【用法用量】煎服,4.5~9g;鲜品30~60g。

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小蓟▲地榆【主要性能】苦、酸、涩,微寒。

归肝、胃、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应用】1、血热出血证 2、烫伤,湿疹,热毒疮疡【用法用量】煎服,9~15g。

外用适量。

解毒敛疮多生用,止血多炒炭用。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味酸涩,凡便血、崩漏、下痢属虚寒者应慎用。

大面积烧伤病人,不宜使用地榆制剂外涂,以防其所含鞣质被大量吸收而引起中毒性肝炎。

※槐花【主要性能】苦,微寒。

归肝、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应用】1、血热出血证 2、肝火上炎,目赤头痛【用法用量】煎服,5~9g。

外用适量。

止血多炒炭用,清肝泻火宜生用。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虚热而非实火者慎用。

※侧柏叶【主要性能】苦、涩,寒。

归肺、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

【应用】1、出血证 2、肺热咳嗽 3、脱发,须发早白【用法用量】煎服,6~12g。

外用适量。

止血多炒炭用,化痰止咳宜生用。

★白茅根【主要性能】干,寒。

《中药学》之止血药

《中药学》之止血药

中药学》之止血药①凉血止血药大蓟、小蓟:散瘀消痈。

地榆:善治下焦出血,烧烫伤。

白茅根:清热生津,利尿通淋。

槐花:尤宜便血与痔疮出血。

三七: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为“伤科要药”。

②化瘀止血药茜草:止血宜炒炭用,活血祛瘀则生用或酒炒用。

③温经止血药炮姜:既善温经止血,治虚寒出血; 又善温中止痛,治虚寒腹痛、吐泻。

《中药学》之活血化瘀药①活血行气药川芎:“血中气药”“头痛不离川芎”。

*延胡索: 活血,行气,止痛。

醋制可增强止痛作用。

乳香、没药:常相须为用,不溶于水,须烊化,不宜多用②活血调经药* 丹参: 祛瘀,凉血,清心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西红花,功与红花相似而力强,又能凉血解毒、解郁安神桃仁: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益母草:为治瘀血经产病之要药。

*牛膝:活血通经、利水通淋、引火下行宜生用; 补肝肾强筋骨宜酒炙用。

*川牛膝:较牛膝,无明显补益肝肾作用。

血竭:内服活血化瘀,外用止血生肌敛疮。

穿山甲:通经下乳,消肿排脓王不留行:下乳,通淋③破血祛瘀药莪术: 主治血瘀与食积之重症。

水蛭: 通经④活血疗伤药自然铜: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肿痛。

《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一、化痰药①温化寒痰半夏:为治湿痰、寒痰、呕吐之要药。

天南星:善祛经络风痰,止痉。

白前:降气化痰。

②清化热痰前胡:降气祛痰,宣散风热。

川贝母:善清肺化痰、润肺止咳。

浙贝母:长于清泄热邪、开郁散结。

桔梗:利咽、排脓。

昆布:善消痰软坚,治瘿瘤瘰疬又兼利水。

礞石:治顽痰咳喘之佳品,痰积惊痫之良药。

二、止咳平喘药性温苦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百部:新久咳嗽之要药,最宜痨嗽及百日咳。

紫菀、款冬花:善润肺下气、化痰止咳性寒枇杷叶:善治肺热咳喘与胃热呕哕。

桑白皮:泄肺热,利水。

泻肺平喘宜蜜炙用,利水消肿宜生用。

半夏、天南星比较共同点:辛温之品,均能燥湿化痰、消肿止痛。

用于湿痰、寒痰证,痈疽肿毒、毒蛇咬伤等。

不同点:1. 半夏偏走脾胃,降逆止呕,用于多种呕吐。

中草药止血药

中草药止血药

止血炒炭, 泻火生用 止血炒炭, 化痰止咳生 用,外用煎 汤外洗或研 末调敷
侧柏叶
地榆
大面积烧 伤,不宜使 用地榆制剂 外涂
作用偏于下 焦,善泄热 凉血,又能 收敛止血
凉血止血, 活血祛瘀 茜qian草 (苦寒,归肝 经)
止血宜炒炭 用,活血祛 瘀则生用或 酒炒用
三七 {药理}
蒲黄
{药理}
白及
仙鹤草
棕榈炭
பைடு நூலகம்紫珠
藕节
艾叶
炮姜
化瘀止血, 1体内外各种 止血而不留 活血定痛 出血病证2跌 瘀,化瘀而 (甘微苦温, 打损伤,瘀滞 不伤正 归肝胃经) 肿痛3胸腹刺 止血,抗血栓,扩张血管,降血压,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抗心律失常,抗炎,镇 1吐血,咯血, 痛,镇静,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调节糖代谢,保肝,抗衰老,抗辐射,抗菌及抗肿 无论寒热出 收敛止血, 衄血,尿血,便 蒲黄+五灵脂=血瘀胸胁心 血均可,最 活血祛瘀, 血,崩漏,外伤 腹诸痛及血瘀出血(两药 宜尿血,活 利尿(甘平, 出血2血瘀心 合用无论生用炒用活血止 血化瘀生 入肝,心包 腹疼痛,痛经, 痛,化瘀止血) 产后瘀阻腹痛 用,收涩止 经) 3血淋涩痛 孕妇忌服 血化瘀炒用 促进血凝,止血,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降血压,抗心肌缺血,抗动脉粥样硬 1咯血,咳血, 化,改善微循环,兴奋子宫,抗炎及镇痛等作用(无抗心律失常作用,三七有抗心 衄血,吐血,外 白及+三七=止血力增强而 收敛止血, 伤出血2疮痈 不留瘀(治各种出血) 白 消肿生肌 肿毒,烫伤,手 及+乌贼骨=胃,十二指肠 (苦甘涩微 足皲(jun)裂, 溃疡之吐血,便血(止血力 寒,归肺肝 肛裂3肺痈而 强,并能促进溃疡愈合) 胃经) 咳吐腥痰脓血 日渐减少者 反乌头 1咯血,咳血, 衄血,吐血,尿 收敛止血, 血,便血,崩漏 止痢,截疟, 2久泻,久痢3 有涩敛之 解毒,杀虫 疟疾,痈肿疮 性,治腹泻, (苦涩平,归 毒4滴虫性阴 痢疾,当以 肺肝脾经) 道炎所致阴痒 慢性泻痢为 带下5脱力劳 宜 收敛止血 (lu)(苦涩 崩漏,便血,吐 收涩力强, 平,归肺肝 血,咯血等多 出血兼瘀者 种出血证 慎用 大肠经) 1咯血,咳血, 收敛止血, 衄血,吐血,便 清热解毒 血,尿血,崩 (苦涩凉,归 漏,外伤出血 肺胃肝经) 等2烧烫伤,疮 咯血,咳血,衄 捣汁饮用, 血热出血夹 收敛止血 血,吐血,便 瘀宜生用, (甘涩平,归 血,尿血,崩 虚寒出血宜 心肝胃经) 漏,外伤出血 等 炒炭用 1虚寒性崩漏 下血,胎漏等2 温经止血, 经寒痛经,月 艾叶+阿胶=血虚有寒之崩 散寒止痛 经不调,带下 辛香温燥, 漏下血(两药合用,养血止 (辛苦温,归 清稀,宫冷不 不可过量或 温经止血宜 血,散寒暖宫调经) 肝脾肾经) 孕3脘腹冷痛4 持续服用, 炒炭用,散 外用治湿疹骚 阴虚火旺忌 寒止痛宜生 痒,并用于温 服 用 温经止血, 1虚寒性吐血, 温中止痛 便血,崩漏等 苦辛温,血 (苦辛热,归 证2脾胃虚寒 热阴虚火旺 脾胃肝经) 腹痛,吐泻等 之出血忌用

中药止血药的分类

中药止血药的分类

中药止血药的分类一、引言止血药是一类具有止血功能的中药,广泛应用于各种出血症状的治疗。

中药止血药可根据其药效特点进行不同的分类,本篇文档将对中药止血药的分类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凉血止血药凉血止血药主要用于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出血症状,具有清热凉血、止血的作用。

常见的凉血止血药有槐花、侧柏叶、白茅根等。

这类药物通过清热凉血,使血液冷却凝固,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三、化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主要用于治疗瘀血阻滞所致的出血症状,具有活血化瘀、止血的作用。

常见的化瘀止血药有三七、茜草、蒲黄等。

这类药物通过活血化瘀,促进血液流通,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四、收敛止血药收敛止血药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内外出血症状,具有收敛止血的作用。

常见的收敛止血药有白及、仙鹤草、藕节等。

这类药物通过收敛作用,使血液凝固,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五、温经止血药温经止血药主要用于治疗虚寒性出血症状,具有温经散寒、止血的作用。

常见的温经止血药有艾叶、炮姜等。

这类药物通过温经散寒,使血液温润流动,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六、补虚止血药补虚止血药主要用于治疗虚损性出血症状,具有补虚、止血的作用。

常见的补虚止血药有人参、黄芪、阿胶等。

这类药物通过补充气血,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七、茜草等药材茜草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具有凉血化瘀、清热解毒等作用。

茜草中含有茜草素等成分,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缩短凝血时间,从而达到止血作用。

同时,茜草还具有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有利于瘀血的排出。

通过以上的分类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中药止血药的多样性及其作用机制的复杂性。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出血症状和病因而选择合适的止血药进行治疗。

同时,需遵循中药配伍原则,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不良反应。

中药止血药

中药止血药

中药止血药凡功能制止体内外出血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血液为人体重要的物质,凡出血之证,如不及时有效的制止,致使血液耗损,而造成机体衰弱,甚至危及生命,故止血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止血药的主要适用于各部位出血病证,如咯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紫癜及创伤出血等。

止血药的药性各有不同,如药性寒凉,功能凉血止血,适用于血热之出血;药性湿热,能温经止血,适用于虚寒出血;兼有化瘀作用,功能化瘀止血,适用于出血而兼有瘀血者;药性收敛,功能收敛止血,可用于出血日久不止等。

止血药:仙鹤草、紫珠、白芨、蚕豆花、荠菜花、铁苋菜、地锦草、艾叶、灶心土、大蓟、侧柏叶、山茶花、羊蹄根、万年青根、槐花、地榆、茜草、茜草藤、蒲黄、棕榈炭、血余炭、藕节、百草霜、牛角(角思)、墓头回、参三七、花蕊石...止血药应用注意事项一、止血药以其药性区分有凉血止血、温经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之不同,临床应用须跟据药性选择相适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二、止血药是治标之品,临床应用需配合相应的药物如清热药、温热药、活血化瘀药以及补益药,以标本兼治之。

三、凉血止血药一般忌用于虚寒之症,温经止血药忌用于热盛之症,收敛止血药主要适用于出血日久不止而无邪瘀之症,以免留瘀留邪之弊。

四、大量出血每有气随血脱、亡阳、亡阴之症,首应考虑大补元气、急救回阳以及挽回气阳,以免贻误病机。

五、止血药用量与用法各自不同,有需炒炭者(艾叶),有不需炒者(三七),有主要用于汤剂者(蒲黄),有直接研粉吞服者(白芨),有需用量较大者(仙鹤草),当各随药性用之。

其它止血的药物一、止血:荆芥、防风(解表药)、荷叶(清热药)、鹿蹄草(祛风湿药)、降香(活血祛瘀药)、胡颓叶(化痰止咳平喘药)阿胶、山茱萸(补虚药)、乌梅(收涩药)。

二、和血止血:当归(补虚药)三、补血止血:龟板(补虚药)四、收敛止血:马勃(清热药)、五倍子、赤石脂、禹余粮、石榴皮、刺猬皮、乌贼骨(收涩药)。

五、凉血止血:栀子、白毛夏枯草(清热药)、代赭石(理气药)、黄药子(化痰止咳平喘药)、墨旱莲(补虚药)。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的止血药简介
针对各类出血性疾患,中医既往并不太讲究止血药物的应用,《血证论》是比较出名的血症专书,讲“止血、消瘀、宁血、补血”,但并不强调某味或某几味止血药的应用。

但是现代医学在发展,中医不可能活在两千年前的世界里,望闻问切就走天下,不是不行,只是风险太大。

大多数情况,我们是可以不做什么检查化验开点中药先吃着,也可能治得好病,中医以前的治好,就是病人的自我感觉良好。

但现在这个年代,在西医如此发达和普及的情况下,再去这么搞,很容易出问题。

有足够的检查化验手段,中医非说自己用不上,我觉得是没必要的,自讨苦吃的。

我们不是看化验单子开中药,但是必要的化验和检查可以规避很多医疗风险。

大医精诚不是讲一味给病人省钱就好,能明确诊断,不耽误病情,能真正的治病救人才是真的。

我提个问题,脑出血中医能不能用止血药,下面一堆评论讲,中医压根诊断不了脑出血,谈什么用药。

现代人对中医的认知水平就还停留在中医就是三个指头一把草药的年代,这是近现代中医的悲哀。

废话扯太多,回归正题,因为临床会遇到一些出血病人,脑出血、消化道出血、尿路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之类吧,都算,有时候会在方子里加点止血药,三七、白及、白蔹、仙鹤草、墨旱莲之类的,但是没有太系统回顾止血药怎么用。

中药不是西药,针对性很强,说止血就是止血,中药随便吃点有止血功效的药未必就能止血,中药最起码还是需要讲一点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的,不同情况下在体内发挥的作用不太类似。

先大体复习一下中药学止血药这一章涉及的药物。

第一节凉血止血药
1.小蓟:《医学衷中参西录》“故善入血分,最清血分之热,凡咳血、吐血、衄血、二便下血之因热者,服之莫不立愈。

又善治肺结核病。

并治一切疮疡肿疼、花柳毒淋、下血涩痛。

又善滋阴养血,治血虚发热;至女子血崩赤带,其因热者用之亦效。

”小蓟主要针对一个热字,各处出血均可用,平时往往想到的是尿血、血淋。

2.大蓟:与小蓟同用,散瘀消痈力强,对吐血、咯血、崩漏下血
尤为适宜。

3.地榆:《本草纲目》“地榆,除下焦热,治大小便血证”,尤宜于下焦之便血、痔血、崩漏下血。

4.槐花:《药品化义》“槐花味苦,苦能直下,且味厚而沉,主清肠红下血,痔疮肿痛,脏毒淋沥,此凉血之功独在大肠也,大肠与肺为表里,能疏皮肤风热,是泄肺金之气也”。

对下部血热所致便血、痔血等最为适宜。

5.侧柏叶:《名医别录》“主吐血、衄血、血痢、崩中赤白”。

苦寒性涩,善清血热,兼能收敛止血。

6.白茅根:《本草正义》“寒凉而味甚甘,能清血分之热而不伤于燥,又不粘腻,故凉血而不虑其积瘀,以主吐衄呕血。

泄降火逆,其效甚捷。


7.苎麻根:《医林纂要》“孕妇两三月后,相火日盛,血益热,胎多不安。

苎麻根甘咸入心,能布散其光明,而不为郁热,此安胎良药也”。

凉血止血安胎,用于胎热不安,胎漏下血。

8.羊蹄:《滇南本草》“治诸热毒,泻六腑实火,泻六经客热,退虚劳发热,利小便,治热淋。

杀虫,搽癣疮,癞疮。

”凉血止血,又能收敛止血,用于血热出血证。

第二节化瘀止血药
1.三七:《本草新编》“三七根,止血之神药也,无论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味独用亦效,加入补血补气药之中则更神。

盖止药得补而无沸腾之患,补药得止而有安静之休也。

”《本草求真》“三七气味苦温,能于血分化其血瘀”。

三七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对人体内外各种出血,无论有无瘀滞,均可应用。

2.茜草:《神农本草经》“主寒湿风痹,黄疸,补中”《本草纲目》“茜草,气温行滞,味酸入肝而咸走血,手足厥阴血分之要药也,专于行血活血。

”对于血热夹瘀的各种出血证,尤为适宜;尤为妇科调经要药,治疗血滞经闭等。

3.蒲黄:《本草汇言》“蒲黄,血分行止之药也,主诸家失血。

至于治血之方,血之上者可清,血之下者可利,血之滞者可行,血之行
者可止。

凡生用则性凉,行血而兼消;炒用则味涩,调血而兼止也。

……蒲黄,性凉而利,能洁膀胱之原,清小肠之气,故小便不通,前人所必用也。

”本品甘平,长于收敛止血,兼有活血行瘀之功,为止血行瘀之良药,止血不留瘀,对初学者无论寒热,有无瘀滞,均可应用,但以属实夹瘀者尤宜。

4.花蕊石:《本草纲目》“花蕊石,其功专于止血,而又能下死胎,落胞衣,去恶血”。

收敛止血,化瘀行血,适用于吐血、咯血、外伤出血等兼有瘀滞的各种出血之证。

5.降香:《本草纲目》“疗折伤金创,止血定痛,消肿生肌。

”《本草经疏》“降真香,香中之清烈者也,故能辟一切恶气。

上部伤,瘀血停积胸膈骨,按之痛或并胁肋痛……;治内伤或怒气伤肝吐血,用此代郁金神效。

”化瘀行血止血,适用于跌打损伤所致的内外出血之证;可用于血瘀气滞之胸胁心腹疼痛及跌损瘀肿疼痛。

第三节收敛止血药
1.白及:《本草汇言》“白及,敛气、渗痰、止血、消痈之药也。

此药质极粘腻,性极收敛,味苦气寒,善入肺经。

凡肺叶破损,因热壅血瘀而成疾者,……有托旧生新之妙用也”《本草求真》“此药涩中有散,补中有破,故书又载,去腐、逐瘀、生新。

”收敛止血,尤用于肺胃出血之证。

2.仙鹤草:《滇南本草》“调治妇人月经或前或后,红崩白带,面寒背寒,腰痛,发热气胀,赤白痢疾”。

邓老应用仙鹤草经验,“仙鹤草,性味苦涩而平,止血作用突出,无论何部位出血,无论寒热虚实皆可单用或配伍应用。

仙鹤草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强壮补虚扶正。

治血小板减少。


3. 紫珠:收敛止血,凉血止血,多用于肺胃出血证。

4.棕榈炭:《本草纲目》“棕皮性涩,若失血去多,瘀滞已尽者,用之切当,所谓涩可去脱也”。

多用于崩漏,收涩性强,治出血而无瘀滞者为宜。

5.血余炭:《神农本草经》“主五癃,关格不通,利小便水道,疗小儿痫,大人痉。

”《医学衷中参西录》“善治吐血、衄血;常服
可知劳瘵,因劳瘵之人,其血必虚且瘀;善治血痹;血余能化瘀血,生新血,使血管流通最有斯效。

其化瘀生新之力,又善治大便下血腥臭,肠中腐烂及女子月信闭塞,不以时至。

”多用于咳血、衄血、吐血、血淋、尿血等。

6.藕节:《本草纲目》“能止咳血、唾血、血淋、尿血、下血、血痢、血崩”《本草纲目拾遗》“藕节粉,开膈,补腰肾,和血脉,散一切瘀血,生一切新血,产后及吐血食之尤佳。

”对吐血、咳血、咯血等上部出血尤宜。

7.檵木:收敛止血,《植物名实图考》“其叶捣烂敷刀刺伤,能止血”
第四节温经止血药
1.艾叶:《名医别录》“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避风寒,使人有子。

”“生寒熟热,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用于虚寒性出血,尤宜于崩漏。

2.炮姜:《本草证》“阴盛格阳,火不归原,及阳虚不能摄血而为吐血、下血者,但宜炒熟留性用之,最为止血要药。

”温经止血,主治脾胃虚寒,脾不统血之出血病证。

3.灶心土:《得配本草》“凡诸血病,由脾胃阳虚而不能统摄者,皆可用之”。

温暖中焦,收摄脾气而止血,对脾气虚寒,不能统血之出血,皆可应用,尤其对吐血、便血疗效更佳。

药源应该很少了吧,我是没用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