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西悲剧观念的异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中西悲剧观念的异同

对于悲剧这一美学范畴,中西方赋予了其不同的定义:西方文论中的传统说法将其称之为“悲剧”或“悲剧性”,而中国古代文论将其概括为“怨”“愤”“哀”“悲”,小说论作“写悲”“写苦”“写情”等,曲论称作“苦戏”“怨谱”“哀曲”等,可见中西方都有“悲剧观念”,但由于二者的地理、历史、文化等皆不相同,其悲剧观念也有所不同,而这些相同点与不同点体现于中西方文化思想的诸多方面。

(1)中西传统悲剧观念形成的社会历史基础的异同

人类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尤其一定的规律,这也就造成了世界各民族对于世界的认识和心理的相似性,S亡、战争、苦难等问题导致了悲剧观念的产生,艺术中的悲剧正是人对现实的反应在审美艺术领域中的体现,因而其中都包含着对人的本质、命运,对于社会、世界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

虽然整体的生活环境是相似的,但每一个国家、民族的地理、历史、人文等环境却千差万别,西方社会有重视商业经济的传统,其民族心理和心理状态趋于冒险、竞争和向外发展,在这种民族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人更加注重个人的发展和个性的自由,甚至带有侵*略性,除了中世纪神*权对于社会、人性的压制之外,西方社会总体都呈现出了这样的特点。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是一个封闭而稳定的宗法制社会,其民族心理更加趋向于尊重历史,尊重规则,甚至是迂腐的,而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造成了中西方不同的悲

剧观念:西方是以对个人命运的顽强抵抗为美的悲剧观,而中国则形成了以讲求忠孝义节的自我牺牲精神为美的悲剧观。

(2)中西传统悲剧观念的思想文化基础的异同

西方思想文化肇始于古希腊,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为渊源,并且受到了奴隶民主制度的影响,因此其更注重对逻辑、科学、民族等思想的研究和探求,对外界的探求,重视经验事实,个人利益,这主要体现在作品中主人公的心境当中,西方传统悲剧注重揭示悲剧冲突的外在表现,属于外向型,主要通过性格命运和悲剧结局来揭示客观必然,而不像中国悲剧那样过分论及伦理道德的是非曲直,甚至以利己排他为荣,具有重视人生欢愉和实用功利的特征。

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在先秦文化中奠基,以孔子的儒学思想为中心,与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高度结合,并且吸收了道家、佛教、阴阳家等不同派别的思想精华,形成了中国正统的,以人文文化为主体的儒学思想的文化传统。其表现为重视人际关系,重视等级秩序,重视内在的自我修养,因此其在悲剧中往往表现为社会伦理形成的悲剧。

(3)中西传统悲剧理论在逻辑展开方面的异同

中西文论对于悲剧理论的探索经历一个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人们从对个别悲剧现象的观察总结上升为悲剧美的理论,而从这一逻辑过程上来说,中西方的历程是相同的。

其差异在于二者的逻辑起点不同,西方文论在对艺术的本质进行考察后,提出了“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的命题”,其逻辑起点是从艺

术的审美客体方面起步的,这一命题适用于所有艺术门类,而不仅仅是悲剧,但这一提法缺乏对主体人的能动认识,朗吉努斯在《论崇高》中进一步说明:强烈而激动的情感是文学艺术创作的来源之一。这与中国的“诗言志”说就十分接近了。

中国由于自古便形成了内在自省的传统,提出了“诗言志”的命题,即文学作品的本质就是为了表现人的情感,因而在诸多艺术门类中更加注重审美主体的能动作用,比如说中国画更重写意,但这也造成了中国文论对于外在世界的观察和研究,悲剧也就与自然社会离得有些远。但中西方关于悲剧美的观点不能绝对化,因为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个体对于悲剧美的理解有所不同,不能够一概而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