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合集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思维导图 课件(13张)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思维导图 课件(13张)

1.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不仅与 液体的密度有关,还与物体排开液体的 体积有关,而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 关。
2.含义: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 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的 大小。
3.公式:F浮=G排=p液gv排
1.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沉浮主要取 决于它所受到的浮力和重力大小。
2.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
2.滑轮及其运用 1.使用滑轮时,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2.滑轮的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机械与人
3.做功了吗
1.含义:物理学中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叫做机械功,简称功。
2.功=力*距离=W=Fs(W:功。F:力。s:距离。)
4.做功的快慢
1.含义:把一段时间内做的功与做功所用的这段时间的比叫做 功率。
3.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
小粒子与大宇宙
1.走进微观
1.分子间确实存在着空隙。
2.看不见的运动 2.气体和液体中的分子是在永不停息的运动。
3.物体很难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物体很难被压 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4.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的时候彼此进入对 方的现象。
3.探索宇宙
2.怎样描述力
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在物理学中,把它们叫做力的三要 素。
2.力的单位
3.力的示意图
3.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1.弹力 2.弹簧测力计
4.来自地球的力
3.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1.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其比值是定值,约等于9.8N/kg.公式:G/m或G=mg。
2.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2.色光混合及物体颜色
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一单元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一单元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一单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围绕“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展开,让学生初步认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材的章节和详细内容如下:1. 第1节:物理学简介了解物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基本方法;认识物理学家的重要贡献。

2. 第2节:物理学的单位学习长度、质量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制;掌握单位换算的基本方法。

3. 第3节:科学探究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基本方法,知道物理学家的重要贡献。

2. 掌握长度、质量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制,能进行单位换算。

3. 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物理学家的重要贡献。

2. 教学重点:长度、质量和时间的单位换算,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的魅力,引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物理学家的重要贡献。

3. 单位换算练习:让学生进行长度、质量和时间的单位换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科学探究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5.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 物理学简介定义:研究自然界的物质、能量、空间和时间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自然界中的物体和现象。

基本方法:观察、实验、推理。

2. 物理学的单位长度:米(m)质量:千克(kg)时间:秒(s)3. 科学探究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是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册物理课本,主要用于上海市中学生学习物理课程。

该教材以实际应用和实验技能训练为主,强调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认识物理知识,以及加强知识贯通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该教材共分十章,包括: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磁学、原子物理学、核物理学、空间物理学和物理实验技能训练。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重点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教材中所有知识点都结合实际应用,并以实验、计算为主要表现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此外,该教材还特别收录了大量的实验练习,以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认识物理知识,充分提高物理实验技能。

2024年秋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二节 测量_物体的质量(课件)

2024年秋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二节 测量_物体的质量(课件)
2.质量的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测轻小物体的质量在测量轻小物体(如大头针)的质量时,由于不方便直接测量单个物体的质量,可以先测量多个同样物体质量的总和,再用总质量除以物体的个数,便可得到单个物体的质量.轻小物体的称量用“称多算少”的方法,即取 个相同的轻小物体,称出其质量 ,则每个轻小物体的质量 .
实验步骤
(3)测量一定体积的水的质量 .先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 ,重复测量多次,把得到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然后把一定体积的水倒入烧杯中,再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重复测量多次,把得到的数据记录在表中.根据测量的数据得出水的质量[质量差法(俗称“去皮法”)].
实验步骤
(4)测量完成后,将砝码放回砝码盒中,并将游码移至标尺的零刻度线小石块和水的质量测量数据记录表_
测量时

直至天平的横梁水平平衡(如图乙)_
测量时

读取数据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称量标尺上的示数值(游码左边所对应示数),就等于左盘中被测物体的质量,即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 游码左边所对应的示数
使用后

称量完毕,先将物体取下,然后用镊子把砝码放回砝码盒,把游码拨回称量标尺的零刻度线处
特别提醒天平使用时的注意事项1.天平和砝码需保持干燥,向托盘中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时都要使用镊子,不能用手直接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实验原理与设计
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时,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然后把待测液体倒入烧杯中,再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最后计算出待测液体的质量
实验步骤
(1)按照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放置并调节好天平.(2)测量小石块的质量 .估测确定小石块的质量小于天平称量,然后将小石块放入天平左盘,根据对小石块估测的质量,从大到小选择恰当的砝码放入右盘,调节游码,测得小石块质量.重复多次,把得到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2024年秋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一节 动与静(课件)

2024年秋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一节 动与静(课件)
B.收割过程,联合收割机相对于拖拉机是运动的 C.驶离过程,拖拉机相对于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D.驶离过程,拖拉机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参照物与物体运动 重点
3.运动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分析
运动是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
例如:我们说站岗的
绝对的 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哨兵是静止的,这是
通常所说的静止,是指被
以地面或房屋作为参
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
静止是
球的自转和
面上的物体)的位置没有 公转在运动
发生变化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参照物与物体运动 重点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参照物与物体运动 重点
2.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如图所示,一位乘客坐在行驶的汽车里, 站在地上的人以地面为参照物,说她是 运动的;但坐在车里的司机以汽车为参 照物,说她是静止的.乘客相对不同的参照物(地面和车) 运动情况不同,这就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参照物与物体运动 重点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参照物与物体运动 重点
特别提醒 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判断
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发生改变,则称这 个物体是运动的;反之,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的.描述 物体“运动”或“静止”时,都要特别说明是以什么为参照 物.在日常生活中,若没有特别说明,一般默认选择地 球(面)为参照物.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参照物与物体运动 重点
物体的运 动状态取 决于所选 的参照物
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所选择的参 照物不同,结论有可能不同,但都是正确的. 不事先选定参照物,就无法对某个物体的运 动状态作出肯定的回答,此时说这个物体运 动或静止是毫无意义的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参照物与物体运动 重点
4.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应用 (1)相对运动:指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 变化.如在影视剧拍摄时,为表现演员向某方向运动,可以 让背景板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2)相对静止:指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 生变化.如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静止,以方便同步观测 和全球通信;加油机在空中给战机加油时相对于战机静止.

光的色散 -2023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光的色散 -2023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没有吸取光线完全反射,看到白色
完全吸取光线没有反射光线,看到黑色
反射红光吸取其他色光
反射黄光吸取其他色光
反射蓝光吸取其他色光
舞台灯光
水果店
灯光效果
【思考】
白色阳光下的世界为什么是彩色的世界?
因为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而
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或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1.太阳光(白光)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 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研究白光的分解
偏折程度最小:红光
偏折程度最小:紫色
白光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可见,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白光产生色散的原因是:各种色光产生了光的折射,各种单色光偏折的程度不一样。
白光产生色散的原因是什么?
白光
偏折程度最小
偏折程度最大
拓展延伸

绿
三基(原)色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光是七色光的一种
B、任意一种色光斜照到三棱镜都能产生光的色散
C、白光不可能用光的混合法得到
D、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
D
4.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
C
5.舞台上有一个演员,穿着白色的上衣,红色的裙子,舞台上绿色的灯光照射的演员身上, 台下的观众可以看见( )A.演员穿着白色的上衣,红色的裙子;B.演员穿着绿色的上衣,黑色的裙子;C.演员穿着绿色的上衣,黄色的裙子;D.演员穿着白色的上衣,黑色的裙子;




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
2.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由电视机中的电子枪射到屏幕内侧的荧光粉上产生的,根据色光的混合规律,在电视机中只需要_____、_____、_______三种颜色的电子枪即可配出各种绚丽的色彩来。 红、绿、蓝叫做色光的 。

2020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册完整课件

2020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册完整课件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2020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册完 整课件
第一节 走进神奇
2020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册完 整课件
第二节 探索之路
2020沪科版八年巨人的肩膀上
2020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册完 整课件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2020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册完 整课件
第一节 动与静
2020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册完 整课件
2020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册 完整课件目录
0002页 0067页 0130页 0172页 0187页 0306页 0438页 0525页 0577页 0628页 0680页 0704页 0749页 0782页 0810页 0861页 0894页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二节 探索之路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 第一节 光的反射 第三节 光的折射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 第二节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第四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 第一节 力 第三节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第五节 科学探究:摩擦力 第一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2020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册完 整课件
第三节 快与慢
2020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册完 整课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动与静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米),比m大的有km(千米),比m小的有dm(分米)、cm(厘米)、mm(毫米)、um(微米)、nm(纳米)。

2)换算关系:1km=103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2、时间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秒),比s大的有h(小时)、min(分钟)。

比s小的有ms(毫秒)、μs(微秒)。

2)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5、测量误差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的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动与静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米),比m大的有km(千米),比m小的有dm(分米)、cm(厘米)、mm(毫米)、um(微米)、nm(纳米)。

2)换算关系:1km=103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2、时间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秒),比s大的有h(小时)、min(分钟)。

比s小的有ms(毫秒)、μs(微秒)。

2)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5、测量误差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的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完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完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完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动与静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米),比m大的有km (千米),比m小的有dm(分米)、cm(厘米)、mm(毫米)、um(微米)、nm(纳米)。

2)换算关系:1km=103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2、时间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秒),比s大的有h(小时)、min(分钟)。

比s小的有ms(毫秒)、μs(微秒)。

2)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精确使用举措: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匀称值。

3)精确记录测量成效: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5、测量误差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1、物理意义:速率是表示物体活动快慢的物理量。

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1.2看不见的运动

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1.2看不见的运动

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1.2 看不见的运动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节《看不见的运动》的课程,旨在引导孩子们了解和认识那些看不见的运动,如分子运动、电子运动等,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了解分子运动和电子运动的基本概念,并通过观察和实验,让他们感受到这些看不见的运动的存在和影响。

同时,我们也将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会遇到一些难点和重点。

其中,分子运动和电子运动的概念比较抽象,难以让孩子们直观地理解和感受。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这些运动的存在和影响。

同时,我们也将重点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思考,让他们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

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我们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分子运动模型、电子运动模型、实验器材等。

通过这些教具和学具的使用,让孩子们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分子运动和电子运动。

第一步:引入。

通过展示一些现象,如蒸发、摩擦起电等,引导孩子们了解和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运动。

第二步:展示。

通过分子运动模型和电子运动模型的展示,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分子运动和电子运动的基本概念。

第三步:实验。

让孩子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感受分子运动和电子运动的影响。

第五步:拓展。

引导孩子们思考和探索,让他们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会遇到一些重难点,如分子运动和电子运动的概念、实验操作等。

我们将重点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思考,让他们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

通过这节《看不见的运动》的课程,我们相信孩子们将能够了解和认识分子运动和电子运动的基本概念,感受到这些看不见的运动的存在和影响。

同时,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也将得到培养和提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细节是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

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和感受分子运动和电子运动的基本概念。

2024年秋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四节 光的色散(课件)

2024年秋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四节  光的色散(课件)

二、色光混合
电视机屏幕也是利用光的三原色进行工作的。
放大镜放大
科学书屋
物体的颜色
为什么花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呢?物体是怎么呈现颜色的呢?
当光照到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反射,一部分光被物体吸收。 如果物体是透明的,还有一部分光透过物体。不同物体,对不同 颜色光的反射、吸收和透过的情况不同,因此呈现不同的色彩。
科学书屋
物体颜色的确定
如果某物体能通过所有色光,则没有颜色,为透明, 比如水。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反射的色光决定。
如果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显示白色。如果物体能吸 收所有色光,那就不再有光反射入人眼,所以显示为 黑色。
课堂小结
光的 色散
色散
概念: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 各种颜色的光
可见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
二、色光混合
思考:世间的颜色千万种,白光分解有明显的7种颜色, 那五颜六色的光都是怎么来的呢?
二、色光混合
人们发现,把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按不同的比例 混合后,就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光的三原色:
(点击观看)
二、色光混合
在计算机中的RGB色彩模式就是一种工业上的颜色标准。
对R(红)、G(绿)、B(蓝)三个颜色通道进行变化就 可以得到各种颜色。
一、色散现象
色散现象
你能画出红光和紫光(同一位置射入)在三棱镜中的 折射光路吗?
红光 紫光
一、色散现象
思考:课前的视频中出现彩虹时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现在你能解释彩虹是如 何形成的了吗?
两者形状相似
一、色散现象
例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了红、 橙、黄、绿、蓝、靛、紫几种颜色的光 (如图),此实验不仅表明了白光是由各 种色光混合而成,而且表明了___红____光 通过棱镜后偏折的程度比其他颜色的光要 小。据此可以推断,红光在棱镜中传播速 度最__大____。

八年级 全一册 物理 沪科版 电子课本 高清【精品资料】

八年级 全一册 物理 沪科版 电子课本 高清【精品资料】
“天公”发怒时,狂风聚雨常伴随电闪雷鸣,它 们如何产 生,义为何消失(图1-2) ?
大自然为什么有五颜六色,为何如此绚丽多彩, 令人惊叹 (图1-3) ?
图1—1 哈雷彗星何 时再来?
图1—2 电闪雷鸣如 何产生?
图1一3 大自然为何绚丽多彩?
4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图1一4静静雪山 为何发生雪崩?
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
古人早就开始思索自然界的神奇现象,而那些 能直接刺激 感官的神奇现象则最能引起他们的注 意。从古人的文字和图画 便可看出他们的一些科学 思索。
甲骨文“殻”,意指手持长柄,敲击乐器发声。 这说明古 人很早便知道声音与碰击有关(图1 -8)。
东巴文“晒干”,已含有太阳光致使地表水分 蒸发的科学 思索(图1—9)。
灿烂的古代文明闪烁着古人朦胧的理性之光, 也为人们科学地认识世界奠定了基础。在物理学发 展的漫长历程1中2 ,不少前辈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著名天文学家、自然科学先驱哥白尼(N. Copernicus,
1473—1543),用“日心说”否定了影响人类达千年 之久的托勒密的“地心说”,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 明的进程(图1一13)。
科学家们孜孜不倦、刻苦认真、锲而不舍。例 如居里夫人
(M.S.Curie, 1867-1934),曾两次获得 诺贝尔奖。这些伟大的
成功皆源于她对真理的执着 追求,以及她长期勤勤恳恳的努力 工作等。她和丈 夫共同发现的“镭”是在简陋的棚屋里辛苦工 作多 年才提炼出来的(图1一24)。
科学家们善于合作与交流,敢于提出与众不同 的见解,也 敢于修正或放弃自己的错误观点。例如, 爱因斯坦和玻尔等人 (图1-25)进行了长达20余 年的量子力学大论战,而这种学术 之争并未影响两 位科学泰斗的友谊。正是在这一次次的学术争 论中, 在众多物理学家的努力下,量子力学体系逐渐建构 起 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XXX提出了XXX说,这一理论被XXX用望远镜观察天空后得到了支持。

XXX发现了XXX三大定律,而XXX提出了相对论。

XXX则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动与静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而机械运动则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因此选择参照物来描述运动。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长度的单位包括米、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和纳米,而时间的单位包括秒、小时、分钟、毫秒和微秒。

正确使用刻度尺需要认清磨损、量程和分度值,同时要放正、看垂直和估读下一位。

正确记录测量结果需要将测量值加上准确值和估读值,并记下单位。

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包括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可以通过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三、快与慢(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国际单位是米/秒,常用单位是千米/小时。

速度的公式为v=s/t,变形公式为s=vt,直线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2、次声1)定义: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

2)特点:人耳听不到,但有些动物能听到。

常见于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现象中。

3、超声和次声的应用1)超声:医学、工业、军事等领域中广泛应用。

如超声检查、超声波清洗等。

2)次声:用于地震监测、矿山探测等领域。

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人类听力范围(20Hz~20kHz)的声波,应用广泛,如医学中的超声诊断仪、工业中的超声金属探伤仪、军事中的超声雷达等。

而次声波则是指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具有频率低、波长长、传播距离远、穿透力强、破坏力强等特点。

它们常用于预防自然灾害、军事探测等领域。

但次声波也存在很大的破坏力,需要注意防止次生的产生,远离次声源。

光是一种电磁波,它的传播可以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

光源是能够发光的物体,包括天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和人造光源如电灯、蜡烛等。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光速不变,这种传播现象会导致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现象。

光速在真空中是3×10^8m/s,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固体中的光速小于液体中的光速,液体中的光速小于空气中的光速。

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指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

镜面反射是指平行光射到光滑物体表面,其反射光束仍然是平行的现象;漫反射是指平行光射到粗糙物体表面,其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

光路的可逆性指反射光路是可逆的。

平面镜是表面平整光滑的镜面,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成像特点是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和像对于平面镜是对称的。

球面镜分为凹面镜和凸面镜,凹面镜对光有会集作用,应用于太阳灶;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应用于汽车后视镜等。

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发生折射的条件是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

折射规律指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中(或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发生折射时光路可逆,会出现池水看起来变浅、海市蜃楼等现象。

光的色散是指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由于介质的折射率不同,不同颜色的光线会有不同的折射角度,从而分离出不同颜色的光。

光的色散是指白光通过三棱镜时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

红、绿、蓝是色光的三基色,而红、黄、蓝则是颜料的三原色。

颜色的表现形式有两种:透明体的颜色决定于物体透过的色光,不透明体的颜色则决定于物体反射的色光。

凸透镜是一种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光学器件,对光有会聚作用。

其相关概念包括主光轴、焦点、光心和焦距等。

经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分别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异侧焦点,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经过凸透镜焦点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凹透镜是一种中央比边缘薄的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过同侧焦点。

凸透镜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

成像规律包括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当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当物距在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当物距等焦距时,不成像;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则相当于光屏。

近视眼可利用凹透镜来矫正,而远视眼则可利用凸透镜来矫正。

眼镜的度数等于100除以焦距(以米为单位)。

放大镜的成像原理是物体在焦距以内,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是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普通放大镜,把实像再次放大成虚像。

望远镜的成像原理是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普通放大镜,把实像再次放大成虚像。

4、照相机的构造包括镜头、光圈、快门和胶片。

其成像原理是当物体距离大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5、投影仪的构造包括凸透镜、平面镜和屏幕。

其成像原理是当物体距离在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第五章质量与密度一、质量1、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与状态、形状和空间位置无关。

3、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常用单位有吨(t)、克(g)和毫克(mg)。

4、单位换算:1t=103Kg、1Kg=103g、1g=103mg。

5、我们可以估算日常物品的质量。

6、天平和托盘天平是常用的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我们需要了解它们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二、研究使用天平和量筒1、使用天平时,需要将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2、调整天平,使其归零并调平。

3、将物品放在天平的左侧,砝码放在右侧。

4、读数时,物品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上称量标尺示数值。

5、取放砝码需要使用镊子夹取,并且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

2、使用量筒和量杯时,需要选择合适的量程,以提高测量精确度。

3、读数时,需要将视线与凹液面底部或凸液面顶部在同一水平面上。

三、物质的密度1、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物质质量。

用“ρ”表示。

2、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立方米(kg/m3)或克/立方厘米(g/cm3)。

3、密度的计算公式是ρ=m/V(密度=质量/体积)。

4、水的密度是1×103kg/m3.5、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同一物质的密度还与其状态有关。

当外界条件变化时,物质的密度也会发生变化。

6、正确理解密度、质量和体积之间的三个比例关系:1)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即体积大的物体质量也大。

2)由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当它们体积相同时,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也大,即质量和密度成正比。

3)由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当它们的质量相同时,密度大的物体体积反而小,即体积和密度成反比。

增大摩擦可以增加压力、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可以涂上润滑剂、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静摩擦力(Fs):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但没有相对运动时,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做静摩擦力。

4、动摩擦力(Fk):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有相对运动时,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做动摩擦力。

六、浮力1、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浮力的大小: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3、浮力的三要素1)大小:浮力大小等于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2)方向:向上;3)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4、浮力的应用:浮力可以使物体浮在液体或气体中,可以用来制作气球、船只等。

七、总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要素。

弹力是由弹性形变产生的力,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

重力是由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产生的力,大小与物体质量有关。

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有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以上三个比例关系都是在特定条件下成立的。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计算和使用。

1)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受到的外力必须相互平衡。

2)如果物体做变速运动或曲线运动,则物体受到的外力必须不平衡。

3)如果物体受到的外力不平衡,则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会改变。

第七章:力与运动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也称惯性定律,指出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一定律是通过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推理出来的。

2.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

二、力的合成1.合力是指当一个力产生的效果与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时,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合力。

2.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1)同方向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与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F=F1+F22)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与较大的那个力相同。

F=F1-F2三、力的平衡1.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就是彼此平衡的。

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3.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为零。

4.判断二力是否平衡的两种方法:1)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如果两个力满足“同物、等大、反向、共线”的条件,就是一对平衡力。

2)根据二力平衡的定义:如果物体在二力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是一对平衡力。

5.运动和力的关系:1)物体受到不平衡的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将改变。

2)物体受到相互平衡的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6.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比较: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7.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推断物体的运动状态:1)如果物体不受任何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则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如果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则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会改变,如做变速运动、曲线运动等。

8.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推断物体的受力情况:1)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受到的外力必须相互平衡。

2)如果物体做变速运动或曲线运动,则物体受到的外力必须不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