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_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
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_读后感
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沉醉古诗之美中——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沈睿奕上周拜读了于丹老师的文章,重温了最美古诗词,让我找到了诗意的人生,沉醉于古诗文之美中,感触溢于言表……于丹老师的这本书是在给中华的古诗词作诠释,而我却觉得她在写诗,在书中写下了像古诗文般美丽的文字。
从春风飞扬写到秋思浩荡,从明月千古写到斜阳晚钟,从田园林泉写到登临沉味,从剑啸长虹写到诗洒流连。
在于丹老师优美的笔下,古诗文的一组组意象如画般浮现在我眼前,生动而又真实。
于丹老师带我唤醒了心中的诗意,领略了中华文化传统古诗文的博大,让我学习到了许多优美的诗句,让我学到了许多人生真理!记得小时候刚开始接触到古诗词是在庭院下与妈妈朗诵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之时,当时虽然不懂得什么叫思乡,只是一股脑学着古人的样子,摇动着脑袋,嘴里涌着,眼睛转悠转悠的,像李白所写的月光一般清清亮亮。
庭院里,背诗的声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纷纷啼鸣。
再长大些,开始学习古诗词,但都是学习老师所教的,并没有什么感悟。
但是当我阅读到于丹所写的《重温最美古诗词》后,我深深爱上了它!当面对着学习忙碌烦恼时,想放松,想安静,我便会默默吟诵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渐渐长大,有了心事,深沉的忧伤随之而来,我便会吟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当发现母亲的发梢长出雪白的细丝时,我便轻轻叹到“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诗歌教会我静听雨打芭蕉的声音,欣赏林舍炊烟袅袅升起,并与流连于山腰的晚霞融为一体的景色,诗歌教会我对乡间小路上朵朵雪白的百合要亲切,要温柔;诗歌使我在杜鹃的啼鸣中体会到思念游子之情;更重要的是它教会我用冷神论的精神和自然融为一体,春则觉醒而欢悦,夏则小憩中聆听蝉的欢鸣,感怀时光的有形流逝,秋则悲悼落叶,冬则雪中寻诗。
重温最美古诗词,是的!我爱上了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美古诗词!。
2023最新-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优秀9篇)
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优秀9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
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壶知道为您带来的9篇《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壶知道给您的好友哦。
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篇一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形式不拘一格,都有自己深远的发展过程。
我最感兴趣的就是中国的古诗词。
我读过著名学者于丹的著作《重温最美古诗词》。
在书中,作者通过大自然的风景,引出与之相关的古诗词,并作出对古诗词的理解和个人看法。
全书语句流畅、优美,处处散发着诗意,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释怀。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这是书中正文开篇的第一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作《长恨歌》中的一句。
通过作者对诗句的解读,我仿佛身临其境,看到了唐玄宗离开皇宫前的安然、喜乐,再到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离开皇宫后的怅然。
只是短短几字,表现出了景物背后的苦楚。
虽然唐玄宗的皇宫没有变,但这种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落差感,使人感受到的只有无限的凄凉和悲哀。
我读过李白的《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当看到诗中末尾那句“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我眼前一亮:陶然而乐,忘却心机,这是一种多么高深的精神境界啊!世人称李白为“谪仙”,不错的。
李白一生,潇洒自在。
他在他自己的世界中奔走四方,有“愿为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志气,也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情怀,所以说李白是一个真正有才气的人。
作者在书中写到:“才气,不就是气场托起来的才华吗?没有气,才华怎么能流动起来呢?一个人只有才没有气,一片死气沉沉,就是死才华,呆板僵硬,没有神采。
”而李白有着“拂剑朝天去”的潇洒,有“横戈探虎穴”的梦想,又有这“陶然共忘机”的心境。
这不正是他的气概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于丹:重暖最美今诗词》读后感(一)尔置信任何一个外国人,即使读过再长的书模板,领有再长的文明,谈起“但愿人恒久,千面共婵娟”那样的今词佳句去,也会感觉如糊口外的觅常话语,更是“每一遇佳节倍思亲”时最难涌上口头的感叹。
便像一轮亮月,映正在外国人眼底的会是熟命的阳晴方缺,会是嫦娥的娇媚相思,会是恒久分离的密意眺望,但很易是一个只会反射阴光的暗中球体;再如这抹落日,映正在外国人的口底,撩起了人熟晚年的已解难过,衬着了边陲和事的壮怀惨烈,描画了渔樵早回的安谧暖馨,但续没有会是天球自转的日日瓜代;另有这秋夏春冬,平地流火,花鸟鱼虫,所有的所有正在外国人的世界面素来可能是丰盛多情的,民气总取做作融合,总取万物照映。
古代糊口的繁忙、喧闹、无序将近将咱们淹没的时分,感激于丹教师的《重暖最美今诗词》为咱们合时送上了一圆浑口静气的良药,这些已经正在咱们讲义面出被孬孬心得的诗歌,这些天天呈现正在糊口外却被咱们麻痹疏忽的美妙事物,齐被从头粗口梳理天出现正在咱们里前。
跟着于丹教师的谆谆教导,观赏着书模板外意境深近的今代绘做,细细品尝先人穿梭千百年的随念或是感怀,每一个人的心田皆像多了一单温顺的脚正在抚仄口头的忧愁,每一个人的耳畔亦似多了一个知己能谅解一切的口事。
尔念那原书模板,除了了能协助孩子、教熟们更熟动天文解今代诗词中,更有协助的应该是咱们那些成年人。
心思教上说,人的熟命正在14岁之后,便停止了一半。
果为14岁之前的儿时忘忆,占来了年夜脑的泰半,尔后余熟,皆是时光似箭。
尔念,那不过乎人越少年夜,对糊口外的意象越领相熟,从而变失众浓索然,出有了这么多的领现战欣喜,也出有了可以战值失被忘忆的事、物。
以是,咱们慢需前人的反思战细致叫醒咱们对糊口现象的珍爱,便像于丹教师正在书模板的最初说的这样:人的年纪越是删少,便越须要一种和煦,须要熟命年华外的浪漫,让咱们正在现真的纠纷以外找到一种摆脱天口引力的力气。
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6篇
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6篇【篇一】俗话说的好,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象征着万物复苏,象征着无私奉献,正如书品读的那些诗句,春天带给人的感受的确是多变的。
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环境,每个人对于春天的感受都是多样的。
那么在品读了如此多古人诗句后,我对于春天的感受也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
过去的我说起春天,想法是单一的,不变的——无非就是滋养。
滋养的意思就是犹如诗句“春雨润如酥”,春天似乎就是万物复苏的时节,带来的似乎也只有单一的幸福感。
幸福感又是一个很抽象的词语,简单来说,就是春天代表这一切好的事物:例如万物复苏是好,离人相聚是好,宦途高升是好……但是当我读过了这本书以后,我突然深刻地发现了春天的多变性。
春天原来也充满了忧愁。
曾经年轻的我们以为人生一定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曾经的我们,少字当头,无怨无悔,总觉得做什么都是对青春的不负,做什么都是像春天润物无声一般只好不坏。
可后来呢,我们渐渐被现实擦亮了双眼,我们看到了时间的无奈,我们领略了现实的残忍,最后我们才发现了人生是复杂的,也不是我们可以轻松掌握的,正如春天的多变,人生也是多变的。
我们能做的只是掌握当下,活好当下,努力让自己不负人生不负自己。
春天在每个人的生命之都会担任一个导师的角色,她或许不会直接教你要怎么做,但她总会通过这样那样的方式,让你在每一个春天的结尾,总能够得到一些,收获一些,感悟一些。
于是,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终于相信了,每一个国人心都蛰伏这一种共同点,那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认可,是对我们身上共同流淌着的炎黄子孙血液的共鸣,就像从古至今那么多的春天的诗词,我们总可以很轻松地找到符合你当下心境的那一首,然后,跨越时间长河,隔岸相望,颔首微笑。
那么我,授业解惑,作为从古至今许许多多平凡伟大的教育工作者的一员,我想我们都是这条传统文化长河上的一名无名的摆渡者,我们帮助学生渡岸,徜徉在知识瀚洋,我们都光荣无比,好比春天,润物细无声。
但愿每一个教学工作者,都能在自己授业解惑的过程,找到自己人生的春天,找到教学意义的春天,让自己的人生春暖花开,鸟语花香。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5篇(可供参考)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5篇【篇一】俗话说的好,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象征着万物复苏,象征着无私奉献,正如书中品读的那些诗句,春天带给人的感受的确是多变的。
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环境,每个人对于春天的感受都是多样的。
那么在品读了如此多古人诗句后,我对于春天的感受也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
过去的我说起春天,想法是单一的,不变的——无非就是滋养。
滋养的意思就是犹如诗句“春雨润如酥”,春天似乎就是万物复苏的时节,带来的似乎也只有单一的幸福感。
幸福感又是一个很抽象的词语,简单来说,就是春天代表这一切好的事物:例如万物复苏是好,离人相聚是好,宦途高升是好……但是当我读过了这本书以后,我突然深刻地发现了春天的多变性。
春天原来也充满了忧愁。
曾经年轻的我们以为人生一定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曾经的我们,少字当头,无怨无悔,总觉得做什么都是对青春的不负,做什么都是像春天润物无声一般只好不坏。
可后来呢,我们渐渐被现实擦亮了双眼,我们看到了时间的无奈,我们领略了现实的残忍,最后我们才发现了人生是复杂的,也不是我们可以轻松掌握的,正如春天的多变,人生也是多变的。
我们能做的只是掌握当下,活好当下,努力让自己不负人生不负自己。
春天在每个人的生命之中都会担任一个导师的角色,她或许不会直接教你要怎么做,但她总会通过这样那样的方式,让你在每一个春天的结尾,总能够得到一些,收获一些,感悟一些。
于是,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终于相信了,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蛰伏这一种共同点,那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认可,是对我们身上共同流淌着的炎黄子孙血液的共鸣,就像从古至今那么多的春天的诗词中,我们总可以很轻松地找到符合你当下心境的那一首,然后,跨越时间长河,隔岸相望,颔首微笑。
那么我,授业解惑,作为从古至今许许多多平凡伟大的教育工作者的一员,我想我们都是这条传统文化长河上的一名无名的摆渡者,我们帮助学生渡岸,徜徉在知识瀚洋,我们都光荣无比,好比春天,润物细无声。
但愿每一个教学工作者,都能在自己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找到自己人生的春天,找到教学意义的春天,让自己的人生春暖花开,鸟语花香。
中学语文站孙东霞《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
中学语文站孙东霞《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诗意人生,人生如诗——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中学语文站孙东霞于丹教授常说:“什么是真正的‘文化’?《周易》有云‘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俯察世间人文百态,还需用一种思想理念去流化天下,把它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所以我愿意作为一个‘动词’活着。
”这正是于丹教授作为一位当代知识分子选择的人生态度——去承担“化”这件事。
于丹教授以强烈的自觉意识,奉行知识分子的这一使命,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大力诠释与传播,探寻着解决当代人生存和心灵问题的钥匙,激发起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命力!于丹教授推出《于丹心得》、《于丹心得》以及《于丹趣品人生》等书之后,于丹又为我们奉献了自己的新作《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著名学者于丹在北师大做教学工作,也是她寄托感情最深的古典诗词研究。
她从小爱诗、背诗,自1995年开设古典诗词课至今积淀长达19年。
于丹说“我一直深深相信,每一个中国人生命中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不要对此不屑,不要认为这些风花雪月只是少年痴谈。
”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此言不虚也,只是,在这灯红酒绿、霓虹闪烁的时代,非常感谢于丹先生,能够用她如玉般温润沉静的心带领我们穿过那层蒙叠嶂的名利是非,重温那古人用风花雪月排字遣词、靠千百年来心意相通流传下来的绝美诗。
一、博才多学,才华横溢细品读这本书,真实的让我感受了于丹老师。
该书由“春风飞扬”,“秋思浩荡”,“明月千古”,“斜阳晚钟”,“田园林泉”,“登临况味”,“剑啸长虹”,“诗酒流连”八个篇章组成。
从表达上看,既不是按诗词历史断代设置,也不是按照诗人分类,而是按照中国的意象。
作者把那些最美的古诗词用八个常见的意象串连起来,结合当代中国人的生存现状及精神世界,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连贯的、美妙的诗词画卷。
?春草夏雨、秋风冬雨、孤灯、柴扉、夕阳、寒蝉?……?一点点地排列下来,中国古典诗词有特定的意象数以百千计。
于丹对此表示,她不做理论的梳理,也不给出任何结论和答案,只是让大家一起用心去接触,去感受中国的这些最美的古诗词,唤醒现代人蛰伏在生命深处的诗意。
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
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诗卷能深切的渗入社会给予人们一种悲天悯人的意识,使人们对大自然寄予无限的深情并用一种艺术的眼光看待人生。
诗歌教会了人们用泛神论的精神和自然融为一体,春则觉醒而欢悦,夏则在小憩中聆听鸟的欢鸣,感怀时光的有形流逝,秋则悲悼落叶,冬则雪中寻诗。
在林老的眼里,诗歌从某种意味上讲相当于中国人的宗教。
这是林语堂老先生对诗歌的一种颇有趣的说法。
他认为诗歌的意义在于诗人将自己的感情投射在自然景物之上,用诗人自己感情的力量,迫使自然与自己生死相依,共享人间的欢乐与悲伤。
于丹老师《重温最美古诗词》一书中的一些观点与林老对诗歌的看法很相似。
“我们的眼睛看风景,我们的心灵产生波动,我们将心灵的感动于天地万物的活动融为一体从而深刻的认识自己,唤醒自己抵达最真实的自己——勇敢、坦率、真诚、天真,诗歌使我们能触摸到内心不敢作假的人性。
”勇敢、坦率、真诚、天真,这些正是儿童的天性,也说明了诗歌与儿童天性相连,也让我自然而然的开始思考:小学阶段我们可以借诗歌教会孩子什么?我们应该选择那些内容教?看完《重温最美古诗词》这本书,倘佯在作者对古诗词巧妙的归类分析和解读后,我对前面的两个问题的思考有了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是否可借诗歌教会孩子理解“意象”,体会情感。
“意象”是传递诗情、诗意、诗境的载体,是诗的核心元素,诗人借意象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
《重温最美古诗词》一书中聊到了许多“意象”。
有圆有缺寄托思乡的明月;代表时间流逝的春秋变化和斜阳晚钟;春风、柳树、芳草、莺啼那是春的“意象”,荷叶、梧桐、芭蕉、那是秋的声音;田园林泉是寄情山水,出世脱俗的一种状态;登临是叹息,是思念,也是离愁。
读懂诗中的“意象”就能让学生更加贴近诗的本意,更易体会诗人藏在诗中的心境。
二、是否可抓诗中的个别字词,“推敲”诗人的情感。
“推敲”一词的由来意境让我么关注起适中的字词,这些个字词往往是诗中的点睛之笔,细细品读,越读越耐人寻味。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6篇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6篇诗意如画映于心心中仿佛一缕阳光透入,温暖,宜人,又带有一丝感动。
我想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有此感触吧!书中用如梦幻般唯美的语言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诗意的世界。
诗意故而在记忆深处低回,熟悉而又陌生,却牵动着我的心。
年华有限,诗意无穷。
我喜欢这种淡淡的诗意,就像书中作者所言,“我一直深深地相信,每一个中国人生命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
”事实亦如是,诗意的世界充满了浪漫,如画而映于心。
在诗意的世界中,在这幅画卷里,尽管纸张有些破旧,有点模糊,可每一笔勾勒,每一抹痕迹,似乎都记载着跨越千载的情思。
何人独倚明月楼?何人琵琶语凝愁,思如泪,沾衣袖,世人只知琵琶旧,谁叹那年愁满头?诗意的世界,情感总是细腻,朦胧而美好。
夕阳西下,一天流光走到了边界,马上就要坠入茫茫黑夜,这一瞬间,人心百转千回。
日出而作,日落而归。
可总有那么一些人日落不得归。
正如《诗经王风》中所说的“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短短八个字,道出了多少人思归不得归的苦,又让人懂得了多少悲伤与苦痛。
每当斜阳晚照你又是否对着夕阳叹息哀愁?可惜现在每天都忙碌着生活,哪还会有许多人对着夕阳诉说情思?其实,诗意就在你的心中,如画般映在心头,只要你去发现,诗意的世界会被你营造。
水阔山长,辛弃疾曾在登楼时写下“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他将自己所有的情思寄于楼上。
那种愁苦,如今在我眺望远方时也能体会的到。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柳宗元也依旧用充满诗意的句子道出一片愁。
他们都是如此的令我敬佩。
在他们眼里,风花雪月都是诗,春夏秋冬皆为意。
诗意如画映于心,在你听到李清照这个名字,你会想起“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会不禁叹息到:“风华是一指流沙,苍老是一段年华。
”在诗意的世界中,你会不动声色饮茶,踏碎一世繁华的潇洒,会有执著如泪,滴入破碎的心的唯美,也会有月满西楼人独守的静谧。
诗意就这样如画映于心。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篇(二):吟中华诗词传中华气韵近日,我收看了一个电视节目,是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
《重温最美古诗词》的读后感(精选6篇)
《重温最美古诗词》的读后感《重温最美古诗词》的读后感(精选6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重温最美古诗词》的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重温最美古诗词》的读后感1今年儿童节给两个小表弟在网上选购书籍时突然看到这样一句话“每个中国人,都是在是诗歌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
”这让我想起许久前我的声乐老师教谕我的一个道理——要想把中国歌曲的七情六欲表达得至情至性唯有多读诗书词。
带着对恩师的记挂或者说是带着对古诗词魅力的好奇之心,我轻摁了鼠标的确认键,这本于丹的《重温最美古诗词》便成了我今年的第一本闲书了。
“小的时候,谁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虽然不懂得什么叫思乡,但孩子的眼睛却像月光一样清清亮亮。
谁没有跟着孟浩然背过“春眠不觉晓”?背诗的声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纷纷啼鸟。
长大以后,恋爱中或失恋时,谁没有想起过李商隐的比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和蜡烛,两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物件,通过诗歌,变成了我们可以寄托情感的意象。
再长大一些,开始工作,忙碌、烦恼纷至沓来。
我们想安静,想放松,谁没有想起过陶渊明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夕阳下,陶渊明的诗意温暖了后世的每一丛带霜的菊花。
然后,我们日渐成熟,就有了更多的心事,更复杂的焦虑,更深沉的忧伤,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与我们的一己之悲比起来,那样浩荡的悲伤、深刻的哀痛,是不是会使我们的心稍稍放下一点,使我们的胸稍稍开阔一些呢?终于当年华老去的时候,我们轻轻叹一口气,想起蒋捷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面对逝水流光,这里面没有撕心裂肺的悲号。
那种淡淡的喟叹,既伤感青春,又欣慰收获,不也是一种深沉的人生吗?今天,很多人会疑惑,在现代的忙碌生活中,诗对我们究竟是一种必需品,我们也许就真的可以过的诗意盎然。
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
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1500字《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一书让我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与情感的力量。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体会到了古人智慧和情感的丰富性。
首先,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被古诗词所传递的情感所吸引。
每首诗都能让我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对爱情的渴望等丰富的情感。
有的诗歌表达的是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大自然的景色的描绘,有的诗歌歌颂的是友情的真挚和爱情的深情。
这些情感都是那么真实、那么动人,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通过古诗词,我感受到了世间万物的美好,也体会到了人类情感的丰富多彩。
其次,通过《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我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古诗词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它不仅反映了古人的思想境界和审美追求,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通过阅读古诗词,我得以了解到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琴棋书画等艺术修养,以及他们对人生、性情和命运的思考。
古诗词不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一种思想的体现,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文化的窗口。
此外,通过这本书,我还深深感受到了古诗词的艺术魅力。
古诗词以其简练、精炼的语言、优美、流畅的节奏抓住了读者的心,让人无法自拔。
古诗词的意境深远,多以意象描写和寓情于景的方式表达情感,令人回味无穷。
我被古诗中那几句简洁而意味深长的词语所打动,这些词语往往寥寥数语,却能表达出深刻的情感和思考。
古诗词的艺术之美让我对语言的表达和掌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阅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古诗词的独特魅力和古人智慧的丰富性。
古诗词不仅是我们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座我们沟通古代文化、感受古人情感的桥梁。
通过阅读古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我们的文化,同时也能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
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读到这本书,感受到古诗词的美妙和情感的力量。
《重温最美古诗词》学习心得
《重温最美古诗词》学习心得《重温最美古诗词》学习心得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重温最美古诗词》学习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3月21日,我读了于丹的《重温最美古诗词》132-138页,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杜甫在王昭君故居前写下“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诗的最后两句,如此描述这位奇女子的一生,写得多么玲珑,多么明艳,又有着多少凄寒。
她远嫁匈奴,走向大漠,最后留下什么呢?一个美丽的传奇,一个凄凉的青冢。
如果说斜阳只是一个人的心事,那它不会留下这么多的吟唱,之所以如此,更重要的是因为斜阳照彻古今,见证江山更迭。
刘长卿面对金陵城,想起惆怅南朝事,写下了“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一个王朝的兴衰,与斜阳的光芒、寒磬的声音、长江的.流水勾连在一起。
斜阳曾经探望过多少人,见证过多少事?刘禹锡在《乌衣巷》中说:“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今天,那些野草闲花都融入了夕阳晚照中,春天里燕子飞来,它们落脚的地方,当年的华丽楼阁,如今却变成了寻常百姓人家。
真正的惊心动魄不是风云突变的瞬间,而是再大的辉煌也终将归于平淡。
残阳照彻人生,每个人在黄昏落照之中都有自己的感受,也许残阳如血,永远映照在兴衰交跌的关隘之上,永远照彻人们的心事。
3月22日,我读了于丹的《重温最美古诗词》138-154页,至此“斜阳晚钟”已全部读完。
黄昏多情,黄昏无奈,将黄昏刻画得最细腻的是南渡之后的李清照。
由北入南,失去夫君,失去家国山河,这样一个走向暮年的女人,黄昏时刻,她的心事又能怎么书写?我们都记得她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最美古诗词读书笔记
最美古诗词读书笔记最美古诗词读书笔记篇一: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2013年12月6日下午,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洪老师到我校来作讲座,向在场的语文老师推荐了于丹老师的《重温最美古诗词》。
于是,寒假前我赶紧在当当网上定了一本,在寒假里,捧起书细细品味起来。
如今,乍然读完于丹先生的《重温最美古诗词》一书,淡淡的诗词思绪和如水般的春花秋月氛围似故人来访,举手投足、星眸流转间似有暗香盈袖。
这种感觉,与自己重温古诗的触感完全不同,从于丹老师的描述里,更可以感受到一种拨云见日,像是活生生的缱绻于那“有美好,有眷恋,有失落,有感伤”的诗词意境里。
诚如所言,“每个中国人,都是在诗歌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
谁不曾咿咿呀呀的背诵过“床前明月光”,谁不曾年少懵懂时“为赋新词强说愁”,更不消说暗自神伤“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唐诗宋词,每位匠人皆是“字字千金”,或五言或七字,寥寥数语即勾画一幅融人意与情景的图画。
诗词的婉转与意境的营造与选用,都将诗人心中无限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春花秋月、清风流水,意象的应用是“天人合一”的最佳证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绿荷凝恨背西风”??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而其实拿出哪一句,按于丹先生分析的那般细细琢磨,只怕是浑然坠入意境中,“欲辨已忘言”了,这真是一股神奇的力量!“小的时候,谁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虽然不懂得什么叫思乡,但孩子的眼睛却像月光一样清清亮亮。
谁没有跟着孟浩然背过“春眠不觉晓”?背诗的声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纷纷啼鸟。
长大以后,谁没有想起过李商隐的比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和蜡烛,两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物件,通过诗歌,变成了我们可以寄托情感的意象。
而今,这已成为了对教师最多的比喻,最高的赞美。
工作忙碌、烦恼纷至沓来时,我们想安静,想放松,谁没有想起过陶渊明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夕阳下,陶渊明的诗意温暖了后世的每一丛带霜的菊花。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5篇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5篇【小雅为你整理的精品文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下载。
】内容如下-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5篇【篇一】俗话说的好,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象征着万物复苏,象征着无私奉献,正如书中品读的那些诗句,春天带给人的感受的确是多变的。
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环境,每个人对于春天的感受都是多样的。
那么在品读了如此多古人诗句后,我对于春天的感受也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
过去的我说起春天,想法是单一的,不变的——无非就是滋养。
滋养的意思就是犹如诗句“春雨润如酥”,春天似乎就是万物复苏的时节,带来的似乎也只有单一的幸福感。
幸福感又是一个很抽象的词语,简单来说,就是春天代表这一切好的事物:例如万物复苏是好,离人相聚是好,宦途高升是好……但是当我读过了这本书以后,我突然深刻地发现了春天的多变性。
春天原来也充满了忧愁。
曾经年轻的我们以为人生一定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曾经的我们,少字当头,无怨无悔,总觉得做什么都是对青春的不负,做什么都是像春天润物无声一般只好不坏。
可后来呢,我们渐渐被现实擦亮了双眼,我们看到了时间的无奈,我们领略了现实的残忍,最后我们才发现了人生是复杂的,也不是我们可以轻松掌握的,正如春天的多变,人生也是多变的。
我们能做的只是掌握当下,活好当下,努力让自己不负人生不负自己。
春天在每个人的生命之中都会担任一个导师的角色,她或许不会直接教你要怎么做,但她总会通过这样那样的方式,让你在每一个春天的结尾,总能够得到一些,收获一些,感悟一些。
于是,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终于相信了,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蛰伏这一种共同点,那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认可,是对我们身上共同流淌着的炎黄子孙血液的共鸣,就像从古至今那么多的春天的诗词中,我们总可以很轻松地找到符合你当下心境的那一首,然后,跨越时间长河,隔岸相望,颔首微笑。
那么我,授业解惑,作为从古至今许许多多平凡伟大的教育工作者的一员,我想我们都是这条传统文化长河上的一名无名的摆渡者,我们帮助学生渡岸,徜徉在知识瀚洋,我们都光荣无比,好比春天,润物细无声。
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优秀3篇)
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优秀3篇)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篇一历史的光影旋转散射,许多惊艳的光,转瞬即逝,不留痕迹,诗意的生活——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
而唐诗宋词却是那温和不变的橘红色的灯光,我坐在灯下,与诗人们在心灵最深处相逢,而后开始学着诗意的生活。
我跟随橘色的灯光,溯回到盛唐,那个诗情洋溢的时代,顿悟自己原来和盛唐人的生活并没有什么两样。
小时候,我们也背着“床前明月光”,却不知何为思乡,稚嫩的声音起起落落,澄澈明朗,如撒了一地的月光。
长大后,自己情窦初开,回想起“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那种隐秘的情愫,通过诗中的意象,得以释放和寄托;参加工作后,会有更多忧愁与感伤,谁不会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吟着诗句,仿佛望见宽阔的江面,自己的愁绪也沿着滚滚江水,慢慢冲淡。
当终将老去的时候,我们也会吟着蔣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轻叹一声回眸一笑,想起自己一生的美好。
品着人们的诗句,也才最终明白,诗是每个人心灵的寄托,其实我们身边处处有诗意,只是我们不懂如何诗意的生活。
我想,这也是于丹最想告诉我们的吧,生活中不乏诗意,只是红尘喧嚣,人们总是被时间的洪流裹挟着奔跑,渐渐忘了生活的初衷,遗失了灵魂,在国人幸福感越来越低是,诗意与恬然应该被拾起,做我们精神上的富翁。
或许我们知道的诗句不多,但如果有一天,我们看见斜阳晚钟的时候,我们看见田园林泉的时候,我们看见千古明月和旭日长虹的时候,我们会不会有所思考,有所感触。
无论是大悲大喜,还是大起大落,都要去吟首诗,伴着平平仄仄的音调,伴着熟记于心的韵脚,也定会有一种况味。
一首诗中所浓缩的恰是作者的感情,即诗能美好定人生也会美好,从某种意义上说,诗不再是一种寄托,而是你对生活的态度。
其实,每个国人身上都有诗意,伴着生命的成长,我们就越需要温暖和美好,来于外界的冷漠与残酷对抗,我们就越需要一种激情,唤醒自己疲惫的心灵,我么就越需要一种力量,引领我们挣脱世俗的牢笼,走向真正的成熟与强大。
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
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2013年12月6日下午,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洪老师到我校来作讲座,向在场的语文老师推荐了于丹老师的《重温最美古诗词》。
于是,寒假前我赶紧在当当网上定了一本,在寒假里,捧起书细细品味起来。
如今,乍然读完于丹先生的《重温最美古诗词》一书,淡淡的诗词思绪和如水般的春花秋月氛围似故人来访,举手投足、星眸流转间似有暗香盈袖。
这种感觉,与自己重温古诗的触感完全不同,从于丹老师的描述里,更可以感受到一种拨云见日,像是活生生的缱绻于那“有美好,有眷恋,有失落,有感伤”的诗词意境里。
诚如作者所言,“每个中国人,都是在诗歌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
谁不曾咿咿呀呀的背诵过“床前明月光”,谁不曾年少懵懂时“为赋新词强说愁”,更不消说暗自神伤“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唐诗宋词,每位匠人皆是“字字千金”,或五言或七字,寥寥数语即勾画一幅融人意与情景的图画。
诗词的婉转与意境的营造与选用,都将诗人心中无限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春花秋月、清风流水,意象的应用是“天人合一”的最佳证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绿荷凝恨背西风”……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而其实拿出哪一句,按于丹先生分析的那般细细琢磨,只怕是浑然坠入意境中,“欲辨已忘言”了,这真是一股神奇的力量!“小的时候,谁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虽然不懂得什么叫思乡,但孩子的眼睛却像月光一样清清亮亮。
谁没有跟着孟浩然背过“春眠不觉晓”?背诗的声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纷纷啼鸟。
长大以后,谁没有想起过李商隐的比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和蜡烛,两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物件,通过诗歌,变成了我们可以寄托情感的意象。
而今,这已成为了对教师最多的比喻,最高的赞美。
工作忙碌、烦恼纷至沓来时,我们想安静,想放松,谁没有想起过陶渊明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夕阳下,陶渊明的诗意温暖了后世的每一丛带霜的菊花。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和心得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和心得跟着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然后与读者们交流一下心得,然后你就会变得更有气质了。
下面是XX精心为你整理,希望你喜欢。
篇一今年儿童节给两个小表弟在网上选购书籍时突然看到这样一句话“每个中国人,都是在是诗歌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
”这让我想起许久前我的声乐老师教谕我的一个道理——要想把中国歌曲的七情六欲表达得至情至性唯有多读诗书词。
带着对恩师的记挂或者说是带着对古诗词魅力的好奇之心,我轻摁了鼠标的确认键,这本于丹的《重温最美古诗词》便成了我今年的第一本闲书了。
“小的时候,谁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虽然不懂得什么叫思乡,但孩子的眼睛却像月光一样清清亮亮。
谁没有跟着孟浩然背过“春眠不觉晓”?背诗的声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纷纷啼鸟。
长大以后,恋爱中或失恋时,谁没有想起过李商隐的比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和蜡烛,两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物件,通过诗歌,变成了我们可以寄托情感的意象。
再长大一些,开始工作,忙碌、烦恼纷至沓来。
我们想安静,想放松,谁没有想起过陶渊明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夕阳下,陶渊明的诗意温暖了后世的每一丛带霜的菊花。
然后,我们日渐成熟,就有了更多的心事,更复杂的焦虑,更深沉的忧伤,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与我们的一己之悲比起来,那样浩荡的悲伤、深刻的哀痛,是不是会使我们的心稍稍放下一点,使我们的胸稍稍开阔一些呢?终于当年华老去的时候,我们轻轻叹一口气,想起蒋捷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面对逝水流光,这里面没有撕心裂肺的悲号。
那种淡淡的喟叹,既伤感青春,又欣慰收获,不也是一种深沉的人生吗?今天,很多人会疑惑,在现代的忙碌生活中,诗对我们究竟是一种必需品,我们也许就真的可以过的诗意盎然。
”这段序言真的让我爱不释手,那样的直白明了,却又那样的恬静、真切。
让我对这本书更是好奇。
《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7篇
《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7篇【篇一】诗歌起源于劳动,诗歌的韵律来源于起伏间歇的劳动呼声,原始社会生产劳动的内容是诗歌最早的内容。
当表现情感的某些劳动呼声被相适应的语言所代替时,语言和劳动呼声便结合为一体:语言有了它的歌唱形式,呼声有了它的确切含意。
从而便形成了原始人们抒发感情的一种艺术样式---诗歌。
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枝奇葩,是祖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气势磅礴的瀑布化作熠熠生辉的银河落下神州,如果没有一定的光学知识,就不会有对诗中意境的深刻领悟,反过来,在欣赏和领会诗中意境的同时也是光学知识、力的作用效果知识,能的转化知识在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
再如,李白的《朝发自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说的是作者和船在空间运动,西辞自帝城,东抵江陵府,乘船顺流而下,在阵阵猿鸣声中,身处轻舟,但见群山万壑,千姿百态,迎面扑来。
好一幅人舟共融于大自然的山水画,岂不令人心驰神往。
在这幅画中,我们可以领悟时空概念,相对运动概念、声的概念、力的概念。
诗仙未曾想到会给后人留下一部绝妙的物理教科书。
读诗是一种文化的熏陶,熏陶着人们的生活!读诗是一种来自古今中外的慰问,慰问读者的心灵!读诗是一种享受,享受着人生的快乐!【篇二】11月,再次翻开于丹的《最美古诗词》,又一次细读书中的文字,心中生出的又是不同的感受。
不得不说,这本书还是很值得一读的。
这本书对古诗词进行了分类整理,将我们之前学习过的古诗词按照相同的属性进行分类。
这样我们之前学习过的零散的内容就被归置在相应的位置中了。
书中的第二章“春风飞扬”,里面讲了诸多关于春天的诗词,例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其中,“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描述了春日的植物的变化。
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
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2013年12月6日下午,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洪老师到我校来作讲座,向在场的语文老师推荐了于丹老师的《重温最美古诗词》。
于是,寒假前我赶紧在当当网上定了一本,在寒假里,捧起书细细品味起来。
如今,乍然读完于丹先生的《重温最美古诗词》一书,淡淡的诗词思绪和如水般的春花秋月氛围似故人来访,举手投足、星眸流转间似有暗香盈袖。
这种感觉,与自己重温古诗的触感完全不同,从于丹老师的描述里,更可以感受到一种拨云见日,像是活生生的缱绻于那“有美好,有眷恋,有失落,有感伤”的诗词意境里。
诚如作者所言,“每个中国人,都是在诗歌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
谁不曾咿咿呀呀的背诵过“床前明月光”,谁不曾年少懵懂时“为赋新词强说愁”,更不消说暗自神伤“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唐诗宋词,每位匠人皆是“字字千金”,或五言或七字,寥寥数语即勾画一幅融人意与情景的图画。
诗词的婉转与意境的营造与选用,都将诗人心中无限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春花秋月、清风流水,意象的应用是“天人合一”的最佳证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绿荷凝恨背西风”……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而其实拿出哪一句,按于丹先生分析的那般细细琢磨,只怕是浑然坠入意境中,“欲辨已忘言”了,这真是一股神奇的力量!“小的时候,谁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虽然不懂得什么叫思乡,但孩子的眼睛却像月光一样清清亮亮。
谁没有跟着孟浩然背过“春眠不觉晓”?背诗的声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纷纷啼鸟。
长大以后,谁没有想起过李商隐的比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和蜡烛,两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物件,通过诗歌,变成了我们可以寄托情感的意象。
而今,这已成为了对教师最多的比喻,最高的赞美。
工作忙碌、烦恼纷至沓来时,我们想安静,想放松,谁没有想起过陶渊明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夕阳下,陶渊明的诗意温暖了后世的每一丛带霜的菊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_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有感跟着于丹重温最美古,然后与读者们交流一下心得,然后你就会变得更有气质了。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篇1今年儿童节给两个小表弟在网上选购书籍时突然看到这样一句话“每个中国人,都是在是诗歌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
”这让我想起许久前我的声乐老师教谕我的一个道理——要想把中国歌曲的七情六欲表达得至情至性唯有多读诗书词。
带着对恩师的记挂或者说是带着对古诗词魅力的好奇之心,我轻摁了鼠标的确认键,这本于丹的《重温最美古诗词》便成了我今年的第一本闲书了。
“小的时候,谁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虽然不懂得什么叫思乡,但孩子的眼睛却像月光一样清清亮亮。
谁没有跟着孟浩然背过“春眠不觉晓”?背诗的声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纷纷啼鸟。
长大以后,恋爱中或失恋时,谁没有想起过李商隐的比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和蜡烛,两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物件,通过诗歌,变成了我们可以寄托情感的意象。
再长大一些,开始工作,忙碌、烦恼纷至沓来。
我们想安静,想放松,谁没有想起过陶渊明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夕阳下,陶渊明的诗意温暖了后世的每一丛带霜的菊花。
然后,我们日渐成熟,就有了更多的心事,更复杂的焦虑,更深沉的忧伤,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与我们的一己之悲比起来,那样浩荡的悲伤、深刻的哀痛,是不是会使我们的心稍稍放下一点,使我们的胸稍稍开阔一些呢?终于当年华老去的时候,我们轻轻叹一口气,想起蒋捷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面对逝水流光,这里面没有撕心裂肺的悲号。
那种淡淡的喟叹,既伤感青春,又欣慰收获,不也是一种深沉的人生吗?今天,很多人会疑惑,在现代的忙碌生活中,诗对我们究竟是一种必需品,我们也许就真的可以过的诗意盎然。
”这段序言真的让我爱不释手,那样的直白明了,却又那样的恬静、真切。
让我对这本书更是好奇。
今日看到第三章——明月千古中的(向明月学一颗平常心)感受颇深。
古往今来大多诗人寄情于温柔的明月。
含情而吟诵的有李白的“举头望明月,疑是地上霜”;飘逸洒脱的有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而在我所知晓的明月诗歌中最让我喜欢的便是张若虚的“春江湖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湖生”。
说出来不怕笑话,虽然至今我也未看过此句的注解,但是我更愿意把此句理解为我内心独有的思绪。
我始终相信读诗就如弹筝,虽说有纸墨一字不漏、一句不差地世世代代传承着,但是每个演绎作品的后人都会随心、随性地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其中进行全新的演绎。
今天在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我们每天硬着东升旭日去上班去工作,看见的一轮太阳永远是稳定的、热烈的,圆满的。
它永远给予你光和热,给予能量,促使人们发奋进取。
中国人从太阳那里学到了一种进取心。
但是在月亮之下,我们总是在休息,在独处,或者沉沉睡去,忽略了这一轮万古明月。
就在一片宁静之中,我们发现月亮高悬在空中,它的阴晴圆缺,有着诸多面目,和太阳的永恒形状不一样。
在它的周期性变化里,在它的阴晴圆缺中,我们品味着时光的承转流变,命运的悲欢离合,我们学到了平常心。
”的确月缺月圆,损之而益,益之而损。
生活亦这般如此,顺境也好,逆境也罢,不就如同天上明月一般圆有时,缺亦有时吗。
只要用一种辩证与变化的心情去看明月,再把这样的目光移到世间,我们就知道怎样完成内心困惑的消解和平衡了。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篇2中国曾经是诗的国度,在高雅文学中,没有其他艺术形式可以与之比肩。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便是一本带我们领略诗意的书,品完全书,我不禁想起林语堂所说“诗词是中国人的宗教”,然而我们对这个“宗教”的信仰,还在吗?一天之中,我们甚至来不及看朝霞到落日的变化,而旦暮晨昏正是感伤的机缘,春花秋月才是心中的诗意。
虽然我们不都是诗人,可总会在人生的某种时刻,忽然间诗情上涌。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让我们沿着诗歌的通幽曲径,再一次触发这一流淌在中国人血液里的基因,唤醒心中的诗意。
在诗词中感悟人生哲理“可能相比于我们的房贷、医药费、孩子的学费,还有每个人的工作现实、生活梦想,诗歌变成了一件奢侈品。
但是我想,如果我们真的愿意相信诗意是生活中的必需品,我们也许就真的可以过得诗意盎然。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骨子里的诗意,是沉重人生中一种轻盈的平衡。
诗歌给予我们力量,让我们有一颗从容不迫的心,担当社会的使命。
诗歌指引成材之路。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放松懈怠时,诗歌提醒我们珍惜光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灰心失落时,诗歌给我们俯视一切的气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妄自菲薄时,诗歌让我们保持一颗自信乐观的心。
诗歌道出处世之理。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多么巧思慧心的新嫁娘,我们初入社会,也需旁敲侧击摸索前进;“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接近美好的事物,才能比别人优先取得成功;“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距离是微妙的平衡,平淡的语言道尽复杂的人性,含义隽永。
诗歌阐释修身之道。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品格高尚、贡献卓越自能声名远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身处逆境更要志存高远,厚积薄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自古圆满难求,举重若轻才能省却无数烦恼。
在诗词中重温人间真情“今天,我们有几个人会为一份寄托不出去的情思而断肠呢?我们有几个人会对那种无法回应的音信还执著呢?有几个人会在乎对自己的心、自己的感情有一份交代?有几个人还会勇敢地面对斜阳去感伤呢?”——《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现代社会带来物质的极大满足后,我们的精神世界渐成荒漠,当亲情、友情、爱情缺乏心灵交流时,情感立刻不再温暖。
让诗意回归到亲情里。
曾有老人在家庭聚餐时,因看到孩子们都在玩手机,摔盘离去……这是现代家庭生活的掠影,而古人用诗意的情怀记录生活的乐趣,“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只要处处用心,我们的家庭生活依旧可以兴味盎然,充满温情! 让诗意传递在友情间。
杜甫在《春日忆李白》中,用“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论细文”表达对故友的相思之情,在现代人看来,无非是分一段春色,隔空邀其喝酒聊诗而已,可我们却分明读到了知己间最可贵的情谊。
现代的人们已很难脱离物质表达友情,其实,只要附上心意,芳草、斜阳、柳丝、莺啼便都是无价的,若有诗意传递在友情间,我们的相聚离别便不会那么单调了吧!让诗意弥漫在爱情中。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大好年光无人陪伴,该是多么寂寥;这首描写无忧少妇忽生闺怨的诗,正是对“宁在宝马车里哭,不在自行车上笑”的反思。
爱情固然需要物质,但并不需要奢华,爱情应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坚定相守,惟如此,才能有“白发方兴叹,青蛾亦伴愁”的同喜同忧。
在诗词中体会审美意蕴“今天,生活在都市也有一种惆怅,我们离山很远,离水很远,我们去山水之间,只是作为休闲度假,是一种奢侈的享乐。
但是,我们本来是从山水中来的,斜阳、清风、明月、山林,这一切本身都是无价的,曾经与我们朝夕相伴,不离不弃。
”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在生活的忙碌间隙,让我们拾起一份闲适心情,在诗歌中体会别样的美。
诗歌教我们领略自然之美。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是心随景动的愁绪;“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是孤寂之后的淡然;“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是天地交融的壮阔;“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是衰败萧瑟的悲凉,古人用诗词记录音响、画面、感受相交织的一刻,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可现代建筑遮住了自然美景、工业噪音掩盖了动物之鸣,“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已不是随处可得的机会。
然而,就像书中所说“愿意相信诗意的人,诗意就浮沉在他生活的每一瞬间,用心就一定抓的到。
”记得有日,开车路过十里芳径,蠡湖一片开阔,残霞落于天际,游人三三两两,这一瞬的美景让我顿时忘却了一天的疲累,这便是诗意的作用吧!诗歌教我们领会含蓄之美。
在口水歌铺天盖地、网络新词层出不穷的时代,大众早已习惯了直白,殊不知多少句“我好伤心”,诉不出“冷月葬花魂”的凄凉;多少句“我好郁闷”,叹不尽“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悲怆;多少句“我想你”,抵不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执着。
诗歌传递出一种永恒的古典美,历久弥新,耐人回味。
我们固然要追赶现代的潮流步伐,但也请不要遗忘岁月积淀下的温尔儒雅。
诗歌是生命深处潜藏着的节奏和韵律,就让的盛世华章,的浅吟低唱,唤醒我们心中的诗意,给自己一个和灵魂对话的空间。
就像于丹书中所说,把自己交付给诗歌,循着美丽诗意,一路寻访到自己的心灵,在诗歌里完成生命的成长!(无锡市统计局周晓)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篇3拜读了这本书,心中有些许感触,却无法言表。
与其说于丹老师的这本书是在给诗词做诠释,倒不如说她其实就是在写诗。
用诗一样的语言来诠释书中千古名句,无时不让人感觉读书是一种享受,让我们这些莘莘学子爱上了文字这样一种神奇而又让人着迷的东西。
书中从春风盎然,写到秋雨惆怅;从明月思乡,写到斜阳感伤;从田园的惬意,写到登临的豪放;从抚剑的豪情,写到把酒的放荡。
原来真的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无论是古人的诗词还是于丹老师的文字,读过之后让人发现,原来诗词居然离我们这么近,原来古人的艺术一直陪在我们身边,不曾走远。
年华有限,但是诗意无穷。
重温古诗词,让我又一次重新找回了诗意的人生,诗意的情怀,诗意的学习生活。
诗意如风潜于心,更如雨润心田。
枯燥的学习生涯中,有了它,让我不再沉闷。
它让我的生活洋溢着诗的情调,古色古香。
风起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刘邦那种:“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豪迈。
花开的时候我便会想起杜甫的那种“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的《江畔独步寻花》的惬雪纷的时候我也会想起柳宗元的那种“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寂寞。
月明的时候我更会想起,苏轼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旷达。
风花雪月全入诗,春夏秋冬皆成诗。
世间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离、万事万物都蕴涵着诗意,人生处处都充满了诗情。
在我诗意的人生里有着风花雪月的浪漫情怀,还有对悲欢离合迷惘伤怀,也有着对春夏秋冬眷恋缅怀。
有着追求的无奈,执着的忧伤,适时地感动……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读后感篇4网上买书的时候,看到很多网友评论这本书大多数都是赞美于丹老师的词语很美,可我不知道为什么看这本书的时候心里很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