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特与电磁现象
电磁感应定律
b
+++ + +
Fm e( B )
在导线内部产生静电场 电子受到一个静电场力
Fe
E,
Fe Fm
Fe eE
Fm
B
a
电荷积累停止,a、b两端形成稳定的电势差。
洛仑兹力是产生动生电动势的非静电力. 自由电子受到的洛仑兹力为
Fm e( B ) ——非静电力
Φm
a
0
2πx
dx
0
2π
ln
a
d m i dt
0 I dy a L ln 2 dt a
0 I a L ln 2 a
B
方向:水平向左。
(1) 动生电动势来源于洛仑兹力(非静电力); 洛伦兹力的一个分力 f // 提供了动生电动势的非静电力, 其作用不是提供能量而是转换能量!
b
+++ + +
Fe
非静电场强:
Fm
B
动生电动势:
a
导线是曲线 , 磁场为非均匀场
dl 上的动生电动势 :
d i (v B ) dl
整个导线产生的动生电动势:
如果整个闭合回路在磁场中运动:
产生电动势的过程就是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的过程
动生电动势的功率:
P I IBlV
B感
B
a
a
v
Ii
Ii
i
R
形成
b
产 b 生 电动势
Ii
奥斯特实验、比奥·萨伐尔定律的建立
奥斯特实验、比奥·萨伐尔定律的建立一、奥斯特实验的重大发现1、奥斯特实验1820年7月21日,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Hans Christian Oersted,1777~1851年)向科学界宣布他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这一重大发现第一次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突破了长期以来认为电与磁互不相干的僵固观念,开创了电磁学研究的新纪元,电磁学作为一个统一的学科从此正式宣告诞生,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难以估量的巨大作用。
早在18世纪30年代,就有人描述过雷电能使刀、叉、钢针磁化的现象。
18世纪50年代,人们发现莱顿瓶放电可使焊条、缝衣针磁化。
在这些事实的启示下,有些自然哲学家曾猜想电与磁之间可能有某种联系。
但从18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初,一些著名的物理学家却坚持认为电与磁是截然不同、并无关系的两回事。
发现电力定律和磁力定律的库仑在1780年指出,电和磁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尽管它们的作用力的规律在数学形式上相同,但它们的本质却完全不同。
1820年,安培认为,电现象和磁现象是由两种彼此独立的不同流体产生的。
1807年,托马斯·扬(T.Young)说,没有任何理由去设想电与磁之间存在任何直接的联系。
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当然不会去寻找电与磁之间的联系。
然而,深受康德(Kant)哲学影响的奥斯特却相信电与磁之间存在着联系,经过努力的寻找,终于获得成功。
开始时,奥斯特沿着电流的方向放置磁针,试图寻找电流对磁针的作用,均以失败告终。
于是他猜想电流对磁针的作用是否可能是横向的。
1820年4月,奥斯特在讲授电、伽伐尼电和磁的课程时,做了一个实验,他使一个小伽伐尼电池的电流通过一条细铂丝,铂丝放在一个带玻璃罩的指南针上,结果盒中的磁针被扰动了,尽管效应很弱,看上去也不规则,并未给听众留下强烈的印象,但却是可贵的新发现。
事后,奥斯特的作用力是横向力,这是奥斯特实验的又一重大发现。
它突破了以往关于非接触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均为有心力的局限,拓宽了作用力的类型。
奥斯特实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教案
奥斯特实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教案。
一、实验原理奥斯特实验是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经典实验之一。
实验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即磁通量的变化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在奥斯特实验中,我们需要使用一个线圈和一个磁铁进行实验。
二、实验步骤1.将一根铁杆放置在一个线圈中,铁杆没有触碰线圈,因此线圈中并没有电流流过。
2.将线圈连接到一个万用表上,读取电流表的值。
3.移动铁杆,使其靠近线圈。
由于铁杆是铁制品,具有磁导率,因此当铁杆靠近线圈时,磁感线会从铁杆流过,从而切割线圈。
切割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电动势会由线圈发出,从而在电流表上产生一个电流。
4.再次移动铁杆,使其靠近线圈。
当铁杆离线圈较近时,电流表的读数会变大,表示电磁感应现象的强度增强。
当铁杆距离线圈较远时,电流表的读数会减小,表示电磁感应现象的强度减弱。
5.移动铁杆,让它离开线圈。
由于铁杆上的磁场消失,因此线圈中的电流也会消失。
6.将铁杆翻转,并再次执行该实验。
当铁杆靠近线圈时,电流的方向与之前相反。
这样,我们可以了解到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
三、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1.应使用直流电源作为电源。
2.铁杆不应与线圈直接接触,其距离应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3.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电流表的读数,并记录下实验数据。
四、进行实验的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磁感线、磁通量和电动势的基本知识。
2.让学生理解电磁感应定律,并能够应用该定律进行计算。
3.让学生了解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
4.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奥斯特实验的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和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五、总结奥斯特实验是一种常用于电磁感应教学的实验方法。
通过这种实验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磁感应现象,并能够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进行计算。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并记录下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提高其实验操作能力。
奥斯特实验说明了什么-奥斯特实验原理
奥斯特实验说明了什么?奥斯特实验原理奥斯特实验1820年4月的一天,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上课时,无意中让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他突然发现了一个现象。
这个现象并没有引起在场其他人的注意,而奥斯特却是个有心人,他非常兴奋,紧紧抓住这个现象,接连三个月深入地研究,反复做了几十次实验。
通过实验,奥斯特发现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的实验。
如果在直导线附近(导线需要南北放置),放置一枚小磁针,则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磁针将发生偏转。
在此基础上,通过了解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磁场的磁感线,以及条形磁体和马蹄形磁体磁场的磁感线,进一步认识磁场的方向性。
在奥斯特实验中,当电路闭合时,电路中有电流,导线下边的小磁针发生偏转,受到磁场作用。
电路断开时,电路中无电流,小磁针不发生偏转。
所以得到的结论是: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同时,电路中电流方向相反时,小磁针偏转方向发生也相反,说明小磁针受到的磁场作用相反。
所以得到的结论是:磁场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
奥斯特实验的两个典型结论就是: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
奥斯特研究电流磁效应的过程丹麦物理学家汉斯·奥斯特(H.C.Oersted,1777-1851)是康德哲学思想的信奉者,深受康德等人关于各种自然力相互转化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奥斯特坚信客观世界的各种力具有统一性,并开始对电、磁的统一性的研究。
1751年富兰克林用莱顿瓶放电的办法使钢针磁化的发现对奥斯特启发很大,他认识到电向磁转化不是可能不可能的问题,而是如何实现的问题,电与磁转化的条件才是问题的关键。
开始奥斯特根据电流通过直径较小的导线会发热的现象推测:如果通电导线的直径进一步缩小那么导线就会发光如果直径进一步缩小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磁效应。
但奥斯特沿着这条路子并未能发现电向磁的转化现象。
奥斯特没有因此灰心,仍在不断实验,不断思索,他分析了以往实验都是在电流方向上寻找电流的磁效应,结果都失效了,莫非电流对磁体的作用根本不是纵向的,而是一种横向力,于是奥斯特继续进行新的探索。
高中物理:电磁感应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电磁感应知识点归纳一、电磁感应的发现1.“电生磁”的发现奥斯特实验的启迪: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能使小磁针偏转,即电流的磁效应2.“磁生电”的发现(1)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法拉第根据他的实验,将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分成五类:①变化的电流;②变化的磁场;③运动中的恒定电流;④运动中的磁铁;⑤运动中的导线。
(2)电磁感应的发现使人们找到了“磁生电”的条件,开辟了人类的电气化时代。
二、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1. 探究实验实验一: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实验二:通过闭合回路的磁场发生变化2. 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这个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三、感应电动势1. 定义:由电磁感应产生的电动势,叫感应电动势。
产生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
2. 产生条件:只要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无论电路是否闭合,电路中都会有感应电动势。
3. 方向判断:在内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方向是由电源的负极指向电源的正极,跟内电路中的电流的方向一致。
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
【关键一点】感应电流的产生需要电路闭合,而感应电动势的产生电路不一定需要闭合四、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 定律内容: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个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2. 表达式:说明:①式中N为线圈匝数,是磁通量的变化率,注意它与磁通量以及磁通量的变化量的区别。
②E与无关,成正比③在图像中为斜率,所以斜率的意义为感应电动势五、导体切割磁感线时产生的电动势公式中的l为有效切割长度,即导体与v垂直的方向上的投影长度.图中有效长度分别为:甲图:l=cdsin β(容易错算成l=absin β).乙图:沿v1方向运动时,l=MN;沿v2方向运动时,l=0.丙图:沿v1方向运动时,沿v2方向运动时,l=0;沿v3方向运动时,l=R.六、右手定则1. 内容:将右手手掌伸平,使大拇指与其余并拢的四指垂直,并与手掌在同一平面内,让磁感线从手心穿入,大拇指指向导体运动方向,这时四指的指向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也就是感应电动势的方向2. 适用情况: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七、楞次定律1.内容: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电磁现象的发现和电池的发明(2)
1908年丹麦自然科学促进协会建立"奥斯特奖章",以表彰做出重大贡献的 物理学家。1934年以"奥斯特"命名CGS单位制中的磁场强度单位。1937年美国物 理教师协会设立"奥斯特奖章",奖励在物理教学上做出贡献的物理教师。
燃料电池的内部构造及原理
以氢燃料为 例。
负极: H2-2e-=2H+
正极:
O2+4e+2H2O=4 OH-
总反应式: 2H2+O2=2H
2O
太阳能电池的内部构造及原理
感想
谢谢大家
特一连电 年非常不显时,流磁年 月兴奋眼的靠奥效应月, 日,他宣布了实验情况。,他接连三个月深入地研现象没有引起听众的注意,斯特近铂丝的小磁针摆动的实验。当伽伐尼电池与有一次晚上讲座,奥斯特
是看析求定林等联培很 横向的来 是 不 可 能 的 , 那 么 磁 效 应 的 作 用 会 不 会这 些 实 验 后 认 为 在 电 流 方 向 上 去 找 效 应 ,电 和 磁 的 联 系 , 结 果 都 失 败 了 。 奥 斯 特 分了 他 的 观 点 。 当 时 , 有 些 人 做 过 实 验 , 寻曾 经 发 现 莱 顿 瓶 放 电 能 使 钢 针 磁 化 , 更 坚现 象 相 互 存 在 内 在 的 联 系 , 尤 其 是 富 兰 克系 。 可 是 奥 斯 特 一 直 相 信 电 、 磁 、 光 、 热和 毕 奥 等 物 理 学 家 认 为 电 和 磁 不 会 有 任 何少 有 人 再 会 去 考 虑 它 们 之 间 的 联 系 。 而 安自 从 库 仑 提 出 电 和 磁 有 本 质 上 的 区 别 以 来
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
13.3 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知识点1: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1、划时代的发现“电生磁”的发现: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磁生电”的发现: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电磁感应:法拉第把由他发现的磁生电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
感应电流:由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实验: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实验实验过程实验图例实验结论实验一导体棒AB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线路中有电流产生;当导体棒AB顺着磁感线运动时,线路中无电流产生。
导体棒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回路的有效面积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了磁通量的变化,产生了感应电流。
实验二当条形磁体插入或拔出线圈时,线圈中有电流产生;当条形磁体在线圈中静止不动时,线圈中无电流产生。
磁体插入或拔出线圈时,线圈中的磁场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了磁通量的变化,产生了感应电流。
实验三将小线圈A插入大线圈B中不动,当开关S闭合或断开时,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当开关S一直闭合,当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时,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当开关S一直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不动时,电流表中无电流通过。
开关闭合、断开或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移动时,小线圈A中电流变化,从而引起穿过大线圈B的磁通量变化,产生了感应电流。
三个实验共同特点是:产生感应电流时闭合回路的磁通量都发生了变化。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当穿过闭合导体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闭合导体回路中就产生感应电流。
不论什么情况,只要满足电路闭合和磁通量发生变化这两个条件,就必然会产生感应电流;反之,只要产生了感应电流,那么电路一定是闭合的,且穿过该电路的磁通量也一定发生了变化。
磁通量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磁通量变化情况磁感应强度B不变,有效面积S发生变化面积S不变,磁感应强度B 发生变化磁感应强度B和面积S都不变,它们之间的夹角发生变化面积S变化,磁感应强度B 也变化电路闭合和磁通量发生变化是产生感应电流的两个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电生磁的发现
电生磁的发现电生磁是谁发现的?电生磁是奥斯特发现的。
磁生电是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的。
1、电生磁原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可以判定磁场方向和电流的关系。
电和磁是不可分割的,它们始终交织在一起。
简单地说,就是电生磁、磁生电。
2、磁生电原理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在导体上就会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发电机便是依据此原理制成。
3、因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份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
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
产生的电流称为感应电流。
扩展资料感应电流的条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①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即导体在磁场中的运动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不平行;②电路闭合.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的导体两端产生感应电压,是一个电源。
若电路闭合,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若电路不闭合,电路两端有感应电压,但电路中没有感应电流。
磁生电是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的。
磁生电原理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在导体上就会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发电机便是依据此原理制成。
发现过程:1831年电学大师法拉第发现了磁能够生电。
他找来两根长约62米的铜导线和一根粗长木棍,分别把两根铜导线缠绕在木棍上,铜导线的两端分别与电流计电源相联。
然后他把电源开关合上,这时,他似乎感到电流计指针跳动了一下,然后指又回到0点,难道在开关合的瞬时产生了感应电流?法拉第把开关拉掉,准备重复合后再看一次,当开关刚拉开时,他又看到指针跳荡了一下,然后回到0点。
他反复把开关拉开、合上,都发现了相同的结果。
根据这个实验,法拉第总结出电磁感应的规律:当穿过感应回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回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方向总是阻碍回路中磁通量的变化,大小与单位时间内的磁通量变化成正比。
电磁感应现象
科目一考试 / 2016年科目一模 拟考试题
科目二考试 2016年科目二考试技巧 、考试内容、考试视频
二、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实验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1)利用蹄形磁铁的磁场 如图 3-1-1 所示,将导体 ab 和电流表连接组成闭合电路.
电磁感应现象
【典例 1】 下列现象中,属于电磁感应现象的是( A.小磁针在通电导线附近发生偏转 B.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 C.因闭合线圈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 D.磁铁吸引小磁针 ).
解析 电磁感应是指“磁生电”的现象,而小磁针和通电线圈 在磁场中转动及受磁场力的作用,反映了磁场力的性质.所以 A、B、D 不是电磁感应现象,C 是电磁感应现象. 答案 C
4.如图 3-1-8 所示,两个线圈分别绕在一个铁环上,线圈 A 接 直流电源,线圈 B 接灵敏电流表,下列哪种情况不可能使线圈 B 中产生感应电流( ).
A.将开关 S 接通或断开的瞬间 B.开关 S 接通一段时间之后 C.开关 S 接通后,改变变阻器滑片的位置时 D.拿走铁环,再做这个实验,开关 S 接通或断开的瞬间
解析
产生感应电流有两个必要条件Fra bibliotek一是闭合电路,二是回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二 者缺一不可.导体相对磁场运动或导体做切 割磁感线运动时,不一定组成闭合电路,故 A、B 错误. 即使是闭合回路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回路中磁通量也不一定发 生变化,如右图所示,闭合导体虽然切割磁感线,但回路中磁 通量始终未变,故无感应电流产生,C 错误. 答案 D
感应电流有无的判断 1.通电直导线穿过闭合线圈 L,如图 3-1-6 所示,则( A.当电流 I 增大时,线圈 L 中有感应电流 B.当 L 左右平动时,L 中有感应电流 C.当 L 上下平动时,L 中有感应电流 D.以上各种情况都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
文科物理-电磁感应定律
电磁感应定律奥斯特的发现和有关电流磁效应的研究成果,促使科学家开始设法寻找其逆效应。
在英国科学界也普遍认为,作用总应伴随反作用。
奥斯特的发现是“电生磁”,其逆效应是“磁生电”。
1821年,英国《哲学年鉴》杂志主编邀请著名化学家戴维撰写一篇文章,综合评述奥斯特电流磁效应发现以来的电磁学发展概况,戴维将这一工作交给了他当时的助手法拉第,这大大激起了法拉第研究电磁学的兴趣和热情,促使他将研究方向从化学研究转向了物理中的电磁学研究。
在迄今的科学史上,法拉第以他准确和可靠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和技术发明而著称于世,他把一生献给科学,被誉为“实验家之王”和“自然哲学家”。
一、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法拉第和奥斯特深信“各种自然力的统一性”,并追求这种统一,这是法拉第进行科学研究的哲学思想基础。
1831年8月,法拉第把两个线圈绕在一个铁环上,线圈A接直流电源,线圈B接电流表,他发现,当线圈A的电路接通或断开的瞬间,线圈B中产生瞬时电流。
法拉第发现,铁环并不是必须的。
拿走铁环,再做这个实验,上述现象仍然发生。
只是线圈B中的电流弱些。
为了透彻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做了许多实验。
1831年11月24日,法拉第向皇家学会提交的一个报告中,把这种现象定名为“电磁感应现象”,并概括了可以产生感应电流的五种类型: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磁场、运动的恒定电流、运动的磁铁、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
法拉第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一卓越成就,是同他关于各种自然力的统一和转化的思想密切相关的。
正是这种对于自然界各种现象普遍联系的坚强信念,支持着法拉第始终不渝地为从实验上证实磁向电的转化而探索不已。
这一发现进一步揭示了电与磁的内在联系,为建立完整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磁感线和场的概念(一)磁感线假设把小磁针放在磁铁的磁场中,小磁针受磁场的作用,静止时它的两极指向确定的方向。
在磁场中的不同点,小磁针静止时指的方向不一定相同。
这个事实说明,磁场是有方向性的,我们约定,在磁场中的任意一点,小磁针N极的受力方向,为那一点的磁场方向。
电磁感应的发现历程
麦克斯韦通过数学方法将电磁感应现象进行了统一描述,将电场、磁场和电荷分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化。这一理论框架为后来的电磁波研究奠定了基础。
03
电磁感应的应用
交流电机的发明是电磁感应理论的重要应用,它实现了电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换,为现代工业、交通和日常生活提供了动力。
总结词
19世纪中叶,科学家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即变化的磁场会在其周围产生电场。基于这一原理,交流电机应运而生。交流电机内部有两个磁场,一个固定磁场,一个旋转磁场。当交流电通过定子绕组时,产生变化的磁场,该磁场与转子绕组中的磁场相互作用,从而驱动转子旋转。交流电机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工业自动化和现代化进程,成为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
超导体的研究与应用
05
电磁感应的未来发展
利用量子力学原理进行信息处理的新型计算机,具有超强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有望解决传统计算机无法处理的复杂问题。
在密码学、化学模拟、优化问题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提供强大的计算支持。
量子计算机的研究
量子计算机的应用
量子计算机
新能源技术的应用
在电力、交通、建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有助于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和温室气体的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
新能源技术
新能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THANKS FOR
感谢您的观看
WATCHING
变压器的应用
无线电通讯的发展
总结词:无线电通讯的发展是电磁感应理论在信息传输领域的重要应用,它实现了远距离信息的快速传递。
04
电磁感应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利用磁感应原理实现列车悬浮和导向的交通工具。通过强大的电磁场产生斥力,使列车与轨道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从而实现列车的高速无接触运行。
经典电磁场理论的建立
(1) 式中是被感电流的线元,积分沿被感电流回路进行,而矢量A定义为:
(2) 式中A是一个电流的位置函数,纽曼称之为电动力学势。
2、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
19世纪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经典电磁场论的奠基人麦克斯韦, 于1854年在英国剑桥大学毕业。起初,他研究的领域是关于色散理论; 在开尔文勋爵的影响下,麦克斯韦进入了电磁学领域,开始从事电磁场 的理论研究工作;他首先认真地通读了法拉第的三卷论文集《电学的实 验研究》,麦克斯韦继承了法拉第彻底的近距作用思想,坚定了以近距 作用的场观念来研究电磁现象的信念,并大量阅读了开尔文勋爵的工 作,以及高斯(Gauss)、格林(Green)、泊松(Poisson)、斯托克斯 (Stokes)等人的有关论述,领会了类比研究的方法,掌握了当时已有 的数学工具。对于当时已经建立的以安培、纽曼、韦伯为代表的大陆派 超距作用电磁理论,麦克斯韦一方面给予应有的肯定,同时也深刻地洞
察了其中的内在矛盾和困难。从1855年到1865年,麦克斯韦终于建立起 完整的电磁场理论,完成了毕生最重要的贡献。麦克斯韦建立电磁场理 论的工作集中反映在他的三篇著名电磁学论文中,即1855~1856年的 《论法拉第力线》,1861~1862年的《论物理力线》,以及1865年的 《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
1846年,韦伯在安培定律的基础上提出了所谓的韦伯电作用定律, 为了建立超距作用的统一电磁理论,韦伯认为,运动电荷之间除了库仑 力外,还存在着由于电荷运动而产生的另一类相互作用力,后人称之为 韦伯力。韦伯根据原始的安培公式,导出两运动电荷与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为:
电磁感应
H ab N / I
H nI N I l
B H N I
l
m
B
dS
BS
NI
S
S
l
N 2 I
m N l S
L
m I
N 2
l2
lS
n2V
L n2V
32
例: 求一无限长同轴传输线单位长度的自感. 已知:R1 、R2
解:
H I
B I
R1
2r
2r
d
B dS
Il
dr
2r
Il R2 dr Il ln( R2 )
电子得到加速的时间最 长只是交流电流周期T的 四分之一
原理: 电磁铁线圈中交变电流,产生交变磁场 交变磁场又在真空室内激发涡旋电场
27
三、涡电流
金属导体块处在变化的磁场中或在非匀强磁场中切割,就会在导体块内形成自成 回路的电流,这种电流就叫涡电流。
应用: 涡电流(涡流)的热效应
——高频感应加热炉 ——变压器铁芯用
解:方法一 取微元
d
i
(
B)
d
l
d i Bdl Bldl
L
i
d i
Bldl
0
i
1 2
BL2
电动势的方向:A→0
0
dl A
16
方法二 作辅助线,形成闭合回路OACO
m B dS BdS
S
S
BSOACO 1 BL2
2
i
d
dt
1 BL2 d
2 dt
1 BL2
2
符号表示方向沿AOCA
24
例:半径为R的圆柱形空间内分布有均匀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磁场
高中物理学案:电磁感应现象
高中物理学案:电磁感应现象[学科素养与目标要求]科学探究:1.通过实验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通过实验探究决定感应电动势大小的因素. 物理观念:1.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掌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理解磁通量的概念.3.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会进行有关计算.一、电磁感应现象1.划时代的发现(1)奥斯特在1820年发现了电流磁效应,即“电能生磁”.(2)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即“磁能生电”.2.电磁感应现象:闭合导体回路的一部分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闭合导体回路中就产生电流.物理学中把这类现象叫做电磁感应.3.感应电流:由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二、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1.磁通量:用“穿过一个闭合导体回路的磁感线条数的多少”来形象地理解“穿过这个闭合导体回路的磁通量”.2.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只要穿过闭合导体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导体回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三、感应电动势1.感应电动势: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叫做感应电动势.在闭合回路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2.产生条件:只要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发生改变,在电路中就产生感应电动势.3.磁通量的变化量:ΔΦ=Φ2-Φ1.4.磁通量的变化率:磁通量的变化量跟产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即单位时间内磁通量的变化量.四、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内容:闭合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2.公式:E=ΔΦΔt,若有n匝线圈,则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nΔΦΔt.3.国际单位:ΔΦ的单位是韦伯(Wb),Δt的单位是秒(s),E的单位是伏特.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只要闭合电路内有磁通量,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2)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3)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量成正比.( ×)(4)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变化的快慢有关,磁通量变化越快,感应电动势越大.( √) 2.某线圈共10匝,已知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在20s内由30Wb均匀增大到40Wb,则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________V.答案 5一、磁通量1.定义:物理学中把磁场中穿过某一面积S的磁感线条数定义为穿过该面积的磁通量.2.单位:韦伯,符号:Wb.3.公式:Φ=BS(B⊥S).4.意义:表示穿过某一面积的磁感线条数的多少.5.引起磁通量变化的原因(1)B变S不变.(2)B不变S变(如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3)B不变S不变而B与S夹角θ变(如线圈转动).(4)B、S、θ中有两个量或三个量同时变.例1关于磁通量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磁场中某处的磁感应强度越大,面积越大,则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一定就越大B.放在某处的一个平面,穿过它的磁通量为零,则该处磁感应强度一定为零C.磁通量的变化不一定是由于磁场的变化而引起的D.磁场中某处的磁感应强度不变,放在该处线圈的面积也不变,则磁通量一定不变答案 C解析磁通量的大小与磁感应强度的大小、面积的大小以及磁场和平面的夹角有关,所以A、B、D错,C对.针对训练1 磁通量可以形象地理解为“穿过一个闭合电路的磁感线的条数”.在图1所示磁场中,S1、S2、S3为三个面积相同的相互平行的线圈,穿过S1、S2、S3的磁通量分别为Φ1、Φ2、Φ且都不为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3图1A.Φ1最大B.Φ2最大C.Φ3最大D.Φ1、Φ2、Φ3相等答案 A解析磁通量表示穿过一个闭合电路的磁感线条数的多少,从题图中可看出穿过S1的磁感线条数最多,穿过S3的磁感线条数最少.二、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实验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1)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在初中学过,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如图2所示.图2导体棒左右平动、前后平动、上下平动,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1中.表1(2)向线圈中插入磁铁,把磁铁从线圈中拔出如图3所示,把磁铁的某一个磁极向线圈中插入,或从线圈中抽出,或静止地放在线圈中.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2中.图3表2(3)模拟法拉第的实验如图4所示,线圈A通过滑动变阻器和开关连接到电源上,线圈B的两端与电流表连接,把线圈A装在线圈B的里面.观察以下四项操作中线圈B中是否有电流产生.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3中.图4表32.结论不论用什么方法,不论何种原因,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3.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闭合电路;(2)磁通量发生变化.例2线圈在长直导线电流的磁场中做如图5所示的运动:A向右平动,B向下平动,C绕轴转动(ad 边向里),D垂直于纸面向纸外做平动,E向上平动(E线圈有个缺口),判断线圈中有没有感应电流.图5答案A、E中无感应电流;B、C、D中有感应电流解析在直导线电流磁场中的五个线圈,原来磁通量都是垂直纸面向里的.对直线电流来说,离电流越远,磁场就越弱.A向右平动,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没有变化,故线圈中没有感应电流.B向下平动,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减少,必产生感应电流.C绕轴转动,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开始时减少),必产生感应电流.D离纸面越远,线圈中磁通量越少,线圈中有感应电流.E向上平动,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加,但由于线圈没有闭合,因此无感应电流.判断是否产生感应电流的关键是明确电路是否闭合,分清磁感线的疏密分布,从而判断磁通量是否变化,而不是看磁通量的有无.三、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如图是探究电磁感应的实验装置1.图甲中观察磁铁N极插入或抽出线圈的过程中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它说明什么问题?2.电流表指针的偏转程度与感应电动势的大小有什么关系?3.图乙中,闭合回路中部分导线以不同速度水平切割磁感线,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角度有何不同?答案 1.说明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动势.2.指针偏转程度越大,感应电动势越大.3.速度越大,指针偏转角度越大.1.感应电动势(1)由电磁感应产生的电动势叫感应电动势.在闭合电路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2)当电路闭合时,回路中有感应电流;当电路断开时,回路中没有感应电流,但感应电动势仍然存在.2.磁通量Φ、磁通量的变化量ΔΦ、磁通量的变化率ΔΦΔt的比较(1)Φ是状态量,是闭合回路在某时刻(某位置)穿过回路的磁感线的条数,当磁场与回路平面垂直时Φ=BS.(2)ΔΦ是过程量,它表示回路从某一时刻到另一时刻磁通量的改变量,即ΔΦ=Φ2-Φ1.(3)ΔΦΔt表示磁通量的变化快慢,即单位时间内磁通量的变化量,又称为磁通量的变化率.(4)Φ-t图象上某点切线的斜率表示磁通量的变化率ΔΦΔt.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内容:闭合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该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2)公式:E=n ΔΦΔt.n为线圈的匝数,ΔΦ是磁通量的变化量.电动势的大小决定于穿过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ΔΦΔt.而与Φ的大小、ΔΦ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3)单位:ΔΦ的单位是韦伯(Wb),Δt的单位是秒(s),E的单位是Wb/s,E的国际单位是V.(4)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一定产生感应电动势,不一定产生感应电流.能否产生感应电动势是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例3关于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穿过线圈的磁通量Φ最大时,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就一定最大B.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量ΔΦ增大时,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也增大C.穿过线圈的磁通量Φ等于0时,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就一定为0D.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率ΔΦΔt越大,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就越大 答案 D解析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率ΔΦΔt成正比,与磁通量Φ及磁通量的变化量ΔΦ没有必然联系.当磁通量Φ很大时,感应电动势可能很小,甚至为0.当磁通量Φ等于0时,其变化率可能很大,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也会很大,而ΔΦ增大时,ΔΦΔt 可能减小.如图所示,t 1时刻,Φ最大,但E =0;0~t 1时间内ΔΦ增大,但ΔΦΔt 减小,E 减小;t 2时刻,Φ=0,但ΔΦΔt最大,E 最大.故D 正确.例4 如图6所示,将一条形磁铁插入某一闭合线圈,第一次用0.05s ,第二次用0.1s.设插入方式相同,试求:图6(1)两次线圈中平均感应电动势之比; (2)两次线圈中电流之比. 答案 (1)2∶1 (2)2∶1解析 (1)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E 1E 2=ΔΦΔt 1·Δt 2ΔΦ=Δt 2Δt 1=21. (2)由欧姆定律可得:I 1I 2=E 1R ·R E 2=E 1E 2=21.[学科素养] 分析本题时要紧抓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式E=n ΔΦΔt.两次ΔΦ相同,因此平均感应电动势之比等于时间的反比.通过本题的训练,进一步巩固了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体现了“物理观念”的学科素养.针对训练2 如图7甲所示,某线圈共有50匝,若穿过该线圈的磁通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a、b两点间的电压是多少?图7答案50V解析求a、b两点间的电压就是求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由题图乙得ΔΦΔt=0.5-0.10.4V=1V故E=n ΔΦΔt=50V所以a、b两点间的电压为50V.1.(磁通量的计算)如图8所示,面积为S的线圈平面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垂直,一半在磁场中,则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 )图8A.0B.1 2 BSC.BSD.2BS 答案 B解析根据磁通量公式Φ=BS,因为题图中有效面积为12S,所以B项正确.2.(磁通量变化的定性分析)如图9所示,一环形线圈沿条形磁铁的轴线,从磁铁N极的左侧A 点运动到磁铁S极的右侧B点,A、B两点关于磁铁的中心对称,则在此过程中,穿过环形线圈的磁通量将( )图9A.先增大,后减小B.先减小,后增大C.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再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再增大答案 A3.(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多选)某学生做观察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时,将电流表、线圈A和B、蓄电池、开关,用导线连接成如图10所示的实验电路,闭合开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0A.线圈A插入线圈B的过程中,有感应电流B.线圈A从线圈B拔出的过程中,有感应电流C.线圈A停在线圈B中,有感应电流D.线圈A拔出线圈B的过程中,线圈B的磁通量在减小答案ABD解析由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知A、B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在线圈A从线圈B拔出的过程中线圈B的磁通量减小,D选项正确.4.(感应电动势的计算)穿过某单匝线圈的磁通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11所示,在线圈内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是( )图11A.2VB.0.5VC.3VD.2.5V答案 C解析由E=n ΔΦΔt可知,0~2s内E1=4-02V=2V2~4s内,E2=|3-4|2V=0.5V4~5s内E3=|0-3|1V=3V,故C正确.5.(感应电动势的计算)一个有10匝的闭合导体线圈,若在0.01s内,通过线圈的磁通量由0.04Wb均匀地减小到零,则在这段时间内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多大?答案40V解析E=n ΔΦΔt=10×0.040.01V=40V.一、选择题考点一磁通量的理解与计算1.如图1所示,虚线框内有匀强磁场,1和2为垂直磁场方向放置的两个圆环,分别用Φ1和Φ表示穿过两环的磁通量,则有( )2图1A.Φ1>Φ2B.Φ1=Φ2C.Φ1<Φ2D.无法确定答案 B解析由题图知,穿过圆环1、2的磁感线条数相等,故Φ1=Φ2.2.如图2所示,在同一平面内有四根彼此绝缘的直导线,分别通有大小相同、方向如图所示的电流,要使由四根直导线所围成的面积内的磁通量增加,则应切断哪一根导线中的电流( )图2A.切断i1B.切断i2C.切断i3D.切断i4答案 D解析根据安培定则判断出四根通电直导线中电流在所围面积内的磁场方向,可知只有i4中电流产生的磁场垂直于纸面向外,则要使磁通量增加,应切断i4.3.磁通量是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重要物理量,如图3所示,通有恒定电流的导线MN与闭合线框共面,第一次将线框由位置1平移到位置2,第二次将线框绕cd边翻转到位置2,设先后两次通过线框的磁通量变化量的大小分别为ΔΦ1和ΔΦ2,则( )图3A.ΔΦ1>ΔΦ2B.ΔΦ1=ΔΦ2C.ΔΦ1<ΔΦ2D.无法确定答案 C解析设闭合线框在位置1时穿过闭合线框的磁通量为Φ1,平移到位置2时穿过闭合线框的磁通量为Φ2,导线MN中的电流产生的磁场在位置1处的磁感应强度比在位置2处强,故Φ>Φ2.1将闭合线框从位置1平移到位置2,穿过闭合线框的磁感线方向不变,所以ΔΦ1=|Φ2-Φ1|=Φ1-Φ2;将闭合线框从位置1绕cd边翻转到位置2,穿过闭合线框的磁感线反向,所以ΔФ2=|(-Φ2)-Φ1|=Φ1+Φ2(以原来磁感线穿过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后来从另一面穿过的方向为负方向),故正确选项为C.考点二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4.如图4所示,线圈两端接在电流表上组成闭合电路.在下列情况中,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的是( )图4A.线圈不动,磁铁插入线圈B.线圈不动,磁铁从线圈中拔出C.磁铁不动,线圈上、下移动D.磁铁插在线圈内不动答案 D解析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线圈和电流表已经组成闭合电路,只要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线圈中就产生感应电流,电流表指针就偏转.在A、B、C三种情况下,线圈和磁铁发生相对运动,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产生感应电流;而当磁铁插在线圈中不动时,线圈中虽然有磁通量,但磁通量不变化,不产生感应电流,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5.在如图所示的条件下,闭合的矩形线圈中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答案 B解析A、C中线圈内的磁通量始终等于零,D中磁通量不发生变化,故均没有感应电流. 6.如图5所示,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磁场范围足够大),有一闭合导体环,环面与磁场方向垂直,当导体环在磁场中完成下述运动时,可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图5A.导体环保持水平方位在磁场中向上或向下运动B.导体环保持水平方位向左或向右加速平动C.导体环绕垂直环面、通过环心的轴转动D.导体环以一条直径为轴,在磁场中转动答案 D7.(多选)实验装置如图6所示,在铁芯F上绕着两个线圈A、B.如果线圈A中的电流i和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在t~t2这段时间内,A、B、C、D四种情况中,在线圈B中观察到感应1电流的是( )图6答案BCD解析当线圈A中的电流发生变化,它产生的磁场也就发生变化,穿过闭合电路的线圈B的磁通量也发生改变,从而产生感应电流.考点三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8.(多选)如图7所示,让线圈由位置1通过一个匀强磁场的区域运动到位置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7A.在线圈进入匀强磁场区域的过程中,线圈中有感应电流,而且进入时的速度越大,感应电流越大B.整个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运动时,线圈中有感应电流,而且电流是恒定的C.整个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加速运动时,线圈中有感应电流,而且电流越来越大D.在线圈穿出匀强磁场区域的过程中,线圈中有感应电流,而且穿出时的速度越大,感应电流越大答案AD解析线圈在进入和穿出磁场时,线圈中有感应电流,且运动速度越大,磁通量变化越快,产生的感应电流越大,故A、D正确;当线圈全部进入磁场后,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始终不变,没有感应电流,故B、C错误.9.穿过一个单匝线圈的磁通量始终保持每秒钟均匀地增加6Wb,则( )A.线圈中感应电动势每秒钟增加6VB.线圈中感应电动势每秒钟减少6VC.线圈中感应电动势保持不变D.线圈中无感应电动势答案 C解析由E=n ΔΦΔt知,磁通量均匀变化,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恒定,为6V.10.如图8所示为穿过某一闭合回路的磁通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 )图8A.2~4s内感应电动势最大B.4~5s内感应电动势小于0~2s内的感应电动势C.0~2s内感应电动势为1VD.2~4s内感应电动势为2V答案 C解析由E=ΔΦΔt知,2~4s内感应电动势为0,0~2s内感应电动势为1V,4~5s内感应电动势为2V,选项C正确,A、B、D错误.二、非选择题11.如图9所示,桌面上放一单匝线圈,线圈中心上方一定高度处有一竖立的条形磁体.当磁体竖直向下运动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将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在上述过程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了0.1Wb,经历的时间为0.5s,则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为________V.图9答案变大0.2解析当磁体竖直向下运动时,磁场增强,穿过线圈的磁感线的条数增多,磁通量将变大;感应电动势E=n ΔΦΔt=0.10.5V=0.2V.12.一个200匝、面积为20cm2的线圈,放在磁场中,磁场的方向与线圈平面垂直,若磁感应强度在0.05s内由0.1T增加到0.5T,在此过程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量是________Wb;磁通量的平均变化率是________Wb/s;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是________V.答案8×10-4 1.6×10-2 3.2解析ΔΦ=(B2-B1)S=0.4×20×10-4Wb=8×10-4WbΔΦΔt =8×10-40.05Wb/s=1.6×10-2 Wb/sE=n ΔΦΔt=200×1.6×10-2V=3.2V.13.如图10所示,一单匝线圈从左侧进入磁场.在此过程中,图10(1)线圈的磁通量将如何变?(2)若上述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为0.1s,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0.2V,则线圈中的磁通量变化了多少?答案(1)变大(2)0.02Wb解析(1)线圈从左侧进入磁场的过程中,穿过线圈的磁感线的条数增加,线圈的磁通量变大.(2)由E=n ΔΦΔt得ΔΦ=EΔt=0.2×0.1Wb=0.02Wb.14.一面积S=4×10-2m2、匝数n=100匝的线圈放在匀强磁场中,磁感线垂直于线圈平面,磁感应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率ΔBΔt=2T/s.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是多少?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是多少?答案8×10-2Wb/s 8V解析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率与匝数无关,故ΔΦΔt=ΔBΔtS=2×4×10-2Wb/s=8×10-2 Wb/s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E =n ΔΦΔt=100×8×10-2V =8V.。
知道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的艰难过程
安培力
磁场对载流导线的作用力,是电 动机、发电机等电磁设备工作的
基本原理。
霍尔效应
在通电的导体上施加一个与电流 方向垂直的磁场,会在导体两侧 产生电势差,这是磁场对电流作
用的另一种表现。
电流磁效应的应用与拓展
电磁铁
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制成的磁铁,广泛应用于电器、电机等领域。
电磁感应
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这是发电机、 变压器等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
Part
02
奥斯特的生平与时代背景
奥斯特的生平简介
早期经历
奥斯特(Hans Christian Oersted)1777年出生于丹麦的 路克宾,早年便显露出对自然科
学的浓厚兴趣。
学术成就
他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期间,不仅 教授物理和化学,还进行电磁学领 域的深入研究。
电流的磁效应发现
1820年,奥斯特在一次公开演讲中 意外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这一发 现为电磁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的精确控制和磁场的准确测量,这在当时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02
实验条件的限制
当时的实验条件相对落后,缺乏先进的测量设备和技术支持,这使得奥
斯特在实验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
03
实验结果的不稳定性
在实验过程中,奥斯特发现实验结果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
变化、电磁干扰等,导致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较差。
当导线中流过电流时,导线周围就会产生磁场,磁场的方向与电 流的方向有关。
电流激发磁场的本质
电流是由带电粒子定向移动形成的,这些带电粒子在移动时会产生 磁场。
毕奥-萨伐尔定律
描述电流元在空间任意点P处所激发的磁场,是确定电流激发磁场 大小和方向的基本定律。
经典电磁场理论的建立
经典电磁场理论的建立1820年4月,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这标志着电磁学的开始。
法国数学家安培,借助于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的惊人相似性,便把引力领域的超距论思想移接到电磁领域中来,并于1820~1827年创立了大陆派超距论电动力学体系。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对超距论电动力学提出了第一次挑战;安培运用自己建立的超距论电动力学对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解释时,显得力不从心。
1837~1838年,法拉第又初步提出场的概念,接着于1851年提出了电磁场论的思想。
1845~1846年,德国物理学家纽曼(F .E .Neumann ,1798~1895)和韦伯(W .Weber ,1804~1890)发展了安培电动力学体系,并成功地解释了电磁感应现象。
1861~1865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J .C .Maxwell ,1831~1879)提出电位移和位移电流的概念,对超距论电动力学提出了第二次挑战,并从理论上预言电磁波的存在,建立了著名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德国实验物理学家赫兹(H .Hertz ,),于1886~1888年证实了麦克斯韦预言的所有方面,从而彻底否定电磁超距论思想,导致了无线电的诞生,开辟了电磁波通讯的新纪元。
1、大陆派超距作用电磁理论法国物理学家安培仿照力学的理论结构,建立电磁超距有心力作用理论,他把自己的理论取名为“电动力学”。
安培的电动力学解释当时所知道的一切电磁现象的确十分出色;但在运用于解释1831年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时却遇到了麻烦。
1845年,德国的纽曼发展了安培电动力学的超距有心力思想,并成功地解释了电磁感应定律。
纽曼考虑了两个载流线圈的情况,他把其中一个叫施感线圈,另一个叫被感线圈。
当施感电流线圈运动时,两个线圈的相互作用将发生变化,他假设被感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与两线圈相互作用能的变化率成正比,并根据楞次定律而加上一个负号,于是:⎰⋅∂∂-=l d tA ε (1) 式中dl 是被感电流的线元,积分沿被感电流回路l 进行,而矢量A 定义为:⎰''=rl d i A (2) 式中A 是一个电流的位置函数,纽曼称之为电动力学势。
2022-2023年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3 第13章第3节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12)
1831年8月29日
电池组 开关
电流计
法拉第线圈:与160年后出现的现代变压器 出奇的相似,现已成为著名的科学文物.
进一步地思考和探索:
铁芯
铁芯和线圈A是产生这一效应的必要条件吗?
1831年11月24日,法拉第向皇家学会 提交了一个报告,把这种现象定名为电 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磁 生电”是一种在变化、运动的过程中才 能出现的效应.
3、1967年,美国的温伯格和巴基斯坦的萨拉姆建立 了弱相互作用与电磁场相互作用的规范理论,使物 理学意义上的统一场论的研究获得了一个鼓舞人 心的成果.
同学们: 你相信宇宙规律是简单、
和谐与统一的吗? 你愿意投身于这个研究
领域中吗?
自主学习--科学漫步
1、你能从这个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的特 例中总结科学发现或科学研究的一般思 路和方法?
2、从法拉第十年探索的艰难历程,你对法 拉第的研究思想,研究方法和精神,得到 了什么体会和感想?
3、法拉第出生贫寒,只读了两年小学,但 最终成为伟大的科学家,依靠的是什么? 对此,你有何感谢?
奥斯特发现的电流磁效应,使整个 科学界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它证实电现 象与磁现象是有联系的.法拉第赞扬道: “它突然打开了科学中一个黑暗领域 的大门,使其充满光明.”
买到了几本残缺不全的
法拉第著作《电学实验研究》.
谁知道:这竟然成了这个人一生中收益最大的投资. 他就是:爱迪生.正是爱迪生这样的发明家把法拉第 所进行的电学成果转化成实用的电器.
2、爱因斯坦也极力追求反映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的 简单、和谐与统一的理论体系.他在晚年着力建立 引力场与电磁场统一的理论(统一场论).但是未 能成功.
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 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斯特与电磁现象奥斯特与电磁现象据说,世界上最早注意到磁现象的人是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家、史称“科学元祖”的泰勒斯。
在古希腊,人们把磁铁矿石称作“马格尼斯”。
当时,古希腊人都是万物有灵论者,他们对磁铁矿石能吸引铁粉的现象,感到迷惑不解。
泰勒斯曾留下了这样一种断言:“万物充满了神的意志,马格尼斯吸引铁是因为它有灵魂的缘故。
”在泰勒斯以后的漫长岁月中,人们发现了更多的磁现象。
1600年,英国物理学家和医师,曾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御医的吉尔伯特,首先用磁石进行实验,发现磁石相互吸引和排斥,以及磁针倾斜等现象,认为地球是一个巨大磁体。
首先注意到琥珀之类的物质,从而对磁现象进行了研究,写了一本题为《磁石》的畅销书,书中对地磁现象做了独特的说明。
但是,在论及磁现象的本质时,吉尔伯特和泰勒斯一样,也认为物质中潜在着灵魂的作用。
直到1820年,丹麦著名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奥斯特通过实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终于揭开了磁现象的本质,从而破除了泰勒斯的灵魂论神话。
1777年8月14日,奥斯特生于丹麦兰格朗的鲁克宾。
他的父亲是个药剂师,在家庭的熏陶下,奥斯特从小就对物理、化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奥斯特自幼聪明好学,在小学,中学读书时,始终名列班级前茅。
1794年,年仅17岁的奥斯特考取了哥本哈根大学免费生,攻读医学和自然科学。
1799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这一年,奥斯特受聘担任哥本哈根医学院的化学助教。
奥斯特的兴趣广泛,学问深博,不仅酷爱物理和化学,而且对天文、哲学、文学等也颇有研究。
他是康德哲学的信奉者,并和当时世界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交往甚密。
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奥斯特于1801年至1804年,先后去德国、法国等地继续学习深造,在那里结交了许多著名科学家。
1804年,奥斯特带着从国外学到的丰富而坚实的基础知识,回到了祖国。
1806年,奥斯特受母校的聘请,担任哥本哈根大学物理、化学教授。
他开始积极从事电流和声学的研究。
经过奥斯特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为电磁场理论的建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奥斯特是怎样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的呢?奥斯特深受康德、谢林等人关于各种自然力相互转化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始终坚持自然界各种现象相互联系的观点。
早在1803年,他就指出:我们的物理学将不再是关于运动、热、空气、光、电、磁以及我们所知道的任何其他现象的零散罗列,而是将整个宇宙容纳在一个体系之中。
奥斯特正是从自然现象相互联系的观点出发,去研究和探索电与磁之间的关系的。
长期以来,磁现象和电现象一直是被分别进行研究的,特别是吉尔伯特对电和磁的现象进行分析对比后断言,电和磁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后,很多科学家都认为电和磁之间不可能有什么关系。
法国物理学家库仑曾证明:“电与磁是完全不同的实体”;另一位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定律的创立者安培也说过:“电和磁是相互独立的两种不同的流体”;英国物理学家、光的波动说的奠基人托马斯·杨在他的《自然哲学讲义》中说:“没有任何理由去设想电与磁之间存在任何直接的联系。
”然而,也有一些人猜测电和磁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
一位名叫威克菲尔德的小商人,就曾描述过雷电使他箱子中的刀、*、钢针磁化现象;1751年,富兰克林发现莱顿瓶放电可以使焊条、钢针磁化或退磁。
1774年,德国巴伐利亚电学研究院为了激励科学家们深入研究电和磁之间的关系问题,提出了一个有奖征文题目《电力和磁力是否存在着实际的和物理的相似性呢?》不少人去努力探索,但都没有取得什么成果。
但是,奥斯特却一直坚信电、磁、光、热等现象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特别是当富兰克林发现莱顿瓶放电能使钢针磁化以后,奥斯特更坚定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电可以转化为磁是不成问题的,关键问题在于要寻找转化的条件。
1811年,奥斯特在《对新发现的化学自然定律的看法》一文中,提出用电流实验来弄清楚潜在状态下的电是否对磁具有什么作用。
第二年,在这本书的修订本《对化学力和电力的同一性》一文中,奥斯特进一步论述了电流与磁的关系,并进行了实验,但仍未能发现电对磁的作用。
困难和挫折并未使奥斯特畏缩,他毫不气馁,继续不断思考,反复进行实验,探究电和磁的关系。
化学家J.G.佛克哈默曾担任过奥斯特的抄写员,他非常钦佩奥斯特坚韧不拔的精神。
在奥斯特逝世一周年纪念会上,他深情地怀念道:“奥斯特一直在探索这两种巨大自然力之间的关系。
他过去的著作都证明了这一点,我在1818年到1819年每天跟随在他左右,可以用自己的经历说明,发现至今仍然很神秘的(电和磁)联系的想法一直萦绕在他的心中。
”1819年冬至1820年春,奥斯特在哥本哈根开办了一个讲座,专门讲授电、电流及磁方面的知识,讲座吸引了许多物理知识的爱好者。
1820年4月的一天,在哥本哈根的一个讲演厅里,座无虚席。
大家聚精会神地倾听着奥斯特的演讲。
奥斯特深入浅出地讲解着电学知识,为了让听众较容易地理解那些深奥的电学原理,奥斯特边讲边做演示实验。
在讲课过程中,奥斯特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过去许多科学家在电流方向上寻找电流对磁体的效应都没有获得成功,很可能电流对磁体的作用不是“纵”向的,而是“横”向的。
于是,奥斯特把导线和磁针平行放置进行实验。
当时,他用的电源是伏打电池,导线是一根细铂丝。
当他把与伏打电池两端连接的导线平放,并与一枚支在支架上的小磁针平行时,他惊奇地发现:靠近铂丝的小磁针突然摆动起来,小磁针向垂直于导线的方向偏转了。
小磁针发生偏转的现象,对听众来说,几乎是无动于衷,并没有引起任何一位听众的注意,然而,这一不显眼的现象却使奥斯特兴奋异常,多年盼望出现的现象,终于看到了,这重要的发现,使奥斯特欣喜若狂:这是电磁之间关系的一个确定的实验证据。
其实,这一现象早在1802年就曾被意大利法学家罗曼诺西发现,但未引起人们的注意。
演讲一结束,奥斯特立即回到自己的实验室,开始对这种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从1820年4月起,一直到7月,奥斯特整整耗费了3个月的时间,做了60多个实验。
奥斯特分别将磁针放在导线的上方和下方,考察电流对磁针作用的方向。
他先将导线的一端和伏打电池连接,然后把导线沿南北方向平行地放在小磁针的上方,当导线的另一端接通伏打电池的负极时,小磁针立即指向东西方向;如果将导线放在磁针的下方,小磁针就向相反的方向偏转。
奥斯特还把磁针放在距导线远近不同的距离处,检验电流对磁针作用的强弱;他把玻璃板、木板或石块等非磁性物体放在导线和磁针之间,考察电流对磁针的影响,甚至把小磁针浸在盛水的铜盆中,小磁针都照样偏转。
如果导线沿东西方向放置,无论将导线放在磁针的上方,还是下方,磁针始终保持静止,丝毫没有偏转现象。
在反复实验的基础上,1820年7月21日,奥斯特正式宣布他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在《关于磁针上电流碰撞的实验》一文中,详细论证和解释了他的发现。
这篇论文发表在法国《化学与物理学年鉴》杂志上。
这份杂志在当时很有影响,在刊登奥斯特的论文时,特别作了如下的说明:“《年鉴》的读者都知道,本刊从不轻意地支持宣称有惊人发现的报告……但是,至于说到奥斯特先生的文章,则其所得的结果无论显得多么奇特,都有极详细的记录为证,以至无任何怀疑其谬误的余地。
”可见奥斯特的实验是多么具有说服力。
当时,奥斯特把电流对磁体的作用称为“电流碰撞”,或“电流冲击”,从实验中总结出了这种作用的基本特点。
他认为:这种“电流冲击”只能作用在磁性粒子上,对非磁性物体是可以穿过的,磁性物质或磁性粒子受到“电流冲击”时,就发生了偏转现象。
奥斯特成功地解释了通电铂丝附近磁针发生偏转的现象,证明了电可以转化为磁。
奥斯特的重大发现,揭示了电与磁之间的联系,为以后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建立统一的电磁场理论奠定了基础。
法拉第后来在评价奥斯特的发现时说:它猛然打开了一个科学领域的大门,那里过去是一片漆黑,如今充满了光明。
奥斯特在成绩面前并未止步。
1824年,奥斯特创办了丹麦科学知识振兴协会,该会以积极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宗旨。
奥斯特经常亲自举行讲座,深入浅出地讲授自然科学知识,特别是物理学知识。
这个协会自1908年起,对丹麦物理科学家的出色贡献授予奥斯特奖章。
1829年,奥斯特创建了丹麦工程学院,亲自担任院长。
奥斯特在科学研究中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1820年,他发现了胡椒中刺激性成分之一的胡椒碱。
1822年,他第一次相当精确地测得了水的压缩系数。
1825年,他首次分离出金属铝。
现在,铝在航空、电力等工业,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广泛作用已众所周知。
由于奥斯特在物理和化学的多个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特别是电流磁效应的发现,使他名声大振。
1821年,奥斯特被选为伦敦皇家学会会员,1823年又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同时,他还是其他一些科学院和学会的会员。
1851年3月9日,奥斯特病逝于哥本哈根,终年74岁。
奥斯特是一位谦虚谨慎,坚韧不拔追求真理的探索者,他曾经说:他唯一的追求就是从研究中得到满足。
为了纪念这位博学多才的科学家,特别是赞扬他为电磁学发展史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从1934年起,用奥斯特的名字命名为磁场强度的单位,以永远纪念这位著名的物理学家。
有些组织和地区,还以奥斯特的名字命名和颁发奖金、奖章。
如1937年,美国物理教师协会颁发奥斯特奖章,奖励卓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