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的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章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章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章的主要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章的标题通常是“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以下是该章节的重要知识点:
1.秦的统一: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力得到增强,最终在公元前
221年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
国家。

2.秦朝的政治制度:秦朝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制度,设立了三公九
卿来管理国家事务,推行郡县制,统一法律、货币、文字和度
量衡等。

3.秦始皇的统治措施: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统治,如
焚书坑儒、修建长城、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等。

4.汉朝的建立和发展:汉朝继承和发扬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并采
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统治,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

5.汉武帝的统治措施:汉武帝通过实行推恩令、打击诸侯势力等
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并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措施加强
了思想控制。

6.秦汉时期的文化科技:秦汉时期是中国文化科技的重要发展阶
段,如造纸术的发明、儒学的发展等。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章的主要知识点,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籍或观看视频等方式进行深入学习。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精讲笔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精讲笔记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 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精讲笔记
第九课 秦统一中国
• 知识点一 秦灭六国 • 1.背景:秦国经过 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 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嬴政即位之后,为灭亡六国进行 了充分的准备。 • 2.过程 • (1)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开始了统一 六国的战争。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先后灭掉了韩、赵、
• ②作用: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 也使不同地域的任命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 发展。 • (2)经济上
• ①措施:统一货币,以秦国 圆形方孔半两钱 作为标准货币。 统一 度量衡 制度。
• ②作用;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与发展。
• (3)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 的道路。开凿 灵渠 ,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 水运交通。 • (4)军事上: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西起 临洮 , 东到 辽东 的万里长城。 • 2.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 陇西 ,北至长城一带,南 达 南海 ,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 知识点一 西汉的建立 • 1.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 汉朝 ,定都( 长安 )
• 刘邦就是汉高祖。
• 2.汉初状况: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 (1)原因:由于秦朝的 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 • (2)表现:到处都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 锐减,大片的土地荒芜。当时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 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人民得不到温饱。
知识点三 文景之治
• 1.在位皇帝:汉文帝和 汉景帝 。 • 2.措施: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 (1)注重农业生产,提倡 以农为本 ,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 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七年级上册历史二三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二三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三单元知识点包括: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BC2070-BC221)
1. 夏朝建立,标志国家的产生,王位世袭制一“公天下”变“家天下”。

2. 商朝,四羊方尊、司母戊鼎代表青铜制作的高超工艺,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文字。

3. 西周,分封制,井田制。

4. 春秋战国,铁器牛耕出现,封建社会开始。

5. 战国,百家争鸣,法家崛起。

6. 秦朝,统一六国,中央集权,焚书坑儒,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7. 汉朝,儒家思想确立正统地位,董仲舒三纲五常。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BC221-AD220)
1. 秦朝,万里长城修建,规模空前。

2. 西汉,国力强盛,出现“文景之治”。

3. 东汉,“光武中兴”,佛教传入。

4.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民族融合。

5.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

6.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多民族国家并立。

7.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发展。

8. 晚清时期,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 甄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 甄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优选.)rd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知识点1秦灭六国▲秦国经过________,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秦王________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公元前________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________,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知识点2确立中央集权制度▲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________,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治机构,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________掌控。

▲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________制。

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知识点3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命丞相李斯等人划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________,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________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统一度量衡:以秦制为基础,统一________制度,所有度量衡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车同轨:统一________和________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开灵渠、修长城:派人开凿________,沟通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建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__________”。

秦朝的疆域:东至________,西到________,北至________一带,南达_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知识点1秦的暴政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________,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________和________。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总结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总结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总结
一、主要内容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我国历史上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内容。

包括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朝的崛起、丝绸之路的开通、以及秦汉时期的文化科技成就等。

二、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汉朝的政治、经济制度;丝绸之路的开通及其影响;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

2. 难点:如何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对于中国历史的意义;丝绸之路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秦汉时期的文化繁荣及其背景。

三、知识结构
1. 政治
- 秦始皇统一六国
- 秦朝的政治制度
- 汉朝的政治制度
2. 经济
- 秦朝的经济政策
- 汉朝的经济繁荣
- 丝绸之路的开通及影响
3. 文化
- 秦汉时期的文学艺术
- 秦汉时期的哲学思想
- 秦汉时期的史学成就
4. 科技
- 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
- 秦汉时期的数学、天文、医学发展
四、总结与思考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我国历史上秦汉时期的重要事件和成就,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对于中国历史的意义,汉朝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以及丝绸之路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可以了解到秦汉时期的文化繁荣和科技成就,这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七年级第三单元

历史七年级第三单元

以下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 **秦朝的统治与统一**
- 秦始皇的统一措施:实行郡县制、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修建万里长城等。

- 秦朝的暴政:焚书坑儒、严刑峻法、赋役繁重等,导致秦末农民起义。

2. **汉朝的统治**
- 西汉:汉高祖刘邦建立,初期采用郡国并行制,后逐步削弱王国势力。

汉武帝时期,改革政治、思想和文化,加强中央集权。

- 东汉:光武帝刘秀中兴,改革政治,加强监察。

3. **秦汉时期的文化与科技**
- 《史记》:司马迁著,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 造纸术:蔡伦改进造纸术,促进文化传播。

- 医学:华佗、张仲景等人的贡献。

4. **民族关系的发展**
- 匈奴:与汉朝的战争与和亲,昭君出塞等。

- 西域: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5. **秦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 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南亚、西亚等地的贸易往来。

- 与朝鲜、日本的交往:派遣使节、文化交流等。

6. **秦汉时期的特点**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朝实现大一统,汉朝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 政治制度上,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形成并加强。

- 经济上,小农经济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 思想文化上,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科技文化取得一定成就。

- 民族关系上,民族融合趋势加强,对外交往活跃。

以上为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的主要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总结归纳

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总结归纳

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总结归纳一、概述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主要涉及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轨迹和重要事件。

通过学习这一单元,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变迁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二、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的新石器时代。

在这一时期,人类开始使用石制工具,进行狩猎和采集生活。

逐渐地,人们开始进行农业生产,并形成了最早的农业社会。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开始定居下来,形成了稳定的定居社会。

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古代文明发展的重要地区。

在这里,人们开始建立起自己的国家和王朝,开展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

三、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王朝,每个王朝都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第三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一些重要的王朝,包括夏、商、西周、东周、战国、秦、汉等。

每个王朝都有其独特的政治制度、社会形态和文化特点。

有些王朝兴盛一时,如商、东周和秦,而有些则经历了兴衰,如夏、西周和战国。

这些王朝的兴衰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发展变迁和历史的曲折进程。

四、重要历史事件的影响中国古代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第三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包括夏商周的更替、战国时期的分裂和统一、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朝的建立等。

这些事件不仅对政治组织和国家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艺术的繁荣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五、历史的启示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与变迁,了解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以及重要历史事件的影响。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我们理解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繁荣与兴盛需要不断进取和创新。

同时,也需要对历史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从中汲取智慧,不断完善和发展。

六、结语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总结归纳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轨迹和重要事件,通过学习这一单元,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变迁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第一单元: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1. 原始社会的特点:- 人类最早的社会形态,采集、打猎和渔猎为生。

- 采取原始共产主义的方式,没有私有制和阶级。

- 社会组织以家族为基本单位。

2. 奴隶社会的特点:- 农业的发展导致奴隶社会的出现。

- 社会分工明确,奴隶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

- 出现了城邦和国家,建立了法律和制度。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的劳动和社会1. 农业的发展:- 先秦时期,农业生产得到了改善,出现了农业工具和灌溉设施。

- 秦汉时期,开发了灌溉技术和土地收归制度,农业生产大幅提高。

2.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和商业:-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达,以丝绸、瓷器、铁器等为代表。

- 商业活动逐渐发展,出现了货币交换和市场。

第三单元:古代希腊和罗马1. 希腊城邦的兴起:- 希腊城邦是由一个城市和其周围的领土组成的政治单位。

- 具有独特的政治制度,民主政治在希腊得到了发展。

2. 罗马帝国的兴衰:- 罗马城邦逐渐扩大成为一个庞大而强大的帝国。

- 建立了法律和行政制度,实行分封制。

第四单元: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思想1. 古代科技:-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 这些发明对世界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古代思想:- 孔子提出了儒家思想,倡导仁爱和道德行为。

- 道家思想主张顺应自然,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第五单元:中世纪欧洲1. 欧洲封建社会:- 封建制度是中世纪欧洲的主要社会制度。

- 贵族和教会拥有土地和权力,农民和奴隶为其劳动。

2. 教会的影响:- 教会在中世纪欧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 教成为主流宗教,影响了人们的和价值观。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历史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对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会有很大的帮助。

希望这份文档能够对你有所启发!。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详解与学习方法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详解与学习方法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详解与学习方法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详解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秦灭六国1、实现统一的原因:①顺天应人(顺应历史统一发展潮流和人民的要求);②商鞅变法(主要原因);③正确策略;④重用人才。

2、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3、秦朝统一六国的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②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秦朝巩固统一措施★★★1、政治——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目的: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2)制度内容: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②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文化——统一文字(小篆)。

意义: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3、经济——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度量衡。

意义: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4、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意义: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

5、军事——北修长城拒匈奴,南通灵渠平百越。

(1)命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2)兴修灵渠,沟通了湘江(长江)和漓江(珠江),便利了南北水运交通。

三、秦朝疆域四至:北至长城,东至东海,南至陇海,西至陇西(甘肃西南部和云南北部)。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一、秦的:①沉重的赋税(农民要将收获的2/3上交给国家);②繁重的徭役(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墓);③残酷的刑法;秦二世更加的残暴。

二、秦末农民起义1、前期:陈胜、吴广农民起义:①时间:公元前209年;★② 地点:大泽乡;③直接原因:陈胜、吴广因大雨误期,误期当斩。

④根本原因:秦的。

★⑤过程: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

⑥结果:失败。

⑦意义: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具有首创精神。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一:统一国家的建立1. 秦朝: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定都咸阳(在今陕西咸阳)公元前207年秦王向刘邦投降。

秦朝灭亡2. 西汉: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在今陕西西安)3. 新:公元8年,王莽夺权都城:长安4. 东汉:公元25年刘秀建立定都洛阳二:巩固国家统一措施秦:1.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大夫2.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共36个郡3.统一了文字(大篆-小篆-隶书)货币(圆形方孔铜钱)度量衡(秦的一尺长23.1cm 一升为202毫升一斤250克)4.发布焚书令和焚书坑儒5.派蒙恬攻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6.修筑长城7.开发南疆地区8.秦朝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汉:1.文景之治: 1.轻徭薄负 2.奖励农耕 3.提倡节俭 4.以德化民2.汉武帝的大一统:1.政治: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实行推恩令2.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设立太学,使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3.经济:把盐铁经营权和铸币权收归中央,中央统一制造五铢钱,抑制大商牟取暴利,增加财政收入。

4.军事: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中央集权,反击匈奴3.张骞两次出使西域:1.公元前138年,他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西行,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走廊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历时13年,其中两次被扣留。

2.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完成了通西域的“凿空之举”。

4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阳关玉门关—西亚—欧洲5黄河的治理:1.汉武帝时期,黄河下游决口,十几个郡遭受洪灾,汉武帝下令治理黄河。

经过这次治理,八十多年没有出现水灾。

2.西汉末年黄河水患严重起来,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修河,修筑了千余里的黄河大堤,在今后的八百多年里,黄河没有改道。

6.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物,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

三:人民的反抗1. 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人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

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知识框架

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知识框架

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知识框架一、古代文明的兴起与传播1. 灌溉农业的发展•灌溉农业的意义•灌溉农业的发展地区•灌溉农业的工程建设2. 农业社会的出现•农业社会的特征•农业社会的组织形式•农业社会的产生原因3. 文明的诞生•文明的定义•文明的主要特征•文明的发展历程二、河流流域的古代文明1. 两河流域文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地理环境与特点•城邦制度的演变•文化与科技的成就2. 尼罗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地理环境与特点•法老统治与社会制度•文化与科技的成就3. 黄河流域文明—古代中国文明•地理环境与特点•中国的朝代更替•文化与科技的成就三、其他古代文明的发展1. 印度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地理环境与特点•科文制度与城市发展•文化与科技的成就2. 几内亚高原文明—古代阿克萨德文明•地理环境与特点•政治体制与国家的形成•文化与科技的成就3. 黑海沿岸文明—古代凯尔特文明•地理环境与特点•萨克森人与巫术信仰•文化与科技的成就四、古代文明的交流与融合1. 文明交流的形式•贸易与商业活动•交通与人员流动•书信与交流2. 文明交流的意义•科技与文化的传播•经济与贸易的发展•政治与军事的影响3. 文明交流的例子•丝绸之路的建立•罗马帝国与中国的交往•古希腊文化的传播以上为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知识框架,涵盖了古代文明的兴起与传播、河流流域的古代文明、其他古代文明的发展以及古代文明的交流与融合等内容。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地域的古代文明发展的特点、政治制度、科技与文化成就,以及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拓宽视野,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丰富我们的历史知识储备。

七年级上册历史三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三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三单元知识点一、秦汉时期的政治。

1. 秦统一六国。

- 原因:- 人民渴望统一: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战乱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安定的生活。

- 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 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嬴政重用人才,如李斯、尉缭等,制定了正确的统一战略。

- 过程:公元前230 - 221年,秦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 意义:-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 政治上:- 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叫郡守,县的长官叫县令或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 经济上:-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 文化上:- 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隶书。

这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 交通上:-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 军事上:-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3.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 背景: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但到汉武帝时,面临着王国问题、匈奴威胁等诸多问题。

- 措施:- 政治上:- 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思想上:- 经济上:- 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 军事上:- 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历史七年级第三单元知识点

历史七年级第三单元知识点

一、古代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2.手工业生产:古代中国的手工业非常发达,主要包括纺织、陶器、金属器、造纸等。

丝绸成为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

3.商品经济:古代中国出现了市场经济,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商业中心。

货币交换开始兴起,主要是以铜钱为主。

4.驿站和商队:古代中国的交通工具主要是人力车和马车,沿着交通线路设有驿站。

商队是进行商业交流的主要形式,负责货物的运输和交换。

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朝代更迭: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朝代的更替,主要包括夏朝、商朝、周朝、秦朝、两汉、三国、晋朝、南北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等。

2.君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多为君主制,君主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由君主统治国家和人民。

君主主要通过封建制度来管理国家。

3.封建制度: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是君主对贵族、官僚等进行地方控制的一种制度安排。

封建制度为国家的政治稳定提供了基础。

4.文化与政治: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文化密切相关,儒家思想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1.四大发明:古代中国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科技发明,主要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被称为“四大发明”,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2.科学技术的发展:古代中国在农业、冶金、医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例如水力工程、航海技术、冶铁术、针灸等。

3.古代文学与艺术:古代中国的文学与艺术发展都非常丰富。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诗词、戏剧、小说等文学作品,以及绘画、雕塑和工艺品等艺术形式。

4.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观,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古代中国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传播1.多民族国家:古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主要民族有汉族、蒙古族、满族、藏族等。

各个民族之间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

2.粟裕壁画:粟裕壁画是反映唐朝和西域文化交流的文化艺术珍品,展示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融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一、华夏文明的形成1. 大禹治水大禹因为治水有功,被封为夏代开国君主。

治水是夏王朝的一项伟大成就。

2. 三皇五帝三皇五帝是中国古代的传说性历史人物,是古代人们所相信的“人类始祖”。

3. 神话传说神话传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中国人民推崇神灵并将其融入日常生活的表现。

二、周朝的兴起1. 商朝的衰落商朝的衰落主要是因为统治者失去了民心,民众的反抗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也加速了商朝的崩溃。

2. 周朝的建立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它的建立标志着商朝的灭亡,周朝的兴起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3. 封建制度封建制度是周朝的重要特征,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推动了周朝的发展,并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三、西周的盛世1. 周公制礼周公制礼是西周时期最出名的一位贤臣,他编制了《周礼》,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礼制。

2. 铸造青铜器青铜器是西周时期的一种流行的艺术品,它的制作技术高超,款式繁多,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3. 分封制度分封制度是西周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让政治和社会更加稳定,推动了贵族的崛起和社会的分层。

四、东周的分裂1. 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时期,这时期的诸侯割据,战争频仍,是中国历史上政局动荡的时期。

2. 我国古代战国七雄战国七雄分别是:齐国、楚国、赵国、燕国、韩国、魏国、秦国。

这些诸侯国在春秋战国的时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3. 孔子及儒家思想春秋时期的哲学家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学派,他的理念对于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五、总结古代中国历史中的每个朝代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和特征,华夏文明的形成、周朝的兴起、西周的盛世和东周的分裂都是中国历史中重要的篇章。

了解这些历史事件将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

2024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2024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2024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必背知识点一、秦统一中国1. 秦灭六国时间: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政治:秦始皇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地方: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废除西周以来的分封制,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 统一措施文化:统一文字为小篆,消除了文字上的差异,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经济: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和度量衡不一的状况,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并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军事:命大将蒙恬反击匈奴,修筑长城以抵御外敌。

二、秦末农民起义与西汉建立1. 秦的暴政表现: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残酷的刑罚,导致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阶级矛盾激化。

结果:引发了秦末农民起义,其中以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为开端。

2. 陈胜、吴广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具有首创精神。

3. 刘邦建立西汉时间: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初期政策:汉初统治者面临经济萧条的局面,为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如解甲归田、释奴为民、轻徭薄赋等。

三、文景之治与汉武帝大一统1. 文景之治时期: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

政策: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的局面。

2.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政治:颁布 “推恩令”,设立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历史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历史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历史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梳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的秦朝和汉朝,包括秦朝的统一、秦始皇的统治措施、汉朝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以及汉武帝的改革等内容。

二、主要知识点1. 秦朝的统一:讲述了秦朝如何通过战争和政治手段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2. 秦始皇的统治措施:重点讲述了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如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以及这些措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汉朝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介绍了汉朝的政治体制,包括三公九卿、郡县制等,以及汉朝的经济制度,如均输法、平准法等。

4. 汉武帝的改革:讲述了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如实行察举制、推行儒学教育等,以及这些改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重点历史事件及人物1. 秦始皇的生平和统治:了解秦始皇的出生背景、统一六国的经过以及其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改革措施。

2. 汉武帝的改革:了解汉武帝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实行察举制、推行儒学教育等。

四、难点解析本单元的难点主要在于理解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改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如何评价这些影响。

同时,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也需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进行。

五、易错点辨析1. 秦朝的焚书坑儒:需要明确焚书坑儒的目的和影响,理解其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的必要性。

2. 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同样需要理解其历史背景和影响,认识到这一政策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影响。

六、考点分析本单元的考点主要包括: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的统治措施、汉朝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汉武帝的改革等。

这些知识点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并能够运用。

七、学习方法和策略对于本单元的学习,建议采用以下方法和策略:1. 深入阅读教材:通过阅读教材,全面了解本单元的知识点,形成对秦汉历史的整体认识。

2. 重点突破:针对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理解其背后的历史逻辑和意义。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重点表格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重点表格

知识点一:古代人类与工具的关系1. 旧石器时代的工具:石器、骨器等2. 新石器时代的工具:陶制品、石器、玉器等3. 金属时代的工具:青铜器、铁器等知识点二:古代社会的发展1. 旧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简单的石器工具,过着游牧的生活。

2. 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陶器和农耕工具,逐渐过渡到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

3. 金属时代:人类开始使用铜器、青铜器和铁器,社会出现国家和城市,生产技术得到飞速发展。

知识点三: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1. 相传黄帝在战胜蚩尤后,创立了中华文明。

2. 盐池女娲补天,创造了人类。

3. 燧人氏的发明:制火、制器物等。

知识点四:古代我国的发展成就1. 农业:我国古代发展了种植和养殖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2. 工艺:我国古代雕刻、织布、铸造等工艺技术颇为发达。

3. 商业:我国古代商业活跃,有“丝绸之路”等贸易路线。

知识点五:古代我国的思想1. 易经:有关阴阳、五行等思想的典籍。

2. 《诗经》:记录了古代先民的生活和思想。

3. 儒家、道家、墨家等不同的思想流派。

知识点六:古代我国的政治组织1. 郡县制度:我国古代政治区划制度。

2. 封建制度:宗法制社会、官僚制度。

3. 帝国制度:我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知识点七:古代我国的社会制度1. 农奴制度:在古代我国,有部分人被迫成为土地所有者的奴隶。

2. 身份等级制度:古代我国有明显的社会等级划分,贵族、士、农民和奴隶等身份有明显差别。

3. 家族制度:古代我国以家族为单位,家族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个人。

知识点八:古代我国的科学技术1. 农业技术:古代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如灌溉、耕作工具等,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 工艺技术:古代我国的陶瓷、织布、冶炼等工艺技术颇为发达,大大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3. 医学技术:古代我国的医学技术也非常发达,有许多古代医学著作留存至今,显示了古代医学方面的卓越成就。

知识点九:古代我国的艺术1. 书法:古代我国的书法艺术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具有独特的魅力。

历史七年级第三单元知识点

历史七年级第三单元知识点

一、夏、商、西周、东周四大朝代1.夏朝(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7世纪)-传说中由禹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具备王朝特征,实行世袭制。

2.商朝(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商汤建立,都城为商丘,实行世袭制;-经济以农耕为主,盛行青铜器。

3.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周武王建立,都城为镐京,实行分封制;-社会贵族化,勤劳勇敢的贵族成为统治阶级。

4.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镐京被纣王烧毁,逃到洛邑;-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二、春秋战国时期1.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地区实行封建制度,领主与各诸侯争霸;-孔子为该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2.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七大国家争夺霸权,百家争鸣时期;-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流派兴起。

三、秦朝1.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由秦始皇统一六国而建立,首都咸阳;-实行郡县制,开凿运河和修筑长城;-推行法家思想和统一的文字和度量衡标准。

四、文化变革1.金文和铁器的使用广泛化;2.青铜器的逐渐失去实用性,成为封建贵族的象征;3.孔子的儒家思想在社会上产生重要影响;4.墨子、庄子等其他思想家的思想对社会产生了影响。

五、重要历史事件1.纣王烧毁镐京,东周分为东周和西周;2.春秋时期的战国七雄争霸;3.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

六、相关的历史名词1.禅让制:周厉王禅位给弟弟成王,奠定了封建制度的基础;2.三纲五常:封建礼仪制度的基本原则,强调君臣、父子、夫妻之间的义务和责任;3.黄河流域文明:包括夏、商、西周三大朝代,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中央政权。

以上是历史七年级第三单元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对中国古代的重要朝代和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变迁。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结构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结构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结构全文共2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结构11、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年商鞅推行变法。

2、内容--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3、影响:①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②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或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各国的变法: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其中最彻底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1)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使国家变得富强。

2)商鞅变法取得胜利的原因:a: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b: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c: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

4、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改革的借鉴意义:改革能使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国家才能有光明前途。

改革会遇到种。

种旧势力,旧习俗的反对,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阻力,才能成功。

还要制定法律来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5、商鞅变法的法令中最重要的是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原因是确立了封建土地制度。

法令中触犯了旧贵族利益的是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商鞅变法的性质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商鞅应属于法家家思想。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结构2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元谋人:距今约万年,云南省元谋县,长江流域。

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会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二、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黄河流域。

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

使用天然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过群居生活,从事采集狩猎活动。

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的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的知识点
1.秦国统一全国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
2.万里长城的起讫地点是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3.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是陈胜吴广起义
4.刘邦项羽为争夺天下而进行的四年是楚汉战争
5.首次采用“皇帝”称谓的是秦始皇
6.秦朝统一后采用的统一货币是圆形方孔钱
7.秦始皇修建长城的目的是防御匈奴进攻
8.焚书坑儒没有被烧掉的书有秦国史书、医药、种树类书籍
9.秦始皇时期,负责替皇帝监察百官的是御史大夫
10.秦始皇时期,负责替皇帝掌管军事的是太尉
11.首次连接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是灵渠
12.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的是项羽
13.秦始皇时期,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的是丞相
14.秦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二级行政机构是郡县
15.秦朝统一后采用的统一文字是小篆
16.秦朝后期,取代小篆的字体是隶书
17.陈胜吴广建立的政权是张楚政权
18.秦始皇之所以能够统一六国,最根本的原因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19.西汉的建立者是汉高祖刘邦
20.秦朝被推翻的原因是暴政
21.陆上“丝绸之路”的起讫地点,从东到西包括长安—河西走廊—x疆—中亚—西亚—欧洲
22.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根本目的是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专制统治23.秦始皇时期取代西周分封制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
24.秦朝的.各级官员获得官位的途径是皇帝直接任免
25.陈胜吴广起义又叫做大泽乡起义
26.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是秦朝
27.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的都城是陕西咸阳
28.农民起义在历史上的进步意义在于为后来的王朝提供历史经验教训
29.六国被秦国灭掉的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
30.秦朝“车同轨”的首要目的是出于军事目的,便于对地方的统治
31.“昭君出塞”时,担任匈奴单于并向汉朝提亲的是呼韩邪
32.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进大一统格局,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3.秦国活埋赵国40多万将士的战争是长平之战
34.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后,管辖各新封的诸侯国的行政机构是郡
35.秦朝时管理今天广东地区的行政机构是南海郡
36.丝绸之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是丝绸
37.最早采用年号纪年的皇帝是汉武帝刘彻
38.西汉初期,统治者为了恢复经济,按照道家“无为”思想而实行的政策是休养生息
39.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进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是该思想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40.我们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的盛世称作是文景之治
41.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人是董仲舒
42.将儒家学说确定为封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是在汉武帝统治时期
43.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减诸侯王封国势力的政策是推恩令
44.西汉时期,负责监督地方官员的人是刺史
45.西汉时期,负责监督京师百官和皇族的官员是司隶校尉
46.向汉武帝建议实行“推恩令”以达到削减诸侯势力的人是主父偃
47.汉朝时,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称作是西域
48.张骞出使西域时在位的皇帝是汉武帝刘彻
49.x疆地区正式归属于中央政府管辖的标志性事件是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
50.吴王刘濞的叛乱,其直接诱因是晁错削藩
51.汉初通过嫁公主给单于以达到和平的政策是和亲政策
52.秦朝酷刑中,一人有罪,周围邻里都要受到牵连,这叫做是连坐
53.陈胜吴广起义建立的张楚政权,其中“张楚”指的是张大楚国
54.秦始皇修建的万里长城,它的基础是燕赵秦的长城
55.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56.秦始皇焚书坑儒与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目的都是加强思想控制,维护封建统治
57.结束西汉统治,建立新朝的是王莽
58.吴王刘濞的叛乱被称作是七国之乱
59.西汉时期开始,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主要桥梁的是丝绸之路
60.为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的女子是王昭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