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尸体变化
家禽死后尸体的变化
家禽死后尸体的变化
家禽死亡后,经过一定的时间,会发生一系列的死后变化,了解这些死后变化,以便和疾病引起的病变相区别,不致造成混淆和误诊。
1、尸冷:家禽死亡后,由于各器官组织的机能活动完全停止,机体不能再产生热量,而原
来的体温又不断的散失,所以尸体变凉,这就叫尸冷。
2、尸僵:鸡死亡后几小时,即从头部开始,各部位的肌肉,关节变僵硬,这种现象称为尸
僵。
发生顺序为颈、胸、前肢、躯干和后肢,10-24小时尸僵完全。
24-48小时后,又按原来发生尸僵的顺序缓解(变软),叫解僵。
3、尸斑:鸡死后,血液停止流动,积于心脏和血管内的血液,受重力的影响沉积于尸体的
底部(即倒卧侧)的组织内,致使倒卧侧的血管充积血液,使器官、组织的颜色都比非倒卧侧深,这种现象在倒卧侧的皮下,肺、肝等处均可看到,注意不要把这种死亡变化与疾病所产生的病变相混淆。
4、尸体腐败和自溶:家禽死亡后,由于组织中酶的作用,使组织细胞溶解,称为自溶。
当
外界气温高,死后时间较久才剖检,常见胃肠粘膜脱落,这就是自溶现象。
尸体经过一段时间(尤其是夏天),由于肠道内腐败菌的繁殖,发生腐败分解,产生大量恶臭的气体,肠管扩张,胃肠道及其接触的器官、组织呈污绿色,这一点在临诊中也要注意区分。
人死了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人死了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人死了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人死了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每个人从出生起就面临一个注定的结果,就是去世。
从古至今一直有人想方设法破解生老病死的秘密,希望能长命百岁,但即便科技发展至今,也只能窥得冰山一角。
距离人类掌控生死,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现在的人类,包括今后很多年的人类,还需要面对去世这个不可避免的结局。
那么人死了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人死了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11、身体变冷据了解,人死亡后48小时的变化十分明显,一般死亡之后身体停止产生热量。
因此人的尸体温度会慢慢降低,出现身体变冷的情况,一般死亡后三到四个小时,就会和周围环境保持异样的温度了。
2、肌肉松弛在活着的时候,人的肌肉是保持紧绷,有弹性的状态,而且血液循环速度较快,死亡之后人的肌肉开始发生变化,多有肌肉松弛的表现。
此时死亡人士的肢体肌肉变软,皮肤失去弹性,而且关节容易屈伸。
一般在死亡后几个小时内,死亡人士的肌肉就会松弛明显,随后会慢慢僵硬,这些都是人死亡后的表现。
3、身体腐败一般在没有采取任何冷藏手段的时候,人的尸体在48小时内就出现会轻度腐败。
如果是在炎热的`夏天,高温缓解下尸体的腐败速度加快,此时就容易散发出腐败的恶臭,内脏器官的腐败程度比较高。
如果是在寒冷的冬季,那么此时身体的腐败速度比较慢。
4、出现尸斑在死亡之后一段时间,人的身体会慢慢形成尸斑。
尸斑一般在死亡后半小时后开始出现,可以分为多个阶段,在死亡后五到六个小时,此时尸斑最为明显,可以维持半天左右的时间。
在移动尸体的过程中,此时尸斑也会发生一些改变。
通过上述内容了解发现,人在死亡后48小时内,一般身体就会有明显的表现。
除了失去生命体征之外,身体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开始腐败,甚至出现一些明显的改变,例如身体变冷、肌肉松弛、身体腐败、有尸斑出现等。
为了有效延长寿命,我们平时需要从多方面入手,积极做好养生的工作,同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延长寿命,毕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要格外珍惜。
猪病的病理剖检诊断
猪病的病理剖检诊断(一)体剖检概述(二)尸体的变化(三)产体剖检的注意事项(四)病料的采集、保存和运送(五)产体剖检的顺序及检查方法(六)体剖检的诊断方法(一)体剖检概述尸体剖检就是运用病理解剖学的知识,通过检查尸体的病理变化,获得诊断疾病的依据。
我们在猪病防治的实践中往往可发现急性死亡的病例,有的病猪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或不典型,给诊断疾病带来了困难,特别是出现群发性或流行性的疾病时,需要尽快确诊,在实验室诊断条件不完善的情况下,对病猪或病死猪进行病理剖检诊断显得十分必要,它具有方便快速、直接客观等特点,况且有的疾病通过病理剖检, 便可一目了然地确诊。
此外,尸体剖检还常被用来验证病死猪生前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正确性,对于某些疾病的科学研究、兽医的剖检以及兽医卫生检验等方面都与尸体剖检有密切的关系。
尸体剖检是一门综合的学科,需具备病理生理、病理解剖、传染病及微生物等学科的知识,在进行剖检时对所见的病变应做到全面观察,客观描述,详细记录,然后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推理,从中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病理解剖学诊断,同时还要防止病原的扩散和人为的传播,做好环境的消毒和尸体的无害化处理等工作。
(二)尸体的变化猪死亡后,受体内存在的酶和细菌的作用,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逐渐发生一系列的死后变化,其中包括尸冷、尸僵、尸斑、血液凝固、尸体自溶与腐败。
正确地辨认尸体的变化,可以避免把某些死后变化误认为是生前的病理变化。
1.尸冷猪死亡后由于体内产热过程停止,尸体温度逐渐降至同于外界环境温度的水平。
尸体温度下降的速度,在最初几小时较快,以后逐渐变慢。
通常在室温条件下,平均每小时下降1℃,当外界温度低、尸体消瘦时,尸冷可能发生快些。
了解或测定尸冷有助于确定死亡的时间。
2. 尸僵猪死后几个小时(一般3~6个小时),即从头部开始,各部位的肌肉痉挛性收缩而变为僵硬,各关节不能屈伸,尸体固定成一定的姿态,这种现象称为尸僵。
尸僵发生的顺序是头、颈、前肢、躯干和后股,至10~24小时发展完全, 在死后24~48小时尸僵按原来顺序开始消失,肌肉变软。
法医病理学-死后变化
有下标字符∶尸体化学中C3,α1,α2附图16张字符数37215第三章死后变化人个体死亡后受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等内外因素的影响发生一系列变化,称为死后变化(postmortem changes),亦称尸体现象(postmortem phenomena)。
其发生和发展过程,随气温、湿度、空气流通情况,以及死者体质、死因等情况的不同而异。
根据人的个体死亡现代概念,死后变化又区分为脑死亡后(尤其原发性脑死亡后)和心跳循环停止后的死后变化。
第一节脑死亡后的变化㈠脑死亡后脑部的变化主要是脑组织本身死后自溶,而且随人工呼吸和脑外循环时间的延长而加重,尤以脑神经细胞为明显,由大脑扩延到小脑和脑干,甚至包括上段颈髓。
由于脑死亡的病因和病变不一,脑死亡后脑的变化也不尽相同。
关于脑死亡后脑的变化以及呼吸机脑的改变详见第二章。
㈡脑死亡后脑外器官的变化原发性脑死亡后,借助人工呼吸机等支持疗法,心肺功能得以维持并在一定时间内脑外器官可继续存活。
此期间内各器官发生的变化,对于器官移植有一定的意义,人体及实验性研究所见如下。
1.心:脑死后12小时可见心内膜下点、片状出血,心脏静脉淤血,至24小时更加明显。
光镜下,脑死亡6小时,可见心内膜下心肌嗜伊红染色增强和淡染相间,肌浆淡染,空泡变,有微小出血灶和肌溶灶。
有些横纹不清。
肌间小动脉内皮肿胀,核极性紊乱呈栅栏状排列,有的管腔闭塞和附壁血栓形成及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
脑死亡12小时,心内膜下出血、心肌断裂、溶解,小动脉肿胀加重。
脑死亡24小时,心内膜粘液水肿,内膜下出血广泛(图3-1),普遍性心肌嗜伊红变,多发性肌溶灶。
心肌微血管闭塞及微小局灶性炎。
电镜下,脑死亡6小时,见心肌内线粒体肿胀,嵴不清,有的核周可见肌丝溶解。
12~24小时,心肌细胞核膜双重结构不清,线粒体有些崩解,空泡增多,散在肌丝溶解。
图3-12.肺:脑死后12小时,肺体积增大,淤血、水肿,24小时更为明显。
光镜下,脑死后6小时,有些肺泡壁明显增宽,毛细血管高度扩张充血,少量白细胞积聚和浸润,小支气管平滑肌肥大,有的支气管粘膜上皮脱落;12小时,肺泡壁明显增宽,细胞数增多,小静脉和毛细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肺泡内出血,微血栓、透明膜形成(图3-2)。
第三章-死后变化
☆ 死亡24小时以后出现的尸体现象称晚期 尸体现象(later postmortem phenomena)。 包括毁坏型和保存型两大类。 ☆ 毁坏型尸体现象指尸体腐败、霉尸、浸 软或白骨化等; ☆ 保存型尸体现象包括:干尸、尸腊、泥 炭鞣尸以及各种软尸等。
尸体现象的出现时间受诸多环境因 素的影响,差别甚大。 如在低温条件下,有的早期尸体现 象可能死后24小时内皆不出现; 而在盛夏季节,有的尸体可在数小 时出现腐败征象。
尸体痉挛 死后肌肉未出现松弛而直接发生僵硬 称尸体痉挛(cadaveric spasm)。 尸体痉挛迅速将肢体固定于死亡当时 的势态,属特殊类型的尸僵。
尸体痉挛的法医意义 固定死者临死时的动作、体位或姿态, 对推断死因及案件性质有参考价值
4、自溶 尸体组织细胞由于受自身释放 的水解酶的作用而溶解称自溶 (autolysis)。 自溶的发生与细菌无关。
角膜混浊的法医学意义: ① 有助于推断死亡时间。 角膜混浊可分为轻度--死后8小时以上; 中度--死后18小时以上; 重度--死后48小时以上。 ② 防止与白内障等疾病混淆。
六、皮革样化 尸体局部受损皮肤以及粘膜,因水分不断 蒸发而变硬,呈蜡黄色、黄褐色或深褐色的现 象称为皮革样化(parchment like transformation)或 局部干燥(local desiccation)。 死后数小时,尸体的口唇、阴囊或阴唇、 眼结膜、指趾端及皮肤皱褶处即可发生皮革样 化。
(2)尸绿 尸体腐败气体中的硫化氢与血液中血红蛋白 结合成硫化血红蛋白,或与从血红蛋白游离出的 铁结合成硫化铁,而透过皮肤所呈现的绿色称尸 绿(greenish discoloration on cadaver)。 尸绿一般于死后24小时首先出现在右下腹, 36小时可扩展到全腹壁,最后波及全身。
法医职业资料--死亡和死后变化
死亡和死后变化【脑死亡】★☆★☆:是指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全脑功能不可逆转的永久性丧失。
因此称为全脑死亡(total brain death)。
【脑死亡的诊断标准】★☆★☆:注意和书上答案不同1.不可逆的深度昏迷;2.自发呼吸停止;3.脑干反射消失;4.脑电波消失(平坦);在所有检查方法中,能证明脑循环停止是确诊脑死亡最可靠的根据。
凡符合以上标准,并在24小时或72小时内反复测试,多次检查,结果无变化,即可宣告死亡。
【脑死亡与植物状态】★☆★☆所谓植物状态是指由于神经中枢的高级部位大脑皮质功能丧失,使病人呈意识障碍或者昏迷状态,而皮质下中枢部位(皮质下核和脑干等)的功能仍然存在,此状态的病人仍有呼吸、循环、体温调节、消化吸收、分泌排泄、新陈代谢等功能。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将重度脑损伤而处于持续植物状态的患者错误地当作脑死亡者而放弃抢救和治疗是不合法的。
【死亡的过程】:濒死期(agonal stage)又称临终状态。
此期机体各系统的功能发生严重障碍,中枢神经系统脑干以上部位处于深度抑制状态,表现为意识丧失,各种反射减弱或迟钝,心跳减弱,血压下降,呼吸微弱或出现周期性呼吸。
临床死亡期(clinical death)又称躯体死亡(somatic death)或个体死亡。
此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已由大脑皮质扩散到皮质下部位,延髓处于极部抑制状态,瞳孔放大,各种反射消失。
在临床死亡过程中,血液循环停止后,大脑皮质层耐受缺氧的时间,通常为5-6分钟,此即为一般临床死亡期的持续时间。
生物学死亡(biological death)又称全体死亡、细胞死亡或分子死亡,是死亡的最后阶段。
此期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不可逆的变化,功能永久停止。
整个机体已不可能复活。
随着生物学死亡过程的进展,相继出现尸斑、尸僵等早期尸体现象。
【法医学的死亡分类】:1.非自然死亡(unnatural death)又称暴力性死亡。
是指某一种或几种外来的作用因素导致的死亡。
《第三章死后变化》word版
第三章死后变化------------------------------------------------------教学纲要[教学要求]1、掌握:早期死后变化〔皮革样化、尸斑、尸冷、尸僵〕的概念及其特点和法医学意义;晚期毁坏型死后变化〔腐败〕及保存型尸体〔干尸、尸蜡〕的概念、发生与发展及其特点和法医学意义.2、熟悉:尸斑和皮下出血的鉴别;肌肉松弛、超生反应、角膜混浊的概念、形成机理、形态学改变及法医学意义;尸僵形成的顺序;心肌和平滑肌尸僵;自溶形态学变化与炎症的区别;霉尸、白骨化、泥炭鞣尸的概念和法医学意义.3、了解:尸僵的形成机理;浸软、特殊型古尸的概念;死后化学变化,动物、昆虫和自然环境因素对尸体的毁坏;各种原因导致的死后人为现象及法医学意义.[教学重点]第一节概述定义及分类第二节早期尸体现象皮革样化、角膜混浊、尸斑、尸僵、自家消化的概念.第三节晚期尸体现象1、毁坏型尸体现象:尸体腐败、霉尸、白骨化的概念.2、保存型晚期尸体现象:尸蜡的概念.第四节死后化学变化常见死后化学变化、影响因素、法医学意义.第五节其它自然环境因素对尸体的毁坏蛆蝇、蚂蚁、甲虫对尸体的毁坏.第六节死后人为现象濒死期、尸体搬运、冷藏、尸检过程中的人为现象.第一部分习题集一、单项选择题1.室温超过多少度,尸冷不发生< >A. 38℃B. 39℃C. 40℃D. 41℃2.最早发生的尸体现象是那个〔〕A. 角膜混浊B.肌肉松弛C.尸斑D.尸冷3.下述不属于死后人为现象的是〔〕A. 骨折B.冷冻C. 肺内脂肪栓塞D.搬尸后尸斑重新分布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氰化物中毒的尸体尸斑呈鲜红色B.一氧化氮中毒的尸体尸斑呈樱红色C.硝基苯中毒的尸体尸斑呈紫红色D. 氯酸钾中毒的尸体尸斑呈灰褐色E.尸斑不能提示停尸环境对尸体的影响5.20小时形成的尸斑属于〔〕A. 沉降期B.扩散期C.浸润期D. 固定期6.血液坠积发生在下列那个器官中最明显〔〕A. 脑B. 心C. 肺D. 肝7.死后全身关节僵硬在何时达到高峰〔〕A.死后1-3小时B.死后4-6小时C.死后12-15小时D.死后24小时8.自家消化多见于〔〕A.膀胱B.气管C.胃粘膜D.喉头9.尸体腐败的表现不包括〔〕A.尸绿B.泡沫器官C.巨人观D.霉尸10.尸体腐败的顺序那个正确〔〕A. 肾-肠-肝- 脑-心肌B. 肠-胃-肺-脑- 心肌C. 肺-脾-肠-胃-心肌D. 胃-肠-肺-脑- 肾11.下列那一种昆虫对尸体毁坏最常见〔〕A. 甲虫B. 蚂蚁C.蟑螂D.蝇蛆12.河水中的尸体,尸斑分布于〔〕A.项背部B.颈胸部C.下肢D.以上都有可能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般死后两小时,骨骼肌均可发生超生反应B.死后肌肉松弛形成的特征性压痕,不能保留相当长时间C.死后皮革样化可使擦伤变硬,颜色加深,为尸检见D.目前认为角膜混浊与粘多糖和水的含量有关14.中等身材的成人尸体,春秋季室温为16-18℃,死后10小时内平均每小时尸温降〔〕A.℃B.1℃C.℃D. 2℃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部分腐败菌是需氧菌,故空气流通处尸体腐败快B.土内尸体比地上腐败快C.大失血尸体腐败快D.金属毒物中毒死腐败快16. 地面旷野成人尸体白骨化,夏季约需〔〕A. 2-4周B. 8-10周C.数月以上D. 3-4年17.16-18℃时人局部尸蜡形成约需〔〕A. 2周B.一个月C. 3-4月D. 1年18.关于尸僵,下列说法那个是错误的〔〕A.婴幼儿、老人、体弱者的尸僵发生快、程度强B.外伤和疾病引起急性死亡者,尸僵发生迟,程度强C.气温高,尸僵发生早,缓解快D. CO中毒致死者,尸僵出现晚而持久19.关于腐败的顺序那个是正确的〔〕A. 胃-肠-肝-脾-气管B.肠-胃-脑-心肌-肾C.肝-脾-脑-肺-心肌D.肠-肺-膀胱-骨骼肌-子宫二、多项选择题1.发生皮革样化的常见部位包括〔〕A.口唇B.皮肤皱褶处C.脸部D.烫伤面2.肌肉松弛的表现包括〔〕A.瞳孔散大B.面部表情消失C.肢体变软,关节屈曲D.括约肌松弛使大小便失禁3.超生反应的表现有〔〕A. 瞳孔反应B. 肌肉松弛C.发汗反应D.心肌收缩4.关于尸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肥胖尸体下降快B. 小儿较成人尸体下降快C. 气温超过40℃时,尸冷不发生D.机械性窒息死亡的尸体尸温下降较快5.关于下列角膜混浊正确的是〔〕A.死后3-4小时,角膜上可出现白色小点B.死后10-12小时发展成云片状C.死后20-24小时呈云雾状D.死后48小时以后瞳孔不能透视6.影响尸僵的因素包括〔〕A. 年龄B. 体形C. 气温D.死亡原因7.在相同条件下,下列器官自溶发生较早的是〔〕A. 肠粘膜B.胰腺C.胆囊粘膜D. 胃粘膜8.濒死期的人为现象有〔〕A. 口对口人工呼吸B. 注射输液C. 心电除颤D. 喉镜检查9.常见的死后化学变化研究与检测的是〔〕A. 血液B. 尿液C. 脑脊液D. 玻璃体液10.保存型尸体包括〔〕A.白骨化B.干尸C.尸蜡D.泥炭鞣尸11. 腐败的法医学意义〔〕A. 根据尸体腐败的发生、发展程度可推测死后经过的大致时间B.认识各种腐败现象,避免将其误诊为生前疾病和损伤C. 腐败可以推测死亡原因D. 腐败可破坏生前的损伤和病变12.尸斑的法医学意义是〔〕A. 尸斑是最早出现的死亡征象之一B. 根据尸斑的发展情况大致可推测死亡时间C. 尸斑颜色能提示死亡原因D. 根据尸斑位置和分布情况可推测死亡时体位13.腐败的内在因素,那些是不正确的〔〕A. 肥胖尸体较瘦弱尸体腐败慢B. 老年人尸体腐败慢C. 猝死、机械性窒息等急性死亡的尸体腐败慢D. 吗啡和氰化物中毒的尸体腐败快三、名词解释1.尸体痉挛〔cadaveric spasm,instantaneous rigor〕2.自溶〔autolysis〕3.超生反应〔supravital reaction〕4.角膜混浊〔postmortem turbidity of cornea〕5.尸冷〔algor mortis,cooling of the body〕6.尸斑〔livor mortis〕7.自家消化〔autodigestion〕8.尸臭〔odor of putrefaction〕9.尸绿〔greenish discoloration on cadaver〕10.巨人观〔bloated cadaver〕11.死后分娩〔postmortem delivery〕12.木乃伊〔mummy〕13.尸蜡〔adipocere〕14.泥炭鞣尸〔cadaver tannel in peat bog〕15.霉尸〔molded cadaver〕16.内部器官血液坠积〔visceral hypostasis〕17.毁坏型死后变化〔destructive postmortem changes〕18.腐败〔putrefaction〕19.浸软〔maceration〕20.死后化学变化〔postmortem chemical changes〕四、问答题1.尸斑的法医学意义?2.尸斑与皮下出血的解剖学鉴别要点?3.自溶与变性、坏死的鉴别要点?4.常见的超生反应和表现有那些?5.沉降期尸斑的特点是什么?6.腐败的主要表现有那些?7.常见影响死后变化的因素有那些?8.按死后经过时间,死后变化如何分类?9.皮革样化有何法医学意义?10.影响尸冷的因素有那些?11.尸斑的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法医学意义有那些?12.尸检过程中的人为现象有那些?13.按死后经过时间,死后变化如何分类?五、案例讨论六、英文翻译Lividity and hypostasis <post mortem lividity>.-If the dead body is placed upon its back after death hypostasis begins,which is due to downward graviration of the blood and the conse-quent engorgement of the capillaries. Post morlem lividity usuallyappears in the most dependent portions, except those areas firmlycompressed. The position of hypostasis throws light on the posi-tion of the dead body, at the time of death and some time after.Furthermore, when once set in, the change in the position of thebody does not alter the disposition of the lividity. Hypostasis isfully pronounced on the dead body in from 8 to :2 hours afterdeath. The areas of hypostasis are irregular in contour and inbluish red in colour and in cases of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the;areas are cinnbar red in colour. Hypostasis is different frombruising in the case of suspected violence. If the discolouration isdue to bruises, blood will be found extravasated into the cutaneousand sub-cutaneous tissues but if the discolouration is due to hypos-tasis, only a few oozing points at the severed capillaries will be seen.第二部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1.C2.B3.12.D13.B14.B15.A 16A二、多项选择题参考答案CDD三、名词解释参考答案1.尸体痉挛〔cadaveric spasm,instantaneous rigor〕:死后肌肉未经松弛阶段、立即发生僵直,使尸体保持着死时的动作和姿态.常发生于死前有剧烈的肌肉运动或精神处于高度兴奋、紧X状态,如溺死者手中紧抓水草或其它异物.2.自溶〔autolysis〕:人死后,组织、细胞因受细胞自身固有的各种酶的作用而发生结构破坏、溶解,使组织变软、甚至液化.3.超生反应〔supravital reaction〕:生物个体死亡后,其器官、组织和细胞在短时间内仍保持某些活动功能,对刺激发生一定反应的能力.4.角膜混浊〔postmortem turbidity of cornea〕:角膜的透明度减低,直至完全不能透视瞳孔,呈灰白色样外观.5.尸冷〔algor mortis,cooling of the body〕:人死后,因新陈代谢停止、不再产生热量,尸体原有热量不断散发,使尸温逐渐下降至环境温度,或低于环境温度.6.尸斑〔livor mortis〕:尸体血液因重力而坠积于低下部位未受压迫的血管,并在该处皮肤呈现有色斑痕.7.自家消化〔autodigestion〕:人死后,胃、肠壁组织因受消化液的作用而溶解液化.8.尸臭〔odor of putrefaction〕:人死后3-6小时,肠管内的腐败细菌开始产生仪硫化氢和氨为主的腐败气体,并从口、鼻和肛门排出,具有特殊的腐败气体.9.尸绿〔greenish discoloration on cadaver〕:腐败气体中的硫化氢与血红蛋白生成硫化血红蛋白,透过皮肤呈绿色.10.巨人观〔bloated cadaver〕:尸体腐败扩展到全身时,尸体软组织内充满腐败气体使整个尸体膨胀,体积变大,面目全非.11.死后分娩〔postmortem delivery〕:孕妇死后,胎儿因受腹腔内腐败气体压迫而被压出尸体外.12.木乃伊〔mummy〕:尸体处在干热或通风条件良好的环境中,水分迅速蒸发而不发生腐败,以干枯状态保存下来.13.尸蜡〔adipocere〕:埋于湿土或浸于水中,皮下及脂肪组织因皂化或氢化作用,形成灰白色或黄白色蜡样物质而被保存.14.泥炭鞣尸〔cadaver tannel in peat bog〕:处于酸性土壤或泥炭沼泽中的尸体,因鞣酸和多种腐植酸等酸性物质的作用,腐败停止发展,皮肤鞣化,骨骼脱钙,变成体积小,重量轻、易弯曲的软尸.15.霉尸〔molded cadaver〕:尸体处于适宜真菌生长的环境条件下,在裸露的局部或全身表面出现一层白色或灰绿霉斑.16.内部器官血液坠积〔visceral hypostasis〕:人死后,内部器官的血液因自身重力而坠积于这些器官的低下部位的血管.17.毁坏型死后变化〔destructive postmortem changes〕:尸体因受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软组织和内部器官发生不同程度的死后变化,而被部分或完全破坏.18.腐败〔putrefaction〕:蛋白质因腐败细菌的作用而逐渐分解和消失的过程.19.浸软〔maceration〕:妊娠8周以上的死胎,滞留于宫内不能完全被溶解吸收,而浸泡于无菌的羊水中,发生死后改变.20.死后化学变化〔postmortem chemical changes〕:人死后,尸体各种组织、细胞和体液因持续分解而发生的一些化学和生物变化.四、问答题参考答案1.尸斑的法医学意义?答:①尸斑是最早出现的死亡征象之一;②根据尸斑的发展情况可大致推测死亡时间;③尸斑的颜色有时可提示死因;④根据尸斑的位置和分布情况可推测死亡时的体位及死后尸体位置有无变动;⑤尸斑能提示停尸环境对尸体的影响,如停尸物体接触面的表面形状.2.尸斑与皮下出血的解剖学鉴别要点?答: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形成部位:尸斑为死后血液坠积而成,通常位于尸体低下部位未受压处;皮下出血那么为生前外伤所致,位于体表的任何部位;②X 围:尸斑X围广泛,境界不清;皮下出血较局限,境界清楚;③颜色:尸斑主要与死因、环境温度和死后经过时间有关,可提示冻死和某种毒物中毒等死因;皮下出血与受伤时间和出血程度有关,颜色有一定的变化规律;④表面情况:尸斑一般无损伤,呈大片状分布,未受压处不出现尸斑,可反映所压迫物体的形状;皮下出血那么局部肿胀,常伴表皮剥脱,多为片状,有时能反映致伤物的形状;⑤指压变化及体位改变:尸斑早期指压褪色,晚期指压不褪色,早期改变体位可消失、并出现新尸斑,晚期无变化;皮下出血指压不褪色,翻动尸体后无变化;⑥局部切开:尸斑组织内无凝血、出血;早期血管内有血液流出,用纱布易擦去,扩散期尸斑组织间隙中有浅黄色或淡红色液体滴出;皮下出血局部组织内有凝血、出血,水肿、纱布擦抹不能除去3.自溶与变性、坏死的鉴别要点?答:自溶是指人死后,组织、细胞因受细胞自身固有的各种酶的作用而发生结构破坏、溶解,使组织变软、甚至液化.外观污垢、无光泽;镜下自溶多呈弥漫性、自溶灶内及周围没有炎性细胞浸润.变性是指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量显著增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组织肿胀,外观红润.坏死是指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其周围有充血反应带;镜下有炎性细胞浸润,坏死灶较局限.4.常见的超生反应和表现有那些?答:⑴瞳孔反应:人死后约4小时内,瞳孔对注入结膜囊的药物如阿托品或伊色林有散瞳或缩瞳反应;⑵断后反应:头颅自颈部与躯干分离后约十余分钟内,可观察到眼球、口唇及下颌运动,躯干部痉挛,心肌收缩等.⑶骨骼肌超生反应:人体死后,刺激骨骼肌可使其收缩而形成肌隆起.⑷心肌收缩:人死后心肌的兴奋性可保持一定时间.⑸血管平滑肌的收缩:人死后的血管平滑肌能对缩血管药物起收缩反应.⑹肠蠕动:死后数小时仍可见到肠蠕动.⑺发汗反应:死后约30分钟内,汗腺对阿托品及肾上腺素等药物仍可有发汗反应.⑻纤毛运动:死后约10小时内,气管粘膜柱状上皮仍可观察到纤毛运动.⑼精细胞运动:死后30小时内,精囊内的精细胞仍有活动能力.⑽死后细胞分裂:人死后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较强的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和某些上皮细胞等尚有可分裂增生.5.沉降期尸斑的特点是什么?答:①死后3-6小时:血液局限于血管内,用手指按压尸斑,可以暂时褪色,移去手指又重新出现,切开尸斑处的皮肤,可见血液从血管断面流出,容易用纱布擦去,且边擦边流出;②死后6小时内,如改变尸体的位置,那么原已形成的尸斑可逐渐消失,而在新的低下部位重新出现尸斑;③死后6小时后再改变尸体的位置,那么原有的尸斑不再完全消失,而在新的低下部位又可出现尸斑,此称两侧性尸斑.光镜下,真皮和皮下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扩X,充满红细胞;大部分红细胞外形完整,并粘着成团.6.腐败的主要表现有那些?答:尸臭,人死后3-6小时,肠管内的腐败细菌开始产生以硫化氢和氨为主的腐败气体,并从口、鼻和肛门排出;腐败气泡和水泡,腐败细菌能产生大量腐败气体,使各器官组织胀气,特别是胃和肠管,致胃、肠壁变薄,腹部膨胀;尸绿,腐败气体中的硫化氢与血红蛋白生成硫化血红蛋白,透过皮肤呈绿色;死后循环,尸体血管内产生的腐败气体,压迫血液使之流动;腐败静脉网,尸体内部器官及血管中的血液受腐败气体的压迫,流向体表,使皮下静脉扩X,充满腐败血液,在体表呈现暗红色或污绿色树枝状血管网;泡沫器官,因腐败气体使尸体器官形成大小不等的海绵样空泡;巨人观,尸体腐败扩展到全身时,尸体软组织内充满腐败气体使整个尸体膨胀,体积变大,面目全非;死后呕吐和口、鼻血性液体流出,死后胃内容物因受腐败气体的压迫,从食管经口、鼻排出;肛门、子宫、阴道脱垂和死后分娩,腹腔内大量腐败气体压迫骨盆底时,可使直肠中的粪便排出、肛门脱垂;在妇女可使子宫、阴道脱垂,孕妇死后,胎儿因受腹腔内腐败气体压迫而被压出尸体外.7.常见影响死后变化的因素有那些?答:〔一〕外界环境因素;1.自然气候,包括温度、湿度、空气流通等,其中温度为最主要;2.尸体所处的环境地点,可受到地形、流水、昆虫、动物及陆地和水上交通工具的损伤及破坏;3.尸体上的衣着服饰等,衣着服饰有隔热保温的作用,会影响死后变化的发展.〔二〕尸体本身的内在因素:1.年龄、性别、体型,婴儿死后变化发展较成人快,肥胖者较瘦人尸温放散慢,产妇较一般人死后变化进展快;2.疾病及死亡原因,有感染性疾病者死后变化发展快.〔三〕人为因素:1.冷藏或冷冻,尸体被冷藏后其死后变化的发生、发展慢,被冷冻者那么更慢;2.停尸载体及尸体的体位;3.尸体搬运,搬运尸体时可使胃内容物返流和进入呼吸道;4.医源性因素,如医院给予胸外心脏按压等急救,可造成肋骨和胸骨骨折.8.按死后经过时间,死后变化如何分类?答:1.早期死后变化:包括超生反应、肌肉松弛、皮革样化、角膜混浊、尸冷、尸斑、内部器官血液坠积、尸僵、尸体痉挛、自溶、溶血、自家消化和尸体内早期的化学变化.如钠、钾、等电解质离子浓度、各种蛋白质和酶类、细胞核的DNA含量改变及早期死后人为现象.2.晚期死后变化:包括尸体腐败的各种征象、霉尸、白骨化、木乃伊、尸蜡、泥炭鞣尸、古尸、浸软、晚期的动物和自然环境因素对尸体的毁坏及晚期死后人为现象.9.皮革样化有何法医学意义?答:1.口唇的皮革样化易被误认为挫伤或腐蚀性毒物所致,区分皮革样化处原先有无挫伤的方法是切开皮肤检查有无皮下出血;2.皮革样化可保留某些损伤的形态,如机械性窒息死者颈部的绳索花纹,指甲的半月形或类似于半月形的抓痕;3.皮革样化可使擦伤更明显,有的生前损伤在损伤当时或损伤后短时间内形态变化不易被观察到,若在数小时后发生局部干燥、变硬、颜色加深,那么易于检见.4.有时根据皮革样化的数目、分布及形态特征,有助于推测案件的性质和作案人的意图,如强奸案被害人大腿内侧因抓痕而造成的叫特征的皮革样化;5.死后不久发生的某些损伤如表皮剥脱等也可发生皮革样化斑,但其颜色较浅、没有出血等生活反应,可以鉴别.10.影响尸冷的因素有那些?答:〔一〕外部环境因素:是指尸体所处的环境如衣着服饰、气温、湿度、通风状况等.浸在冷水中或埋于土内的死者,尸温较陆地上的下降快.尸体衣着多时较衣着少的尸温下降慢,通风条件好、空气干燥,尸温下降快.环境温度是影响尸冷最主要的外部因素.气温超过40℃时,尸冷不发生.〔二〕尸体本身因素:包括年龄、体型肥瘦和死因等.肥胖尸体尸温下降慢,小儿叫较成人尸温下降快,因消耗性疾病、大失血尸体尸温下降快.11.尸斑的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法医学意义有那些?答:机制:人死后血液循环停止,血液因重力作用顺着血管流向尸体的低下部位的血管网内,并使之扩X,红细胞沉积于最低部位,透过皮肤呈现紫红色或暗红色的尸斑.影响因素:〔一〕尸体内在因素:包括种族、死因、死亡时间和临死时在姿势等,其中,尤以死因关系密切.急性大失血、贫血、多器官功能衰竭或恶病质等死者,尸斑出现晚,程度轻,多呈淡红色或浅淡红色;而猝死、急性中毒和机械性窒息的尸体,尸斑出现早、程度重,一般为暗红色或暗紫红色.〔二〕外界环境因素:主要尸体所处的环境和湿度.尸斑低温情况下比高温时发展晚、慢而弱.体表有物体压迫时,呈苍白色而不见尸斑.法医学意义:1.尸斑是最早出现的死亡征象之一;2.根据尸斑的发展情况可大致推测死亡时间;3.尸斑的颜色有时可提示死因;4.根据尸斑的位置和分布情况可推测死亡的体位及死后尸体位置有无变动;5.尸斑能提示停尸环境对尸体的影响,如停尸物体接触面的表面形状等.12.尸检过程中的人为现象有那些?答:1.切开胸、腹腔时的人为现象,直线切开胸、腹腔时,由于用力或刀法不对,可致心、肺及肝、胃肠和膀胱等腹腔器官组织的划伤;2.分离胸锁关节及切断第一肋骨时的人为现象,常会伤及周围血管,使部分血液流入胸腔;3.检查颈部时的人为现象,对疑为扼死或勒死、缢死等尸体,应先剖验颅腔和胸腔,使颈部成为贫血区,最后才对颈部进行剖验;4.取出颈、胸部器官时的人为现象,取出颈部器官时用力过猛可人为造成舌骨骨折.5.取出腹腔器官时的人为现象,分离和取出腹腔内器官时,易致脾和肾上腺的撕裂甚至丢失肾上腺.6.锯开颅骨及取出脑时的人为现象,锯开颅骨时,如不小心.可致原有骨折线延长.锯颅及取颅时常损伤脑表面,开颅后,有时可见脑表面血管内有多少不一,大小不等的气泡,此为尸检时空气进入血管所致.7.取出脊髓时的人为现象,从背部分离脊柱取出脊髓时,易造成脊椎的骨折和硬脊膜的破裂.13.按死后经过时间,死后变化如何分类?答:1.早期死后变化:包括超生反应、肌肉松弛、皮革样化、角膜混浊、尸冷、尸斑、内部器官血液坠积、尸僵、尸体痉挛、自溶、溶血、自家消化和尸体内早期的化学变化.如钠、钾、等电解质离子浓度、各种蛋白质和酶类、细胞核的DNA含量改变及早期死后人为现象.2.晚期死后变化:包括尸体腐败的各种征象、霉尸、白骨化、木乃伊、尸蜡、泥炭鞣尸、古尸、浸软、晚期的动物和自然环境因素对尸体的毁坏及晚期死后人为现象.。
如何通过尸体现象判断死亡时间
如何通过尸体现象判断死亡时间【说明】这篇作业时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完成的,多有肤浅、错误和粗糙之处,感谢老师批评指正!人死后,各器官和组织的机能活动逐渐停止,尸体在内外因素(物理、化学、微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称为死后变化。
死后变化所呈现的现象叫做尸体现象,分为早期尸体现象、晚期尸体现象和异常尸体现象。
尸体现象作为推断死亡时间的重要指标,在法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一、早期尸体现象与死亡时间判断早期尸体现象是指24小时以内或者尸体腐败前的尸体现象。
(一)肌肉松弛(尸体压平)表现:无表情面容,瞳孔散大,眼微睁,下颌下垂,口微开,肢体变软,关节易弯曲,肌肉松软,皮肤失去弹性,在受压处的皮肤表面可形成与压迫物体表面形状相应的印痕。
膀胱、肛门括约肌松弛时可出现大小便溢出。
时间判断:死后立即出现,是最早的尸体现象,大约持续1-2个小时*右图为“肌肉松弛---皮肤印痕”(二)尸冷表现:人死后,尸体温度逐渐下降变冷原理:人死后,机体产热停止而散热仍在继续时间判断:通常成人尸体在16~18℃室温下,小于10小时时,每小时下降1 ℃;大于10小时时,每小时下降0.5 ℃;大于24小时时,与环境温度相同。
但是影响尸冷的因素有很多:①环境温度(温度、湿度、通风、雪地、水中、传导物)②衣着多少③尸体本身情况(胖瘦、青壮年)④死因(猝死、co中毒、机械性窒息、高热痉挛病、破伤风、脑膜炎----慢)(慢性消耗性疾病、大失血、溺死、冻死、大面积烧伤----快)(三)尸斑表现与原理:人死后,血液循环停止,血管内的血液依靠自身的重力,流向和坠积于低下、未受压迫处的血管中,并透过皮肤显现出边缘不清的有色斑痕,称为尸斑。
发展程度与时间判断:1、一期(坠积期)时间:死后1-3小时开始出现,历时12小时表现:淡紫红色,小点、小条、小块状特点:①指压褪色②切开尸斑处皮肤,切口血管断端有血液滴出③变动尸体位置可出现新尸斑2、二期(扩散期)时间:死后12小时出现表现:融合成大片状,颜色加深特点:①指压局部稍褪色②切开尸斑处皮肤,切口血管断端有血液滴出,组织内有血水性液体流出③变动尸体位置不容易形成新的尸斑3、三期(浸润期)时间:死后24小时出现表现:布满尸体低下部位,暗紫红色特点:①指压不退色②切开尸斑处皮肤无血液流出,组织内有血水性液体流出③变动尸体位置,尸斑位置不变,不形成新的尸斑*右图为“尸斑---仰卧位”与皮下出血的区分:(四)尸僵表现:人死后,尸体各肌群发生僵硬将关节固定,而使尸体呈强直状态全身各类肌组织死后均可出现僵硬,包括骨骼肌、心肌、胃肠平滑肌和子宫平滑肌等。
第三章死后变化
第三章死后变化一、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是早期尸体现象A 尸冷B 尸僵C 泥炭鞣尸D 尸体痉挛E 角膜混浊2下列哪一项属于保存型尸体现象A 尸体痉挛B 尸僵C 皮革样化D 尸蜡E 白骨化3生前出血伴有纤维蛋白的出现,其组织学检查可用以下方法,但除外A PAS染色B Weigert-Schueinoff染色C 磷钨酸苏木素(PTAH) 染色D Martius猩红蓝染色E 苏丹Ⅲ染色4皮下出血几天能见到含铁血黄素A 1天B 2天C 3-4天D 1周E 1个月5皮下出血大约在几小时后出现中性血细胞反应A 1小时B 2小时C 4小时D 8小时E 16小时6下列哪项不属于皮下出血与尸斑的鉴别要点A 血色斑迹的分布B 边界是否清楚C 压之是否退色D 切开有无滴状物流出E 镶边挫伤带7生活反应的生化表现为外伤后激素的反应,其中有一项是不正确的:A.皮质醇升高B.肾上腺素升高C.ACTH升高D.胰高血糖素升高E.胰岛素下降8下列哪项不属于尸体现象的法医学意义A确证死亡B推断致伤物C推断死亡时间D提示死亡原因E反映死亡时躯体的位置和状态9急性时相蛋白反应中以下哪种蛋白在外伤后升高最快?Aα-1酸性糖蛋白Bα-1抗胰蛋白酶C纤维蛋白原D血红素结合蛋白EC 反应蛋白10急性时相蛋白反应中以下哪项正确?A是机体对外伤和感染的特异性反应B常伴有白细胞减少C与肌肉崩解负氮平衡有关D常伴铁锌浓度的升高Eα-1酸性糖蛋白升高最快11死后器官和组织也能发现自发性出血,但以下哪种情况不是死后继发性出血A尸斑和坠积性淤血明显处出现的淤点或瘀斑B颅内热血肿C尸体解剖时颈部软组织受损伤出血D腹腔内大失血死,胰腺周围出血E 腹腔内大失血死,肠管内柏油样变二、填空题1早期尸体现象包括()()()()()()()()2生前出血的特征包括()()()()3炎症是最常见,最基本的生活反应,包括()()()()4早期尸体现象包括()()()()()()()()5保存型尸体现象包括()()()6毁坏型的尸体现象包括()()()7晚期尸体现象包括()和()两类8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生活反应,其病理变化是()()()()9尸僵形成的学说主要包括()、()、()10尸体现象可分为()和()两大类11死亡征象包括()()()()()()()()()。
124法医病理学法医病理-死后变化1
死后变化是法医病理学的基本内容,具 有重要法医学意义。 有的死后变化可破坏或改变生前损伤或 病变的形态变化,而有的死后变化可使生 前的某些改变明显化。正确认识各种不同 的死后变化,并与生前损伤、疾病的病理 变化相鉴别。 死后变化是进行死亡时间推断的必要基 础和前提。
二、死后变化的影响因素 (一)外界环境因素 1.自然气候 在阴晴雨雪等不同天气状况和东西南 北等不同地域条件下,温度、湿度、空气流通情况等 对死后变化的影响很大。其中温度是最主要的外界环 境因素。低温可延缓死后变化的发生和发展;气温高, 死后变化发生就早,也发展得快。 2.尸体所处的环境地点 室内环境对死后变化影响 相对较小,但房间门窗打开则室内的温度、空气流通 情况等仍有很大的变化。室外的影响则根据具体地点 而异。除受一般的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外,还可能受到 地形、流水、昆虫、动物及陆地和水上交通工具的损 伤和破坏。 3.尸体上的衣着服饰等 衣着服饰有隔热保温作用, 会影响死后变化的发展。
(1)外部环境因素: 是指尸体所处的环境如衣着服饰、气温、湿度、通 风状况等。浸在冷水中或埋于土内的死者,尸温较陆 地上的下降快。尸体衣着多时较衣着少的尸温下降慢; 通风条件好、空气干燥,尸温下降快。 环境温度是影响尸冷最主要的外部因素。环境温度 高,尸温下降慢。春秋季室温(16~18℃)时,一般经 3~4小时,颜面、手掌等裸露部位的温度即可与环境温 度一致;约经5~6小时,体表仅胸部有温感;到24小时, 尸温与室温相等。中等身材的成人尸体,在16~18℃室 温时,死后10小时内,平均每小时尸温下降1℃;此后 下降速度减慢,平均每小时下降0.5℃。如气温超过 40℃,尸冷不发生;死于冰雪环境中的尸体,约经1小 时可完全冷却。
六、尸斑(livor mortis) 1.定义 尸体血液因重力而坠积于低下部位未受压迫 的血管,并在该处皮肤呈现有色斑痕称为尸斑。 2.形成机制 人死后血液循环停止,血液因重力作用顺着 血管流向尸体的低下部位的血管网内,并使之 扩张,红细胞沉积于最低部位,透过皮肤呈现 出紫红色或暗红色的尸斑。
尸体现象1
一女尸殓于薄棺中,弃置城脚下,经雨 淋日晒,21日白骨化;
白骨化的法医学意义
个人识别; 金属中毒检材; 尸骨上的伤痕; 推断死亡时间。
尸体发掘
了解分析情况:目的、价值、可行性; 司法机关委托:合法性、有组织性; 充分准备:埋葬时间、地点、方式及地
法医学意义:个人认别;不要误认 为是病变或外伤。
尸体局部霉变,口鼻、眼周有白色的 霉斑。
白骨化
定义:尸体软组织经腐败而逐渐软化、 液化,最后完全溶解消失,毛发和指甲 脱落,仅有骨骼。
尸体改变:2-3年白骨化表面有残余的结 缔组织;10年完全干涸;300年变轻、 碎;1000年风化。
某年黄梅雨时,某人去山中松树枝上自 缢身亡,头系树上,骨落树下。10日白 骨化;
窒息死者尸斑,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多,呈暗 紫红色。
自缢死者尸斑,位于四肢远端,及裤腰带 上缘皮肤部位。
死后凝血与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区别
血栓较干燥,质脆,灰白色与红色相间。 血栓与血管内膜紧密粘附 寻找病变的原发部位
尸斑应与皮下出血区别
死后血液坠积与病理性淤血相区别
案例
一日早晨,某县城郊一公路涵洞内发现 一青年女尸,头低脚高仰卧于洞内地面。法 医做尸检时见其尸斑呈樱红色,分布在尸体 背侧未受压处,已固定,指压不褪色。全身 未见外伤。请推断死亡原因?死亡时间?推 断是否移尸?
命活动停止,并受到内外环境各种因素的 作用,发生一系列特殊征象的变化。
尸体现象人为分期
早期尸体现象:死后24小时内,由于化 学、物理、生物因素的影响出现的死后 改变。
晚期尸体现象:死后第一昼夜末或第二、 三昼夜出现的死后改变,是早期尸体现 象的继续,充分发展则要数月、数年的 时间。
水中存留较久的尸体现象
水中存留较久的尸体现象1.皮肤膨胀、皱缩、脱落尸体在水中浸泡,使皮肤表皮膨胀、变白、起皱,呈漂妇皮状,以手足皮肤的变化最为明显。
通常在水中浸泡1小时,手指和足趾即可出现此种改变;浸泡1天,改变可累及手掌面和足跖面;浸泡2天,手、足部皮肤全部发生改变;夏季经1周,冬季经2~3周,手足部的皮肤表皮脱落,形如“手套样”、“袜套样”;浸泡3~4周后,指(趾)甲易脱落。
此种征象并非溺死者所特有,死后抛尸入水亦可出现类似的变化。
2.腐败巨人观人体的比重在呼气后为1.057,故水中尸体初时多下沉,由于微生物的繁殖、尸体腐败,产生大量的腐败气体,使尸体浮出水面。
故水中的尸体被发现时多已腐败,有的尸体体表甚至长满绿藻。
浮尸体积高度膨胀,呈巨人观,眼球突出,舌外伸,子宫和直肠可外翻,阴囊或乳房高度肿胀;由于腐败气体内硫化氢与血红蛋白作用,皮肤出现腐败绿色及腐败气泡,气泡破裂露出污红的真皮,皮肤红绿相间。
尸体发生巨人观时原来的形象已完全不能辨认。
3.尸体的浮沉正常人体的比重,呼气后为1.057,比淡水稍重;吸气后为0.967,比淡水稍轻。
当落水吸入溺液后,比重又比水重,故沉入水底。
尸体腐败后,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尸体比重减小,浮于水面,俗称浮尸。
此外,因男女骨盆的形状、大小及身体重心略有不同,男子重心偏前方,浮尸多呈俯卧状态;女子重心偏向后方,浮尸多呈仰卧状态。
但尸体身上系有重物(如石头、铁块等)者,尸体在水中的体位则视重物系在身体的部位而有所不同。
4.尸蜡有的溺水尸体因水中腐败菌较少,故腐败发展缓慢甚至停止,较长时间后可在全身或局部形成尸蜡。
尸蜡形成可使皮肤和皮下组织保留较长时间,甚至数年。
曾有报道一新生儿死后埋葬在含水的聚苯乙烯棺材内形成尸蜡,18年仍保存完好。
04-第三章-死后变化-02
2.腐败菌群 引起尸体腐败的细菌,初期主要是大肠杆菌、 肠球菌及大肠腐败杆菌等肠管内的细菌,以后 空气或土壤中的葡萄球菌、肠球菌、变形杆菌、 枯草杆菌和梭形芽孢杆菌等外来细菌参与腐败 过程。 由于尸体的组织液、血液和淋巴液都是细菌 生长的良好培养基,各种细菌能在尸体内大量 繁殖,并沿血管和淋巴管扩散至全身,使蛋白 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分解。在已腐败的器官 组织的病理切片中很容易找到这些细菌。
(8)死后呕吐(postmortem vomiting)和口、鼻血 性液体流出 死后胃内容物因受腐败气体的压迫,从食管经口、鼻 排出,称为死后呕吐。 有时这种返流的胃内容可进入气管和支气管,易被误 认为是呕吐物误吸引起的窒息死亡。 当腹腔内的腐败气体使膈肌上升而压迫肺时,可使积 聚在气管、支气管腔内的腐败血性液体自口、鼻溢出, 可能误认为是急性中毒、损伤或某些疾病所致的出血。 (9)肛门、子宫、阴道脱垂和死后分娩 (postmortem delivery) 腹腔内大量腐败气体压迫骨盆底时,可使直肠中的 粪便排出、肛门脱垂;在妇女可使子宫、阴道脱垂。孕 妇死后,胎儿因受腹腔内腐败气体压迫而被压出尸体外 称为死后分娩;如死后分娩发生于已被放入棺内埋葬的 孕妇,则称为棺内分娩。
由于需氧菌引起的腐败较厌氧菌快,故空气流通处的 尸体腐败快;地面上的尸体比水中或土内的尸体腐败快。 从水中打捞起的尸体,腐败发展更快。 大致估计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在空气中放置1周的尸 体的腐败程度,相当于冷水中2周、土内8周。 (2)尸体内在因素 包括个体差异和死亡原因。肥胖尸体较瘦弱尸体腐败 快。幼儿尸体因含水分较成人多,腐败较成人快;老年 人尸体腐败最慢;但新生儿尸体内细菌很少,腐败较慢。 死因与腐败的关系密切,如猝死、机械性窒息等急速死 亡的尸体,因死后血液呈流动性,腐败细菌易于繁殖和 分布,故腐败较快;大失血或脱水尸体腐败较慢;产褥 热、败血症或脓毒血症和部分传染性疾病死者,生前体 内已有大量细菌,所以尸体腐败快;中毒死者腐败的快 慢依毒物种类不同而异,吗啡和氰化物中毒的死者腐败 快,而砷、汞等金属毒物中毒死者腐败较慢。
尸体简介
1小时(以内):尸体有余热,角膜透明,口腔粘膜湿润,无尸斑、尸僵,胃内食物外形较完整,以硬物敲击肱二头肌可引发收缩反应。
2-3小时:面部和四肢冷却,下颌与颈部出现尸僵,局部出现尸斑,胃内食物乳糜化,部份进入12指肠。
4-6小时:尸僵大部分出现,尸斑也联成片状,胃内食物全部排空,进入大肠,硬物敲击肱二头肌无明显反应。
6-8小时:角膜混浊,口腔出现皱缩,尸斑被压迫会褪色,尸僵全身出现。
10-12小时:尸斑明显,被压迫不褪色,尸僵高度发展,眼结合膜开始自溶。
15-20小时:角膜中等混浊,尸斑、尸僵非常明显。
24小时:出现尸臭、尸绿。
如果温度适宜,眼角,鼻孔会出现蝇蛆。
48小时:角膜高度混浊,尸僵开始缓解。
4天:出现腐败形成的水泡,巨人观出现,关节的尸僵已经消失。
1周:皮肤脱落,蝇蛆变蛹。
2周:夏季尸体周围有蛹壳,春秋这一现象的出现一般要1个月。
1-2月:皮下脂肪的尸蜡化出现。
1年:深部肌肉出现尸蜡化。
3-4年:正常情况下,土埋尸体白骨化。
尸体现象,是指尸体在内外的物理、化学、生物学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由这些变化所引发和呈现的现象称为尸体现象。
可以分为早期尸体现象和晚期尸体现象。
早期尸体现象指尸体未腐败时的现象,下面按出现时间分别给以简介:1、肌肉弛缓:由于死亡引起肌肉松弛和肢体变软的现象称为肌肉弛缓。
具体表征为瞳孔放大、眼微睁、口微张、下颌落下、大小便失禁、皮肤失去弹性、全身肌肉松软等,这一现象在死亡后立刻出现,但如果死亡过程中出现痉挛现象则会表现的不明显或者不表现。
2、尸冷:人体新陈代谢停止,不产生热量,原有热量向外界散发使尸体逐渐变冷的现象。
首先发生于外露部位如头、手足等,再扩展到全身。
外界环境对这一现象的发展影响很大,普通成年人在17-20℃室温中,在死亡后的前10个小时内平均每小时体温下降1℃,10小时后这一过程减慢,一般24小时后尸体温度会与外界一致。
强壮和肥胖的死者较幼儿、老人等尸温下降慢,猝死和机械性窒息死亡者也较慢;各种慢性死亡、溺死、失血性死亡、冻死、大面积烧伤死亡的尸冷过程较快;某些热病(猩红热、伤寒)病原体在人死亡后仍能分解体内糖元,死亡前有强度痉挛的如某些中毒死亡,脑部损伤的引起体温调节中枢障碍的,死后体温会先上升,再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尸体变化
尸体变化是死亡后尸体所经历的过程,它涉及到许多重大问题,也有着许多层面的变化。
一般来说,死亡后尸体会发生多种变化,从生理性变化到生物化学变化,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腐败(尸脓变质)现象。
当死亡发生后,人体里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以及子宫内细胞等,将开始不断增长和活动,使尸体发生变化。
其中最主要的变化就是腐败,腐败的过程会腐蚀掉尸体的脂肪、血管和其他组织,使尸体液化,从而暴露出骨头和其他组织。
腐败不仅包括液化这一现象,还会带来许多物理性变化,比如溶解、挥发等。
腐败也会对尸体造成生物化学变化,比如气味改变、颜色改变等。
另外,尸体变化还会影响周围的环境,比如有的尸体会毒性物质,进入周围的水源从而影响环境质量。
死亡后的尸体变化是一个非常繁杂的过程,这些变化可以有效的指导研究死因以及死者的生活、风尚等资料,进而帮助警方以及核查人员侦破案件等。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不合理的尸体处理措施都会影响到尸体变化的准确性,因此,处理尸体方面必须要做到有序可控,以避免变号等不合理因素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