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50058防爆要求

合集下载

爆炸性环境的电力装置设计(GB50058

爆炸性环境的电力装置设计(GB50058

爆炸性环境的电力装置设计(GB500585.1一般规定5.1.1爆炸性环境的电力装置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爆炸性环境的电力装置设计宜将设备和线路,特别是正常运行时能发生火花的设备布置在爆炸性环境以外。

当需设在爆炸性环境内时,应布置在爆炸危险性较小的地点。

2在满足工艺生产和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应减少防爆电气设备的数量。

3 爆炸性环境内的电气设备和线路应符合周围环境内化学、机械、热、霉菌以及风沙等不同环境条件对电气设备的要求。

4 在爆炸性粉尘环境内,不宜采用携带式电气设备。

5 爆炸性粉尘环境内的事故排风用电动机应在生产发生事故的情况下,在便于操作的地方设置事故启动按钮等控制设备。

6在爆炸性粉尘环境中,应尽量减少插座和局部照明灯的数量。

必要时,插座应布置在不易积聚爆炸性粉尘的地方,局部照明应布置在发生事故时气流不易冲击的地方。

粉尘环境中安装的插座开口的一面应朝下,且与垂直面的角度不应大于60°。

7 爆炸性环境内设置的防爆电气设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GB 3836.1的有关规定。

5.2 爆炸性环境电气设备的选择5.2.1在爆炸性环境内,电气设备应根据下列因素进行选择:1 爆炸危险区域的分区;2 可燃性物质和可燃性粉尘的分级;3 可燃性物质的引燃温度;4 可燃性粉尘云、可燃性粉尘层的最低引燃温度。

5.2.2 危险区域划分与电气设备保护级别的关系应符合下列规定:1 爆炸性环境内电气设备保护级别的选择应符合表5.2.2-1的规定。

表5.2.2-1 爆炸性环境内电气设备保护级别的选择2 电气设备保护级别(EPL)与电气设备防爆结构的关系应符合表5.2.2-2的规定。

表5.2.2-2 电气设备保护级别(EPL)与电气设备防爆结构的关系注:①在1区中使用的增安型“e”电气设备仅限于下列电气设备:在正常运行中不产生火花、电弧或危险温度的接线盒和接线箱,包括主体为“d”或“m”型,接线部分为“e”型的电气产品;按现行国家标准《爆炸性环境第3部分:由增安型“e”保护的设备》GB 3836.3-2010附录D配置的合适热保护装置的“e”型低压异步电动机,启动频繁和环境条件恶劣者除外;“e”型荧光灯;“e”型测量仪表和仪表用电流互感器。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使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保障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因地制宜地采取防范措施,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在生产、加工、处理、转运或贮存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电力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下列环境:一、矿井井下;二、制造、使用或贮存火药、炸药和起爆药等的环境;三、利用电能进行生产并与生产工艺过程直接关联的电解、电镀等电气装置区域;四、蓄电池室;五、使用强氧化剂以及不用外来点火源就能自行起火的物质的环境;六、水、陆、空交通运输工具及海上油井平台。

第1.0.3条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电力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爆炸性气体环境第一节一般规定第2.1.1条对于生产、加工、处理、转运或贮存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下列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环境之一时,应进行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力设计:一、在大气条件下、易燃气体、易燃液体的蒸气或薄雾等易燃物质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二、闪点低于或等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的蒸气或薄雾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三、在物料操作温度高于可燃液体闪点的情况下,可燃液体有可能泄漏时,其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第2.1.2条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产生爆炸必须同时存在下列条件:一、存在易燃气体、易燃液体的蒸气或薄雾,其浓度在爆炸极限以内;二、存在足以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火花、电弧或高温。

第2.1.3条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应采取下列防止爆炸的措施:一、首先应使产生爆炸的条件同时出现的可能性减到最小程度。

二、工艺设计中应采取消除或减少易燃物质的产生及积聚的措施:1.工艺流程中宜采取较低的压力和温度,将易燃物质限制在密闭容器内;2.工艺布置应限制和缩小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并宜将不同等级的爆炸危险区,或爆炸危险区与非爆炸危险区分隔在各自的厂房或界区内;3.在设备内可采用以氮气或其它惰性气体覆盖的措施;4.宜采取安全联锁或事故时加入聚合反应阻聚剂等化学药品的措施。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2014施行日期:2014年10月1日复习时间安排表规范简称条目复习时间(分钟)各科分值2018备注实务综合案例009爆规2、3、4 303 4 0已熟记5 40 已熟记建规3.6 30 已熟记建规9.1/9.2 30 已熟记建规9.3.1-9.3.8 20 已熟记建规9.3.9-9.3.16 30 已熟记总复习时间180.00 3实务/综合:此规范各一题2 术语2.0.12 爆炸危险区域爆炸性混合物出现的或预期可能出现的数量达到足以要求对电气设备的结构、安装和使用采取预防措施的区域。

2.0.13 非爆炸危险区域爆炸性混合物出现的数量不足以要求对电气设备的结构、安装和使用采取预防措施的区域。

2.0.15 释放源可释放出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物质所在的部位或地点。

3 爆炸性气体环境3.2 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划分3.2.1 爆炸性气体环境应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分为0区、1区、2区,分区应符合下列规定:0区应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1区应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2区应为在正常运行时不太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条文说明:正常运行是指正常的开车、运转、停车,可燃物质产品的装卸,密闭容器盖的开闭,安全阀、排放阀以及所有工厂设备工作的状态。

释放源应按可燃物质的释放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长短分为连续级释放源、一级释放源、二级释放源,释放源连续级释放源应为连续释放或预计长期释放的释放源。

下列情况可划为连续级释放源:1)没有用惰性气体覆盖的固定顶盖贮罐中的可燃液体的表面;2)油、水分离器等直接与空间接触的可燃液体的表面;3)经常或长期向空间释放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的蒸气的排气孔和其他孔口。

2 一级释放源应为在正常运行时,预计可能周期性或偶尔释放的释放源。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解读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解读
范、标准的要求。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应 积极采用成熟的新技术、新工
艺、新设备和新材料。
防爆电气设备的选择
根据爆炸危险区域的分区、设备使用 类别以及爆炸性混合物的级别和组别
,选择相应的防爆电气设备。
选择防爆电气设备时,应考虑设备的 适用性、可靠性、维护方便性和经济
性等因素。
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混合物的温度组别 按表3.1.1分为六组,不同组别的可燃 性气体和空气混合物对电气设备的要 求也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用
电力装置的设计应具备高可靠性,确保在各 种情况下都能稳定运行,防止因电力故障导 致生产中断或安全事故。
经济合理
技术先进
在保障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电力装置设计应 注重经济合理性,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
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设备,提高 电力装置的安全性能和运行效率。
03
分类与分级
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分类
在爆炸危险环境中,配线不应有中间接头,且不 应穿过非防爆型设备。
维护与检修
在爆炸危险环境中进行维护和检修时,必须 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使用防爆工具、切
断行全面的 检查,并记录相关参数和运行情况,以便及
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对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进行定期维护和检 修,以保证其正常运转。
21区
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可燃 性粉尘偶尔出现并且只是 短时间停留的场所。
22区
在正常运行过程中,不可 能出现可燃性粉尘的场所 。
防爆电气设备的分类与分级
Ⅰ类设备
用于煤矿瓦斯环境的电气设备,具 有较高的防爆等级和安全可靠性。
Ⅱ类设备
用于除煤矿瓦斯外的其他爆炸性气 体环境,具有较低的防爆等级和安 全可靠性。

爆炸危险环境照明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2023

爆炸危险环境照明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2023

爆炸危险环境照明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2023
介绍
本文档旨在规范爆炸危险环境下照明装置的设计,保证安全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定义
- 爆炸危险环境:指存在可燃性气体、蒸汽、粉尘等形成爆炸危险的场所。

- 照明装置:指用于提供充足照明的设备,包括灯具、灯泡、电缆等。

设计规范
1. 设备选择
- 照明装置应符合爆炸危险环境的分类要求,确保安全可靠。

- 选择具有防爆性能的设备,符合相关防爆标准。

- 设备应具备防尘、防水、防腐蚀等特性,能适应恶劣的工作环境。

2. 安装位置与布置
- 照明装置的安装位置应符合安全要求,不得影响爆炸危险区域的防爆性能。

- 照明装置的布置应保证光线均匀分布,满足正常工作环境的照明需求。

- 光源应避免产生过强的眩光,以免影响操作人员的视觉。

3. 电气连接与绝缘
- 电气连接应符合相关电气安全标准,确保连接牢固可靠。

- 电缆绝缘应采用符合防爆要求的材料,防止火花引发爆炸危险。

4. 检测与维护
- 对照明装置进行定期检测,确保其维持正常工作状态。

- 如发现故障或存在安全隐患,应及时修理或更换设备。

法律法规
- 照明装置的设计、生产和使用应符合国家有关爆炸危险环境的法律法规。

- 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请注意,本文档为简要概述,详细内容请参考《爆炸危险环境照明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2023》。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装置电力设计的要求规范GB50058-2014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装置电力设计的要求规范GB50058-2014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2014)Code for design of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in explosive atmospheres主编部门: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化工分会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319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058-2014,自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5.2.2(1)、5.5.1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92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年1月29日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4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4]67号)的要求,由中国寰球工程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修订而成。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有:总则、爆炸性气体环境、爆炸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的划分,设备的选择等。

主要修订下列内容:1.规范名称的修订,即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改为《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2.将“名词解释”改为“术语”,作了部分修订并放入正文;3.将原第四章“火灾危险环境”删除;4.将例图从原规范正文中删除,改为附录并增加了部分内容;5.增加了增安型设备在1区中使用的规定;6.爆炸性粉尘危险场所的划分由原来的两种区域“10区、11区”改为三种区域“20区、21区、22区”;7.增加了爆炸性粉尘的分组:ⅢA、ⅢB和ⅢC组;8.将原规范正文中“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力装置”和“爆炸性粉尘环境的电力装置”合并为第5章“爆炸性环境的电力装置设计”;9.增加了设备保护级别(EPL)的概念;10.增加了光辐射式设备和传输系统防爆结构类型。

GB 50058-9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 50058-9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10、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92第二章爆炸性气体环境第一节一般规定第2.1.1条对于生产、加工、处理、转运或贮存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下列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环境之一时,应进行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力设计;一、在大气条件下、易燃气体、易燃液体的蒸气或薄雾等易燃物质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二、闪点低于或等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的蒸气或薄雾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三、在物料操作温度高于可燃液体闪点的情况下,可燃液体有可能泄漏时,其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第2.1.2条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产生爆炸必须同时存在下列条件:一、存在易燃气体、易燃液体的蒸气或薄雾,其浓度在爆炸极限以内;二、存在足以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火花、电弧或高温。

第2.1.3条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应采取下列防止爆炸的措施:一、首先应使产生爆炸的条件同时出现的可能性减到最小程度。

二、工艺设计中应采取消除或减少易燃物质的产生及积聚的措施:1.工艺流程中宜采取较低的压力和温度,将易燃物质限制在密闭容器内;2.工艺布置应限制和缩小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并宜将不同等级的爆炸危险区,或爆炸危险区与非爆炸危险区分隔在各自的厂房或界区内;3.在设备内可采用以氮气或其它惰性气体覆盖的措施;4.宜采取安全联锁或事故时加入聚合反应阻聚剂等化学药品的措施。

三、防止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形成,或缩短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滞留时间,宜采取下列措施:1.工艺装置宜采取露天或开敞式布置;2.设置机械通风装置;3.在爆炸危险环境内设置正压室;4.对区域内易形成和积聚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地点设置自动测量仪器装置,当气体或蒸气浓度接近爆炸下限值的50%时,应能可靠地发出信号或切断电源。

四、在区域内应采取消除或控制电气设备线路产生火花、电弧或高温的措施。

第二节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划分第2.2.1条爆炸性气体环境应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按下列规定进行分区:一、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二、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三、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装置电力设计规范GB50058-2014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装置电力设计规范GB50058-2014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2014)Code for design of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in explosive atmospheres主编部门: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化工分会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319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058-2014,自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5.2.2(1)、5.5.1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92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年1月29日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4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4]67号)的要求,由中国寰球工程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修订而成。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有:总则、爆炸性气体环境、爆炸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的划分,设备的选择等。

主要修订下列内容:1.规范名称的修订,即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改为《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2.将“名词解释”改为“术语”,作了部分修订并放入正文;3.将原第四章“火灾危险环境”删除;4.将例图从原规范正文中删除,改为附录并增加了部分内容;5.增加了增安型设备在1区中使用的规定;6.爆炸性粉尘危险场所的划分由原来的两种区域“10区、11区”改为三种区域“20区、21区、22区”;7.增加了爆炸性粉尘的分组:ⅢA、ⅢB和ⅢC组;8.将原规范正文中“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力装置”和“爆炸性粉尘环境的电力装置”合并为第5章“爆炸性环境的电力装置设计”;9.增加了设备保护级别(EPL)的概念;10.增加了光辐射式设备和传输系统防爆结构类型。

(完整word版)GB50058_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标准[详]

(完整word版)GB50058_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标准[详]

10、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92第二章爆炸性气体环境第一节一般规定第2.1.1条对于生产、加工、处理、转运或贮存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下列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环境之一时,应进行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力设计;一、在大气条件下、易燃气体、易燃液体的蒸气或薄雾等易燃物质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二、闪点低于或等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的蒸气或薄雾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三、在物料操作温度高于可燃液体闪点的情况下,可燃液体有可能泄漏时,其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第2.1.2条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产生爆炸必须同时存在下列条件:一、存在易燃气体、易燃液体的蒸气或薄雾,其浓度在爆炸极限以内;二、存在足以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火花、电弧或高温。

第2.1.3条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应采取下列防止爆炸的措施:一、首先应使产生爆炸的条件同时出现的可能性减到最小程度。

二、工艺设计中应采取消除或减少易燃物质的产生及积聚的措施:1.工艺流程中宜采取较低的压力和温度,将易燃物质限制在密闭容器内;2.工艺布置应限制和缩小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并宜将不同等级的爆炸危险区,或爆炸危险区与非爆炸危险区分隔在各自的厂房或界区内;3.在设备内可采用以氮气或其它惰性气体覆盖的措施;4.宜采取安全联锁或事故时加入聚合反应阻聚剂等化学药品的措施。

三、防止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形成,或缩短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滞留时间,宜采取下列措施:1.工艺装置宜采取露天或开敞式布置;2.设置机械通风装置;3.在爆炸危险环境内设置正压室;4.对区域内易形成和积聚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地点设置自动测量仪器装置,当气体或蒸气浓度接近爆炸下限值的50%时,应能可靠地发出信号或切断电源。

四、在区域内应采取消除或控制电气设备线路产生火花、电弧或高温的措施。

第二节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划分第2.2.1条爆炸性气体环境应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按下列规定进行分区:一、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二、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三、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房间防爆正压通风国标

房间防爆正压通风国标

房间防爆正压通风国标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各种生产场所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特别是在一些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生产场所,如化工厂、石油化工厂、精细化工、制药等行业,安全问题更是不容忽视。

为了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和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防爆正压通风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介绍房间防爆正压通风国标,为大家深入了解这一安全措施提供参考。

一、房间防爆正压通风的定义及作用房间防爆正压通风是指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场所,通过正压通风的方式,将室内空气压力保持在高于室外空气压力的状态,以防止外部有害气体侵入,形成安全保护措施。

其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 防止外部有害气体进入:房间防爆正压通风系统可以在室内保持正压状态,防止外部有害气体进入,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和工人的生命安全。

2. 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在一些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生产场所,设备正常运行对于生产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房间防爆正压通风系统可以保证设备运行时不会产生静电、摩擦等因素,减少设备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

3. 保障生产环境:房间防爆正压通风系统可以保证生产环境的清洁、卫生,防止粉尘、异味等对工人的影响,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人的工作舒适度。

二、房间防爆正压通风国标的制定为了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和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国家制定了《房间防爆正压通风系统技术规范》(GB50058-2014),对房间防爆正压通风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术语和定义:明确了房间防爆正压通风系统的相关术语和定义,为后续的规范操作提供了明确的基础概念。

2. 设计规定:对房间防爆正压通风系统的设计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通风量、风机功率、管道材料等方面,确保系统的设计符合安全标准。

3. 施工规范:对房间防爆正压通风系统的施工要求进行了规范,包括施工工艺、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等方面,确保系统的施工质量符合安全标准。

4. 验收规定:对房间防爆正压通风系统的验收要求进行了规定,包括验收标准、验收程序、验收结果等方面,确保系统的验收符合安全标准。

《GB50058-2014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总则及一般规定

《GB50058-2014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总则及一般规定
本 规 范 修 订 的 主 要 内 容 有 :总 则 、爆 炸 性 气体 环 境 、爆 炸 性 粉 尘 环 境 、危 险 区域 的 划 分 ,设 备 的 选 择 等 。主 要 修 订 下 列 内 容 :
(1)规 范名 称 的修 订 ,即 将 爆 炸 和 火 灾危 险 环 境 电 力装 置 设计 规 范 改 为 爆 炸 危 险环 境 电 力装 置 设计 规 范 》; (2)将 “名 词 解 释 ”改 为 “术 语 ”,作 了部 分 修 订 并 放 入 正 文 ; (3)将 原 第 四 章 “火 灾 危 险 环 境 ”删 除 ; (4)将 例 图从 原 规 范 正 文 中删 除 ,改 为 附 录 并 增 加 了部 分 内 容 ; (5)增 加 了增 安 型设 备 在 1区 中使 用 的规 定 ; (6)爆 炸 性 粉 尘 危 险场 所 的 划 分 由原 来 的 两 种 区域 “10区 、11区 ”改 为 三 种 区 域 “20区 、2l区 、22区 ”; (7)增 加 了爆 炸 性 粉 尘 的 分 组 :ⅢA、I]IB和 ⅢC组 ; (8)将 原规范 正文 中“爆炸性 气体环境 的 电力装置 ”和“爆炸 性粉尘 环境的 电力装 置”合并 为第5章 “爆炸性 环 境 的 电 力装 置 设 计 ”; (9)增 加 了设 备 保 护 级 别 (EPL)的 概念 ; (10)增 加 了光 辐 射 式 设 备 和 传 输 系统 防 爆 结 构 类 型 。 本 规 范 共 分 5章 和 5个 附 录 ,主 要 内 容 包 括 总 则 ,术 语 ,爆 炸 性 气 体 环 境 ,爆 炸 性 粉 尘 环 境 ,爆 炸 性 环 境 的 电 力 装 置 设 计 等 。 本 规 范 以 黑 体 字标 志 的 条文 为 强 制 性 条 文 ,必须 严 格 执 行 。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2014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2014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20141 总则1.0.1 为了规范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的设计,使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保障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因地制宜地采取防范措施,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在生产、加工、处理、转运或贮存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爆炸危险环境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及电力装置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下列环境:1 矿井井下;2 制造、使用或贮存火药、炸药和起爆药、引信及火工品生产等的环境;3 利用电能进行生产并与生产工艺过程直接关联的电解、电镀等电力装置区域;4 使用强氧化剂以及不用外来点火源就能自行起火的物质的环境;5 水、陆、空交通运输工具及海上和陆地油井平台;6 以加味天然气作燃料进行采暖、空调、烹饪、洗衣以及类似的管线系统;7 医疗室内;8 灾难性事故。

1.0.3 本规范不考虑间接危害对于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及相关电力装置设计的影响。

1.0.4 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应由负责生产工艺加工介质性能、设备和工艺性能的专业人员和安全、电气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商议完成。

1.0.5 爆炸危险环境的电力装置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闪点 flash point在标准条件下,使液体变成蒸气的数量能够形成可燃性气体或空气混合物的最低液体温度。

2.0.2 引燃温度 ignition temperature可燃性气体或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在规定条件下被热表面引燃的最低温度。

2.0.3 环境温度 ambient temperature指所划区域内历年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

2.0.4 可燃性物质 flammable material指物质本身是可燃性的,能够产生可燃性气体、蒸气或薄雾。

GB50058_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标准[详]

GB50058_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标准[详]

10、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92第二章爆炸性气体环境第一节一般规定第2.1.1条对于生产、加工、处理、转运或贮存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下列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环境之一时,应进行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力设计;一、在大气条件下、易燃气体、易燃液体的蒸气或薄雾等易燃物质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二、闪点低于或等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的蒸气或薄雾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三、在物料操作温度高于可燃液体闪点的情况下,可燃液体有可能泄漏时,其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第2.1.2条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产生爆炸必须同时存在下列条件:一、存在易燃气体、易燃液体的蒸气或薄雾,其浓度在爆炸极限以内;二、存在足以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火花、电弧或高温。

第2.1.3条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应采取下列防止爆炸的措施:一、首先应使产生爆炸的条件同时出现的可能性减到最小程度。

二、工艺设计中应采取消除或减少易燃物质的产生及积聚的措施:1.工艺流程中宜采取较低的压力和温度,将易燃物质限制在密闭容器内;2.工艺布置应限制和缩小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并宜将不同等级的爆炸危险区,或爆炸危险区与非爆炸危险区分隔在各自的厂房或界区内;3.在设备内可采用以氮气或其它惰性气体覆盖的措施;4.宜采取安全联锁或事故时加入聚合反应阻聚剂等化学药品的措施。

三、防止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形成,或缩短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滞留时间,宜采取下列措施:1.工艺装置宜采取露天或开敞式布置;2.设置机械通风装置;3.在爆炸危险环境内设置正压室;4.对区域内易形成和积聚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地点设置自动测量仪器装置,当气体或蒸气浓度接近爆炸下限值的50%时,应能可靠地发出信号或切断电源。

四、在区域内应采取消除或控制电气设备线路产生火花、电弧或高温的措施。

第二节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划分第2.2.1条爆炸性气体环境应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按下列规定进行分区:一、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二、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三、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GB5005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8-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第1.0.1条为了使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保障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因地制宜地采取防范措施,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在生产、加工、处理、转运或贮存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本规范不适用于下列环境:一、矿井井下;二、制造、使用或贮存火药、炸药和起爆药等的环境;三、利用电能进行生产并与生产工艺过程直接关联的电解、电镀等电气装置区域;四、蓄电池室;五、使用强氧化剂以及不用外来点火源就能自行起火的物质的环境;六、水、陆、空交通运输工具及海上油井平台。

第1.0.3条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电力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2.1.1条对于生产、加工、处理、转运或贮存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下列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环境之一时,应进行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力设计;一、在大气条件下、易燃气体、易燃液体的蒸气或薄雾等易燃物质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二、闪点低于或等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的蒸气或薄雾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三、在物料操作温度高于可燃液体闪点的情况下,可燃液体有可能泄漏时,其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第2.1.2条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产生爆炸必须同时存在下列条件:一、存在易燃气体、易燃液体的蒸气或薄雾,其浓度在爆炸极限以内;二、存在足以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火花、电弧或高温。

第2.1.3条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应采取下列防止爆炸的措施:一、首先应使产生爆炸的条件同时出现的可能性减到最小程度。

二、工艺设计中应采取消除或减少易燃物质的产生及积聚的措施:1.工艺流程中宜采取较低的压力和温度,将易燃物质限制在密闭容器内;2.工艺布置应限制和缩小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并宜将不同等级的爆炸危险区,或爆炸危险区与非爆炸危险区分隔在各自的厂房或界区内;3.在设备内可采用以氮气或其它惰性气体覆盖的措施;4.宜采取安全联锁或事故时加入聚合反应阻聚剂等化学药品的措施。

GB-50058-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标准

GB-50058-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标准

10、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GB 50058-92第二章爆炸性气体环境第一节一般规定第2.1.1条对于生产、加工、处理、转运或贮存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下列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环境之一时,应进行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力设计;一、在大气条件下、易燃气体、易燃液体的蒸气或薄雾等易燃物质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二、闪点低于或等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的蒸气或薄雾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三、在物料操作温度高于可燃液体闪点的情况下,可燃液体有可能泄漏时,其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第2.1.2条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产生爆炸必须同时存在下列条件:一、存在易燃气体、易燃液体的蒸气或薄雾,其浓度在爆炸极限以;二、存在足以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火花、电弧或高温。

第2.1.3条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应采取下列防止爆炸的措施:一、首先应使产生爆炸的条件同时出现的可能性减到最小程度。

二、工艺设计中应采取消除或减少易燃物质的产生及积聚的措施:1.工艺流程中宜采取较低的压力和温度,将易燃物质限制在密闭容器;2.工艺布置应限制和缩小爆炸危险区域的围,并宜将不同等级的爆炸危险区,或爆炸危险区与非爆炸危险区分隔在各自的厂房或界区;3.在设备可采用以氮气或其它惰性气体覆盖的措施;4.宜采取安全联锁或事故时加入聚合反应阻聚剂等化学药品的措施。

三、防止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形成,或缩短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滞留时间,宜采取下列措施:1.工艺装置宜采取露天或开敞式布置;2.设置机械通风装置;3.在爆炸危险环境设置正压室;4.对区域易形成和积聚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地点设置自动测量仪器装置,当气体或蒸气浓度接近爆炸下限值的50%时,应能可靠地发出信号或切断电源。

四、在区域应采取消除或控制电气设备线路产生火花、电弧或高温的措施。

第二节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划分第2.2.1条爆炸性气体环境应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按下列规定进行分区:一、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二、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三、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爆炸及火灾危险环境装置电力设计规范方案GB50058_2015年

爆炸及火灾危险环境装置电力设计规范方案GB50058_2015年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2014)Code for design of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in explosive atmospheres主编部门: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化工分会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319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058-2014,自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5.2.2(1)、5.5.1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92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年1月29日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4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4]67号)的要求,由中国寰球工程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修订而成。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有:总则、爆炸性气体环境、爆炸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的划分,设备的选择等。

主要修订下列内容:1.规范名称的修订,即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改为《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2.将“名词解释”改为“术语”,作了部分修订并放入正文;3.将原第四章“火灾危险环境”删除;4.将例图从原规范正文中删除,改为附录并增加了部分内容;5.增加了增安型设备在1区中使用的规定;6.爆炸性粉尘危险场所的划分由原来的两种区域“10区、11区”改为三种区域“20区、21区、22区”;7.增加了爆炸性粉尘的分组:ⅢA、ⅢB和ⅢC组;8.将原规范正文中“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力装置”和“爆炸性粉尘环境的电力装置”合并为第5章“爆炸性环境的电力装置设计”;9.增加了设备保护级别(EPL)的概念;10.增加了光辐射式设备和传输系统防爆结构类型。

GB5005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8-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第1.0.1条为了使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保障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因地制宜地采取防范措施,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在生产、加工、处理、转运或贮存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本规范不适用于下列环境:一、矿井井下;二、制造、使用或贮存火药、炸药和起爆药等的环境;三、利用电能进行生产并与生产工艺过程直接关联的电解、电镀等电气装置区域;四、蓄电池室;五、使用强氧化剂以及不用外来点火源就能自行起火的物质的环境;六、水、陆、空交通运输工具及海上油井平台。

第1.0.3条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电力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2.1.1条对于生产、加工、处理、转运或贮存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下列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环境之一时,应进行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力设计;一、在大气条件下、易燃气体、易燃液体的蒸气或薄雾等易燃物质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二、闪点低于或等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的蒸气或薄雾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三、在物料操作温度高于可燃液体闪点的情况下,可燃液体有可能泄漏时,其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第2.1.2条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产生爆炸必须同时存在下列条件:一、存在易燃气体、易燃液体的蒸气或薄雾,其浓度在爆炸极限以内;二、存在足以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火花、电弧或高温。

第2.1.3条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应采取下列防止爆炸的措施:一、首先应使产生爆炸的条件同时出现的可能性减到最小程度。

二、工艺设计中应采取消除或减少易燃物质的产生及积聚的措施:1.工艺流程中宜采取较低的压力和温度,将易燃物质限制在密闭容器内;2.工艺布置应限制和缩小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并宜将不同等级的爆炸危险区,或爆炸危险区与非爆炸危险区分隔在各自的厂房或界区内;3.在设备内可采用以氮气或其它惰性气体覆盖的措施;4.宜采取安全联锁或事故时加入聚合反应阻聚剂等化学药品的措施。

电捕焦油器防爆板厚度标准

电捕焦油器防爆板厚度标准

电捕焦油器防爆板厚度标准
电捕焦油器防爆板(也称为爆炸平板)的厚度标准一般由国家或地方标准进行规定。

在中国,防爆板的厚度标准一般参考国家标准《石油化工企业防爆设计规范》(GB 50058-2014)中
的相关要求。

根据该标准的要求,电捕焦油器的防爆板厚度应满足以下条件:
1. 防爆板的材料应为可靠性能、高强度的材料,常用的材质有碳钢、不锈钢等。

2. 防爆板的厚度应根据电捕焦油器的工作条件、压力、温度等参数进行设计。

一般情况下,防爆板的厚度应大于或等于0.08倍管道内径。

3. 对于低压或正常压力下的电捕焦油器,防爆板的厚度一般要求不小于2mm。

4. 对于高压或特殊工况下的电捕焦油器,防爆板的厚度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计算,并且需要通过压力容器设计和制造许可证监督检验机构进行设计审核。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防爆板厚度标准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现场安全环境、工程质量要求等,因此在实际设计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计算和判断。

建议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遵循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以确保电捕焦油器的安全运行。

爆炸危险环境通风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2023

爆炸危险环境通风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2023

爆炸危险环境通风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2023
该设计规范旨在确保爆炸危险环境下的通风装置设计符合相关要求,保障人员安全和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以下是该规范的主要要点:
1. 引言
本章节简要介绍了本规范的目的和适用范围,提醒设计人员在设计通风装置时应考虑的安全问题。

2. 术语和定义
该章节对一些常用术语和定义进行了解释和说明,确保设计人员对相关术语的理解一致。

3. 通风的基本原理和要求
本章节介绍了通风的基本原理,包括通风的目的、通风风量的
计算方法、通风系统的要求等内容。

4. 爆炸危险环境下通风装置的选型与应用
该章节详细介绍了爆炸危险环境下通风装置的选型与应用,包
括通风设备的分类、通风设备的性能参数选择、通风系统的设计要
求等内容。

5. 通风系统的安全措施
本章节详细阐述了通风系统应具备的安全措施,包括防火措施、安全设备的选择与运行要求、紧急处理措施等内容。

6. 现场安全管理与运行维护
该章节介绍了现场安全管理与运行维护的要求,包括系统管理
与操作规程、设备检修与维护等内容。

7. 监督检验及验收规范
本章节详细说明了对通风装置进行监督检验和验收的规范,包括检验的方法与标准、验收的程序与要求等内容。

8. 附录
该章节为辅助内容,主要包括相关标准和参考文献的引用。

根据《爆炸危险环境通风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2023》,设计人员需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通风装置的设计,确保安全、可靠和符合法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标50058防爆要求
国标50058为《民用建筑防爆设计规范》。

该国标规定了民用建筑中防爆设施的设计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防爆区划:根据爆炸危害等级和风险程度,将建筑划分为不同的防爆区域,并确定相应的防护标准。

2. 防爆材料选择:建筑中使用的防爆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能够有效抗爆炸冲击和火焰燃烧。

3. 防爆结构设计:建筑的结构应考虑爆炸冲击和火灾因素,采取合适的结构措施来增强抗爆炸能力和阻燃能力。

4. 防爆通风设计:建筑中的通风系统应具备防爆功能,能够有效控制爆炸冲击波和火焰的传播。

5. 防爆电气设计:建筑中的电气系统应符合防爆要求,使用防爆电气设备,并设置合适的防爆隔离装置。

6. 防爆照明设计:建筑中的照明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避免火花或电弧引发爆炸。

7. 防爆仪表设计:建筑中的仪表设备应采用防爆设计,能够正常工作且不引起火花或电弧。

8. 防爆门窗设计:建筑中的门窗应符合防爆要求,能够有效阻隔爆炸冲击波和火焰的传播。

以上是国标50058《民用建筑防爆设计规范》的主要要求,旨在提高建筑物在爆炸和火灾等事故中的安全性和防护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