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德育工作中的赏识教育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德育为先五育并举——“双减”背景下小学德育的实施策略研究

德育为先五育并举——“双减”背景下小学德育的实施策略研究

德育为先五育并举——“双减”背景下小学德育的实施策略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德育为先,五育并举”逐渐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实施德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德育的实施策略,为小学德育提供实践指导,同时丰富和完善德育理论。

关键词:德育为先五育并举、“双减”、小学德育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将德育放在首要位置,并同时注重其他诸育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当前教育界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以“双减”政策为背景,针对小学德育的实施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一、德育为先:小学德育的核心地位德育作为教育之本,始终在教育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是塑造学生良好品德、形成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途径。

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在接受正规教育的初始阶段,也是形成基本道德观念的关键时期。

因此,将德育放在教育首位,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了有效地实施德育,小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紧密围绕其核心内容展开德育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还融入了世界文明进步的成果。

在实践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

这些品质包括诚实守信、尊重他人、责任担当等。

诚实守信是德育教育的基础,要求学生做到言行一致、不欺骗他人。

尊重他人是德育教育的核心,要求学生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和劳动成果。

责任担当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学生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履行职责。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小学德育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其他良好品德。

例如,要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关注社会、关注环境、关注他人的利益。

双减政策背景下开展德育教育的实践研究

双减政策背景下开展德育教育的实践研究

"双减"政策背景下开展德育教育的实践研究德育关系到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的形成,对小学生的个人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双减”政策的出台,是教育观念的一大变革,如何在新形势下结合教育实际丰富小学德育形式、创新小学德育方法、提升小学德育实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双减”政策下小学德育教育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加强德育教育是“双减”政策落实的应有之义。

“双减”之后,减轻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学生自由时间相对增多了,课后服务的形式不断丰富,统筹整合了家校社等各方面的资源力量,更加关注减负增质和德育教育,为德育教育开展提供了更多时间和广阔空间。

加强德育教育是“双减”政策落地的迫切要求。

传统的升学考试评价制度是以分数衡量优劣,对学生德育教育影响较大,导致失德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引发社会问题。

思想品德不合格,是危险品。

因此,实施“双减”是对教育过于功利的纠正,是重视育人、让教育正本清源的一个重要措施,特别是对深化德育教育是一个重大契机,“双减”政策按照教育教学规律来培养学生,给小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有效减少品行不端情况的发生,为小学生成长积蓄前行的力量。

加强德育教育是“双减”政策落地的重要保障。

“双减”政策立足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能够促进学校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和家长转变育人观念,坚持育人为本,做到五育并举,落实“五项管理”,更好地实现小学生思想启蒙与精神塑造,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和家长的思想水平也会得到提升,加强德育教育与“双减”政策落地相互促进,从而促进“双减”政策更好地落实到教书育人全过程。

“双减”政策下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教育理念转变不到位,仍然存在一些偏差。

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和家长都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偏向注重学生文化成绩,没有彻底地转变“唯分数论”的思想观念,德育教学计划落实不到位。

在新形势下,受功利主义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的学生家长不放心,认为不管如何“双减”怎么减负,中考和高考逃避不了,担心孩子如果不参加校外培训成绩会下降,家长的焦虑无形增加了学生的忧虑。

双减背景下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专家评议要点

双减背景下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专家评议要点

双减背景下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专家评议要点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一直在探讨如何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更好地实现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这一课题牵扯到教育教学的深层次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

1. 背景和现状分析要对双减政策的背景和教育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

双减政策的实施影响了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发生了变化,德育渗透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现阶段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情况也需要全面了解。

2. 德育渗透的定位和目标在文章中,需要明确德育渗透的定位和目标。

德育渗透是指在学科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通过学科教学内容和方式渗透德育教育。

明确德育渗透的目标有助于指导教学实践。

3. 德育渗透的路径和方法针对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路径和方法,文章需要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可以探讨在具体学科课程中如何体现德育教育,如何运用教学活动和案例进行德育渗透等方面,可结合学科教学实际进行深入分析。

4. 效果评估和问题反思文章还需要对德育渗透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阐述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方向。

通过对实际教学案例的分析和教学实践的反思,可以深入了解德育渗透的实际效果和问题所在。

5. 个人观点和思考在文章结尾的地方,可以加入个人的观点和思考。

可以谈谈对德育渗透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未来发展的展望。

在整篇文章中,需要充分提及指定的主题文字“双减背景下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并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进行探讨,使文章内容丰富、具有逻辑性和知识深度。

文章的总字数应当超过3000字,结构合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引用资料和案例丰富,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成为了教育教学的重要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已经被广泛认可和重视。

然而,要实现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学校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德育教育对策研究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德育教育对策研究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德育教育对策研究摘要: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有效开展意义重大,小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强,在双减背景下,老师要真正的认识到德育教育的价值,以便于对此项工作进行有效落实。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需要注重资源整合,创新德育模式,丰富德育内容,加速学生优秀个人品质的形成,为小学生的成长提供持续动力。

本文对此进行分析研究,并且提出了几点浅见。

关键词:双减背景;小学生;德育教育;开展策略一、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部分小学教育中,许多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多是采用说教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形式只是停留在当学生犯错误后,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说教,引导学生了解错误的根源,并用较为严厉的言语对学生进行说教。

这种教育方式无疑是效果较差的,它只能在学生出现问题后才能开展,无法真正从根源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让学生避免犯错。

同时,这种说教的形式也可能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教师权威性的树立也有不良影响。

因此,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许多学生可能又会犯同样的错误,德育教育的效果显然微乎其微。

除此之外,由于教师无法对学生有效地进行德育教育,学生自身也不会重视德育教育,既不能为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打下坚实基础,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开展策略(一)提高对学生德育的重视度学校要组织教师进行相关培训,仔细解读"双减"政策的内涵,清楚政策背后的深意,从而转换过去轻视德育的思想观念,还原德育本质。

学校还可以邀请教育方面的知名专家开展德育方面的讲座,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参与,听取专家的指导。

还可以和其他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学习,做关于小学生德育方面的主题报告,探讨在"双减"背景下,小学的德育教育应该如何开展,由班主任之间分享最前沿的教学经验和真实案例。

在教学方面,教师要响应"双减"政策要求,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尽可能在课堂上就让学生掌握本堂课需要学习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课后留有适当的作业巩固即可,不能有过多的作业量,为学生留出更多时间,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让学生能全面均衡的发展。

“双减”视野背景下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双减”视野背景下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双减”视野背景下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摘要: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国家要求减少学生的课后作业并且关停课后培训机构,推进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减压,这一政策为学校改革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政策会造成短期内的教学秩序的混乱,学生及教师会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另一方面政策推动教师直面教学改革的压力,加快创新进程,并且还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双减”政策不仅对教学活动的开展产生了影响,还造成学生一定程度的心理波动,由此可见,小学教师研究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以及推进小学德育工作的对策研究势在必行。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德育工作;对策研究小学生群体未形成完整的道德观念,并且其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容易受不良因素影响,从而极易无法实现正向发展。

学校是由班级构成的,班级是由教师及每一位学生构成的,班级德育工作是教师作为“领路人”引导学生实现综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重视班级德育工作是每个为学生长远发展考虑的教师所应重视的。

工作开展的对策研究需要基于现状,只有深入研究班级管理现状,以班级发展为整体目标,才可保证策略的针对性与高效性,为此,教师应调查及分析德育教育现状,了解“双减”政策对德育工作的影响,制定科学对策。

一、小学道德教育现状在目前小学德育工作中,第一,部分班主任未认识到德育工作对学生健康成长以及综合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仅将其当做一项任务机械地完成,从而导致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无法被充分发挥,进而学生无法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第二,学生在长期中形成了对教师的畏惧心理,因此不敢主动与教师展开交流,师生之间距离感较重,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怯于与老师进行沟通,从而导致情绪的堆积以及心理问题的形成;第三,教师多运用主题班会或主题教育活动的形式,该方式运用集中式的课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念,但是长此以往,学生逐渐对此种方式无法提起兴趣,从而此类活动逐渐流于形式;第四,教师在德育工作中只重视对学生展开教育这一环节,忽略了对教育效果进行反馈与反思,从而导致教师无法准确把握工作成效,学生也无法从教师处获得指导,从而教育工作无法形成闭环。

“双减”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的行和思

“双减”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的行和思

“双减”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的行和思摘要:在当前“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探讨在资源压缩和学科竞争环境下,如何有效的开展德育教育。

首先,分析了“双减”政策对小学德育的影响,包括教育资源减少、考试压力增加等。

其次,提出了一系列行动策略,以促进小学德育的发展,这些策略包括创新教育方法,将德育内容融入课程,倡导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强化学校与家庭的合作等。

同时,文章还深入思考了德育教育的核心价值和目标,强调综合素养的培养与评价,并呼吁政策支持和教师培训。

总之,面对“双减”政策,小学德育教育需要坚持创新,平衡学科与品德教育,以培养有良好品德和综合素养的新一代公民。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德育教育;行和思一、“双减”政策下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一)教育资源压缩对德育的影响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面临着教育资源压缩所带来的挑战。

资源的减少直接影响了德育课程的开展与质量,而教师也面临时间和精力上的压力,难以在繁忙的教学日程中充分开展德育活动。

同时,资源减少还可能导致德育教材和教具的匮乏,从而影响了德育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教育资源压缩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德育的认知和价值,由于学科竞争的加剧,师生可能更加关注学科成绩,从而忽视了德育的重要性。

(二)考试压力与综合素养培养的平衡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面临考试压力与综合素养培养平衡的挑战。

当前,高分取向的考试压力使学校和学生更加倾向于追求学科成绩,可能导致德育教育在教学中的相对边缘化。

然而,综合素养的培养是小学德育的重要目标。

除了学科知识,德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因此,在考试压力下,如何在课程安排和教学实践中平衡德育和学科教育,成为关键问题。

(三)学科知识与品德教育的协调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面临学科知识与品德教育的协调难题。

学科知识和品德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但往往在实践中存在着平衡问题。

养成教育:“双减”背景下小学德育的实践探索

养成教育:“双减”背景下小学德育的实践探索

养成教育:“双减”背景下小学德育的实践探索摘要:“双减”政策的宗旨是结合时代发展脉搏,在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减少学习负担。

“双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概念,“双减”政策对保障中小学生身心健康、规范教学过程、拓展课后活动具有积极的作用。

因此,在小学德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遵循“双减”要求,积极开展创新性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实践学习技能与水平。

关键词:双减;小学德育;渗透策略引言在“双减”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这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因此,探析小学德育实践路径,推动小学德育体系的进步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学校和教师必须积极响应“双减”政策的要求,构建高质量的育人路径,创新小学德育工作模式,实现学生德育素养的有效提升。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德育现状(一)重视程度不足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小学德育教师很少结合学生的文化水平、技能水平进行教学指导,这使得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不足,对德育知识掌握程度不深。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校对德育的重视程度不足,不能结合德育教学的重要作用进行教学指导,使小学生在“双减”政策下,重视理论能力拓展,轻视实践技能训练,长此以往,学生的道德观念不够清晰、学习能力存在不足。

另外,在小学学段,教师如果不能抓住道德品质培养的黄金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就会使学生综合学习技能提升困难,无法深度探究德育的教学内容,造成学生存在怯懦自卑、急功近利、自私自利等不良德行,难以突出“德育”与“双减”融合的作用,使得学生综合学习技能不足。

(二)德育方式单一在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变得密切,改变了学生的认知方式,更倾向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但是在小学德育开展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采取的是讲授型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并没有呈现现代化,科技含量较低,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双减”背景下德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双减”背景下德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双减”背景下德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自国家“双减”政策在各地陆续落地实施。

这一政策的出台,犹如一场“及时雨”。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

为义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不仅是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的关键之举。

所以,德育工作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品德、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具有人文关怀和社会担当的新一代。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双减”政策下如何做好学生德育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重新认识,加大学校的德育建设力度。

学校要对德育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清楚地认识到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要将德育工作摆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

加强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责任心。

把德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目标之一,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以各种方式关注学生的道德素养;把德育工作纳入学校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客观、全面、科学地评价;把德育工作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对学生的道德素养进行全面、系统地培养和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学校应通过一系列的德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设计富有启发性的主题教育活动,涵盖道德教育、人文关怀、社会实践等方面。

例如,组织社会公益活动、道德讨论会、文化体验活动等,让学生从实践中体验和领悟道德的重要性。

如:升旗仪式、班队会、社团等,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转变观念,全新的视角看待德育工作。

“双减”政策实施后,教师的工作重点应该转移到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上来,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学科德育建设,把学科德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和感悟到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双减”背景下小学德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双减”背景下小学德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双减”背景下小学德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作者:江平平来源:《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4年第02期德育关系到学生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的形成,对学生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有效实施德育活动,是当前的重要课题。

教师要结合教育实际情况丰富小学德育形式,创新小学德育活动方法,增强小学德育活动效果,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格。

一、“双减”政策的内涵及对小学德育活动的影响(一)“双减”政策的内涵“双减”政策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要求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减少学生的压力,展现学校学习优势,在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和过重的作业负担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应用好“双减”政策,帮助学生度过健康、幸福的童年,使其实现自我价值,提高道德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双减”背景下,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家长要明确家庭教育的目标,减少课外学习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二)“双减”政策对德育活动的影响将德育活动与“双减”政策有机结合起来,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挑战和创新。

教师要结合新课程的教育目标和改革方向,积极开展新颖有趣的教育实践,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铺平道路。

教师和家长协作,共同为学生创造出自由、和谐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德育活动现状(一)对德育重视程度不足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对德育活动不够重视,无法将德育的重要作用与教学导向相结合,具体表现为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艺术奖项作为主要权威,轻视实践技能的教学。

一些教师组织德育课程时过于追求“高大上”,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

在小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黄金期,教师如果不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氛围,就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无法深入开展德育活动、做好德育工作。

(二)德育活动未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教师在实施德育时,倾向于采用说教的方式,也就是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对其进行说教。

探究双减背景下的小学班主任创新德育实践

探究双减背景下的小学班主任创新德育实践

探究双减背景下的小学班主任创新德育实践摘要:“减负”以减少“工作压力”和“学校教育压力”为主要实施媒介,全校学生的基本生活水平将出现显著变化。

其实,所谓“双减”是对学生负荷沉重的减法,其实是教书育人教学模式的转换,以完成立德树人的基本各项作业。

在“双减”背景下,学校班主任就必须站在学生的视角上加以研究,并根据学生的认知逻辑进行德育管理,而在此过程中合理的执行德育措施,将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形成了健康的人格品质。

关键词:双减背景;小学教育;班主任德育引言:班主任对学生群体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都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是学生在学校中的引路人。

所以,在进行学校管理工作时,教师们应明晰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在向学生们传授知识的时候,也要指导学生学会怎样为人处事。

班主任作为管理的直接负责人,对的发展及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开展班主任管理工作应首先意识到管理工作的难点,从学生心理成长发展的视角找到克服难题的突破口,通过难题的克服,促进管理进一步完善。

一、“双减”背景下开展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意义1、“双减”为学校德育工作争取了时间“双减”过后,学生在校期限得到拉长,课后休闲时段更加宽泛,为校园德育作业的整个系统开展赢得了可贵的时机,最具典型的便是小升初的德育融合衔接,初中生时期的生活相比小学有很大的跨度,表现在内容、方式和人际交往等诸多层面。

但许多家庭盲目地要求基础知识的提早认识,各项“提前学”的辅导班被排满,忽略学生主体的发展需要。

而“双减”政策的实施,课程类的校外学习也被取消了,有关学科知识的“提前学”被阻断,将更多的资源被投放在了个人素养的培养与技能的发展上,并积极响应了学校所开展的各项德育工作,从一定意义上提高了学校品德梯队建设的统一性和连贯性。

2、“双减”为学校德育工作拓展了空间“双减”政策之后,学校课后服务项目的样态更加丰富多彩,高质量、多渠道的课后服务项目为学校发展的多元化打下了坚实基础,进一步扩大了校园德育作业的实施余地。

“双减”背景下小学德育有效途径的探究

“双减”背景下小学德育有效途径的探究

“双减”背景下小学德育有效途径的探究摘要: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教育行业的重视程度,为了更好地推行素质教育,颁布了“双减”政策,要求学校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作用,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负担,并且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

在此背景下,人们对于德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

小学是学生思想意识启蒙的关键时期,做好德育工作,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此,本文分析“双减”政策落地背景下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德育;路径引言: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也在不断发展,我国也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新课标中对学生的教育理念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同时对小学的德育教学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此来督促小学班主任落实学生的德育教育,为学生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

对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身心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期,学生还没有形成一个健全的三观,所以为了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品质向好的方向发展,教师就要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进行加强。

一、“双减”背景开展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价值(一)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于社会上很多复杂的事物都还不了解,也无法对其进行正确的判断。

小学生的想法较为纯粹,没有过多世俗的想法,因此,教师要在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三观,同时教师也可以多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共同保护小学生不被社会上不良风气所影响。

对小学进行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道德评判体系,有自己的判断能力,确保学生以后独自面对道德事件的时候,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保留心底最温柔的部分。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也出现了许多弊端,例如农村地区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进城务工,他们将孩子留在老家给父母照顾,这些孩子也就成为了留守儿童,这部分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家庭的教育,心理很容易出现畸形发展。

这时更加需要学校教师的道德教育,引导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教师也需要给予多倍的关心,引导学生走出阴霾。

“双减”背景下提升教师德育素养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探究

“双减”背景下提升教师德育素养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探究

“双减”背景下提升教师德育素养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探究广西北海市海城区教育教学研究室(536000)王海庆[摘要]“双减”政策的颁布与实施为中小学德育工作带来重大机遇,也对中小学教师德育素养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助推“双减”落地,教师是关键。

文章旨在通过对教师的德育素养探究来优化中小学德育工作实践路径,以期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和质量,切实增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

[关键词]“双减”;德育工作;中小学;教师[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3)06-0087-03一、引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师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关键作用,特别是中小学教师。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其目标是为学生作业和课外培训减负。

与此同时,家长开始担忧学生减负后成绩有所下降,学校担忧教师压力增大,纷纷提出“为学校减负”“为教师减负”。

在此背景下,更加凸显新课程标准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和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一切了学生的发展”。

“以人为本”的“人”应包括“教师和学生”,只有教师得到发展,才能真正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只有“先立教师的德”,才能“树学生的德和学生的人”。

“双减”政策为开展德育工作提供了发展契机,拓宽了德育教育面。

一切教育政策都要通过教师积极参与、有理、有力地落实到日常教学中,才能转化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上,所以在“双减”背景下,须提高教师的德育素养,这样才能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二、提升德育工作的实践途径探索中小学校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班级是主战场、教师是排头兵,要实现“双减”政策的目标,基础在教师、根基在教师。

学校的德育教育就像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英魂唤醒另一个英魂一样,教师要靠精神力量去影响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成长,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探究双减背景下的小学班主任创新德育实践

探究双减背景下的小学班主任创新德育实践

探究双减背景下的小学班主任创新德育实践摘要:小学教育阶段关乎每一个孩子的未来,所以班主任教师要注重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品质。

在小学时期,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的初始阶段,但是仅仅学习知识是不够的,学生还需注意树立自身科学的价值观念,这样才能够在以后的初、高中学习里更加顺利。

道德品质将会伴随人的一生,所以教师更要担负起自身伟大的教育职责,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更加诚实、勤勉的学生。

在传授教育知识的同时,各小学班主任也要注重教育学生,告诉他们什么是做人的根本。

在“双减”背景下,我国教育部门更是十分注重对于孩子的课后作业任务进行减负减量。

教育部门要求各中小学应着重地减少学生的家庭作业总量和时长,作为班主任更应该注意留给学生足够的自由探索时间。

这样才能够更多的进行创新型德育教学,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双减;小学班主任;创新德育实践引言:每个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都是充满博爱的,但是小学生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的学生。

在这个阶段,学生更加活泼、好动,所以在教育、管理学生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教师想要更好地为学生传达德育知识,那么就要注重创新教学方式,要在教学内容上设置更多的实践性教学任务。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激发自身的强烈道德感。

在趣味性的创新实践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够了解到丰富的德育文化内容,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也能够让学生在愉悦自由的氛围下学习科学知识和思想道德文化。

一、双减背景下的小学班主任创新德育实践的途径(一)树立新型德育理念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似乎有着它不可逆的宏旨,然而在教育领域也是如此。

近些年来,我国的教育方向、教育方针都进行了一定的革新。

为了更好的跟紧时代潮流,教师也应该不断进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为了更好的提高小学生的自我道德感与自我责任感,教师更要注重树立创新型德育教学理念。

思想品德是个人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心存科学、坚定的思想道德观念,才能够更好地面对前方的荆棘。

双减背景下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专家评议要点

双减背景下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专家评议要点

双减背景下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专家评议要点双减背景下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专家评议要点1. 引言双减背景下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学生的品德素质培养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双减背景下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进行评议,并提供专家观点和要点。

2. 深度评析在双减背景下,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具有重要意义。

德育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是教育的核心责任。

学科教学是学生接触知识的主要渠道,通过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将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3. 广度评析德育渗透不仅要求学科教学内容的完善,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教材和教学方法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和解决道德问题。

学校和家庭也应该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4. 专家观点和要点专家认为,双减背景下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角色转变。

教师需要从传授知识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导师的角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科探究并将道德观念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专家还指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 总结与回顾本文通过对双减背景下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深度和广度评议,说明了德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专家观点和要点。

教师应该扮演良师益友的角色,引导学生在学科教学中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6. 个人观点和理解笔者认为,在双减背景下,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学科知识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应该相互融合,通过学科教学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道德素质。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在学科探究中运用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7. 结束语通过深入评议双减背景下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相关要点,本文希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思考。

“双减”背景下赏识教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挑战与机遇

“双减”背景下赏识教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挑战与机遇

“双减”背景下赏识教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挑战与机遇摘要:在小学教育阶段,不仅仅是学生文化知识系统学习的开端,也是学生德育素养有效提升的关键。

“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标和要求,高质量的德育教育能够为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双减”教育政策影响下,小学德育工作开展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赏识教育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双减”教育政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教师应当优化小学德育教学方式和理念以及应用技巧,将赏识教育的优势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充分地发挥出来。

本文就双减教育政策下赏识教育在小学德育工作开展中面临的一些挑战进行分析,结合双减教育政策内涵,就赏识教育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高效开展提供了有效措施。

关键词:“双减”背景;赏识教育;小学德育工作;挑战与机遇赏识教育更加符合小学生的成长规律,与素质教育不谋而合。

它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每一名学生的潜在能力进行深入挖掘,保障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之路。

赏识教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有效应用,能够将德育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德育素养提升方面,并始终保持不抛弃、不放弃的教育理念,将每一名学生作为德育教育的核心,从而为小学生提供针对性、科学性的德育教学活动,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德育素养水平。

一、“双减”背景下赏识教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挑战(一)“双减”政策对传统赏识教育理念带来了冲击在以往的小学德育工作中,教师开展赏识教育,主要以教师引导的方式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和限制,以此来保障学生在德育知识学习、德育实践和德育探索过程中保持一个高效的状态。

但是,双减教育政策的实施,注重削弱教师的领导作用,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

这就与传统的赏识教育理念存在偏差,致使传统的赏识教育思维、思路和方法不能适应“双减”背景下德育工作的开展需求。

比如,“双减”教育政策下一般都是强调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主动性,这与传统的小学德育工作中,教师开展赏识教育主要是要求学生做存在不同。

“双减”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

“双减”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

“双减”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发布时间:2022-07-24T03:38:45.79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5期3月作者:向晋文[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的大力发展向晋文湖北省仙桃市大新路小学 433000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大力发展,为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及课外培训负担,国家教育部门在2021年实施了“双减”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是对义务阶段教育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调整。

在“双减”之下,德育工作得到了更多重视,要落实“双减”政策,就必须先进行义务教育阶段的德育,立德树人。

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双减”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施。

关键词:双减;小学德育;实施策略引言:多年来,我国的义务教育发展中逐渐出现一种怪象,小学生的课业负担甚至堪比中学生,学生在完成课堂学习的同时还要参加许多课外培训和辅导班,课后学习任务繁重,这种高强度高压力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小小年纪不仅没有足够充分的休息时间,也失去了业余活动的机会,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

为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国家实行了双减政策,随着这一政策的实施,学校开始在学生德育方面投入了更多精力,这一教育也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

以下将对“双减”政策下的德育工作进行简要分析探究。

一、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德育现状德育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关注学生成长,因此,老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一教育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更多关注学生的情感,也重视培养更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以往的小学德育中,学校德育工作并没有创新性,更多是流于表面,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是一种完成任务式的教学,而且从德育教育的教学内容来看,也不够深入和全面,教师教学方式更多是单方面讲解和教授,缺乏互动和创新性引导,所以学生只是机械地记住了相应的学习内容,并没有真正理解德育的涵义,因此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学生的思想品德还未真正意义得到提升[1]。

更有些德育课堂上,老师干脆不做过多讲解,认为这些内容无关紧要,让学生自己看看课本,自行学习。

减负减压,家校合作——基于双减政策下小学德育工作实践探究

减负减压,家校合作——基于双减政策下小学德育工作实践探究

减负减压,家校合作——基于双减政策下小学德育工作实践探究摘要: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育部门要求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压力,立德树人也成为了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教学任务。

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正处于思想观念和道德素养发展的重要阶段,而学校和家庭作为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小学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交流,采用家校合作的方式,共同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提升。

本文将从转变德育教育思想,重视家校共育、明确德育教育目标,落实家校共育任务、明确德育教育目标,落实家校共育任务以及搭建家校合作桥梁,保证家校沟通顺畅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德育;家校合作随着我国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落实,家校合作已经成为了小学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

而对于小学德育工作来说,其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对小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行规范,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并且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所以,小学教师更应当采取家校合作的方式,充分发挥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优势,通过小学教师的指导以及家长的引导,提升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性,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转变德育教育思想,重视家校共育德育工作作为小学阶段教育中较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为了使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得到提升,在采用家校合作形式开展德育工作时,小学教师以及学生家长都应当转变自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认识到自身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并且认识到家校合作的优势,进而使家校合作下小学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首先,从小学教师方面来说,小学教师作为开展德育工作的主体,其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对于小学德育工作的实际实施效果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对于学生家长德育工作的开展也具有引导作用。

所以,小学教师应当在家校合作中做好表率作用,将先进的德育教育思想作为自身德育工作开展的指导思想,并且提升自身的家校合作意识,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

其次,从学生家长方面来说,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学生家长对学生教育愈加重视,其也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想要学生家长在德育工作中发挥自身的教育价值,就需要小学教师对学生家长的教育思想进行转变,使其认识到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对小学教师进行积极配合,将德育教育内容融入到家庭教育当中,并有意识地规范自身的言行,为孩子做好学习榜样。

小学“双减”政策下的德育教育研究

小学“双减”政策下的德育教育研究

小学“双减”政策下的德育教育研究发布时间:2021-12-28T06:31:09.966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第22期作者:孟丽君[导读] 当前小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压力持续增加,学生不仅需要在课内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孟丽君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第二附属小学 518000摘要:当前小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压力持续增加,学生不仅需要在课内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在课外还需要参加大量的培训班,小学生缺少个人的活动时间,这不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为了能够满足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我国开始提出了双减政策,减少学生在作业以及课外学习方面的负担,为小学生提供充足的课外活动时间。

在双减政策下,小学教育模式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变,以此来适应现阶段的教育发展需求,德育教育作为小学的发展教育内容也需要对教学策略进行创新和优化。

基于此,本文结合双减政策背景,探讨了小学德育教育策略,以期可以为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双减”政策;德育教育;策略分析小学阶段是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如果学生没有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会影响到学生后期性格发展,道德价值观念也有可能会出现偏差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中,德育教育策略也有所改进和创新,然而现阶段双减政策的提出让小学教育环境出现了变化,面对这一问题,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对德育教学模式实施适当调整。

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德育教育活动开展的必要性,能够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制定合适的教育策略,提高德育教育质量,落实双减政策要求,让德育教育能够在无形之中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一、积极组织多样化德育教育主题活动德育教育主题活动的开展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让小学生在活动实践中感受教育主题的深刻内涵和意义,有利于让学生在日常行为活动中自主践行核心价值观念[1]。

教师在组织德育教育主题活动时需要明确教育目标,对活动形式和内容进行设计优化,充分发挥德育活动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减”政策下小学德育工作中的赏识教育应用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在中国政府实施“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如何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应用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以肯定和鼓励为主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优点和潜能。

通过对其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具体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旨在为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质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双减;小学;德育工作;教育;应用研究近年来,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行,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在减负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成为了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德育手段,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探讨在“双减”政策下,小学德育工作中如何应用赏识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赏识教育应用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识字教学中,赏识教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它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应用:(一)赞扬学生的努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在识字这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努力。

当学生在识字过程中付出辛勤的努力并取得显著的进步时,教师应该及时给予他们真诚的赞扬和肯定。

这种积极的反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还能使他们更愿意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例如,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识别出一个新的汉字时,教师可以表扬他们的努力,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教师可以说:“你真棒!你已经掌握了这个汉字的写法,继续保持这样的努力,你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这样的表扬和鼓励,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价值,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赞扬学生的努力。

例如,可以在课堂上公开表扬学生的进步,让其他同学也看到他们的努力和成果;也可以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下鼓励的话语,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支持。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努力,并及时给予他们真诚的赞扬和肯定。

这样,我们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更愿意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汉字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是引导学生思考的导师。

他们可以巧妙地引导学生去探索字形和字义背后的规律,从而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思维。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记忆汉字,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当学生通过联想记忆法成功地记住了一个新汉字时,教师可以进一步鼓励他们去探索和尝试其他可能的记忆方法。

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巩固已经学到的知识,还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三)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和伙伴。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创设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布置识字任务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通过为学生提供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识字任务,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识字任务,如识别校园中的各种植物、动物或建筑物的名称等。

这样的任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设置学习小组也是一种重要的方式。

通过将学生分成小组,教师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学习小组中,学生可以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1]。

此外,学习小组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互相竞争和激励的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进取心。

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当他们在课堂上完成一个有趣的识字游戏时,教师的表扬和鼓励会让他们感到自豪和满足。

这种积极的反馈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更多有趣的学习方法,如阅读、写作、绘画等。

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全面发展的能力。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识字任务、设置学习小组等方式,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将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支持,帮助他们实现个人潜能的最大化。

二、小学德育工作中赏识教育的效果赏识教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具有以下效果:(一)提升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通过赏识教育,学生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他们的努力和进步得到了认可和赞赏,这种积极的反馈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还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力。

当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努力被看到并受到肯定时,他们会更有动力去追求更高的目标,并且相信自己有能力取得成功[2]。

赏识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而不是过分强调他们的缺点和不足。

通过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教师能够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我认知。

这种积极的反馈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够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当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时,他们会更加有动力去追求更高的目标。

他们会意识到,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够取得进步和成就。

这种积极的心态使他们更加愿意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

赏识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时,他们会更愿意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探索知识,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他们会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不再依赖他人的指导和帮助,而是主动思考和行动。

赏识教育通过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我认知。

这种积极的反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更加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的各种挑战。

当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时,他们会更加有动力去追求更高的目标,并且相信自己能够取得成功。

赏识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赏识教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它能够激发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在赏识教育的环境中,学生不仅关注自己的成长,也会关注他人的进步和发展。

他们会愿意主动帮助他人,分享知识和经验,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合作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3]。

赏识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会更愿意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他们会更加珍惜与他人相处的时光,更加珍惜与他人交流的机会。

赏识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在赏识教育的环境中,学生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产生影响,因此他们会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

他们会努力做到最好,不辜负他人对自己的期望。

(三)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通过赏识教育,学生能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

赏识教育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潜力,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当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和潜力时,他们会对自己充满信心,并且愿意接受新的挑战。

在面对困难时,他们能够保持乐观和坚持,不轻易放弃。

这种积极的心态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取得更好的成绩。

赏识教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效果。

它能够提升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以及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

通过赏识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小学德育工作中赏识教育的案例分析在小学的德育工作中,赏识教育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教育策略。

这种教育方法的核心是通过积极地表扬和鼓励学生的优点和进步,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进一步推动他们在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以下是两个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成功应用赏识教育的案例:(一)案例一小明是一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在课堂上总是非常专注并且用心地完成作业。

然而,由于他的字迹不够规范,经常被同学们取笑。

这让他感到非常沮丧,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教师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决定通过赏识教育来帮助小明。

她不仅表扬了小明的努力和进步,还给予了他一些额外的鼓励,激励他继续努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小明的写字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同时也重建了他的自信心。

这个案例清楚地表明,赏识教育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自信心。

(二)案例二小红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她在班级中总是乐于助人,经常主动帮助同学解决问题。

教师注意到了这一点,并决定通过赏识教育来表扬小红的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她组织班级同学共同为小红举行了一次感谢活动,让小红感受到了他人的认可和赞赏。

这样的赏识激励不仅让小红感受到了他人对她的肯定,也鼓励其他同学向她学习。

这个案例表明,赏识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合作精神。

四、总结在“双减”政策下,小学德育工作中应用赏识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通过赏识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以及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

教师们应充分发挥赏识教育的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和引导。

参考文献:[1]谭晓莹.赏识教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有效渗透[J]. 2020.DOI:10.12217/j.issn.1009-5071.2020.30.130.[2]黄晓燕.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赏识教育的巧妙融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20(5):2.[3]阮红霞.小学德育教学中赏识教育的应用探究[J].求知导刊, 2019(5):1.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湛江市中小学德育课题,“课题题目:“双减”下赏识教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运用研究”(课题编号:ZJDYKT202132)研究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