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2课时《买衣服》示范课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2《买衣服》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2《买衣服》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买衣服》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购物有一定的认识,因此他们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更好地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但是,学生在运算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的运算能力的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衣服图片、计算器等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衣服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小明想买一件衣服,这件衣服的价格是25元,他已经有了30元,请问他还差多少钱?”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观察衣服的价格,引出加减法的运算。
然后,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一些加减法的运算,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巩固所学的内容。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如:“小明有30元,他想买一件25元的衣服,他还想买一件18元的玩具,请问他还差多少钱?”6.小结(5分钟)教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
二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第二单元第2课时买衣服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货币的概念,认识元、角、分,以及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过程:
-结合教材,向学生介绍货币的起源和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元、角、分。
-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了解不同面值的货币,并学会进行简单的货币换算。
-家长协助孩子记录下购物的过程,包括商品名称、价格、数量以及计算过程,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书面作业:
-完成教材第12页的练习题1、2、3,重点加强对货币换算和加减法运算的练习。
-结合课堂所学,设计一道购物情境题,要求包含至少三个商品,涉及加减法和货币换算,第二天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4.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勇于克服困难等优秀品质,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本章节以“买衣服”为背景,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设计富有生活气息的数学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力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思考作业:
-请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会用到数学知识,选择一个例子,简单描述其数学应用,并与同学交流。
-思考在购物过程中,如何合理安排预算,使购买的商品既满足需求又经济实惠。
4.家长互动作业:
-家长与孩子一起讨论家庭一周的购物预算,让孩子参与制定购物计划,并在实际购物中应用所学知识。
-家长鼓励孩子在家中尝试进行小规模的“模拟超市”活动,全家参与,增进亲子关系,同时巩固数学知识。
-以购物找零为例,讲解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掌握运算方法。
2.设计意图:通过讲授新知,帮助学生建立货币概念,掌握加减法运算,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二单元 购物 买衣服 教学设计
买衣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年级上册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买衣服”知识点: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认识大面额人民币,学会如何付钱,并会和大面额人民币进行换算,懂得相同单位人民币相加减,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多种大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了解商品的价格,并体会人民币的价钱,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语言表达和实际应用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合理使用人民币。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学习识别大面额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付款方式。
教法:情境教学法、观察引导法、直观演示法学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教具:课件、投影仪、大面额真币学具:货币学具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今天是机灵狗的儿童专柜新开张的第一天,他想邀请同学们去购物,同学们想去吗?(课件出示服装店的场景,画面上展示出不同款式的夏装和价钱:毛衫26元,T恤31元,裙子23元,背带裤41元。
)(结合实际情况,把活动置于服装店,并且把教材上的内容扩充,使其更加丰富。
)瞧,这么多漂亮的衣服,如果你是这家商店的售货员,怎样介绍你的商品呢?谁来试一试?二、活动一:认一认1、我们怎样才能买到这些漂亮衣服呢?(付钱)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些小面额的人民币,用它们来付钱,可以吗?(太麻烦了!)2、我们该怎么付钱呢?(用面额比较大的人民币)你见过吗?(教师出示100元、50元、20元、10元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模型。
)3、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钱你认识吗?在小组里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认一认活动,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来观察,从直观上感知、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学生可以在组内充分地交流自己所看到的,为正确认识、区分这些纸币打下基础。
)4、谁有好办法把他们记住?(数字、汉字、颜色、图案,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5、人民币通常都有国徽,国徽代表了我们伟大的祖国。
《买衣服》(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买衣服(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2.认识到货币的使用和重要性;3.培养计算能力和成本意识。
教学准备:1.白纸、铅笔等写字工具;2.学生手册,包含有关货币和购物的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导入环节: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同学们,你们在商场或超市买过东西吗?如果买了,怎么付钱?”“你们知道怎么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吗?”“你们喜欢逛街购物吗?”引出话题后,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有关购物和货币的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1. 货币介绍首先,让学生认识并了解人民币,例如:人民币的符号是¥,它由各种面值的货币组成,包括1分、2分、5分、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等等。
在市场上,我们最常用的是1元、5元、10元和20元的纸币以及1角、5角和1元的硬币。
2. 理解购物计算方法老师可以举例子向学生解释购物计算方法,例如:“小明去商场买了一件衣服,衣服的价格是38元。
他给了商场的工作人员50元,工作人员找了小明12元。
请问,小明支付了多少元钱?”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明白:小明支付的钱数=衣服价格-找的零钱。
3. 计算价格让学生自行计算一组数字的差额,例如:“小明买了一件衣服,价格是50元,他给了商场工作人员一张100元的纸币。
请问,他能得到多少找零?”让学生通过计算,最后得出答案为50元。
4. 多样化的购买方式让学生明白,购买方式不同,支付的货币也会不同。
例如:用支付宝、微信、信用卡等进行支付,也需要了解货币转换率。
拓展练习让学生自己完成一下问题的解决:小明有一张50元的纸币,他去买了一件30元的衣服。
他拿出纸币付款,此时他会得到多少找零?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以下知识:1.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2.认识到货币的使用和重要性;3.培养计算能力和成本意识。
让学生总结一下今天所学习的知识和体会,让他们在反思中进一步加深记忆。
教学反思:本节课准备充分,将购物和货币的知识娓娓道来,让学生能够轻松掌握。
北京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时《买衣服》教案设计
2.买衣服教学目标1.结合购物情境,认识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掌握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正确进行换算。
2.会用大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
3.合理使用人民币,初步体会人民币的应用价值,养成爱护人民币及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难点:会用大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
设计说明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及换算关系,难点是掌握几种付钱的计算方法。
基于以上内容,教学设计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引导学生去经历,在经历中学习,在经历中成长。
通过设计一系列学生熟悉的购物活动,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并能够解决一些与人民币有关的实际问题。
在模拟购物的情境中,经历购物的过程,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既可以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又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教学时,让学生共同参与到购物、兑换活动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自主地获取知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挂图、投影仪。
学生准备:人民币若干张(附页中的样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导问题我们已经认识了小面额的人民币,如果我们要买衣服等商品,用什么面额的人民币最简便呢?(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衣服价格图)1.找生读出每件衣服的价格。
2.妈妈给我买了一件长袖上衣和一条裙子,妈妈一共花了多少元?50元钱够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6+23=49(元)49<50,50元钱够。
3.买这件上衣和这条裙子,使用小面额的人民币方便吗?小结:买衣服、电器等大件的商品,要用到一些较大面额的人民币,这节课我们来就认识这些大面额的人民币。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活动一:认识各种版本的大面额的人民币。
师:请看屏幕上的人民币,让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它们,你们会不会区分它们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交流一下你是怎样区分的。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2《买衣服》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2《买衣服》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买衣服》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以及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以买衣服为背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加减法的运算过程,以及如何运用加减法来计算总价,找零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规则,但是对于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
因此,在教学这一节内容时,需要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加减法的意义,并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以及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以及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过程,以及如何运用加减法来计算总价,找零等。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加减法的意义,并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衣服图片,计算器,纸币等。
2.学具:学生计算器,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衣服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衣服的单价和数量,并提出问题:“如果要买这件衣服,需要支付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另一件衣服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如果要买这件衣服,需要支付多少钱?”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两件衣服的总价就是两个单价的和。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衣服的单价和数量,让学生计算总价。
教师巡视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每组选择几件衣服,计算总价,并找出最便宜的组合。
《买衣服》教学设计(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二课时
《买衣服》教学设计(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二课时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
在本教案中,我将详细阐述《买衣服》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目标、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课时《买衣服》。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学习使用元、角、分来计算购买商品的价格,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讨价还价。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元、角、分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元、角、分的换算以及应用。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购买商品的计算,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讨价还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衣服样品。
2.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每组一台计算器、一些小卡片(上面写有价格)、铅笔和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将会给学生展示一段视频,视频内容是关于一个小朋友去商店买衣服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了解购买衣服的过程,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点讲解:在讲解元、角、分的概念时,我会用PPT展示图片,并结合实物(衣服样品)进行讲解,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元、角、分的关系。
3.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如“一件衣服原价90元,打八折后多少钱?”等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布置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这些练习题将涵盖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5. 小组合作: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一台计算器、一些小卡片(上面写有价格)和铅笔、练习本。
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购买衣服的计算,并尝试进行讨价还价。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2《买衣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2《买衣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买衣服》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单元第二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灵活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买衣服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加减法的概念,并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对加减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的理解还不是很深入,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还在发展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并通过实际的操作,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灵活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的简单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衣服图片、计算器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小棒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衣服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衣服的种类和价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一个买衣服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场景。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小明买了一件衣服,花了8元,他还想买一件裙子,需要多少钱?”让学生尝试用加法解决问题。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 《买衣服》教案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指名学生发言。
三、活动:认一认
1.教师:怎样才能买到这些漂亮的衣服呢?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些人民币,用它们来付钱,可以吗? (太麻烦了!)
2.教师:该怎么付钱呢? (用面额比较大的人民币)你见过吗?
重点
认识大面额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难点
会用大面额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
教具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大面额人民币模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情境导入
教师:夏天到了,笑笑的妈妈打算给笑笑买一些新衣服。让我们一起到服装店看看吧!
(投影出示服装店的场景,画面上展示出不同款式的夏装和价钱:长袖上衣26元,背带裤41元,短袖31元,裙子23元)
(出示最新版的10元至100元不同面额的人民币模型)
3.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钱你认识吗?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4.教师:谁有好办法把它们记住?
(数字、颜色、图案,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5.教师:(出示一张旧版的10元人民币模型)你们知道它的面值是多少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这是旧版的100元,和大家刚才看到的不一样,但它们的面值是一样的。 大家还见过其他的吗?边说边把旧版的50元和10元人民币模型展示给大家,并交流此辨别的方法。
第二单元第2课买衣服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购物情境,认识各种大面额人民币。
2.掌握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能正确进行换算。
3.能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购物活动中,能灵活地选择不同币值的人民币。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购物第2课时买衣服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购物第2课时买衣服北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购物第2课时买衣服的内容。
这一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计算来确定购买衣服的最佳方案。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购物第2课时买衣服。
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计算比较不同衣服的单价和总价,从而选择购买衣服的最佳方案。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单价、总价的概念。
2. 培养学生通过计算比较不同商品的优劣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单价、总价的概念,学会通过计算比较不同商品的优劣。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单价、总价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这一关系进行计算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假设我要去商店购买衣服,有A、B两款衣服,A衣服单价30元,B衣服单价40元,同时购买A、B衣服可享受8折优惠,问我应该如何选择?2. 讲解单价、总价的概念:单价是指每件商品的价格,总价是指购买多件商品所需支付的总价格。
3. 演示计算过程:以A、B两款衣服为例,分别计算单独购买和一起购买的总价,让学生理解单价、总价之间的关系。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通过计算比较不同衣服的优劣,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单价:每件商品的价格总价:购买多件商品所需支付的总价格A衣服:单价30元,总价 = 单价× 数量B衣服:单价40元,总价 = 单价× 数量A + B衣服:总价 = (单价A + 单价B) × 数量× 折扣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举例说明如何通过计算比较不同衣服的优劣,并写下自己的选择理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购买衣服的情景,让学生理解了单价、总价的概念,并学会了如何通过计算比较不同衣服的优劣。
第二单元 第2课时《买衣服》(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二单元第2课时《买衣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汉字“衣服”的写法及用法;2.了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购买衣物所要考虑的因素;3.培养学生细致认真,有耐心,勤奋学习的好习惯;4.学习运用所学知识,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内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认识汉字“衣服”,掌握汉字“衣服”的写法及用法;2.理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购买衣物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颜色、型号、尺寸、价格等;3.培养学生细致认真,有耐心,勤奋学习的好习惯;4.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能够帮助父母购买衣物。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放置不同颜色、型号、大小的衣服,引发学生对于衣物的认知和兴趣,了解其基本特征,并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
2.新知讲解(2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动画等多种方式,向学生介绍汉字“衣服”的写法和用法,并向学生介绍人们在购物时所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颜色、型号、尺寸和价格等。
3.操练与巩固(2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造句、填词、判断题等形式巩固学生对于汉字“衣服”的理解以及购物时所要考虑的因素,提高学生对于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拓展(10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能够在商场里较为准确地找到自己需要的衣物,帮助父母购买衣物等。
5.总结(5分钟)教师可以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并邀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悟和体验。
四、课堂互动环节1.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探讨,并向全班同学汇报。
2.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可以邀请其他学生进行回答,并进行适当的讲解。
五、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示范演练法等。
六、教学资源和器材1.幻灯片及投影仪2.图片、漫画等3.不同类型的衣物4.其他教学辅助工具七、教学评估1.学生的口头回答2.复习测试3.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展示八、教学反思本课程教学以买衣服为主题,跟本年龄段的学生息息相关,增强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习内容,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购物第2课时买衣服教案北师大版
第二单元购物第二课时买衣服教学内容:教材第12、13页。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3、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
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与方法:课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知道今天咱们要去哪转转吗?今天咱们一起去服装店看看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12 页情境图师: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说:我知道了一套连体衣的价钱是 41元。
我知道了长袖上衣的价钱是 26 元,短袖上衣的价钱是 31 元。
我知道了一条裙子的价钱是 23 元。
笑笑还告诉我们,今年暑假,她的妈妈给她买了 1 件长袖上衣和 1 条裙子。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得的数学信息真不少。
二、自主探究1、认一认。
师:你认识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吗?给大家介绍一下吧!教师依次出示 100 元、50 元、20 元、10 元面值的人民币样张,让学生回答问题,介绍自己能认识这些人民币的依据。
2、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师:如果笑笑的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样张摆一摆,然后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说,然后抽生答。
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就要予以肯定。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师:你还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提出不同问题后,可以当场引导学生回答,有难度的就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探究解决,或给予适当的提示。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练习设计:教材第 13 页。
板书设计:买衣服1张20元,1张10元和1张1元,一共是31元。
1张20元,2张5元和2张5角,一共是31元。
3张10元和5张2角,一共是31元。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意识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二课买衣服∣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二课买衣服∣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二课买衣服∣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二单元第二课《买衣服》的相关知识点。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例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买衣服的相关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买衣服时的计算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类似的计算题目。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买衣服时的计算方法,并在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买衣服的计算题目,并能够解释计算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2. 学具:学生作业本、练习题、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将会给学生展示一个购物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购物的过程。
2. 讲解知识点:我将根据教材中的例题,向学生讲解买衣服时的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我将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的购物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解释计算过程。
4. 小组讨论: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解题方法和经验。
六、板书设计我将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板书,主要包括买衣服的计算方法和步骤,以及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目。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运用买衣服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的购物题目,并写出计算过程和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将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们是否掌握了买衣服的计算方法。
同时,我还将寻找一些相关的拓展延伸材料,提供给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索。
重点和难点解析实践情景引入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通过展示购物的场景,我可以让学生们直观地了解买衣服的过程。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注重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购物的步骤,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买衣服的计算方法。
讲解知识点是教学中的重点。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详细解释买衣服时的计算方法,并给出具体的例题。
2.2买衣服(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2.2买衣服(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对于二年级上册《买衣服》这一教案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下面,我就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二单元“买衣服”。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买衣服这一生活场景,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掌握减法运算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知道减法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减法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衣服图片、尺子、黑板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玩具衣服、练习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出自带的玩具衣服,谈论一下自己最喜欢的衣服,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买衣服。
2.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小明有10元钱,买了一件3元钱的衣服,他还剩多少钱?”引导学生用减法运算解决问题。
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以及减法的运算方法。
3. 随堂练习:出示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生活中其他的减法问题,并尝试用减法解决。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减法的概念、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一些典型的减法题目。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有15元钱,买了一支3元钱的铅笔,他还剩多少钱?答案:小明还剩12元钱。
2. 题目:小红有8元钱,买了一块2元钱的糖果,她还剩多少钱?答案:小红还剩6元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本节课通过买衣服这一生活场景,让学生理解了减法的概念,掌握了减法运算的方法。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买衣服》教学设计
《买衣服》教学设计汪鹏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买衣服》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购物情景,能正确辨认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正确进行换算。
2、过程与方法:探索经历购物的过程,会用大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体验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结合购物情景,能正确辨认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正确进行换算。
难点:探索经历购物的过程,会用大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表格???实物人民币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1元、2元、1分、2分……等这样的小面额的人民币,如果我们要买衣服、电器等大件的商品,还用这些1元、1分的钱方便吗那我们就要用到一些较大面额的人民币,这节课我们来就认识这些大面额的人民币.二、揭示主题出示《买衣服》课件。
师:同学有没有和妈妈一起去买衣服呢今天老师也打算带着大家一起去买衣服。
师:哎,老师喜欢这件衣服,我想用1元面额的付钱,用它们来付钱,你有什么感觉(太麻烦了!)设计意图:全用小额人民币付钱,故意让学生觉得这样很麻烦,由小面额人民币引出对大面额人民币认识的必要。
小结: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买衣服来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三、活动学习活动一:小组学习(出示一套最新版的10元至100元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跟小伙伴说一说你认识了哪些人民币。
活动二:请小老师认一认,下面学生评一评。
师:谁有好办法把他们记住小结:看来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小。
我们可以从人民币的数字、字样、图案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活动三:我拿你认(教师出示大面额的人民币)师:哪种面值的人民币买到的东西多呢(使学生体会面额的大小关系)小结:100元、50元、10元和20元,这些就是大面额的人民币。
板书100元、50元、20元、10元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用上节课的辨认方法来认识大面额人民币,形成知识的迁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买衣服》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第2课《买衣服》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结合具体的购物情境,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2. 经历购物过程,感受100元的实际价值,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积累购物经验。
3. 了解人民币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使用价值,懂得要爱护人民币。
【学习重点】1. 创设情境,认识人民币。
2. 通过具体情境,学会付钱、找钱,解决简单购物问题。
【学习难点】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付款方式。
【学习流程】一、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秋天来了,大家都要买一些新衣服。
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服装商店逛一逛。
(出示图片)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2.买这些衣服用我们上节课认识的钱买方便吗?预设:不方便。
师:那你们有什么办法呢?预设:使用大点的钱。
师:你见过吗?预设:我见过100元,我见过50元……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大额人民币买衣服(板书课题),看见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预设:大额人民币上有什么图案?写些什么?是什么颜色的?怎么用?要注意什么?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
二、学程第一学程学习任务:看看说说,认识人民币主问题: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他们都有哪些特点?1.独立观察,认识大额人民币。
2.对子互相指读面值,说说是怎么认识他们的。
3.师出示真实的钱(或图片),学生认读。
师小结:每张钱上的图案不同,有相应的数字,大家要爱护人民币。
学法指导:一看、二想、三说。
第一步:自学要求看课本第12页认一认的图,想想它们的面值各是多少。
第二步:互学要求对子互读,声音洪亮,表达清晰,认真倾听。
第三步:展学要求1.声音洪亮,表达清晰。
2.认真倾听,积极评价。
主问题1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初步认识人民币,在学会辨别人民币,了解面额大小之后,才能为下面购物环节奠下基础。
第二学程学习任务:模拟购物,尝试解决主问题:妈妈要买一件,可以怎样付钱?1.独立思考,尝试解答问题。
2.小组内说说:你的付钱方式,并相互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购物
第2课时买衣服
教材分析:
教师要把大面额人民币的活动置于一个现实背景中,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学习活动的组织上,都要注重回归生活,以学习经验为基础。
让学生在一个亲切熟悉的环境中学习。
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说一说情境图中讲了一件什么事,再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说一说每件衣服的价格各是多少元。
还可以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购物的经历,体会使用大面额人民币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1/ 10
1.结合购物情境,认识各种大面额人民币。
2.掌握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能正确进行换算。
3.能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初步体会人民币的应用价值,养成爱护人民币以及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掌握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
会用大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
教学过程:
2/ 10
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观察图片,一起来说说每件衣服的价格。
师: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共同认识几张更大面额的人民币。
在使用它们购买价格较高的衣服时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方便。
活动1: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请根据颜色、数字、图案观察这些大面额的人民币。
师: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来认识一下它们。
师:这些就是大面额的人民币,想一想怎样区分和记住这些人民币的呢?
3/ 10
师:同学们都很棒,还有没有注意它们上面有个共同点是什么?
师:是的,毛主席头像,代表全国人民对毛主席丰功伟绩的赞许,同时也是对伟大领袖的纪念。
师: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区分大面额人民币。
总结:不同面值的人民币,颜色和大小也不同。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人民币的另一面,大家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4/ 10
师:是的它们的背景是不一样的。
你们知道它们代表什么地方吗?
如果学生提到辨别大面额人民币的真伪的问题,老师适当介绍这方面的问题。
师:看来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也找出了各种不同面值人民币的不同点。
在生活中,我们一般都是通过人民币上的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或直接通过图案等来区别各种人民币面值的。
活动2: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师:如果需要100元,你怎么拿。
5/ 10
小组合作,让学生用这些钱摆一摆,试一试,并将本组的方案进行统计。
如果需要50元,你怎么拿。
(小组讨论)
出示课件
如果需要20元,你怎么拿。
6/ 10
总结:
1.大面额的人民币的面值是一百或整十数,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换算。
2.几元可以换成几个1元;几十元可以换成几个10元。
活动3:购物付钱
师: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
师:还有其他付款方式吗?
师:对,同学们付款方式太多了,答案不唯一,不过再怎么付款,最后的金额都是31元。
师:结合情境图,你能提出不一样的数学问题吗?
7/ 10
总额都是一样的,购物款较多时,用大面额的人民币付钱比较方便。
1.根据上图,买一盏青蛙台灯需要48元,说一说你是怎样付钱呢
买一盏红色台灯和一盏小熊台灯要多少元?你会怎样付钱师:还有其他的付钱方法。
8/ 10
2.填一填。
引导学生看清每张纸币的面值,再进行计算
3.换一换。
师:最后一题答案不唯一哦,还可以6张1元和2张2元能换1张10元
4.做一做。
9/ 10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