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勘察报告.doc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857adbc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a3.png)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1. 概述
本报告旨在对相关地区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全面勘察和分析,
为项目规划和开发提供准确的数据和评估。
本次勘察覆盖范围广泛,涉及地质结构、地下水位、水质状况等多个方面。
2. 勘察方法
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水文地质勘察:
- 地质剖面观测:通过对勘察区域的地表地质进行观测分析,
确定地层结构和地下水分布。
- 钻孔取样:通过钻探取样,获取地下水文地质信息,包括地
下水位、水质状况等。
- 地下水位监测:设置监测井,实时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3. 勘察结果
根据我们的勘察数据和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 地质结构:勘察区域主要由岩石和土层构成,其地层结构相
对稳定。
- 地下水位:地下水位较为稳定,受季节变化和地形地势影响较小。
- 水质状况:水质整体达到国家标准,但在某些区域存在轻微的污染现象。
4. 建议和措施
基于勘察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
- 对于地质结构相对稳定的区域,可以考虑在此进行地下水开发利用。
- 对于水质轻微污染的区域,建议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措施,确保水质达标。
5. 结论
本次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对勘察区域的地质结构、地下水位和水质状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分析。
根据勘察结果,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为项目规划和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注意:以上结论仅基于我们的勘察数据和分析结果得出,具体决策需结合更全面的信息进行综合考虑。
**
*以上报告仅为参考,具体情况请根据需要灵活调整。
*。
安康机场水源地水文地质勘查(终)
![安康机场水源地水文地质勘查(终)](https://img.taocdn.com/s3/m/5e39bfea524de518964b7de9.png)
安康富强机场迁建项目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陕西工程勘察研究院二〇一二年九月安康富强机场迁建项目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项目负责:杜增育编写人:李坤马媛刘惠中审核人:王武刚李新友审定人:冯琳总工程师:李稳哲院长:刘咸斌报告编写单位:陕西工程勘察研究院报告编写时间:二〇一二年九月目录1 序言 (1)1.1任务由来 (1)1.2任务及要求 (1)1.3勘查依据 (2)1.4地下水开发利用的现状和规划 (2)1.5工作方法 (3)1.6工作过程及完成工作量及质量评述 (5)2 自然地理及地质概况 (7)2.1 自然地理与地形地貌 (7)2.2 气象、水文 (8)2.3 地层岩性及构造 (11)2.4 水文地质条件 (13)3勘探工作成果分析与水源地水资源分析 (17)3.1 勘探工作成果分析 (17)3.2 论证区地下水可采资源量分析 (31)4 供水工程施工设计 (34)4.1水源地建设方案 (34)4.2 地下水可开采量计算 (35)4.3 可动用含水层水量计算 (38)4.4 开采后地下水水位预测 (41)4.5 生活用水水质分析 (41)4.6 生活用水取水的可靠性与可行性 (41)4.7 取水设施工程量 (42)4.8 取水口设置合理性分析 (44)5 经费预算 (45)6 结语 (46)6.1结论 (46)6.2建议 (47)附件:1.建设工程预算书2.水质检验报告(5份)附图:1.安康市富强机场改扩建项目水源地水文地质图2.地质地貌剖面图1-1'、2-2'、3-3'、4-4'、5-5'3. 钻孔柱状图1 序言1.1任务由来为满足城市建设和民航发展的需求,安康机场迁建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编制了《陕西安康机场迁建项目选址报告》和《陕西安康机场迁建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预可研报告》)。
2010年8月9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出具“关于陕西省安康迁建机场场址的审查意见”(民航函[2010]958号),原则同意将富强场址作为陕西安康迁建机场的推荐场址。
拉萨市某水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拉萨市某水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8955766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f2.png)
拉萨市xxxxx水厂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勘探阶段)xxxxxxxx二○一四年八月拉萨市xxxxx水厂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勘探阶段)委托单位:拉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承担单位:xxxxxxxx总经理:总工程师:审核:项目负责:编写:提交时间:2014年8月10日修改说明1、工作程度:收集资料不完善,原地矿部915水文队在拉萨地区做过1:10万和1:20万的水文地质工作。
回复:前人工作程度中补充了:原地矿部915水文队在拉萨地区做过1:10万和1:20万的水文地质的相关资料。
2、水文地质测绘1:2000的2.5平方公里,而附图2水文地质图不规范,是示意图,请按1:2000的水文地质图规范要求而做。
回复:报告中水文地质测绘1:2000的2.5平方公里,已更改为水文地质测绘1:50000的2.5平方公里,补充了拉萨市1:5万水文地质图;附图02已按规范修改。
3、补充完善前期审查意见。
回复:该项目为第一次评审,前期无审查意见。
4、气象资料和地表河流资料用最近几年的。
回复:已引用收集到的最近几年的气象资料及河流资料。
5、补充区域地质图。
回复:已补充拉萨市1:5万地质图。
6、完善地下水和地表水动态长观资料及一年丰、平、枯水季节的地下水动态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
回复:由于水文地质勘察为丰水期,工作时间段,未对拟选水源地进一年丰、平、枯水季节的地下水动态及地下水水质监测工作。
7、补充单井抽水试验记录表,论述单井抽水试验稳定时间,是否满足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要求,抽水试验只做了一次降深,规范要求进行三次降深。
建议补充。
回复:针对单井抽水试验做了三个落成的抽水试验,试验稳定时间为8小时,满足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要求。
并补充了单井抽水试验记录表。
8、干扰抽水试验中规范要求要达到延续时间不少于10天,本报告干扰抽水试验无时间记录,请补充完善。
回复:以补充。
9、含水城厚度54.75m有些地方59.75m,前后矛盾,重新计算。
矿山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报告范文
![矿山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413ae79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ee.png)
矿山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报告范文矿山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报告。
报告编号,XXXXX.报告日期,XXXX年XX月XX日。
一、勘探目的。
本次勘探旨在对矿山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进行详细勘察,以确定地质条件、水文地质特征及工程地质情况,为后续的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二、勘探范围。
本次勘探范围包括矿山周边区域及潜在工程建设区域,具体范围为XXX平方公里。
三、勘探方法。
1. 野外地质调查,对矿山周边地质进行详细的野外调查,包括地质构造、地层特征、岩性分布等。
2. 水文地质勘探,对矿山周边水文地质进行详细勘察,包括地下水位、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构造等。
3. 工程地质勘探,对潜在工程建设区域进行工程地质勘探,包括地质构造、地层稳定性、地质灾害隐患等。
四、勘探成果。
1. 地质条件,矿山周边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存在断裂带和褶皱带,地层岩性以XXX为主,地质构造较为稳定。
2. 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位较为稳定,水文地质条件适宜工程建设,但需注意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3. 工程地质情况,潜在工程建设区域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存在地质灾害隐患,需要采取相应的工程防治措施。
五、建议意见。
1. 对于矿山周边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区域,建议加强地质监测,及时发现地质灾害隐患,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 在工程建设前,需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探,制定科学的工程设计方案,以确保工程的安全稳定。
六、总结。
本次勘探对矿山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进行了详细的勘察,为后续的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地质资料和科学依据,为保障工程的安全稳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编制单位,XXX地质勘察院。
编制人,XXX.审核人,XXX.报告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c0a37e2172ded630b1cb6d2.png)
目录一、工程概况二、场区地层及水文地质条件三、试验井的布置及施工四、水文地质试验五、结论与建议附录:1、井(孔)标高明细表2、勘探试验生产井竣工图3、勘探试验生产井大样图4、抽水试验综合图5、回灌试验综合图6、水质分析成果表7、取、回水井平面布置图一、工程概况本文勘测主要目的是:1、解和掌握厂区地层、颗粒特性,含水层分布特点及地下水流向;2、测试地下水温度;3、分析场区内地下水质;4、评价该场区能否满足该新建工程采用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所需的地下水取、回水能力;5、确立取、回水地段和地下水温度场间控距离;6、推荐取、回水构筑物型式;7、确定取、回水井的最佳布设方案(取、回水井数量和各水井间距离、位置等)。
为新建工程采用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提供科学的水文地质依据:本次勘察功罪执行的技术规范为:GB50027-2001《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20296-99《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366-2005《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DB21/1643-2008《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本次勘测工作于2012年5月15日至2012年5月25日完成外部工作。
二、自然地理、地址、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一)自然地理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由于受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团控制,冬季漫长寒冷,春季多风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润凉爽。
据气象台多年资料统计:气温多年平均为7.9℃,最高为35.7℃,最低为-30.5℃;降水量多年平均为675mm,集中在6-9月份。
(二)场区地质、地貌场区地形起伏较小,地貌上属于浑河冲积阶地。
第四系地层覆盖厚度较大,主要为冲、洪积成因的粉质粘土和砂类土及碎石土等地层组成。
(三)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情况及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1、场地及周边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情况该场地内拟建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勘察期间,在2#井的东侧80米处有1眼施工临时取水井,最大取水量为10m3/h。
据勘察规范要求(距项目500M以内)进行调查得知,距离本场地东侧边线约400米左右,最大取水量约为100m3/h。
水文地质勘探实习报告
![水文地质勘探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d6e1754fd0a79563d1e7298.png)
水文地质勘探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任务水文地质勘探是一种重要的勘探手段,主要应用在水文地质调查、地下水资源评价等领域,该课程除课堂讲授水文地质勘探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外,还要特别加强对学生野外实践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
本次实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及野外勘探的初步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水文地质勘探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1、水文地质钻探工作方法及野外钻探实践。
2、水文地质试验方法及抽水试验原理、现场抽水试验实践。
3、根据抽水试验结果计算水文地质参数。
.4、水文地质勘探实验报告编制。
三、实习地点简介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位于太行山深处井陉县境内,距石家庄市(负荷中心)直线距离为 52 km,公路里程 77 km,对外交通方便。
工程总投资为41.2亿人民币,是河北省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也是河北省第一个利用亚行贷款建设的公益性电力项目。
装机总容量为100万千瓦,安装4台25万 kW的单级混流可逆式机组,以一回 500 kV线路接入河北南部电网,年发电量16.75亿kW/h,年抽水用电量 22.04亿 kW/h,电站综合效率为0.76。
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为一等工程,上水库布置在山顶,开挖填围而成,正常蓄水位810m,总库容785.4万立方米,调节库容720万立方米,工作水深 31m,坝顶高程812m,最大坝高57m,全库采用复式沥青混凝土全面防渗。
下水库利用已建的张河湾水库,在原有未完建大坝上加高完建而成,正常蓄水位 488 m,保证抽水蓄能电站发电水位471m,总库容8330万立方米,具有年调节性能。
拦河坝为浆砌石重力坝,按10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1000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坝顶高程490 m,最大坝高77.35m。
水道和地下厂房系统布置在上下水库之间的山体内,设竖井高压管道,钢板衬砌;采用一管两机布置方式,主管长约 570 rn,尾水洞长约170m,电站距高比为1.58。
水文地质钻探勘察报告
![水文地质钻探勘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b361104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81.png)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目录1绪言22工作区自然地理概况22.1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22.2自然地理概况33区域水文地质条件54工作区水文地质条件54.1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分布规律54.2地下水补、径、排条件54.3地下水动态特征55钻探工作量及地质技术要求65.1工作依据65.2水文地质钻探工作量65.3地质技术要求66施工设备76.1设备选择76.2设备的安装与使用保养87钻进工艺97.1钻孔结构97.2钻进方法98冲洗液与护孔措施128.1泥浆配方128.2泥浆配制和管理128.3净化泥浆129成井工艺139.1井管选择139.2下管13喀什市位于帕米尔高原北麓,塔里木盆地西缘,是喀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喀什市城市建设发展较快,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北机场区已纳入喀什市城区范围。
随着近年西部开发的热潮,喀什市吸引了大量外地企业前来投资,并在喀什市机场区建设工业园区,喀什中亚南亚工业园区就建成机场区314国道南北(上下)两侧,已有十几个单位进驻工业园区建厂,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
目前机场区有20多家企事业单位,均为自建供水设施,没有一个统一供水水源和规划,根据市政府和建设局领导的指示,为今后城北机场区的经济发展,建立起良好的建设投资环境,喀什市自来水公司委托我队在机场区开展供水水源地详查工作,对机场区的供水水源作进一步详勘,提出一个达到水质好、水量足的可靠的供水水源地,满足机场区近远期供水目标要求。
本次工作的目的是查明工作区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地下水资源量,为水源地建设技术及施工设计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本次工作具体任务如下:1、查明工作区的第四系地质、水文地质条件;2、查明工作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3、查明工作区地下水水质在平面及垂向上的变化规律;4、评价工作区内的地下水资源量,论证水资源保证程度.2工作区自然地理概况2.1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喀什市位于喀什地区北部,东西部均与疏附县相邻,北倚库玛勒塔格山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接壤,南面分别与疏勒、疏附县连接。
水文地质勘察实习报告
![水文地质勘察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f431416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5e.png)
标题:水文地质勘察实习报告摘要:本次实习报告主要介绍了水文地质勘察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通过实习,我们对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掌握了野外数据采集、室内数据分析等基本技能。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水文地质勘察在水利、建筑、环保等领域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确保工程安全,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践锻炼,使我们掌握水文地质勘察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实际操作技能。
二、实习内容1. 水文地质勘察基本原理水文地质勘察是研究地下水在地质环境中的分布、运动和成分等方面的科学。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数据采集和室内分析,为工程提供可靠的水文地质资料。
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地下水的赋存条件、运动规律、水文地质图的编制方法等基本知识。
2. 野外数据采集野外数据采集是水文地质勘察的基础工作。
本次实习中,我们学会了使用地质罗盘、水准仪、测距仪等工具进行地形地貌、地质结构、地下水位的测量。
同时,我们还掌握了地下水样品采集、水质测试等方法。
3. 室内数据分析室内数据分析是水文地质勘察的关键环节。
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利用专业软件对野外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绘制水文地质图、地下水位动态曲线等。
此外,我们还了解了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方法,如渗透系数、贮存量等。
4. 实际工程应用通过对实际工程案例的分析,我们了解了水文地质勘察在工程中的应用。
例如,在水利工程中,水文地质勘察可以为水库蓄水、河道整治提供依据;在建筑基坑工程中,水文地质勘察有助于评估地下水对基坑稳定的影响;在环保领域,水文地质勘察可以为地下水污染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三、实习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水文地质勘察不仅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还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环境保护。
同时,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野外数据采集、室内数据分析等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693d85b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62.png)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目录
1. 概述
1.1 背景介绍
1.2 目的和意义
2. 水文地质勘察方法
2.1 数据采集
2.2 地质勘探
2.3 水文测定
3. 水文地质勘察结果分析
3.1 地下水资源分布
3.2 地质构造特征
3.3 地下水质量评价
4. 勘察报告结论
4.1 建议和展望
概述
背景介绍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是对地下水资源进行系统评价和分析的重要文件,为科学合理地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重要依据。
目的和意义
本报告旨在通过水文地质勘察,全面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分布、质量和利用状况,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提供参考。
水文地质勘察方法
数据采集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地面勘测技术等手段,收集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方面的数据。
地质勘探
通过地质勘探钻孔、地层剖面观测等方法,了解地下水资源所处的地
质情况,包括岩石类型、构造特征等。
水文测定
利用地下水位观测、水质分析等手段,获取地下水资源的水文特征,包括水位变化、补给补给特征、水质状况等。
水文地质勘察结果分析
地下水资源分布
根据勘察结果,分析地下水资源在区域内的分布特征,指导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地质构造特征
通过地质勘探数据分析,揭示地下水资源所处地质构造的特点,为地下水勘察结果的解释提供依据。
地下水质量评价
对地下水的水质分析结果进行评价,说明地下水的水质状况及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勘察报告结论
建议和展望
根据水文地质勘察结果,提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建议,并对未来的勘察工作提出展望和建议。
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水文地质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5aaf7ce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94.png)
水文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背景水文地质实习是地质学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实践课程,它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研究,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分布、流动和质量,为地下水资源开发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本次实习的目的是掌握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了解地下水资源的现状和问题,以及进行地下水的质量分析。
二、实习地点和时间本次实习地点是市的背山饭店水源地,实习时间为两周,从2024年7月1日开始至7月14日结束。
三、实习内容和过程1.实地调查:在实习开始的第一天,我们前往背山饭店水源地进行实地调查。
首先,我们对水源地的地形、地貌和植被进行了观察和记录。
然后,我们使用地质锤和取土器等工具,对地下土壤进行了取样,并对取样点进行了标记。
最后,我们使用全站仪对取样点进行了精确定位和高程测量。
2.实验研究:在实地调查结束后的第二周,我们回到学校实验室,进行了地下水的质量分析实验。
首先,我们对取样点的地下水进行了采样,并用玻璃容器收集和保存。
然后,我们使用离子色谱仪对地下水中的主要离子进行测定,如钠离子、钙离子、氯离子等。
最后,我们对测定结果进行了数据分析和统计,得出了地下水的质量特征。
四、实习收获和体会通过这次水文地质实习,我对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质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明白地下水是一种重要的淡水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储量潜力。
其次,我了解到地下水的质量与水源地的地质和人为活动密切相关,需要通过科学管理和保护来维持水质的安全和稳定。
最后,我掌握了相关的地质调查和实验研究技术,提高了我在地质学领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
在实习中,我还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实地调查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自然环境和外界干扰,需要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其次,实验研究过程中,需要严谨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水文地质实习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对于初学者而言,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和压力。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0caec5259eef8c75fbfb3fd.png)
目录一、工程概况二、场区地层及水文地质条件三、试验井的布置及施工四、水文地质试验五、结论与建议附录:1、井(xx)标高明细表2、勘探试验生产井竣工图3、勘探试验生产井大样图4、抽水试验综合图5、回灌试验综合图6、水质分析成果表7、取、回水井平面布置图一、工程概况本文勘测主要目的是:1、解和掌握厂区地层、颗粒特性,含水层分布特点及地下水流向;2、测试地下水温度;3、分析场区内地下水质;4、评价该场区能否满足该新建工程采用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所需的地下水取、回水能力;5、确立取、回水地段和地下水温度场间控距离;6、推荐取、回水构筑物型式;7、确定取、回水井的最佳布设方案(取、回水井数量和各水井间距离、位置等)。
为新建工程采用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提供科学的水文地质依据:本次勘察功罪执行的技术规范为:GB50027-2001《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20296-99《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366-2005《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本次勘测工作于2012年5月15日至2012年5月25日完成外部工作。
二、自然地理、地址、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一)自然地理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由于受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团控制,冬季漫长寒冷,春季多风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润凉爽。
据气象台多年资料统计:气温多年平均为7.9℃,最高为35.7℃,最低为-30.5℃;降水量多年平均为675mm,集中在6-9月份。
(二)场区地质、地貌场区地形起伏较小,地貌上属于浑河冲积阶地。
第四系地层覆盖厚度较大,主要为冲、洪积成因的粉质粘土和砂类土及碎石土等地层组成。
(三)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情况及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1、场地及周边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情况该场地内拟建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勘察期间,在2#井的东侧80米处有1眼施工临时取水井,最大取水量为10m3/h。
据勘察规范要求(距项目500M以内)进行调查得知,距离本场地东侧边线约400米左右,最大取水量约为100m3/h。
水文地质勘查报告规范
![水文地质勘查报告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1836c45c5da50e2534d7f35.png)
水文地质勘查报告规范一、序言(前言)二、自然地理概况三、地质概况四、水文地质五、水量评价六、水质评价七、结论及建议八、附图、附表,附件Ⅱ矿区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提纲一、工作概况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三、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四、矿坑涌水量预测五、矿区工程地质六、供水水源方向七、结论与建议八、附图、附表、附件Ⅲ勘察报告编写注意事项报告应根据勘察任务要求,在详细阐述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进行水量、水质评价,作出科学的结论并重点论证水源开采后是否引起环境地质问题,对水源方案要进行经济技术对比。
各勘察阶段内容有所不同,但一般情况下应包括下列内容一、序言(前言)1说明勘察工程的委托单位、工作范围,勘察阶段、需水量和水质要求、勘察工作依据的技术标准等。
2说明地下水开采现状、污水排放和污染情况及以后水源开发利用规划。
3叙述本区的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和已有资料利用情况,本次勘察需要解决的问题。
4简述本次勘察过程,投入的主要工作量、设备及人员情况,所取得的成果及其质量评述。
二、自然地理概况1地形、地貌概述本区的地表形态,相对高差,各地貌单元的成圉类型、分布特征、分布范围和基本特征。
2水系、水文,简述勘察区的水系和主要河流名称、位置、发源地、汇水面积、河流形态及河床渗透、冻结情况,枯、洪水期的水位、流量变化情况,断流天数,洪水淹没范围,开发利用及水质污染情况等。
说明最近水文站的地点和观测期限。
3气象简述勘察区的气候类型、所属气候区,降水量、蒸发量、气温等多年平均值和历年最高、最低值(列表)及土壤冻结深度等。
本章应着重说明上进因素与地下水的关系。
三,地质概况1地层:简述地层顺序,接触关系及出露情况,岩性、产状、岩层厚度,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
2地质构造:简述勘察区主要构造类型、特征,分布及其与地下水赋存和运动的关系。
四,水文地质1叙述含水层(带)分布和埋藏规律,岩性、厚度、渗透性和富水性、各含水层之问水力联系及地表水体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
水文地质调查的报告
![水文地质调查的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89ead97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35.png)
水文地质调查的报告摘要:本文主要对水文地质调查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和分析,旨在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特征、水质情况、水文地质条件与地下水环境的关系。
通过对现有资料的收集、场地实地勘察和实验室测试,得出了一系列关于水文地质的重要发现和结论,为合理开发和管理地下水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1. 引言地下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水资源之一,其开发利用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水文地质调查则是认识和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先决条件,它通过采集场地地质资料、进行水质分析等手段,对地下水资源的储量、分布、运动特征以及水质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为地下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和管理提供依据。
2. 调查背景本次水文地质调查针对某地区进行,地区位于某某省某某市,总面积约xxx平方公里。
该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但由于长期的过度开采和环境污染,地下水资源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为了科学开发和合理管理地下水资源,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3. 调查方法3.1 资料收集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地质图件、水资源监测数据等,收集了大量的关于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历史数据和资料,为后续的调查分析提供了基础依据。
3.2 场地实地勘察在调查区域内选择了一系列代表性的调查点位,采取地质剖面、地下水位观测、水质采样等方法,对地下水资源的储量、分布及水质状况进行实地调查和观测。
3.3 实验室测试通过将采集的水样送往实验室进行水质分析,测试包括总溶解固体(TDS)、硬度、PH值、重金属含量等参数,进一步了解地下水的水质情况。
4. 主要调查结果4.1 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在调查区域内,地下水资源呈现明显的分布特征,主要集中在地下埋藏层和河流沉积层中。
分析发现,地下水资源储量丰富,但由于过度开采导致的地下水位下降问题已经十分突出。
4.2 地下水质状况通过实验室测试分析,发现地下水的水质总体上较好,符合饮用水标准。
但在部分地区,地下水受到农业和工业活动的影响,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问题。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c88f543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40.png)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地下水的勘探和调查,可以确定开发地下水资源的可行性和水文地质条件,为后续的水利设施设计、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的重要性和建设过程。
一、的重要性是完成水利工程建设的必要前提,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水文地质条件,为后续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可以通过对地下水的地质、水文、水化学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确定地下水资源的分布、质量和含量等信息,从而为后续水利设施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2.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水文地质勘查报告可以评估地下水环境对水利工程的影响,确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方式,从而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3.节约资源,提高效益。
可以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合适的勘查方案和设计方案,避免重复勘查和浪费资源,提高工程建设效益。
二、的建设过程的建设过程包括勘查计划的制定、基本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地下水的勘探和检测、勘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等环节。
1.勘查计划的制定勘查计划是建设过程的第一步,其制定需要考虑到勘查区域的自然条件、水文地质环境、勘查目的和建设要求等因素,从而确定勘查的范围、方法和程序。
2.基本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在确定勘查区域后,需要对勘查区域的自然地理、地质形态、地貌类型、岩性、构造构造、地下水文特征、气候和降雨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以便确定勘查方案和勘查区域内地下水的分布和运动方式。
3.地下水的勘探和检测地下水的勘探和检测是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主要包括钻孔勘查、试井勘查、水质分析和水量测定等方法,以确定地下水的水位、动态、含量、质量和水文地质特征等信息。
4.勘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在完成地下水勘查后,需要对采集到的勘察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确定地下水的水文地质特征、含量、水质等信息,并综合评价勘查结果,撰写。
三、总结是保障水利工程建设安全和可行性的必要环节,其建设过程需要运用科学的勘查方法和分析手段,从而为后续水利设施的建设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整理)秦皇岛柳江盆地水源地水文地质勘察设计报告
![(整理)秦皇岛柳江盆地水源地水文地质勘察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140475b58fafab069dc0296.png)
第1章调查工作情况概述1.1 调查工作的目的拟对秦皇岛柳江盆地东部落地区进行水文地质调查,确定将其开采为开采量达10000m3/d的水源地的可能性,查明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和运移条件,含水介质的特征及埋藏分布情况,地下水水量、水质的变化规律,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从而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以及环境问题防治提供所需的资料。
通过本次调查工作将为秦皇岛市供水水源地的选取提供第一手资料,有利于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判断。
1.2 调查工作的任务根据相关的规范、规程要求,结合场区特点,确定工作的目的、任务是:(1)开展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
调查地形、地貌、地层、岩性,调查含水层埋藏条件、分布规律、水文地质特征等。
(2)调查、测量工作区地表水系的分布及特征。
(3)根据岩土层的类型、埋藏分布条件,分析研究地下水的类型,调查具有开采价值的含水体的分布特征,具体地层层位,确定开采条件及可开采量。
(4)对场地包气带地层进行渗透性分区,确定强渗透区,分析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5)指出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相应解决方法。
(6)对该区地下水进行水质分析实验,确定是否满足水源地水质要求。
1.3 调查区位置及面积柳江盆地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北部的抚宁县境内,属石门寨镇管辖,南起黑山窑村,北至义院口长城脚下,长约15km,东起张崖子村,西至伍庄—山羊寨一带,宽约12km,其核心区距秦皇岛市市区约15公里。
总面积1395公顷。
其中,核心区面积476公顷,缓冲区面积516公顷,实验区面积403公顷。
范围在东经119°30'—119°40',北纬40°02'—40°14'之间,共由4个相对独立的分区组成:(1)东部落—潮水峪—砂锅店区,总面积857公顷。
东起张岩子村西坡脚,沿280°轴向至东部落村北500米处,南北宽500—900米;再向西,沿近东西走向至石岭村南500米处,长3750米,南北宽750—2000米;随后轴向转为150°,延至砂锅店村东800米处,长约2000米,宽770米。
茂县水文勘察报告
![茂县水文勘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7eebeacba0d4a7302763a58.png)
茂县水文勘察报告茂县水文勘察报告茂县拟建自来水厂大口井水文地质勘察1.工程概况 1.1任务由来茂县是“5.12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之一,现正积极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我院受茂县规划建设局委托,承担茂县灾后恢复重建拟建自来水厂大口井水文地质勘察任务。
1.2工程规模、特征本工程包括茂县县城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和净水厂构(建)筑物及取水构筑物岩土工程勘察。
茂县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程要满足先期实施的灾后恢复重建工程规模2万m3/d,及远期规模3.0万m3/d;净水厂构(建)筑物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水池类结构,基础型式为整体板式基础,其余建筑物采用框架结构或砌体结构,基础形式为柱下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构(建)筑物基底压力150~200kPa;取水构筑物结构类型暂时未定。
1.3勘察等级及勘察阶段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按《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要求进行,供水水源地等级为中型,勘察阶段为一次性勘查;净水厂及取水构筑物岩土工程勘察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结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3.1.4条,确认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按业主要求,本次勘察按详细勘察阶段进行。
1.4勘察工作质量评述本次勘察严格按照勘察大纲和现行规程、规范开展工作。
采用了钻探、超重型动力触探、钻孔波速测试、室内土工试验等多种勘察手段和方法,完成的实物工作量满足规程、规范要求,达到了详细勘察的目的,可作为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的依据。
1.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条文的执行情况本工程在开始至结束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开展工作,我院技术主管部门对本工程的全过程质量进行了监督管理,确保了各项工作能满足大纲、设计要求和有关的规范、规程要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求。
本次勘察严格按照国家规程、规范以及设计单位的勘察技术要求进行,严把质量关,认真执行勘察工作大纲。
收集野外地质资料内容齐全、可靠,满足报告编制要求;内业资料整理,图件均实现CAD成图,文字、图件清晰、美观;工程场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已查明,提交的各类参数有据可依,勘察成果资料满足规程、规范要求,可供施工图设计使用。
水文地质勘察环评报告书
![水文地质勘察环评报告书](https://img.taocdn.com/s3/m/eb627223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21.png)
水文地质勘察环评报告书【水文地质勘察环评报告书】编号: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报告主体:水文地质勘察部分1. 概述水文地质勘察是环评报告中关键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对规划建设项目所处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评估项目可能对水文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和对策,以减少和避免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2. 调查范围本次水文地质勘察调查涵盖了项目区域及其周边范围,具体范围如下:(详细描述调查范围的地理位置、面积等信息)3. 调查内容和方法3.1 水文调查(详细描述进行水文调查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水位观测、流量观测、水质采样分析等)3.2 地质勘察(详细描述进行地质勘察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地质剖面观测、钻探取样、岩石分类等)3.3 水文地质数据分析(详细描述对所获得的水文地质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和结果,包括但不限于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等)4. 环境影响评价本次水文地质勘察结果表明,项目可能对水文地质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详细描述可能的环境影响,如地下水位变化、水质污染等)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估基于对水文地质条件的了解,结合项目的设计方案和施工规范,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估,得出以下结论:(详细描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估的结果,如环境影响的程度、范围、持续时间等)6. 建议和对策为减少和避免项目对水文地质环境的不良影响,并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本报告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详细描述建议和对策,如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建立水质监测体系等)7. 结论通过对水文地质勘察的详细调查、数据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估,得出以下结论:(总结研究结果,强调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8. 参考文献(列举所有在本次水文地质勘察中所使用的参考文献)附录:水文地质勘察相关数据和图表(提供所获得的水文地质数据、剖面图、地质剖面图等附加资料)注意:本报告的主体部分为水文地质勘察结果和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估,报告的其他部分内容为补充材料,供相关部门和人员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水文地质勘察设计院系:地球与环境学院专业班级:水文 11- 1 班学号: 2011300307 学生姓名:项其远指导教师:刘启蒙李小龙2014年7月11日目录一、概述 (3)二、新集二矿F10断层水文地质勘探调查 (4)2.1、矿井概述 (4)2.1.1、自然地理 (4)2.1.2、水文地质 (4)2.1.3、地层 (5)2.1.4、构造 (7)2.1.5、F10断层 (8)2.2、水文地质钻探 (9)2.2.1、设计依据 (9)2.2.2、工程概述 (9)2.2.3、钻孔施工工艺 (10)2.2.4、成孔工艺 (14)2.2.5、成果资料 (16)三、潘北煤矿-490m水平水文地质参数及富水性分区研究 (17)3.1、潘北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17)3.1.1、自然地理状况 (17)3.1.2、潘北煤矿水文地质资料 (17)3.2、放水试验 (23)3.2.1、试验背景 (23)3.2.2、不同阶段流场变化 (25)3.3、采用aquifertest计算水文地质参数(东翼) (29)3.3.1、背景介绍 (29)3.3.2、计算思路 (29)3.3.3、计算方法 (30)3.3.4、东翼参数计算过程 (32)3.3.5、东翼部分区块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结果 (33)四、总结 (34)五、主要参考资料 (34)附录 (36)附录1:E1水量 (36)附录2:ES2水量 (38)附录3: (40)附录4: (42)一、概述大三下学期我们开设了《水文地质勘查这门课程》,作为我们水文与水资源专业的核心课程,需要进行课程设计来检验我们的学习成果和未来走向工作岗位的工作进行一次模拟。
水文地质勘查谁研究水文地质的主要手段,需要我们运用各种不同的勘查手段(测绘、勘探、试验、观测等),经过一定的勘查程序去查明研究区基本的水文地质条件,解决专门的水文地质问题。
这次我们课程设计的任务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对新集二矿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勘察,主要是对其中的贯穿矿区的F10断层进行调查,通过我们实地的观察和听讲,结合所给的资料对进行水文地质勘探调查;二是对潘北煤矿-490m水平水文地质参数进行计算,通过运用aquifertest进行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和对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评估。
总的来说,是为了锻炼我们综合使用各类勘探方法和进行分析的的能力,是为我们成为一个合格的水文地质工作者所做的必要准备。
二、新集二矿F10断层水文地质勘探调查2.1、矿井概述2.1.1、自然地理新集二矿位于安徽省淮南市毛集实验区境内。
西起1勘探线,与新集一矿矿井接壤,东至013勘探线,与新集三矿毗邻;南自1#煤层与阜凤逆冲断层交面线,煤底板-1000m高程的垂直投影线;井田东西走向长6.0km,南北倾向宽北到13-15.0km,井田面积约22km2。
井田内有专用线至张集站与淮阜(淮南-阜阳)铁路线相连,张集站东至蚌埠站141km,西至阜阳站69km,分别与京沪、京九铁路相接;潘集~谢桥、凤台~张集两条公路在矿区中部通过,且与凤台~颖上、凤台~利辛、凤台~蒙城等公路相接,可通往周围各县市;矿井中部有西淝河流过,向东南注入淮河,常年有水,可通百吨机帆船,凤台有较大的河港,水路运输极为方便。
铁路、公路、水路构成了本矿便利的交通条件。
本区属于季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具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多风的大陆性气候特征。
据凤台县气象局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15.1℃。
年平均降雨量908mm,降雨多集中在6、7、8三个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40%。
年平均蒸发量1610.14mm(水面)。
蒸发量大于降雨量,潮湿系数约0.5。
相对湿度最大78%,最小10.14%,平均为74%。
春季多东南风,夏季多东南及东风,秋季多东风,东北风,冬季多东北风,西北风,风速一般为2.8~3.5m/s,平均3.3m/s,最大风速22m/s (1978年8月8日,南风)。
2.1.2、水文地质地表水系主要有淮河(淮河在本井田范围以外),西淝河及人工沟渠。
淮河河床宽约250~300m,洪水时最大宽度达800m,水深最大17m,常见水位+16~+18m,洪水水位+23m左右,历史最低水位+12.36m,河床底部标高为+10m左右;1991年淮河最高水位峡山口+25.20m,鲁台孜+26.00m。
西淝河最高水位24.82m,1991年闸上水位+24.03m。
沿西淝河两岸有常年积水洼地,河岸以北称为花家湖,积水面积约22km(其中本井田内常年水域面积约12 km2),丰水季节与西淝河连成一片。
1991年夏季洪水泛滥时,井田地表的70%以上被淹。
根据已掌握的地震历史资料,淮南市属于许昌~淮南地震带,从地震活动性、断裂构造、地形变化及第四纪地质、地貌等方面的情况来看,许昌~淮南地震带在新构造时期活动是比较明显的。
建设部以建标[2001]156号颁发了《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通知,按《设计规范》有关规定淮南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根据2001年8月实施的《中国地震动峰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本矿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为0.40s(2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2区)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
本井田地处淮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地面标高一般都在+18~+23m,西部和南部略高,东部和北部略低,沿西淝河两岸地面标高多在+19m以下,02~04勘探线,地面有明显的台阶状起伏,高差2~3m。
本井田属地温高异常区,平均地温梯度为3.4℃ /百米。
其中-550m水平的地温均达31℃以上,最高达37℃,属一级热害区;-800m水平的地温均高于37℃,属二级热害区。
另据邻区新集井田13勘探线的恒温观测孔实测资料,恒温带深度为地表向下20m,温度为17.1℃。
2.1.3、地层本井田属于淮南煤田的一部分,煤田内的地层除缺失上奥陶统、中、下石炭统及中、上三叠统和中、下侏罗统外,从下元古界到第四系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见表3-1。
井田内基岩均被新生界所覆盖,经钻探揭露和控制的有:下元古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第三系和第四系。
其中二叠系的山西组和上、下石盒子组为主要含煤地层。
现将地层由老至新叙述如下:一、下元古界(Pt1):主要由灰~灰绿色片麻岩、角闪片岩、角闪斜长片麻岩、浅红色混合花岗岩、花岗片麻岩组成。
分布于本井田的中、南部,呈东西向展布,叠覆于煤系和寒武系之上,为F02逆冲断层上盘。
钻探揭露最大铅垂厚度为475.52m。
二、寒武系( C ):由灰褐色~褐红色中厚层状灰岩、鲕状灰岩、白云质灰岩、泥质灰岩、白云岩、泥岩、褐色薄层状钙质粉砂岩、砂质泥岩组成;分布于本井田中、北部,呈东西向展布,位于阜凤逆冲断层与阜凤下夹片断层之间,叠覆于煤系之上。
钻探揭露最大铅垂厚度853.00m。
三、奥陶系中下统(O1+2):由浅灰~灰白色中厚层状结晶灰岩、白云质灰岩、夹薄层绿色铝质泥岩组成;为煤系的沉积基底,局部地段呈夹片状分布于阜凤逆冲断层之下片麻岩和原地系统之间。
井田内有2个钻孔揭露,厚度不全,据区域资料全层厚度大于270m,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四、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由10~13层浅灰~深灰色灰岩、含泥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和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含不稳定煤层5~7层。
其中4、12号灰岩全区稳定,12号灰岩富含蜓科化石。
该地层在原地系统中,厚130~140m,夹片中也有部分残存。
五、二叠系山西组(Plsh):底部以致密的海相泥岩与太原组分界。
多为砂质泥岩,内含菱铁结核,见有个体较小的瓣鳃类和腕足类动物化石及虫迹(见图版Ⅶ0707孔、0302孔),中下部含煤两层。
中部为中、粗粒石英砂岩(见图版Ⅵ0402孔、0302孔),含泥岩及粉砂岩包体。
上部为浅灰色砂质泥岩、粉砂岩。
山西组为二叠系第一含煤段,主要分布在原地系统内。
本组厚36.84~86.06m,平均57.53m。
六、二叠系下石盒子组(P1X):由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砂泥岩互层、粉砂岩、浅灰色铝质泥岩或鲕状花斑铝质泥岩、灰白色富含菱铁质团粒的细、中、粗砂岩和石英砂岩组成(见图版Ⅲ0402孔)。
中上部含煤8~12层。
5号煤顶板为砂泥岩互层,具混浊层理和虫迹。
4-2煤层下部20m左右的鲕状花斑铝质泥岩或铝质泥岩为全井田的标志层,底部以“骆驼脖子” 中、细粒砂岩与山西组分界。
本组为二叠系第二含煤段,本组厚76.77~172.35m,平均146.33m。
七、二叠系上石盒子组(P2S):本组地层仅北部保存尚全。
根据邻区资料,本组厚度为546m。
由深灰色砂岩、泥岩及浅灰~灰绿色砂岩组成,含煤21~29层,根据沉积特征、岩性组合和含煤情况,本组自下而上分为三、四、五、六、七,共五个含煤段。
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
八、二叠系石千峰组(P2sh):为非含煤地层。
主要由灰绿、紫红色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紫红色中、细砂岩、含砾石英砂岩及数层花斑状泥岩等组成。
底部以灰白~浅紫红色中~粗粒砂岩或含砾石英砂岩与下石盒子组分界。
厚度大于200m。
九、三叠系下统(T1):三叠系下统分布于井田东北缘,仅有凤09孔揭露,控制不全,厚度不详。
据区域资料主要由褐红~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夹中、细粒砂岩、含砾石英砂岩组成。
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十、下第三系(E):分布于寿县~老人仓断层以南,下部以紫红色砾岩、砂砾岩为主,中夹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薄层。
砾石成份以片麻岩、石灰岩砾为主,分选磨圆不佳。
上部以紫红色~浅紫红色的粉、细砂岩,砂砾岩,砂泥岩互层为主,夹有砂质泥岩及泥岩薄层。
在泥岩中偶见腹足类口盖化石。
全层固结程度低,疏松易碎,控制最大厚度747.71m。
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
十一、上第三系(N):井田内新生界松散层底部,普遍发育有钙质粘土,夹数层不稳定中、细砂,局部见1~2层泥灰岩。
直接覆盖于基岩之上。
未作专门工作,地层划分依据不够充分,厚度不详。
十二、第四系(Q):下部为上第三系,岩性变化较大,以灰绿、浅黄、褐红等杂色厚层状粘土、钙质粘土为主,夹有数层中砂、细砂、粘土质砂薄层。
下部以中、细砂和粘土质砂为主,夹数层不稳定粘土。
上部以细砂、粘土质砂为主,夹不稳定的粘土。
近地表处含较多的砂礓。
揭露厚度48.40~203.20m,平均113.94m。
2.1.4、构造淮南煤田位于华北板块东南缘,北邻蚌埠隆起,南靠合肥坳陷,东起郯庐断裂,西止商丘~府城断裂,东西长180km,南北宽15~25km,面积约3200km2。
煤田呈复向斜形态,轴向北西西~东西。
复向斜两翼低山残丘出露前震旦系变质岩、震旦、寒武系、奥陶系石灰岩。
轴部地面平坦开阔,石炭、二叠系地层掩盖在新生界松散层之下,地层倾角平缓,一般为5~20°,由一系列宽缓褶曲组成,谢桥古沟向斜、陈桥背斜、潘集背斜为其主要构造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