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知识点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1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1.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
非生物:珊瑚礁、珊瑚、计算机病毒生物:病毒、珊瑚虫、细菌、真菌、地衣(藻类、真菌共生体)2.生物的基本特征:3.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4.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第2节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1.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
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获得事实和证据。
(1)观察微小物体或微小特征可以用放大镜或显微镜。
(2)科学观察应注意:全面与重点观察相结合;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前到后;要边观察边思考;用准确的文字、照片或图表等,及时记录。
2.光学显微镜(1)结构及功能①目镜—用眼观察的镜头②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③★转换器—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④物镜—接近物体的镜头⑤载物台—放置标本的地方⑥通光孔—通过光线的小孔⑦★遮光器—有大小不一的圆孔(叫光圈),对准通光孔,调节光线的强弱⑧压片夹—固定载玻片⑨★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一面是凹面镜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⑩★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镜座⑪★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使物像更清晰⑫镜臂—握镜的部件⑬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位⑭镜座—稳定镜身(2)显微镜的使用①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放在实验台略偏左的位置。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遮光器使光圈对准通光孔。
双眼睁开,一只眼睛注视目镜,同时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圆形光斑(视野)。
③观察: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正对通光孔,用压片夹压住标本。
眼睛看着物镜,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接近标本为止。
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物像清晰为止(可适当调节细准焦螺旋),先用低倍镜观察轮廓,再用高倍镜观察细微结构。
④清洁收镜。
(3)★常考考点①目镜:无螺纹、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物镜:有螺纹、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七年级上册生物书苏科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书苏科版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 举例说明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通过捕食获取营养物质。
2. 生物能进行呼吸。
- 描述生物呼吸作用的概念,如动植物细胞内进行的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
- 不同生物呼吸方式的简单介绍,如植物的气孔呼吸、动物的肺呼吸(哺乳动物)、鳃呼吸(鱼类)等。
3.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 植物通过落叶等方式排出废物,动物通过排尿、出汗、呼出气体等方式排出废物。
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列举植物的向光性、动物的趋利避害等例子。
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 植物的生长过程,如种子萌发、植株生长等。
- 动物的繁殖方式,如卵生、胎生等。
6.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 简单解释遗传是生物子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变异是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
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对生物的影响。
- 例如光照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温度对动物冬眠的影响等。
- 生物因素(种内关系、种间关系)对生物的影响。
- 种内关系如种内互助(蚂蚁群体合作)、种内斗争(争夺食物、配偶等)。
- 种间关系如捕食(狼和羊)、竞争(杂草和农作物争夺阳光、水分等)、共生(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寄生(蛔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内)。
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 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 保护色(青蛙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相似)、拟态(枯叶蝶像枯叶)、警戒色(毒蘑菇颜色鲜艳)等。
- 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
- 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蚯蚓改良土壤等。
三、生态系统。
1.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 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生产者 - 植物、消费者 - 动物、分解者 - 细菌和真菌)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2. 食物链和食物网。
- 食物链的概念: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苏科版初中生物七上知识点
苏科版生物复习资料(七上知识要点)一、我们生活的生物圈(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绪言(1)生物:一切有生命的物质。
①植物类:小麦、玉米、水稻以及校园植物等②动物类:珊瑚虫、鱼类、两栖类、鸟类等③微生物类:细菌、真菌、病毒等(2)杂交稻之父:袁隆平2、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1)生物因素:一种生物影响其他生物生存的因素(2)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指阳光、空气、水、温度等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生存因素举例:①大雨过后,蚯蚓爬到地面(影响因素是空气)②沙漠里植物植株矮小(影响因素是水分)③极地狐和大耳狐的关系(影响因素是温度)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举例:①北极熊、青蛙的保护色②竹节虫的拟态③睡莲在水下有长长的叶柄(二)、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1、主要结构(1)目镜、物镜:目镜是用左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2)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目镜的放大倍数举例:目镜为5倍,物镜为40倍,那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200(3)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降范围较大(4)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5)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2、使用方法(1)显微镜的摆放:放置实验台略偏左的位置(2)观察:左眼观察,右眼同时睁开(3)显微镜成像:倒像。
举例:字母d在显微镜下应看到的是p(4)调节标本在视里中的位置:如果在视野中看到的像偏向左上方,则应把装片继续上左上方移动,才能使像在视野中央(三)、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实例:有一次小明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小明觉得奇怪。
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同学们,他们告诉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请你和他们一起去探究1、提出问题: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吗?2、作出假设:影响叶绿素的产生。
苏科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目镜镜筒转换器物镜载物台光圈压片夹反光镜镜座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镜臂镜柱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1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1.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①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生物能进行新陈代谢;④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⑤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等。
2.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光线→反光镜→光圈→通光孔→标本→物镜→镜筒→目镜→人眼3.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处,略偏左。
使镜臂向后,镜筒向前。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转→选→看→调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2厘米。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选择光圈和反光镜:(光线强用小光圈、平面镜;光线弱用大光圈、凹面镜)。
③选择一个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同时睁开。
④调节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目镜可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3)观察:放→压→降(侧视)→看→升→调⑤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使被观察的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玻片的两端用压片夹压住。
⑥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从侧面看着物镜(防止物镜将玻片标本压碎),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⑦左眼向目镜内看(右眼同时睁开),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至看到物像为止。
再顺时针或逆时针轻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先用低倍镜观察轮廓,再用高倍镜观察细微结构。
)⑧玻片的移动方向与图像的移动方向相反:片向右移像往左,片向下移像往上。
物像移至中央:(偏哪儿移哪儿),例如:物像偏在左上方,玻片向左上方移。
(4)清洁收镜:两个物镜偏到两旁,镜筒下降到最低处。
镜臂竖直,反光镜竖置。
与光线强弱\视野明暗有关:反光镜、遮光器(大小光圈)和镜头。
注:①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上下颠倒、左右翻转的倒像。
(玻片上p,物像是d)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如:目镜5×,物镜40×,放大倍数为200)物像大小:长度——×放大倍数;面积——×放大倍数的平方。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归纳
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第1节、生物生存的环境1、在自然界中,环境是指生物周围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2、自然环境是指水、光、空气、温度、湿度、土壤、岩石等。
3、自然界的生物形形色色。
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不管是幽深的海洋、浩瀚的沙漠、辽阔的天空,还是冰冻的极地、烈日炎炎的赤道,甚至在土壤中,都存在着千姿百态的生命。
第2节、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1、生物因素:是指影响一个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影响生物生存的生物因素有:①、种间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寄生关系,互利共生。
②、种内关系---种内互助(蚂蚁)、种内斗争(蜜蜂)。
2、非生物因素:生物生存环境中的非生物部分。
主要有: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
它们都影响生物的生长、生存和分布。
如:极地狐和大耳狐第3节、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2、空气湿度是表示空气的潮湿程度。
空气湿度过大或过小都会有利于细菌和病毒的繁殖。
空气湿度在45%--55%范围内,病毒死亡较快。
第4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适应生存环境的多种能力。
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如果不适应环境,就会被环境淘汰。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如:保护色:动物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纹。
例如,变色龙,沙漠蜥蜴等。
拟态:某些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纹,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
例如,竹节虫,警戒色:如毒蛇,瓢虫的鲜艳斑纹。
第5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实验是一切科学探究的基础。
2、实验常用的器材,(见课本第16页)3、显微镜的结构,(见课本第17页),4、显微镜的使用:(见课本18页),①实验室内光线不强时,对光时,应选择较大的______和____面反光镜。
②显微镜目镜上刻有“15x”字样,表示__ ___。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 苏科版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第1节、生物生存的环境1、在自然界中,环境是指生物周围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2、自然环境是指水、光、空气、温度、湿度、土壤、岩石等。
3、自然界的生物形形色色。
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不管是幽深的海洋、浩瀚的沙漠、辽阔的天空,还是冰冻的极地、烈日炎炎的赤道,甚至在土壤中,都存在着千姿百态的生命。
第2节、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1、生物因素:是指影响一个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影响生物生存的生物因素有:①、种间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寄生关系,互利共生。
②、种内关系---种内互助(蚂蚁)、种内斗争(蜜蜂)。
2、非生物因素:生物生存环境中的非生物部分。
主要有: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
它们都影响生物的生长、生存和分布。
如:极地狐和大耳狐第3节、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2、空气湿度是表示空气的潮湿程度。
空气湿度过大或过小都会有利于细菌和病毒的繁殖。
空气湿度在45%--55%范围内,病毒死亡较快。
第4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适应生存环境的多种能力。
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如果不适应环境,就会被环境淘汰。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如:保护色:动物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纹。
例如,变色龙,沙漠蜥蜴等。
拟态:某些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纹,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
例如,竹节虫,警戒色:如毒蛇,瓢虫的鲜艳斑纹。
第5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实验是一切科学探究的基础。
2、实验常用的器材,(见课本第16页)3、显微镜的结构,(见课本第17页),4、显微镜的使用:(见课本18页),①实验室内光线不强时,对光时,应选择较大的______和____面反光镜。
②显微镜目镜上刻有“15x”字样,表示__ ___。
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必记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必记知识点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第1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第1章周围的生物世界1、自然界的物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物,一类是非生物。
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
生物的特征:(1)、有一定的结构,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2)、能够生长(由小长大);(3)、从外界不断地获得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等排出体外。
(4)、能繁殖(产生自己的后代),有遗传和变异现象;(5)、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6)、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2、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它又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有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①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必须适应环境。
(如“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②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使土壤疏松”)③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5、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6、生物学能解决的问题:人口剧增、资源匮乏、能源危机、粮食短缺、环境污染和人类的健康。
7、生物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表现在衣、食、住、行等方面。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第2章探索生命1、显微镜:①结构:目镜、物镜、遮光器(上面有光圈)、反光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等。
②使用方法:取镜、安放---对光---观察---整理和收镜。
2、取送显微镜时,要一手握镜座,一手握镜臂。
对光成功后可以看到一个白亮的圆形视野。
3、若在显微镜下出现一个污点,转动目镜,污点动,则污点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动,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转动目镜、移动标本,污点都不动,则在物镜上。
4、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坏玻片标本。
如果物像在视野的右上方,玻片标本也应朝右上方移动,才可以使物像回到视野中央5、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体实际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X目镜放大倍数。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生命世界第一章生物学一研究生命的科学1 .生物的根本特征a.生物都需要摄入营养物质,进行呼吸与排泄;b.生物具有生长发育、繁殖与遗传变异现象;c.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d.除病毒外,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根本单位. 2 .生物学: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3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实验、调查、测量等,其中观察和实验是进行 科学探究的最根本方法.4 .科学探究的根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方案 ⑷ 实施方案〔5〕得出结论〔6〕表达、交 注意:科学探究实验有三个原那么: 对照、平行重复、单一变量.a.得有一个对照组,对照组的作用是对照.通常实验组进行实验处理,对照组不 做处理.b.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只能有 二上变量,除了要研究的变量以外其余条件都应相— 同,并限制在适宜状态.3次〕,结果要取平均值,目的是提升数据的可— 载物台一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 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镜筒一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 转换器一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 粗准焦螺旋一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 回. 细准焦螺旋一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 可以使物像更清楚.目镜和物镜一目镜是用眼观察的镜头;物 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遮光器一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用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可以调节光线 的强弱.反光镜一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6.显微镜使用时的步骤: 取镜、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①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②对光:目镜、物镜、通光抖、一圈、反光镣在一条直线匕 白亮圆形的视野. 〔用低倍镜对光,选择适宜的光圈并调节反光镜来调节光线〕 ③观察:观察的材料一定耍薄而透明.口诀: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调镜筒细欣赏,看完低倍转高 倍,九退整理十归箱. 7、考前须知 a .镜头的选用C.实验中经常要测量几次〔至少 靠性.5.显微镜的根本构造和作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如:目镜5X 物镜50X 显微镜放大倍数为5X 50=250倍b .对光光线理打,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聚光作用〕.c.观察先用低倍镜观察,调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找到细胞,再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楚,在低倍镜换高倍镜时,转动转换器后,只调细准焦螺旋即可看到物像.低倍镜换到高倍镜后:视野范围变小,变暗,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增大 .d .找标本移动原那么:标本的移动方向和我们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物镜方向是上、下颠倒、左、右翻转的,如视野中偏左上方的细胞,要移到中央来,需要向左上方移动载玻片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立的,放大的虚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易考易错考点:当活动目镜和装片时、视野中的污点始终不动,那么污点可能在物镜上.8.用显微镜观察永久装片〔血涂片、有丝分裂装片、叶片结构的切片〕玻片标本三种:装片、切片、涂片.装片:用生物体整体,或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材料制成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涂片:将液态的生物实验材料涂在玻片上制成的玻片标本第二单元我们生活的生物圈第二章生物与环境1.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主要有阳光、空气、土壤、水、温度等.如极地狐与大耳狐的形态不同,主要受温度影响;短日照可以促进菊花提早开花.生物因素是指影响一个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2. a.生物之间复杂的关系〔生物因素的影响〕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例:七星瓢虫捕食虾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关系. 大豆与根瘤菌是共生关系.药丝子与大豆是寄生关系.〕 b.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牛产粪便污染环境,影响牧草生长;蜕螂消除粪便,改进土壤;不同植被对空气的湿度影响不同;树木可净化空气减少噪音;蚯蚓疏松土壤通气和增加土壤肥力,总之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水平〔适者生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如形态上适应的有拟态、保护色等;结构上适应的有鸟有鸟翅、鱼有鳍等;生理、行为上适应的有:鸟类迁徙、夏眠等.第三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1.生态系统的组成1〕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2〕组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局部和非生物局部.生物局部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一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非生物局部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等.生态系统的成分缺一不可.2.生态系统的类型:湿地、森林与海洋被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之肾〞.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之肺〞.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的.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物及其能够生存的环境的总称.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和它们所生存的环境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 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的上层.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第三单元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第四章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1.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步骤:暗处理〔目的是: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一遮光处理〔目的:对照,使该处不进行光合作用,注意叶片遮光处要上下两面遮光,一般认为遮光处为对照组〕一放光照处3-4小时一去黑纸片一酒精脱色【酒精要隔水加热,目的是溶解叶绿素〔使现象更明显〕】一漂洗一加碘液一观察颜色变化〔遮光处不变蓝色,未遮光处变蓝色〕绿色植物含叶绿体的器官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廿是其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表达式:二氧化碳+水一本一>有机物+氧气叶绿体条件〔光〕、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场所〔叶绿体〕、产物【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和氧气】实质:光能一化学能〔能量转变〕;无机物/有机物〔物质转变〕即: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意义:①植物自身需要;②人与动物最终的食物来源和氧气来源应用:①“合理密植〞有利于提升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②温室里增施“气肥〞〔二氧化碳〕有利于提升光合作用强度,使蔬菜早熟丰产.3.叶的结构和功能, 外表:〔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细胞:细胞排列紧密,无色透明,外壁有角质层, 起保护作用t保卫细胞:半月形,中间的成对存在,含叶绿体,中间\ 的孔隙叫气孔,叶肉:y栏组织:接近上表皮,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洁,含叶绿体较多^ %棉组织:接近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那么,排列疏松里面含叶绿体较少^叶脉:支撑作用:含网状脉和平行脉L -管一一输送有机物注: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 户〞4 .根:生长在土壤中,起固定植株,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以及贮存养料的作用成熟区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细胞内有大 的液泡,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具有输导作用:运输水和无相盐圉]Y0 框尖粕立体帖的上#画林物伸长区细胞壁薄,内有较小的液泡, 细胞能伸长,是生长最快的区.分生区细胞体积小呈正方形,细胞^ 大,具分裂水平.根冠细胞排列不整洁,在根尖最前 端,起保护作用.〔1〕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在根尖〔根的最尖端到生长根毛的区域〕的成熟区.根尖的结构由顶端向上依次是根冠〔保护〕、分生区〔分裂〕、伸长区〔长长〕和成熟区〔大量的根毛增加了吸收面积〕〔2〕根的长度不断增加的原因:①分牛区的细胞不断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②伸长区的细胞不断成长、体积增大.5.绿色植物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无机盐作用氮 长叶 叶色发黄,生长缓慢磷 长果 植株呈现紫红色斑点 钾 长茎 叶子边缘像火烧一样,枯槁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1〕周围水溶液浓度4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 〔2〕周围水溶液浓度 >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6.应用:一次性施肥过多造成的烧苗现象〔植物失水〕、土壤干旱导致的植物萎焉 现象〔植物失水〕、带土移栽植物〔保护根尖及根毛〕第五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 1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1〕六类营养物质:糖类〔最主要供能物质〕、脂肪〔备用能量〕、蛋白质〔细胞 重要组成成分〕、生〔细胞的主要成分,约占体重的 60%-70%、无机盐和维生 素.〔膳食纤维被补%第七营养素〕 一 2〕人体内三大主要供能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也是大分子有机物,需要 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是小分子物质,不需要消化,直 接吸收.〕 3〕人体缺乏维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症: 缺乏维生素A:皮肤枯燥、夜盲症〔夜晚看不清东西〕、干眼症等.〔鸡蛋、猪 肝〕 缺乏维生素B: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 B i 缺乏症.注意与脚癣的区别,脚癣 是一种真菌引起的传染病,也称脚湿气〕、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等.〔谷类、猪肝〕 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反抗力下降等.〔蔬菜、水果〕 缺乏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V D 可以促进磷、钙的吸收和骨质发育. 〔鱼肝油、猪肝〕 4〕缺铁引起贫血〔猪肝〕.缺钙得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 缺碘得大脖子病〔地方性甲状腺月中〕〔海产品、豆制品等〕2 .鉴定食物成分的方法 淀粉遇碘酒变蓝色. 蛋白质高温会凝固,蛋白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有臭味. 脂肪能在纸片上留下“油斑〞.3 .营养合理的食谱的构成 1〕应摄入最多的食物是淀粉类物质、青少年应该多补充蛋白质.2〕养成良好的 饮食习惯:主副食合理搭配;粗细粮合理搭配;荤素合理搭配;三餐合理搭配; 饮食要定量3〕早上和中午都要吃饱吃 好,晚上要吃少. 早中晚能量比3: 4 : 3 5 .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1〕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的.消化道是一条长长的管道.包括 口腔〔牙齿是最硬的器官〕、咽〔食物、 空气的共同通道〕、食道〔食物的通道〕、 胃〔暂时贮存食物,通过蠕动搅磨食 题收 嶂液腺口腔 食道 水肝脏胆霾 解腺 十二指箭大肠 小肠 盲肠 阅尾,肛门清化 □Jj 淀粉 ---------- ►麦芽慢 葡英稚现酸 甘油 喈肪活 维生素 正和钻 木 .蛋白质运&彝航脂肪nn物)、小肠(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大肠、肛门 2)消化腺可分为两类:有的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如唾液腺、肝脏、胰腺; 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如肠腺、胃腺.(肝脏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可以乳化脂肪;肝脏具有解毒作用;肝 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5.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1)消化的过程:(淀粉、蛋白质和脂肪需要消化才能被吸收)由此可见,小肠是最主要的消化器官.(2)吸收的部位:岂立长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 盐和局部维生素.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以及大局部的水、无 机盐和维生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3)小肠的结构中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①最长, 5〜6米 ②有皱裳和小 肠绒毛,增大内外表积、③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 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薄、都是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的吸收. 第六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1 .食物链和食物网:(1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 链.食物链中箭头方向由被吃的一方指向吃的那一方,如草一兔食物链的特点:第一个环节是从绿色植物开始,第二个环节多是是植食性动 物, 第三个环节的生物大多是肉食性动物.如:草一鼠一鹰食物链一般包括3-5个环节,食物链环节越少,就越简单,反之,食物链就 复杂. 食物链由前到后,生物数量越来越少.食物链的书写:起始于生产者、箭头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终止于最高消费者、 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2 ) 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 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 了食物网.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流动.a.能量流动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 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渐递减.b.物质循环是循环不息的,在食物链及无机环境中反复出现和循环. 大气中 的二氧化碳是碳循环的主要形式.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并积累 某种物质,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不断增加的现象.生物富集常常伴随食物链 而发生.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 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淀粉-麦芽糖-葡萄糖□E 小肠初步消化最终消化蛋白质f 多肽f 氨基酸胃 小肠 初步消化最终消化脂肪一脂肪微粒一甘油 +脂肪酸(消化开始和最终都在小肠内)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水平相对稳定的.般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不同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的水平不一样,一般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自动调节平衡的水平越强,相反,这样的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被破坏了,具恢复水平就越差.第七章能量的释放与呼吸1.呼吸作用〔注意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拟.〕表达式: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2.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2〕呼吸道:由鼻〔处理空气〕、咽〔空气食物的共同通道〕、喉〔发声的部位〕、气管〔产生痰〕、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还能使到达肺的气体变的温暖、湿润、清洁. 3〕胞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的结构跟功能相适应:肺泡数量多,外包毛细血管,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是一层上皮细胞构成.4〕肺活量是人体呼吸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测量方法:一般每人测量3次,最大值即为被测者的肺活量.34、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由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 当吸入的空气到达肺泡时,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随呼气的过程排除体外.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运送到组织细胞处, 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氧气可以透过较薄的血管壁进入到组织细胞内,同时,细胞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也通过扩散作用进入到血液中.进入细胞的氧气,最终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参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气体交换:嗣M ,:通装〔静脉血变成动脉血〕;-nftS组织内的气体交换:血液,一口组织细晌〔动脉血变成静脉血〕.5.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呼吸作用的意义: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一局部以热能形式释放出来〔维持体温〕,另一局部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在ATP中.〔ATP是生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七年级上生物知识点苏科版
七年级上生物知识点苏科版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科学的学科,它研究人类、动植物以及微生物等生命体的结构、特性、功能和演化等问题。
对于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生物学的学习有助于增加对生命科学的基础认识,认识自然界的生命形态和分类,以及了解一些常见的疾病的预防方法。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苏科版七年级上生物学的知识点。
第一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学认为,自然界的生命形式可以分为5个界:原核生物界、真核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和真菌界。
每个界内又根据其特征的不同被分为不同的门、纲、目、科、属和种。
生物的多样性源于生物的不断进化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第二章生物基础细胞是生物学基本结构,它是生物体内分子和物质交换的基本单位。
细胞的种类很多,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在细胞内,不断进行着新陈代谢、合成蛋白质和维持细胞膜等过程。
DNA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负责记录人体的遗传信息。
第三章生物的遗传遗传又称遗传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研究的是生物在遗传上的变化以及遗传物质在遗传中的作用。
人体的遗传物质DNA,分为46条染色体,20,000至25,000个基因。
第四章生命的进化生物的进化学说是生物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它认为所有生物都是由原始物种逐渐进化而来的。
进化还可以通过自然选择、遗传漂变和基因交流等方面产生。
其中自然选择是最受重视的机制。
第五章健康知识生物学的学习有助于了解疾病的预防方法。
例如,洁净和卫生是预防传染病和保护健康的重要举措。
此外,还需要适当摄入营养,科学饮食,保持身体健康。
结语以上内容是苏科版七年级上生物学知识点的简单介绍。
学习生物学不仅可以了解生命丰富的形式和结构,也可以了解自身身体和健康的相关知识。
生物学也是我们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去探究疾病的产生和解决办法,去应对环境的变化而需深入研究的学问。
希望学生们在此次英语学习中,可以对生物学产生深入的兴趣和了解,并且获得生命科学基础知识的交流和增长。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江苏省适用)
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第一章生物与生物学第一节、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
1生物c生物都需要摄入营养物质,进行呼吸与排泄;b生物大多由细胞有序构成;a、生物的基本特征:2d 具有生长发育、繁殖与遗传变异现象;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的科学。
生命活动规律和生命现象、生物学是研究3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第二节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
实验和观察其中测量等,调查、、实验、观察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1实验是一切科学探究的基础。
有时需要借助于一定判断和分析,仔细看对象的特征和特性。
再做出观察目的观察时,首先要根据、2等。
显微镜和放大镜的仪器,如、实验过程:3 设计并实施实验步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明确实验目的→准备实验材料和用具→ 4 、认识显微镜、显微镜的成像5→物镜→镜筒→(一定要透明)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目镜(放大成倒立的虚像)→眼。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6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镜座,正确取出显微镜,放取镜和安放:)1(在实验桌上,略偏左,使镜臂对着身体,镜筒向前。
(三转)对光:)2(转遮光器,选一较大的光 B.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A. 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转动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C.圈对准通光孔。
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实验室内光线不强时,对光时,应选择较大的光圈和凹面反光镜。
)放置切片标本3(使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用压片夹压住,放玻片标本在载物台上,A. 看着侧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注:此时实验者的眼睛应B. 物镜头和玻片之间,以免压碎))观察:4(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像,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两后,两旁,一垂,一降))收镜5(取下载玻片,擦干外表,压片夹转后,反光镜垂直,物镜偏到两旁,镜筒下降最低处,送进镜箱,放回原处。
初一生物苏教版上册知识点必背
初一生物苏教版上册知识点必背初一生物苏教版上册必背知识点如下:1.种皮(保护)种子结构子叶(贮存营养);胚胚芽:发育为茎和叶;胚轴:发育为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根:发育为根;胚乳(贮存营养),只有单子叶植物有。
2.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
种子萌发的外接条件:足够的水、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3.种子萌发条件实际应用⑴将大米播到地里,长不出幼苗的原因是胚已被破坏。
⑵浸没在水中的小麦种子不萌发,原因是缺乏空气。
4.根尖: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部分这一段。
5.根尖的结构成熟区:细胞体积较大,外有根毛,吸收水、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伸长区:细胞体积较大,呈长方形,使根尖伸长。
6.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最关键的部位是分生区。
7.根的生长主要是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的结果。
8.根的生长具有向地生长、向肥生长、向水生长的特性。
9.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是因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大大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
10.根吸水的原理:外界溶液浓度是直接影响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主要原因之一。
⑴细胞吸水:外界溶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⑵细胞失水:外界溶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如施肥过多出现“烧苗”现象。
11.植物生活需要量大的无机盐:含氮无机盐(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无机盐(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花的开放,果实、种子成熟,使硕果累累)、含钾无机盐(促进糖类的形成和运输,使茎杆健壮)。
12.枝芽发育成茎,花芽发育为花。
13.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14.范-海尔蒙特的柳树栽培实验,说明绿色植物生长主要物质是水。
15.普利斯特莱的(小鼠、蜡烛、植物)实验说明: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更新空气。
4.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场所是叶绿体。
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如韭黄的形成。
苏科版七年级上学期生物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第1节生物与生物学1.生物是有生命的。
植物生物动物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2.生物都能够表现出一些生命现象。
这些现象就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书P4)3.生物学: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4.生物学发展前景:取得的重大成就(克隆技术、转基因食品、杂交水稻、试管婴儿)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第2节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1.观察和实验室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
2.科学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得出结论(这5个步骤并非是固定不变的)3.单一变量原则:在实验中除了要研究的变量以外,其余的变量都应相同,并控制住适宜状态)4.显微镜的使用(书P10)①取镜和安放:右手……左手……,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
②对光:左眼观察,右眼要睁开。
目镜内看到一个圆形的光屏叫做视野③观察: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④收镜:一竖、一降、两旁、两后。
显微镜的种类很多,有光学显微镜,也有电子显微镜。
在中学生物实验室里,使用较多的是一种学生用的光学显微镜。
5.玻片标本有三种:装片、切片、涂片(书P12)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1节生物生存的环境1.环境:是指生物周围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2.自然环境:是指水、光、空气、温度、湿度、土壤、岩石等。
珊瑚虫主要生活在热带海洋的浅海区,珊瑚虫的骨骼能在海洋中堆积成珊瑚礁。
第2节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非生物因素:生物生存环境中的非生物部分。
主要有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
(即“自然环境”)生物因素:是指影响一个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2.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阳光:没有阳光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以它为事物的动物和人类就无法生存空气:动、植物、人类缺少空气就无法呼吸水: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缺少水,动、植物就会死亡温度:每一种生物只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生活,温度过高过低都会死亡。
影响可以是有害的,也可以是有利的。
七年级上册生物课本知识苏教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课本知识苏教版(一)我们周围的生物一、生物的主要类群1、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
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
2、植物主要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分为两大类:⑪、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蛇)、鸟类、哺乳类。
⑫、无脊椎动物主要包括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二、生物的生命现象1、有严整的结构。
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病毒除外)。
2、能够由小长大(生长)。
如蝌蚪发育成青蛙。
3、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得物质和能量(营养)、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呼吸)、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排泄)。
4、产生自己的后代使物种得以延续(繁殖),并把它们的特征传给后代(遗传),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亲代与后代及后代之间存在差异(变异),如同一株藤上的西瓜有大有小、花色也不同。
5、对外界剌激能作出一定的反应。
如绿色植物的根向地生长、茎向光生长;动物有趋向有利剌激、躲避有害剌激的行为(趋利避害)。
6、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七年级上册生物课本知识苏教版(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环境影响生物)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存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
可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2、生物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空气、阳光、温度、水分、土壤等3、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4、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提出问题: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什么? 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制定(实施)方案:(略) 。
对照实验的变量是:光。
(实验完毕后将鼠妇放归大自然) 得出结论: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适应环境: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剌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茎绿色肥厚,不仅可以储存大量的水分,还能代替叶进行光合作用;根非常发达,能吸收沙漠深处的水分。
又如蚯蚓的刚毛有助于在洞穴中运动;体表的黏液有助于它在土壤中钻穴和呼吸。
【苏科】七上生物知识点梳理总结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知识点梳理总结第1单元走进生命世界第1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第1节生物与生物学1.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熊猫和玩具熊猫的根本区别是熊猫具有生命特征。
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
2.生物的基本特征(1)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2)生物生活过程中需要摄入营养物质,进行呼吸和排泄;(3)生物能够生长发育、繁殖后代,具有遗传变异现象;(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
3.生物学就是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2节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一、学习观察与实验(1)观察微小物体或微小特征,需要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
(2)实验的一般规程有: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二、学习使用显微镜1.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步骤3.显微镜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内容(1)成像原理: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要透明)→物镜→镜筒→目镜→眼。
对实验材料的要求是:薄而透明,才有利于透光。
(2)倒像:在显微镜视野内看到的物像是上下颠倒、左右翻转的倒像(180度旋转)。
例如:玻片上p ,物像是d 。
(3)目镜物镜:目镜没有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有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标本的距离越近。
(4)放大倍数:物像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例如:一台显微镜有5X 、10X 、15X 三个目镜,有10X 、45X 两个物镜,那这台显微镜的最小放大倍数和最大放大倍数分别是50倍和675倍。
(5)视野中物像的变化: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范围越小;视野越暗;所看到的细胞数量越少;细胞体积越大;结构越细微。
视野内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总数量的变化,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
(6)调焦:若要使镜筒明显上升或下降,应调节粗准焦螺旋,要使观察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七年级上册生物书苏科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书苏科版一、生物与环境。
1. 生物的基本特征。
- 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包括营养、呼吸、排泄等。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通过摄食获取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等。
- 生物能生长发育,一粒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幼体可以发育成成体。
- 生物能繁殖后代,植物通过开花结果繁殖,动物通过生殖方式繁殖后代。
- 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子代与亲代相似又不完全相同。
-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如含羞草受到触碰会合拢叶片,动物会逃避敌害等。
- 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如骆驼适应沙漠环境,蚯蚓改良土壤等。
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 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例如,阳光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生活习性;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和生长发育,如极地的生物种类少,热带的生物种类丰富;水是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干旱地区生物种类少;空气影响生物的呼吸等。
- 生物因素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捕食关系(如狼和羊)、竞争关系(如水稻和杂草争夺阳光、水分和养料)、合作关系(如蚂蚁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合作)、寄生关系(如蛔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等。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 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很多,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刺,减少水分散失;骆驼刺根系发达,便于吸收地下深处的水分;海豹皮下脂肪厚,适应寒冷的海洋环境等。
- 生物影响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降低空气温度;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等。
二、探索生命的器具。
1.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 结构。
- 光学部分包括目镜、物镜、反光镜等。
目镜和物镜是放大物像的结构,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用于调节光线。
- 机械部分包括镜座、镜柱、镜臂、载物台、压片夹、遮光器、转换器、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等。
镜座稳定显微镜,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光圈用于调节光线强弱,转换器可转换物镜,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用于调节焦距。
七年级上册生物必背知识点苏科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必背知识点苏科版生物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的学科,它研究各种生物的结构、功能、生态、进化、分类等方面的知识,对于我们了解自然和生命的奥秘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在初中生物学中,掌握生物的基本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七年级上册生物必背知识点(苏科版)。
一、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的基本特征是有机体、代谢、遗传、生长与发育、适应环境五个方面:1.有机体:生物都是由一些有机化合物构成的,能够营养、繁殖、适应环境等。
2.代谢:生物在活动过程中要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包括合成、分解、消耗营养物质等过程。
3.遗传:生物能够将自身的基因遗传给后代,这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4.生长与发育:生物在其生命周期内需要经历一定的生长与发育过程。
5.适应环境:生物需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才能生存和繁衍后代。
二、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构成的,其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等。
1.细胞膜:细胞膜是由磷脂和蛋白质等分子构成的,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并提供细胞的形态和稳定性。
2.细胞质:细胞质是细胞膜内部的全部物质,包括细胞器和细胞液等。
3.核:核包括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等,掌管细胞的生物合成过程和遗传信息的传递。
三、种群与生态种群是同一种生物在同一地域内,可以自由交配并繁殖后代的个体总称。
而生态则是研究生物与他们的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
1.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圈、生物群落和生态位等。
2.种间关系: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类生物之间的关系就是种间关系,主要包括捕食关系、竞争关系等。
3.人类与生态:人类活动的不当干扰会破坏生态平衡,具有不可预测的严峻后果。
因此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四、植物的结构和生命过程植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植物的结构和生命过程对于理解植物活动和发育规律具有重要的帮助。
1.植物的结构:植物包括根、茎、叶、花和果实等部位,分功能结构不同,但都是植物体结构的组成部分。
(完整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一、我们周围的生物1.生物:有生命的物体2•生物的生命现象:O 1生物都有一定的结构(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0都能够由小长大(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有关);G都能新陈代谢;O 4都能生殖、遗传、变异;③都有应激性;O6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生物主要分为:植物、动物、微生物。
地球上的植物大约有50 多万种,动物约有150多万种。
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个体一般比较微小,结构简单,但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却十分广泛。
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态因素: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
2.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生物。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水、温度、空气和土壤等。
3.光和温度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重要的非生物因素,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
4.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通常都和其生存的环境相适应。
5.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绿色肥厚的茎,不仅可以储存大量的水,还能代替叶进行光合作用;根系非常发达,能够吸收沙漠深处的水分。
6.蚯蚓体表的刚毛有助于它们的爬行运动,体表的粘液有助于它们在土壤中爬行和呼吸。
它们的钻穴和取食等活动可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和肥沃。
7.在炎热的夏季,植物茂盛的地方气温比较低,空气湿度大(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因为植物的蒸腾作用影响环境。
三、我们身边的生物学1.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 .世界人口剧增,资源匮乏,能源危机,粮食短缺,环境污染,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
心血管疾病、癌症、艾滋病等也严重地威胁着我们人类的健康,而解决这些问题都离不开生物学的发展。
第二章探索生命一、探索生命的器具1.显微镜的结构:目镜、物镜(观察,目镜长度与倍数成反比,物镜长度和倍数成正比)、粗准焦螺旋(一般调节,顺下逆上)、细准焦螺旋(精细调节,使物象变得更加清晰)、反光镜(反射光线)放大倍数=目镜x 物镜(放大的是长度,不是面积)2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安装;对光;观察(原则:先下后上,先低后高,先粗后细);收镜3.常用探究器具的种类:观察器具:显微镜,放大镜解剖器具:解剖剪,镊子计量器具:天平,量筒加热器具:酒精灯,三脚架通用器具:烧杯,试管,试剂瓶,培养皿等4.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跟实际物像呈180 度旋转,不影响顺时针、逆时针5.视野中污点的判断方法:视野中污点只能在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走进生命世界第一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1.生物的基本特征a.生物都需要摄入营养物质,进行呼吸与排泄;b.生物具有生长发育、繁殖与遗传变异现象;c.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d.除病毒外,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生物学: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3.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实验、调查、测量等,其中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
4.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注意:科学探究实验有三个原则:对照、平行重复、单一变量。
a.得有一个对照组,对照组的作用是对照。
通常实验组进行实验处理,对照组不做处理。
b.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只能有一个变量,除了要研究的变量以外其余条件都应相同,并控制在适宜状态。
c.实验中经常要测量几次(至少3次),结果要取平均值,目的是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5.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
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
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
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
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
目镜和物镜—目镜是用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用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
6.显微镜使用时的步骤:取镜、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①取镜和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②对光:目镜、物镜、通光孔、光圈、反光镜在一条直线上。
白亮圆形的视野。
(用低倍镜对光,选择合适的光圈并调节反光镜来调节光线)③观察: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
口诀: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调镜筒细观赏,看完低倍转高倍,九退整理十归箱。
7、注意事项a.镜头的选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如:目镜5X 物镜50X 显微镜放大倍数为5×50=250倍b.对光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聚光作用).c.观察先用低倍镜观察,调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找到细胞,再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在低倍镜换高倍镜时,转动转换器后,只调细准焦螺旋即可看到物像。
低倍镜换到高倍镜后:视野范围变小,变暗,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增大.d.找标本移动原则:标本的移动方向和我们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物镜方向是上、下颠倒、左、右翻转的,如视野中偏左上方的细胞,要移到中央来,需要向左上方移动载玻片。
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立的,放大的虚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易考易错考点:当活动目镜和装片时,视野中的污点始终不动,则污点可能在物镜上。
8.用显微镜观察永久装片(血涂片、有丝分裂装片、叶片结构的切片)玻片标本三种:装片、切片、涂片。
装片:用生物体整体,或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材料制成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涂片:将液态的生物实验材料涂在玻片上制成的玻片标本第二单元我们生活的生物圈第二章生物与环境1.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主要有阳光、空气、土壤、水、温度等。
如极地狐与大耳狐的形态不同,主要受温度影响;短日照可以促进菊花提早开花。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一个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2.a.生物之间复杂的关系(生物因素的影响)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
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关系。
大豆与根瘤菌是共生关系。
菟丝子与大豆是寄生关系。
)b.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牛产粪便污染环境,影响牧草生长;蜣螂清除粪便,改良土壤;不同植被对空气的湿度影响不同;树木可净化空气减少噪音;蚯蚓疏松土壤通气和增加土壤肥力,总之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适者生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如形态上适应的有拟态、保护色等;结构上适应的有鸟有鸟翅、鱼有鳍等;生理、行为上适应的有:鸟类迁徙、夏眠等。
第三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1.生态系统的组成1)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组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等。
生态系统的成分缺一不可。
2.生态系统的类型:湿地、森林与海洋被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之肾”。
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之肺”。
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的。
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物及其能够生存的环境的总称。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和它们所生存的环境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
第三单元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第四章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1.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步骤:暗处理(目的是: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遮光处理(目的:对照,使该处不进行光合作用,注意叶片遮光处要上下两面遮光,一般认为遮光处为对照组)→放光照处3-4小时→去黑纸片→酒精脱色【酒精要隔水加热,目的是溶解叶绿素(使现象更明显)】→漂洗→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遮光处不变蓝色,未遮光处变蓝色)绿色植物含叶绿体的器官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叶是其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表达式:条件(光)、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场所(叶绿体)、产物【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和氧气】实质:光能→化学能(能量转变);无机物→有机物(物质转变)即: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意义:①植物自身需要;②人与动物最终的食物来源和氧气来源应用:①“合理密植”有利于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
②温室里增施“气肥”(二氧化碳)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使蔬菜早熟丰产。
3.叶的结构和功能表面:(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细胞:细胞排列紧密,无色透明,外壁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保卫细胞:半月形,中间的成对存在,含叶绿体,中间的孔隙叫气孔,叶肉:栅栏组织:接近上表皮,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含叶绿体较多.海棉组织:接近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里面含叶绿体较少.叶脉:支撑作用:含网状脉和平行脉具有输导作用:导管——运输水和无相盐筛管——输送有机物注: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4.根:生长在土壤中,起固定植株,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以及贮存养料的作用。
成熟区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细胞内有大的液泡,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伸长区细胞壁薄,内有较小的液泡,细胞能伸长,是生长最快的区。
分生区细胞体积小呈正方形,细胞絯大,具分裂能力。
根冠细胞排列不整齐,在根尖最前端,起保护作用。
(1)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在根尖(根的最尖端到生长根毛的区域)的成熟区。
根尖的结构由顶端向上依次是根冠(保护)、分生区(分裂)、伸长区(长长)和成熟区(大量的根毛增加了吸收面积)(2)根的长度不断增加的原因:①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②伸长区的细胞不断成长,体积增大.5.绿色植物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
无机盐作用缺少表现氮长叶叶色发黄,生长迟缓磷长果植株呈现紫红色斑点钾长茎叶子边缘像火烧一样,干枯(1)周围水溶液浓度<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
(2)周围水溶液浓度>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6.应用:一次性施肥过多造成的烧苗现象(植物失水)、土壤干旱导致的植物萎蔫现象(植物失水)、带土移栽植物(保护根尖及根毛)第五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1)六类营养物质:糖类(最主要供能物质)、脂肪(备用能量)、蛋白质(细胞重要组成成分)、水(细胞的主要成分,约占体重的60%~70%)、无机盐和维生素。
(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营养素)2)人体内三大主要供能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
(也是大分子有机物,需要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是小分子物质,不需要消化,直接吸收。
)3)人体缺乏维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症:缺乏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夜晚看不清东西)、干眼症等。
(鸡蛋、猪肝)缺乏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B1缺乏症。
注意与脚癣的区别,脚癣是一种真菌引起的传染病,也称脚湿气)、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谷类、猪肝)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
(蔬菜、水果)缺乏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
VD可以促进磷、钙的吸收和骨质发育。
(鱼肝油、猪肝)4)缺铁引起贫血(猪肝)。
缺钙得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
缺碘得大脖子病(地方性甲状腺肿)(海产品、豆制品等)2.鉴定食物成分的方法淀粉遇碘酒变蓝色。
蛋白质高温会凝固,蛋白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有臭味。
脂肪能在纸片上留下“油斑”。
3.营养合理的食谱的构成1)应摄入最多的食物是淀粉类物质,青少年应该多补充蛋白质。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主副食合理搭配;粗细粮合理搭配;荤素合理搭配;三餐合理搭配;饮食要定量3)早上和中午都要吃饱吃好,晚上要吃少。
早中晚能量比3:4:34.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1)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
消化道是一条长长的管道。
包括口腔(牙齿是最硬的器官)、咽(食物、空气的共同通道)、食道(食物的通道)、胃(暂时贮存食物,通过蠕动搅磨食物)、小肠(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大肠、肛门。
2)消化腺可分为两类:有的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如唾液腺、肝脏、胰腺;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如肠腺、胃腺。
(肝脏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可以乳化脂肪;肝脏具有解毒作用;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
)5.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1)消化的过程:(淀粉、蛋白质和脂肪需要消化才能被吸收)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消化开始和最终都在小肠内)由此可见,小肠是最主要的消化器官。
(2)吸收的部位:胃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
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以及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
(3)小肠的结构中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①最长,5~6米②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内表面积、③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薄、都是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的吸收。
第六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1.食物链和食物网:(1)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