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学案

合集下载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说课稿)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说课稿)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说课稿)《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红星照耀中国》产生的背景及书的成因。

2、了解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全书的兴趣。

3、体会革命英雄的爱国精神和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纪实作品的内容、成因及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全书的兴趣。

难点:体会革命英雄的爱国精神和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导入有一本书,第一次向世界介绍了红色中国,也是毛泽东的形象第一次亮相世界。

它一经出版,就风靡世界。

一个月内,重印三次,销量突破十万册,被翻译成二十几种语言。

在它的影响下,不到一年,有两万爱国青年奔赴延安,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毅然奔赴抗日前线。

这本书就是《红星照耀中国》。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引出作者埃德加·斯诺。

出示作者简介,并采取填空形式检测学生对作品及作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作者简介由猜图片人物,引入背景介绍。

设计意图:以图片形式展示毛泽东人物的形象对比,引出当时社会背景下对共产党产生的种种谣言,从而进一步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

阅读课本67-68页,圈点勾画阅读纪实作品的方法。

任务一:浏览序言、目录,明确作者采访路线及主要内容学生根据给出地点进行排序,明确采访线路。

速读目录,概括书本主要内容。

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设计意图:1.出示任务要求,结合阅读纪实作品的方法,通过实践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纪实作品的方法。

2.出示主要内容框架,学生补充内容。

并要求课前拿到地点的学生根据手中拿到的地点名称,在黑板上按照采访路线排序。

检测学生阅读效果。

利用希沃倒计时功能,有效把握课堂节奏。

任务二:分析人物,体会红星精神一、阅读下面文字思考:他是谁?从这些文字中,你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3.重点章节精读
-精读书中关于长征、抗日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
-分析书中对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生动描绘。
4.语言特色与写作手法
-探讨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所运用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手法。
5.思想内涵与现实意义
-挖掘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内涵,探讨其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6.名著阅读方法指导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基本概念。这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它以外国记者的视角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历史和革命斗争。这本书的重要性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帮助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人物风采。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斯诺对长征的描述,展示了他在实际中如何记录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以及这些记录如何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长征的历史意义。
3.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探讨作品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命运、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4.发展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提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后拓展阅读中,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能力。
小组讨论的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分享成果时能够较好地结合作品内容和个人思考,但有时候他们的观点较为零散,缺乏逻辑性。为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我考虑在下一堂课中加入一些逻辑训练的小练习,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此外,我也注意到,对于作品中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手法的鉴赏,学生们普遍感到难度较大。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文学素养和阅读经验还不够丰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打算引入更多类似的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逐步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与学习要素1.了解纪实作品,学习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

2.通过专题探究,感知书中内容,了解作者观点。

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利用序言、目录进行整体把握,梳理作品中的事实,读懂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指导读者的生活。

二、教学建议《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

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他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即后来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对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予以报道。

该作品从多个方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

斯诺通过对领导人和普通民众的观察和描述,把枯燥的内容转变为让读者读起来感到亲切生动的文字。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历史学家费正清评价该书:“《红星照耀中国》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它不仅是一份历史记录,而且阐明了时代的发展趋势。

“作为一部纪实作品,指导阅读时,最基本的要求是让学生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学习作者用事实来表明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方法,最终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三、教学过程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其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不能凭空虚构。

《红星照耀中国》就是一部纪实作品,它不像一些文学艺术作品,要么有曲折跌宕的情节,要么有华丽隽永的语言或丰富神奇的想象,但它也有自己的特点和价值。

我们该如何来阅读此类作品呢?活动设计一:七嘴八舌话方法1.归纳。

●利用序言、目录,获取整体印象●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读懂作者用事实表达的观点及持有的态度●结合实际,指导学习与生活2.读序言,了解相关背景信息。

作者是谁?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完成的作品?作品有什么影响?题目是什么意思?3.根据目录制订阅读计划。

方法的归纳,是指导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重要教学手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长征的历史意义和长征精神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历史背景和现实生活,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长征精神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团结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们扮演红军战士,模拟长征途中的某个场景,体验长征的艰辛。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红星照耀中国》的名著导读教学过程中,我深感学生对长征这段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被充分激发。通过导入新课环节的问题,我发现学生们能够迅速投入到对长征精神的探讨中。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讲授过程中,对于长征精神的深入理解,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运用案例分析、重点难点解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长征的历史意义和长征精神的内涵。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些方法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理解不够透彻。为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以提高他们的理解力。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学生们在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角色扮演活动,他们更能体会到长征的艰辛。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时过于依赖教材,缺乏独立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学生们在讨论长征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时,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有价值的观点。这表明学生们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和实践意识。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多组织一些口语表达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识记并理解作品中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形象及象征意义,如长征、毛泽东、周恩来等。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案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案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学目标】1.浏览目录,追寻作品的真实与时代意义,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2.选读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用人物纪实方式,发现伟人的伟大与平凡。

3.把握作者对“事实”的感受和印象,体会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选读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用人物纪实方式,发现伟人的伟大与平凡。

【教学方法】范例法,点拨法,猜读法,速读法,批注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导语:有一本书,它是一部准确新闻的著作;有一本书,它是一部真实历史的著作;有一本书,它是一部生动文学的作品。

作者:埃德加·斯诺来自于美国的小康之家,新闻记者。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二、读目录,了解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活动一:梳理阅读用看新闻的眼光阅读,追寻作品的真实与时代意义。

阅读提示:浏览目录——回顾作品——编写消息(一)教师示例:第1篇探寻红色中国记者:埃德加·斯诺1936年6月报道:中国共产党人究竟是怎样的人呢?中国红军真的是“土匪”吗?中国的苏维埃是怎样的?中国共产党倡议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是什么意思?......为了探寻红色中国之谜,我踏上了去西安的慢车。

在西安,我发现“剿共”副总司令张学良与“匪军”令人惊诧地结成了联盟。

在东北军和神秘人王牧师的帮助下,我踏上了去红都探险的路。

方法总结:纪实作品,用事实说话。

如何阅读呢?1.利用序言、目录等,快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2.边读边记,做好摘抄,归纳梳理作中“事实”的线索脉络、前因后果、发展变化。

3.把握作者对“事实”的感受和印象,体会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4.汲取营养同时,善于参考相关资料联系、比较、分析。

(二)学生阅读活动:仿示范,用方法。

阅读《造反者》选段49页—53页(或40—44页):1.圈画梳理周恩来的这段经历。

2.除了让你了解了关于周恩来的事实之外,你读到作者的对人物的态度了么?活动二:认识人物用人物纪实方式,发现伟人的伟大与平凡。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 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 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一等奖创新教案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作品相关常识2.明确长征的路线、困难及意义3.体会红军革命领袖及其他“小人物”的崇高精神品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红星照耀中国》始终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

直到作者去世以后,它仍然是国外研究中国问题的首要的通俗读物。

它在全世界有亿万的读者,这是并不奇怪的。

它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

——胡愈之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白修德【题目解说】斯诺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必将照耀全中国。

本书因而得名《红星照耀中国》。

1938年,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本书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创作背景】在1936年10月,红军即已完成了举世闻名的“长征”,胜利到达陕北。

然而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种种不实的谣言,千方百计地严密封锁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一切消息,所以中国革命的真相,对世界各国人民来说,也完全是一个难以猜测的“谜二为了搞清陕北苏区这个“未知之地”的真实情况,揭开这个举世之“谜”,斯诺决心秘密前往苏区。

在得到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两家报纸的赞同支持后,经宋庆龄和华北地下党组织的具体帮助和安排,斯诺于1936年6月满怀喜悦之情,带着一封用隐显墨水写的致毛主席的介绍信,加上“两只照相机,二十四个胶卷,还有足够的笔记本J极为秘密地从西安出发,开始了影响他一生的“陕北之行二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

后来又将书名改为《西行漫记》在国内出版,不到几个月就轰动了国内外华侨,一个月内,重印发行十万册以上。

对比外媒报道的毛泽东和斯诺笔下的毛泽东,思考《红星》畅销的原因。

【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记者、作家。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语文八上《红星照耀中国》中期导读课教学设计“红小鬼”的故事一、学情分析(1)学生对书中描述的这段红色历史有所接触但了解得并不细致、清晰,更不深入;面对繁杂的内容有些无所适从。

(2)学生喜欢生动的故事,平实的叙述会让学生感到枯燥。

二、教材分析《红星照耀中国》是八上“名著导读”的书目,借由它我们将进行纪实作品的阅读。

对于喜欢曲折情节的大部分学生来说,这很可能是他们接触的第一本纪实类作品。

在这本书中,作者斯诺以时间为序,以走访行踪为线索,以一个中立者的角度,忠实记录了他自1936年6月至10月“探寻红色中国”的过程。

这本书中所记录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不仅解开了斯诺心中的谜团,更是让全世界全面了解到了彼时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红星照耀中国》自出版之日起,无论从政治、历史的角度还是从文学的角度,均意义非凡。

《“红小鬼”》是《红星照耀中国》第十章“战争与和平”中的第二篇,选择它作为中期导读的切入点是因其内容的适切性。

这个专门记录红军小战士面貌的章节,不仅将前面散落在各章节中的“红小鬼”集合在了一起,更是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向我们展现了这一“红色中国”中特殊的群体。

跨越近一个世纪的同龄人的故事,可以让今天的学生在了解书中真实记录的见闻外,清晰地了解到第二个层面的事实:“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红小鬼”这一群体不仅极好地诠释了“战争”与“和平”的关系,亦是我们研究本书写作手法,感受、传承红军战士高尚精神品质的一个媒介——他们是中国的未来!选取他们为“分析阅读”的媒介,可以唤起学生更多的共鸣和共情。

三、教学目标(1)从内容、写法、主题三个角度研读《“红小鬼”》,感受“红小鬼们”的理想信念、胸襟气度、高贵纯净的心灵,进而获得对此篇的整体认知。

(2)带读本章的其他三篇:《再谈西北四马》《实践中的统一战线》《关于朱德》,明确此四篇纳于“战争与和平”一章之下的目的,进一步明确“红星”的确切含义。

第三单元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教案

第三单元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长征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形象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如分析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决策过程和红军战士的英勇行为。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长征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困难面前保持坚定信念?”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红星照耀中国》的第一、二章。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坚持和团结协作的情况?”(如集体合作完成一项任务)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红军长征的奥秘。
-学习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所展现出的坚定信仰、顽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精神。
(3)长征精神的传承
-理解长征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如坚定信念、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等;
-结合现实生活,探讨长征精神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
2.教学难点
(1)对长征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
-学生可能对长征过程中的具体事件、地理位置和时间顺序掌握不清,需要教师通过讲解、图示等方式进行辅助教学;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模拟红军长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场景,体验红军所面临的艰难抉择。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的过程及心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长征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首先,学生们对于长征的历史背景和事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学生们对长征过程中的艰难困苦有了更直观的感受,这也让他们更加敬佩红军的英勇顽强。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

大安区初中语文集体研备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上学期年级八年级单元三单元课题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探究课)课时数三课时主备人执教人教学目标1.读法指导,把握纪实作品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制订阅读任务和目标。

3.梳理历史事件,初步了解作品所写事实及人物形象。

4.体悟长征精神和革命信仰,培养读名著的兴趣。

5.活动展示,撰写读书报告。

教学重点读法指导,把握纪实作品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1.梳理历史事件,初步了解作品所写事实及人物形象2.体悟长征精神和革命信仰。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案、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课时二课时课时目标1.梳理历史事件,初步了解作品所写事实及人物形象2.体悟长征精神和革命信仰。

预习单阅读全书,思考以下专题。

专题一: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

专题二:关于长征专题三:信仰与精神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备课导入毛泽东《七律·长征》生读谈对长征的了解生在朗读和谈看法中引入新课学习,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和阅读状态。

重点研习长征1.长征知多少?2.为什么要长征呢?3.你知道长征的路线及里程吗?红军长征首先向西,然后向北,中央红军长征经过了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和陕西共11个省。

红军长征总里程约为二万五千里。

4.长征途中面临的困难?5.列举长征途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6.长征的历史价值?简介自己了解的相关资料思考、讨论中梳理情节,感悟长征精神。

生列举事件,分享精彩情节。

讨论通过问题的层层推进梳理情节,感悟长征精神。

生在分享精彩情节中,调动学生的兴趣,对红色人物及事迹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进一步感悟长征精神。

合作探究质疑1.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是怎样的?2.根据文段归纳长征精神?屏幕展示文段列句因为成千上万的农民赤卫队和游击队在少数正规人员领导下仍继续坚决抵抗到底。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案)
-把握作品中的情感态度,体会作者对红军长征的敬意和对中国革命的期待。
-将长征精神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小组讨论和分享心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克服羞涩、紧张等心理障碍。
举例解释:
-在分析纪实作品时,指导学生如何从字里行间分辨事实与观点,例如作者在描述红军长征时,哪些是客观记录的事实,哪些是带有主观情感的评价,帮助学生提高辨别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纪实文学作品的基本概念。《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它以真实事件为基础,客观生动地记录了红军长征的历程。纪实文学作品是传承历史、启迪思想的重要载体。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一个具体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纪实文学作品如何通过真实事件展现长征精神,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历史、汲取力量。
-识记并运用作品中的生僻字词、成语典故,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举例解释:
-通过讲解斯诺的身份和创作背景,使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价值,例如斯诺作为外国记者,客观记录了中国革命的情况,为世界了解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提供了真实资料。
-通过对红军长征过程的深入学习,让学生感受长征精神的伟大,例如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困苦的历程,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红星照耀中国》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坚持信念、勇敢面对困难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长征精神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红星照耀中国》中的长征奥秘。
其次,关于教学方法的运用,我采用了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方法确实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互动性。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存在依赖心理,未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学设计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学设计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时间11、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伟大意义2、掌握阅读纪实作品的方法课前阅读:教材P64-—68内容一、师生齐诵毛泽东《七律长征》,欣赏歌曲《红军不怕远征难》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二、初步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历史价值生齐读教材阅读提示内容三、埃德加斯诺简介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1972),美国著名记者。

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问,并与毛泽东主席见面。

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

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四、思考、回答1、简介《红星照耀中国》的创作背景2、《红星照耀中国》的问世有何意义?五、阅读《长征》(王树增)1、长征简介2、红军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3、长征精神的内涵包括哪些内容?4、当代青少年如何传承长征精神?六、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1、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2、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

3、把握作品中的“事实”后,还要读明白作者想要用事实说什么“话"。

4、注意从书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案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长征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红星照耀中国》的背景、历史意义和典型人物形象。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长征精神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a.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背景、作者及创作目的,把握作品的整体脉络。
-举例:《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斯诺在延安时期采访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及红军战士所著,旨在向世界揭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b.掌握名著中的关键事件,如长征的起因、经过和意义。
-举例:学生需了解长征的背景,包括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战略转移等,以及长征途中的重要战役、会议等。
-难点解释:名著中涉及众多人物,学生需要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才能深入理解故事发展和人物形象。
c.领会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
-难点解释:学生需要通过学习红军战士在长征中的英勇事迹,领悟革命精神,并将其融入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生动的教学方法,如时间线图示、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名著,突破学习难点。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发现、感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学历案--《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一、课标要求1.阅读革命文学作品,体会、评析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的爱国精神和人格魅力。

2.独立阅读古今中外诗歌集、中长篇小说、散文集等文学名著,根据阅读进度完成读书笔记,针对作品的语言、形象、主题等方面的话题展开研讨。

3.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丰富、拓展名著阅读。

借助多种媒介讲述、推荐自己喜欢的名著,说明推荐理由;尝试改编名著中的精彩片段;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尝试撰写文学鉴赏文章。

二、教学目标1. 精读序言,浏览目录,了解作者斯诺及写作背景;2. 品读正文,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及感受他们的崇高品质;3.明确长征相关内容,初步树立自己的信仰。

教学重点:1.精读序言,浏览目录,了解作者斯诺及写作背景;2. 品读正文,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及感受他们的崇高品质;教学难点:1.明确长征相关内容,初步树立自己的信仰。

三、评价任务1.完成学习任务一,精读序言,浏览目录,了解作者斯诺及写作背景(检测学习目标1)2.完成学习任务二,品读正文,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及感受他们的崇高品质(检测学习目标2)3.完成学习任务三,明确长征相关内容,初步树立自己的信仰。

(检测学习目标3)四、资源与建议《红星照耀中国》位于统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部分。

《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红星照耀中国》写了两个层面的事实:一是作者1936年6月至10月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二是“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与此相关的内容重点有两个:一是共产党及红军是如何绝处求生的,其生存发展靠的是什么;二是共产党领袖人物的成长历程,他们的信仰和他们对于中国命运的思考。

《红星照耀中国》涉及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形式分析,读者容易产生距离感,阅读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如何跨越历史的鸿沟,走进那段历史,采用走进“红星"革命纪念馆的形式,我们可以在探究中掌握所学知识。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红星照耀中国》导读课教案教学目标:1、浏览目录,了解作品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2、了解长征途中发生主要事件,阅读人物故事。

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

3、选读书中报道彭德怀的相关章节,了解人物特点和精神。

4、激发学生学习长征精神,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课前准备1.预习《红星照耀中国》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第五篇《长征》。

2.教师准备埃德加-斯诺采访路线图。

3.教师准备长征途中发生主要事件图片及红军人数卡片。

4.教学 PPT准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播放视频:湖南卫视《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斯诺宣传片。

这就是今天我们将要探讨的内容。

二、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7.19--1972.2.15),美国著名记者。

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

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的前言中写到:(课件显示)“中华天朝的红军在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度的腹地进行着战斗,九年以来一直遭到铜墙铁壁一样严密的新闻封锁而与世隔绝。

千千万万敌军所组成的一道活动长城时刻包围着他们。

”中国共产党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不可动摇的力量推动他们豁出性命去拥护这种政见?他们运动的基础是什么?是什么样的希望,什么样的目标,什么样的理想,使他们成为顽强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战士?共产党怎样穿衣?怎样吃饭?怎样娱乐?怎样恋爱?怎样工作?……师:伟大的埃德加-斯诺将给我们揭开了红军神秘的面纱,让我们认识了一群人物,知晓了一段历史,并振奋一种精神,更给我们播下一颗将发芽开花的种子。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word
《红星照耀中国》
【教学目标】
1. 浏览目录,了解作品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2. 选读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了解人物故事,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选读人物故事,感受红军精神。

【教学方法】X例法,点拨法,猜读法,速读法,批注法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
二、读目录,了解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
(一)猜读题目
(二)浏览目录
学生浏览目录,说一说,这本书的写作顺序是怎么样的?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三、选读,了解人物故事,感受红军精神
(一)选读。

学生选取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速读,摘记人物的主要经历及作者的评论,标注最让人感动的故事或细节,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二)师生交流,教师点拨
四、布置作业
阅读全书,继续解密。

【板书设计】
1 / 1。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跟着斯诺云研学教学目标:1. 学生通过老师的点播引导,由浅入深地认识纪实文学作品用事实说话的基本特点。

2. 学生通过了解作品主要内容和纪实作品中人物的成长经历、信仰追求和精神品质,感悟作品中蕴含的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3. 学生通过自己去感受、质疑、发现,锻炼自己的思维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1.感悟作品中蕴含的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2.学生自己去感受、质疑、发现、创造的能力,充分锻炼思维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教学过程:一.激疑设思,情境导入有这样一本书,它是研究毛泽东前半生最权威的传记,它是第一个向世界报道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作品,它是第一本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著作。

大家知道这本书叫什么名字吗?《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这类作品,或记录历史,或叙写事实,其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不能凭空虚构。

这本书就是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是当时“红色中国”正在发生着的“现实”,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杰出作品。

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用你们最喜欢的方式正确打开这本纪实文学作品。

初一下学期,我们去了泰安研学,看到了地下大裂谷的美妙神奇,感受了《铁道游击队》抗日的激扬澎湃。

这学期,我们换一种方式继续研学。

这节课,老师和各位导游带大家追随斯诺的脚步,一起去陕北,来一场别开生面的云研学。

去革命圣地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去见证苏区军民的精神风貌,去触摸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那种惊涛拍岸的震撼。

我们先来看一下斯诺的采访路线图。

1936年 6月,斯诺带着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在北平坐上了来往西安的慢车。

途径郑州,到达西安。

冒着生命危险,路过洛川、延安、安塞,终于到达当时苏区的临时首都保安,在这里进行了大量采访。

后又去吴起镇参观了工业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星照耀中国》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长征,领悟红军的精神。

2、领悟红军的精神,感受革命的“红”。

二、学习内容(一)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7.19--1972.2.15),美国著名新闻记者、作家。

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

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他是中国人民的真正朋友,他在弥留之际所说的一句话便是“我热爱中国”。

(二)作品简介《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一部报告文学。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它是世界上第一本忠实描绘红色中国的著作,使西方世界第一次了解中国共产党,该书让西方世界明白了由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一个全新的中国将出现在世人面前。

《西行漫记》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三)主要内容全书共12 篇,分为四个部分——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

(四)主题思想作者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贺龙等以及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作者埃德加·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五)艺术特色《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

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

(六)主要人物形象(按人物出场顺序):1、周恩来:⑴温和文雅:对人热情友好,爱护红军战士;⑵忠心耿耿:忠于民族的解放事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⑶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巴黎留学时帮助组织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组织领导上海大罢工。

2、贺龙:⑴胆识过人:为试探他的胆量,有个客人在桌子底下开了一枪,贺龙面不改色;⑵嫉恶如仇:对地主恶绅无情打击,这些旧势力听闻贺龙来了,提前都逃跑了;⑶爱护部下:长征路上经常背受伤的战士;⑷口才一流:说起话来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3、毛泽东:⑴生活简朴:生活和红军战士没什么两样,主要奢侈品是一顶蚊帐;⑵刻苦努力,精明博学:在校成绩常年第一,博览群书,对历史哲学有深入的研究;⑶勇于反抗:反对封建教育方式,组织领导秋收起义;⑷精力过人:每天工作十三四小时,常常凌晨两三点休息。

4、彭德怀:⑴生活简朴:只有两套制服,吃的和部下一样;⑵爱护部下:把马给受伤了的同志骑,把棉衣披在身旁的小号手身上;⑶精力过人:很忙碌但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⑷坚强不屈:年轻时在被捕期间,受尽各种刑罚,也没有屈服。

5、朱德:⑴爱护部下,平易近人:喜欢和同志们一起讲故事、打球,帮助农民种庄稼,自己从山下挑粮食上山;⑵聪明睿智:创新的游击战术为红色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⑶忠诚谦虚:他是中国共产党最老的党员之一,没有任何政治野心;⑷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打战时总在前线指挥,无数战役证明他没有敌手。

三、练习题:1、第一个采访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是斯诺。

2、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军队的三个条件:一是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二是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三是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的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

3、在井冈山时期,红军给战士规定的三条简明的纪律:一是一切行动听指挥;二是不拿贫农一点东西;三是打土豪要归公。

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其意义还在于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5、在斯诺的笔下,“他是个大个子,像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

年过半百,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

”这个人物是贺龙。

6、红军的成长离不开严明的纪律,1928年后,红军提出了八条纪律:“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对老百姓要和气,要随时帮助他们;四、借东西要还;五、损坏东西要赔;六、和农民买卖东西要公平;七、买东西要付钱;八、要讲卫生,盖厕所离住家要远。

7、苏区人人都叫他老徐,“人生五十岁始”的是徐特立,他是毛泽东在长沙师范求学时的老师;毛泽东另一位老师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是毛泽东的妻子,1930年被捕随之被害。

8、作者第一次见他是在1929年的沈阳,当时他是全世界最年轻的独裁者,后来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他是张学良。

(二)选择题1.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A 、国民革命军北伐B 、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C 、北方少数民族南迁D 、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2. 毛泽东主席认为中国人民一定能够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他指出有三个条件可以保证战争的胜利,其中哪一项不是( )A 、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 、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C 、和韩国朝鲜结好同盟D 、受日本帝国主义势力压迫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3.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

2022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A.56周年B.66周年C.76周年D.86周年4.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A.五四运动B.红军长征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5.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 )A.八一三事变B.西安事变C.九一八事变D.七七事变(三)简答题1.《红星照耀中国》为什么改名为《西行漫记》?当时中国正处于日本的侵略,同时国民党也对共产党进行镇压。

在如此白色世界中,《红星照耀中国》要在中国流传的话必须用一个隐蔽的名称,因此选择了《西行漫记》作为庇护。

2.书中描述了哪些红军领导人?(列举四个)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彭德怀、贺龙、徐海东等。

3.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是个什么样的人?毛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毛主席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

4.简述《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对彭德怀的印象。

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一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率真的个性,作者很欣赏;身体健康,动作敏捷;活泼、天真的个性。

5.斯诺认为,“毛主席及其指挥下的红军,之所以能克服重重困难,杀出一条血路胜利到达陕北”的原因是什么?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苏维埃人民及其干部的伟大技巧、英勇和坚决,超人的忍耐力和革命热忱;革命干部中的人才特别精干、英勇和忠诚。

(四)语段阅读题阅读第一个语段部分,完成下面的练习题。

朱德爱护他的部下是天下闻名的。

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耗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

他们说,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

他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打个“不厌”。

军队里任何一个战士都可以直接向总司令告状——而且也常常这样做。

朱德向弟兄们讲话往往脱下他的帽子。

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

“我认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当别人请他的妻子康克清谈一谈她认为她的丈夫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性格时,她说道:“其次,他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

第三,他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

”“朱德对弟兄们说话非常朴实,他们都能听得懂。

有时要是他不十分忙,就帮助农民们种庄稼。

他常常从山下挑粮食到山上。

他非常强健,什么东西都能吃,除了大量辣椒,没有什么特别爱吃的东西,因为他是四川人。

他晚上非到十一、二点钟不睡,早晨总是五、六点钟起床。

”“他喜欢运动,但是也喜欢读书。

他仔细订出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

他也喜欢跟朋友们谈天,有时也开开玩笑,虽然并不像毛泽东那样幽默。

他一般没有脾气,我从没有跟他吵过嘴,但他在战斗中却要发怒。

打仗时朱德总是在前线指挥,但没有受过伤。

”1.在康克清眼中,丈夫朱德的性格怎样?⑴天性极端温和;⑵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⑶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

2.结合选段内容,谈谈朱德为何能造就铁打一般的军队。

⑴爱护部下天下闻名,宁愿自己走路,把马让给走累的同事,赢得战士的心;⑵同甘共苦,平等待人,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方能带领齐心的队伍;⑶温和朴实,但在战斗中却要发怒,战斗时威力尽显。

3.为什么斯诺说实际上这书不是他一个人写的?原因:从严格的字面意义上讲,这一本书的大部分是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伯渠、徐海东等口述的;此外还有毛泽东、彭德怀等人所作的长篇谈话,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还有几十篇和无名的红色战士、农民、工作者、知识分子所作的对话。

所以斯诺认为,这些,断不是一个作者所能创作出来的。

阅读第二个语段部分,完成下面的练习题。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A,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1.语段节选自《》,文中的A是。

2.在作者笔下,A是一个什么样的人?⑴毛主席是一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⑵毛主席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⑶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⑷毛主席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⑸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

阅读第三个语段部分,完成下面的练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