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桑植县情简介
桑植红色根据地演讲稿

桑植红色根据地演讲稿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介绍桑植红色根据地这一特殊的地区。
桑植红色根据地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境内,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地之一,也是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基地。
桑植红色根据地以其丰富的红色资源和悠久的革命历史而闻名于世,成为了一颗璀璨的红色明珠。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桑植红色根据地的基本情况。
桑植红色根据地地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交汇处,这里曾是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亲自指挥的革命斗争战场,孕育了一大批革命先烈,是红军长征的重要驻地之一。
桑植红色根据地以其独特的红色资源和悠久的革命历史而成为了一处珍贵的红色遗产。
其次,桑植红色根据地的丰富红色资源是其独特魅力所在。
在这里,有着大量的革命历史遗迹和红色文化景观,如红军街、红军烈士陵园、红军长征纪念馆等,这些都是桑植红色根据地宝贵的红色资源。
而且,桑植红色根据地还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内涵,包括红色革命歌曲、红色革命故事、红色革命传统节日等,这些都是桑植红色根据地独特的文化魅力。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桑植红色根据地的红色旅游价值。
桑植红色根据地作为红色旅游的重要景区,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感受到那段悲壮的革命历史,了解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励着人们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同时,桑植红色根据地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总而言之,桑植红色根据地以其独特的红色资源和丰富的红色文化内涵而成为了一处珍贵的红色遗产,也是一处具有重要红色旅游价值的景区。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好这份宝贵的红色遗产,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让桑植红色根据地永远璀璨辉煌!谢谢大家!。
湖南省桑植县概况

湖南省桑植县概况地理位置桑植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隶属国际旅游新城——张家界市。
地形结构桑植县地形复杂,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和东北部属中山和高山地区,中部、南部和西南部属中山和丘陵岗地。
县境内有10426个大小山头,最高点八大公山主峰斗篷山海拔1890.4米,最低点竹叶坪乡柳杨溪河谷海拔154米(现已淹没于江垭水库)。
资源概况土地资源:据2003年的统计数据,全县土地总面积3474平方公里。
矿产资源:桑植县地层发育齐全,矿产资源丰富,全已探明储量的矿藏有27余种,矿床、矿化点142处。
主要矿产有天然气、铁、煤、硅石等,其储量均居湖南省前列。
主要矿产中,天然气测算储量1982亿立方米,铁矿探明的储量3.5亿吨,铝土及铁矾土储量达2000万吨。
水利资源:全县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8.93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总量为67.25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48.4万千瓦,是湖南省目前最具有开发价值的水能资源大县。
但目前已被开发不到2%,有中小水电站27处,装机容量1.208万千瓦,中型水电站有贺龙水库水电站、八斗溪水能泵站、岩壁滩电灌站3座。
全县有中型水库1座(双泉水库),小型水库38座。
全县地下水资源总量为4.88亿立方米/年。
旅游资源:桑植县旅游资源丰富独特,自成体系。
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大公山,省级重点名胜风景区九天洞——赤溪河、贺龙元帅故居、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等,加上浓郁的土家族、白族民族风情,令中外游客留连忘返,旅游业开发前景广阔。
2005年接待内处游客55.1万人次,旅游收入7200万元。
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湖南省桑植县的“桑植民歌”,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舞音乐项目类别,序号41。
2010年湖南省桑植县的“仗鼓舞(桑植仗鼓舞)”,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舞蹈项目类别,序号2。
经济概况综合2009年,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国民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贫困县桑植换新貌.

贫困县桑植换新貌——祖国发展无限好走过风,走过雨,走过艰难与险阻,每一步,每一个脚印都见证了不屈的中国人民的伟大。
转瞬间新中国即将迎来60年华诞,60年的挣扎,60年的奋斗,60 年的拼搏……岁月短暂又漫长,60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了成绩,我们感受到了美好,我们享受到了幸福。
60年沧桑巨变,60年后的辉煌腾达。
60载春秋,造就今日的绚丽多彩。
忆往昔,我们的穷苦,我们的艰难,我们的潦倒……那一段段艰难的旅程给予了我们无尽的痛苦,也赋予了我们不断奋进的勇气,我们不能退缩,我们不能瘫倒,我们必须奋起。
改革开放也已经走过30年,尽管我是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成长的,但是我深刻感觉的到了生活中那种翻天覆地的变化,偶尔翻开小时候的照片,记忆着那时的生活,虽然感受不到父辈那时满目疮痍的生活环境,但也感觉到了,那时中国的落后。
抚今追昔,历历在目。
在曲折中发展、前进,不断走向富强。
60年的成就,不仅仅使国人欢庆,也让世人羡慕赞叹。
我是来自全国十大贫困县之一的桑植县,我亲眼目睹着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感受着祖国的日渐富足与强盛。
桑植县是一个革命老区,也是国家重点扶贫的贫困县。
交通不便,处地偏僻,缺乏区位优势,基础薄弱,缺乏资金优势,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山区面积广大,人们大多在深山野林中谋生存。
改革初期,土匪势力猖獗,扰乱正常的生活,加剧了整个地区的落后。
当时,一片狼籍,人们要吃没吃,要穿没得穿,上学的人几乎没有,地区文化相当落后。
要发展就离不开国家的支持,有了国家政策的扶持,桑植县有了显剧的发展,如何在国家扶贫攻坚,实施西部开发,中部崛起战略,以及省委、省政府实施湘西地区开发战略中抓住机遇,谋求发展,这一严峻课题一直摆在桑植人面前。
在困难与挫折面前,坚强的桑植人没有退缩,在改革开放和国家的政策支持下,桑植从泥泞中一步步缓缓前行。
桑植县委、县政府围绕交通建设、电力开发,矿产开发、城镇改造、红色旅游等重点,组织实施了一批重点项目。
张家界桑植县

等千 花 有 就 进地 鞭 鞭金 。里 果 醉 是 入界 溪 岩鞭 相 山 罗 金 后, 沿 而溪 会 、 汉 鞭 ,从 线 得位 、 水 、 溪 往张 是 名于 楠 帘 神 的 前家 武 ,张 木 洞 鹰 入 步界 陵 全家 坪 、 护 口 行森 源 长界 、劈鞭。 林风 , 水山、主 公景 因 绕 救 金 要 米园 最 米流 四 母 鞭 景 左门 美 ,经 门 、 岩 致 右口 的 金金 、
黄石寨
金鞭溪 天子山 黄龙洞 天门山 武陵源
• 俗话说“不上黄石寨,枉到张家界”,可 见黄石寨在张家界风光中的地位了。 • 黄石寨,位于张家界市的武陵源,是 国家5条精品游览线之一。相传汉朝张良, 看破红尘,辞官不做,隐居江湖。在云游 这里时,被官兵围困。后来得师父黄石公 的帮助脱险,因而把这里叫作黄石寨。 • 有人曾这样评价黄石寨:五步称奇,七 步叫绝;十步之外,目瞪口呆。
美丽的山城 贺龙故居 贺龙纪念馆 五道水 桑植民歌 亚洲第一大洞:九天洞 茅岩河
美丽的山城
• 桑植县地处湖南省西北部,全县总面积 3474平方公里,辖38个乡镇,总人口43万 多人,其中少数民族占88%。桑植县是贺 龙元帅的故乡,红二方面军举世闻名的长 征出发地。因“亚洲第一洞”——九天洞 而成为镶嵌在张家界的璀璨明珠。
•
300
0
天子山位于“金三角”的最高处,素有“扩大的 盆景,缩小的仙境”的美誉。天子山海拔最高 1262.5米(昆仑峰),最低534米(狮兰峪)。 景区总面积67平方公里,环山游览线有45公里。 年平均气温12℃,年降雨量1800毫升,年无霜
期240天,年冰冻期60到80天左右。
•
黄龙洞是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中著名 的溶洞景点,因享有“世界溶洞奇 观”“世界溶洞全能冠军”“中国最美旅 游溶洞”等顶级荣誉而名震全球
民歌悠扬传四海——探访“中国民歌之乡”桑植

臻 罄g
海
之 乡 " 桑 植
文・ 图/黄 禹 康
“马 桑 树 儿 搭 灯 台 , 写 封 书 信 与 郎 带 ,
你 一年 不 回我 一 年 等 ,你 两 年 不 来 我 两 年 挨 .
激 流 汹 涌 奔 腾 ,这 里 传 扬 的 每 一 首 红 色 民 歌
如 一 份 份 珍 贵 档 案 ,源自 卷 卷 不 朽 史 诗 。 白族 、苗 族 为 主 。 这 些 民族 只 有 语 言 ,没 有
关 这 块 红 土 地 触 摸 那 一 段 历 史 , 才 能 了 解 桑 文 字 , 所 创 造 的 文 化 多 为 口 头 文 化 , 桑 植 民
植 民歌 当年 是 如 何 滋 润 、激 励 着 红 军 将 士 英 歌 就 是 他 们 创 作 的 口 头 文 学 与 音 乐 的 结 合 。
动 ,质 朴 、粗 放 、风 趣 、诙 谐 是 其 主 要 的 艺 于 香 港 、澳 门 、新 加 坡 等 地 演 唱 的 《 栗 Y 板 F 术 风 格 。 千 百 年 来 ,一 代 代 传 承 下 : ,至 今 花 一 条 线》 以及 来
《 季 花 儿 开 》、 《 口 挂 盏 四 门
从 而 独 具魅 力 。
使 得 桑 植 民 歌 广 为 传 唱 。著 名 苗 族 歌 唱 家 宋 祖 英 在 维 也 纳 金 色 大 厅 举 办 个 人 音乐 会 时 演 《 桑 树 儿 搭 灯 台 》,著 名 歌 唱 家 何 纪 光 马
桑 植 民 歌 起 源 于 原 始 农 耕 时 期 的 生 产 劳 唱 的
时 ,桑 植 民 歌 无 穷 的 魅 力 也 吸 引 了 瞿 希 贤 、
白诚 仁 、谭 盾 、鲁 颂 、彭 梦 麟 等 大 批 著 名 艺
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 自然风光的绝佳选择

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自然风光的绝佳选择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自然风光的绝佳选择湖南省张家界市位于中国的中南部地区,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资源。
桑植县作为张家界市的一个县级行政区,也不例外地享有这些壮丽景色,成为自然风光的绝佳选择。
首先,桑植县地处湖南省的西北部,位于大庾岭和沅江之间。
这个地理位置为该县提供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包括山峦、水泽和丰富多样的植被。
县内有许多美丽的山川,如武陵源、百龙洞和猛男洞,这些地方都因其壮丽的自然景色而闻名遐迩。
武陵源是桑植县最著名的一片风景区,也是张家界的核心景区之一。
这里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天子山、杨家界和袁家界。
这些景点以其独特的地貌和绝美的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比如天子山是张家界最高峰,从山顶俯瞰,可以一览周边的群山和山谷,壮丽景色让人叹为观止。
而杨家界和袁家界则以其奇特的石峰和悬崖峭壁而闻名,给人一种置身仙境的感觉。
此外,在桑植县还有许多自然风光独特的地方值得一提。
比如,曾经被誉为“第一溶洞”的百龙洞,拥有众多的石钟乳、洞深潭、地下溪流等景观,令人流连忘返。
猛男洞则以其幽深的洞穴和激烈的地质景观而闻名,吸引着众多爱好探险的旅行者。
除了山水之美,桑植县还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这里的植被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较高,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郁郁葱葱的森林中栖息着各种珍稀植物和动物,保留了自然生态的纯真和原始。
这些自然资源不仅提供了美丽的风景,也为当地的生态旅游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在桑植县旅游的过程中,游客们可以不仅欣赏到自然的美景,还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人文氛围。
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俗文化,例如土家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风情。
游客可以品尝到正宗的土家菜肴,欣赏到精彩的少数民族歌舞表演,亲身参与到当地的传统活动中去。
总的来说,桑植县是湖南省张家界市自然风光的绝佳选择。
这里拥有壮丽的山水景观、丰富多样的植被资源和独特的民俗文化,为游客提供了难以忘怀的旅行体验。
桑植 红色文化 活动

桑植红色文化活动目录1.桑植县的红色文化背景2.桑植县红色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3.桑植县红色文化活动的社会影响4.桑植县红色文化活动的未来展望正文桑植县位于我国湖南省张家界市,是一个有着深厚红色文化底蕴的地区。
近年来,桑植县积极开展各类红色文化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桑植县红色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涵盖了纪念活动、红色旅游、红色教育等多个方面。
每年,桑植县都会在重要节日如“七一”党的生日等日子,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
此外,桑植县还积极开发红色旅游资源,通过建设红色旅游景点,吸引游客参观学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红色文化。
在红色教育方面,桑植县通过举办红色文化讲座、展览等形式,让红色文化走进校园、社区,深入人心。
桑植县红色文化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方面,这些活动有利于加强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凝聚力。
另一方面,红色文化活动也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带动旅游业、文化产业的繁荣。
同时,这些活动还有助于提升桑植县的知名度,增强其文化软实力。
面对未来,桑植县将继续深化红色文化活动,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
首先,桑植县将进一步完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打造红色旅游品牌。
其次,桑植县将加强红色文化研究,挖掘更多红色文化资源,为红色文化活动提供更多素材。
最后,桑植县还将加强红色文化交流,通过举办各类红色文化活动,增进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
总之,桑植县红色文化活动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当地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桑植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情况汇报

桑植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情况汇报桑植县人民政府(2021年5月18日)尊敬的彭总,各位领导:首先,热烈欢迎各位领导不辞辛劳来我县检查指导工作,衷心感谢各位领导关心支持革命老区的发展。
借此机会,现将我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情况汇报如下:一、县情概况我县地处湖南省西北部,是贺龙元帅的故乡,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中国工农红军的摇篮之一,隶属张家界市。
全县总面积347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6万亩,辖9镇29乡1个林场,558个村(居)委会,共有28个民族,46万人,其中以土家族、白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2%。
我县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库区,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全国500个资源富县之一。
全县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的矿藏有30余种,矿床、矿化点142处,主要矿产有天然气、铁、煤、硅石等。
二、全县国土资源工作开展情况近年来,我县国土资源工作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牢固树立发展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依法履行国土资源行政管理职能,在保障发展、保护资源、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一)国土资源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十一五”期间全县共批准新增建设用地197.52公顷,土地出让收入逐年增长,“十一五”达1.8亿元,今年前四个月实现土地出让收入8000万元,为我县城市建设积聚了大量资金。
(二)国土资源保护和监管秩序持续向好。
坚守42.6万亩耕地红线,基本农田面积稳定在37.4万亩以上,“十一五”期间共争取各级投资近1亿多元,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开发项目40多个,增加耕地面积15000多亩,连续多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三)土地矿产违法违规形势逐步好转。
努力构建执法监管长效机制,国土资源动态巡查体系初步形成。
尤其是近三年来,通过开展“土地执法百日行”、卫片检查、整治矿山超深越界等专项行动,国土资源违法用地案件总数、面积逐年下降。
桑植,湘西深处的璀璨明珠

桑植,湘西深处的璀璨明珠作者:孟园来源:《科学之友》2015年第04期桑植,湖南大山深处的一颗明珠,它隐藏在张家界的青山绿水之间,保留着最原汁原味的湘西风情。
在这里,祭祀鬼神的古老巫歌吟唱至今;在这里,彪悍的苗族游侠遗风尚存。
这里是贺龙元帅的故乡,是沈从文笔下,那个鲜活、淳朴的湘西。
桑植的名字,据说源自境内遍植的桑树,只要踏上桑植土地就会发现,这里的桑树并不太多。
在桑植种得更多的“桑”,原来是西南地区最常见的灌木马桑树。
它树形低矮,一簇簇的枝桠好像是搭成的灯台,果实则酷似桑葚。
马桑树在桑植山间随处可见,被当地的少数民族视为神树。
桑植县地处湖南省西北部,是张家界市的西部门户,不折不扣的湘西深处。
武陵山脉的北支和中支在桑植全境延伸,形成了大小山峰上万座,造就了桑植奇特秀丽的风景。
桑植的可贵,还在于这里多民族的文化背景。
走在桑植街道上的人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浓郁的民族风情:烟袋、背篓、土布服饰,传达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桑植人总结本地特色,归结为“东西两发现”“红白两颜色”“死活两震撼”这三句话。
东西两发现桑植东部的好去处是南滩草场。
南滩草场以其130平方千米的大草原风情,被当地人自豪地称为张家界的“小西藏”。
其海拔800~1400米,地理环境相对偏僻,北面与湖北省交界,绵延数千米,构成了一条长长的风景线。
要一睹南滩草原,还要走过一段不平坦的路程。
首先要沿娄水河前行,看尽两岸的风光,再翻越无底峡谷,最后还要穿过建于人民公社时期的栈道——这段悬在峭壁上的险途,只有鼓起足够的勇气才能走下来。
如果运气好,在途中可以看到青麂、鼯鼠等珍稀动物。
很多人是在来到南滩后才相信,原来西南深山中也会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风景。
这里的草场上生长着许多知名和不知名的草种,草绿如油,牛羊成群,游走不定,悠然自得。
西部的最佳去处是桑植境内的最高山,海拔2003米的八大公山。
逆澧水西上,一片500平方千米的长条形原始森林呈东西走向分布于此。
缤纷桑植 魅力家乡(讲解稿)

缤纷桑植魅力家乡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我是陈玉竹,我为大家讲解的题目是《缤纷桑植魅力家乡》。
桑植建城始于1392年,距今600多年了。
清代雍正年间改土归流,设县城,因境内遍植桑树而取名为桑植县,并沿袭至今。
桑植是澧水的发源地,溇水也从境内而过,两条河流养育了桑植人民,造就了人杰地灵的桑植。
在历史、人文、地理环境的共同孕育下,形成了个性特色鲜明、存湘风纳楚韵的桑植文化,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目光。
第一章红色的历史桑植是革命老区,是贺龙元帅的故乡,当年,贺龙回到老家拉队伍,立寨子,闹红军,走上了革命道路,并在这里创建了革命根据地,成为了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之一。
1936年11月,贺龙带领红二方面军从刘家坪出发,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此后,“刘家坪”与“长征”一同被载入史册。
桑植县委、县政府在此修建了红军长征纪念碑、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馆,馆内陈列了当年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前后的历史照片和文物、文献资料。
这一建设项目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和中央领导的大力支持。
另外,在贺龙的故乡洪家关建有贺龙故居和贺龙纪念馆,馆内展出了贺龙一生中各个时期的图片和文物文献。
纪念馆不仅对游人开放,还成为了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
目前,我县已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湖南省5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红色资源,使我县成为省内外旅游者重要的首选地之一,旅游经济得到发展。
第二章多彩的文化桑植总人口46万多人,其中少数民族占92%,目前居住有28个民族,土家、白族、苗族是主要人口,各民族都保留着自己的民族文化艺术特征,全县民族文化、民俗风情异彩纷呈。
桑植土家族占全县总人口的63%,土家族人民自称“毕兹卡”、“贝锦卡”,意思是“土生土长的人”。
土家族的建筑别具特色,多为木屋瓦房的吊脚楼。
传统舞蹈有“摆手舞”、“八宝铜铃舞”和歌舞“茅古斯”。
桑植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职报告

桑植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职报告桑植县位于中国湖南省张家界市,地处湘西高原南缘,是湖南省的重要县域经济。
本文将对桑植县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综述,包括经济发展、农业发展、旅游业发展、人口和就业、教育健康事业等方面。
一、经济发展桑植县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基础,农业产业包括水稻、小麦、棉花、油料作物等。
近年来,桑植县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农业产出和质量,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桑植县还发展了畜牧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丰富了农民的收入渠道。
工业方面,桑植县以资源型产业为主,有煤矿、铅锌矿、木材加工等产业。
随着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桑植县开始转型升级工业结构,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县域工业的升级换代。
二、农业发展桑植县的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条件,包括丰富的耕地资源、充足的水源和气候条件适宜。
近年来,桑植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提高灌溉效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在农业科技方面,桑植县加强农技推广,推动农业生产技术进步。
三、旅游业发展桑植县地处湘西名山大峡谷旅游区,拥有天门山、宝峰湖等旅游资源。
近年来,桑植县发挥自然景观优势,加大旅游开发力度,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桑植县成功举办了一系列旅游文化节庆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光临,带动了当地的旅游消费,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四、人口和就业桑植县的人口主要以农民为主,近年来,桑植县积极推动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了一大批高学历和高技能人才来到桑植县,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同时,桑植县还加大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培训力度,推动了农民就业能力的提升,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来源。
五、教育健康事业桑植县注重发展教育和健康事业。
近年来,桑植县加大了教育投入,提高了义务教育质量,改善了学校硬件设施条件。
在健康事业方面,桑植县加强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了群众的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桑植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桑植县地质报告

桑植县地质报告1. 背景介绍桑植县位于湖南省南部,地处湘西山区,地理坐标为北纬29°12′29°49′,东经110°57′111°29′。
该县总面积为1237.47平方公里,人口约37万人。
桑植县地质条件独特,地质资源丰富,对地质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对于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地质概况2.1 地质构造桑植县地处武陵山岳南地块和湘西南地块交接区,地质构造复杂多样。
主要地质构造有断裂和褶皱。
断裂主要有冲断断层和滑动断层两种类型。
褶皱主要为逆断褶皱和褶皱褶皱。
2.2 地质遗迹桑植县境内保存了丰富的地质遗迹,对于研究地球历史和地质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地质遗迹包括火山岩、古生物化石和沉积岩等。
2.3 地质灾害桑植县地处湘西山区,地质灾害频发。
主要地质灾害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地震也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
3. 地质资源3.1 矿产资源桑植县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包括金、银、铜、铅、锌等金属矿产资源,以及煤炭、石灰石、花岗岩等非金属矿产资源。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2 水资源桑植县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地表水资源也较为充裕。
地下水主要分布在砂石层和岩溶层中,地表水主要来自河流和湖泊。
这些水资源为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居民生活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4. 地质环境评价4.1 地质环境评估方法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价桑植县地质环境,我们采用了综合评估方法,包括野外调查、实验室分析和数值模拟等。
通过综合分析各类数据和资料,确定县域内地质环境状况。
4.2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针对桑植县地质灾害频发的特点,我们对地质灾害的风险进行了评估。
通过对地质灾害的概率和危害程度进行评估,确定了不同地区的地质灾害风险等级,为地方政府制定应对措施提供了参考。
4.3 地质资源评价通过对桑植县地质资源的调查和分析,我们评估了各类矿产资源的储量和质量,为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桑植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的介绍及面临的困境

桑植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的介绍及面临的困境周考明作者简介:周考明,10064116,计算机科学学院,10级自动化摘要:桑植县的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这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世外桃源的桑植县,人们一直保持着淳朴的风俗习惯,一代又一代传承着华夏五千年留下来的文化及风俗习惯,为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桑植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名族一、桑植概况桑植县位于东经109°41′——110°46′,北纬29°17′——38°84′,地处武陵山脉北麓,鄂西山地南端。
位于湖南省西北部,隶属国际旅游新城——张家界市。
桑植上古史籍称古西南夷地,夏、商属荆地,西周属楚地,春秋属楚巫郡慈姑县,西汉至宋,相继属武陵郡充县、天门郡县、临澧县、崇义县、慈利县等。
宋仁宗年间,桑植推行土司制度,设桑植宣抚司。
因司治桑植坪而得名(今五道水镇芭茅溪境内)。
元、明、清因袭宋制,至清雍正五年改土归流,七年(1729年)设桑植县,沿袭至今。
现全县土地总面积3474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43万人,目前居住有18个民族,土家、白族、苗族为主要人口,他们世居山区,保留着自己的民族文化艺术特征,民族文化、民俗风情异彩纷呈。
桑植县历史文化底蕴雄厚,这里的人们世代传承着优秀的风俗习惯,并形成的我们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有土家族的摆手舞,白族的鼓杖舞,最具特色的还是桑植民歌,通过桑植人民世代的创造与传承,现已收录的桑植民歌现已多达一万多首,另外桑植县更是红色革命圣地,这里是贺龙元帅的故乡,更是红二方面军长征的出发地,桑植人民为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每年吸引着广大人民来我们县感受红色文化、缅怀革命先烈。
二、桑植民俗节日桑植县位于湘鄂交界处,聚集了众多少数民族,各族文化相互交融,不仅保持了各族文化的特色,并且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传统。
这里各名族友好相处,生活愉悦,桑植县每年举行着少数民族文化节,红歌大赛,丰富着人民的生活,使各名族文化更好的发展。
桑植演讲稿

桑植演讲稿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师长、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桑植的学生XXX。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为大家带来一份关于桑植的演讲。
在演讲的这段时间里,我将向大家介绍桑植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以及桑植特色产业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桑植的自然环境。
桑植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的西南部,处于洞庭湖平原与洞庭山地带的交接处。
这里地势平坦、物产丰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地方。
同时,桑植还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如潇湘湖、虎角岭等景点,使得桑植成为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之地。
接下来,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桑植的历史文化。
桑植的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桑植就是楚国的领土。
自古以来,桑植就是流传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比如,桑植有着丰富的民间艺术,如山歌,这些山歌歌颂着桑植的美丽自然风光和淳朴的人民。
此外,桑植还有许多历史古迹,如马泉关、草堂岭古杜鹃树等,这些都是桑植文化的重要遗产,体现着桑植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除了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桑植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首先,桑植是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的一部分,拥有着壮丽的风景区。
比如,被誉为“南岳第一神山”的桑植大嶽山,这里山峰险峻、奇石嶙峋,是众多登山爱好者的天堂。
其次,桑植还有独特的民俗风情,如草堂岭的杜鹃山花、洛阳江的漂流等,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度假。
此外,桑植还有独特的农耕文化,如红酒文化、茶文化等,深受游客喜爱。
最后,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桑植的特色产业。
桑植以农业为主导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
比如,桑植是中国有机茶叶之都,盛产高山绿茶、红茶、白茶等。
此外,桑植还有丰富的林木资源,发展的木材加工业和森林旅游也成为了当地的特色产业。
在近几年,桑植还加大了农旅融合的力度,通过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消费,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亲爱的朋友们,通过我的介绍,相信大家对桑植这个美丽的地方有了更深的了解。
红色土地 元帅故里

红色土地元帅故里
作者:暂无
来源:《中华魂》 2017年第10期
革命老区桑植县位于湖南省西北边陲,地处武陵山脉腹地,隶属国际旅游新城——湖南省张家界市。
桑植是一块红色的土地。
这里孕育了贺龙、廖汉生等一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万里长征出发地。
当年在贺龙的带领下,桑植各族儿女积极投身革命,整个大革命期间不到10 万人的桑植,先后有5 万多人参加革命,其中仅有据可查的革命烈士就多达5000多人,贺龙宗亲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050 人。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革命先烈的热血。
桑植是一片绿色的海洋。
这里拥有中国首批、湖南省首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大公山原始森林,已被纳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MAB)”和中国“具有全球意义的17 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以及全球200 个重要生态区之一。
桑植是资源的宝库。
桑植物华天宝,资源丰富,是全国500 个资源富县之一,其中矿产资源、水能资源、农村草场资源、生物医药资源、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桑植是民歌之乡。
这里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共有28 个民族长期繁衍生息,在各个民族相互交融的过程中,积淀了
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其中最具代表的是被列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桑植民歌,它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交流的象征。
谷群华撰文照片除署名者外均为李维跃摄。
说说桑植县的来历

说说桑植县的来历桑植县以县境内遍植桑树得名。
桑植上古史籍称古西南夷地,夏、商属荆地,西周属楚地,春秋属楚巫郡慈姑县,西汉至宋,相继属武陵郡充县、天门郡县、临澧县、崇义县、慈利县等。
宋仁宗年间,桑植推行土司制度,设桑植宣抚司。
因司治桑植坪而得名(今五道水镇芭茅溪境内)。
元、明、清因袭宋制,至清雍正五年改土归流,七年(1729年)设桑植县,沿袭至今。
1949年10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桑植,建桑植县临时人民政府,次年3月29日成立桑植县人民政府,隶属永顺专署,1952年撤销永顺专署,改由湘西苗族自治区代管,1954年4月自治区改为自治州。
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大庸市,桑植县划归大庸市管辖,1994年4月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
天子山景区位于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西北部,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天子山原名青岩山,明朝初年,土家族首领向大坤在此揭竿聚义,占山称王,自号“向王天子”。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太祖朱元璋遣汤和、周德兴率军前来镇压土家农民起义,起义军寡不敌众,惨遭失败,向王天子跳进神堂湾殉难。
当地土家人为纪念向王天子,将青岩山改称天子山。
1983年7月,桑植县政府发文将青岩山正式更名为天子山。
天子山景区总面积达67平方公里,境内中部高,四周低,最高峰天子山峰,海拔1262.5米。
天子山海拔800米以下是厚度达500米的石英砂岩层。
景区内,峡谷幽深,石峰嶙峋,千沟万壑,苍莽郁青。
山顶、山腰台地突兀凌空,交错延伸,形成一处处天然观景台。
天子山景区有黄龙泉、凤栖山、老屋场、茶盘塔、石家檐五个自然风景区,现已开辟石家檐、茶盘塔两条游览区。
景区内以峡谷峰林为主要景观,有御笔峰、武士驯马、梦笔生花、仙女献花、将军岩、点将台、神堂湾;大观台、天子峰、仙人桥、一步难行等代表性景点80余处。
还有贺龙元帅纪念地贺龙公园。
天子山以峰林、云海、霞日、冬雪最为壮观,有“谁人识得天子面,归来不看天下山”之美誉。
家乡的风俗桑植作文

家乡的风俗桑植作文哟,说到家乡那风俗,咱们桑植县可了不起。
桑植县可不就是因为桑植这门独门绝活儿而得名的嘛?听奶奶说,桑植在我们这片热土地头儿上,绵延流传了几千年的光阴。
这桑植活儿,怎么说呢?说白了就是把桑树的枝条插在泥土里,让它们扎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其实一点儿也不神奇,可这活儿做起来,那可真叫一个费劲儿。
每年的农历三月中旬,村里的大人们就要开始桑植了。
先是得挑选合适的桑树枝条,得长得笔直,没有枯枝败叶的那种。
然后一棵棵地把这些小家伙们插在田地里,紧接着是浇水、施肥、除草。
你看,这一连串工序,可真不是闹着玩儿的。
要是稍有马虎,说不准就要白费一年的功夫。
可是,正因为如此费劲,所以桑植才成了我们桑植人引以为傲的技艺。
桑植出的那些粗壮的桑树,不仅能给蚕宝宝们喂食,还能编织成坚固耐用的桑条家具呢。
每每看到那些漂亮的桑条桌椅,我就禁不住对这门古老的手艺肃然起敬。
我记得小时候,总爱跟着大人们去桑园里,看他们是怎么一点点把那些小小的桑树苗培育成参天大树的。
桑园里阳光明媚,微风习习,大人们或蹲或躺,低头默默地干着自己的活计。
而我这个小家伙儿,就像一只小虫子似的在他们身边绕来绕去。
我时不时就会被大人们呵斥一声"小坏蛋,别捣乱了!"可我还是乐此不疲,因为我知道大人们并不是真心责骂我,只是顺口说着而已。
如今我早已长大成人,可那段在桑园里撒野的日子,却依然历历在目。
每当看到那些硕大的桑树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当年的情景。
桑植可不只是一门手艺,它更是一种情怀,一种对家乡土地的眷恋。
也许我永远都无法掌握这门技艺,但我定会把这种情怀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旅游经济发展背景下的民族文化保护——以张家界市桑植县白族为个案

旅游经济发展背景下的民族文化保护——以张家界市桑植县白族为个案旅游业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而民族文化保护也作为其中的重要议题之一。
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不仅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本文以张家界市桑植县白族为个案,探讨旅游经济发展背景下的民族文化保护。
一、张家界市桑植县白族概况张家界市桑植县是一个多民族县,其中白族是主要民族之一。
白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等省份,也有部分分布在张家界市桑植县等地。
白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民族,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桑植县白族人口约为1.2万人,主要聚居在三河镇、花园镇、陶家界乡等地。
白族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在这些地方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和发展。
例如,白族传统的纺织技艺、竹编手工艺等传统手艺在当地得到了传承和发展,成为当地重要的特色产业。
此外,白族传统节日和舞蹈等文化活动也一直得以保护和传承。
二、旅游经济对民族文化保护的影响旅游业和民族文化保护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旅游业的发展往往会带动当地文化风情的呈现和发展。
但是,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往往会对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产生一定的冲击。
旅游业中的商业化、标准化等趋势可能导致当地民族文化逐渐变得同质化、失去本土性,从而影响到当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近年来,张家界市桑植县的旅游业快速发展,给当地的民族文化保护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
作为旅游业中的一个重要品牌,桑植县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但同时也带来了文化失衡、环境污染等问题。
例如,文化“表演”变得越来越商业化,许多原本是当地民俗活动的文化表演被演变成了为游客服务的普通游览项目,失去了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此外,大量游客的涌入也导致当地环境面临了一定的威胁,例如人为破坏、垃圾排放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当地领导和社会团体加强了对民族文化保护的投入和管理。
领导采取了一些措施推广当地文化,公益性文化活动也在不断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桑植县情简介
桑植位于湖南西北边陲,地处湘鄂边界、武陵山脉北系中段,东与石门、慈利县交界,南与永定区、永顺县接壤,西与龙山县毗邻,北和湖北省宣恩、鹤峰县相连,湖南四大水系之一的澧水由境内发源,隶属世界旅游胜地张家界市。
全县总面积3474平方公里,辖39个乡镇(场)553个村(社区)46万余人,土家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占92.8%。
2013年生产总值60.56亿元,财政总收入4.46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0689、4226元。
桑植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
芙蓉桥乡出土的无牙恐龙化石,距今已有2亿年历史;县城朱家台出土过战国时期的古币、陶器等。
东汉时置充县,为桑植建县之始;宋仁宗年间,推行土司制度,设桑植宣抚司,因司治桑植坪(今芭茅溪乡境内)而得名;清雍正七年(1729),改土归流,置桑植县。
桑植民族文化灿烂多姿,有极具艺术价值的民歌、花灯舞、仗鼓舞、傩戏等,尤以桑植民歌为最,已搜集整理的就有1万多首,被誉为流金溢彩的金色旋律,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3月桑植被命名为“中国民歌之乡”。
桑植勋劳卓著,革命色彩浓郁。
这里是贺龙元帅故乡,是湘鄂西、湘鄂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中心,红二方面军长
征出发地。
大革命时期,不足10万人的桑植,先后有5万多人参加革命,2万多人血染疆场,载入革命烈士名录的就有5000多人;全县有3000多人跟随贺龙参加南昌起义,4000多人随红二方面军长征,解放后回乡的不到20人。
他们为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这里诞生了贺龙元帅,廖汉生、朱绍田、贺鹏飞、贺捷生等将军,是全国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也是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之一和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桑植物产丰饶,资源禀赋独特。
境内山清水秀,生态优美,古人盛赞澧水上游“绿水六十里,水成靛澧色”,因而得名;屈原歌咏“沅有芷兮澧有兰”;柳宗元诗曰“南州之美莫如澧”。
全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48.4万千瓦,是全省五大小水电开发基地之一;森林覆盖率达71.79%,每立方厘米空气含负氧离子12万个单位,有“天然氧吧”之誉;南滩草场达20万亩,被誉为中国南方最大的草场;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40种,探明27种,其中煤炭储量1.4亿吨、石煤8亿吨、铁矿3.5亿吨、天然气4863亿m3、页岩气1800亿m3;八大公山原始森林面积达30万亩,是中国具有全球意义的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是全国三大“国药库”之一;境内有亚洲第一洞“九天洞”、贺龙故居及纪念馆、“世界恐龙之父”芙蓉龙等著名旅游品牌,极具开发价值,是宜居宜业宜游的好地方。
桑植后发赶超,发展势头强劲。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产业扶贫、工业兴县、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实施赶超战
略,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大开发推动大发展,全县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2013年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73.6%。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精心培育烟叶、茶叶、畜牧水产、蔬菜和油茶等支柱产业,全县驯养繁殖大鲵52.6万尾,被誉为大鲵之乡。
新型工业平稳发展,成功申报省级工业集中区,初步形成以矿产建材、新型能源、绿色食品和生物医药为主的环保工业。
商贸旅游业日趋活跃,深度开发以红色、民俗、生态元素为主的旅游业,元帅故里、八大公山国际休闲度假区等景点的吸引力、容纳力明显增强。
张桑高速、黔张常铁路即将开工建设,交通区位优势将更为突出。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老观潭新城开发初具规模,县城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