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雅俗共赏ppt-语文版必修五
合集下载
语文版语文高二语文版必修5课件 1.1 论雅俗共赏
还出现了一种宋朝叫做“笔记”的东西。这种作品记述有趣 味的杂事,范围很宽,一方面发表作者自己的意见,所谓议 论,也就是批评,这些批评往往也很有趣味。作者写这种书, 只当做对客闲谈,并非一本正经,虽然以文言为主,可是很 接近说话。这也是给大家看的,看了可以当做“谈助”,增加 趣味。宋朝的笔记最发达,当时盛行,流传下来的也很多, 目录家将这种笔记归在“小说”项下,近代书店汇印这些笔 记,更自题为“笔记小说”;中国古代所谓“小说”,原是指 记述杂事的趣味作品而言的。
《论雅俗共赏》是一本书的名字,是朱自清先生生前编 定的最后一本杂文集,内容主要涉及文学评论、诗歌创作与 欣赏、人物评论三个主要方面,书中各篇论文都在朝着这个 方向说话。《论雅俗共赏》放在第一篇,并且用作书名,用意 也在此。各篇论文的排列按性质的异同不按写作的先后,最 后的写作是《论老实话》。本书是朱自清先生的重要作品之一, 主要讨论了文学欣赏标准与差异的问题,并提出了许多精辟 令人深思的看法,对我们了解文学与人情世象、开展思考与 批评、认识诸多文学现象都有帮助,是一本开卷有益的好书。
层解: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对“雅俗共赏”这一成语 形成的历史时期作一推断。
原来唐朝的安史之乱可以说是我们社会变迁的一条分水 岭 。在这之后,门第迅速地垮了台,社会的等级不像先前那
样固定了,“士”和“民”这两个等级的分界不像先前的严格 和清楚了,彼此的分子在流通着,上下着。而上去的比下来 的多,士人流落民间的究竟少,老百姓加入士流的却逐渐多 起来。王侯将相早就没有种了,读书人到了这时候也没有种 了;只要家里能够勉强供给一些,自己有些天分,又肯用功,
为新”,说是“举一纲而张万目”。他将“以俗为雅”放在第 一,因为这实在可以说是宋诗的一般作风,也正是“雅俗共 赏”的路。但是加上“以故为新”,路就曲折起来,那是雅人 自赏,黄山谷所以终于不好懂了。不过黄山谷虽然不好懂, 宋诗却终于回到了“做诗如说话”的路,这“如说话”,的确 是条大路。
高二语文(语文)必修5同课异构课件-第1课 论雅俗共赏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社会等级的不同,为什么是造成“雅”和“俗 ”的原因?
提示 社会等级的不同,人们接受教育的层次不同,语 言表达习惯也有差异,历史上等级森严,上流社会的人不屑 于街谈巷议,下层社会的人们获得文化的途径只能依靠口语 传达,这就形成了“雅”和“俗”的差异。随着社会的文明 发展,人们接受教育的范围扩大了,对那些表现形式低俗的 艺术也有了一定的批判能力,从而使“俗”向“雅”靠近, 雅俗共赏的局面也就越来越好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审美视窗 艺有雅俗之分,人有雅俗之别。勿执于雅,莫
甘于俗,两相忘却,是真境界。雅俗之间并没有明 确的界限,更多的人身上往往是半雅半俗,似雅近 俗,雅中有俗,俗中有雅。我们的态度应该是,努 力追求雅,但不鄙视俗;坦然承认俗,但并不满足 于俗。我们一方面脱俗趋雅,一方面也可能将雅就 俗。雅与俗当然不是一回事,但雅与俗各有千秋, 若做到“雅俗共赏”,则“善莫大焉”。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写作技法
1、层次清晰,脉络分明 本文以时间为顺序说明“雅”与“俗”的碰撞与交融。
首先引用陶渊明的诗句,从唐朝说起,说明社会变乱、印刷 术发明、科举考试等对“雅俗共赏”的影响;然后谈到中唐 的“语录”、唐朝的“传奇”、宋代的“做诗如说话”“诗 余”“词余”的出现,《三国演义》等俗化语言在文学作品 中的应用等;再谈到《西厢记》《水浒传》等表现“人之常 情”的俗文化的出现。线索非常明晰,层次结构分明,展现 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谢谢观看
学海无涯, 91淘课网 带你快乐远航!
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 为“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 等地的中学任教。上大学时,朱自清开始创作新诗, 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 1925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 研究古典文学。抗日战争结束后,积极支持反对国民 党反动统治的学生运动。1948年,朱自清因为反对美 国政府的扶日政策,参加了拒绝接受美国救济粮的运 动。同年,因贫病在北平逝世。毛泽东评价他“表现 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著有诗歌散文集《踪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沿波而讨源1论雅俗共赏课件语文版必修5
朱自清认为,“雅”和“俗”有共通的地方,不是不相理会 的两橛;“大众化”没有“雅”“俗”之分,只有“共赏”的局 面。但也有人认为大众文化是粗野简陋的,精英文化是高雅精致 的;有人认为大众文化也有高雅精致的,精英文化也有粗野简陋 的,因此不应以“大众的文化”或“精英的文化”来判定“雅” “俗”。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
2.亲情,是一把斜背着的吉他,越到情深处,越能拨动你的 心弦;亲情,是一挂藤萝,不管你身在何方,它总是紧紧牵着你 的手。亲情,就在眉眼顾盼间,浅浅的微笑里,就在我那一首抒 情的小曲中。
3.就如饱满的谷穗,低垂着的头是它对大地由衷的谢忱;就 如巍峨的高山,荫庇百样植被、万种生灵,只是静默无言。此种 境界,堪称谦虚。因为它们生命丰盈,因为它们胸怀广大,谦虚 在它们那里才焕发出自然纯正的夺目光彩。
供给.(jபைடு நூலகம்)
教
说教.(jiào)
给.以(ɡěi)
教.书(jiāo)
二、字形辨认 yǎ(雅)俗共赏 幼zhì(稚) tuō(脱)离 tuì(蜕)变
祖jí(籍) 枕jiè(藉)
yí(颐)和园
xī
xī(熙)(熙)攘攘
欣shǎnɡ(赏) 赔chánɡ(偿)
三、词语辨析 1.凝结 凝聚
凝结:指由气体变成液体或由液体变成固体。 凝聚:气体由稀变浓或变成液体;聚集,积聚。
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毛泽东称 颂其“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热烈赞扬其“宁可饿死, 不领美国救济粮”的高尚气节。
◎知识链接 文学评论是运用文学理论对文学现象进行研究、探讨,揭示
文学的发展规律,以指导文学创作的实践活动。它包括诗歌评论、 小说评论、散文评论、戏剧评论、影视评论等。
[我的理解] (示例 1)“俗、雅”与“大众、精英”之间如何联系, 需要有具体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判断,不能轻易在它们之间画等 号。不能认为大众文化一定是粗野简陋的,精英文化必然是高雅 精致的。事实上,文化的“雅俗高低”是要在每一次的创造中具 体地显现和接受评判的,并不是谁固定不变的专利。
高中语文 1.1 论雅俗共赏课件 语文版必修5
《论雅俗共赏》是一本书的名字,也是一篇文 章的名字;是朱自清先生生前编定的最后一本杂 文集,内容主要涉及文学评论、诗歌创作与欣赏、 人物评论三个方面,书中各篇论文都在朝着这个 方向说话。《论雅俗共赏》放在第一篇,并且用作 书名,用意也在此。各篇论文的排列按性质的异同, 不按写作的先后,最后写作的是《论老实话》。本 书是朱自清先生的重要作品之一,主要讨论了文学欣赏标准与差异的 问题,并提出了许多精辟的令人深思的看法,对我们了解文学与人情世 相、开展思考与批评、认识诸多文学现象都有帮助,是一本开卷有益的 好书。
1 论雅俗共赏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 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 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 江省杭州)人。曾向宋神宗献《汴京赋》歌颂新法,受到赏识,任为太学 正;神宗死后被排挤出京,做过几任地方小官;徽宗朝官至大晟府提举,掌 音乐。
1.识记字音
嗜.好( )
奠.定( )
寒碜.( )
恪.守( ) 缜.密( ) 蜕.变( ) 2.识别字形
垮:
缜:
颐:
跨:
滇:
熙:
3.理解词义 (1)清隽: (2)虚妄: (3)参差错落: (4)出奇制胜: (5)雅俗共赏:
朱自清(1898—1948),江苏扬州人,原名朱自华, 号秋实,字佩弦,著名散文家、诗人及文学研究家。 有著作 27 种,共约 190 万字,包括诗歌、散文、文艺 批评、学术研究等。大多收入 1953 年开明书店出 版的 4 卷《朱自清文集》。1988 年,江苏教育出版 社对朱自清的著作又一次全面地搜集、整理,出版 了 6 册《朱自清全集》。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 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 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 他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 目的成就。1928 年出版的纪实性散文《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 盛名的散文作家。他著名的诗集有《踪迹》,散文集有《背影》《你我》。
论雅俗共赏精选教学PPT课件
答案:文章剖析了上层社会的“雅”和下层社会的“俗”之 间相互调和又相互排斥的辩证关系,一针见血地指出“‘雅 俗共赏’是以雅为主的,从宋人的‘以俗为雅’以及常语的 ‘俗不伤雅’,更可见出这种宾主之分”。提出了“‘雅俗 共赏’虽然是以雅化的标准为主,‘共赏’者却以俗人为 主”;“雅化越深,‘共赏’的人越少,越浅也就越多。所 谓多少,主要的是俗人,是小市民和受教育的农家子弟”这 样一些鞭辟入里的见解。
【解析】文章开篇由《雪朝》写起,目的是体现朱自清当年 的文风特征;从文中可以看出,第一段的最后一句是作者阐 明的观点。 答案:真正能把那种朴质的精神保持下来,不但应用在诗上, 而且应用在散文上以及做人的态度上的,据我所知,怕只有 朱自清先生吧。
10.文章用了三个方面的事例来写朱先生待人的“公平,没 有偏见”。除概括事例以外,其他两个是具体事例,请简要 概括这两个事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选B。A项,“八个因素都突出”的结果就是没有短 板,不符合语段表达的意思。C项,内容正确,但与上文衔 接不恰当,因为重点只是落在“长板”上,没有扣住“短板 效应”。D项,所有的因素都欠缺,就没有什么长板、短板 了,与语段表达的意思不符合。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回答5~8题。 5.“可是这是雅人跟俗人或俗人跟雅人一同在欣赏,那欣赏 的大概不会还是‘奇文’罢”一句中的“大概”是否可以用 “应该”替换?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论雅俗共赏ppt精品课件1
5
宋
宋以后 文学内因
3、揣摩关键词句,品析论述语言 ①“赏奇析疑”是一种雅事,俗人的小市 民和农家子弟是没有份儿的。 ②从语气看来,似乎雅人多少得理会到甚 至迁就着俗人的样子。 ③虽然没什么地位,却总是“雅俗共赏” 的玩意儿。 ④这些知识阶级跟从前的读书人不大一样, 包括了更多的从民间来的分子,他们渐渐 跟统治者拆伙而走向民间。
论 雅 俗 共 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的雅俗共赏观。 2.梳理论述思路和结构。 3.品味雅俗共赏的语言特点。
文艺评论
文艺评论是对文艺作品、文 艺现象、以及作家、艺术家 的创作活动发表评价性意见, 探索文艺规律的文章。从文 体归类说,文艺评论属于议 论文。
3
课文探究
1.寻找关键词句,明确论述问题。
祝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央视春晚上,小沈阳凭借《不差钱》一炮 走红。当小沈阳在中国家喻户晓、粉丝无数时, 美国《新闻周刊》报道称小沈阳是“最低俗的 中国人”。你怎么看呢?请从雅俗共赏的角度 写一段话,谈谈你的看法。(观点明确,论述 有力,辩证思考,百字左右) Email:lxyan_75@ QQ:20813733
首段 标题 尾段
雅俗不共赏 雅俗共赏 无雅俗只共赏
4
2.关注关键词句,把握论述思路。
雅 俗 共 赏 的 历 史 发 展 社会外因 唐以前 文学内因 士民分界严格 奇疑
社会外因
唐 文学内因 社会外因 文学内因 社会外因
门第垮台、士民分化 有趣、口语化
印刷术发达、道家讲学 有趣、口语如说话 新文化、大众语运动 接近口语、白化
6
3、揣摩关键词句,品析论述语言 ⑤王侯将相早就没有种了,读书人到了 这时候也没有种了;只要家里能勉强供 给一些,自己有些天分,又肯用功,就 是个“读书种子”。 ⑥成群俗士蜂拥而上,逼得原来的雅士 不得不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他们的趣味。 ⑦大家直到现在都还在哼着那些粗俗的 戏词,所以雅化难以下手。
宋
宋以后 文学内因
3、揣摩关键词句,品析论述语言 ①“赏奇析疑”是一种雅事,俗人的小市 民和农家子弟是没有份儿的。 ②从语气看来,似乎雅人多少得理会到甚 至迁就着俗人的样子。 ③虽然没什么地位,却总是“雅俗共赏” 的玩意儿。 ④这些知识阶级跟从前的读书人不大一样, 包括了更多的从民间来的分子,他们渐渐 跟统治者拆伙而走向民间。
论 雅 俗 共 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的雅俗共赏观。 2.梳理论述思路和结构。 3.品味雅俗共赏的语言特点。
文艺评论
文艺评论是对文艺作品、文 艺现象、以及作家、艺术家 的创作活动发表评价性意见, 探索文艺规律的文章。从文 体归类说,文艺评论属于议 论文。
3
课文探究
1.寻找关键词句,明确论述问题。
祝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央视春晚上,小沈阳凭借《不差钱》一炮 走红。当小沈阳在中国家喻户晓、粉丝无数时, 美国《新闻周刊》报道称小沈阳是“最低俗的 中国人”。你怎么看呢?请从雅俗共赏的角度 写一段话,谈谈你的看法。(观点明确,论述 有力,辩证思考,百字左右) Email:lxyan_75@ QQ:20813733
首段 标题 尾段
雅俗不共赏 雅俗共赏 无雅俗只共赏
4
2.关注关键词句,把握论述思路。
雅 俗 共 赏 的 历 史 发 展 社会外因 唐以前 文学内因 士民分界严格 奇疑
社会外因
唐 文学内因 社会外因 文学内因 社会外因
门第垮台、士民分化 有趣、口语化
印刷术发达、道家讲学 有趣、口语如说话 新文化、大众语运动 接近口语、白化
6
3、揣摩关键词句,品析论述语言 ⑤王侯将相早就没有种了,读书人到了 这时候也没有种了;只要家里能勉强供 给一些,自己有些天分,又肯用功,就 是个“读书种子”。 ⑥成群俗士蜂拥而上,逼得原来的雅士 不得不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他们的趣味。 ⑦大家直到现在都还在哼着那些粗俗的 戏词,所以雅化难以下手。
语文语文论雅俗共赏资料PPT课件
13
2021年7月30日星期五
第14页/共73页
14
2021年7月30日星期五
第15页/共73页
15
2021年7月30日星期五
第16页/共73页
16
2021年7月30日星期五
第17页/共73页
17
2021年7月30日星期五
第18页/共73页
18
2021年7月30日星期五
第19页/共73页
42
4.(2010·河南汤阴高二期中)与下面这段话能衔接恰当的一 句是( )
“木桶理论,短板效应”的意思是一个由很多木板箍成 的木桶,如果一块木板很长,并不能多盛水;而有一块木板 很短的话,它的最大盛水量就只能达到最短木板的上沿。著 名教练陈运鹏把制约游泳成绩的八个因素比做木板,____。 A.只有八个因素都突出,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B.如果有一个因素欠缺,那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C.只有一个因素很突出,并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D.如果八个因素都欠缺,必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2021年7月30日解析】作者在论证了“雅”“俗”的一些特点之后,提到 了“雅俗共赏”的观点,而讨论观点时,作者从“雅”“俗” 体现的文化特点入手,分析达到“雅俗共赏”的条件,即二 者要相互协调,能够逐渐靠拢。由此,可以在相对应的段落 中找到答案。 答案:作品必须雅俗兼赏,雅方要降低一点,因为雅化越深, 共赏的人就越少;俗方要提高一点,做到“俗不伤雅”,而不 是“俗不可耐”。
第63页/共73页
63
10.文章用了三个方面的事例来写朱先生待人的“公平,没 有偏见”。除概括事例以外,其他两个是具体事例,请简要 概括这两个事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 1.1 论雅俗共赏课件 语文版必修5
《论雅俗共赏》是一本书的名字,也是一篇文 章的名字;是朱自清先生生前编定的最后一本杂 文集,内容主要涉及文学评论、诗歌创作与欣赏、 人物评论三个方面,书中各篇论文都在朝着这个 方向说话。《论雅俗共赏》放在第一篇,并且用作 书名,用意也在此。各篇论文的排列按性质的异同, 不按写作的先后,最后写作的是《论老实话》。本 书是朱自清先生的重要作品之一,主要讨论了文学欣赏标准与差异的 问题,并提出了许多精辟的令人深思的看法,对我们了解文学与人情世 相、开展思考与批评、认识诸多文学现象都有帮助,是一本开卷有益的 好书。
2.胡适说宋诗的好处就在“做诗如说话”,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作 者认识到每一种文学样式诞生的共同点是什么?
提示:“雅俗共赏”的道路是宋代诗文发展的主要方向。每个朝代虽 有其文学主流,而作者却能在复杂的社会变革中,纷繁芜杂的文学形态 中,找到一个窗口,认识每一种文学样式诞生的共同点:争取群众,走大众 化道路;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在共同的探求并为之努力,并一步步地在推 进。
疗效显著。
1.shì diàn chen kè zhěn tuì
2.垮台/跨步 缜密/滇池 颐和园/熙熙攘攘 3.(1)清新隽永。 (2)没有事实根据的。 (3)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交错纷杂。 (4)出奇兵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 (5)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 赏。 4.(1)流传/留传 (2)调整/调和 (3)粗俗/粗糙
现象,即来自民间——回到民间。朱自清先生谈论的是文学发展的总体 趋势。
陶渊明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诗句,那是一些“素心人”的 乐事,“素心人”当然是雅人,也就是士大夫。这两句诗后来凝结成“赏奇 析疑”一个成语,“赏奇析疑”是一种雅事,俗人的小市民和农家子弟是没 有份儿的。然而又出现了“雅俗共赏”这一个成语,“共赏”显然是“共欣赏” 的简化,可是这是雅人跟俗人或俗人跟雅人一同在欣赏,那欣赏的大概 不会还是“奇文”罢。这句成语不知道起于什么时代,从语气看来,似乎雅 人多少得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俗人的样子,这大概是在宋朝或者更后罢。
高三语文论雅俗共赏(2019年11月整理)PPT课件
影》。1924年12月《踪迹》结集出版之后,朱自清
的创作足迹,开始由诗歌转向散文, 1928年出版
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这一时期,他还写下了
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背影》、《荷塘月色》
等。
.
3
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从这时起,朱自清把大部分精力花在中国古 典诗歌的教学与研究上,同时写作了不少杂 文、书评,并陆续仍有散文集出版。
死前,还嘱咐家人不要购买美援面粉。毛泽 东对朱自清宁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粉”的精神, 给予称赞,赞扬他 “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 概”。
.
6
朱自清的一生,
是从作家到学者的一
生,在他有限的生命
中,他始终把自己的
研究工作与文学创作
和鉴赏活动紧紧联系
在一起,身后留下著
作二十余种,约二百
万言,这是留给后人
洲数国,1932年回国主持清华文学系。
战胜利后,
朱自清随清华大学复员回到北平,1948年8于北平
病逝。
朱自清早年创作起步于新诗。1922年,他同俞
平伯、叶圣陶等创办了《诗》月刊,这是“五-四”
以来最早的一个诗刊,1923年,发表第一首长诗
《毁灭》,1926年10月,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背
.
5
1946年回到清华,胃病更加恶化,他抱病完 成了《论雅俗共赏》、《语文影响及其它》等著 述。1947年,他为北平当局任意捕人发表抗议书, 又在反饥饿反内战的宣言上签名。1948年6月, 他签名抗议美国扶日,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在 严重的营养不良之下,拖了十几年的病体再也经 受不住煎熬,1948年8月 6日,胃病复发,8月12 日于北平病逝。
的取之不尽、用之不
竭的宝贵财富。
论雅俗共赏学习课件PPT
五、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 字佩弦,号秋实,取春华秋实之 意。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 保持清白,便取《楚辞》中“宁
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生于江苏东
海县,祖籍浙江绍兴,自祖父以来定居扬州,
所以自称扬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哲 学系,在江浙等地的中学任教,参加了文学研 究会。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作品有诗文集 《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伦敦杂记》,杂文集《论雅俗共赏》、《标 准与尺度》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 ________ 文集》 里。 _______ 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 士,毛泽东称颂其“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 概”,热烈赞扬其“宁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 高尚气节。
2.资料链接 文学评论是运用文学理论现象进行研究,探讨, 揭示文学的发展规律,以指导文学创作的实践活
动。它包括诗歌评论、小说评论、散文评论、戏
剧评论、影视评论等。
文学评论的对象是文学作品 ________(小说、诗歌、散文、
戏剧、绘画、影视等);评论的目的是通过对其
思想内容,创作风格,艺术特点等方面议论、
备。
四、词语释义
文化高的人和文化低的人都能 ①雅俗共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欣赏 。 _____
用奇兵或奇计战胜敌人,比喻 ②出奇制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对方意想不到的方法来取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蜂群似的拥挤着冲上去 。 ③蜂拥而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流域分界的山脊或高原。比 ④分水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喻不同事物的主要分界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论雅俗共赏课件语文版必修5
三、文体知识
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是运用文学理论对文学现象进行研究、探讨,揭示文学的发展规律,以 指导文学创作的实践活动。它包括诗歌评论、小说评论、散文评论、戏剧评论、影视 评论等。
文学评论的对象是文学作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绘画、影视等);评论的 目的是通过对其思想内容、创作风格、艺术特点等方面的议论、评价,提高阅读、鉴 赏水平。评论时可以旁征博引,引用各种材料论证,但这旁征博引的各种材料,应是 与文学作品有关的,而文学评论所用的材料基本上是来自所评论的文学作品本身。
2.辨词填空 (1)凝结·凝聚 凝结:由气体变成液体或由液体变成固体。凝聚:气体由稀变浓或变成液体;聚集, 积聚。 ①印尼上海江浙同乡会银会组织为了进一步_凝__聚__乡亲们彼此间的情谊,加强团结, 互助友爱,定于12月4日中午12时,在椰城海港餐厅举行每月聚餐一次的联欢会。 ②今天的国家博物馆,_凝__结__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国家有关部 门的大力支持,历代建设者、管理者的辛勤汗水,广大公众和无私捐赠文物藏品者 的关心和奉献。
第1课 论雅俗共赏
第一单元 沿波而讨源
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结构层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了解作者对中国文化发展史的独特认识以及雅俗共赏的历史发展。 3.了解作者丰富的知识积累以及他的理性的认识。
预读先学 品读研析 多读厚积 课时对点练
预读先学
Ⅰ 语言知识强化
一、音正形准 1.给下列加颜色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垮台( kuǎ ) ②李翊( yì ) ③柳耆卿( qí ) ④两橛( jué) ⑤诲盗( huì)
Ⅱ 文本常识积累
一、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 祖籍浙江绍兴。自幼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 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的散文具有一种独特的抒情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而 又不失清新活泼,显出一种无与伦比的亲切和温暖,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主要著作:《背影》《雪朝》《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诗言志辨》 《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
论雅俗共赏ppt1
首段 标题 尾段
雅俗不共赏 雅俗共赏 无雅俗只共赏
4
2.关注关键词句,把握论述思路。
雅 俗 共 赏 的 历 史 发 展 社会外因 唐以前 文学内因 士民分界严格 奇疑
社会外因
唐 文学内因 社会外因 文学内因 社会外因
门第垮台、士民分化 有趣、口语化
印刷术发达、道家讲学 有趣、口语如说话 新文化、大众语运动 接近口语、白化
6
3、揣摩关键词句,品析论述语言 ⑤王侯将相早就没有种了,读书人到了 这时候也没有种了;只要家里能勉强供 给一些,自己有些天分,又肯用功,就 是个“读书种子”。 ⑥成群俗士蜂拥而上,逼得原来的雅士 不得不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他们的趣味。 ⑦大家直到现在都还在哼着那些粗俗的 戏词,所以雅化难以下手。
7
作业:
5
宋
宋以后 文学内因
3、揣摩关键词句,品析论述语言 ①“赏奇析疑”是一种雅事,俗人的小市 民和农家子弟是没有份儿的。 ②从语气看来,似乎雅人多少得理会到甚 至迁就着俗人的样子。 ③虽然没什么地位,却总是“雅俗共赏” 的玩意儿。 ④这些知识阶级跟从前的读书人不大一样, 包括了更多的从民间来的分子,他们渐渐 跟统治者拆伙而走向民间。
朱 自 清
论 雅 俗 共 赏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的雅俗共赏观。 2.梳理论述思路和结构。 3.品味雅俗共赏的语言特点。
文艺评论
文艺评论是对文艺作品、文 艺现象、以及作家、艺术家 的创作活动发表评价性意见, 探索文艺规律的文章。从文 体归类说,文艺评论属于议 论文。
3
课文探究
1.寻找关键词句,明确论述问题。
央视春晚上,小沈阳凭借《不差钱》一炮 走红。当小沈阳在中国家喻户晓、粉丝无数时, 美国《新闻周刊》报道称小沈阳是“最低俗的 中国人”。你怎么看呢?请从雅俗共赏的角度 写一段话,谈谈你的看法。(观点明确,论述 有力,辩证思考,百字左右) Email:lxyan_75@ QQ:20813733
雅俗不共赏 雅俗共赏 无雅俗只共赏
4
2.关注关键词句,把握论述思路。
雅 俗 共 赏 的 历 史 发 展 社会外因 唐以前 文学内因 士民分界严格 奇疑
社会外因
唐 文学内因 社会外因 文学内因 社会外因
门第垮台、士民分化 有趣、口语化
印刷术发达、道家讲学 有趣、口语如说话 新文化、大众语运动 接近口语、白化
6
3、揣摩关键词句,品析论述语言 ⑤王侯将相早就没有种了,读书人到了 这时候也没有种了;只要家里能勉强供 给一些,自己有些天分,又肯用功,就 是个“读书种子”。 ⑥成群俗士蜂拥而上,逼得原来的雅士 不得不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他们的趣味。 ⑦大家直到现在都还在哼着那些粗俗的 戏词,所以雅化难以下手。
7
作业:
5
宋
宋以后 文学内因
3、揣摩关键词句,品析论述语言 ①“赏奇析疑”是一种雅事,俗人的小市 民和农家子弟是没有份儿的。 ②从语气看来,似乎雅人多少得理会到甚 至迁就着俗人的样子。 ③虽然没什么地位,却总是“雅俗共赏” 的玩意儿。 ④这些知识阶级跟从前的读书人不大一样, 包括了更多的从民间来的分子,他们渐渐 跟统治者拆伙而走向民间。
朱 自 清
论 雅 俗 共 赏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的雅俗共赏观。 2.梳理论述思路和结构。 3.品味雅俗共赏的语言特点。
文艺评论
文艺评论是对文艺作品、文 艺现象、以及作家、艺术家 的创作活动发表评价性意见, 探索文艺规律的文章。从文 体归类说,文艺评论属于议 论文。
3
课文探究
1.寻找关键词句,明确论述问题。
央视春晚上,小沈阳凭借《不差钱》一炮 走红。当小沈阳在中国家喻户晓、粉丝无数时, 美国《新闻周刊》报道称小沈阳是“最低俗的 中国人”。你怎么看呢?请从雅俗共赏的角度 写一段话,谈谈你的看法。(观点明确,论述 有力,辩证思考,百字左右) Email:lxyan_75@ QQ:20813733
论雅俗共赏PPT1
5
3、揣摩关键词句,品析论述语言 ①“赏奇析疑”是一种雅事,俗人的小市 民和农家子弟是没有份儿的。 ②从语气看来,似乎雅人多少得理会到甚 至迁就着俗人的样子。 ③虽然没什么地位,却总是“雅俗共赏” 的玩意儿。 ④这些知识阶级跟从前的读书人不大一样, 包括了更多的从民间来的分子,他们渐渐 跟统治者拆伙而走向民间。
论
雅
俗
朱 自
共
清赏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的雅俗共赏观。 2.梳理论述思路和结构。 3.品味雅俗共赏的语言特点。
文艺评论
文艺评论是对文艺作品、文 艺现象、以及作家、艺术家 的创作活动发表评价性意见, 探索文艺规律的文章。从文 体归类说,文艺评论属于议 论文。
3
课文探究
1.寻找关键词句,明确论述题。
首段
标题
尾段
雅俗不共赏 雅俗共赏 无雅俗只共赏
4
2.关注关键词句,把握论述思路。
雅
社会外因 士民分界严格
俗 唐以前 文学内因 奇疑
共 赏 的
社会外因 门第垮台、士民分化 唐 文学内因 有趣、口语化
历 史 发
社会外因 印刷术发达、道家讲学 宋 文学内因 有趣、口语如说话
展
社会外因
宋以后 文学内因
新文化、大众语运动 接近口语、白化
•
15、只有在开水里,茶叶才能展开生命浓郁的香气。
•
16、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
17、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困惑谁都有,但成功只配得上勇敢的行动派。
•
18、人生最大的喜悦是每个人都说你做不到,你却完成它了!
•
19、如果你真的愿意为自己的梦想去努力,最差的结果,不过是大器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