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简史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古代建筑史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建筑结构:木骨泥墙建筑: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来。

特点墙体用木骨架上札结枝条后涂泥。

干阑式建筑: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由巢居发展而来。

特点是底层架空。

夏一、建筑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1、80cm夯土台2、封闭庭院(廊院)3、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土架夯土建筑庭院。

商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遗址——商代后期最重要的遗址。

盘龙城商朝宫殿西周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最早的四合院1、合院形式。

2、中轴对称,前堂后室,内外有别。

3、已使用了瓦。

4、最早使用“壁”。

5、有排水陶罐和卵石叠筑的日音沟。

东周——春秋战国台榭建筑春秋战国时期掀起一股“高台榭,美宫殿”的建筑潮流。

台榭建筑的基本特点是以阶梯形土台为核心逐层架立木构房屋。

代表:秦咸阳宫河北平山中山王陵遗址:它虽然是一座未完成的陵墓,但从墓中出土的一方金银错《兆域图》铜版,即此陵的陵园规划图。

战国——半瓦当战国时期盛行半瓦当。

秦、汉建筑两汉(公元前206-公元220)两汉时期是中国建筑发展的第一个高潮,主要表现在:1、形成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包括宫殿、陵墓、苑囿等皇家建筑,明堂、辟雍、宗庙等礼制建筑;坞壁、第宅、中小住宅等居住建筑,东汉末期还出现了佛教寺庙建筑。

2、木结构两种主要形成——抬梁式、穿斗式都已出现;斗拱的悬挑机能迅速发展。

3、多重楼的兴起和盛行。

4、建筑群已达到庞大规模。

曹魏邺城:曹魏邺都开始采用了以中轴线为中心对称的模盘格形封闭式布局,城市的中轴线同时也是王宫的中轴,宫殿和街道都依它作为均齐对称的布置,结构严谨,分区明显,城市用地进一步功能化,在我国都城建设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转折,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中国都城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汉阙阙,是从防卫性的“观”演变而来的一种表示威仪和等级分明的建筑,是我国古代在城门、宫殿、祠庙、陵墓前用以表记宫爵、功绩的建筑物,用木或石雕砌而成,一般是两旁各一,称“双阙”,也有在一大阙旁再建一小阙的,称“子母阙”,古时“缺”字和“阙”字通用,两阙之间空缺作为道路。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史(1) 原始住居与建筑雏形的形成早在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国原始人就已经知道利用天然的洞穴作为栖身之所,北京、辽宁、贵州、广东、湖北、浙江等地均发现有原始人居住过的崖洞。

到了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的氏族部落,利用黄土层为墙壁,用木构架、草泥建造半穴居住所,进而发展为地面上的建筑,并形成聚落。

长江流域,因潮湿多雨,常有水患兽害,因而发展为杆栏式建筑。

对此,古代文献中也多有「构木为巢,以避群害」、「上者为巢,下者营窟」的记载。

据考古发掘,约在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古代人已知使用榫卯构筑木架房屋(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黄河流域也发现有不少原始聚落(如西安半坡遗址、临潼姜寨遗址)。

这些聚落,居住区、墓葬区、制陶场,分区明确,布局有致。

木构架的形制已经出现,房屋平面形式也因造做与功用不同而有圆形、方形、吕字形等。

这是中国古建筑的草创阶段。

西元前二十一世纪夏朝建立,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经过夏、商、周三代,而春秋、战国,在中国的大地上先后营建了许多都邑,夯土技术已广泛使用于筑墙造台。

如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都城遗址,有长、宽均为百米的夯土台,台上建有八开间的殿堂,周围以廊。

此时木构技术较之原始社会已有很大提高,已有斧、刀、锯、凿、钻、铲等加工木构件的专用工具。

木构架和夯土技术均已经形成,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西周兴建了丰京、镐京和洛阳的王城、成周;春秋、战国的各诸侯国均各自营造了以宫室为中心的都城。

这些都城均为夯土版筑,墙外周以城濠,辟有高大的城门。

宫殿布置在城内,建在夯土台之上,木构架已成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屋顶已开始使用陶瓦,而且木构架上饰用彩绘。

这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具备了雏形,不论夯土技术、木构技术还是建筑的立面造型、平面布局,以及建筑材料的制造与运用,色彩、装饰的使用,都达到了雏形阶段。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以后历代发展的基础。

(2)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西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之后,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并且动用全国的人力、物力在咸阳修筑都城、宫殿、陵墓。

中国古建筑发展简史

中国古建筑发展简史

中国古建筑发展简史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其古代建筑艺术也独具特色,发展出了多种建筑风格和类型。

本篇文档将简要介绍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包括原始社会建筑、古代宫殿和陵墓建筑、封建社会城市建筑以及明清园林建筑等方面。

一、原始社会建筑中国的原始社会建筑主要是在新石器时代和铜器时代。

这些建筑多以土木为材料,采用半地穴式或地面木架结构。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陕西西安的半坡遗址,该遗址发掘出了大量土木结构的房屋、窖穴、墓葬等建筑遗迹。

此外,江浙地区的良渚文化中也发现了不少土木结构的大型建筑遗址。

二、古代宫殿和陵墓建筑中国的古代宫殿和陵墓建筑在夏、商、周三代时期逐渐发展成熟。

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以木材结构为主,多采用梁柱式或穿斗式结构。

河南安阳的殷墟是商代宫殿建筑的代表,其建筑布局严谨,规模宏大。

陕西西安的秦始皇陵则是最具代表性的陵墓建筑,其气势恢弘,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特色。

三、封建社会城市建筑封建社会时期,中国的城市建筑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多样化,包括塔、楼、亭、阁、廊、殿等不同类型。

城市布局也逐渐形成了以皇宫为中心,街道和坊市为骨架的城市格局。

其中,宋代《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城市建筑最具代表性,其建筑风格独特,展示了中国古代城市建筑的魅力。

四、明清园林建筑明清时期,中国的园林建筑达到了高峰。

这一时期的园林建筑注重意境和自然美,将自然景观和人工建筑巧妙地融为一体。

江南地区的园林最具代表性,如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等。

这些园林以水景为主,辅以假山、亭台、花木等元素,形成了一个个诗情画意的景致。

同时,北方地区的园林也有其独特之处,如北京的颐和园、圆明园等皇家园林,以其宏伟壮观的建筑和严谨的布局展现了皇家园林的韵味。

总之,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跨越了数千年,各种不同类型的建筑风格都独具特色。

这些古建筑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也为我们今天了解和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是现今研究唐宋时期建筑的主要典籍
〈〈工程做法〉〉清代 工部 负责编修,
统一了官式建筑的用料标准,简化了构 造方法
第二节 宫 殿 与 礼 制 建 筑
一、宫 殿 建 筑
(一)、宫殿建筑的布局 ➢ 中轴对称 ➢ 左祖右社 ➢ 三朝五门 ➢ 前朝后寝
(二) 中国现存整的皇家宫殿
1、北京故宫(紫禁城)
2、沈阳故宫(奉天行宫)
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二、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简史
1、从原始社会至汉 代是中国古代建筑体 系的形成时期
2、魏晋南北朝是中 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发 展时期
3、隋唐时期是中国 古代建筑的成熟时期
4、宋朝是古代建筑 体系的转变时期
5、元朝是中国古代 建筑体系的又一发展 时期
6、明清时期是中国 古代建筑体系的又一 高峰期
二、礼 制 建 筑
(一)太学与辟雍
(二)坛 庙
1、天坛 2、太庙
3、社稷坛
4、孔庙
(三)祠 1、武侯祠
2、包公祠
(四)祠堂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洛阳龙门石窟正定隆兴寺三、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一)采用梁柱式建筑(有利于抗击地震) (二)平面布局整齐而灵活 (三)装饰丰富多彩 (四)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
一、台 基 二、屋身
柱、梁、开间、山墙 三、屋顶
四、装饰(彩画、屋顶 装饰、藻井)
中国古代建筑文献:
〈〈营造法式〉〉北宋 李诫 编修,

中国古代建筑介绍

中国古代建筑介绍

2、群体组合形式
▪ 中国古建筑的平面尺度以长方形为最普遍, 长边为宽,短边为深。单体建筑又由最基本 的单元——“间”组成。间是中国木构架建筑 的一种计量单位,平面上四根柱子围成的空 间为一间。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 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 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单体建筑组合 可以纵向伸长,也可以横向扩展,形成有层 次、有深度的、完整而严密的群体空间组合 格局。
▪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具有以下几个 方面的特点: 1、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
▪ 2、中轴对称、方正严整的群体组合 与布局
▪ 3、独特的单体造型
▪ 4、多样的装修与装饰
▪ 5、写意的山水园景
1、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
▪ 木构建筑以木材构成各种形式的梁架,并作为整 个建筑物的承重结构主体,墙壁只起围护作用, 多数不承担荷载,故有“墙倒屋不倒”之称。
了营建地面房屋的技术,创造了原始的木架建筑以满 足最基本的居住要求。
穴居:是已知人类最早的住所,如北京猿人居住的
岩洞等,是利用天然洞穴做为住所。穴居由袋竖穴逐 步发展到半穴居,在木骨泥墙、夯土承重墙技术成熟 的基础上,发展出后来的地面建筑。
巢居:如浙江新石器时期的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已 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的实例。〈韩非子·五蠹〉“上古之 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有圣人做, 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孟子·滕文公〉〉
▪ 五代:主要建筑有南京栖霞山舍利塔、杭州闸口白塔、灵隐 寺双石塔、苏州虎丘云岩寺塔、杭州保俶塔等。
▪ 宋: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性的变化(清明上河图)。砖 石建筑主要有: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开封祐国寺塔、泉 州开元寺双塔(48M)、泉州万安桥(540M)。
▪ 辽:楼阁式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我国唯一的木塔, 古代木构高层建筑的实例。

简述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展示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它的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从古至今,中国建筑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五个时期:从古至今,中国建筑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五个时期:
一、夏商西周时期(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221年)
在这个时期,中国建筑有所发展,但仍没有太多的创新,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稍作调整。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西周时期的宫殿建筑,它们以其特殊的形式闻名遐迩,在宫殿的布局中,稳重、高雅是普遍的特点。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完善发展的时期。

秦始皇建国后,他封封大小诸侯,建立朝代,推行大规模的政治统一,同时大力推行兴建城池,以抗御外敌,因此古代建筑在此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

三、隋唐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一个非常有趣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建筑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风格,如唐代的式样,隋代的式样,它们在色彩、细节、融汇等方面都有所区别,也都具有独特的风格,这使得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

四、宋元明清时期(公元960年—公元1911年)
在这个时期,宋元明清时期的建筑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建筑作品,其中以宋代和明代的建筑最为突出,它们的建筑艺
术具有很高的技艺水平,同时也把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结合得淋漓尽致。

五、近代、现代时期(公元1911年—今)
这是中国建筑发展的最新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建筑以“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思想为指导,建起了许多新式的建筑,从而使中国建筑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

中国古建筑发展历程

中国古建筑发展历程

一、 夏(前21世纪~前16世纪)

代表实例: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
我国早期封闭院落的面貌(廊院)。
“茅茨土阶”的构筑方式;
可能出现“前堂后室”的空间划分。
河南偃师二里头二号宫殿遗址
河南偃师二里头二号 宫殿遗址: 面积
比一号小,同样也是 门、堂、回廊的布局, 说明庭院布局在夏到 早商已经是大型建筑 的常规布局方式,中 国传统院落式建筑组 合开始走向定型化。
3、斗拱的演进


柱枋规格化
人字拱盛行

昂的出现
太原天龙山石窟,北齐

第四节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581年~1279年)

一、 隋、唐
(581年~907年)
1、规模宏大, 规划严整的城市
◆都城:隋大兴 城
(唐长安 城)
采用里坊制, 严整宏大的繁荣大 都市。日本的平城 京、平安京规划都 受到唐长安的影响。
新型建材----瓦的出现和使用;
出现四合院建筑
代表实例: 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是我国已知的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陕西扶凤召陈遗址(复原)
西周中晚期,扶凤召陈遗址中发现的瓦的数量就比较多了,实现了建筑的升级; 瓦保护了屋顶,同时也助推了木构架的发展。
四、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前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干阑建筑构件
二、细石器时代---巨石建筑
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三、聚落
私有制和阶级对立——防御观念——城市孕育萌生
第二节 奴隶社会建筑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公元前2070年~前221年)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这一历程可以被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原始社会的简易建筑,古代的宫殿和陵墓,封建社会的城市建筑,以及明清时期的园林建筑。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居住在简易的建筑中,主要由木材、竹子和土块等自然材料构建。

这些建筑通常是简单的茅草屋或土坯房,以满足基本的居住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发展更加复杂的建筑。

古代的宫殿和陵墓是古代中国建筑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这些建筑以其庄严、壮观的气势而著名,大量使用了木材和石材等材料。

最著名的例子是北京的紫禁城和西安的秦始皇陵。

这些建筑往往以横向和纵向对称的布局和精美的装饰品闻名。

随着封建社会的兴起,城市建筑也开始出现。

城墙、城门、宫殿和庙宇等建筑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京城墙和北京城墙都是著名的城市建筑。

在这个时期,建筑技术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砖石结构开始应用于建筑中。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尤其是园林建筑。

园林建筑注重营造环境和景观,以及室内空间的分隔和连通。

著名的园
林包括苏州的拙政园和北京的颐和园。

这些园林以其精巧、精细的设计而闻名,展示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独特之处。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程丰富多样,经历了从简单的原始建筑到宏伟的宫殿和陵墓,再到城市建筑和园林建筑的演进。

这一历程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建筑艺术的不断追求和创新。

这些古代建筑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对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见证。

中国古建筑文化概述

中国古建筑文化概述
中国古建筑文化概述
目录
CONTENTS

中国古建筑发展简史

传统思想在古代建筑中的体现

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古代建筑的等级
一、中国古建筑发展简史
(一)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
——原始社会至汉代
原始社会至汉代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原始社会晚 期,我们的祖先从构木为巢、建造半地穴式建筑开始,逐步形成 了比较完整的村落。商代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宫殿建筑,其 代表是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春秋战国时期,在城市建筑的 高潮中,逐步形成了中轴对称的基本模式,奠定了我国古代城市 建筑的基础。秦汉时期,中国的建筑体系已基本形成。
04
03
悬山顶有两面斜坡,两侧伸 出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条正 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顶。 山墙由柱子承重。
悬山顶
VS
硬山顶
悬山顶
VS
硬山顶
VS
05 攒尖顶
建筑物的屋面在顶部交汇为一点,形成尖顶,这种建筑叫攒尖建筑,其屋顶叫攒尖顶。其特 点是屋顶为锥形,没有正脊,顶部集中于一点,即宝顶,该顶常用于亭、榭、阁和塔等建筑。
台基又称基座,为一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是建筑的基础部分。中国古代单体建筑,无论是简 朴的民居,还是巍峨的殿堂,都将其框架立于台基之上。承托建筑物,防潮防腐,弥补中国古代建筑单 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伟的欠缺。
普通台基:用素土、灰土或碎砖三合土 夯筑而成,高约一尺,常用于小式建筑。
须弥座:须弥座是一种带有雕刻花纹和 线脚的基座。一般用在高级建筑 (宫殿、 坛庙的主殿及塔)的基座。
主要标志是:人们初步掌握了夯土和烧制砖瓦的技术、木构架 结构渐趋成熟、拱券式结构有了发展。这个时期的建筑遗址主要 有宫殿、陵墓、驰道、长城及都江堰、灵渠、郑国渠三大著名水 利工程。

中国房屋建筑发展历史

中国房屋建筑发展历史

中国房屋建筑发展历史
中国房屋建筑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1. 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之前):在此时期,房屋建筑主要采用木材作为主要结构材料,例如“栈道房”和“楼阁”等。

2.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在秦汉时期,出现了砖石建筑的兴起。

这一时期的房屋建筑以砖石作为主要结构材料,设计有特色的“台阶式”和“斗室”等建筑形式。

3. 隋唐时期(公元581年-907年):在隋唐时期,出现了宫殿和佛教寺庙的宏伟建筑,例如拥有众多宫殿建筑的洛阳宫和悬空式的盘空寺等。

4. 宋元明清时期(960年-1912年):在这一时期,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在民居、庙宇和园林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以木构架和雕花装饰为特点的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古建筑等。

5. 近代史时期(1912年-1949年):在这一时期,随着西方建筑的引入,现代化的房屋建筑开始在城市中兴起。

西式的公共建筑和高层建筑成为了城市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6. 当代时期(1949年至今):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房屋建筑经历了快速发展和变革。

一方面,传统建筑技术得到保护和传承,古建筑和民居得到修复和保护;另一方面,现代化的高层建筑、住宅小区和城市基础设施逐渐兴起。

总的来说,中国房屋建筑的发展历史可以概括为从木结构、砖石建筑到现代化建筑的演变,同时也保留了丰富多样的传统建筑形式。

中华建筑的文化历程

中华建筑的文化历程

中华建筑的文化历程
中华建筑的文化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建筑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阶段和特点:
1. 先秦时期(约公元前221年):先秦时期的建筑主要以宫殿、墓葬、祭祀场所等为主。

这一时期的建筑注重宏伟、庄重和尊贵的气势。

2. 隋唐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隋唐时期是中华建
筑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建筑技术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寺庙、宫殿、园林等建筑风格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3. 宋元明清时期(公元960年-1912年):在这一时期,中国
建筑风格逐渐趋于稳定。

宋代注重建筑的工艺技术和细节设计,元代追求宏伟而雄伟的建筑风格,明代重视建筑规划和规范,清代以宏大壮丽的宫殿和庙宇建筑为主。

4. 近代以及现代时期: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建筑开始接受西方建筑思想和技术。

近代以及现代时期的建筑追求功能性、实用性和创新性,同时也融入了传统的设计元素,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现代建筑风格。

总体而言,中华建筑的文化历程展示了古老而丰富的建筑传统,强调和谐、均衡和尊重自然的设计理念,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中华建筑历史的瑰宝和经典作品也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和宇宙和谐的追求。

中国历史建筑年表

中国历史建筑年表

中国历史建筑年表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 仰韶文化时期:此时期的主要建筑形式为竖穴房,人们用土块和木材建造,屋顶覆盖着草皮。

- 河姆渡文化时期:人们开始建造矩形的竖穴房,并使用石头作为建筑材料。

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000年:- 长江流域商文化时期:朴素的竖穴房逐渐被木结构建筑取代,墙壁多用泥土夯筑,屋顶则由木材和竹片构成。

- 殷墟遗址:出现了中国最早的殷商时期建筑,如宫殿、祭祀台等。

宫殿建筑常使用夯土块砌成墙体,屋顶则使用木梁架设。

公元前1000年-公元200年:- 周朝时期:宫殿和寺庙的建筑规模逐渐扩大,使用砖石、青铜等材料,建筑风格具有明显的木构特点。

-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城墙、城门等防御设施,大型宫殿和陵墓的建造也日益普遍。

公元200年-公元900年:- 东汉时期:建筑风格受到了西域文化的影响,宫殿和官衙的风格趋于华丽,使用砖石、彩绘等装饰材料。

-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出现了寺庙建筑。

佛塔、佛殿等建筑形式开始兴起。

- 唐朝:盛唐时期的建筑规模宏大,宫殿和佛塔的建筑技术达到了巅峰,奠定了后世的建筑基础。

公元900年-公元1300年:- 宋朝:宋代建筑注重结构坚实和装饰精美,建筑风格简洁大方。

朱熹所倡导的文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对建筑风格产生了影响。

- 元朝:蒙古人统治时期,建筑风格受到外族文化的影响,出现了宫殿、陵墓等庞大建筑,并采用了石块砌筑技术。

公元1300年-公元1600年:- 明朝:明代建筑注重对称和平衡,宫殿和园林的设计手法独特,融合了南北方建筑特色。

- 清朝:清代建筑继承了明代的传统,并注重庄重肃穆的氛围。

故宫和颐和园等建筑代表了清代宫廷建筑的风格。

公元1600年-现代:- 近代中国建筑:西方建筑风格逐渐传入中国,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开始出现。

- 现代中国建筑:建筑风格多样化,受到国际流行风尚的影响,同时注重融入中国传统元素。

通过中国历史建筑年表,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建筑在不同时期的变迁与演进。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沿革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沿革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沿革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沿革中国古代建筑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经过漫长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汉族传统建筑风格,并对世界建筑史造成了重要影响。

以下将介绍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沿革。

1. 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代(约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046年)在这个时期,古代中国人开始使用石材、黏土和木材等材料建造房屋。

最早的建筑是简陋的茅草房,后来逐渐发展出砖木结构的房屋。

在商代,古代中国建筑开始出现城墙、宫殿和祭祀建筑等大型建筑。

2. 周代至春秋战国(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21年)在周代,古代中国建筑开始出现宗庙建筑和园林建筑。

春秋战国时期,古代中国建筑开始出现雕刻和彩绘等装饰艺术。

3. 秦代至唐代(公元221年-公元907年)在秦代,古代中国建筑开始出现了规模庞大的皇宫和官府建筑。

汉代时期,中国古代建筑出现了木构和砖石混合结构的建筑,如洛阳白马寺。

唐代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高峰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建筑,如大明宫、大雁塔等。

4. 宋代至明代(公元960年-公元1644年)在宋代,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逐渐趋向简约、明快,出现了挑檐、斗拱等特色。

元代时期,蒙古人入侵中国,古代中国建筑受到了影响,出现了典型的民族混合建筑,如北京的故宫和颐和园等。

明代时期,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开始向实用和稳重方向发展,出现了仿木的石构建筑和青砖黛瓦的建筑风格,如北京的天坛和南京的明孝陵等。

5. 清代至现代(公元1644年-现代)在清代,中国古代建筑始终保持了自己的特色,出现了许多典型的建筑,如北京的颐和园和山西的乔家大院等。

现代以后,中国建筑开始受到西方建筑的影响,出现了许多新的建筑风格和形式,如现代主义建筑和装置建筑等。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建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对世界建筑史造成了重要影响。

5.1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概述(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五版 )

5.1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概述(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五版 )

2
3
4
5
6
屋顶 面阔 台基 柱色 门色 彩画
四、古代建筑 的等级
1
2
3
4
5
6
屋顶 面阔 台基 柱色 门色 彩画

盝顶
顶部有四个正脊围成为平顶,下接庑殿顶。 顶部是平顶的屋顶四周加上一圈外檐。
四、古代建筑 的等级
1
2
3
4
5
6
屋顶 面阔 台基 柱色 门色 彩画
盔顶
➢ 特征是没有正脊,各垂脊交会于屋 顶正中,即宝顶。
1.抬梁式
抬梁式也称叠梁式,屋瓦
铺设在椽上,椽承在檩上,
2.穿斗式
檩承在梁上,梁架承受整 个屋顶的重量再传到木柱
3.井干式
上,就这样一个抬着一个。
(一)巧妙而科学的木架结构
三、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特点:可以使建筑物的面阔和进深加大,以满足扩
1.抬梁式
大内室空间的要求。
主要建筑物:大型宫殿、坛庙、寺观、王府、宅第
4
柱色
5
门色
6
彩画
戗脊:上层屋檐角部的屋脊 角脊:下层屋檐角部的屋脊 博脊:1.歇山山花下的屋脊
2.重檐屋顶,下层檐围绕屋身的屋 脊是博脊(也叫做围脊)
歇山顶主要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
四、古代建筑 的等级
1
2
3
4
5
6
屋顶 面阔 台基 柱色 门色 彩画
目前的古建筑中如天 安门、太和门、保和
殿、乾清宫等均为重 檐歇山顶。
南方则出现了干栏式木构 建筑。
一、中国古建筑发展简史
商代
18
在商代,已经有了较 成熟的夯土技术,建造了 规模相当大的宫室和陵墓。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简史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简史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简史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多个时期的演变和变革。

本文将从奠基中国古代建筑的大汶口文化开始,概述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以及各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性建筑。

大汶口文化是中国古代建筑的起源,大约距今5000年左右。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砖石、木材和泥土来建造简单的住所,如土坯房和竹木构架房。

这些建筑以简单实用为主,没有特定的建筑风格和形式。

从商代开始,中国古代建筑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商代建筑的代表性建筑是商王朝的宫殿和祭祀建筑。

商代宫殿建筑以殿堂、庙宇和祭祀场所为主,采用了独特的梁柱结构和砖石建造技术。

此外,商代建筑还注重建筑的布局和位置,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随后的周代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又一重要时期,周代的建筑在商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周代的建筑特点是以宫殿和城墙为主,宫殿建筑采用了更加复杂的梁柱结构和装饰技术。

周代宫殿的建筑规模也比商代更大,布局更加精细。

此外,周代还开始兴起城市建设,城墙成为城市的重要标志。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又一重要发展阶段。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秦代建筑开始兴起。

秦代建筑以宫殿和陵墓为主,宫殿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装饰繁复。

秦代陵墓建筑以秦始皇陵为代表,陵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具有很高的建筑技术水平。

随着西汉的兴起,中国古代建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西汉时期,建筑技术进一步发展,建筑风格也更加多样化。

西汉建筑注重建筑的气势和雄伟,宫殿和陵墓的规模更大,装饰更加精美。

此外,西汉时期还兴起了园林建筑,如汉代的洛阳白马寺和长安华清池等。

随着东汉的衰落,中国古代建筑进入了一个相对低迷的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建筑逐渐恢复和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风格多样化,宫殿、陵墓和寺庙建筑都有所发展。

此外,魏晋南北朝时期还兴起了佛教,佛教建筑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1.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1)开成时期:原始社会—汉代;特点:中国木结构建筑技术已日渐完善。

人们掌握了夯土技术, 烧制了砖瓦, 建造了石建筑(2)发展时期: 魏晋南北朝;特点: 砖瓦的产量、质量及木构架技术都有所提高。

大量兴建佛教建筑。

(3)成熟时期: 隋唐时期;特点: 砖的应用更加广泛, 琉璃的烧制更加进步, 建筑构件的比例逐步趋向定型化(4)大转变时期:宋朝;特点:宋朝建筑的规格一般比唐朝小, 但比唐朝更为秀丽, 绚烂而富于变化, 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5)发展时期: 元朝;特点: 兴建大量藏传佛教寺庙及伊斯兰教礼拜寺。

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建筑艺术影响到全国(6)高峰时期:明清时期;特点:砖的生产大量增加, 琉璃瓦的数量及质量都超过过去任何朝代。

官式建筑已经高度标准化、定型化2.现存古代木结构建筑代表及特点(1)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的部分建筑: 建成于唐代;特点: 单体建筑的屋顶坡度平缓, 出檐深远, 斗拱比例较大, 柱子较粗壮, 多用板门和直棂窗, 风格庄重朴实(2)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福建泉州清净寺、河北正定隆兴寺、浙江宁波保国寺:建成于宋代;特点:屋顶的坡度增大, 出檐不如前代深远, 重要建筑门窗多采用菱花隔扇, 建筑风格渐趋柔和(3)天津蓟县的独乐寺、山西大同的善化寺和华严寺: 建成于辽;特点: 接近于唐代风格, 创造了“减柱法”。

(4)山西芮城永乐宫、洪洞广胜寺: 建成于元代;特点: 普遍使用“减柱法”, 梁架结构又有了新的创造, 许多构件多用自然弯材稍加砍削而成(5)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建于明清时期;特点:出檐较浅, 斗拱比例缩小, “减柱法”除小型建筑外, 在重要建筑中已不采用3.中国古代建筑的造型及基本构件台基:普通台基、较高级台基、更高级台基、最高级台基;作用:承托建筑物, 防潮防腐, 弥补中国古代建筑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传的欠缺。

屋身: 木头圆柱、开间、梁、斗拱;屋顶: 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卷棚顶。

中国古建筑发展简介

中国古建筑发展简介

中国古建筑发展简介中国古建筑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代表,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和建筑技术,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向读者介绍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原始居住地到宫殿庙宇,再到府邸园林,展示了中国古建筑的丰富多样性和独特魅力。

中国古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原始居住地。

最早的建筑形式是洞穴和木屋,以适应当时人们的生活需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研究和探索更复杂的建筑技术,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古代建筑风格。

在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221年的夏、商、周三代,中国古建筑进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

这个时期的古建筑主要是城墙、城门、宫殿和祭祀用的庙宇。

这些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具有坚固耐用、稳定性强的特点。

例如,商代的殷墟遗址中发现的青铜时代的王陵和青铜庙,展示了当时建筑的高度成就。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建筑进入了一个更加成熟和繁荣的时期。

在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古代建筑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以宏伟壮丽、气势恢弘为特点。

代表性的建筑包括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和汉长城。

这些建筑展示了当时中国古人的建筑技术和工艺的高超水平。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1年),中国古代建筑进入了一个变革时期。

东晋王羲之的《平温碑》和西晋嵩阳书院的建筑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这个时期的建筑风格比较注重艺术表现和精神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唐代(618年-907年)的建筑风格逐渐趋向华丽和精细。

代表性的建筑有长安城的大明宫、洛阳的白马寺和宋泰唐王陵。

这些建筑展示了唐代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宋代(960年-1279年)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又一个辉煌时期。

在这一时期,建筑风格更加简洁、典雅,追求自然和谐。

同时,宋代的园林建筑也逐渐成为中国古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代表性的园林有苏州的拙政园和扬州的个园。

这些园林以其精巧的设计和独特的景色吸引着众多游客。

明清时期(1368年-1911年),中国古建筑经历了一次再次的繁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热带,亚热带,温带,亚温带。

东南多雨,故建筑朝向为南偏东。

(东南风为主导风向)西北方,建筑朝南北向为主。

文化背景:黄河流域文化→窑洞↗浅穴居↗窝棚↗聚落长江流域文化→吊脚楼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分段:(一)原始社会建筑:旧石器时代:50万年前天然崖洞居住,有色陶土出现在洞壁。

新石器时代:5万年前在后期母系氏族中,已出现木构建筑的雏形。

(二)奴隶社会建筑:夏朝: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商朝:青铜文化的出现(工具改进,建筑材料改进为石头)。

周朝:西周↓东周:春秋瓦的出现战国:建筑等级制度形成(型制)管理建筑工程的官:司空建筑著作:《考工记》(三)封建社会的建筑:秦朝:高台建筑汉朝:西汉:高台建筑依然流行东汉:斗拱的出现使檐更为深远,高台建筑抹落出现砖劵,砖石,石劵结构木结构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完成两晋,南北朝:佛教在中国大力推广,建筑物主要为寺,庙,塔,石窟装饰手段要求开始增加,雕塑,壁画开始大量的出现隋朝,唐朝:木构建筑步入成熟期城市建筑:唐朝的长安城南北大运河宋朝:建筑体型较隋唐为小,装饰手段较为华丽,精巧。

“里坊制”的取消。

装修,彩画,家俱基本定型,室内布置开始受到重视。

《营造法式》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完成。

元,明,清朝:元朝使各个民族文化交融。

“减柱法”,“偷心造”。

明清封建制度更加严密,严格,制砖业有广泛的民展。

官式建筑定型。

皇家,私家园林民展,是封建社会建筑的最后高潮。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一)结构上的特点:木结构形式1,结构的方式:〈1〉抬梁式:梁瓜柱〈2〉穿斗式:较小的柱和穿〈3〉井干式:木制四周墙体2,木结构的优点:〈1〉围护与承重结构截然分开,使建筑形式更加自由。

〈2〉适应不同的气候环境,利用墙体厚度,窗大小位置的变化来适应。

〈3〉有减少地震的危害性,榫卯镶接方式,柔性连接。

〈4〉材料造取方便,易于加工运输,预制建筑。

3,木结构外的其他建筑材料:瓦,空心砖,陶质砖,琉璃砖,琉璃瓦。

(二)组群布局:利用“间”为单位形成建筑单体,若干单体围合面或庭院而庭院的组合进而面或为组群。

1,间→二檐柱间的距离三,五,七,九,十一。

↘↙↘↙↓↘民居官府,署较为隆重皇宫(故宫太和殿)2,步→二个相邻屋檀的距离,步长之和组成通进深。

控轴线的排列方向区分:纵轴线横轴线3,古代中国建筑在“间”与“步”组成的柱网上,建立了许多灵活的平面处理方式。

〈1〉金箱斗底槽:用内外的两圈柱子对建筑平面进行分区。

〈2〉单槽,双槽:用内柱把建筑平面划分为二个区成三个区。

〈3〉分心槽:门屋建筑中,用中柱一列将平面一分为二。

4,单体的立面处理方式:采用传统的三段式立面处理。

(台基,墙柱,屋顶)〈1〉生起→功能与艺术的统一。

〈2〉侧脚→受力合理,避免视觉错觉。

5,单位的组合方式:总的特征:中国古代建筑的庭院与组群,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纵轴线和横轴线设计。

〈1〉庭院的方式:A 三合院和四合院B 廊院〈2〉组群的方式:A 纵向扩展B 横向扩展C 纵横向扩展(三)艺术形象1,单体建筑的艺术形象:总特征:从整个形体到各个部分构件,利用林构架的形状及材料本身的质感等进行艺术加工达到建筑的功能,结构,和艺术的统一。

A 柱的侧脚和墙的收分B 开间上的处理,明间稍大的作法C 构件的处理:斗拱,雀替D 檐口,屋顶的处理:举折E 屋顶的形式处理:汉代形成五种基本的形式:庑殿,歇山,悬山,囤顶,攒尖组合形式:北方:强调主次分明南方:布局自由,复杂而轻巧2,组群建筑的艺术处理:A 宫殿,坛殿的主体建筑用附属建筑烘托出来。

阙→在入口处的建筑物,用于标志建筑群入口的作用,多用城池,宫,庙等前面。

B 组群层次相当清晰,明确从入口开始,就有不同的构件扮演其特有的功能。

入口构件:华表→皇宫用石狮→宫府用牌坊→坛庙用照壁→民居用3,室内装饰方面的艺术处理:A 木构技术,材料使房屋内部的可加工性增大,出现了许多与形式相合的功能构件→天花,藻井,折窗,花窗。

B 家俱随起居习惯的改变而产生变化。

跪坐方式→席,榻垂足座方式→高脚櫈,桌的出现明清→随装饰要求的深入,出现了闭合式的屏风,开窗增加,加强了室内的采光与通风。

4,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南北方色彩不同的运用方式:北方用色厚重南方用色较淡,轻巧第一章: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建筑一,原始社会建筑特点和遗迹1,原始人工住所:巢居,穴居蜂巢居→石头垒砌树枝棚→树枝作骨架,草和泥掺合成为墙身材料帐蓬→树枝和兽皮2,农业村落的形成A 仰韶文化时期:半坡建筑遗址B 从建筑构造上分析①浅六居或地面建筑已经形成②树木骨架抹草泥成为墙壁和屋顶③中间有火塘④地面烧烤,压平3,龙山文化建筑遗址→父系氏族社会“家庭”的概念,私有制萌芽阶级的分化。

①出现了套间的形式②地面采用石灰质铺材③结构上已经有承重的柱列④长江流域出现了干阑式建筑⑤室内外设备的出现:采暧墙,引水渠,井址4,建筑艺术开始萌芽:建筑物涂颜色→红灰色对建筑物的环境布置有一定的规划装饰性的雕刻已经出现二,奴隶社会建筑1,商朝,西周的建筑特点:A 中国独特的建筑体系在商周时已形成雏形。

①夯土台基②院落式组合③对称布局④木构架形式↘夯土技术→城墙→城市B 城市民展已有一定的模式。

城墙闭合未有严格要求,但城,郭概念已经出现。

C 周代的基本礼仪制度形成。

礼制→对建筑来说,就是在等级,施工方面的制约导则。

对宫殿的要求:阙→五门→三朝D 陵墓建筑的体型制有初步的发展2,春秋,战国建筑A 特点:各国的生产力蓬勃发展建筑技术突飞猛进,各国都城成了区域性的中心城市。

城市,纵横道路的网络出现。

齐国临淄故城曲阜鲁故城燕下都有遗址赵国故城韩国故城台榭建筑流行,开始使用青铜建筑构件。

B 新的建筑材料的普遍使用瓦的使用,空心砖的使用→使建筑的组群体量增加下水管的使用→使建筑的组群体量增加C 著作和人物:《考工记》→春秋末年齐国的工艺官书中记叙六种工艺,三十个工种的技术规则。

原始社会,商周艺术形式的比较:原始社会,商以细密花纹衬托出浮雕(主要是动物)。

春秋时代走向明朗,粗犷的风格。

第二章:秦汉建筑,三国建筑一,秦,汉,三国时代的社会概况和变动。

秦朝:铁制工具的普遍使用各国的思想得到统一。

汉朝:罢绝百家尊崇儒术。

技术发展方面的成就:外观日趋复杂楼阁建筑层数增加,斗拱大量使用。

城市发展方面的成就:集中的市场南北轴线对称布局,城市内排,给水。

二,秦朝建筑介绍;1,阿房宫→仿制了六国的宫殿型制,使各个国家的建筑艺术与技术有统一,交流,逐步形成了统一中国建筑文化。

2,秦始皇陵:截顶方锥→方上。

3,统一的建筑尺度,道路的宽度,尺寸单位。

三,西汉时期的建筑介绍:1,汉代的长安城①由安门内大街占据城市的中轴线,东西堂制的开始。

②采用封闭的闾里,设立“弹房”管理。

③南郊的礼制建筑群:A 明堂辟雍→汉代时建造高大建筑成熟技术出现。

B 王莽宗庙:有十二座建筑。

由南部礼制建筑推断建筑的构造特征:⑴密实的夯土为基座,夯实后挖洞放柱础。

⑵夯土墙的设计有构造柱的出现。

⑶木柱采用方,圆两种形式,加柱法。

⑷地面构造措施:6层地面构成,注重防潮。

⑸材料的使用:泥土砖,筒板瓦,卵石等的采用。

四,东汉时期及三国时期的建筑:1,魏国的邺城的设计:第一座有城市规划概念的城市,先有围墙后有建筑。

2,庭院式设计:园林的开始出现。

3,砖拱式砖石墓室代替木椁。

第三章:秦汉,三国后的建筑一,城市建设(一)中国的城市类型:中央集权制的形式。

1,京城2,州郡(元明清后改为“省”)建设中完全符合周制:都城规模最大,每边设三道门,主门对主干道,有内城,外城等几道城墙(三道)。

府城,州城→只设两个门,道路呈骨架井字形状。

3,边防城市:陆上城市,海防城市。

4,商业城市→建立在交通要道的交汇点上。

扬州→大运河与长江重庆→嘉陵江与长江汉口→汉水与长江城市布局自由发展,商业繁荣,城市生活中心靠近码头,形态不规整。

(二)城市建设发展的概况:1,在有规划原则下的城市建设隋代→大兴城,功能分区明确,平面严整。

2,在地理位置上较为优越有较深厚的经济基础下发展,扩建,重建的城市。

3,外城不规整而内城规整。

城市形态的变迁:“东西二堂”城郭的概念→春秋,战国先有宫殿,后有城市→汉长安第一个有规划→魏邺城宫城在城市中心偏北的位置→北魏洛阳有规划的城市建设→隋唐长安矩形平面严格的中轴线对称,影响深远。

首次引入三道城墙→宋代开封城墙严格按照中心点设立宫城的原则→元大都,明清北京(三)城市建设的特点:1,隋唐以后的城市,严格按照《考工记》上所记载的内容进行建设。

2,城市的选址:按照管子所述原则进行选择:依山傍水,免受旱涝之苦,适当开水引渠和筑堤的费用。

3,城市的内部布置:①城市的道路以方格为主。

②“市”→隋唐的“东西二市”宋代的沿街设市③闾里→里坊(宋)4,中轴线对称布局形式既统一,又富变化。

A 庭院式低层建筑队,要求有中轴线方显出中心建筑的高大。

B 不正不威的等级观念及传统文化的秩序感。

5,注重城市的环境建设A 重视城市水源的利用和绿化北方城市引水,南方城市利用河道网B 园林的建设:改善了城市的微气候。

(四)城市介绍:唐长安(隋大兴):城址→汉长安东南。

规模→8万户人家居住,15万人军队,僧侣。

道路系统:南北大街11条,东西大街14条。

市场系统:市场面积100公顷,市场内功能分区严格。

总体布局:受北魏洛阳的影响,宫城,皇城与里坊严格分开。

二,宗教祭祀建筑(一)塔(印度叫“浮屠”“卒堵坡”→四方形尖锥,下放舍利,实心)供奉和收藏佛舍利的地方在中国的沿革:1,产生的年代:汉末即有第一个塔(中国形式)。

2,形制的沿革:以塔为中心→前方或中部塔与佛寺并存→变为小型双塔或在建筑后部→钟鼓楼元代:只建佛寺3,构成:卒堵坡→台基,覆体,宝匣塔→地宫,塔基,塔身,塔顶,塔刹中国形式塔的结构特点:木构形式为主(刚发展阶段)砖,木,石构(成熟阶段)形状:四方形→八边形(六边形)承重体:双层墙,单层墙4,塔的种类:①楼阁式塔:中国传统的楼阁发展而来,开始为木构,后为砖,石构。

②密檐式塔:首层层高较大,二层以上层高变小,使外观上塔檐密集。

③单层塔:墓塔。

石造为主,四边形,后期发展六角形,八边形。

④喇嘛塔:元代以后较多出现,塔身为白色,俗称“白塔”。

双层塔座,瓶形的塔身,巨大的塔刹。

⑤金刚宝座塔:方形的塔台,上置五塔,中心最大。

⑥花塔⑦过街塔(二)寺→佛教僧侣进行宗教活动和居住的处所,同时有供奉佛像和舍利的作用。

佛寺在中国发展:型制上与中国的传统庭院结合,并逐渐汉化,带有中国的特点,带上了公共建筑的色彩,并有风景园林为衬托,佛寺在唐代达到高潮。

中国佛寺的传统形式:中轴线:山门,大雄宝殿,配殿,藏经阁等。

庭院:用回廊连接而成。

(三)庙→宗庙,宗祠(位于家东侧,左祖,右社)→家庙1,宗庙→东汉后,只设一庙,最高级别的建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