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史重点
中国园林史复习重点
园林史复习填空题选择题平面图简答题主观论述题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以下为老师提到的内容)第一个时期(起源、生成期):1、囿:王室专门圈养禽兽的场所(狩猎)2、台: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通神)3、园:种植树木的场地意识形态因素: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商周园林:沙丘苑台(殷纣王)、灵台灵沼灵囿(周文王)、姑苏台(吴王夫差)、章华台(楚灵王)秦汉皇家园林:兰池宫(大咸阳规划,池中筑岛求仙之用)上林苑(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其中建章宫采用大内御苑模式,一池三山)秦汉私家园林:梁孝王的兔园(土石假山)、梁冀王的苑囿(私家规模最大,分为园圃和菟园,其中园圃将真山仿于园林)第二个时期(转折期):魏晋南北朝皇家园林:邺城(曹操,其中有铜雀园,分为铜雀、金虎、冰井三台)洛阳(中轴线北端,芳林园又叫华林园)魏晋南北朝私家园林:北:张伦宅园南:玄圃(元圃)魏晋南北朝郊野别墅园:石崇(金谷园,“文因景成,景因文传”)、谢灵运(始宁墅)、陶渊明(归园田居)魏晋南北朝公共园林:兰亭(首次于文献记载的公共园林)第三个时期(全盛期):唐朝皇家园林:大内御苑(三大内,分为最大的西内太极宫、最豪华的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行宫御苑(隋西苑)唐朝私家园林:白居易,第一个文人造园家,《太湖石记》1、牛僧儒归仁里园2、履道坊宅园(白居易)3、庐山草堂4、辋川别业(二十个景点)唐朝寺观园林、其他园林(绛守居园林平面)、公共园林(多以亭为中心)第四个时期(成熟期):宋代园林:艮岳(主山万岁山,侧岭万宋岭,余脉芙蓉城,宾位寿山)成就:筑山、置石、理水、植物配植、建筑(形式多样,山顶建亭、水畔建台榭、山坡平地建楼阁),突破一池三山格局金明池平面设想图1、富郑公园平面图(见书)2、环溪公园平面图记于《洛阳名园记》中独乐园(司马光)文人园的特点简远——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疏朗——景物数量求多整体性强雅致——出于仕而脱俗天然——园林本身与外部自然环境契合其他园林:浙江楠溪苍坡村根据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体现耕读思想元明清初故宫御苑平面图第五个时期(成熟后期):清离宫御苑康熙二十三年畅春园(江南上水画家叶洮参观规划,张然主持叠山工程)清私家园林扬州影园平面图无锡寄畅园平面图(山为重点,水为中心,山水林木为主的人工山水园,中心水池称锦汇漪)造园理论著作:《园冶》计成全书共分三卷,第一卷包括“兴造论”一篇,“园说”四篇,第二卷专论栏杆,第三卷分论门窗,墙垣,铺地,()山,选石,借景“兴造论”泛指营园要旨,是全书总纲,好的园林评价标准:“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园说”论述园林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及细节(4篇)两个规划原则“景到随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第一篇“相地”山林地,城市地,郊野地,村庄地,旁地宅,江湖地。
中国古典园林史_重点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史_重点笔记中国古典园林史题集一、绪论部分园林概念: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殖,从而构成一个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
(P3) 造园的四项主要工作(或四个主要手段):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相对应园林的四要素:山、水、植被、建筑。
(P4) 据此可将园林分为两种基本形式:规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
《古兰经》天园中的四条河:水河、乳河、酒河、蜜河。
形成了伊斯兰园林的基本形式。
(P4)F.L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
其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面积348ha.霍华德的《明日之田园城市》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
(P6)现代园林之不同于前一阶段的古典园林表现于四个方面:1、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山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2、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3、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致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在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生态作用——环境效益,以及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所——社会效益4、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
(P6)中国古典园林分类:按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按隶属关系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P7)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个类型。
(P7)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居多,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面创造模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犹如点点绿洲,故也称为“城市山林”宋后作为城市私家园林的代称。
(P238)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中国古典园林史知识点
中国古典园林史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中国古典园林史的知识点:
1. 起源: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于商周时期的“囿”,最初是供帝王贵族狩猎和游乐的场所。
2. 发展阶段:历经汉、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3. 主要类型: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等。
4. 设计理念:强调天人合一、师法自然、以小见大等理念,注重景观的意境和韵味。
5. 造园手法:运用借景、对景、框景、障景等手法,营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
6. 园林要素:包括山水、植物、建筑、小品等,其中山水是园林的主体。
7. 典型代表:皇家园林有颐和园、圆明园、避暑山庄等;私家园林有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寺庙园林有灵隐寺、普陀寺、寒山寺等。
8. 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对日本、朝鲜等国家的园林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世界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是中国古典园林史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更深入的了解,可以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
《中国古典园林史》知识点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园林发展得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2、农业文明——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规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格特征彼此各异得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得形成: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与中国园林体系。
3、工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与自然保护区园林得形成工业社会时期18世纪后19世纪初,现代园林得起源此时期得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与现代城市公共园林得先驱者之一。
代表作:世界最早得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
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4、信息文明阶段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二次大战后至今,后现代园林时期(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二、中国古典园林得类型1、按照园林基址得选择与开发方式得不同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得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与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就是中国古典园林得代表。
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得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与水景园等。
2、按照园林得隶属关系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1)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与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得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得宅园,建制在皇城与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得风景优美得地方,或者远离都城得风景地带。
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得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得政治中心。
(2)私家园林私家园林属于民间得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园林史重点整理
园林史重点整理园林史:园林史是一门综合学科,既是科学又是文化艺术,内容涉及历史文化背景、园林规 划设计、园林建筑、园林植物、园林山石、园林水体等。
园林的四个发展阶段:1.狩猎社会的园林:自然从属型社会(特点:认识水平不够,以宗教信仰园林空间为 主)2农业社会的园林:自然顺应型社会(特征:世界各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 民族风格,地方风格)三个共同特征:园林为统治者、贵族、宗教者等少数人所有与享用; 园林空间为封闭的,内向型;以追求精神享受为主,多忽视生态与环境效益3. 工业社会的园林:自然征服型社会(三大问题:城市人口爆发性增长;人类生态系 的突出;人工环境领域的扩大)4. 现代社会的园林:将朝人类与自然处于共生关系的自然共生型社会发展,生物多样 性将成为评价园林绿地的标准按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 按隶属关系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按园林所处地域分布分类: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 按园林艺术风格分:规则式园林、自然式园林、混合式园林新西湖十景: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
旧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 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 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特点:多建筑在城镇,又称“城市山林';规模从小到大,内容从简到繁;造园所受的客观制约条件很少,认定创造性得以最大 — 限度地发挥,因此造园手法和造园内涵丰富多彩; 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一个类型。
天然山水园: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 关键在于选择基址,如果选址得当,则能以少量花费获得天然风景之真趣。
中国私家园林的特点:(综述)1.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或十几亩,小者仅一亩半亩而已。
园林史重点
园林史(the Histor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重点:名词解释:1、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可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为了补偿人满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2、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3、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囿是周文王的灵囿。
通常在选定地域后划出范围,或筑界垣。
囿中草木鸟兽自然滋生繁育。
狩猎既是游乐活动,也是一种军事训练方式;囿中有自然景象,天然植被和鸟兽的活动,可以赏心悦目,得到美的享受。
4、园圃:是人工种植蔬菜,瓜果的园地,有生产经济功能。
5、台:即用土堆筑成的高台,用以登高观天象,通神明;或登高望远,观赏风景。
6、苑:秦汉以来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有宫室和别墅,供帝王居住、游乐、宴饮的一种园林类型。
7、榭:一般指有平台跳出水面观览风景的园林建筑。
8、轩:建在高旷地带而环境幽静的小屋,园林中多作游人休息、观景的场所。
9、舫:又称旱船、不系舟,是一种建于水边的船形建筑,前半部分多是三面临水,使人有虽在建筑中,却又犹如置身舟楫之感。
10、阁与楼:园林中供登高远望、游息赏景的高层建筑,一般认为重层的的屋为楼,有墙和窗的重亭为阁。
11、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地带,作为皇家避暑,游憩居住的皇家园林。
12、行宫御苑:古代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
13、大内御苑:建造在皇城或宫城之内,紧贴着宫殿,在皇家园林中相当于私家园林的“总园”。
14、一池三山:以汉代建章宫中太液池、蓬莱、方丈、瀛洲三山为开始,成为中国造园山水格局的典范。
15、华表:又称桓表,一种圆柱形的标识性建筑物,常立于宫殿、宗庙、城垣、陵墓前,柱身常刻有花纹,柱顶有方石和立兽。
中国园林史复习知识点归纳
中国园林史复习知识点归纳绪论一、园林的定义:1、建筑学家童寯《江南园林志》:园之布局,虽度幻无尽,而其最简单的需要,完全含于園之内”2、造园学家陈植《长物志校注》:在建筑周围,布置景物,配植花木所构成的幽美环境,谓之“园林”。
亦称“园亭”、“园庭”或“林园”,即造园学上所称“庭园”。
3、陈从周《说园》: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
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中国大百科全书》二、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狩猎社会的园林:自然从属型社会第二阶段农业社会的园林:自然顺应型社会第三阶段工业社会的园林:自然征服型社会第四阶段现代社会的园林:将朝人类与自然处于共生关系的自然共生型社会发展,生物多样性将成为评价园林绿地的标准。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1、按隶属关系分1)皇家园林:苑、宫苑、苑囿、御苑等2)私家园林:园亭、园地、池宫、山池、别业、山庄等3)寺观园林:佛寺、道观非主流园林:1)衙署园林、2)公馆园林、3)书园园林、4)茶楼酒肆、5)祠堂园林2、按地方风格:1)江南园林、2)北方园林、3)岭南园林3.按园林布置形式分:自然式、规则式4、按园林基址和开发方式分: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四、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①生成期:殷、周、秦、汉;②转折期:魏、晋、南北朝;③全盛期:隋、唐;④成熟前期:两宋;⑤成熟期:元明清。
五、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3、诗画的情趣;4、意境的蕴涵。
园林生成期1、“囿”: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台”:园林里面的主要建筑物;囿+台→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公元前11世纪,奴隶社会的殷末周初);“园圃”:中国古典园林除囿、台之外的第三个源头。
2、“囿”:王室专门集中豢养狩猎所获禽兽的场所。
中国园林史考点梳理
园林史复习中国园林史部分考点梳理第一章绪论第三节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一、按园林基址:(一)人工山水园:即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摹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二)天然山水园:规模较小的利用天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作为建园基址,规模大的则把完整的天然山水植被环境范围起来作为建园的基址,然后再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
二、按园林的隶属关系:(一)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1、大内御苑:建置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之内,紧邻着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2、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建置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幽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3、离宫御苑:供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向联系着的政治中心。
同样建置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幽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二)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
1、宅园;2、游憩园;3、别墅园;4、别业;5、草堂(三)寺观园林:即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
第四节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总说)一、生成期:商、周、秦、汉。
儒学逐渐获得正统地位。
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大帝国形成。
皇家的宫廷园林规模宏大、气魄浑伟,成为该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
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突破儒学的正统地位,呈现为百家争鸣、思想活跃的局面。
小农经济受到豪族庄园经济的冲击。
帝国处于分裂状态。
民间的私家园林异军突起,寺观园林也开始兴盛起来。
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大发展的基础。
三、全盛期:隋、唐。
形成儒、道、释互补共尊,但儒家仍居正统地位。
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更为健全、完善。
帝国复归统一。
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已经基本上形成了。
四、成熟时期:两宋到清初。
中国封建社会发育定型。
市民文化的兴起为传统的封建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
中国古典园林史重点(复习资料)
园林史:阐释园林的渊源演变发展的规律及其特征,论述物化为园林的外在形态、风格体系,蕴含着人类对生存环境、社会哲学思想、观念、审美需求、政治影响、造园思想流派内在的认识。
园林:在一定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德自然环境和游憩境遇。
2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及特点第一阶段狩猎社会园林,自然从属型;人对自然处于感性适应阶段。
人与自然呈现亲和关系。
为园林萌芽状态。
所先出的园林雏形处于生产目的。
第二阶段农业社会园林,顺应型;人对自然变为理性适应阶段。
仍保持亲和关系。
园林经历了由萌芽、成长、趋于兴旺的过程。
园林特点为: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人所私有;主流是封闭的内向型的;以追求视觉的景观之美和精神寄托为主要目的,没有自觉地体现社会、环境效益;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艺术家来完成。
第三阶段工业社会园林征服;人理解大自然也逐步地在控制大自然,两者的理性适应状态更为深入、广泛。
两者关系转变为对立、敌斥。
园林特点:除了私人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
向公众开放的公众园林;园林规划设计已经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得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在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生态作用即环境效益,以及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地即社会效益;由现代型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
第四阶段现代社会园林;又回归到亲和关系。
园林:私人所有的园林、城市公共园林。
绿化开放空间及各种户外娱乐交往场地不断扩大,城市的建筑设计由个体而群体,更与园林绿化相结合而转化为环境设计,确立了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园林绿化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创造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为根本目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园林审美的构思;园林学的领域大为开拓,称为一门涉及面极广的综合学科。
3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不同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内。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总结
中国史部分一、绪论部分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殖,从而构成一个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
(P3)《古兰经》伊甸园中的四条河:水河、乳河、酒河、蜜河。
形成了伊斯兰园林的基本形式。
(P4)造园的四项主要工作(或四个主要手段):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相对应园林的四要素:山、水、植被、建筑。
(P4)F.L.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
其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面积348ha;E.霍华德的《明日之田园城市》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
(P6)现代园林之不同于前一阶段的古典园林表现于四个方面:1、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2、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3、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致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在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生态作用——环境效益,以及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所——社会效益;4、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
(P6)中国古典园林分类:按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按隶属关系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P7)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一个类型。
(P7)利用天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作为建园基址,规模大的则把完整的天然山水植被环境范围起来作为建园的基址,然后再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
(P8)皇家园林按其不同的使用情况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大内御苑建置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之内,紧邻着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建置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幽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前者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后者则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着的政治中心。
(P9)中国古典园林体系的发展表现为极为缓慢的持续不断的演进过程,其原因为:1、经济上以血缘家族的地主小农经济为主体,工商业经济始终处于附庸的地位;2、政治上的君主集权,依靠封建礼制与官僚机构相结合的国家机器,有效地控制着全国的广大地域;3、儒家倡导的以礼乐为中心的封建秩序、尊王攘夷的大一统思想,始终占着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中国古典园林史_重点笔记000(DOC)
一、绪论部分园林概念: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殖,从而构成一个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
(P3)造园的四项主要工作(或四个主要手段):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相对应园林的四要素:山、水、植被、建筑。
(P4) 据此可将园林分为两种基本形式:规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
《古兰经》天园中的四条河:水河、乳河、酒河、蜜河。
形成了伊斯兰园林的基本形式。
(P4)F.L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
其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面积348ha.E.霍华德的《明日之田园城市》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
(P6)现代园林之不同于前一阶段的古典园林表现于四个方面:1、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山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2、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3、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致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在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生态作用——环境效益,以及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所——社会效益4、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
(P6)中国古典园林分类:按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按隶属关系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P7)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个类型。
(P7)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居多,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面创造模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犹如点点绿洲,故也称为“城市山林”宋后作为城市私家园林的代称。
(P238)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规模较小的利川天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作为建园基址,规模人的则把完整的大自然山水植被环境范围起来作为建园的基址,然后再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
中国园林史复习重点
中国园林发展历程一、生成期(原始社会、殷周、秦汉)1、演变历程a、原始社会前期:种植场地b、殷、周——生成期初级阶段田猎、灵台、灵圃、灵沼、辟雍、通神、望气、游观“考天人之天际,法阴阳之会”c、秦、西汉——生成期的重要阶段阿房宫、上林苑、建章宫d、东汉——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过渡阶段皇家园林2、三个源头——苑囿,园圃、台3、生成期的生成背景a、秦阿房宫B、上林园秦、汉时期皇家园林的代表,主要特点为建于范围极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之中;疏朗随宜的“集景式”建筑布局;规模宏大、功能多样。
秦上林苑汉上林苑——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汉武帝在秦代上林苑的基础上,大兴土木,扩建成规模宏伟、功能更多样的皇家园林――上林苑。
上林苑囊括了长安城的东、南、西的广阔地域,关中八水流经其中,建宫、苑数量不下三百余处,是中国皇家园林建设的第一个高潮。
上林苑中既有皇家住所,欣赏自然美景的去处,也有动物园、植物园、狩猎区,甚至还有跑马赛狗的场所。
在上林苑建章宫的太液池中建有蓬莱、方丈和瀛洲三仙山。
从此,中国皇家园林中“一池三山”的做法一直延续到了清代。
但其规模虽然极其宏大,但却比较粗犷,殿宇台观只是简单的铺陈罗列,并不结合山水的布局。
此时的皇家园林尚处在发展成型的初期阶段。
C、建章宫——第一座具有完整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太液池/瀛洲、蓬莱、方丈/壶梁、壶境北部以园林为主,南部以宫殿为主,成为后世“大内苑囿”的滥畅中国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220—589)魏晋六朝长期处于动乱年代,而思想、文化艺术十分活跃,对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1.在以自然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的直接影响下,中国风景式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2.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上消失或仅保留其象征意义,生产和经济运作则已很少存在,游赏活动成为主导功能;3.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出现,几种反映了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4.寺观园林的出现开拓了造园活动的新领域,对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着主导作用;5.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山水地形、花木鸟兽等自然要素取得了较为密切的协调关系。
中国古典园林史 笔记(图文版)
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 18 世纪中叶,英国产业革命的胜利,促进了欧洲的工业文明,使人类经济呈现跨越式发展。结 果,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代表作:纽 约“中央公园”。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此时期园林特点: ⑴ 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 林; ⑵园林规划设计已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⑶不仅追求观赏美和视觉效果,同时也注重发挥其园林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 ⑷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 第四阶段 信息文明阶段 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二十世纪 60 年代以来。 此阶段园林的特点:⑴城市公共园林、公共绿地系统进一步扩大; ⑵园林包含城市,“城市在园林中”; ⑶针对防止环境污染选择植物,并为鸟类提供栖息场所; ⑷园林规划中广泛利用生态学、环境科学、动植物科学等先进科技; ⑸城市外围营造防护林带,连接森林公园或更大范围的绿色景观; ⑹任何工程项目开发中,都必须与园林绿地建设相结合。
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第一节 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STEP 1.人被动依赖自然,感性适应(采集,狩猎)。人和自然:亲和。果园蔬圃:园 林雏形。 STEP 2.农耕文明,理性适应(保持亲和)。
促进园林的因素: 1.生产力发达,物质、精神生活水平提高 2.植栽、建筑技术发展进步 这阶段园林共同点: 1.为少数统治阶级服务,私有 2.内向,封闭 3.追求视觉美和精神陶冶为主 e.g.瑶池,悬圃(昆仑山),伊甸园:先民对园林生活的畅想 STEP 3.工业文明,更为深入的理性适应(对立,敌斥) 由于开发对环境的破坏,生态学被重视 e.g.奥姆斯特德与中央公园,田园城市构想 变化: 1.出现政府出资的公共园林 2.设计摆脱局限,从封闭内向变为开放外向 3.园林不仅为美和精神陶冶,还有环境和社会效益 STEP 4.闲暇和经济发展,旅游业发展,理性适应(回复亲和) 变化: 1.城市公共绿地扩大,确立城市生态系统概念 2.园林学领域开拓,由城市延展到郊外,各种自然资源开发都与园林建设结合 3.跨学科综合性,公众参与性成为园林创作主要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纲要
社会效益; • ⑷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
• 第四阶段:信息文明阶段 二十世纪60年代开始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外城-居住坊里和市集 皇城-衙署区 宫城-皇帝大朝和居住 • 南北中轴线:以宫城中轴线为长安城主轴线。 • 棋盘式格局:南北东西纵横的街道把外城分为108个坊和2个 市,坊用高墙封闭,市坊严格分开。 • 宫城以北为禁苑大兴苑,还包括了西内苑和东内苑,又称三 苑。
• 唐城三大内:太极宫又称“西内”,是皇帝听政和居住的 宫室。另外有“东内”大明宫和“南内”兴庆宫,相当于 另外两处“大内”。
有宅园、游憩园、别墅园
与皇家园林礼制有别,重在人文意境,体现园主 的世界 观
分类: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
苏州四大名园——拙政园 留园 狮子林 沧浪亭
江南四大名园——瞻园、拙政园、留园、寄畅园
• 寺观园林 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 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
1.2.2 按园林基址选择和开发方式分
• (5)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出现,集中反映了这个时 期造园活动的成就。庄园别墅的田园风光、山居生活和隐逸情 调深刻影响后世文人园林的创作。
• (6)寺观园林开拓了造园活动的新领域,对风景名胜区的开 发起着主导作用。
第四章 园林的全盛期 ——隋、唐
重点:掌握全盛期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状况,主要园林作 品和主要成就。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指导材料
解读考试大纲 归纳核心知识 知识点逐一排查 建立系统的复习纲要
古典园林史重点整理笔记
古典园林史重点整理笔记1.一池三山: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长满了长生不老药,住着长寿快乐的神仙。
封建帝王都梦想万寿无疆与长久统治,自从汉武帝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瑶池三仙山”开始,“一池三山”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2.计成:明代的造园家,著有《园冶》一书,我国造园学的重要著作3.样式雷:样式雷是清代二百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
清代宫廷建筑设计和预算分别由样房和算房承担,样房是由雷姓世袭,称为样式雷,其祖雷发达是木工,所存建筑设计模型称为烫样,图纸称画样。
4.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园手段是指:叠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
5.中国四大名园的古典园林是指:拙政园、留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
6.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园林是指圆明园7.我国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在_魏晋南北朝__开始兴起,到_唐代__有了较大的发展。
8.北宋文学家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是记录北宋园林面貌的重要文献9.《考工》关于城市营建的规定“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10.无锡寄畅园较多地保存着明末的布局面貌,集中而典型地体现了大造园家的回归现实主义的造园思想11.明中后期,江南出现了一批造园专家,如计成、康熙时的、周秉忠等,他们原是文人,擅长绘画,又参与造园设计与施工12.计成所著《园冶》一书中有“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的说法,来说明园林意匠的重要性13.三山五园的基本组成“三山五园”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一带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是从康熙朝至乾隆朝陆续修建起来的。
三山是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是:畅春园、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和清漪园(颐和园)14.囿: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通常在选定地域后划出范围,或筑界垣。
囿中草木鸟兽自然滋生繁育,狩猎既是游乐活动,也是一种军事训练方式;囿中有自然景象,天然植被和鸟兽的活动,可以赏心悦目,得到美的享受。
[yf]古典园林史重点整理笔记083
古典园林史重点整理笔记1.一池三山: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长满了长生不老药,住着长寿快乐的神仙。
封建帝王都梦想万寿无疆与长久统治,自从汉武帝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瑶池三仙山”开始,“一池三山”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2.计成:明代的造园家,著有《园冶》一书,我国造园学的重要著作3.样式雷:样式雷是清代二百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
清代宫廷建筑设计和预算分别由样房和算房承担,样房是由雷姓世袭,称为样式雷,其祖雷发达是木工,所存建筑设计模型称为烫样,图纸称画样。
. 4.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园手段是指:叠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
5.中国四大名园的古典园林是指:拙政园、留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
6.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园林是指圆明园7.我国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在_魏晋南北朝__开始兴起,到_唐代__有了较大的发展。
8.北宋文学家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是记录北宋园林面貌的重要文献9.《考工》关于城市营建的要求“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10.无锡寄畅园较多地保存着明末的布局面貌,集中而典型地体现了大造园家的回归现实主义的造园思想.11.明中后期,江南出现了一批造园专家,如计成、康熙时的、周秉忠等,他们原是文人,擅长绘画,又参与造园设计与施工.12.计成所著《园冶》一书中有“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的说法,来说明园林意匠的重要性.13.三山五园的基本组成“三山五园”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一带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是从康熙朝至乾隆朝陆续修建起来的。
三山是香山、玉泉山、万寿山。
五园是:畅春园、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和清漪园(颐和园).14.囿: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通常在选定地域后划出范围,或筑界垣。
囿中草木鸟兽自然滋生繁育,狩猎既是游乐活动,也是一种军事训练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园林史1.山、水、植物、建筑是构成园林的四个基本要素2.天人合一的命题由宋儒提出(君子比德、神仙思想)3.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一、生成期(商、周、秦、汉)政治:奴隶制国家到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确立以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经济: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文化:儒学获得正统地位皇家的宫廷园林规模宏大,气魄浑伟,成为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
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政治: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被削弱。
经济:小农经济受到豪族庄园经济的冲击文化:突破了儒学的正统地位,诸家争鸣,思想活跃。
佛教和道教的流行。
私家园林异军突起,寺观园林的兴盛。
形成造园活动从生成期到全盛期的转折,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大发展的基础。
三、全盛期(隋唐)政治: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更为健全,完善经济:庄园经济受到抑制文化:儒、道、释互补共尊,儒家仍居正统园林的发展相应的进入盛年期,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四、成熟时期(两宋到清初)五、政治:封建社会发育定型经济:地主小农经济稳步成长文化:封建文化日愈缩小的精致境界中实现从总体到细节的自我完善。
园林的发展亦由盛年期升华为富于创造进去精神的完全成熟的境地。
五、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政治:西方帝国主义势力入侵,封建社会盛极而衰,逐渐解体经济:文化:封建文化呈现衰颓迹象。
园林的发展一方面继承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趋于精致,表现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则暴露出某些衰颓的倾向,已多少丧失前一时期的积极,创新精神。
清末民初,封建社会完全解体。
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古典园林结束了古典时期,开始进入现代园林的阶段。
4、中国古典园林的四个特点: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三、诗画的情趣。
四、意境的含蕴。
P265、园圃也应该是中国古典园林除囿、台之外的第三个源头。
6、除了社会因素之外,影响园林向着风景式方向上发展的则不能不提到三个重要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
7、大咸阳规划的范围为渭水北面和南面两部分的广大地域。
渭北包括咸阳城、咸阳宫以及秦始皇增建的六国宫,渭南部分即扩建的上林苑以及其他宫殿园林。
(具体时间,人)p63 8、上林苑(秦):p66原为秦国旧苑,秦始皇加以扩大,皇家园林,范围:南面包括终南山北坡,北界渭河,东到宜春苑,西面直抵周至。
苑内主要宫殿为阿房宫,是政治中心。
也是上林苑核心。
内有兽圈,做皇室游猎之所。
9上林苑(西汉):汉武帝公元前138年就秦之上林苑加以扩大。
扩建。
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皇家园林。
上林苑的内容:1山水:8条大河。
天然湖泊10处,昆明池:训练水军,水上游览,渔业生产基地,模拟天象,蓄水库。
影峨池,琳池,太液池。
2、植物动物:天然植被及其丰富,苑内豢养百兽放逐各处,皇家狩猎区。
3、苑:36处园中之园。
4、宫:宜春宫、鼎湖宫、扶荔宫、宣曲宫、犬台宫、长门宫、葡萄宫、长扬宫、五柞宫。
5、台:沿袭先秦筑高台的传统。
6、观:白鹿观、细柳观,上兰观,白杨观,豫章观。
7、生产基地。
特点:1、范围及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2建筑间距大,集锦式布局。
3、多功能皇家园林——游憩,居住,朝会,娱乐,狩猎,通神,求仙,生产,军训。
10、未央宫:p83位于长安西南角,始建于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是皇帝后妃居住的地方。
占地4.6平方公里。
11、建章宫:p85建于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在未央宫西,长安城外。
与未央相邻,建阁道跨越城墙,故谓之“飞阁”。
是上林苑主要12宫之一。
西部有虎圈西南为天然水池之一唐中池,建章宫保留上代的囿、台结合的余绪,具备多种功能,西北部开凿太液池,池中堆筑三岛“瀛洲,蓬莱,方丈”。
一池三山。
建章宫总体布局,北部以园林为主,南部以宫殿为主。
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市皇家园林。
此后一池三山为皇家园林主要模式。
一直沿袭到清代。
12、兔园:梁孝王刘武的东苑,特点:规模大,具备人工山水园林全部要素:山,水,植物,建筑。
曜华宫为其中的主体建筑群P8913、皇家园林是西汉造园活动的主流,它继承秦代皇家园林的传统,保持其基本特点而又有所发展,充实。
因此,秦,西汉皇家园林可以相提并论。
14、东汉的皇家园林(特点,对比,背景):背景:政治:贵族,官僚,豪强地主兼并土地,形成封建大地主庄园。
国家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经济:庄园主要经济活动是多种经营的农业,手工业,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建都洛阳,扩建秦代城垣,城区略呈长方形,设城门12座。
城内分南宫和北宫。
南宫为秦代旧宫。
特点:全程并没有形成以主要宫殿为中心的轴线,也未遵循周代都城的以王城为核心的营国之制。
对比:比起西汉的长安,城市功能分区较合理。
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宫廷建筑所占比重较长安低而且集中于城中央及北半部,城市布局区域严谨。
东汉的皇家园林数量不如西汉之多,规模远较西汉为小。
但园林的游赏功能已上升到主要地位,因而比较注意造景的效果。
15、园林转折期总说:p114政治:军阀割据势力壮大,豪强、军阀相互兼并,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公元280年结束分裂,回复统一,称西晋。
豪门大族日益强大转化为门阀士族。
经济: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人口锐减,农田荒芜,生产停滞,小农经济并未恢复,庄园经济的持续发展。
公元317年建东晋到南北朝公元589年隋统一。
意识形态:西晋消极情绪和及时行乐的细想发展形成了贪婪奢侈和玩世不恭。
厌恶老庄的无为而治。
不满现实的情绪促成了老庄,佛学,儒学相结合的玄学。
儒家正统地位动摇。
玄学主张:自然为本,名教为末。
名士门以仍情放荡玩世不恭的态度来反对礼教的束缚。
寻求个性解放。
“魏晋风流”。
寄情山水与崇尚隐逸作为社会风尚。
两者之间有密切关系。
隐逸思想的传播。
人们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观念进入到高级的阶段成熟起来。
其标志就是山水风景的大开发和山水艺术的大兴盛。
自然美与生活美相结合向着环境美转化。
P12016、北魏洛阳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的功能分区较之汉,魏时期更加明确,规划格局更趋于完备。
P12917、转折期特点:一、园林规模较小,也未见有生产,经济运作方面的记载,但其规划设计则更趋于精密细致。
筑山理水技艺达到一定水准。
二、由山、水、植物、建筑等造园要素的综合而成的景观,其重点已经摹拟神仙境界转化为世俗题材的创作。
三、皇家园林开始受到民间的私家园林的影响。
四、以筑山、理水构成地貌基础的人工园林造景,已经较多地运用一些写意手法。
五、皇家园林的称为,除了沿袭上代的宫、苑之外,称之为园的也比较多了。
P13818、金谷园:为西晋大官僚石崇经营的一处庄园,位于洛阳西北郊的金谷涧。
是一座具有一定规模的庄园,生产和经济的运作占主要地位。
园林化程度较高。
P14719、文人陶渊明所经营的,则为小型庄园。
P14920、谢氏庄园p151 21、(必考)魏晋南北朝是大量大量产生隐士,在知识界普遍滋长隐逸思想的时代,隐士之中,既有终生布衣的真正隐者,也有半隐、朝隐的隐者。
别墅庄园为他们提供了山居,田园居的隐遁之所,既是他们是物质财富,也是他们的精神家园。
P15622、寺观园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盛行,作为宗教建筑的佛寺,道观大量出现。
佛教儒学化,宗教建筑的世俗化。
随着寺观的大量兴建,相应出现了寺观园林包括3种情况:一、毗邻于寺观而单独建制的园林,犹如宅园之于邸宅。
二、寺观内部各殿堂庭院的绿化或园林化。
三、郊野地带的寺观外围的园林化环境。
是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居民公共活动的中心。
当时僧侣、道士有相当高的文化素质,更容易接受隐逸思想。
热爱山水风景。
荒芜人烟的山野营造寺观必须满足:一、靠近水源便于生活用水。
二、靠近树林便于采薪。
三、地势向阳背风,易于排洪,小气候良好。
选址于风景建设的结合,意味宗教出世感情与世俗审美要求想结合。
P15723、隋唐全盛期总说p172:政治:推行均田制,士族衰落,庶族兴起,维护中央集权确立科举制,强化官僚机构严密统治。
经济:逐渐恢复小农经济。
意识形态:儒道释共尊以儒为主。
汉族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盛极一时。
出现诗、画共渗的自觉追求,山水画影响造园活动。
园林艺术开始有意识的融糅诗情画意,在私家园林尤为明显。
观赏植物栽培的园艺技术有很大的进步。
培育珍稀品种,驯化,移栽异地花木。
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达到了全盛的局面。
24、隋唐时期的皇家园林建置两京——长安、洛阳。
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宏大,远远超过魏晋南北朝时期,显示了“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泱泱大国气概。
(皇家园林超过私家园林)25、太极宫:唐王朝建立改隋大兴宫为太极宫,称西内。
前部为宫廷区后部为林苑区。
P18026、大明宫:位于长安禁苑东南之龙首原高地上。
又称东内。
地形有利军事防卫,小气候凉爽适于居住。
呈典型的宫苑分置的格局。
P18227、禁苑:即隋大兴苑,包括禁苑、西内苑、东内苑,故名三苑,应属大内御苑的性质P18628、东都苑(隋西苑):洛阳城之西侧,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特大型皇家园林。
是一座人工山水园,理水,筑山,植物配置和建筑营造工程浩大,总体布局以人工开凿“北海”为中心。
海中筑三仙山。
沿袭一池三山的宫苑模式。
五湖,十六组建筑群结合水道穿插构成园中有园。
十六苑依据精确的竖向设计。
它在色剂规划方面的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
唐改东都苑,面积大为缩小。
P19329、华清宫:与骊山北坡林苑区相结合,形成了北宫南苑格局的规模宏大的离宫御苑,仿长安规划布局,最重要的离宫御苑,林苑区在天然植被的基础上,还进行了大量的人工绿化种植。
P20030、九成宫(隋仁寿宫):规模宏大,建筑华丽。
与华清宫起名的离宫御苑,皇帝避暑的离宫御苑。
规划设计能够和谐于自然风景而又不失宫廷的皇家气派。
后成诗文绘画题材P205 31、综述:全盛期园林特点:皇家园林的舌尖已经趋于规范化,大体上形成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的类别。
一、大内御苑紧邻于宫廷区的后面一侧,呈宫、苑分置的格局。
二、郊外的行宫、离宫,绝大多数都建置在山岳风景优美的地带。
三、不少修建在郊野风景地带的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由于种种原因都改作佛寺,有的还增建佛塔。
四、郊外的宫苑,其基址的选择还从军事的角度来考虑。
32、唐代私家园林:较魏晋南北朝更为兴盛,普及面更广,艺术水平有所提高。
背景:政局稳定,经济文化繁荣,人民生活水准和文化素质提高,民间便相应地普遍追求园林享受之乐趣。
盛唐之时为私家园林的兴旺创造了条件,而当时园林兴盛的程度也是这个盛世的象征。
庄园经济受到抑制,士族豪强势力逐渐衰减。
科举制度的确立意味着世袭官位不可传广大庶族地主知识分子有了进身之阶。
文人艺术沉浮宦海后升降内心的矛盾便把眼光投向园林,借助园居生活得到暂时的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