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_空气和氧气

合集下载

(完整版)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一、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1.药品;红磷2、实验现象: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3、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氧气有助燃性;空气中还有4/5体积的气体不可燃烧,也不助燃也不溶于水4、原理:5、实验误差分析(1)测得氧气含量小于1/5A、红磷量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B、集气瓶(装置)还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C、装置的气密性不好(2)测得氧气含量大于1/5A、实验前没有关闭止水夹或没有夹紧,气体受热后膨胀从导管逸出B点燃红磷后没有迅速伸入集气瓶并盖紧瓶盖(瓶内气体逸出)思考:可否换用木炭、铁等物质?答:不能用木炭燃烧产生了气体,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能用硫代替红磷,硫燃烧产生的是气体,瓶内压强不能减小6、为什么选择红磷。

而不用其他物质呢?红磷燃烧产生的是固体,而不是气体,并且只消耗氧气7、在集气瓶中加少量水的目的是:吸收白烟,防止污染空气三、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空气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78%21%0.94%0.03%0.03%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来表示举例:水、蒸馏水、冰水混合物、冰水共存物等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举例:溶液、合金、海水、湖泊水、盐水、糖水等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2、稀有气体:霓虹灯六、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和烟尘。

2、存在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臭氧空洞(氟里昂的排放)、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二单元 课题2 氧气 (共25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二单元 课题2 氧气 (共25张PPT)


淡黄色固体
淡蓝色火焰, 蓝紫色火焰, 放热,生成 放热,生成
点燃
有刺激性气 味的气体
有刺激性气 味的气体。
二氧化硫
注意:在集气瓶里装了少量水,是为了吸收有毒的二氧 化硫气体,以防污染空气。
课本P46实验:木炭燃烧
实验步骤: ①用镊子夹取较薄的木炭片在酒精灯上加热。
②待木炭在空气中加热变红后再将木炭由瓶口向 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

B.氧气具有可燃性
C.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
气易溶于水
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
合反应
3、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
因A果.关因系为不磷成燃立烧的能是产生白烟,所以D可用
于制作烟幕弹 B.因为金属钨的熔点高,所以被用来 制造灯泡中的灯丝 C.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 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 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 燃料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观察、思考
观察集气瓶中的氧气并描述其颜色、状态 想一想,氧气有气味吗?
氧气能溶于水吗?
提问:有什么事实能证明自然 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2、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2-2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满氧气 的集气瓶中。
带有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够复 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
检验氧气:将带火星的木 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木条复 燃,则证明瓶内是氧气
③木炭燃烧后,向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盖上玻璃片,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报告
反应物的 反应物的 在空气中 在氧气中 文字表 名称 色、态 燃烧现象 燃烧现象 达式
木炭
黑色固体
发出红光, 放热,生成 使澄清石灰 水变白色浑 浊的气体
发出白光, 碳+氧气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空气和氧气课题1我们周围的空气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空气和氧气课题1我们周围的空气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重视学生的反思与评价,帮助他们总结学习经验,提高学习效果。具体措施如下:
1.安排课堂小结环节,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2.鼓励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
3.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本案例强调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探讨、交流、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竞争意识。
4.反思与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案例中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过程和成果,并进行自评、互评。这种反思与评价机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批判性思维,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方法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能力,学会使用相关实验仪器。
3.使学生掌握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了解其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如何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引导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空气的组成和性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空气质量指数:讲解空气质量指数(AQI)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如何根据AQI判断空气质量的好坏。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和重要性;
b.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c.如何改善空气质量,减少空气污染。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空气和氧气课题1我们周围的空气优秀教学案例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 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 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1课时 空气的组成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 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 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1课时 空气的组成

思考与讨论
实验步骤:
(1) 在集气瓶内加少量水,将水面上方空 间分为5等份,并做好标记 (2) 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在燃烧匙内放 入足量的红磷,用酒精灯加热 (3) 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橡胶塞 塞紧。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 (4) 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 变化情况
仿照拉瓦锡实验原理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按图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点击播放视频
思考与讨论
上述实验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 中的氧气,因燃烧产物为固体 ,容器内的气压会减小,在大 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 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
思考与讨论
(1) 红磷逐渐熄灭,瓶内出现大量 白烟 ,放出大量 热 。
(2) 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
①在集气瓶内加人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 ②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 察现象; ④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其中有错误的实验步骤是(D )
A.①
B.②
C.③
D.④
课堂探究
知识点2 空气的成分
在19世纪末以前,人们深信空气中 仅含有氧气和氮气。后来人们又 发现了氦、氖、氩、氪、氙、氡 等稀有气体,才认识到空气中除 了氧气和氮气,还有其他成分。 目前,人们已能用实验方法精确 地测定空气的成分。
典例剖析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D )
A×. 新鲜空气
(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不同种物质组 成,是混合物)
B×. 矿泉水 (矿泉水中有水和矿物质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
C×. 澄清的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中有水和氢氧化钙,也是混合

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空气与氧气”的必背知识点

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空气与氧气”的必背知识点

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空气与氧气”必背知识点一、空气的成分与性质1. 空气的成分氮气(N₂):约占空气体积的78%。

氧气(O₂):约占空气体积的21%。

稀有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主要包括氦、氖、氩等。

二氧化碳(CO₂):约占空气体积的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空气体积的0.03%。

2. 空气的污染主要污染物:烟尘和有害气体 (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

污染指数:空气质量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级别越高,空气质量越差。

污染源:化石燃料的燃烧、工厂废气、汽车尾气等。

3. 空气的保护措施:使用清洁能源、加强空气质量监测、积极植树造林等。

二、氧气的性质与用途1. 物理性质颜色、气味:无色无味。

状态:在标准状况下为气体,不易溶于水 (但有一定溶解性,1L水中大约能溶30ml氧气),在特定条件下可变为淡蓝色液体或固体。

密度:略大于空气。

2. 化学性质活泼性: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具有氧化性,能支持燃烧,有助燃性。

反应现象: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等。

3. 用途供给呼吸:用于动植物呼吸、潜水、登山、医疗急救等。

支持燃烧:用于炼钢、气焊、航空航天、化工生产等。

三、氧气的实验室制取1. 制取原理高锰酸钾分解:2KMnO₂ → K₂MnO₂ + MnO₂ + O₂↑(加热条件下)。

过氧化氢分解:2H₂O₂ → 2H₂O + O₂↑(二氧化锰催化下)。

2. 实验装置发生装置: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包括固固加热型和固液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根据氧气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

3. 操作步骤检查装置气密性。

装入反应物(如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

固定装置,点燃热源(或加入催化剂)。

收集气体。

验证气体(如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4. 注意事项确保装置气密性良好。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1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1课时)说课稿
3.然后介绍空气的用途,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实验演示,让学生明白空气在不同场合的应用。
4.最后讨论空气质量评价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如何监测和评估空气质量,以及空气质量对健康和生活的影响。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设计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让学生通过书面练习来巩固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和用途等知识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以及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3.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我会提供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布置情况如下:
1.布置一份关于空气组成的思维导图作业,让学生整理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对科学的热爱。
(2)通过学习空气的组成和用途,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关注空气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空气的用途及空气质量评价方法。
2.教学难点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实验器材能够提供直观的学习体验,PPT和图表有助于信息的清晰传达和记忆,互动式白板则促进了师生的实时互动和反馈。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互动环节:
1.在实验操作中,我会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互相观察和讨论结果,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已经具备以下前置知识或技能:对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了解,以及对实验操作的初步掌握。然而,他们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空气和氧气》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空气和氧气》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空气和氧气》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气体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各成分都具有广泛的用途。

下列不属于氮气的用途的是()A.人工增雨B.冷冻治疗C.食品防腐D.制造氮肥3.化学反应常伴随着明显的现象。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蓝紫色火焰的是()A.硫黄B.木炭C.铁丝D.镁条4.空气污染是引起多种疾病的原因之一。

下列物质中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N2B.PM10C.He D.H2O5.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报告中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下列做法符合此主题的是() A.垃圾分类回收B.燃放烟花爆竹C.提倡毁林造田D.随意焚烧秸秆6.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B.氧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C.稀有气体含量少,没有利用价值D.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7.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食醋B.果汁C.氧气D.肥皂水8.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有关操作如图,下列正确的一项是()A.试管口应该倾斜B.用酒精灯火焰加热C.气泡连续放出时开始收集D.收集前集气瓶应装满水9.用如图装置可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已知:铜丝具有导热性,白磷燃烧需要的最低温度是40 ℃)。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了白磷与O2反应生成P2O5固体,且不与N2反应的性质B.实验成功的标志为左侧玻璃管内液面约上升到刻度1处C.氮气难溶于水D.实验过程中右侧玻璃管液面高度一直保持不变10.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现象不明显,原因可能是收集实验所用氧气过程中()A.集气瓶中没留有少量的水B.集气瓶集满氧气后盖好玻璃片,正放在实验台上C.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D.当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开始收集的氧气11.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单元解读)-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24)

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单元解读)-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24)
3.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等,初步了解气体制 取的一般思路。
4. 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能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能区 别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氧化反应。
02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①氧气的化学性质; ②氧气制取的实验操作; ③对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及氧化反应的认识。 2.难点: ①氧气制取的实验操作; ②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③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对科学方法的体验。
04单元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
课题 1.我们周围的空气
2.氧气 3.制取氧气 单元复习
课时 2 1 2 1
03 课题目标及教学建议
课题
教学目标
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 质比较活泼,学会描述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反应现象。 2.氧气 2.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3.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03 课题目标及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1.在氧气的物理性质的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通过学生讨论或 阅读资料让学生自主学习。 2.在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教学中,要以化学实验为基础,通过对实验 现象的分析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 3.氧气性质实验的操作要领需要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应允许学生重 复做实验。
2.初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归纳实验室制取
气体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能设计简单实验,
3.了解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知道催化剂对 制备并检验烟气。
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
4.学生必做实验及实践活动: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02单元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
混 合空 物气
物质 分类


氧பைடு நூலகம்气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空气的组成及探究
02 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2 氧气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2 氧气

3.下列物质与氧气反应(fǎnyìng)的生成物在常温下有液体的是( )
A.蜡烛 B.硫 C.磷 D.铁
关闭
铁与氧气反应生成固体四氧化三铁;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磷与
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蜡烛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于水
在常温下是液体,故A选项正确。
关闭
A
第十三页,共十九页。
解析解(析jiě xī) 答答à案n案)(dá
关闭
C
第十七页,共十九页。
答答à案n案)(dá
1
2
3
4
5
6
7
8
8.根据对木炭、硫、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如下图所示)的回忆按要求回答
问题。
(1)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

(2)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如果没有预先在集气瓶内装少量的水或铺关闭
少(量1)发细出沙明,可亮能的产蓝生紫(chǎ色nsh火ēng焰)的,生后成果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2)集
热 ,生成 黑色固体
四氧化三铁
第四页,共十九页。
一二三
三、化合反应与氧化(yǎnghuà)反应
1.化合反应:由
两种或两种以上(yǐshà物ng质) 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如硫、
铁在氧气中燃烧。
2.物质与 氧气(y发ǎng生qì)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这类反应中氧气提供氧,具有
性,其中有些氧氧化化反应进行得很慢,这种氧化叫做
答案:(1)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2)木炭+氧气(yǎngqì)
二氧化碳 (3)C B
第十页,共十九页。
1
2
3
4
5
6
7
8
1.一切生命现象离不开它,火苗遇到它燃得更旺。它是(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

(3)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无色无味的气体:
答案 (1)O2 (2)P2O5 (3)SO2 (4)CO2、O2、N2 解析 (1)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氧气,化学符号是O2;(2)白色固体是五氧 化二磷,化学符号是P2O5;(3)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二氧化硫,化学符号 是SO2;(4)无色无味的气体有二氧化碳、氧气、氮气,化学符号分别是 CO2、O2、N2。
化学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C项,液态氧可作助燃剂是氧气的用途,不是
氧气的化学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D项,氧气能氧化许多物质,这是氧气 的化学性质,故D符合题意。 答案 D
知识点二 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1.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项目 概念 特点 举例 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多变一” 木炭、硫等与氧气的反应 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有氧参加反应 木炭、硫、蜡烛等与氧气的反应
5.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 A.动植物的呼吸 B.蔗糖பைடு நூலகம்溶解
)
C.酒和醋的酿造 D.食物的腐烂 答案 B 蔗糖的溶解属于物理变化,不包含缓慢氧化的过程。
1.氧气的化学性质 (
)
A.比较活泼,在高温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B.很活泼,在常温时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C.不活泼,在常温时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很不活泼,高温时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4.如图2-2-3所示,如果A、B两圆分别表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请你根 据两圆的关系来回答下列问题。
(1)C表示
图2-2-3

(2)请你写出一个属于C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3)你认为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属于 “C”);硫+氧气 二氧化硫属于 (填“A”“B”或

空气与氧气知识点

空气与氧气知识点

【常见误区】1.对化学变化中出现的“烟”和“雾”,“火焰”和“光”不分。

化学现象中:固体直接与氧气反应,燃烧时发出的是一定颜色和强度的光,气体或固、液体转变成气体再与氧气反应,燃烧时发出的是一定颜色和强度的火焰。

“烟”是指固体小颗粒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而“雾”是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

如例1。

2.认为含氧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氧化物的定义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如果是混合物中含有氧元素,或者由三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虽然含有氧元素,但不是氧化物。

3.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或出现沉淀的反应一定是化学反应。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生成了新物质”,而不是“是否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或出现沉淀”。

有些物理变化也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或产生沉淀。

如例1。

过氧化氢水+ 氧气H2O2H2O O2常温下,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很慢,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起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实验后测得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化学上把二氧化锰这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叫催化作用,能起催化作用的物质叫该反应的催化剂。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注意:①定义中的“改变”包含的意思是加快或者减慢。

②催化剂又称为触媒。

③催化剂不会改变生成物的量,而只是改变了化学反应的速率而已。

④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发生改变。

⑤催化剂必须具体到某个化学反应,不能说二氧化锰是催化剂或者二氧化锰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应该说成: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反应的催化剂。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二、加热氯酸钾、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制取氧气反应原理: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文字表达式:氯酸钾氯化钾+氧气符号:KClO3 KCl O2氯酸钾是白色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

第二单元+空气和氧气+-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二单元+空气和氧气+-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二单元空气和氧气一、选择题1.下列气体不是空气中固定成分的是()A.氧气 B.氮气 C.氢气 D.稀有气体2.通常情况下,对氧气化学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非常活泼B.比较活泼C.极不活泼D.无法确定3.关于分解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一种B、分解反应的生成物可能是两种C、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含义恰好相反D、有一种反应物参加的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4.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现水槽里的水变红了,原因是()A.氧气溶于水造成的 B.忘了在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C.氧气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红色的物质D.集气瓶沾上了少许红色染料5、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支持燃烧,可以作燃料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C.稀有气体都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6.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鱼能在水中生存因为氧气极易溶于水B.夏天食物腐烂与氧气无关C.用于航天领域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D.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氧气7.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验证其性质,下列有关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B.排水法收集氧气C.氧气与铁丝反应D.氧气与硫反应8.关于双氧水制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水的质量不变B.只有加入二氧化锰才能制得氧气C.液体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变大D.氧元素全部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9.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纯净的,后者是混合物的是()A.自来水、石灰水B.生理盐水、红磷C.氮气、稀有气体D.氧气、氮气10.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O2可以从空气中分离B.液态的O2是一种淡蓝色液体C.液态的O2具有可燃性D.O2在医疗上可用以供给呼吸11.某同学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在盛有氯酸钾的试管a中错将高锰酸钾当作二氧化锰加入其中,与只加热相同质量氯酸钾的试管b相比,正确的是()A.高锰酸钾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B.a试管中生成氧气质量更多C.两试管中生成氧气的质量一样 D.反应结束后试管a中剩余固体种类更少12.如图所示: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B、G都是黑色固体粉末,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是一种无色液体,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空气和氧气课题1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空气和氧气课题1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
-情感教育:通过讨论空气污染和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空气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设计实验报告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实验操作和知识应用的能力;
-通过课后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化学学科兴趣的变化。
4.教学支持:
-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实验视频、科普文章等,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3.空气资源的保护与污染防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作业:
-完成课本第二章第一节后的习题,特别是关于空气组成和氧气的性质的应用题,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回答问题。
-设计并撰写一份实验报告,内容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要求报告中包含实验目的、原理、材料、步骤、结果和结论等,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科学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空气的组成及其体积比例的计算和理解;
-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掌握,特别是氧气在支持燃烧中的作用;
-实验技能的掌握,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如燃烧、氧化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数据分析等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提高学生知识运用和迁移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空气和氧气一、空气的组成1.空气的组成成分及体积空气的组成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约占空气体积的4/5),氧气21%(约占空气体积的1/5),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2.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比较混合混合物3.空气成分的测定(1)实验原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探究实验,关键是理解实验原理。

在理解实验原理时要结合物理上压强的知识。

一般都是用燃烧法除去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使得容器内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瓶内,进入的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所以可燃物必须能在空气中燃烧,切燃烧后的生成物必须是固体,如红磷(白磷)。

不能用木炭或硫、蜡烛等,因为他们燃烧的产物均是气体,生成的气体会弥补消耗的氧气,使瓶内气体的压强几乎不变。

也不能用铁丝,因为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容器内氧气消耗很少,压强几乎不变。

(2)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必须是一个密闭系统,且能明显表示出气体体积的减小。

常用的装置有如下四套(其中A、B两套用的最多,C、D通常作为实验的改进):A图A、B都是利用红磷燃烧法,广口瓶或钟罩内空气的体积被事先划分为五等分,红磷燃烧冷却后,进入的水的体积占据其中的一份;图C利用白磷燃烧的着火点很低,只有40℃,热水的温度足以使其燃烧,玻璃管中的活塞可以自由移动,里面的空气被事先划分为五等分,开始活塞位于刻度5,白磷燃烧结束,装置恢复到室温时,活塞移动到4附近,说明消耗的氧气约占原空气体积的1/5。

图D利用用于氧气的反应,该装置是由两个针筒组成的,密闭系统内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可观察到红色的铜丝变黑,停止加热,冷却到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注射器中,读出注射器里气体的体积约为20mL,消耗氧气的体积约占原空气体积的1/5。

(3)误差分析若测得氧气的体积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①红磷的量不足红磷必须过量,若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不能完全消耗,压强没有降到最低,进入瓶内的水不到瓶内空气体积的1/5,导致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②装置的气密性不好装置的气密性要好,若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当红磷燃烧使瓶内氧气耗尽,瓶内压强减小时,外界空气会进入瓶中,导致进入瓶内的水减少,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③未等瓶子冷却就打开止水夹因为气体的压强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压强越大。

若瓶子没有冷却到室温,瓶内压强还没有降到最小,进入的水会小于瓶子容积的1/8,导致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若测得氧气的体积大于1/5,可能的原因有:止水夹没有夹紧。

红磷刚开始燃烧时,放出热量,使瓶内压强增大,若此时止水夹没有夹紧,瓶内气体会从导管逸出,使瓶内压强减小,进入瓶内的水会多于1/5,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大。

二、空气的污染1.空气污染的原因: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的燃烧;工厂的废气;飞机、汽车等机动车辆的尾气2.空气污染的危害:温室效应;酸雨;臭氧空洞;植物枯败、动物死亡;人的生命与健康受到威胁3.主要空气污染物:空气污染物主要包括粉尘和有害气体两大类。

有害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粉尘主要是可吸入颗粒物。

4.大气污染的三大环境问题(1)温室效应。

主要是向空气中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引起的,危害是引起全球气温变暖、造成土壤沙漠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和土地淹没。

(2)酸雨。

主要是由煤和石油等矿物燃料的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溶于雨水引起的,可造成土壤酸化、植物死亡、建筑物破坏等。

(3)臭氧空洞。

主要是由臭氧层遭到破坏,太阳的紫外线不能被臭氧层吸收,危害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

5.空气污染的防治:(1).加强空气质量检测(2).清除污染源(3).治理废气(4)植树、造林,改善环境 6.空气质量预报空气质量日报是环境检测部门通过新闻媒体向公众公布的当天各大城市或各地区的空气质量状况,加强人们对环境的关注,促进群众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提高全民环境意识,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1)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空气污染指数、主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

(2)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可吸入颗粒物 (3)空气质量分级标准(了解)注意:①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不能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

②确定空气质量级别和质量状况,不是一句各污染指数的平均值确定的,而是以某一污染指数的最大值来确定的。

三、空气的用途 1.氧气的用途氧气的用途可以归纳为: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

正常人只要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就可以了,但危重病人需要呼吸含氧更丰富的空气。

生活中的各种燃烧现象,都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火箭上天、卫星发射也必须用氧气作为助燃剂。

2.氮气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更多利用清洁能源改善生产工艺,使工厂减少废气排放安装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工厂废气处理后再排放3.稀有气体的用途稀有气体的用途是由其稳定性决定的,如:做焊接金属的保护气、灯泡里的填充气。

有的在通电时能发出有色光,可以作为电光源,如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就是稀有气体的功劳;在石英玻璃管里充入氙气能发出比荧光灯强几万倍的光,被称作“人造小太阳”。

氦气是除氢气外最轻的气体,用它来填充探空气球,但不能飞得像氢气球那样高,而且因为它性质稳定,绝对不会发生爆炸事故。

另外,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氙气还是一种很好的麻醉剂。

四、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g/L,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降温会变为淡蓝色的液体和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2.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很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温度越高,化学性质越活泼。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如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而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物质与氧气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气表现了氧化性。

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

(1)氧气与硫的反应①反应现象: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而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无色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②化学方程式:S+O点燃SO2③实验注意事项:硫的用量不要过多,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盛有硫的燃烧匙要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

(2)氧气与铝的反应①反应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②化学方程式:4Al+3O点燃2Al2O3③实验注意事项:铝箔的一端系上一根火柴以引燃铝箔,集气瓶底要预先留少量水或细沙。

(3)氧气与碳的反应①反应现象:碳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热,生成无色的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②化学方程式:C+O2点燃CO2(充分燃烧),2C+O2点燃2CO(不充分燃烧)③实验注意事项:夹木炭的坩埚钳应由上而下慢慢伸入集气瓶中。

(4)氧气与铁的反应①反应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②化学方程式:3Fe+2O点燃Fe3O4③实验注意事项:细铁丝要用砂纸擦净,绕成螺旋状(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铁丝的一端要系上一根火柴(引燃),集气瓶内要预先留少量水或细沙。

(5)氧气与磷的反应①反应现象: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热,产生浓厚的白烟;而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产生浓厚的白烟。

②化学方程式:4P+5O2点燃2P2O5(6)氧气与镁的反应①反应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生有白烟生成。

②化学方程式:2Mg+O点燃2MgO(7)氧气与铜的反应(8)氧气与甲烷的反应①反应现象:甲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无色液体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②化学方程式:CH4+2O2点燃2H2O+CO2(9)氧气与氢气的反应①反应现象: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无色液体。

②化学方程式:2H2+O2点燃2H2O(10)氧气与一氧化碳的反应①反应现象: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无色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②化学方程式:2CO+O2点燃2CO2(11)氧气与乙醇的反应①反应现象:乙醇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内蓝外红的火焰,放热,生成无色液体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②化学方程式:C2H5OH+3O点燃3H2O+2CO2注意: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时,应注意区别以下几点:①光与火焰的区别。

物质燃烧时产生火焰也同时发光,如硫的燃烧。

但有些物质燃烧时,只发光而无火焰产生,如铁在氧气中燃烧。

②烟与雾的区别。

烟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固体小颗粒随气流扩散而形成的,如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雾是小液滴形成的,如蜡烛燃烧时有水生成,如果将蜡烛放在氧气瓶中燃烧,瓶内有白雾产生。

③实验现象与试验结论的区别。

“硫燃烧时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描述是实验现象。

“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描述的是实验结论。

一般说来,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五、化学反应、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1.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化合反应: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2.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区别和联系3.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被察觉。

这种氧化反应叫缓慢氧化。

物质的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铁生锈、食物腐败等属于缓慢氧化反应,只要是氧化反应,都会放出热量。

4.缓慢氧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缓慢氧化在自然界中的例子很多,有些对人类有害,如钢铁的腐蚀(生锈)、食物的腐败变质等,对这些缓慢氧化要加以控制;有些缓慢氧化对人类有利,如农家肥料的发酵、酒的酿造等。

因此,我们看待任何一种现象都要用辩证的眼光,既要看到其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其不利的一面。

六、氧气的制取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通常用高锰酸钾、氯化钾或过氧化氢为原料制取氧气,原理和装置如下:在利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时注意:①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遇冷成水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③铁架台上的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或距管口1/3-1/4处)。

④试管内的导管稍伸出胶塞即可,便于气体导出。

⑤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

⑥加热时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将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⑦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应注意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时,证明气体已集满。

⑧停止加热时,应先把导管从水中撤出,再撤掉酒精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