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108穴位名称、定位
人体穴位大全 (穴位别名)
人体穴位大全(穴位别名)人体穴位大全(穴位别名)人体一共有361个经穴和48个常用奇穴(注:整理512个穴位,其中包括48个常用奇穴在内的一百多个奇穴及新穴)。
针灸、推拿、按摩、刮痧以及点穴等都是通过刺激穴位而发挥其治疗作用。
因此,熟练掌握穴位的定位,至关重要。
一个合格的临床医师必须通过多年学习和反复实践才能掌握定位方法。
为了满足广大针灸、按摩等爱好者的需要,使之能在短期内准确辨认穴位,了解其功能特点,便于自我保健和家庭自疗。
下面的穴位别名参考了几本权威的中医针灸腧穴等书籍及辞典,最后汇总而成。
(补充说明一点:有些穴位的别名虽然相同,但并非就是同一穴位,这是由于不同朝代的医师对某些穴位的命名不同所致。
)◎穴位名:◎穴位别名(音序排列)阿是穴安眠穴八风穴 :八冲穴.阴独八穴八关穴八邪穴 :八关大刺穴.八关穴白环俞穴 :环俞穴.玉环俞穴.玉房俞穴.解脊窬穴百虫窝穴 :血郄穴.百虫窠穴百会穴 :顶中央穴.三阳五会穴.顶上穴.维会穴.泥九宫穴.白会穴.岭上天满穴.岭上穴.天满穴.天蒲穴.三阳穴.五会穴.巅上穴百里穴伴星穴 :夹上星穴板门穴胞肓穴本神穴鼻交頞中穴 :鼻交穴.别交穴鼻流穴鼻通穴臂间穴臂臑穴 :头冲穴.别阳穴.颈冲穴臂中穴髀关穴秉风穴不容穴步廊穴 :步郎穴长谷穴 :循际穴.长平穴.循元穴.循脊穴长强穴 :穷骨穴.气之阴郄穴.尾骨穴.龟尾穴. 骶上穴.橛骨穴.尾闾穴.气郄穴.下极穴.为之穴.阴郄穴.胸之阴俞.畺尾穴.骨骶穴.龙虎穴.尾蛆骨穴.骶骨穴.曹溪路穴.三分闾穴.河车路穴.巅上天梯穴.鱼尾穴.尾骨下空穴.朝天岭穴.上天梯穴.尾翠穴.脊骶端穴.鱼尾长疆穴.尾骶穴臣觉穴 :巨搅穴.巨觉穴承扶穴 :肉郄穴.扶承穴.阴关穴.皮部穴承光穴承浆穴 :天池穴.鬼市穴.垂浆穴.悬浆穴.羕浆穴承筋穴 :腨肠穴.直肠穴承灵穴承满穴承泣穴 :鼷穴.面髎穴.溪穴.窌面穴.羕注穴承山穴 :鱼腹穴.肉柱穴.伤山穴.鱼肠穴.肠山穴. 鱼腹山穴.玉柱穴.鱼腰穴尺泽穴 :鬼受穴.鬼堂穴.气堂穴瘈脉穴 :资脉穴.体脉穴.资生穴冲门穴 :慈宫穴.上慈宫穴.冲脉穴.前章门穴冲阳穴 :会原穴.跌阳穴.跗阳穴.会屈穴.会涌穴. 会骨穴崇骨穴 :椎顶穴.太祖穴唇里穴 :髓空穴.下颐穴次髎穴 :中空穴攒竹穴 :眉本穴.眉头穴.光明穴.员在穴.始光穴. 夜光穴.明光穴.光明穴.员柱穴.矢光穴.眉柱穴.始元穴.小竹穴.眉中穴大包穴 :大胞穴大肠俞穴 :裂结俞穴大都穴 :太都穴大敦穴 :水泉穴.大训穴.三毛穴.大顺穴大骨空穴 :大骨孔穴大赫穴 :阴维穴.阳关穴.阴关穴大横穴 :肾气穴.人横穴大巨穴 :腋门穴.液门穴.在泉穴大陵穴 :心主穴,鬼心穴大迎穴 :髓孔穴大指甲根穴 :排行三针穴.三商穴大钟穴 :太钟穴大杼穴 :背俞穴.本神穴.风府穴.大俞穴.百旁穴. 百劳穴大椎穴 :百劳穴.上杼穴.大椎骨穴带脉穴胆囊穴 :胆囊点穴胆俞穴当阳穴 :太阳穴地仓穴 :会维穴.胃维穴地合穴地机穴 :脾舍穴.太阴郄穴.地箕穴地神穴地五会穴 :地五穴第二厉兑第三厉兑定喘穴 :喘息穴.治喘穴犊鼻穴 :外膝眼穴独阴穴 :独会穴督俞穴端正穴兑端穴 :兑骨穴.唇上端穴.壮骨穴夺命穴 :虾膜穴.惺惺穴耳门穴耳尖穴 :耳涌穴二白穴二间穴 :间谷穴.闻谷穴.周谷穴二人上马穴发际点飞扬穴 :厥阳穴.厥阴穴.厥扬穴.飞阳穴肺俞穴 :肩中外俞穴.肺念穴丰隆穴风池穴 :热府穴风府穴 :舌本穴.鬼枕穴.鬼穴.漕溪穴.惺惺穴. 鬼林穴风门穴 :热府穴.背俞穴.热府俞穴风市穴 :垂手穴凤眼穴伏兔穴 :外勾穴.外丘穴扶突穴 :水穴.水泉穴浮白穴浮郄穴府舍穴附分穴跗阳穴 :付阳穴.副阳穴.外阳穴.附阳穴复溜穴 :伏白穴.复白穴.昌阳穴.外命穴腹哀穴 :肠哀穴.肠屈穴腹结穴 :腹屈穴.肠结穴.肠窟穴.临窟穴.阳窟穴. 腹出穴腹通谷穴 :通骨穴.通谷穴肝俞穴 :肝念穴膏肓穴高血压点膈关穴 :阳关穴膈俞穴 :七焦之间穴公孙穴关冲穴关门穴 :关明穴关仪穴关元穴 :关原穴.次门穴.丹田穴.大中极穴.大中穴. 下纪穴.三结交穴.腋门穴.大海穴.溺水穴.昆仑穴.持枢穴.五城穴.脖胦穴.子处穴.血海穴.命门穴.血室穴.下肓穴.气海穴.精露穴.利机穴.大氵困穴.子户穴.胞门穴.产门穴.子宫穴.子肠穴.肓之原穴关元俞穴光明穴归来穴 :溪穴.豁谷穴.溪谷穴海泉穴颔厌穴合谷穴 :虎口穴.含骨穴.含口穴合阳穴和髎穴 :禾髎穴.耳禾髎穴鹤顶穴 :膝顶穴横骨穴 :下极穴.屈骨穴.髓空穴.下横穴.曲骨穴. 屈骨端穴.曲骨端穴洪音穴 :旁廉泉穴后顶穴 :交冲穴后溪穴后腋穴 :后腋下穴虎口穴华盖穴滑肉门穴 :滑肉穴.司天穴.滑幽门穴肓门穴肓俞穴 :盲俞穴.子户穴环跳穴 :枢中穴.枢合中穴.环谷穴.髋骨穴.膑骨穴. 分中穴.环各穴.髀枢穴.髀厌穴.髀压穴。
人体穴位大全
人体穴位大全穴位(acupoint),学名腧穴(腧读shù),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也是针灸、推拿等疗法主要的施术部位。
多为神经末梢密集或较粗的神经纤维经过的地方。
又称孔穴、穴、穴道等。
“腧”通“输”,或从简作“俞”,输有转输的含义,俞有气血留存的含义。
“穴”是空隙的意思。
由于输穴名称多使用在特定穴中的五输穴中,俞穴名称多使用在特定穴中的背俞穴中,所以对穴位进行总称呼时使用“腧穴”二字。
《黄帝内经》又称之为“节”、“会”、“气穴”、“气府”等;《针灸甲乙经》中则称之为“孔穴”;《太平圣惠方》有称做“穴道”;《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通称为“腧穴”;《神灸经纶》则称为“穴位”。
《素问.气府论》解释腧穴是“脉气所发”;《灵枢.九针十二原》说是“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
说明腧穴并不是孤立于体表的点,而是与深部组织器官有着密切联系、互相输通的特殊部位。
“输通”是双向的。
从内通向外,反应病痛;从外通向内,接受刺激,防治疾病。
从这个意义上说,腧穴又是疾病的反应点和治疗的刺激点。
人体穴位的定位方法参看:人体穴位图人体腧穴各有自己的位置。
腧穴定位的准确与否,可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现代临床常用的腧穴定位与取穴法有骨度折量法、体表标志法和手指比量法。
骨度折量法是将人体的各个部位分成若干等分折量取穴的方法,每一等分作为一寸。
如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上巨虚在外膝眼下6寸,可根据屈膝时外膝眼至外踝中点连线分为16寸(16等分)来取定。
因其大都以骨骼来衡量,所以称骨度折量法。
体表标志法是以人体五官、毛发、指甲、乳头、脐窝、骨关节和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标志来确定腧穴部位的方法。
如两眉之间取印堂穴,两乳之间的中点取膻中穴等。
手指比量法是用手指或手指的某一部位作为比量腧穴部位的方法。
其中,用中指中节两端横纹头之间距离(屈指时)作1寸的,称中指同身寸法。
用拇指指节横纹两端之间距离作1寸的,称拇指同身寸法。
非常完整的人体穴位图与功效(果断收藏)
非常完整的人体穴位图与功效(果断收藏)展开全文人体穴位作用图解大全更清晰直观的标注了各个人体穴位,包括头部穴位图、胸部穴位图、背部穴位图、胳膊手部穴位图、人体腿部穴位图、脚底穴位图详细图解各个穴位的功能。
人体头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头维穴:治疗目痛、眼跳、头痛上关穴:治疗耳聋、耳鸣、偏头痛、上牙痛、面神经麻木下关穴: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翳风穴:治疗耳聋、耳鸣、下颌肿痛、面神经麻痹及痉挛颊车穴: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下颌关节紧闭颧髎穴:治疗面部神经麻痹及痉挛、三叉神经痛、牙痛大迎穴: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下颌肿痛、面部浮肿神庭穴:治疗头痛、鼻病阳白穴:治疗头痛、目眩、眼跳、夜盲丝竹空穴:治疗偏正头痛、目眩、目赤、眼跳睛明穴:治疗眼部诸疾患四白穴: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面神经痛巨髎穴: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牙痛、鼻炎、泪囊炎水沟穴:治疗昏迷、中暑、休克兑端穴: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牙龈肿痛上星穴:治疗头痛、目痛、鼻痛攒竹穴:治疗眼部疾患、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面肿瞳子髎穴:治疗眼部疾患、头痛承泣穴:治疗面神经麻痹、眼跳、目部疾患迎香穴:治疗鼻病、面神经麻痹、面肿禾髎穴:治疗鼻衄、鼻息肉、鼻炎地仓穴: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口角炎、口腔炎承浆穴:治疗糖尿病、颜面病、牙痛、不语胸部腹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天突穴:治疗咳喘、咽喉肿痛、咯血、失音、噎嗝璇玑穴:治疗咳喘、咽喉肿痛神藏穴: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华盖穴:治疗咳喘、胸满膻中穴:治疗气短、哮喘、噎嗝鸠尾穴:治疗胃痛、呕吐、气喘、胸满上脘穴:治疗胃肠疾患梁门穴:治疗胃肠胀痛、腹泄、不思饮食中脘穴:治疗胃肠疾患、气喘下脘穴:治疗胃肠疾患水分穴:治疗水肿、肠鸣、腹痛、腹胀神阙穴:治疗肠鸣、腹痛、腹泄、虚脱气海穴: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便秘、虚脱、水肿关元穴: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虚脱、体质虚弱中极穴: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下腹痛、水肿曲骨穴:治疗遗精、赤白带、尿闭横骨穴:治疗精索及睾丸痛、淋病、遗精、尿闭人迎穴:治疗咽喉肿痛、高血压缺盆穴:治疗咳喘、胸满、项强水突穴:治疗咽喉肿痛、咳喘、颈肿云门穴:治疗咳嗽、喘息、胸闷气舍穴:治疗咽喉肿痛、咽食不利、颈项强痛气户穴:治疗咳喘、胸肋胀痛中府穴:治疗咳嗽、喘息、胸痛灵墟穴: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神封穴: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期门穴:治疗胸肋痛、呕吐、消化不良不容穴:治疗腹满、呕吐、胸痛、吐血、咳嗽章门穴:治疗呕吐、腹胀、腰冷背痛太乙穴:治疗胃肠疾患天枢穴:治疗胃肠疾患、水肿、月经不调大横穴:治疗腹泄、便秘、小腹痛、胃下垂外陵穴:治疗脐周痛带脉穴:治疗妇女经带病、腰肋痛水道穴:治疗小腹胀满、尿闭、腹水、精索及睾丸痛府舍穴:治疗腹痛气冲穴:治疗阴茎肿痛、睾丸痛、妇女经漏胎产诸症冲门穴:治疗腹胀痛、尿闭人体背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定喘穴:治疗哮喘肩中俞穴:治疗肩背痛、咳嗽、视物不清肩外俞穴:治疗肩胛痛、上背部痛、颈项强痛、上臂痛肩井穴:治疗头项痛、肩背痛、乳腺炎、肩凝秉风穴:治疗肩胛痛、肩凝天宗穴:治疗肩胛痛、手麻、耳鸣、耳聋、上肢痛臑俞穴:治疗肩臂酸痛膈俞穴:治疗咳嗽、吐血、盗汗、肋痛、呕吐、膈肌痉挛魂门穴:治疗肠鸣、呕吐、胸背痛脾俞穴:治疗腹胀痛、胸背痛、腹泄、消化不良京门穴:治疗腰肋痛、肠鸣、腹泄三焦俞穴:治疗腹胀、呕吐、腹泄、腰脊强痛气海俞穴:治疗腰痛、痔疮关元俞穴:治疗腰痛、便秘、腹泄、腹胀膀胱俞穴:治疗膀胱诸症、腹痛、腹泄、便秘、腰脊强痛秩边穴:治疗腰痛、坐骨神经痛、前列腺炎白环俞穴:治疗遗精、白带、二便不利、腰胯痛、下肢瘫痪会阳穴:治疗痛经、性机能减退、便血、腹泄、痔疮胳膊手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商阳穴:治疗手痛麻、脑充血少商穴:治疗喉哑、麻痹、呕吐、呃逆合谷穴:治疗中风、感冒、头痛、牙痛、月经闭阳溪穴:治疗手痛麻、耳目齿痛阳池穴:治疗感冒、上肢、手腕关节炎支沟穴:治疗大便秘结、手足倦怠四渎穴:治疗齿痛、肘臂痛手三里穴:治疗齿痛、半身不遂曲池穴:治疗肘中痛、月经不调、上臂痛、半身不遂肩髃穴:治疗肩臂不举、肩痛、中风、齿痛、半身不遂曲垣穴:治疗神经痛、肩部麻痹肩髎穴:治疗风湿性肩周炎、肩部麻痹肩贞穴:治疗肩关节炎、上肢麻痹臂臑穴:治疗颈椎病、手臂不举消泺穴:治疗颈痛、麻痹、头痛清冷渊穴:治疗肩痛、头痛天井穴:治疗喘息中魁穴:治疗手指不伸少泽穴:治疗口干、前臂痛、小指痛、头痛液门穴:治疗手臂痛、头痛、齿痛前谷穴:治疗吐血、耳鸣、手痛后溪穴:治疗肘臂痛麻、耳聋中渚穴:治疗头痛、耳聋、手臂痛不得屈伸腕骨穴:治疗腕痛、麻痹、指肿阳谷穴:治疗臂痛、腕痛、晕眩、耳聋、耳鸣养老穴:治疗肩臂痛麻、弱视外关穴:治疗上肢麻痹、半身不遂支正穴:治疗肘臂痛、头痛、感冒尺泽穴:治疗咳嗽、哮喘、中风、吐血小海穴:治疗上臂痛麻、心肺痛青灵穴:治疗肘关节伤痛尺泽穴:治疗咳嗽、哮喘、中风、吐血曲泽穴:治疗肘痛、热病少海穴:治疗头目眩晕、颈椎病、肘挛手颤、心痛间使穴:治疗调经、心脏病、中风、液肿列缺穴:治疗头痛内关穴:治疗半身不遂、臂痛、心脏病大陵穴:治疗心脏病、热病神门穴:治疗失眠、头晕痛、心脏病鱼际穴:治疗齿痛、头痛少府穴:治疗心脏病劳宫穴:治疗中风、齿痛少商穴:治疗喉哑、麻痹、呕吐、呃逆好书推荐:学习穴位,看《经络穴位按摩大全》就够了人体腿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伏兔穴:治疗下肢麻痹、腰痛、胸痛阴市穴:治疗腿痛、水肿、糖尿病梁丘穴:治疗膝部麻痹犊鼻穴:治疗脚气、膝关节痛麻、水肿足三里穴:治疗脚气、麻痹、各种慢性病、胃病、便秘、全身病上巨虚穴:治疗四肢痛麻、腰痛、肠胃病条口穴:治疗肩臂不举、不肢痛麻、胃肠病丰隆穴:治疗下肢痉挛、痛麻下巨虚穴:治疗坐骨神经痛、脑贫血解溪穴:治疗脚痛、头晕痛、便秘冲阳穴:治疗胃胀、足麻痹陷谷穴:治疗胸胀痛、盗汗内庭穴:治疗腿肿、头痛、转筋箕门穴:治疗腿痛、生殖器病环跳穴:治疗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筋活血血海穴:治疗一切血病、妇科病阴谷穴:治疗膝痛、阳痿、带下风市穴:治疗下肢麻木阴陵泉穴:治疗糖尿病、腰病中渎穴:治疗半身不遂、麻痹、下肢病膝阳关穴:治疗膝关节炎、下肢麻痹、脚气地机穴:治疗小腿痛麻、胃肠病阳陵泉穴:治疗半身不遂、关节炎足三里穴:治疗脚气、麻痹漏谷穴:治疗小腿痛、神衰、脊髓病三阴交穴:治疗前列腺炎、消化不良、性病三阳交穴:治疗小腿痛、颈椎痛阳辅穴:治疗腰腿痛悬钟穴:治疗手足不遂、一切骨病复溜穴:治疗下肢麻痹、浮肿、虚脱、盗汗、腹泻、腰痛太溪穴:治疗四肢麻痹照海穴:治疗下肢病、肾病公孙穴:治疗一切气病环跳穴:治疗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经活血、神经痛承扶穴: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殷门穴:治疗腰腿痛、坐骨神经痛委中穴:治疗腰背痛浮郄穴:治疗便秘、膝关节痛、吐泻、坐骨神经痛委阳穴:治疗膝关节痛、此穴解热合阳穴:治疗脊髓病、抽筋承筋穴:治疗一切筋痛筑宾穴:治疗腿痛承山穴:治疗内外伤痛飞扬穴:治疗脚气、眩晕、小腿无力跗阳穴:治疗下肢麻痹、腰胯痛昆仑穴:治疗头痛、眩晕、腰痛申脉穴:治疗痉挛、此穴主伸展一切金门穴:治疗癫痫、筋病京骨穴:治疗脚痛仆参穴:治疗足跟骨痛脚部足底穴位图及作用功效涌泉穴:治疗高血压、呃逆、此穴主将一切丘墟穴:治疗坐骨神经痛、腰痛、肺炎、肋膜炎解溪穴:治疗脚痛、头晕痛、便秘中封穴:治疗全身麻痹、腰痛、遗尿冲阳穴:治疗胃胀、足麻痹足临泣穴:治疗全身麻痛、眩晕陷谷穴:治疗胸腹痛胀、炎肿、盗汗太冲穴:治疗腰痛、调经内庭穴:治疗腿肿、头痛、转腹行间穴:治疗便秘、腹痛、腰痛侠溪穴:治疗耳聋、头晕痛、下肢麻痹厉兑穴:治疗足痛、脑贫血、麻痹多梦⊙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最全人体穴位图及常见病按摩手法(带图)
人体穴位全图附加: 人体12个重要穴位(从上到下)1、合谷穴。
合谷穴的取穴:用另一指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根据经络理论以及实践证明,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减轻或消除,健康可以保证。
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凡是头面上的病,象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肿、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缓解和治疗。
在按摩时,两手可以交替按摩,用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紧一松的按压,频率为每2秒钟一次,即每分钟30次左右。
2、少商穴:位于拇指桡侧指甲根后1分许。
用手指甲点压有痛感处。
属于手太阴肺经。
用于辅助治疗扁桃体炎、咽喉肿痛、效果良好,还常用于治疗咳嗽、感冒发热、肺炎等。
按摩手法:用手指甲切压1-2分钟。
3、神门穴:位于掌小指侧腕横纹尺端稍上方凹陷处,属于手少阴心经。
功能:安心宁神,常用于治疗失眠、多梦、心慌心跳等症。
可用“贴膏法”:一般活血止痛膏均可,剪成一元硬币大小,晚餐后贴于净后神门穴处,次晨取下,可辅助治疗失眠症。
4、内关。
位于腕横纹上两寸,在掌长肌腱和桡侧屈腕肌腱之间,就是从手腕横纹向后量三横指,在两筋之间取穴。
内关穴属心包经,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心系实则心痛”。
所以古典的经络学说早就把心脏病和心包经的内关穴联系起来,千百年来无数的例证证明针刺和按摩心包经的内关可以治疗和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另外,由于心包经起于胸中,所以针刺和按摩内关穴对呼吸系统的疾病,如: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疑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
和按摩合谷穴一样,我们建议,按压内关穴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垂直在内关穴上,指甲的方向要竖向,和两筋平行,指甲要短,以指尖有节奏地按压并配合一些揉的动作,要有一定的力渡,使按摩内关穴产生一定的得气感觉,最好要使酸、麻、胀的感觉下传到中指,上传到肘部,这样才有较好的效果。
5、后溪穴:位于手掌上横纹(手掌最上面一条横纹)尽头处,即小指弯与手掌成90度时,横纹尽头突出最高处。
人体108穴位汇总
人体108穴位汇总头颈部1、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即后发际正中上七寸。
2、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约一寸凹陷处。
3、印堂:在面部、两眉内侧端联线的中间。
4、听宫:在耳屏的前方、下颌关节后方的凹陷处。
5、鱼腰:在眉毛正中、眼平视时下对瞳孔处。
6、率谷:在耳尖上方、入发际一寸五分处。
7、晴明:在内眼角上方0.1寸处。
8、耳门:在听宫穴上方,耳屏上切迹的前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9、素口:在鼻尖端正中处。
10、颊车: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当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处。
11、人中:在鼻柱下,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的交界处。
12、承泣:眼平视时,在瞳孔的直下方,眼眶下缘上。
13、下关:在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处。
14、风府:在后发际正中直上一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处,即两筋之间陷中。
15、风池:平风府穴,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处,16、脑户:在后发际正中上量二寸五分,当枕骨粗隆之上缘陷中。
17、上廉泉:在颌下正中一寸,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
18、颈臂:在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处。
19、哑门:在向后发际上五分,第一颈椎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处。
20、缺盆:在颈外侧处部、锁骨上窝之中点处。
21、天容:在下颌角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前缘。
22、廉泉:在颈前部正中线、喉头结节上方陷处。
23、扁桃:在下颌角下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24、天牖:在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近发际处。
25、天柱:在哑门穴旁开三寸处。
26、人迎:在结喉旁开一寸五分、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27、翳风:在耳垂后、乳突和下颌骨之间的凹陷处。
28、扶突: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结喉相平处。
29、天窗:在颈外侧部、下颌角下,扶突穴后、胸锁乳突肌后缘处。
30、天鼎:在胸锁乳突肌后缘,扶突穴下一寸处。
躯干部31、天突:在胸骨切迹上缘凹陷处。
32、膻中:在两连线的中点处。
33、气海:在腹部正中线、脐下一寸五分处。
34、大包:在极泉穴与第十一浮肋端之中点处。
人体经络对应的穴位大全(图释版)
人体经络对应的穴位大全(图释版)肺经(共11个):(图释版)中府(LU01)云门(LU02)天府(LU03)侠白(LU04)尺泽(LU05)孔最(LU06)列缺(LU07)经渠(LU08)太渊(LU09)鱼际(LU10)少商(LU11)大肠经(共20个):(图释版)商阳(LI01)二间(LI02)三间(LI03)合谷(LI04)阳溪(LI05)偏历(LI06)温溜(LI07)下廉(LI08)上廉(LI09)手三里(LI10)曲池(LI11)肘髎(LI12)手五里(LI13)臂臑(LI14)肩髃(LI15)巨骨(LI16)天鼎(LI17)扶突(LI18)口禾髎(LI19)迎香(LI20)胃经(共45个):(图释版)承泣(ST01)四白(ST02)巨髎(ST03)地仓(ST04)大迎(ST05)颊车(ST06)下关(ST07)头维(ST08)人迎(ST09)水突(ST10)气舍(ST11)缺盆(ST12)气户(ST13)库房(ST14)屋翳(ST15)膺窗(ST16) 乳中(ST17) 乳根(ST18) 不容(ST19) 承满(ST20) 梁门(ST21) 关门(ST22) 太乙(ST23) 滑肉门(ST24) 天枢(ST25) 外陵(ST26) 大巨(ST27) 水道(ST28) 归来(ST29) 气冲(ST30) 髀关(ST31) 伏兔(ST32) 阴市(ST33) 梁丘(ST34) 犊鼻(ST35) 足三里(ST36) 上巨虚(ST37) 条口(ST38) 下巨虚(ST39) 丰隆(ST40) 解溪(ST41) 冲阳(ST42) 陷谷(ST43) 内庭(ST44) 厉兑(ST45)脾经(共21个):(图释版)隐白(SP01)大都(SP02)太白(SP03)公孙(SP04)商丘(SP05)三阴交(SP06)漏谷(SP07)地机(SP08)阴陵泉(SP09)血海(SP10)箕门(SP11)冲门(SP12)府舍(SP13)腹结(SP14)大横(SP15)腹哀(SP16)食窦(SP17)天溪(SP18)胸乡(SP19)周荣(SP20)大包(SP21)心经(共9个):(图释版)极泉(HT01)青灵(HT02)少海(HT03)灵道(HT04)通里(HT05)阴郄(HT06)神门(HT07)少府(HT08)少冲(HT09)小肠经(共19个):(图释版)少泽(SI01)前谷(SI02)后溪(SI03)腕骨(SI04)阳谷(SI05)养老(SI06)支正(SI07)小海(SI08)肩贞(SI09)臑俞(SI10)天宗(SI11)秉风(SI12)曲垣(SI13)肩外俞(SI14)肩中俞(SI15)天窗(SI16)天容(SI17)颧髎(SI18)听宫(SI19)膀胱经(共67个):(图释版)睛明(BL01)攒竹(BL02)眉冲(BL03)曲差(BL04)五处(BL05)承光(BL06)通天(BL07)络却(BL08)玉枕(BL09)天柱(BL10)大杼(BL11)风门(BL12)肺俞(BL13)厥阴俞(BL14)心俞(BL15)督俞(BL16)膈俞(BL17)肝俞(BL18)胆俞(BL19)脾俞(BL20)胃俞(BL21)三焦俞(BL22) 肾俞(BL23) 气海俞(BL24) 大肠俞(BL25) 关元俞(BL26) 小肠俞(BL27) 膀胱俞(BL28) 中膂俞(BL29) 白环俞(BL30) 上髎(BL31) 次髎(BL32) 中髎(BL33) 下髎(BL34) 会阳(BL35) 承扶(BL36) 殷门(BL37) 浮郄(BL38) 委阳(BL39) 委中(BL40) 附分(BL41) 魄户(BL42) 膏肓(BL43) 神堂(BL44) 譩譆(BL45) 膈关(BL46) 魂门(BL47) 阳纲(BL48) 意舍(BL49) 胃仓(BL50) 肓门(BL51)志室(BL52)胞肓(BL53)秩边(BL54)合阳(BL55)承筋(BL56)承山(BL57)飞扬(BL58)跗阳(BL59)昆仑(BL60)仆参(BL61)申脉(BL62)金门(BL63)京骨(BL64)束骨(BL65)足通谷(BL66)至阴(BL67)肾经(共27个):(图释版)涌泉(KI01)然谷(KI02)太溪(KI03)大钟(KI04)水泉(KI05)照海(KI06)复溜(KI07)交信(KI08)筑宾(KI09)阴谷(KI10)横骨(KI11)大赫(KI12)气穴(KI13)四满(KI14)中注(KI15)肓俞(KI16)商曲(KI17)石关(KI18)阴都(KI19)腹通谷(KI20)幽门(KI21)步廊(KI22)神封(KI23)灵墟(KI24)神藏(KI25)彧中(KI26)俞府(KI27)心包经(共9个):(图释版)天池(PC01)天泉(PC02)曲泽(PC03)郄门(PC04)间使(PC05)内关(PC06)大陵(PC07)劳宫(PC08)中冲(PC09)三焦经(共23个):(图释版)关冲(SJ01)液门(SJ02)中渚(SJ03)阳池(SJ04)外关(SJ05)支沟(SJ06)会宗(SJ07)三阳络(SJ08)四渎(SJ09)天井(SJ10)清冷渊(SJ11)消泺(SJ12)臑会(SJ13)肩髎(SJ14)天髎(SJ15)天牖(SJ16)翳风(SJ17)瘛脉(SJ18)颅息(SJ19)角孙(SJ20)耳门(SJ21)耳禾髎(SJ22)丝竹空(SJ23)胆经(共44个):(图释版)瞳子髎(GB01)听会(GB02)上关(GB03)颔厌(GB04)悬颅(GB05)悬厘(GB06)曲鬓(GB07)率谷(GB08)天冲(GB09)浮白(GB10)头窍阴(GB11)完骨(GB12)本神(GB13)阳白(GB14)头临泣(GB15)目窗(GB16)正营(GB17)承灵(GB18)脑空(GB19)风池(GB20)肩井(GB21)渊腋(GB22)辄筋(GB23)日月(GB24)京门(GB25)带脉(GB26)五枢(GB27)维道(GB28)居髎(GB29)环跳(GB30)风市(GB31)中渎(GB32)膝阳关(GB33)阳陵泉(GB34)阳交(GB35)外丘(GB36)光明(GB37)阳辅(GB38)悬钟(GB39)丘墟(GB40)足临泣(GB41)地五会(GB42)侠溪(GB43)足窍阴(GB44)肝经(共14个):(图释版)大敦(LR01)行间(LR02)太冲(LR03)中封(LR04)蠡沟(LR05)中都(LR06)膝关(LR07)曲泉(LR08)阴包(LR09)足五里(LR10)阴廉(LR11)急脉(LR12)章门(LR13)期门(LR14)督脉(共28个):(图释版)长强(DU01)腰俞(DU02)腰阳关(DU03)命门(DU04)悬枢(DU05)脊中(DU06)中枢(DU07)筋缩(DU08)至阳(DU09)灵台(DU10)神道(DU11)身柱(DU12)陶道(DU13)大椎(DU14)哑门(DU15)风府(DU16)脑户(DU17)强间(DU18)后顶(DU19)百会(DU20)前顶(DU21)囟会(DU22)上星(DU23)神庭(DU24)素髎(DU25)水沟(DU26)兑端(DU27)龈交(DU28)任脉(共24个):(图释版)会阴(RN01)曲骨(RN02)中极(RN03)关元(RN04)石门(RN05)气海(RN06)阴交(RN07)神阙(RN08)水分(RN09)下脘(RN10)建里(RN11)中脘(RN12)上脘(RN13)巨阙(RN14)鸠尾(RN15)中庭(RN16)膻中(RN17)玉堂(RN18)紫宫(RN19)华盖(RN20)璇玑(RN21)天突(RN22)廉泉(RN23)承浆(RN24)经外奇穴头顶部(共24个):四神聪(Ex-HN01)当阳(Ex-HN02)印堂(Ex-HN03)鱼腰(Ex-HN04)太阳(Ex-HN05)耳尖(Ex-HN06)球后(Ex-HN07)上迎香(Ex-HN08)内迎香(Ex-HN09)耳后静脉三条(Ex-HN10) 聚泉(Ex-HN11)海泉(Ex-HN12)金津(Ex-HN13)玉液(Ex-HN14)颊里(Ex-HN15)牵正(Ex-HN16)翳明(Ex-HN17)安眠(Ex-HN18)挟承浆(Ex-HN19)上廉泉(Ex-HN20)新设(Ex-HN21)颈臂(Ex-HN22)颈百劳(Ex-HN23)崇骨(Ex-HN24)经外奇穴胸腹部(共8个):胃上(Ex-CA01)脐中四边(Ex-CA02)三角灸(Ex-CA03)止泻(Ex-CA04)气门(Ex-CA05)提托(Ex-CA06)子宫(Ex-CA07)维胞(Ex-CA08)经外奇穴背部(共14个):血压点(Ex-B 01)定喘(Ex-B 02)结核穴(Ex-B 03)巨阙俞(Ex-B 04)夹脊(Ex-B 05)胃脘下俞(Ex-B 06)接脊(Ex-B 07)痞根(Ex-B 08)肘椎(Ex-B 09)下极俞(Ex-B 10)腰宜(Ex-B 11)腰眼(Ex-B 12)十七椎(Ex-B 13)腰奇(Ex-B 14)经外奇穴上肢部(共20个):肩三针(Ex-UE01)臑上(Ex-UE02)抬肩(Ex-UE03)肘尖(Ex-UE04)扭伤穴(Ex-UE05)手逆注(Ex-UE06)尺桡(Ex-UE07)二白(Ex-UE08)中泉(Ex-UE09)拳尖(Ex-UE10)五虎(Ex-UE11)虎口(Ex-UE12)中魁(Ex-UE13)大骨空(Ex-UE14)小骨空(Ex-UE15)腰痛点(Ex-UE16)八邪(Ex-UE17)外劳宫(Ex-UE18)四缝(Ex-UE19)十宣(Ex-UE20)经外奇穴下肢部(共16个):髋骨(Ex-LE01)鹤顶(Ex-LE02)百虫窝(Ex-LE03)内膝眼(Ex-LE04)膝眼(Ex-LE05)陵后(Ex-LE06)胆囊(Ex-LE07)阑尾(Ex-LE08)内踝尖(Ex-LE09)外踝尖(Ex-LE10)八冲(Ex-LE11)独阴(Ex-LE12)气端(Ex-LE13)里内庭(Ex-LE14)女膝(Ex-LE15)失眠(Ex-LE16)。
人体各部位穴位分解图示,看图就能对照找穴位(收藏篇)
人体各部位穴位分解图示,看图就能对照找穴位(收藏篇)——以下是正文——全身穴位图头面颈部穴位头面颈部穴位头面颈部穴位胸腹部穴位胸腹部穴位肩部腰部穴位上肢穴位手掌穴位手臂外侧穴位手背穴位下肢穴位下肢穴位下肢穴位下肢穴位(腿部内侧)下肢脚部穴位脚掌脚心穴位经络技巧小编提醒,查询穴位和经络有两种方法:一,直接点击下面穴位名称二,在公众号内直接输入穴位名称即可。
穴位查询B 臂臑穴不容穴髀关穴百会穴百虫窝秉风穴步廊穴本神穴白环俞胞肓穴八邪穴八风穴C 尺泽穴攒竹穴次髎穴承浆穴承泣穴承扶穴承满穴承筋穴承山穴冲门穴冲阳穴长强穴承光穴承灵穴瘈脉穴D 地仓穴地机穴大巨穴大都穴大迎穴大横穴大包穴大椎穴大赫穴大肠俞大杼穴大陵穴大钟穴大敦穴兑端穴犊鼻穴膻中穴督俞穴定喘穴带脉穴胆俞穴地五会当阳穴大骨空独阴穴E 二间穴耳门穴耳尖穴二白穴耳和髎F 扶突穴丰隆穴府舍穴风门穴风府穴风市穴风池穴飞扬穴腹结穴腹通谷腹哀穴复溜穴肺俞穴伏兔穴浮白穴浮郄穴附分穴跗阳穴G 肝俞穴归来穴公孙穴关冲穴关元穴关门穴关元俞光明穴膈腧穴膏肓穴膈关穴H 合谷穴合阳穴后顶穴后溪穴横骨穴会阴穴会宗穴鹤顶穴华盖穴滑肉门颔厌穴环跳穴会阳穴肓俞穴魂门穴肓门穴鹤顶穴J 经渠穴金津玉液金门穴京门穴京骨穴睛明穴极泉穴间使穴解溪穴箕门穴厥阴俞交信穴肩贞穴肩髎穴肩前穴肩髃穴肩中俞肩外俞肩井穴脊中穴角孙穴居髎穴巨阙穴巨骨穴夹脊穴颊车穴急脉穴巨髎穴筋缩穴建里穴鸠尾穴颈百劳聚泉穴K 孔最穴昆仑穴库房穴口禾髎髋骨穴L 列缺穴梁门穴梁丘穴灵墟穴灵道穴廉泉穴蠡沟穴落枕穴阑尾穴漏谷穴厉兑穴络却穴劳宫穴灵台穴颅息穴M 眉冲穴命门穴目窗穴N 内庭穴内关穴臑俞穴臑会穴脑户穴脑空穴内踝尖P 偏历穴脾俞穴魄户穴仆参穴痞根穴Q 气冲穴气舍穴气户穴气海穴气海俞气穴曲垣穴曲差穴曲鬓穴曲池穴曲泽穴曲泉穴曲骨穴期门穴青灵穴膀胱俞缺盆穴颧髎穴前谷穴前顶穴丘墟穴清冷渊强间穴气端穴R 人迎穴乳中穴乳根穴日月穴然谷穴丝竹空S 少商穴少海穴少泽穴少府穴少冲穴三阴交三间穴三焦俞三阳络手五里手三里四渎穴四满穴四白穴商阳穴商曲穴商丘穴神门穴神庭穴神阙穴神封穴神藏穴水泉穴水突穴水道穴水沟穴水分穴上巨虚上廉穴上髎穴上脘穴上关穴食窦穴石关穴率谷穴素髎穴束骨穴申脉穴身柱穴肾俞穴神堂穴石门穴神道穴上星穴十七椎四缝穴十宣穴T 天府穴天突穴天池穴天泉穴天柱穴天鼎穴天井穴天髎穴天牖穴天宗穴天窗穴天容穴天冲穴天枢穴天溪穴太渊穴太溪穴太白穴太乙穴头维穴头临泣头窍阴穴听会穴听宫穴瞳子髎穴条口穴通里穴通天穴太冲穴陶道穴W 温溜穴外关穴外陵穴腕骨穴完骨穴五枢穴维道穴胃俞穴委中穴委阳穴五处穴胃仓穴外丘穴胃脘下俞外踝尖X 侠白穴郄门穴下廉穴下关穴下脘穴下巨虚下髎穴行间穴膝关穴消泺穴屋翳穴血海穴悬枢穴悬颅穴悬钟穴心俞穴小肠俞小海穴陷谷穴囟会穴胸乡穴悬厘穴璇玑穴侠溪穴膝阳关穴膝眼穴小骨空穴Y 云门穴鱼际穴玉枕穴彧中穴迎香穴龈交穴阴交穴阴市穴阴郄穴阴包穴阴廉穴阴陵泉穴阳白穴阳溪穴阳谷穴阴都穴阳池穴隐白穴俞府穴鹰窗穴翳风穴幽门穴涌泉穴殷门穴养老穴腰俞穴腰阳关穴哑门穴液门穴譩譆穴意舍穴阴谷穴阳纲穴渊腋穴玉堂穴阳交穴阳辅穴阳陵泉穴腰眼穴鱼腰穴印堂穴腰奇穴Z 中府穴中冲穴中极穴中渚穴中庭穴中枢穴中髎穴中封穴中都穴中注穴中脘穴足临泣穴足三里穴足五里穴足窍阴穴足通谷穴章门穴周荣穴秩边穴支沟穴支正穴至阳穴至阴穴肘髎穴照海穴子宫穴志室穴筑宾穴中膂俞穴辄筋穴中渎穴中魁穴中泉穴肘尖穴紫宫穴正营穴。
人体穴位图(图解+说明)
人体穴位全图附加: 人体12个重要穴位(从上到下)1、合谷穴。
合谷穴的取穴:用另一指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根据经络理论以及实践证明,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减轻或消除,健康可以保证。
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凡是头面上的病,象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肿、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缓解和治疗。
在按摩时,两手可以交替按摩,用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紧一松的按压,频率为每2秒钟一次,即每分钟30次左右。
2、少商穴:位于拇指桡侧指甲根后1分许。
用手指甲点压有痛感处。
属于手太阴肺经。
用于辅助治疗扁桃体炎、咽喉肿痛、效果良好,还常用于治疗咳嗽、感冒发热、肺炎等。
按摩手法:用手指甲切压1-2分钟。
3、神门穴:位于掌小指侧腕横纹尺端稍上方凹陷处,属于手少阴心经。
功能:安心宁神,常用于治疗失眠、多梦、心慌心跳等症。
可用“贴膏法”:一般活血止痛膏均可,剪成一元硬币大小,晚餐后贴于净后神门穴处,次晨取下,可辅助治疗失眠症。
4、内关。
位于腕横纹上两寸,在掌长肌腱和桡侧屈腕肌腱之间,就是从手腕横纹向后量三横指,在两筋之间取穴。
内关穴属心包经,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心系实则心痛”。
所以古典的经络学说早就把心脏病和心包经的内关穴联系起来,千百年来无数的例证证明针刺和按摩心包经的内关可以治疗和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另外,由于心包经起于胸中,所以针刺和按摩内关穴对呼吸系统的疾病,如: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疑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
和按摩合谷穴一样,我们建议,按压内关穴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垂直在内关穴上,指甲的方向要竖向,和两筋平行,指甲要短,以指尖有节奏地按压并配合一些揉的动作,要有一定的力渡,使按摩内关穴产生一定的得气感觉,最好要使酸、麻、胀的感觉下传到中指,上传到肘部,这样才有较好的效果。
5、后溪穴:位于手掌上横纹(手掌最上面一条横纹)尽头处,即小指弯与手掌成90度时,横纹尽头突出最高处。
全身人体穴位图与注解(免费)
·躯干部
31、天突:在胸骨切迹上缘凹陷处。 32、膻中: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 33、气海:在腹部正中线、脐下一寸五分处。 34、大包:在极泉穴与第十一浮肋端之中点处。 35、腹哀:在大横穴上三寸、即剑突尖下。 36、期门:在脐上六寸、巨阙穴旁开三寸五分处。 37、鸠尾:在脐上七寸,即剑突尖下。 38、神阙:在腹部、脐窝中央处。 39、步廊:在中庭穴旁开二寸处。 40、极泉:举臂开腋时,在腋窝中间、腋动脉内侧。 41、曰月:在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即期门下一寸。 42、上脘:在腹部正中线上,脐上五寸处。 43、京门:在第十二肋骨头下。 44、急脉:在大腿内侧面上部,从耻骨联合之中央外量二寸五分。 45、梁门:在腹上部、脐上四寸、中脘穴旁开二寸处。 46、章门:在侧腹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缘。 47、库房:在锁骨中线第一肋间隙处,即华盖穴旁开四寸。 48、维道:在髂前上棘前下方、五枢前下五分处。 49、渊腋:在腋下三寸,乳头旁开四寸陷中。 50、中府:在云门穴下方约一寸,第一、二肋骨之间,距胸骨正中线六寸处。 51、下脘:在腹部正中线,脐上二寸处。 52、不容:在幽门穴旁开一寸五分,即巨阙穴旁开二寸处。 53、带脉:在章门穴下与脐相平处。 54、乳中:在乳头中央处。
5
取穴时应要求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攒竹穴在面部,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即是。
人体穴位作用图解大全
人体穴位作用图解大全神庭穴的作用:治疗头痛、鼻病阳白穴的作用:治疗头痛、目眩、眼跳、夜盲丝竹空穴的作用:治疗偏正头痛、目眩、目赤、眼跳睛明穴的作用:治疗眼部诸疾患四白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面神经痛巨髎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牙痛、鼻炎、泪囊炎水沟穴的作用:治疗昏迷、中暑、休克兑端穴的作用: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牙龈肿痛上星穴的作用:治疗头痛、目痛、鼻痛攒竹穴的作用:治疗眼部疾患、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面肿瞳子髎穴的作用:治疗眼部疾患、头痛承泣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眼跳、目部疾患迎香穴的作用:治疗鼻病、面神经麻痹、面肿禾髎穴的作用:治疗鼻衄、鼻息肉、鼻炎地仓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口角炎、口腔炎承浆穴的作用:治疗糖尿病、颜面病、牙痛、不语胸部腹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天突穴的作用:治疗咳喘、咽喉肿痛、咯血、失音、噎嗝璇玑穴的作用:治疗咳喘、咽喉肿痛神藏穴的作用: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华盖穴的作用:治疗咳喘、胸满膻中穴的作用:治疗气短、哮喘、噎嗝鸠尾穴的作用:治疗胃痛、呕吐、气喘、胸满上脘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梁门穴的作用:治疗胃肠胀痛、腹泄、不思饮食中脘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气喘下脘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水分穴的作用:治疗水肿、肠鸣、腹痛、腹胀神阙穴的作用:治疗肠鸣、腹痛、腹泄、虚脱气海穴的作用: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便秘、虚脱、水肿关元穴的作用: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虚脱、体质虚弱中极穴的作用: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下腹痛、水肿曲骨穴的作用:治疗遗精、赤白带、尿闭横骨穴的作用:治疗精索及睾丸痛、淋病、遗精、尿闭人迎穴的作用:治疗咽喉肿痛、高血压缺盆穴的作用:治疗咳喘、胸满、项强水突穴的作用:治疗咽喉肿痛、咳喘、颈肿云门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喘息、胸闷气舍穴的作用:治疗咽喉肿痛、咽食不利、颈项强痛气户穴的作用:治疗咳喘、胸肋胀痛中府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喘息、胸痛灵墟穴的作用: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神封穴的作用: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期门穴的作用:治疗胸肋痛、呕吐、消化不良不容穴的作用:治疗腹满、呕吐、胸痛、吐血、咳嗽章门穴的作用:治疗呕吐、腹胀、腰冷背痛太乙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天枢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水肿、月经不调大横穴的作用:治疗腹泄、便秘、小腹痛、胃下垂外陵穴的作用:治疗脐周痛带脉穴的作用:治疗妇女经带病、腰肋痛水道穴的作用:治疗小腹胀满、尿闭、腹水、精索及睾丸痛府舍穴的作用:治疗腹痛气冲穴的作用:治疗阴茎肿痛、睾丸痛、妇女经漏胎产诸症冲门穴的作用:治疗腹胀痛、尿闭人体背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定喘穴的作用:治疗哮喘肩中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背痛、咳嗽、视物不清肩外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上背部痛、颈项强痛、上臂痛肩井穴的作用:治疗头项痛、肩背痛、乳腺炎、肩凝秉风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肩凝天宗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手麻、耳鸣、耳聋、上肢痛臑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臂酸痛膈俞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吐血、盗汗、肋痛、呕吐、膈肌痉挛魂门穴的作用:治疗肠鸣、呕吐、胸背痛脾俞穴的作用:治疗腹胀痛、胸背痛、腹泄、消化不良京门穴的作用:治疗腰肋痛、肠鸣、腹泄三焦俞穴的作用:治疗腹胀、呕吐、腹泄、腰脊强痛气海俞穴的作用:治疗腰痛、痔疮关元俞穴的作用:治疗腰痛、便秘、腹泄、腹胀膀胱俞穴的作用:治疗膀胱诸症、腹痛、腹泄、便秘、腰脊强痛秩边穴的作用:治疗腰痛、坐骨神经痛、前列腺炎白环俞穴的作用:治疗遗精、白带、二便不利、腰胯痛、下肢瘫痪会阳穴的作用:治疗痛经、性机能减退、便血、腹泄、痔疮胳膊手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商阳穴的作用:治疗手痛麻、脑充血少商穴的作用:治疗喉哑、麻痹、呕吐、呃逆合谷穴的作用:治疗中风、感冒、头痛、牙痛、月经闭阳溪穴的作用:治疗手痛麻、耳目齿痛阳池穴的作用:治疗感冒、上肢、手腕关节炎支沟穴的作用:治疗大便秘结、手足倦怠四渎穴的作用:治疗齿痛、肘臂痛手三里穴的作用:治疗齿痛、半身不遂曲池穴的作用:治疗肘中痛、月经不调、上臂痛、半身不遂肩髃穴的作用:治疗肩臂不举、肩痛、中风、齿痛、半身不遂曲垣穴的作用:治疗神经痛、肩部麻痹肩髎穴的作用:治疗风湿性肩周炎、肩部麻痹肩贞穴的作用:治疗肩关节炎、上肢麻痹臂臑穴的作用:治疗颈椎病、手臂不举消泺穴的作用:治疗颈痛、麻痹、头痛清冷渊穴的作用:治疗肩痛、头痛天井穴的作用:治疗喘息中魁穴的作用:治疗手指不伸少泽穴的作用:治疗口干、前臂痛、小指痛、头痛液门穴的作用:治疗手臂痛、头痛、齿痛前谷穴的作用:治疗吐血、耳鸣、手痛后溪穴的作用:治疗肘臂痛麻、耳聋中渚穴的作用:治疗头痛、耳聋、手臂痛不得屈伸腕骨穴的作用:治疗腕痛、麻痹、指肿阳谷穴的作用:治疗臂痛、腕痛、晕眩、耳聋、耳鸣养老穴的作用:治疗肩臂痛麻、弱视外关穴的作用:治疗上肢麻痹、半身不遂支正穴的作用:治疗肘臂痛、头痛、感冒尺泽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哮喘、中风、吐血小海穴的作用:治疗上臂痛麻、心肺痛青灵穴的作用:治疗肘关节伤痛尺泽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哮喘、中风、吐血曲泽穴的作用:治疗肘痛、热病少海穴的作用:治疗头目眩晕、颈椎病、肘挛手颤、心痛间使穴的作用:治疗调经、心脏病、中风、液肿列缺穴的作用:治疗头痛内关穴的作用:治疗半身不遂、臂痛、心脏病大陵穴的作用:治疗心脏病、热病神门穴的作用:治疗失眠、头晕痛、心脏病鱼际穴的作用:治疗齿痛、头痛少府穴的作用:治疗心脏病劳宫穴的作用:治疗中风、齿痛少商穴的作用:治疗喉哑、麻痹、呕吐、呃逆人体腿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伏兔穴的作用:治疗下肢麻痹、腰痛、胸痛阴市穴的作用:治疗腿痛、水肿、糖尿病梁丘穴的作用:治疗膝部麻痹犊鼻穴的作用:治疗脚气、膝关节痛麻、水肿足三里穴的作用:治疗脚气、麻痹、各种慢性病、胃病、便秘、全身病上巨虚穴的作用:治疗四肢痛麻、腰痛、肠胃病条口穴的作用:治疗肩臂不举、不肢痛麻、胃肠病丰隆穴的作用:治疗下肢痉挛、痛麻下巨虚穴的作用:治疗坐骨神经痛、脑贫血解溪穴的作用:治疗脚痛、头晕痛、便秘冲阳穴的作用:治疗胃胀、足麻痹陷谷穴的作用:治疗胸胀痛、盗汗内庭穴的作用:治疗腿肿、头痛、转筋箕门穴的作用:治疗腿痛、生殖器病环跳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筋活血血海穴的作用:治疗一切血病、妇科病阴谷穴的作用:治疗膝痛、阳痿、带下风市穴的作用:治疗下肢麻木阴陵泉穴的作用:治疗糖尿病、腰病中渎穴的作用:治疗半身不遂、麻痹、下肢病膝阳关穴的作用:治疗膝关节炎、下肢麻痹、脚气地机穴的作用:治疗小腿痛麻、胃肠病阳陵泉穴的作用:治疗半身不遂、关节炎足三里穴的作用:治疗脚气、麻痹漏谷穴的作用:治疗小腿痛、神衰、脊髓病三阴交穴的作用:治疗前列腺炎、消化不良、性病三阳交穴的作用:治疗小腿痛、颈椎痛阳辅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悬钟穴的作用:治疗手足不遂、一切骨病复溜穴的作用:治疗下肢麻痹、浮肿、虚脱、盗汗、腹泻、腰痛太溪穴的作用:治疗四肢麻痹照海穴的作用:治疗下肢病、肾病公孙穴的作用:治疗一切气病环跳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经活血、神经痛承扶穴的作用: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殷门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坐骨神经痛委中穴的作用:治疗腰背痛浮郄穴的作用:治疗便秘、膝关节痛、吐泻、坐骨神经痛委阳穴的作用:治疗膝关节痛、此穴解热合阳穴的作用:治疗脊髓病、抽筋承筋穴的作用:治疗一切筋痛筑宾穴的作用:治疗腿痛承山穴的作用:治疗内外伤痛飞扬穴的作用:治疗脚气、眩晕、小腿无力跗阳穴的作用:治疗下肢麻痹、腰胯痛昆仑穴的作用:治疗头痛、眩晕、腰痛申脉穴的作用:治疗痉挛、此穴主伸展一切金门穴的作用:治疗癫痫、筋病京骨穴的作用:治疗脚痛仆参穴的作用:治疗足跟骨痛脚部足底穴位图及作用功效涌泉穴的作用:治疗高血压、呃逆、此穴主将一切丘墟穴的作用:治疗坐骨神经痛、腰痛、肺炎、肋膜炎解溪穴的作用:治疗脚痛、头晕痛、便秘中封穴的作用:治疗全身麻痹、腰痛、遗尿冲阳穴的作用:治疗胃胀、足麻痹足临泣穴的作用:治疗全身麻痛、眩晕陷谷穴的作用:治疗胸腹痛胀、炎肿、盗汗太冲穴的作用:治疗腰痛、调经内庭穴的作用:治疗腿肿、头痛、转腹行间穴的作用:治疗便秘、腹痛、腰痛侠溪穴的作用:治疗耳聋、头晕痛、下肢麻痹厉兑穴的作用:治疗足痛、脑贫血、麻痹多梦。
人体穴位与功能一览表
人体穴位与功能一览表【增添中】穴位、经络是经典的传统文化之一,许多具有中医情结和武术情结的人对它都有极深的印象和好感。
人体有340个穴位,穴位与神经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穴位按摩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但是,普通百姓真正了解穴位的并不太多。
在自我健康意识越来越凸显的今天,进行自我穴位按摩或给家人保健按摩非常有必要,也是一个健康好习惯的形成.为了避免打针吃药给人体带来的副作用,也为了自己及家人、朋友们养生保健的需要,我多年来很注意收集一些有关穴位方面的知识.前一段时间,我将所收集的一些常用穴位的有关内容做成表格形式整理出来,对一些初学保健按摩的人,或常做艾熏、艾灸的人,使用起来都很方便的。
今天献给大家,一是,想让懂行的老师、同学们给予斧正、指导(不想误导大家及我周围的人群);二是,也想让大家做一个参考,能够补充一些更好的内容,形成一个更完整的资料。
常见病例与穴位功能穴位名称如何找穴位备注脾胃、消化功能如果平日里你的脾胃不好、消化能力差,可按摩穴位:中脘、足三里。
足三里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少微外侧,可摸到凸块.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此穴。
足三里——肌肉比较大,按摩力度可稍大,要渗透到穴位里。
中脘两肋骨连接点和肚脐连接线的中间点。
中脘——大拇指指腹来回按压,指腹用力,力度可稍大,但不能用指甲掐.经常便秘者(或者大便不好等下消化道功能较差者),想排的时候排不出,或是排后仍有残余感,往往是生活习惯不好,除了调整饮食外,多多按摩支沟穴和大肠俞穴,也能帮助刺激肠胃蠕动,消除便秘。
还可按摩天枢、足三里.天枢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方法:用手指指面向下按压,或作圈状按摩支沟穴。
支沟穴位于手背腕横纹正中上三寸处。
方法:用手指指面向下按压,或作圈状按摩.方法:以手指指面向下按压,或做圈状按摩大肠俞。
大肠俞位于距离第四腰椎棘突下向外约一寸五(比大拇指略宽)。
全身穴位位置
全身穴位位置1寸=大拇指的宽度1.5寸=食指、中指并拢的宽度 2寸=三个手指并拢的宽度 3寸=四个手指并拢的宽度 4寸=五个手指并拢的宽度 1、腹部:(以脐为中心)单穴水分:脐上1寸下脘:脐上2寸建里:脐上3寸中脘:脐上4寸(抑制食欲)水上脘:脐上5寸阴交:脐下1寸气海:脐下1.5寸石门:脐下2寸关元:脐下3寸中极:脐下4寸曲骨:脐下5寸双穴天枢:脐旁开2寸(便秘、腹泻1-3分钟)滑肉门:天枢上1寸太乙:天枢上2寸外陵:天枢下1寸大巨:天枢下2寸水道:天枢下3寸归来:天枢下4寸大横:脐旁开4寸(便秘、腹泻1-3分钟)腹结:大横下1.3寸寸(肝俞下1寸)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胆俞下1寸)胃俞: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俞下1寸)三焦俞: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气海俞: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肠俞: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关元俞: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夹背:(膀胱经上)大椎旁开0.5寸,34个穴位总称5、胸部穴位膻中:两乳头之间中点处乳根:乳头垂直下方,乳房连接处期门:乳根下1寸天池:乳头旁开1寸天溪:天池斜上1寸缺盆:天突旁开3寸,锁骨内侧凹陷处气户:缺盆斜下方,锁骨外凹陷处 6、重点减肥穴营养过剩型肥胖:支沟、外关、胃俞、夹背遗传型肥胖:夹背、血海、涌泉、督俞产后型肥胖:腕骨、气海、膈俞更年期型肥胖:中极、肝俞、胆俞、血海激素型肥胖:上巨虚、下巨虚、胃俞、脾俞偏食型肥胖:胃俞、脾俞自幼发胖型肥胖:腕骨、膈俞、夹背嗜睡型肥胖:申脉、照海、脾俞、夹背月经不调型肥胖:地机、血海、夹背、督俞、脾俞局部减肥腹部减肥的重点穴位:建里、神阙、关元上肢减肥的重点穴位:曲池、天泉臀部减肥的重点穴位:环跳、承扶下肢减肥的重点穴位: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减肥手法: 1、顺时针搌油 2、双手搓热温脐 3、顺时针打圈。
人体穴位名称大全
人体穴位名称年夜全之南宫帮珍创作
头部穴位(正面):头维穴、发际穴、阳白穴、印堂穴、攒竹穴、晴明穴、承泣穴、四白穴、迎香穴、水沟穴、瞳子髎穴.
头部穴位(反面):百会穴、后顶穴、风府穴、哑门穴、完骨穴、风池穴、天柱穴.
头部穴位(正面):太阳穴、下关穴、客主穴、耳门穴、听宫穴、翳风穴、颊车穴、年夜迎穴、人迎穴.
腹部胸部穴位:天突穴、膻中穴、鸠尾穴、巨阙穴、中脘穴、水分穴、气海穴、关元穴、中极穴、气舍穴、俞府穴、或中穴、期门穴、日月穴、天枢穴、气穴、年夜巨穴、年夜赫穴.
人体背部穴位:年夜椎穴、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至阳穴、脊中穴、治喘穴、肩井穴、曲垣穴、天宗穴、命门穴、腰俞穴、腰阳关穴、上仙点穴、六华灸穴、风门穴、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膏肓穴、志室穴、肩外俞穴、厥阴俞穴、三焦俞穴、年夜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
人体上肢穴位:内关穴、外关穴、曲池穴、尺泽穴、治痒穴、孔最穴、列缺穴、阳池穴、神门穴、合谷穴、中渚穴、少冲穴、落枕穴、指间穴、太渊穴、口内穴、胃肠穴、手三里穴.
人体下肢穴位:膝眼穴、梁丘穴、复溜穴、阴谷穴、血海穴、承山穴、解溪穴、委中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百里穴.
人体足部穴位:涌泉穴、年夜敦穴、太冲穴、太白穴、太溪穴、申脉穴、丘墟穴、昆仑穴、足临穴、行间穴、里内庭穴、下痢穴、高血压点穴、第二厉兑穴、第三厉兑穴、阿基里斯腱穴.。
人体穴位图
人体穴位图头部穴位图(正面) 头维穴发际穴阳白穴印堂穴攒竹穴鱼腰穴外明穴睛明穴丝竹空瞳子髎承泣穴球后穴四白穴迎香穴人中穴地仓穴承浆穴补充:前顶通天上星神庭承光当阳五处曲差眉冲素髎兑端龈交上迎香- 1 -头部背面穴位图百会穴后顶穴风府穴风池穴天柱穴哑门穴太阳穴下关穴客主人耳门穴听宫穴翳风穴颊车穴大迎穴人迎穴补充:四神聪强间脑户目窗正营率谷承灵脑空头窍阴完骨天冲颔厌头临泣悬颅悬厘听会和髎角孙颅熄玉枕- 2 -胸部腹部穴位图天突璇玑华盖紫宫玉堂膻中中庭鸠尾巨阙上脘中脘建里下脘水分神阙阴交气海石门关元中极曲骨会阴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步廊神封灵墟神藏或中俞府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赝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足五里阴廉急脉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日月期门天池食窦天溪胸乡周荣中府云门- 3 -人体背部穴位图大椎陶道身柱神道灵台至阳中枢脊中悬枢命门腰阳关肩中俞肩外俞附分肩井天髎曲垣秉风天宗臑俞肩贞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腰俞会阳长强魄户膏肓神堂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白环俞- 4 -上肢内侧穴位图天泉穴天府穴侠白穴青灵穴曲泽穴尺泽穴少海穴孔最穴郄门穴间使穴内关穴列缺穴经渠穴太渊穴大陵穴灵道穴通里穴阴郄穴神门穴鱼际穴少商穴劳宫穴少府穴中冲穴少冲穴- 5 -上肢外侧穴位图曲垣秉风巨骨肩髎肩髃臑俞肩贞臑会臂臑消泺手五里清冷渊肘髎天井小海曲池手三里上廉下廉四渎支正温溜三阳络支沟会宗偏历外关养老阳谷阳池阳溪腕骨后溪中渚前谷液门少泽关冲商阳二间三间合谷- 6 -下肢内侧穴位图箕门穴血海穴阴包穴曲泉穴阴谷穴阴陵泉膝关穴地机穴中都穴漏谷穴筑宾穴蠡沟穴三阴交穴交信穴复溜穴商丘穴中封穴太溪穴大钟穴水泉穴照海穴然谷穴公孙穴太白穴大都穴隐白穴- 7 -下肢外侧穴位图居髎环跳髀关风市中渎伏兔阴市梁丘膝阳关犊鼻阳陵泉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丰隆外丘阳交飞扬光明阳辅悬钟跗阳解溪冲阳丘墟太冲陷谷足临泣第五地内庭行间大敦厉兑足窍阴至阴侠溪足通谷束骨京骨金门申脉仆参昆仑- 8 -头部穴位图(正面)阳白寻找方法:取穴时患者一般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的姿势,阳白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上方,离眉毛上缘约二厘米处。
穴位
耳门穴(87)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耳门,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在面部,当 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布 有耳颞神经,面神经分支和颞浅动、静脉。主治耳鸣,耳 聋,聤耳,齿痛,颌肿,眩晕等。张口,直刺0.5—1寸。 名称释义 耳,穴内气血作用的部位为耳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耳 门名意指三焦经经气中的滞重水湿在此冷降后由耳孔流入 体内。本穴物质为角孙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水 湿之气化雨冷降为地部经水并循耳孔流入体内,本穴如同 三焦经气血出入耳的门户,故名耳门。 功能作用 降浊升清。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名称释义 (1)目内眦,乃言本穴所在的部位为目内框也,无它意。 (2)泪孔、泪空 、泪腔。泪,泪水也。孔,孔隙也。空、腔, 空腔也。穴名之意指本穴外输的膀胱经气血为湿润眼睛液体 的重要来源。本穴属于膀胱经,气血特性与上行头面的它经 气血相比皆要寒冷,为促成气态物向液态物转化的重要根源, 眼睛受之以液而能湿润并转动自如,故名泪孔、泪空、泪腔。 (3)目眦外。目眦,指穴所在的部位为目框内角。外,指本穴 气血作用于眼睛之外。目眦外名意指本穴的寒冷之气使眼睛 外部的阳气冷降为液。理同泪孔名解。 (4)手足太阳足阳明阴阳跷脉督脉之会。其一,本穴气血为膀 胱经经气的冷降之液,性温热,且与太阳穴小肠经气血处于 同一层次,故为手足太阳之会。其二,本穴的冷降之液有部 分下走足阳明承泣穴,故为足太阳阳明之会。其三,本穴的 冷降之液(即血)还不断地气化上走督脉,故为足太阳督脉之 会。其四,本穴的气血物质中既有地部之液又有天部之气, 气血特性同于阴阳跷脉之性,故为阴阳跷脉足太阳之会。
本穴有开窍醒脑、回阳固脱的作用。配脑空、天柱,可疏风散邪,主 治头痛;配复溜、后溪,可滋阴潜阳、醒脑开窍,主治眩晕;配复溜、 行间,可育阴潜阳、疏风止痛,主治头痛、眩晕;配行间、听会、复 溜,可滋阴清热、醒脑开窍,主治耳鸣;配太冲、丰隆,可疏肝涤痰、 开窍醒神,治疗中风;配风府、阴陵泉,可疏风散寒,主治风寒头痛; 配合谷、曲池,可疏风散热,治疗风热头痛;配二白、长强,可升阳 举陷、益气固脱,主治脱肛;配维胞、归来,可益气升阳、举陷固中, 主治阴挺;配合谷、足三里、天枢,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久 泻久痢;配素髎、迎香,可补肺固表、疏经通络,主治鼻塞。 临床运用 本穴有清头散风、镇静安神的作用。配兑端、百会、承浆,可醒脑开 窍、调和阴阳,主治癫痫呕沫;配心俞、太溪、安眠,可益心安神, 主治失眠;配肝俞、肾俞,可补益肝肾、滋阴明目,主治雀目、目翳; 配攒竹、迎香、合谷,可宣肺利窍、疏风清热,主治鼻塞、鼻衄。
人体穴位作用图解大全
人体头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头维穴的作用:治疗目痛、眼跳、头痛上关穴的作用:治疗耳聋、耳鸣、偏头痛、上牙痛、面神经麻木下关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翳风穴的作用:治疗耳聋、耳鸣、下颌肿痛、面神经麻痹及痉挛颊车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下颌关节紧闭颧髎穴的作用:治疗面部神经麻痹及痉挛、三叉神经痛、牙痛大迎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下颌肿痛、面部浮肿神庭穴的作用:治疗头痛、鼻病阳白穴的作用:治疗头痛、目眩、眼跳、夜盲丝竹空穴的作用:治疗偏正头痛、目眩、目赤、眼跳睛明穴的作用:治疗眼部诸疾患四白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面神经痛巨髎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牙痛、鼻炎、泪囊炎水沟穴的作用:治疗昏迷、中暑、休克兑端穴的作用: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牙龈肿痛上星穴的作用:治疗头痛、目痛、鼻痛攒竹穴的作用:治疗眼部疾患、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面肿瞳子髎穴的作用:治疗眼部疾患、头痛承泣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眼跳、目部疾患迎香穴的作用:治疗鼻病、面神经麻痹、面肿禾髎穴的作用:治疗鼻衄、鼻息肉、鼻炎地仓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口角炎、口腔炎承浆穴的作用:治疗糖尿病、颜面病、牙痛、不语胸部腹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天突穴的作用:治疗咳喘、咽喉肿痛、咯血、失音、噎嗝璇玑穴的作用:治疗咳喘、咽喉肿痛神藏穴的作用: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华盖穴的作用:治疗咳喘、胸满膻中穴的作用:治疗气短、哮喘、噎嗝鸠尾穴的作用:治疗胃痛、呕吐、气喘、胸满上脘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梁门穴的作用:治疗胃肠胀痛、腹泄、不思饮食中脘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气喘下脘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水分穴的作用:治疗水肿、肠鸣、腹痛、腹胀神阙穴的作用:治疗肠鸣、腹痛、腹泄、虚脱气海穴的作用: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便秘、虚脱、水肿关元穴的作用: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虚脱、体质虚弱中极穴的作用: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下腹痛、水肿曲骨穴的作用:治疗遗精、赤白带、尿闭横骨穴的作用:治疗精索及睾丸痛、淋病、遗精、尿闭人迎穴的作用:治疗咽喉肿痛、高血压缺盆穴的作用:治疗咳喘、胸满、项强水突穴的作用:治疗咽喉肿痛、咳喘、颈肿云门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喘息、胸闷气舍穴的作用:治疗咽喉肿痛、咽食不利、颈项强痛气户穴的作用:治疗咳喘、胸肋胀痛中府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喘息、胸痛灵墟穴的作用: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神封穴的作用: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期门穴的作用:治疗胸肋痛、呕吐、消化不良不容穴的作用:治疗腹满、呕吐、胸痛、吐血、咳嗽章门穴的作用:治疗呕吐、腹胀、腰冷背痛太乙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天枢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水肿、月经不调大横穴的作用:治疗腹泄、便秘、小腹痛、胃下垂外陵穴的作用:治疗脐周痛带脉穴的作用:治疗妇女经带病、腰肋痛水道穴的作用:治疗小腹胀满、尿闭、腹水、精索及睾丸痛府舍穴的作用:治疗腹痛气冲穴的作用:治疗阴茎肿痛、睾丸痛、妇女经漏胎产诸症冲门穴的作用:治疗腹胀痛、尿闭人体背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定喘穴的作用:治疗哮喘肩中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背痛、咳嗽、视物不清肩外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上背部痛、颈项强痛、上臂痛肩井穴的作用:治疗头项痛、肩背痛、乳腺炎、肩凝秉风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肩凝天宗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手麻、耳鸣、耳聋、上肢痛臑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臂酸痛膈俞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吐血、盗汗、肋痛、呕吐、膈肌痉挛魂门穴的作用:治疗肠鸣、呕吐、胸背痛脾俞穴的作用:治疗腹胀痛、胸背痛、腹泄、消化不良京门穴的作用:治疗腰肋痛、肠鸣、腹泄三焦俞穴的作用:治疗腹胀、呕吐、腹泄、腰脊强痛气海俞穴的作用:治疗腰痛、痔疮关元俞穴的作用:治疗腰痛、便秘、腹泄、腹胀膀胱俞穴的作用:治疗膀胱诸症、腹痛、腹泄、便秘、腰脊强痛秩边穴的作用:治疗腰痛、坐骨神经痛、前列腺炎白环俞穴的作用:治疗遗精、白带、二便不利、腰胯痛、下肢瘫痪会阳穴的作用:治疗痛经、性机能减退、便血、腹泄、痔疮胳膊手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商阳穴的作用:治疗手痛麻、脑充血少商穴的作用:治疗喉哑、麻痹、呕吐、呃逆合谷穴的作用:治疗中风、感冒、头痛、牙痛、月经闭阳溪穴的作用:治疗手痛麻、耳目齿痛阳池穴的作用:治疗感冒、上肢、手腕关节炎支沟穴的作用:治疗大便秘结、手足倦怠四渎穴的作用:治疗齿痛、肘臂痛手三里穴的作用:治疗齿痛、半身不遂曲池穴的作用:治疗肘中痛、月经不调、上臂痛、半身不遂肩髃穴的作用:治疗肩臂不举、肩痛、中风、齿痛、半身不遂曲垣穴的作用:治疗神经痛、肩部麻痹肩髎穴的作用:治疗风湿性肩周炎、肩部麻痹肩贞穴的作用:治疗肩关节炎、上肢麻痹臂臑穴的作用:治疗颈椎病、手臂不举消泺穴的作用:治疗颈痛、麻痹、头痛清冷渊穴的作用:治疗肩痛、头痛天井穴的作用:治疗喘息中魁穴的作用:治疗手指不伸少泽穴的作用:治疗口干、前臂痛、小指痛、头痛液门穴的作用:治疗手臂痛、头痛、齿痛前谷穴的作用:治疗吐血、耳鸣、手痛后溪穴的作用:治疗肘臂痛麻、耳聋中渚穴的作用:治疗头痛、耳聋、手臂痛不得屈伸腕骨穴的作用:治疗腕痛、麻痹、指肿阳谷穴的作用:治疗臂痛、腕痛、晕眩、耳聋、耳鸣养老穴的作用:治疗肩臂痛麻、弱视外关穴的作用:治疗上肢麻痹、半身不遂支正穴的作用:治疗肘臂痛、头痛、感冒尺泽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哮喘、中风、吐血小海穴的作用:治疗上臂痛麻、心肺痛青灵穴的作用:治疗肘关节伤痛尺泽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哮喘、中风、吐血曲泽穴的作用:治疗肘痛、热病少海穴的作用:治疗头目眩晕、颈椎病、肘挛手颤、心痛间使穴的作用:治疗调经、心脏病、中风、液肿列缺穴的作用:治疗头痛内关穴的作用:治疗半身不遂、臂痛、心脏病大陵穴的作用:治疗心脏病、热病神门穴的作用:治疗失眠、头晕痛、心脏病鱼际穴的作用:治疗齿痛、头痛少府穴的作用:治疗心脏病劳宫穴的作用:治疗中风、齿痛少商穴的作用:治疗喉哑、麻痹、呕吐、呃逆人体腿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伏兔穴的作用:治疗下肢麻痹、腰痛、胸痛阴市穴的作用:治疗腿痛、水肿、糖尿病梁丘穴的作用:治疗膝部麻痹犊鼻穴的作用:治疗脚气、膝关节痛麻、水肿足三里穴的作用:治疗脚气、麻痹、各种慢性病、胃病、便秘、全身病上巨虚穴的作用:治疗四肢痛麻、腰痛、肠胃病条口穴的作用:治疗肩臂不举、不肢痛麻、胃肠病丰隆穴的作用:治疗下肢痉挛、痛麻下巨虚穴的作用:治疗坐骨神经痛、脑贫血解溪穴的作用:治疗脚痛、头晕痛、便秘冲阳穴的作用:治疗胃胀、足麻痹陷谷穴的作用:治疗胸胀痛、盗汗内庭穴的作用:治疗腿肿、头痛、转筋箕门穴的作用:治疗腿痛、生殖器病环跳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筋活血血海穴的作用:治疗一切血病、妇科病阴谷穴的作用:治疗膝痛、阳痿、带下风市穴的作用:治疗下肢麻木阴陵泉穴的作用:治疗糖尿病、腰病中渎穴的作用:治疗半身不遂、麻痹、下肢病膝阳关穴的作用:治疗膝关节炎、下肢麻痹、脚气地机穴的作用:治疗小腿痛麻、胃肠病阳陵泉穴的作用:治疗半身不遂、关节炎足三里穴的作用:治疗脚气、麻痹漏谷穴的作用:治疗小腿痛、神衰、脊髓病三阴交穴的作用:治疗前列腺炎、消化不良、性病三阳交穴的作用:治疗小腿痛、颈椎痛阳辅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悬钟穴的作用:治疗手足不遂、一切骨病复溜穴的作用:治疗下肢麻痹、浮肿、虚脱、盗汗、腹泻、腰痛太溪穴的作用:治疗四肢麻痹照海穴的作用:治疗下肢病、肾病公孙穴的作用:治疗一切气病环跳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经活血、神经痛承扶穴的作用: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殷门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坐骨神经痛委中穴的作用:治疗腰背痛浮郄穴的作用:治疗便秘、膝关节痛、吐泻、坐骨神经痛委阳穴的作用:治疗膝关节痛、此穴解热合阳穴的作用:治疗脊髓病、抽筋承筋穴的作用:治疗一切筋痛筑宾穴的作用:治疗腿痛承山穴的作用:治疗内外伤痛飞扬穴的作用:治疗脚气、眩晕、小腿无力跗阳穴的作用:治疗下肢麻痹、腰胯痛昆仑穴的作用:治疗头痛、眩晕、腰痛申脉穴的作用:治疗痉挛、此穴主伸展一切金门穴的作用:治疗癫痫、筋病京骨穴的作用:治疗脚痛仆参穴的作用:治疗足跟骨痛脚部足底穴位图及作用功效涌泉穴的作用:治疗高血压、呃逆、此穴主将一切丘墟穴的作用:治疗坐骨神经痛、腰痛、肺炎、肋膜炎解溪穴的作用:治疗脚痛、头晕痛、便秘中封穴的作用:治疗全身麻痹、腰痛、遗尿冲阳穴的作用:治疗胃胀、足麻痹足临泣穴的作用:治疗全身麻痛、眩晕陷谷穴的作用:治疗胸腹痛胀、炎肿、盗汗太冲穴的作用:治疗腰痛、调经内庭穴的作用:治疗腿肿、头痛、转腹行间穴的作用:治疗便秘、腹痛、腰痛侠溪穴的作用:治疗耳聋、头晕痛、下肢麻痹厉兑穴的作用:治疗足痛、脑贫血、麻痹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