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理论发展历程.25页PPT
西方文论课件 PPT
第五章 新古典主义与启蒙运动时期的文论
新古典主义: 17世纪产生于法国并盛行于整个欧洲的文艺思潮。 其哲学基础是笛卡尔的唯理主义(强调天赋理性,抑 制后天情欲,“我思故我在”)。 新古典主义文论推崇古希腊、罗马的文艺,其基本特 点是崇尚理性、模仿自然、推崇古典。 代表作是布瓦洛的《诗的艺术》、蒲柏的《论批评》 启蒙运动: 17世纪中叶以后,启蒙运动蓬勃发展。 其实质是思想解放运动。 最早在英国出现,代表人物是培根 法国启蒙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卢梭、狄德罗 德国启蒙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温克尔曼、莱辛
2.文艺才能的来源:灵感说
(1)灵感是文艺才能的来源 (2)灵感是一种迷狂状态 (3)灵感来源于“神启”或“前生 的回忆” “神启”:诗歌是神凭附人发的 诏令,诗人是代神说话 “前生的回忆”:灵魂是不死的, 是独立于物质的
3.“理想国”和文艺的功用
文艺功用观: (1)总要求是文艺要有益于城邦,合乎城 邦制定的规范 (2)核心内容是反对文艺的快感作用 评: (1)是奴隶主贵族的功利主义,把文艺变 成政治的附庸,是反动的。 (2)明确提出美感作用的对象是人的心灵, 发现了艺术特有的美感作用,是“真正伟 大的艺术思想”(车尔尼雪夫斯基语)
“画家应该研究普遍的自然,就眼睛所看到的 东西多加思索,要运用组成每一事物的类型的那 些优美的部分。用这种方法,他的心就会像一面 镜子真实地反映面前的一切,就会变成好像是第 二自然。” 涉及两大问题:
艺术的理想化 艺术创造
3、艺术应以表现人和人的感情为中心 主张绘画不仅求形似,而且要求神似,表现 人的“心灵的意向” 4、认为画优于诗 “画是哑巴诗,诗是盲人画” 但画优于诗: (1)更直观,审美效果更直接 (2)更容易使人看到和谐比较 (3)更需要智慧
第七章 浪漫主义文论 (《西方文学理论》PPT课件)
柯勒律治(1772— 1834),英国著名浪漫 主义诗人和批评家。 其文论著作主要有 《文学生涯》、《莎 士比亚评论集》等。
第二节 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
(1)论想象
①他给“想象”确定的两个 内涵是统一的精神与融合的 魔力
想象是将作家的主动性与对 象的被动性在相当的深度与 限度上加以综合的“中间力 量”。
“诗人之作诗只受到一种限制,那就是,他必须 把直接的快感授给一个人,使之获得所期望于他 的见识。”
——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序言》
第二节 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
(3)论诗的语言
①力主诗歌应该运用日常乡间语言。
“我也采用了这些乡下人的语 言(当然清除了其中那些似乎 是真正的缺点,清除了一切经 常会而且必然会使人厌恶或唾 弃的因素),因为此等人时时 刻刻都接触到最精彩的语言所 从出的最精彩的事物。”
——弗·施莱格尔:《文学史讲演》
第一节 施莱格尔兄弟和海涅
(2)在文学的内容方面, 弗·施莱格尔要求文学反映 时代,艺术应该发挥认识功 能。
他所说的对时代的反映、对 生命和社会的认识,都是经 过主观化了的认识,现实仅 仅是观念的化身,观念始终 是第一位的。
第一节 施莱格尔兄弟和海涅
“浪漫主义的诗是包罗万象的 进步的诗。它的使命不仅在于 把一切独特的诗的样式重新合 并在一起,使诗同哲学和雄辩 术沟通起来,它力求而且应该 把诗和散文、天才和批评、人 为的诗和自然的诗时而掺杂起 来、时而融合起来。
——柯勒律治:《文学传记》
第二节 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
“良知是诗才的躯体,幻 想是它的衣衫,运动是它 的生命,而想象则是它的 灵魂”
——柯勒律治:《文学传记》
西方文论的历史发展
梅特林克 (Maeterlinck, 1862-1949)
王尔德(Oscar Wilde, 1854―1900)
佩特(Walter Pater)
雅各布森(Roman Jakobson)
什克洛夫斯基(Viktor shklovsky)
他们吸收了未来主义诗歌反现实主义和重视形式
因素的思想,把文学的重心从内容移到了形式上。
表现主义文论: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 象征主义文论:把直觉、印象、象征等看作 艺术的生命 唯美主义文论:为艺术而艺术 俄国形式主义:把文学的重心从内容移到了 形式上 新批评(New Criticism) 结构主义文论:从结构和语言入手分析作品
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风为之一变,西方文论
消解逻各斯中心主义和 语音中心主义,彻底打破这 种二元对立中的不平衡状态, 这就是解构主义的基本思想。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迅速 在欧美发生了重要的影响, 成为后结构主义的核心。
曾经在现代主义文论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主要内
容是探讨“性”和“无意识”在文学中的作用。 它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1856-1939),开创的对于 作家无意识的探索。文学艺术作品被看作艺术家 的白日梦。第二阶段由后弗洛伊德批评家们发展 出一套探讨读者无意识的理论,文学艺术作品被 看作读者无意识的投射,成为读者发现自己的 “身份主题”(identity theme)的文本。第三个 阶段则是由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 1961),提出的“原型批评理论”。
莎士比亚
塞七提斯
古典主义
启蒙主义文论: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和现实主 义的一个过渡 浪漫主义文论:继承幵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的 人文主义传统 现实主义文论:强调文学和生活、文学和时代、 文学和客观现实的紧密关系
西方文论的历史发展
现代主义文论的 影响:对后世文 学创作和批评产 生了深远影响
04
西方文论的演变
后现代主义时期的文论
主要观点:反对现代主义时 期的理性主义和客观性,强 调个体经验和多元文化
后现代主义时期:20世纪 60年代至80年代
代表人物:约翰·巴斯、托 马斯·库恩、米歇尔·福柯等
主要作品:《后现代主义与 文化理论》、《科学革命的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西方文论提供了多种研究方法和 理论框架,如结构主义、后结构 主义、解构主义等,这些方法被 广泛应用于文化研究领域。
西方文论对文化研究的影响还体 现在对文化现象的跨学科研究上, 如对文学、艺术、电影、音乐等 领域的研究。
对跨学科研究的影响
文学理论与哲学、 心理学、社会学 等学科的交叉融 合
05
西方文论的影响
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西方文论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文学创作的观念、方法和技巧等 方面的影响。
西方文论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还体现在对文学创作的评价标准和价值取向等 方面的影响。
西方文论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还体现在对文学创作的传播和接受等方面的影 响。
西方文论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还体现在对文学创作的传承和创新等方面的影 响。
拜伦等
主要观点:反 对古典主义时 期的理性和规 则,强调艺术 的自由和创新
对后世的影响: 推动了文学艺 术的多元化和 发展,对现代 文论产生了深
远影响
现实主义时期的文论
现实主义文学 的特点:真实、 客观、关注社
会现实
现实主义文论 的代表人物: 巴尔扎克、福 楼拜、托尔斯
泰等
现实主义文论 的主要观点: 强调文学的真 实性,反对浪 漫主义的幻想
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第1讲-西方文学的发展历程课件(1)
的诗,具有永久的魅力。
罗马文学
公元前2世纪,希腊逐渐衰落而被罗马所灭亡。 古希腊是一个海洋民族,它非常富于浪漫的情调,具
有充沛的想像力和灵性。而罗马是一个农耕民族,具 有一种务实精神,一种坚强的团结的民族力量,但是 在文学方面,它的灵性和想像力远不如希腊人。 “征服者被被征服者的文化所征服” 爱神:阿佛洛狄特(希腊)——维纳斯(罗马) 天神:宙斯(希腊)——朱庇特(罗马) 天后:赫拉(希腊)——朱诺(罗马) 战神:阿瑞斯(希腊)——玛尔斯(罗马) ……
这是一个信仰断裂的时期:旧的信仰在衰落,新的、 建立在自然科学充分发展基础上的理性尚未成熟。
精力横溢是这一时代的特征。
莎十比亚说:“我就是我。”
这个时期,很多新的东西都在孕育,都在萌发,包括 现在大家称作为现代主义的思想,在文艺复兴时代都 已纤崭露头角。
在这个时代,人们对外部自然界的发现,同对干内心 世界的发现协调发展,对于外部宁宙的认识和对内心 宇宙的感悟交织在一起,人们惊喜地发现,人的内心, 就像我们看到的外部宇宙一样广阔、一样深邃、一样 神秘。
代表作家、作品
天使派:拉马丁、夏多勃里昂 恶魔派:拜伦、雪莱、济慈、雨果、司汤达、
梅里美
三权分立学说。
狄德罗: 主编了《百科全书》巨著,批判宗教神学的谬误,
宣扬理性,提倡人道主义和唯物主义。
卢梭: 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
宣扬国家主权属于人民,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启蒙思想的两大信条:
第一,相信在物质的宇宙中存在自然法则,万物都 受自然法则的支配,人类社会也受其支配。自然法 则反映在人的头脑中,便是理性。理性是衡量一切 的标准,凡是违理性的,都应予打倒。当然也有意 外,如卢梭就反对理性;
西方文学的发展历程
代表人物: 英国 奥斯丁《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 勃朗特姐妹《简爱》、《呼啸山庄》 哈代《德伯家的苔丝》 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大卫科波菲尔》、 《双城记》、《老古玩店》、《雾都孤儿》
这个时代,人们对外部自然界的发现,同对于 内心世界的发现协调发展,对于外部宇宙的认识和 对于内心宇宙的感悟交织在一起,人们惊喜地发现, 人的内心,就像我们看到的外部宇宙一样广阔、一 样深邃、一样神秘。
代表作家: 充满了奇情异想的爱情诗人彼特拉克(《歌集》) 具有泼皮般战斗精神的薄伽丘(《十日谈》) 语言文化巨人佛朗索瓦·拉伯雷(《巨人传》) 最伟大的小说家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文艺复兴的高峰威廉·莎士比亚
荷马史诗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也是欧洲长篇 小说的先驱。从古代到近代,荷马史诗的保存 、编纂、流传和研究,对于西方文化精神的形 成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古希腊戏剧(代表着古希腊文学最高成就) 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 欧里庇得斯《美狄亚》
古罗马文学
公元前10世纪左右在意大利半岛形成自己的原 始村落,通过不断的战争,于公元前2世纪左右取代 希腊,在地中海建立了自己的霸权,欧洲的文学也 从希腊时期转变到了罗马时期。
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 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 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当时的现实,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和启蒙学者的华美 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 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西方文论课件
第一章:绪论——西方文论的发展历史和特点西方文论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
文学理论的历史就是人们的文学观念的演进史。
文学活动包括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即对于文学作品的评论、文艺思潮的研究等。
批评和研究的展开不能离开特定的文学观。
即批评的标准。
历史上不同时期、人们的不同的文学观念,就成为文论的历史。
我们这里要研究的是西方人文学观念的演进史。
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与七个不同历史时期。
一、先看两个阶段的情况两个大的阶段即传统西方文论和现代西方文论。
这个分界线基本上在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约在1890—1915年之间)。
其依据是欧美文学家、文学理论家对现代主义文学和传统文学的界线的划分(见袁可嘉《欧美现代派文学概论》)。
西方传统文论与现代文论相比较,特点是非常鲜明的:传统文论早期的摹仿说、实用说(即古典主义,如古罗马贺拉斯、十八世纪英国批评家菲利普·悉尼、理查德·赫德、塞缪尔·约翰逊等),后来的表现说(即浪漫主义)、再现说(即现实主义),无论是强调作品表现的对象,还是重视表现的主体作者,都是旨在探讨文学究竟是什么,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即本质论文学观。
而现代西方文论,尤其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俄国的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把研究的对象转向作品本身,旨在研究文学文本,强调文学研究与社会(读者感受)和作家(作者意图)没有关系,即本体论文学观(也就是客观说);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对于文学研究影响的结果是,批评家和理论家在研究文学作品的同时,开始关注读者的接受问题,到六、七十年代随着解释学和接受美学理论的出现,文学研究的重心彻底由文本转向读者接受,出现了接受论文学观。
这是从问题的实质上看两阶段文论的特点。
另外,从传统文论与现代文论发展态势上看,特点也格外突出。
传统文论的兴起和发展都比较缓慢,一种文论思潮和观点一般会成为一个时期的主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现代文论的发展态势是流派多,更迭快,各流派之间是既有对立和矛盾,又有借鉴和影响,一种文论思想成为主流的时间很短,一个文论家会同时成为两个或多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一个流派中也会容纳几个流派的文论家。
西方文学的发展历程演示精品PPT课件
30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思潮
启蒙运动:实质上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新兴 资产阶级向封建阶级夺权之前的一次舆论大准备。 启蒙知识分子顺应历史要求,提出了“启蒙主义” 理论:用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来反对封建 专制和特权。
16
中世纪文学占据统治地位的是以圣经故事为代表 的基督教文学。
根据个人体验写出的作品:圣奥古斯丁《忏悔录》 作者借这些故事阐扬了基督教原罪的思想、忏悔 的思想和禁欲主义的思想。
禁欲思想与人类的自然原欲的冲突:《阿伯拉与 爱洛依丝的情书》
17
欧洲文学是由希腊文明和基督文明两个相互对立 又互补的源头构成的。
这个时代,人们对外部自然界的发现,同对于 内心世界的发现协调发展,对于外部宇宙的认识和 对于内心宇宙的感悟交织在一起,人们惊喜地发现, 人的内心,就像我们看到的外部宇宙一样广阔、一 样深邃、一样神秘。
25
代表作家: 充满了奇情异想的爱情诗人彼特拉克(《歌集》) 具有泼皮般战斗精神的薄伽丘(《十日谈》) 语言文化巨人佛朗索瓦·拉伯雷(《巨人传》) 最伟大的小说家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文艺复兴的高峰威廉·莎士比亚
19
14世纪初,意大利人但丁写作的《神曲》成了矗 立在中世纪的黑暗终结新的黎明的诞生的门槛处— —继《荷马史诗》之后的西方文学的第二座里程碑。
“他是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是新时代的 第一位诗人。”——恩格斯。
20
但丁生活在中世纪末期,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新旧交替、 承前启后
“旧”或“前”指的是:中世纪、中世纪的教会文学、旧思想旧文学、 继承与保守。 “新”或“后”指的是:资本主义阶段、具有资本主义倾向的文艺复 兴时期的文学、新思想新文学、创新开拓。 但丁的出现代表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
第一讲 西方文学的发展历程
阅读书目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 徐葆耕:《西方文学:心灵的历史》
20 21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代特征
社会背景:经济飞速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
社会思潮:非理性哲学思潮席卷思想文化界
森、弗洛伊
叔本华、尼采、伯格
德
——焦虑、怀疑、悲观、失望成为20 世纪初 的普遍社会思潮,作家们陷入悲观主义的深 渊
普遍的沮丧——
“我写下了快要灭亡的一代悲剧。我毫无隐 蔽地暴露了它的缺陷和德性,它的沉重的悲 哀,它的混混沌沌的骄傲,它的英勇的努力, 和为了缔造一个世界、一种道德、一种美学、 一种信仰、一个新的人类而感到的沮丧。— —这便是我们过去的历史。”
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强调文艺复兴中人们对美和自由的追求。
意大利《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那是一幅相当混乱的、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的
画面。 如何看待这些不同定义?
答案就是
“下海”!
亲自去阅读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观赏那个时 期的绘画,了解那个时期的科学发现。
时代特征: 一个信仰断裂的时期 旧的信仰在衰落,新的、建立在 自然科学充分发展基础上的理性尚未成熟
16
17
18
“新古典主义”:倡导复兴古罗马的艺术传 统,要求艺术家“带着镣铐跳舞”
新古典主义的繁盛: 17世纪,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重视文 学艺术,成立法兰西学术院,支持文学艺术 创作。
悲剧大师高乃依《熙德》 拉辛《安德洛马克》 喜剧大师莫里哀
18世纪时代特征
17世纪,封建贵族与资产阶级取得相对和平 18世纪,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
死而殉道 生而守道
佛
重理想 明则诚矣 主智
人文道德
主仁
西方文学理论发展历程.
(二)语义学美学
代表人物:瑞恰兹 美学与文学批评应当以语义学为依据; 只有对作品语词、句子和意义作出科学分 析的基础上,才能讨论与审美判断有关的 问题 语言符号的“双重功用”(陈述事实与表 达、唤起情感)
分析学美学
维特根斯坦
结语:两大主潮的对立
1.两种倾向:理性与非理性 2.两极分化:技术文明与精神危 机
(五).存在主义
哲学应以“人”为中心对象,是研究人的 具体存在的“人学”; 因为只有人才有“存在”,才意识到“自 我’的存在; 人的存在是非理性的人的主观本能意识活 动的表现; 人的存在状态表现为存在先于本质,存在 过程是虚无化的过程; 每个人都是独特具体的,人就是自由
(六).符号学美学
苏珊· 朗格 她把符号形式分为语言符号和艺术符号, 前者是推理的、可分解和翻译的,后者是 情感的、整一的和不可翻译的;人类情感 是一种“有生命的形式”,艺术是“情感 生命”的逻辑图画,或曰“艺术是情感的 符号形式”;艺术符号虽非推理性的,却 仍有自己的意义与逻辑,因而符合理性。
(七).解释学美学
2.文学艺术的社会功用
A.激起情欲、使人卑劣 B.净化
车尔尼雪夫斯基这样评述: “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以独立体系阐明美 学概念的人,他的概念雄霸了二千余年”
二.古罗马文学理论
1.贺拉斯《诗艺》“寓教于乐” 2.郎加弩斯《论崇高》
(西方首次把崇高作为审美范畴来考察,他 把雄伟文体和作者的崇高心灵、激动读者 人心这三个环节联系起来) 3.中世纪神学 仇视和排斥世俗的文学艺术,文学艺术只 在民间发展。
伽达默尔 对象的“意义”不能归结为创造者或作者 的原意,而要同解释者或理解过程结合起 来。 “合法的偏见”
第九章 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论 (《西方文学理论》PPT课件)
丹纳的其他观点:
丹纳第一次把作家纳入一个更大的范围之内研究其创作 的动力学和因果关系。作家和艺术家的特色,不再仅仅 归之于神秘难以言说的天才,而属于自然和社会总体结 构之一部分。
三、 诗歌语言论
瓦雷里(1871-1945)是法国著名的 诗人和哲学家,1925年被选为法兰 西的院士。瓦雷里年轻时与马拉美 交往密切,深受前辈诗人的影响, 并成为马拉美哲学最杰出的继承人。 其代表作有诗集《海滨墓园》和五 卷《文艺杂谈》。
与马拉美一样,瓦雷里也对浪漫主义的诗歌感情论和灵 感论颇为怀疑。在诗歌形式上,他完全支持古典主义的 和谐、固定的形式、格律和各种限制。
阿波罗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太阳 神,是主神宙斯与暗夜女神勒 托所生之子。他代表的是优雅、 单纯和理性,是梦幻的爱,犹 如人们常常在憧憬和幻想中建 造一个完美理想的乐园。
狄奥尼索斯是古希腊的 牧羊神和酒神,代表的 是酒醉、非理性、冲动 与狂欢。现代典型的酒 神精神的表现场景是足 球场和狂欢节等,狂欢 的人在巨大的悲喜的冲 击之下激动不已,融入 到群体之中。
关于日神精神:
日神阿波罗代表的是梦境。人类在梦境制造美好的幻象, 给我们带来宁静的快感,体现了个体的原则,它的表现 形式是幻想和外观,故而日神代表造型艺术。日神精神 代表的是属于个人梦幻的世界,当个体的原则突然被打 破的时候,人们就会投入一种“忘我”的境地,在群体 的喜悦之中感受到沉醉的狂喜。
关于酒神精神: 酒神艺术的代表是音乐,因为音乐没有形象,应和的是
内心的节奏,它的表现形式是狂喜和忘我。在狂喜中, “随着激情的高涨,主观逐渐化入浑然忘我之境”。
第十五章 读者接受文论 (《西方文学理论》PPT课件)
第一节 英加登与伊瑟尔
5、文学作品的“具体化”
文学作品的意义要在阅读活动中完成,这就要求将 未定点补充起来,形成完整的审美认识,补充未定点的 活动叫做文学作品 的“具体化”。
第一节 英加登与伊瑟尔
一个读者对文学作品的 解读就是一次具体化的过程, 不同的具体化既补充未定点, 增加了作品的内涵,又无法穷 尽未定点和空白点,所以具体 化的过程是不断地反复进行的 ,作品的意义也不断得以深化 。作品“活”在读者阅读的具 体化过程中,一旦具体化停止 了,作品的“生命”也就结束 了。
联邦德国]H.R.姚斯、[美]C.R.霍拉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 周宁、金元浦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67页。 )
第一节 英加登与伊瑟尔
3、伊瑟尔与英加登的关系
伊瑟尔受到英加登的强烈影响,他的读者接受文学 理论主要从现象学发展而来,强调阅读活动的重要性, 认为文学作品主要在阅读中展现自身的意义。
第一节 英加登与伊瑟尔
4、召唤结构
伊瑟尔的未定点概念更强调文本具有一种内在的 召唤结构,读者与文本是对话交流的关系,这种交流 存在于阅读活动中,只有经过读者的阅读才完成整部 作品。伊瑟尔指出召唤结构由期待空白和否定两个部 分辩证地构成。
第一节 英加登与伊瑟尔
A.期待空白
首先,文本中存在着空白,只有靠读者的阅读才能 填补这些空白,但这些空白又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随 着阅读行动而改变。伊瑟尔指出,虚构文本的空白具有 典型的结构,其功能在于引起读者的建构活动,这种活 动的实施使交互影响的文本内容变得明晰起来。
西方文论课件
再次,对文艺作品社会效果的研究。特别重视文 艺与审美的关系,提出求美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 标志之一的观点,说:“动物只要求它所必需的 东西,反之,人则要求超过这个。”诗人为什么 要追求和创造美?他提出“快乐”说:“大的快 乐来自对美的作品的瞻仰。”这种说法是文艺审 美作用理论的萌芽。它还对“快乐”的内容作了 思考,指出作家“不应该追求一切种类的快乐, 应该只追求高尚的快乐。”提出:“快乐和不适 构成了那‘应该做或不应该做的事’的标准。” 也就是说,对读者有利,就会使他快乐,不利就 会使他不适。还提出:“那最稀有的就给予我们 最大的快乐”的观点。
2. 文艺的社会功用论 a. 理想国的建设与文学艺术 按柏拉图的构想,《理想国》应该由三个等级的 公民组成,最高的等级是哲学家,是治理国家的 人,其次是武士,是城邦的保卫者,再次是百工, 即从事农工商的自由民。奴隶跟牲畜是一样的, 国家成员不包括他们。把人的灵魂也分为三个部 分,即理智、意志和情欲,与前面所说三种人一 一对应。
古希腊的文艺理论
第一节 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 1. 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 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80-约前500)西方最早的哲学 家之一,主要贡献在哲学、数学、天文学、医学、美学等 方面。其基本哲学观念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数”,认为 数的原则是一切事物的原则,整个天体就体现着一种数的 和谐。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毕达哥拉斯学派研究了艺术 和美学。他们从数量比例上着力探寻艺术的形式美,得出 “美是和谐统一”(对立统一)这一结论。这一学派把美 的比例关系加以扩大,提出两个宇宙的概念,即“小宇宙” 和“大宇宙”。他们把天体看作大宇宙,把人看成小宇宙, 认为人的身体跟宇宙天体一样,都由数的和谐原则统辖, 人的内在和谐可以受到外在和谐的影响,一旦人的内在和 谐与外在和谐相契合,就进入了艺术欣赏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