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川沙镇城镇规划设计国际方案征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浦东新区川沙镇城镇规划设计国际方案征

international city planning & design scheme collection of chuansha in pudong

new area

设计说明

发展小城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促进乡镇企业适当集中和结构调整,带动农村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缓解国内需求不足和农产品阶段过剩,为整个工业和服务业的长远拓展新的市场空间;二是吸纳农业人口,缓解大中城市的就业压力,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三是促进农村人口进城定居,逐步改变农民传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提高人口素质,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加快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上海地区、浦东新区,代表当今中国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最高的发展成就,浦东国际金融、商贸、信息,航运中心格局已基本形成。浦东农村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已接近国内一般中等城市的居民生活水平。浦东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要提升现有城镇职能,建设一般城镇和国际性大都市之间的协调过渡的城市建设平台,解决乡镇过于分散,缺乏核心的问题。通过小城镇建设,对农村的生产方式、流通体制重新整合,建立适应现代经济发展水平的社会生产方式、居民生活方式,支撑和推动中心城区和国家骨干生产能力的持续发展。因此浦东小城镇建设应有更高的立意,更高的起点,应当和浦东的品牌地位相适应,体现国际水平。

作为核心镇的川沙镇的建设,理应与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相匹配。为着这一目标,本方案刻意塑造川沙城镇的个性形象,以期繁荣务实。

一、区域定位

川沙1557年建镇,至今已有440年历史,是浦东新区第一大镇。镇域面积59.48平方公里,常住总人口近15万。镇辖33个行政村,23个居民委员会。有各类工商、企事业单位近4000家。近200年川沙镇一直是原川沙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93年撤县建区建立浦东新区,川沙由原来的县城变成镇级行政单位,现在仍然是浦东新区农村的行政、经济、商业、文化中心,是浦东新区行政辅中心。

二、气候

川沙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受热带海洋暖湿气团与西伯利亚寒冷气团交替控制,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全年四季分明。夏天昼热夜凉,冬天日暖晚寒。7-8月间平均气温27.4度,最高达40度。1月最冷,平均气温3.3度,最低达零下11度。年平均无霜期232天。年降水量1100毫米,雨日约131天。年均出现雾天33日。风向主要以东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2.8米/每秒。7-9月受太平洋热带风暴侵袭,强热带风暴十年中常有3-4次,并同时可能遭受暴雨及高潮的影响。

三、水文地质

河流水位最高3.9米,最低为1.3米,川杨河三甲港闸门曾有过5.69米的主潮位(暴风期间)。地下水主要是松散岩类孔隙水,天然地基土质良好,自然地坪吴淞标高3.6米-4.5米。镇北的川杨河现为通航能力200吨级的通海人工内河航道,镇东的浦东运河现为通航能力100吨级的人工内河航道,两河贯通,“十五”期间将建成500吨级的内河航道。

川沙是典型的河口型城镇,水系发达。镇区有四横三纵主要河道。四横是:瞿家港、虹桥港、杨家港、川杨河。三纵是:曹家沟、通城河、浦东运河。河道总里程达495公里。镇区水网体系,经过川杨河和浦东运河调节,发挥着泄洪排灌生态功能。

四、人口

全镇现有总人口15万,总户数50194户,其中流动人口(住未满半年)6553人,外省市人口48646人。

五、传统文化

作为一个大川沙的概念,川沙镇有悠久的历史,是一代名人宋庆龄、黄炎培的出生地和故乡。川沙是浦东传统文化和早期轻纺手工业的发源地。鸿帮裁缝、蔡路建筑营造、沈毓庆机织毛巾、张江酿造、“三把刀”(泥刀、剪刀、菜刀)名扬海内外。沪剧的起始形式-滩簧起源于川沙。上海仅存的明清古城墙,国母宋庆龄出生地,民主主义革命家黄炎培、现代韵教育家黄白、著名会计黄组方、一代文人胡适出生地生活地,明清古街,民国官署,教堂等历史文化景点,集中分布在老城区(环城河以内)。

六、经济

镇区以第三产业作为经济支撑,2000年社会总产值预计达60亿,其中第三产业占50%,第二产业45%,农业产值占5%。各类商贸企业逾千家。

七、交通

川沙镇是浦东东南的主要交通集散地。镇区交通体系完备。距浦东国际机场5公里。龙东路、迎宾大道两条市级快速干道穿越腹地,直接和沪、沪宁高速公路、内环线、外环线连接。贯穿镇区的川杨河、浦东运河“十五”期间将拓展为连接黄浦江和沿海港口的重要内河运输航道。全镇有各类公交公司10多家,日投入大中巴客运车900多辆,日客流量近10万人次。以川沙为连接的公交线路有近200条,辐射面达汇、奉贤、金山、江、浙、皖、赣、蜀、闽等地区。

八、城市基础设施

镇区有七横四纵骨干道路。七横:华夏东路、新德路、新川路、城南路、南桥路、川环南路、天乐路(2001年实施建设);四纵:川黄路、川沙路、妙境路、川环东路(已规划,部分建成),形成基本的城区道路骨架,道路总里程35多公里。由于川沙城区建设是以老城区为基点向西南两侧扩展,七横四纵道路大多数未和城市快速干道连接,城区车辆疏散受到制约。尤其城区东侧缺少一条南北向的干道,所以车辆流量呈扇形向西南扩散,西南部地区交通压力过重。

规划的2010 年世博会选址位于迎宾大道以北外环线两侧,选址控制范围约5.6平方公里

规划的地铁二号线延伸线(张江至浦东国际机场)走向为沿川环南路平行向东,线路车

站为道路中央高架方式,在川环南路与川沙路口规划有一地铁车站。

规划的磁悬浮列车(龙阳路至浦东国际机场)走向在迎宾大道北侧绿化带中沿路平行高架向东。

镇区除老城区(环城河以内)工业生活污水已实现统一纳管,接入浦东新区污水干管系统。目前污水二期干管工程已立项实施建设。

全镇居民100%使用自来水。95%居民使用清洁能源,电话安装率达80%,镇区已实现电话网络共载。

九、教育文化

有中西医、妇幼医院5家,其中二级甲等医院1家,医技人员1130人,床位1000张,年接待诊治病人能力70万。有各类学校28所,拥有从幼儿到中等、高等职业培育的完整教育体系,教职员工近5000人,在校学生2.5万人。有标准体育场一座,影剧院2座,各类图书、档案、文化、娱乐单位近300家。

规划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总的理念与原则,主要体现在自然、人文、效率三个方面。本规划对自然的关注主要表现在对川沙城镇生态环境的保持与建设上;对人文的关注主要表现在对社会结构的理解和对本地区文化特色的传承与发扬上;对效率的关注主要表现在对经济发展与开发建设的拓展性、实施性考虑上。将川沙城镇的发展置于环境、经济、社会相交叉融合的三维系统中,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的川沙城镇区也必然纳入经济、社会、环境的生态复合体中。

一、浦东新区城镇体系规划概述

以新区产业发展带和开发区为依托,城市主干道和重大交通设施为网络,在浦东新区城镇地区规划形成合理的结构体系,规划形成新区的空间结构发展模式为以陆家嘴--浦东国际机场为主要发展轴,近期规划形成一个核心镇、二个产业带、三个重点发展区域、五大产业配套区。

1、主要发展轴

即东西发展轴(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浦东国际机场),这条轴线是以地铁二号线、快速干道和规划磁悬浮铁路为交通体系支撑的重要发展轴线。包括张江镇、孙桥镇、唐镇、川沙镇和机场镇等,以高科技产业为特征,以枢纽机场和大型主题公园为依托,规划成为浦东新一轮建设的发展轴线。

2、一个核心镇

即川沙镇,充分利用和挖掘川沙镇的现有优势,以申办的2010年世博会和迪斯尼乐园等重大建设项目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川沙镇功能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坚持“跳出老城开发新区”与“逐步改造老城”相结合的思路,突出川沙镇作为新区核心镇的带动作用,强化川沙镇对新区城镇地区的带动力和辐射力,形成现代化的新型城镇中心区。

3、核心镇人口及用地发展规模

川沙镇1999年总人口9.6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66万人。规划2010年总人口1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万人,城镇规划用地9.0平方公里;规划2020年总人口25万人,其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