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 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简答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简答题及答案

12.《词四首》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12.词四首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原诗】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习题】简答题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答: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2、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

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3、词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运用了互文的手法,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不平。

4、这首词都写了哪些景物?异在哪?答:①“衡阳雁去无留意”。

“衡阳雁去”,实为“雁去衡阳”,“无留意”这是突出边塞的异常苦寒——秋一到,雁就无留恋之情,这是与家乡大“异”的。

②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连角起”表明战事紧,“孤城闭”暗示敌人强恶,戒备森严。

再加上群山连绵,狼烟落日,构成一幅边塞黄昏的苍凉景色。

——这与内地的繁华的景象迥然有“异”的。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苏轼 (宋)【原词】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习题】简答题:1、以首句中的“狂”字为例,简要分析这首词“豪放”的特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练习题(含答案)

12 词四首一、基础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如拭.(shì)塞.下(sài)千嶂.(zhànɡ)人不寐.(mèi)B.浊.酒(zhuó)燕.然(yān)胸襟.(jīn)鬓.微霜(bìn)C.未勒.(lè)羌.管(qiānɡ)貂裘.(qiú)右擎.苍(qín)D.霹.雳(pī)蛾.眉(é)千骑.(jì)麾.下炙(huī)1.答案 C “擎”应读qínɡ。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老夫聊.发少年狂(姑且,暂且)B.了.却.君王天下事(了结,完成)C.燕然未勒.归无计(刻石记功)D.身不得,男儿列.(行列)2.答案 D 列:属类,范围。

3.下列词句诵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C.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D.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3.答案 B A.应为: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C.应为: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D.应为: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4.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北宋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南宋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秋思》—辛弃疾—南宋 D.莽红尘何处觅知音—《满江红》—秋瑾—清代末年4.答案 C 《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范仲淹,北宋词人。

5.下列词句中没有用典的一句是( )A.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D.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第12课《词四首》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2课《词四首》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2课《词四首》1.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燕(yàn)然未勒(lè)归无计B. 千嶂(zhàng)里,长(cháng)烟落日孤城闭C. 锦帽貂裘(qiú),千骑卷(juǎn)平冈D. 马作的(dì)卢飞快,弓如霹(pī)雳弦惊2.下列词句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A.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B.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C.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D.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3.下列加下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塞特有的声音)B. 酒酣胸胆尚开张(还)C. 了却君王天下事(了结,完成)D. 身不得,男儿列(排列)4.以下四句诗,哪一句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达的理想抱负不同?()A.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B.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C.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D.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5.下列关于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称谓,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垂髫、弱冠、而立、花甲、知命、古稀等;对官职的升迁也有特定称谓,“谪”“左迁”“放”属于降低官职。

B.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河”指“黄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中“岱宗”指“泰山”,“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中“三秦”指“关中地区”。

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它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

D.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苏轼既是“三词客”之一,又是“四大家”成员,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水调歌头》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

6.根据课文原句默写。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 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 练习(含答案)

12 词四首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衡.阳(héng) 浊.酒(zhuó) 羌.管(qiāng) 擎.苍(qíng)B.貂.裘(diāo) 鬓.微霜(bìn) 麾.下(huī) 霹.雳(pī)C.的.卢(dí) 雕.弓(diāo) 蛾.眉(ě) 未屑.(xiè)D.青衫.(shān) 胸襟.(jīn) 肝.胆(gān) 遣.冯唐(qiǎn)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B.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D.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3.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B.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4.下列句子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A.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B.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D.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5.默写。

(1)浊酒一杯家万里,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2) ,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渔家傲·秋思》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句子是:, 。

(4)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文笔豪迈奔放,有江河一泻千里的气概,词中表达词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现激烈的战斗场景的句子是:, 。

(6)《满江红》中借写明快秋景来衬托词人的心情的句子是: ,。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渔家傲·秋思》,回答问题。

6.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7.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课时练第3单元12课《词四首》(含答案解析)(1)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课时练第3单元12课《词四首》(含答案解析)(1)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课时练12词四首一、句子默写1.根据提示默写。

(1)醉里挑灯看剑,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根据提示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2)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12词四首》课时满分训练及答案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12词四首》课时满分训练及答案

第12课词四首用时:得分◆基础预学(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如拭.(shì)塞.下(sài)千嶂.(zhànɡ)人不寐.(mèi)B.浊.酒(zhuó)燕.然(yān)胸襟.(jīn)鬓.微霜(bìn)C.未勒.(lè)羌.管(qiānɡ)貂裘.(qiú)右擎.苍(qín)D.霹.雳(pī)蛾.眉(é)千骑.(qí)麾.下炙(huī)2.下列词句诵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C.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D.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3.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句是【】(3分)A.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D.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4.根据提示默写。

(9分)(1)在《渔家傲·秋思》中,词人范仲淹揭示守边将士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

(2)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豪情的句子是: , , 。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既摹写了战争的惊险场面,又表达了词人希望自己能够驰骋沙场、冲锋陷阵愿望的句子是: , 。

(4)《满江红》中使用典故暗示词人和国家的危难处境的句子是: , 。

◆提优助学(20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5.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所展现的画面。

(2分)6.本首“壮词”以“可怜白发生”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分)7.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与“梦回吹角连营”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最接近?【】 (2分) A.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

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同步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同步习题及答案

12.《词四首》精品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12.词四首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人不寐,将军白发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5、《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二、赏析选择题:1、下面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渴望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解析】C分析:“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大雁飞往衡阳,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2、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又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第12课《词四首》同步练习(解析版)

第12课《词四首》同步练习(解析版)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12课《词四首》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下面各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B. 老夫聊发/少年狂C. 八百里/分麾下炙D. 俗子朋匈襟/谁/识我2.下列词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A.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B. 何处觅知音?青衫湿!C.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D.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3.下列诗句、题目(或词牌名)、作者及作者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北宋B. 酒酣胸胆尚开张——《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南宋C. 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南宋D. 英雄末路当磨折——《满江红》——秋瑾——清代4.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千嶂里,________。

(2)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________。

(3)________。

鬓微霜,又何妨!(4)持节云中,________?(5)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6)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

(7)________,八年风味徒思浙。

(8)________?青衫湿!5.文学常识填空。

(1)《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________朝文学家________(姓名)。

(2)《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是________朝________(姓名),字________,号________,与________和________并称“三苏”。

“江城子”是________,________是词的题目。

(3)《满江红》是________先驱________(姓名)所写的一首词。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作者是________朝爱国词人________(姓名),字________,号________,与________并称“苏辛”。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2课《词四首》同步练习班级姓名学号一、基础达标(25分)1.下面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A.燕然/未勒/归无/计B.八百里/分麾/下炙C.何日/遣/冯唐D.算平生/肝胆2.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老夫聊发少年狂(姑且,暂且)B.千骑卷平冈(一人一马的合称)C.会挽雕弓如满月(学会)D.五十弦翻塞外声(演奏)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范仲淹,字希文,南宋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C.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

D.秋瑾,字璿卿,号竞雄,中国民主革命烈士。

4.理解性默写。

(19分)(1)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一词中揭示戍边将士们虽思乡心切,但战事未平、功名未立、归“,。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古人自比,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是:“,?”(4)《江城子·密州出猎》抒发作者杀敌卫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志的句子是“,,”。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直接表达作者报国情怀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6)《满江红》中最能体现秋瑾不甘落后于须眉的句子是“,,,”。

(7)秋瑾在《满江红》中运用典故,表达难觅知音的孤寂与苦闷的句子是:“?!”二、课内古诗词赏析(29分)(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5-7题。

(7分)渔家傲范中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对下面的古诗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12课《词四首》同步练习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12课《词四首》同步练习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12课《词四首》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共5题;共18分)1.下面各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B. 老夫聊发/少年狂C. 八百里/分麾下炙D. 俗子朋匈襟/谁/识我2.下列词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A.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B. 何处觅知音?青衫湿!C.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D.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3.下列诗句、题目(或词牌名)、作者及作者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北宋B. 酒酣胸胆尚开张——《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南宋C. 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南宋D. 英雄末路当磨折——《满江红》——秋瑾——清代4.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千嶂里,________。

(2)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________。

(3)________。

鬓微霜,又何妨!(4)持节云中,________?(5)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6)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

(7)________,八年风味徒思浙。

(8)________?青衫湿!5.文学常识填空。

(1)《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________朝文学家________(姓名)。

(2)《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是________朝________(姓名),字________,号________,与________和________并称“三苏”。

“江城子”是________,________是词的题目。

(3)《满江红》是________先驱________(姓名)所写的一首词。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作者是________朝爱国词人________(姓名),字________,号________,与________并称“苏辛”。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第三单元12词四首基础过关全练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塞.外(sài)千嶂.(zhànɡ)麾.下炙(huī)B.羌.管(qiāng)的.卢(dì) 燕.然未勒(yān)C.不寐.(mèi)弦.惊(xuán) 锦帽貂裘.(qiú)D.了.却(liǎo)擎.苍(qínɡ)俗子胸襟.(jīn)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老夫聊.发少年狂(姑且,暂且)B.了却..君王天下事(了结,完成)C.燕然未勒.归无计(刻石记功)D.身不得,男儿列.(排列)3.下面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D.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4.【新独家原创】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词牌名是词的曲调的名称,决定着词的格式与音律,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关系。

B.范仲淹、苏轼都是北宋文学家,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苏轼、辛弃疾都是宋代豪放派词人。

C.秋瑾,别署鉴湖女侠,中国民主革命烈士,曾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诗句。

D.《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江城子”是词牌名。

词中使用典故,表达了作者苏轼希望报效国家的爱国热情。

能力提升全练5.(2022山东泰安中考改编,15—16)阅读秋瑾的《满江红》,完成(1)—(2)题。

(6分)(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八年风味徒思浙”,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反映出她四处飘荡的艰辛和对个人家庭稳定生活的向往。

B.“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表明作者素有的济世情怀。

“因人常热”,主要指对封建专制的痛恨,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C.“俗子胸襟谁识我”中的“俗子”,从语境来看当指词人的丈夫;从广义上理解,也可泛指世俗之人。

D.“英雄末路当磨折”,是讲英雄的末路自然是磨难重重,反映出作者对今后求索的艰险早有思想准备。

中考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分层作业)解析版

中考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分层作业)解析版

12《词四首》分层作业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貂.裘(diāo) 衡.阳(héng) 弦.(xián)B.羌.管(qiāng) 不寐.(mèi) 鬓.(bì)C.霹.雳(pī) 千嶂.(zhàng) 浊.(zhú)D.雕.弓(diāo) 擎.苍(qín) 炙.(zhì)【答案】A【解析】B.鬓.(bì)——鬓.(bìn);C.浊.(zhú)——浊.(zhúo);D.擎.苍(qín)——擎.苍(qíng)。

故选A。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塞特有的声音)B.酒酣胸胆尚.开张(还)C.了却..君王天下事(了结,完成)D.身不得,男儿列.(排列)【答案】D【解析】D项中的“列”释义应为“属类,范围”。

故选D。

3.下列词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 )A.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B.何处觅知音?青衫湿!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D.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答案】D【解析】A项“亲射虎,看孙郎”,B项“青衫湿”,C项“燕然未勒”是运用典故。

故选D。

4.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四面/边声/连角起B.老夫/聊发/少年狂C.马/作的/卢飞快D.莽红尘/何处/觅知音【答案】C【解析】C项的朗读节奏应为“马/作的卢/飞快”。

故选C。

5.关于词的理解,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是古代的一种韵文形式,词都有词牌名。

每一种词牌都有固定的格律和调子,可以唱;词的句式有长有短,因而又叫长短句,它是旧体诗的一种。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是一首豪放词,“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

B.词的婉约派以秦观、李清照为代表。

词作风格委婉、绮丽。

C.词的豪放派是与婉约派对举之宋词流派。

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赏析、同步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赏析、同步习题及答案

12.词四首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12.词四首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原诗】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

【作者】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

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主题思想】《渔家傲秋思》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和忧国思乡、孤独愁苦、壮志难酬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赏析】“塞下秋来风景异”,作者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特殊的环境。

时间是秋天,地点在边塞。

风景没说好,也没说坏,只说了一个“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

“秋来”,满目萧条;“风景”越发“异”得难忍,所以雁儿毫不留恋地飞走不可。

这里表面写的是雁,实在写人。

即连大雁都不愿在这儿呆下去了,但是,边塞军人毕竟不是候鸟,他们却坚守在边塞。

“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声”,指边地的风号、马鸣、羌笛之声。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12.词四首(解析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12.词四首(解析版)

12、词四首一、单选题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塞.外(sài)千嶂.(zhàng)麾.下炙(huī)B.羌.管(qiāng)的.卢(dí)燕.然未勒(yān)C.不寐.(mèi)弦.惊(xuán)锦帽貂裘.(qiú)D.了.却(liǎo)擎.苍(qíng)俗子胸襟.(jīn)【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C.弦xián。

故选C。

2.下面诵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俗子/胸襟谁/识我?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D.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正确的节奏划分应为:俗子胸襟/谁/识我?C.正确的节奏划分应为: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D.正确的节奏划分应为: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故选B。

3.选出下列对辛弃疾的《破阵子》赏析有误的一项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A.这首词上片描述军旅生活。

下片前四句描写战斗场面。

全词共十句,前九句每句咏一事,节奏紧凑,写声绘色,形象鲜丽、生动。

B.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极雄豪、壮美的事,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作者骑着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的战马,猛力拉满霹雳作响的雕弓。

马快弦急说明战斗的激烈和不顺利。

D.“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这是作者的最高理想,写到这里已经达到这首词的最强音,它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C.错在“马快弦急说明战斗的激烈和不顺利”。

应该是:马快弦急说明战斗的激烈和顺利。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精选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精选练习(含答案)

第十二课《词四首》精选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塞.下(sài)貂.裘(diāo)如拭.(shì)B.千嶂.(zhàng)平冈.(gǎng)磨折.(zhé)C.未勒.(lè)未屑.(xiè)麾下炙.(jiù)D.羌.管(qiāng)的.卢(dì)倾.城(qīng)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塞特有的声音)B.酒酣胸胆尚.开张(还)C.了却..君王天下事(了结,完成)D.身不得,男儿列.(排列)3.下列划分句子节奏正确的一项是()x*]A.浊酒/ 一杯/ 家万里,燕然/ 未勒/ 归无计。

B.俗子/胸襟谁/识我?C.八百里/ 分麾/下炙D.酒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4..下列对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为篱下黄华开遍,秋容如拭中秋容如拭反衬了词人内心的苦闷。

B.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是相同的。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作者借用典故,把自己比喻作冯唐。

D.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是作者醉的原因。

5.下面的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满江红》中的“青衫湿”指因感叹无知音而落泪。

语出白居易诗《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

B.《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范仲淹,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岳阳楼记》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C.《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的代表作,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首创豪放词派。

D.《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

6.综合性学习活动。

我校开展“走近最美古诗文”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补全对联)请根据给出的上联,联系已学过的课文《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中的任意一篇对出下联。

上联:岳阳楼壮美雄奇,范仲淹抒写忧乐下联: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2课《词四首》课时作业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2课《词四首》课时作业

诗词四首课时练习(带答案)一、读一读,写一写塞()嶂()浊()燕()勒()寐()擎( ) 裘 ( ) 鬓( ) 骑( ) 酣( ) 遣( )麾()炙()屑( )二、按要求默写1.《渔家傲·秋思》中描写边塞特有之景的句子是: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雄心壮志的句子是:3.《破阵子·为陈同甫壮词以寄之》中练兵场景的句子是:4.《满江红》中运用谐音深入浅出地写出词人情感抱负的词句是:5.《渔家傲·秋思》中,词人借酒抒发思想之情的句子是:6.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三、下面的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满江红》中的“青衫湿”指感叹无知音而落泪。

语出白居易诗《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

”B.《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发范仲淹,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岳阳楼记》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C.《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的代表作,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首创豪放词派。

D.《破阵子·为陈同甫壮词以寄之》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

四、下列句子中没有用典的一句是()A.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B.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D.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五、细读词句,思考下列问题1.《渔家傲·秋思》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三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3.请简要赏析《满江红》中“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六、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下面问题。

1.本次上阙描绘了怎样的场面?其中“狂”字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七、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壮词以寄之》,完成下列问题。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12.词四首(学生版+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12.词四首(学生版+解析版)

《作业推荐》——词四首一、单选题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塞.外(sài)千嶂.(zhàng)麾.下炙(huī)B.羌.管(qiāng)的.卢(dí)燕.然未勒(yān)C.不寐.(mèi)弦.惊(xuán)锦帽貂裘.(qiú)D.了.却(liǎo)擎.苍(qíng)俗子胸襟.(jīn)2.下面诵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俗子/胸襟谁/识我?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D.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3.选出下列对辛弃疾的《破阵子》赏析有误的一项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A.这首词上片描述军旅生活。

下片前四句描写战斗场面。

全词共十句,前九句每句咏一事,节奏紧凑,写声绘色,形象鲜丽、生动。

B.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极雄豪、壮美的事,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作者骑着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的战马,猛力拉满霹雳作响的雕弓。

马快弦急说明战斗的激烈和不顺利。

D.“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这是作者的最高理想,写到这里已经达到这首词的最强音,它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4.下面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A.“拭”是擦拭的意思,“秋容如拭”的意思是秋色就好像是刚刚被擦拭得干干净净一样,清澈明净。

B.“四面歌残终破楚”化用“四面楚歌”的典故,与“八年风味徒思浙”一起表现民族与国家的危难和自己的命运。

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同步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同步习题及答案

12.《词四首》精品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12.词四首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人不寐,将军白发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5、《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二、赏析选择题:1、下面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渴望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解析】C分析:“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大雁飞往衡阳,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2、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又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2.词四首》配套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2.词四首》配套练习题附答案

(3)【每日读诗歌】 为使诗歌成为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特倡导“读睡”活动,
即“读一首诗再睡觉”。下面是某同学为“读睡”活动推荐
的一首诗,请你用斜线( ∕ )为诗歌正文标出咏读节奏。 寻李白(节选) 余光中 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 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 就半个盛唐
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 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 就/半个/盛唐
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13.请结合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 生!”来分析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两句表现了作者 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可怜白发生”一 句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四)阅读《满江红》,回答问题。 满江红 辛弃疾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马快弦 急说明战斗激烈的句子____马__作__的__卢__飞__快______, ___弓__如__霹__雳__弦__惊_____。
(4)女词人秋瑾在《满江红》中慨叹自己命运的诗句 是:_莽__红__尘__何__处__觅__知__音__?______青__衫__湿__________!
(1)【报道诗歌节】 请为下面的新闻稿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 5月16日,由我市文化界著名人物组成的诗歌节 开幕式策划组,与诗歌节执委会相关工作人员就开 幕式整体方案进行商讨。
据悉,诗歌节开幕式将于7月15日在市大剧院举行,主题为 “重访诗仙故里,腾飞诗国大梦”。按照目前暂定的方案内容: 开幕式演出前,将特邀本地大学生扮演部分著名诗人,在主会场、 分会场、市区主要景点,进行大型现场行为秀《风流人物》表演, 营造出古今诗人重访“诗歌故乡”的人文景观,为诗歌节开幕宣 传造势;开幕式现场将通过优秀作品汇演、观众实时互动等活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2课《词四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2课《词四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12.词四首一、直接性默写。

(1)四面歌残终破楚,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

(3)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将军白发征夫泪。

(5)为报倾城随太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7)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_______________。

(8)身不得,男儿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

二、理解性默写。

(1)《渔家傲·秋思》中借咏物表达边塞异常荒凉孤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渔家傲·秋思》中书写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用孙权射虎的典故抒写自己出猎时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达作者虽年事已高,但壮志不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和为国建立功绩的远大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通过场面描写渲染将士们的昂扬斗志和豪壮的声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词四首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衡.阳(héng) 浊.酒(zhuó) 羌.管(qiāng) 擎.苍(qíng)
B.貂.裘(diāo) 鬓.微霜(bìn) 麾.下(huī) 霹.雳(pī)
C.的.卢(dí) 雕.弓(diāo) 蛾.眉(ě) 未屑.(xiè)
D.青衫.(shān) 胸襟.(jīn) 肝.胆(gān) 遣.冯唐(qiǎn)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B.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D.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3.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B.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4.下列句子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A.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B.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D.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5.默写。

(1)浊酒一杯家万里,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 ,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渔家傲·秋思》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句子是:
, 。

(4)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文笔豪迈奔放,有江河一泻千里的气概,词中表达词人渴望得
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 ?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现激烈的战斗场景的句子是:
, 。

(6)《满江红》中借写明快秋景来衬托词人的心情的句子是: ,。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渔家傲·秋思》,回答问题。

6.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二)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问题。

8.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画面,并简要分析“卷”字的表达效果。

9.通读全词,结合内容分析这首词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太守形象。

(三)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回答问题。

10.“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11.词人自称这是一首“壮词”,试结合具体词句,说说“壮”体现在哪里。

(四)阅读《满江红》,回答问题。

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3.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清] 纳兰性德①
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

客中谁与换春衣。

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

信回刚道别多时。

[注] ①纳兰性德:皇帝侍卫,长期护驾在外。

本词作于纳兰性德随康熙出游期间。

14.“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

(2分)★
15.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回答。

(4分)
三、综合实践
16.为了了解九年级学生阅读诗歌的情况,有人对某校九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1)请分析下面的统计表,用简要的语言说说你从中得出的结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你主动积累诗词名句吗?
你是否主动背诵诗词?
你课外有兴趣阅读诗词吗?
(2)[2019·安徽]校学生会开展“读古诗·长知识”活动,请按要求修改活动通知。

①通知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的写法是“”。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③通知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参考答案:
1. C
2. C
3. A
4.A
5.(1)燕然未勒归无计
(2)了却君王天下事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5)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6)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6.上片侧重描写,下片侧重抒情。

表达了词人慨叹功业未立和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7.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8.随从出猎的人员个个戴着华美艳丽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从山冈上席卷而过。

一个“卷”字,极言出猎队伍行走之快,人数之多,描绘出壮观的出猎场面,表现了出猎者高昂的情绪和抖擞的精神。

9.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英武豪迈、弯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太守形象。

10.指的是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

11.开篇即言“醉里挑灯看剑”,可谓壮怀激烈。

接着主要写战场上的情景:号角连营,分炙、奏乐、点兵,马快、弦鸣。

这些情景再现,既是词人曾经驰骋沙场的回忆,也是他渴望回到战场的心声,可谓豪情万丈。

词的结尾,放言“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是快人快语。

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感叹“老之将至”,也暗指壮志难酬,这给“壮词”更增加了慷慨悲凉的色彩。

12.表达了词人对外国列强进逼、中华大地前途危殆的忧思和自己走上革命道路前夕的复杂心情以及投身革命的雄心壮志。

13.引用典故,抒发了词人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心情。

14.春天,杨柳依依,从南方归来的大雁列队北飞,词人在柳丝轻拂的道路上打马远行。

15.远离家乡的惆怅,对亲人与家乡的思念,对侍从生活的厌倦。

(答出两点即可)
16.(1)(示例)结论:学生诵读诗歌积极性不高,背诵诗歌就是为了考试及老师要求,课外不愿
涉猎诗歌,诵读诗歌现状不容乐观。

建议:应培养学生诵读诗歌的兴趣,拓展诵读诗歌的范围,创造和谐积极的诵读环境。

(2)①竟答竞答
②将“召开”改为“举行”。

③在日期上方添加署名“校学生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