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社会与风险治理
风险社会与风险治理——基于全球化视角分析
![风险社会与风险治理——基于全球化视角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8fbe4b1f121dd36a32d82e8.png)
风险社会与风险治理——基于全球化视角分析摘要: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最为突出最为重要的社会现象;成为认识当代社会和全球发展的基本语境。
而全球化的重大后果之一就是使我们不可避免地进入风险社会。
在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存在着许多不稳定因素。
在这样一个风险社会中当务之急是培育和建立风险治理的机制体制,形成风险治理的共识与合力,最终实现风险善治。
关键词:全球化;风险社会;风险治理全球化带来的影响是多维度的、复杂的。
弗里德里克·詹姆逊概括为“技术的、政治的、文化的、经济的、社会的”五种不同的形式。
不管是被动的卷入还是主动的迎合,全球化的影响已经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哪一个国家或社会能够游离于全球化影响之外。
进入21世纪,中国在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发展,在经济转轨、社会转轨的关键时期,转型风险和全球风险双重叠加使得我国的风险境遇更加复杂,不仅风险数量多,而且性质复合——过程风险与结构风险共振。
因此正确认识风险社会,建立风险治理的有效机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风险社会的背景贝克说,人类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各种社会形态从一定意义上说都是一种风险社会,因为所有有主体意识的生命都能够意识到死亡的危险。
风险在人类社会中一直存在,但只是在近代之后随着人类成为风险的主要生产者,风险的结构和特征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在现代社会中的表现与过去已经有本质的不同。
传统风险的表现形式以自然灾害为主,因而就其自然的不变性所带来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如地震、洪水、海啸等;但现代风险社会的形成是人的因素作用的结果。
现代科学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为人类创造了数不胜数的享受安全和成就生活的机会,同时也给我们带了“毁灭性的进步”,如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环境污染等工业化的副作用。
风险社会的到来,不仅带来了社会面貌的嬗变,而且导致人类思维范式和行为模式的改变,甚至从制度和文化上改变了传统社会的运行逻辑。
一句话,风险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性特征和理解世界的无所不包的背景。
风险社会理论下的城市风险治理的必要性
![风险社会理论下的城市风险治理的必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99f1f9cc6137ee06eef9180d.png)
二 、 险社会理论与风险社会 风
1风 险 社 会 理 论 的 提 出 .
“ 风险社会 ” 1 8 是 9 6年 由德 国学者乌
尔 里 希 . 克在 《 险 社 会》 书 提 出 的 。 贝 风 一
尽管风 险此 前并非一个新词, 如此鲜 明 但 地将“ 险社会 ” 为人类 发展 的一个新 风 划
与 风 险 社 会 的 差 异 , 形 象 地 描 述 : 阶 级 他 “
“ 风险 ”“ 突 ”“ 、冲 、 危机 ” 灾难 ” 与“ 是 现代社会越来越 常见的词 语, 它们都给 人
带来 负面影 响,使人 感到紧张和压力 , 身
处其中部想极力趋利避 害。 但是它们还是
有很大区别: 关 于 冲 突 。 尔 ・ 克 思认 为 , 突缘 卡 马 冲 起 于 资源 分 配 不 平 等 。 稀 缺 资 源 上 的 分 在
阶 段 , 实 具 有 开 创 性 , 由 于 它 与 社 会 确 且 发展 的 实 际 状 况 相 呼 应 , 唤起 了人 们 极 大
一
、
风险的涵义辨析
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事件E 4 ] 。因此 , 危机强 调的是 已经呈现的事件, 一种事实。 关于灾难 。澳大利亚学者 w 尼克・ . 卡 特 认为 : 灾 害是一种 突发 的或逐渐 积 累 “ 的 自然或人为事件 。 它的侵害是如此之严
凶而给 人类 的生存和 社会 的发展 带来 不 利后果 的祸 害 ”1。可 以看 出 , _ 5 灾难突 出
的 表 现 为 严 重 的损 害性 后 果 。 关 于 风 险 。风险 (ik … 词源 于 拉 J Rs) ’ 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S c r , 词义 在 I崖 中航 行 ”其 ia e 其 J l l , 蕴 含 之意 是“ 险 的 可 能性 ” 风险 与 其 它 危 。 j 个 概念 的最 火 区别 ,就 在 r它是 … 种 两
社会风险评估与社会风险治理
![社会风险评估与社会风险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9aea5be2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60.png)
社会风险评估与社会风险治理社会风险评估与社会风险治理是当今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社会问题和风险逐渐浮现,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挑战。
因此,对社会风险的评估和治理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社会风险评估是指对社会各个层面可能带来不利影响的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和预测。
这些风险可能涉及环境、经济、政治、人类行为等多个方面。
社会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的脆弱性和可持续性,并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以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首先,社会风险评估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全面分析社会风险的来源和形成机制。
例如,社会经济的不平等分配可能导致社会冲突的加剧,环境污染可能引发公共卫生危机。
了解风险源头是评估的第一步,只有清楚了风险的起因,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治理。
其次,社会风险评估需要综合运用各种评估方法和工具。
传统的评估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案例研究等。
现代科技手段的发展也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模型等,能够更准确地预测风险的发生概率和程度。
评估的结果不仅应该是定性的,还应该是定量的,以便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
社会风险治理是对评估结果的响应和处理过程。
治理的目标是减轻风险的影响,保障社会稳定和公众利益。
首先,治理需要统筹兼顾,以避免单一措施的片面性。
例如,社会经济不平等问题可以通过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提高教育水平等多方位的努力来解决。
其次,治理需要注重协调与合作,因为社会问题往往需要不同部门和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例如,环境污染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齐心协力,落实环境保护措施。
在社会风险治理中,风险沟通和公众参与也至关重要。
只有将信息传递给公众,并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才能提高社会风险治理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例如,当地政府在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时,应该广泛开展听证会或座谈会,邀请公众参与决策过程,形成合理的共识。
最后,社会风险治理需要监测和评估效果,及时调整措施。
课题研究论文:风险社会背景下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
![课题研究论文:风险社会背景下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31a7fba0a8956bec0875e344.png)
80254 社会其它论文风险社会背景下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一、风险社会及其对治理提出的新要求(一)风险社会的内涵“风险社会”这个概念由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首先提出,这里风险指的是:“完全逃脱人类感知能力的放射性、空气、水和食物中的毒素和污染物,以及相伴随的短期和长期的对植物、动物和人的影响”,现代风险社会具有以下几点特征:第一,现代社会风险是围绕“人”而产生的各种风险,其中包括由于人类活动所带来的未知性后果、人类活动导致自然环境的未知变化、社会制度本身缺陷所带来的风险。
第二,现代社会风险具有一般风险所有的不可预见性和无法度量性。
第三,现代社会风险具呈现全球化和高危化趋势。
(二)风险社会对国家治理提出的新要求首先,风险社会背景下,政府应当高度关注风险预防和治理工作,将其纳入到核心职能当中。
如今,巨大的风险可能使得多年积累的财富化为乌有(亚洲金融危机),政府非常有必要将社会风险管理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其次,政府应当提高对自然、社会风险的预见能力。
尽管风险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但是政府作为一国资源和信息的最终掌握者,识别和预警风险并非绝无可能,政府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理性评估事项收益和风险的得失。
第三,政府应当具备较强的宏观驾驭能力的同时拥有合作精神。
风险的全球性和高扩散性使得一些局部事件可以迅速演化为全国性社危机。
政府应当具有强有力的宏调控手段,同时与他国政府、社会力量积极寻求合作,果断而坚决地阻止事态进一步恶化。
第四,制度化风险的存在要求政府不断完善政府管理体制,着力构建民主、公平、开放的社会体系。
中国当下面临的最严峻的社会风险是制度风险,其中主要包括:制度转轨风险;以收入差距为核心的社会差距的扩大;信息的流动和控制以及金融危机等。
虽然社会风险的防治看起来更依赖于政府的调控,但事实上更加需要畅通的信息沟通,高度的社会合作和公民的自觉配合。
二、风险社会下我国国家治理面临的困境结构性失效涉及以国家为中心构建的整个治理结构,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国家治理能力的软弱,政府无法承担应有的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众安全的功能,更无法保证市场和公民社会的正常运行;另一种是政府与公民社会、市场的关系不平衡,甚至僭越了他们的功能,从而诱发了后两者的失效,造成众多的社会问题。
风险管理风险社会的应对方法
![风险管理风险社会的应对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532fab7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ab.png)
风险管理风险社会的应对方法风险管理在风险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风险的增加和多样化,社会面临着诸多新型风险,包括环境污染、自然灾害、金融风险、网络安全等等。
为了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安全、健康,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以下是几种应对方法:1. 提升风险意识:个人、组织和社会应该提高风险意识,认识到潜在的风险,并通过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来增强对风险的认知。
这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风险的本质、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影响。
2. 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并及时发布警告和预警信息,使公众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损失和危害。
3. 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明确风险的防范责任和规范,以鼓励个人和组织履行风险管理的责任,并提供必要的监管和支持。
4. 建立风险共担机制:风险社会中,风险往往是分散和多元化的。
个人和组织应当加强合作,在风险管理方面进行共同研究和合作,分享信息和经验,形成共同的风险管理机制。
5. 强化技术创新和科学支撑:在风险社会中,科技创新和科学支撑是应对风险的关键。
投入更多的资源和资金用于研发和应用科学技术,以提高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以便更好地应对和应对不断变化的风险。
6. 加强教育和宣传:风险管理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加强风险管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人们在面对风险时的自我防护和适应能力。
7. 加强国际合作:风险问题是世界性的,需要跨国界合作。
各国应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和信息,共同应对跨国和全球性风险。
同时,国际组织和机构应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协助和支持,加强全球风险管理的合作。
总而言之,风险管理是保障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风险社会中,应采取综合措施,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预警和评估,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合作和创新,加强宣传和教育等,以应对日益增多和复杂化的风险挑战。
风险社会与政府社会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
![风险社会与政府社会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https://img.taocdn.com/s3/m/bc20cc48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a2.png)
风险社会与政府社会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标题:风险社会与政府社会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引言概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风险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份。
在当今的社会中,风险管理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议题。
本文将探讨风险社会与政府社会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以期为建设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做出贡献。
一、风险社会的特点1.1 风险多元化:现代社会面临的风险类型日益增多,包括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经济危机等。
1.2 风险全球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风险也变得更加全球化,一个国家的风险可能会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
1.3 风险社会的不确定性:许多风险事件都具有不确定性,难以准确预测和控制。
二、政府社会风险管理能力的现状2.1 能力不足:一些政府在面对复杂的风险事件时,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力,导致应对不力。
2.2 缺乏协同机制:政府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导致在应对风险事件时浮现信息不畅通、责任不明确等问题。
2.3 缺乏应急预案:一些政府在面对突发风险事件时,缺乏完善的应急预案,导致应对不及时、不得力。
三、提升政府社会风险管理能力的途径3.1 建立风险管理机构:政府应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负责统筹协调各部门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工作。
3.2 加强信息共享:政府各部门应加强信息共享,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以便及时获取和传递风险信息。
3.3 制定应急预案:政府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事件进行预案制定和演练,提高应对风险事件的能力。
四、加强政府社会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要性4.1 保障社会稳定:政府有效管理风险能够保障社会的稳定,减少风险事件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4.2 促进经济发展: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4.3 增强社会信任:政府有效管理风险能够增强社会对政府的信任感,提高政府的管理效能。
五、结语风险社会与政府社会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是当前社会管理的重要课题。
政府应加强风险管理机构建设,加强信息共享和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风险事件的能力。
社会风险与社会治理
![社会风险与社会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5635927d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c4.png)
社会风险与社会治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社会风险不断增加,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社会治理作为一种对社会风险进行有效管控的方式,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就社会风险与社会治理进行探讨,从不同角度分析社会风险的成因、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治理机制的构建。
一、社会风险的成因社会风险的产生有多种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
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社会阶层的分化加剧,这使得社会风险不断累积。
另外,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也是社会风险的重要成因。
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产业不断落后,许多人面临技能失业的危险。
此外,社会风险还与环境问题、犯罪等因素密切相关。
二、社会风险对社会的影响社会风险的存在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首先,社会风险会导致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加剧,加剧社会的不稳定。
贫富差距扩大、阶层固化等问题引发了社会的不满和不安,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
其次,社会风险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失业、贫困等问题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降低整体生产力,制约经济的持续增长。
三、社会治理的含义社会治理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来应对和化解社会风险,达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目的。
社会治理包括政府的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以及社会各界的参与等方面,是多方合作的结果。
四、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政府在社会治理中担负着重要角色。
首先,政府应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减轻社会风险对弱势群体的冲击。
其次,政府应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社会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同时,政府应促进产业转型和就业创造,为社会风险的化解创造条件。
五、强化法治建设法治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支撑。
完善法律体系、加强执法力量和提高司法公正是加强社会治理的关键。
同时,要加强法律意识和法律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法律素养,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社会风险的发生。
六、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
各类社会组织应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工作,发挥自身优势和专业性,为社会风险的管控和化解提供支持。
社会治理与社会风险防范
![社会治理与社会风险防范](https://img.taocdn.com/s3/m/3783fd71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21.png)
社会治理与社会风险防范社会治理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对社会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导向的管理和调控。
而社会风险则是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可能导致不稳定和不安全的因素。
社会治理与社会风险防范密切相关,二者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是现代社会稳定和安全的重要保障。
社会治理的核心目标是实现社会稳定、繁荣与和谐。
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提高社会公正和公平,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全。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社会治理不仅需要政府的领导和参与,还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政府应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增强管理能力。
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治理,形成共治局面,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社会风险防范是社会治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目标是对社会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社会风险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风险等。
面对这些风险,社会应当采取主动措施,避免其扩大和蔓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预防是最有效的方式,社会各方应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建立健全应急机制,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社会治理与社会风险防范的实施需要各方的共同协作和努力。
政府应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提供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共利益。
同时,政府还应主动引导和促进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的发展,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发挥各方作用。
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加强自我教育和自律,提高法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在社会治理与社会风险防范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社会治理的精准化和智能化,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同时,信息化技术也有助于风险信息的快速获取和传播,加强社会对风险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总之,社会治理与社会风险防范是现代社会稳定和安全的重要保障。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强沟通和协作,形成共识,制定有效的制度和措施,推动社会治理和风险防范工作的深入开展。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建设一个安定、和谐、繁荣的社会。
社会风险与社会治理机制
![社会风险与社会治理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8a08c768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5b.png)
社会风险与社会治理机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中的各种风险也不断增加。
这些风险可能来自自然灾害、经济危机、社会动荡等多种情形。
如何应对这些风险,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安全,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社会治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社会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在现代社会中,风险是我们无法避免的存在。
然而,社会风险是可以被预防和控制的。
例如,针对自然灾害的风险,可以通过加强环境保护、科学规划城市建设来减少灾害的发生;对于经济风险,可以通过完善金融监管、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来减少金融风险的扩散。
因此,社会治理机制的建立应该以风险防控为核心。
其次,社会治理机制的建立需要多方参与。
社会治理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而是需要各方的共同参与。
在社会风险管理中,政府、企业、专业机构和个人都有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政府应该起到监管和管理的作用,提出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加强风险防范和管理能力,尽量减少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专业机构可以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提供风险评估和处理的方法。
而个人则应该增强自身素质和意识,积极参与到风险管理中去。
另外,社会治理机制的建立还需要强调公平和公正。
社会治理的目标是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在面对风险时,我们应该坚持公平和公正的原则,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避免资源的不均分配加剧社会矛盾。
同时,社会治理机制也要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保证治理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此外,社会治理机制的建立还需注重创新。
社会风险是多变的,需要不断创新的方法和手段来控制和应对。
通过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应急能力,提高社会的应对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同时,吸纳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推动社会治理机制的不断创新和完善。
总之,社会风险与社会治理机制是相互关联的。
社会风险的存在不可避免,但是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治理机制,我们可以预防和控制风险,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风险社会与风险治理的哲学反思
![风险社会与风险治理的哲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af77a22cfc789eb162dc805.png)
体 所将 经 受 的 危 险 ( a gr , 一 方 面 指 所 进 dn e) 另
行 的 冒险 活 动 ( e tr), 者 强 调 客 观 的 风 险 vnue 前 实在 , 者强调 风险的属人性 , 后 冒险 意 味 着 机 遇
险 与 威 胁 流 变 性 和 复 杂 性 ; 是 属 人 性 , 只有 对 人 二 即
识 与合 理 应 对 风 险 , 行 积 极 的 风 险 治 理 是 协 进
调 社会 平 衡 发 展 , 现 社 会 和 谐 的关 键 因素 。 实
一
的 实 践 造 成 危 害 的 危 险 才 能 称 之 为 风 险 , 时 同
对 不 同 主 体 而 言 风 险 具 有 不 同 的表 现 形 式 和 危
险 后 果 ; 是 二 重 性 , 风 险 既 可 能 导 致 重 大 的 三 指
威 胁 与 损 失 , 是 对 未 来 时空 的 拓 殖 , 现 了 新 也 展 的机遇与挑战 ; 四是 扩散 性 , 险 能在 较 短 的 时 风
i 关键词 :风 险社会 ;自反 ;责任伦理
j 作者简介: 潘斌(98一 , 湖北武汉人, 17 ) 男, 哲学博士,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讲师, 研究方向为现代社会理论。
; 基金项 目 :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 项 目(8 Z 03 ; 东师范大学冯 契基 金项 目 0C X 0 )华
险社会 ” 中。 之 风 险 社 会 的生 成 是 现 代 性 的必 然后 果 与 制 度 效 应 。在 前 现 代 与 早 期 现 代 , 所 面 对 的 风 人
和 “ 崖 ” 不 稳 定 性 ) 双 重 含 义 。【 悬 ( 的 【 】
意 大 利 语 中演 变 为 r c i o或 r c i, 方 面 指 个 s i ho 一 s
风险社会与政府社会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
![风险社会与政府社会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https://img.taocdn.com/s3/m/72ef7133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7a.png)
风险社会与政府社会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一、引言风险社会是指在现代社会中,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逐渐显现的社会形态。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政府的社会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变得尤其重要。
本文将探讨风险社会的特征,以及政府在社会风险管理方面的角色和能力的提升。
二、风险社会的特征1. 多元化的风险:风险社会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风险,包括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社会矛盾等。
这些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对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为了挑战。
2. 风险社会的扩散:由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风险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和扩散。
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风险往往会对其他国家或者地区产生连锁反应。
3. 风险社会的不对称性:社会风险的影响不均衡地分布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弱势群体更容易受到风险的冲击,从而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
三、政府在社会风险管理中的角色1. 风险识别和评估: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评估各种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风险预警和应急响应:政府应该建立高效的风险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组织应急响应工作,减少风险事件对社会的伤害。
3. 风险管理和监管: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加强对风险活动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社会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4. 风险沟通和参预:政府应该积极开展风险沟通工作,向公众传递风险信息,增强公众对风险的认知和理解,并鼓励公众参预风险管理决策的过程。
四、政府社会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1. 加强风险管理机构建设:政府应该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加强组织和人员的培训,提高风险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2.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政府应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方责任和权利,为风险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3. 推动科技创新:政府应该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升风险管理的能力,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风险预测和应急响应。
风险社会中的风险治理原理
![风险社会中的风险治理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45c4e044a7302768e9939b0.png)
第 2期
20 09年 6月
南 京工 业大 学学 报 ( 会科 学版 ) 社
风 险 社 会 中 的风 险治 理 原理
张康 之 , 熊 炎
( 中国人 民 大学 摘 公 共 管理 学 院 , 京 北 10 7 ) 0 82
要 : 类 已经进 入 一个风 险社 会 , 是 , 人 但 在人 类 所 面对 的风 险 中 , 大 多数 风 险是 由处 于 中心 地 带 绝
应对 风 险 的问题 时 , 们 认 为 , 需 要 打 破 现有 的 我 也 中心 一边 缘结 构 , 只有 当人类 完成 了“ 中心化 ” 去 的 任务 , 能建立 起合 作应 对 风险 的行 动方 略 。 才
一
、
风 险社 会 及 其 风 险 分 配
德 国学 者 贝 克 认 为 , 类从 2 纪 末 开 始进 人 0世
【 中图分类号】 C 1 9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7 — 27 20 )2 00 — 5 6 1 78 (09 0 — 05 0
动 正在 挑 战我们 所生 活着 的世 界 , 它意 味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类社 会将 发 生结 构性 的变 革 , 中 , 破 现 有 世 界 的 中 其 打
Ab t a t Ma id h se ee ik o it Ho v r mo to h s sf c d b n id a e ma e b ep o l n s r c : nkn a ntr d a rs y s cey. we e . s fte r k l e y ma k n r d y t e pe i i a h te c nrla e S n et esr cu ft e id sra o it sac n e- d e o e, e p o l n t ec n e rd cn e h e ta ra. ic h tu t r o n u tils eyi e tre g n t e p e i e trp o u igt e h c h h h i k lo h v h o ro k a o ain,l y ip th n m u c sf l rs sas a e te p we frs lc to awa s d s ac i g t e s c e su l a d ma n o e i e f n e a e i l h y, n kig t s n t r g stk h h i mo s s.n o d rt h n e ti iu t n,ti e e s r ob e k te c ne - d e sr cu e S a e p e C r e i r r k I r e o c a g h s sta i i sn c sa y t r a e t re g tu tr , O t tp o l a wok o h h n tg t e n d a ig wi e rs s. o e ri e n t t k h l h h i Ke r s: s y s cey;ik d s ac ig; e t re g t cur y wo d r k o it rs ip thn c ne - d e sr t e i u
社会风险与社会治理
![社会风险与社会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bfd68f6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d2.png)
社会风险与社会治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社会风险的关注也逐渐加强。
社会风险不仅仅对个人造成威胁,也对整个社会秩序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社会治理成为应对社会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社会风险与社会治理的关系。
一、社会风险的类型及对社会的影响社会风险包括自然灾害、经济危机、环境污染等多种形式。
这些风险因素不仅给人们的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潜在威胁,还对社会稳定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首先,自然灾害是社会风险的常见类型。
地震、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的频发给社会带来巨大压力,令国家、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都面临应对的挑战。
灾难的发生不仅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直接影响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
其次,宏观经济危机也是一种常见的社会风险形式。
金融危机、经济大萧条等事件的爆发对整个社会造成重要影响,导致失业率上升、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
这也为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运用有效的机制来调节市场波动和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此外,环境污染也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风险。
工业化进程和能源消耗的增加导致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排放,给大气、水源和土壤带来严重问题。
环境污染不仅危害人们的健康,还对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因此,应对环境污染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向之一。
二、社会治理对社会风险的回应社会治理作为一种响应社会风险的措施,涵盖着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行为。
首先,政府承担着监管和管理社会风险的责任。
政府需要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来规定和引导社会中各种行为,以减少风险因素的发生和传播。
例如,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政府要发挥统一指挥的作用,组织抢险救援,保障人民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
在经济危机中,政府需要制定稳定市场的政策,保障就业和社会稳定。
在环境污染问题上,政府需要加强环境保护的监管和执法力度,推动绿色发展的实施。
其次,社会组织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组织和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参与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与社会风险管理
![社会治理与社会风险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b00d31d6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47.png)
社会治理与社会风险管理社会治理是指通过各种制度和手段,调整社会关系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
而社会风险则是指社会中出现的各种可能对社会发展和稳定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
社会治理与社会风险管理密切相关,互为影响、相互促进。
社会治理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表现出不同的模式和途径。
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是一种基于人民主体地位和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强调社会共同治理,着力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社会风险管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着眼于识别、评估和应对各种潜在和现实的社会风险。
在现代社会,社会风险多种多样,如经济风险、自然灾害风险、公共安全风险等。
社会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有效的措施和手段,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保障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公众利益。
社会治理与社会风险管理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首先,社会治理的目的之一是通过各种手段和制度来预防和化解社会风险。
例如,加强法制建设、推进社会组织、提高公民素质等,都有利于预防和应对各类社会风险。
其次,社会风险的管理和应对需要借助社会治理的力量和机制。
例如,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社会治理需要调动政府、企业、社区和公众等多方力量,形成合力,及时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的传播和扩大。
进一步地,社会治理与社会风险管理需要依靠社会各界的参与和共同努力。
社会治理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需要企业、社区、公众等广泛参与。
每个人都有责任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而社会风险的管理也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形成风险管理的多元化、全面化机制。
最后,社会治理与社会风险管理在实践中相互影响、相互推动。
社会治理的完善和提升有助于更好地应对和管理各种潜在的社会风险。
而社会风险的管理和控制也能够促进社会治理的改进和创新,提高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综上所述,社会治理与社会风险管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社会治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保障,使社会风险得以预防和化解。
社会风险识别与治理
![社会风险识别与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d975fd5a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2b.png)
社会风险识别与治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生活中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
风险不仅包括自然灾害、疾病传播等,还包括社会风险,如经济危机、恐怖袭击等。
为了保护公民的安全和促进社会稳定,社会风险识别和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社会风险是指由社会活动、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引起的生命和资产等方面的各种潜在和实际威胁。
对于社会风险,我们需要通过风险识别来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治理。
社会风险识别主要包括风险评估、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是指评价某一风险事件在某一时间、某一区域或某一人群中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的严重程度,并确定其优先级和应对措施。
评估过程不仅要考虑常见的风险,还要注意新兴风险或复合风险。
在风险评估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如历史数据、观察数据和实验数据等。
在数据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利用专家问卷调查、专家会议等方法来进行评估。
风险分析是指对某一具体风险事件所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明确风险事件的根源、特点和内在机制,为风险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风险分析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如从技术、政策、人文等方面进行分析。
通过风险分析,可以趋向正确的决策和措施,避免当风险具有难以处理的特殊性时采取不当的应对措施,引发意想不到的结果。
风险管理是根据风险评估和风险分析的结果,制订并实施预防控制和应急治理措施的一个综合性管理过程,是保障公共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
在风险管理中,需制定有效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的风险管控计划,发现、跟踪风险事件,并及时进行应急处置。
风险治理不仅要求政府有着权威、有力的监管作用,而且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
要做好社会风险识别和治理,必须提高社会信任,尤其是政府和公共机构的信任度,构建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社会群体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应变能力。
具体来说,社会管理者需要建立风险研究机构,完善政策和法律体系,发动民间组织和媒体等,形成多元化的风险群体参与机制。
在风险治理中,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手段也不可忽视。
社会风险与社会治理
![社会风险与社会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241b0a28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03.png)
社会风险与社会治理社会风险与社会治理:寻求有效应对之道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各种社会风险也随之而来。
社会风险涵盖了各个领域和层面,如环境污染、社会矛盾、经济危机等。
这些风险给社会稳定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社会治理也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本文旨在探讨社会风险与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并探索有效应对的策略与方法。
首先,社会风险与社会治理是相互关联的。
社会风险的出现往往与社会治理的不完善或不合理有关。
例如,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反映了管理体制和监管机制的不健全,而社会矛盾的激化则折射出社会治理的不公平和不合理。
因此,只有从根源上解决社会风险,才能构建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其次,社会治理是社会风险的有效化解之道。
社会治理涉及政府、企业和个人等多个主体,需要各方合力共同推进。
政府在社会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要加强社会监管和预警机制建设,及时掌握社会动态,及时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
企业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不仅仅追求经济利益,还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公益。
个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应该加强自我约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只有协同治理,方能有效化解社会风险,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社会治理需要加强制度建设。
制度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保障,良好的制度可以调节各方的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例如,环境保护领域应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建立严格的违法处罚制度;经济领域需要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防止垄断行为的发生。
只有健全的制度,才能为社会治理提供良好的框架和规范,从而减少社会风险的发生。
此外,社会治理还需注重调和社会矛盾。
社会矛盾是社会风险的源头,只有解决好社会矛盾,才能化解社会风险。
调和社会矛盾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要倾听不同声音,妥善处理矛盾冲突,推动社会和谐稳定。
例如,针对劳资关系的矛盾,政府应加强调解工作,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对于社会贫困问题,企业可以加大扶贫力度,提供岗位机会和培训机会。
强化社会风险治理
![强化社会风险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5c7c63c5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6b.png)
强化社会风险治理社会风险治理是指对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一种行为。
为了保护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利益,各国政府和社会组织都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来强化社会风险治理,以减少风险事件对社会的影响。
本文将从加强社会风险防范、建立风险治理体系和促进风险治理创新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强化社会风险治理。
一、加强社会风险防范社会风险的防范是社会风险治理的基础。
在加强社会风险防范方面,首先应该加强对风险源头的监管和控制。
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对潜在风险的预警监测和评估,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和减少风险因素。
其次,要加强对公众的风险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通过组织宣传活动、开展培训课程等方式,提高社会大众对风险的认知并学习相应的防范知识和技能。
此外,强化技术防范手段也是加强社会风险防范的重要途径,例如在城市规划中考虑自然灾害风险、推广应急救援技术等。
二、建立风险治理体系为了实现社会风险治理的全面性和连续性,建立一个完善的风险治理体系至关重要。
首先,应建立健全的社会风险监管机制。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社会风险的监管和评估,及时发布风险预警信息,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标准。
其次,需要建立风险管理和应急处置机构。
这个机构可以适时组织风险调查、风险评估和风险管控,同时负责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另外,还应建立全社会参与的风险治理机制。
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公众等各方应积极参与风险治理,形成合力。
三、促进风险治理创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各种新的风险不断涌现,要想有效治理这些新的风险,就需要不断创新风险治理的理念和方法。
首先,应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风险治理的结合。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升风险管控和应急处置的能力。
其次,要鼓励开展风险管理和应急处置的研究与实践。
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开展相关的研究与实践,积累经验和教训。
最后,要提倡风险共担和分级负责的原则。
社会各方应共同承担风险管理责任,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公众共同参与风险治理。
风险社会与政府社会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
![风险社会与政府社会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https://img.taocdn.com/s3/m/7a2f14f7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c7.png)
风险社会与政府社会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一、引言风险社会是指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人们面临的各种风险不断增加,对社会稳定和个人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风险管理能力,以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本文将探讨风险社会的概念、特征,以及政府社会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方法。
二、风险社会的概念和特征1. 风险社会的概念风险社会是指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科技进步、环境变化、经济发展等原因,人们面临的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加,社会稳定和个人生活受到威胁的社会形态。
2. 风险社会的特征(1)多元化的风险:风险社会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风险,包括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经济危机、社会矛盾等,这些风险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不确定性的增加:风险社会中,人们面临的风险具有不确定性,难以准确预测和评估,这增加了社会管理的复杂性。
(3)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使得风险跨越国界,国家之间的风险相互关联,需要进行跨国合作和协调,增加了政府的管理难度。
(4)社会责任的转移:在风险社会中,个人和企业的风险责任不再是单一的,政府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风险管理责任。
三、政府社会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方法1. 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政府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预警、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环节。
通过建立统一的风险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应对,提高管理效率。
2. 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能力政府应该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能力,建立健全的风险监测系统,及时获取各类风险信息,并进行准确的预警。
通过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和数据分析技术,提高风险预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 加强风险评估和管控能力政府应该加强风险评估和管控能力,制定科学的风险评估指标和方法,对各类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控。
同时,建立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和义务。
4. 加强风险应对和危机管理能力政府应该加强风险应对和危机管理能力,建立灵活的应急响应机制,及时组织应对措施,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
风险社会与风险治理
![风险社会与风险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11def98884868762caaed5ad.png)
5 3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公共危机安全管理系统研究”(项目编号:03J ZD0021)的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09201211 [作者简介]张成福,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研究;陈占锋,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危机管理与风险管理研究;谢一帆,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危机管理与风险管理研究。
风险社会与风险治理3张成福,陈占锋,谢一帆(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872)[关键词] 风险;风险社会;风险治理[摘 要] 风险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性特征和理解世界的无所不包的背景。
风险社会的根本选择在于风险治理。
应尽快将风险治理纳入议程,在政府和全社会培育和建立风险治理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和保障条件,形成风险治理的共识与合力,最终实现风险善治。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2826(2009)0520005207 突发公共事件不断发生,危机常态化已现端倪。
实践一再证明,认识危机,解决危机,局限于危机本身就显得捉襟见肘。
危机的内核是风险,将着眼点从危机转向风险,从如何预防和处置危机转向如何理解和管理风险,是认识危机的更高境界,也是解决危机的根本之道。
尤其在风险社会的现实背景下,风险因素异常活跃,风险局面纷繁复杂,只有尽快将风险治理纳入议程,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治理,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危机频发的严峻态势,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对风险的基本认识风险的典型定义可界定为影响未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的某种不确定性,也可用函数表示为事件发生的概率与后果的乘积。
风险的本质是不确定性,只要具有不确定性,就会存在风险。
实际上,任何事情和行为都有发生意外的可能,亦都存在风险。
作为一个复杂概念,风险具有一系列的双重属性:(1)客观性与主观性。
一方面,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社会风险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社会风险与社会治理现代化](https://img.taocdn.com/s3/m/42a4ee0f195f312b3069a594.png)
的要求,社会治理日益聚焦社会问题,突出问题导向。
社会风险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社会风险的主要特征
全 球
全球化背景下,社会风险具有有跨时空特色,全体性的整体风险愈 来愈多,且经常性地波及到每个人。全球化让整个世界联系成为一个
性 紧密的整体,使得即使是局部性的风险也很容易迅速蔓延至更广泛的
和 世界范围内,从而造成更大的影响。比如SARS和诞生于华尔街的金融
社会风险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社会风险的主要特征
人 为 性
在人类改善基本生存环境的同时,人为风险开始显现,并呈现不断扩大的态 势。吉登斯认为“人造风险”,是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进入到风险社会的重要标 志。而“人造风险”的出现并逐渐成为社会风险的主要形式,则源于人类工业理 性狂妄野心的无限膨胀和驾驭这种野心的社会制度的日渐衰落。可以说,风险社 会的形成从总体上说是人类工业理性滥觞以及社会在组织制度架构上无力阻止、 挽救这种滥觞的合力结果。人造风险"主要包括三种类型: 一是主观人为风险, 即人们在主观上已经预知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潜在危机而不自制所引发的风险, 比如环境污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等; 二是客观人为风险,即由人类活动 而导致的自然风险,如“沙尘暴”、“温室效应”等; 三是介于主客观之间的 制度化风险,即由社会制度自身的不完善、不合理而导致的风险或由于社会制度 的过于完善从而产生一种超稳定结构,由这种超稳定结构所掩藏或导致的风险。
性 际损害还无法精确测算。
社会风险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社会风险的主要特征
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更多、更为复杂的难题。与过去相比,现代
社会风险已不再是个别的、单一的、简单的和基本稳定或一再重复出
现的社会风险和问题,而是大量的相互关联、相互制变化性和发展性的各种社会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3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公共危机安全管理系统研究”(项目编号:03J ZD0021)的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09201211 [作者简介]张成福,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研究;陈占锋,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危机管理与风险管理研究;谢一帆,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危机管理与风险管理研究。
风险社会与风险治理3张成福,陈占锋,谢一帆(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872)[关键词] 风险;风险社会;风险治理[摘 要] 风险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性特征和理解世界的无所不包的背景。
风险社会的根本选择在于风险治理。
应尽快将风险治理纳入议程,在政府和全社会培育和建立风险治理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和保障条件,形成风险治理的共识与合力,最终实现风险善治。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2826(2009)0520005207 突发公共事件不断发生,危机常态化已现端倪。
实践一再证明,认识危机,解决危机,局限于危机本身就显得捉襟见肘。
危机的内核是风险,将着眼点从危机转向风险,从如何预防和处置危机转向如何理解和管理风险,是认识危机的更高境界,也是解决危机的根本之道。
尤其在风险社会的现实背景下,风险因素异常活跃,风险局面纷繁复杂,只有尽快将风险治理纳入议程,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治理,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危机频发的严峻态势,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对风险的基本认识风险的典型定义可界定为影响未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的某种不确定性,也可用函数表示为事件发生的概率与后果的乘积。
风险的本质是不确定性,只要具有不确定性,就会存在风险。
实际上,任何事情和行为都有发生意外的可能,亦都存在风险。
作为一个复杂概念,风险具有一系列的双重属性:(1)客观性与主观性。
一方面,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风险与人类发展的历史长相伴随,可以说,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与各种风险共存和抗争的过程。
另一方面,风险又是高度主观的。
风险不仅仅在于风险本身,也在于风险附着的对象。
任何事情本身都不是风险,任何事情也都能成为风险,这有赖于人们对风险的认知。
人类运用知识和经验做出风险决定,确定风险的可接受水平和容忍度,甚至于建构风险,因此风险又是主观的。
(2)潜在性与现实性。
一方面,风险并不在于它正在发生,而在于它可能会发生,从可能变为现实尚有一段距离,还有赖于其他相关条件,这就是风险的潜在性。
正是这一特征使得人类可以利用相关方法和技术,预测和识别风险;或改变风险发生的环境条件,减小和控制风险。
因此,风险被认为是控制将来和规范将来的一种方式。
另一方面,每天都有许多风险正在发生和变为现实,这与风险的潜在性并不矛盾。
风险话语开始于我们对安全的信心动摇之处,停止于危机变为现实之时,它表达了“安全不再一定,但危机尚未发生”这样一种独特的现实状态和二者之间的特定的中间地带。
一言以概之,风险就是一种虚拟的现实和现实的虚拟(Beck, 2000)。
(3)可计算性与不可计算性。
风险通常与可计算性相联系,具体来看,可计算的风险就是潜在风险的发生概率与其危害后果的乘积,保险原理就是建立在风险的可计算性基础上的。
然而,核泄漏、疯牛病等新型风险不断增加的复杂性既带来了对更为复杂且更为精确的计算的需求,同时也导致了这种计算的不可能。
这些新型风险把我们带出了纯粹数学计算的范围:概率/后果乘积的形式已经变得难以甚至无法计算,以至于它失去了最终的参照点,这也直接导致了这些风险的不可保。
(4)消极性与积极性。
传统上都认为风险是损失的代名词,在风险的诸多定义中,大多都只涉及到风险的负面影响,如危险、危害、损失等。
然而,风险的收益机会与损失可能并存,这就是风险的积极性。
物极必反,祸福相倚。
当面临风险时,如果处置得当,就会转危为安,化险为夷;如果应对失当,则会遭受损失,失去转机。
究竟朝哪个方向转化,既取决于环境的压力状况,也取决于人和组织的能力状况,而后者更具决定性的意义。
(5)不平等性与平等性。
一方面,风险带有不平等性,表现为越往社会上层,风险越分散;越往弱势群体,风险越集聚。
从古到今,贫穷招致大量的不幸的风险,这是其自身无力选择和规避的;而权力、财富和地位可以购买安全和免除风险的特权,成为应对风险的保护伞。
这一风险流动和分配的法则早已被合法化且尽人皆知。
发达国家向第三世界产业转移过程中相伴随的风险转移,也是这种不平等性的生动体现。
而在另一方面,某些风险是人人都无法逃脱的,它们因为空气、风、水和食物链而变得“无边界”,环境、安全、健康这些问题对于每个人都无二异。
而且,现代风险产生不平等的途径和可能性都在缩小,即便是居于相对有利的“社会风险位置”的人们也不可能不受到无形的、非地域性的现代风险的影响,如环境恶化、核威胁等。
总之,等级式的风险分配将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风险分布平均化的局面。
风险是以多种形态存在的,这就涉及到风险的分类。
(1)以风险领域为标准,可分为私人风险和公共风险。
虽然领域不同,但也相互关联:私人风险可能演变为公共风险,公共风险也会给私人带来影响。
(2)以风险承担主体为标准,可分为个人风险、组织风险、国家风险和全球风险。
风险的不断增长,超出了个体的承受范围,需要组织、国家甚至跨国性的主体予以承担。
(3)以风险源为标准,可分为自然风险、经济风险、政治风险、社会风险、技术风险等。
风险源不同,决定了风险的表现形式、自身特点和处置方式各有差异。
(4)以风险诱因为标准,可分为非人为风险和人为风险。
风险不仅来源于无知,也来源于知识,或者可以说是无知与知识的某种结合。
自然力等不可抗的风险依然存在,知识和技术也孕育着更多人为的风险。
如果风险是非人为的,需要处理的只有其后果;如果风险是人为的,更需追究的则是其原因。
(5)以人的风险意愿为标准,可分为合意风险和非合意风险。
合意风险是指在人的意愿之内、为人所甘愿承担的风险,如有意识的冒险行为;而非合意风险则是超出人的意愿之外、人们希望避免或阻止的风险。
一般意义上我们所说的风险都指的是非合意风险。
二、风险社会:真实化的时代背景核泄漏、疯牛病、“9・11”、非典、禽流感、地震……无论归咎于风险本身的增量,还是公众认知的提升,风险的层出不穷是人们不得不面对和承认的事实。
大到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灾难性事件,小到家居装潢所用木材可能含有的致癌材料、奶粉中可能添加的有毒物质,所有类似风险都对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公众的日常生活构成了严重威胁。
可以说,我们置身于风险丛林之中和一个“除了冒险别无选择的社会”(Luhmann,1993)。
这是一个以风险为显著特征的社会形态,我们称之为风险社会,更确切地说是全球风险社会(Beck,1992,1999)。
风险社会的到来,不仅带来了社会面貌的嬗变,而且导致了人类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改变,甚至从制度和文化上改变了传统社会的运行逻辑。
一句话,风险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性特征和理解世界的无所不包的背景。
放眼全球,世界风险社会的景况正在成为现实。
(1)风险源不断增加。
气候变迁、环境恶化、资源紧缺、流行疾病、自然灾害、恐怖主义等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6 生存和发展,金融、能源、粮食三大难题交织爆发,人口膨胀、贫困和社会不公正因素也成为导致风险的重要来源。
(2)风险性质发生变化。
与传统风险相比,后工业时代风险的表现形式更为复杂,影响范围更为广泛,破坏效应更为严重。
它更多地与远远超出人们感觉和认知范围的技术相连,超越群体、阶层、组织、社区、地区乃至国家等传统的社会屏障,产生影响重大甚至毁灭性的后果。
(3)风险控制难度加大。
风险本身的突变性以及公众对风险的不当认知和反应,都有可能使原有风险演变成为新的社会风险,加大了规制的成本和难度。
公众的个体化倾向也加大了人们行为选择的不确定性,很可能由于个体行为的偏离或误差给整个社会系统带来风险。
风险社会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最为根本的三点,也是现代社会大量产生和制造风险的最主要原因。
(1)科技。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但与此同时,它所带来的后果也越来越难以预测和控制。
正所谓双刃剑效应,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福祉的同时,也潜藏着对人类社会的各种威胁,成为现代社会风险的重要根源。
(2)制度。
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社会正在制度性地产生和制造风险。
体制、机制、法律、政策这些制度类别在治理国家、社会和组织的同时,本身就导致了许多风险。
即使是其不断地创新与变革,也不可避免带来新的危害与副作用,因为制度本身就是风险的重要来源。
(3)全球化。
在全球化背景下,现代风险所造成的影响已不局限在传统民族国家的地域疆界之内,而是会迅速波及到其他国家乃至整个世界。
全球化使得原有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应对和管理机制受到挑战,谋求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的适当形式与制度,成为应对全球风险必须研究与实践的课题。
从国内来看,极具挑战的风险问题,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和层面的国家而言意涵也大不相同。
社会流动在更大范围的展开和速度的加快,信息传递载体的革命和成本的降低,都使得像中国这样的后发展国家,不可能按部就班地沿着先发展国家的足迹前进,因为面对的问题和风险已今非昔比。
我国作为一个正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由发展中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过渡的世界大国,面临着前工业化、工业化乃至后工业化社会具有的几乎所有风险,在时间序列上原本属于不同发展阶段所面对的问题,现在被压缩到同一个发展时空。
各种问题、矛盾甚至是危机相互混合、逐步累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风险态势。
何去何从,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再也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三、风险治理:风险社会的根本选择风险问题不在于“是实在还是建构”,而在于风险的“真实化”,即对活生生的风险的反应与行动。
这些行动的增多和深入,不仅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风险的时代,也是因为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所处的环境,试图更好地把握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命运。
这是人类干预自然、影响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的结果,更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体现。
风险社会的根本选择在于风险治理。
风险治理不同于单向性、技术性、客观性的风险管理,它有其遵循的行为法则:(1)多元参与。
将社会多元主体,尤其是不同代表的利益相关者、不同的立场和观点纳入到风险治理的过程中来,海纳百川,统筹兼顾,方能获取公众认可,提高执行效果。
(2)开放透明。
开放的风险治理与开放的政府和社会是一致的。
保持高度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能够稳定情绪、消除恐慌、赢得信任、达成共识,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这是风险治理的一剂良方。
(3)责任明确。
责任问题始终与风险相伴随。
风险社会的运行越来越基于各方承担自身造成的风险的责任,即所谓各负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