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体技术.
新型药物制剂研发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新型药物制剂研发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治疗药物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
与此同时,药物研发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新型药物制剂的研发成为药物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将介绍新型药物制剂研发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现有的药物制剂研发技术1. 脂质体技术脂质体技术是一种利用天然或合成的脂质体作为药物传递系统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将药物包裹在人造的脂质双层膜中,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和溶解度,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靶向性。
脂质体技术已经被广泛用于肝癌和肺癌的药物治疗。
但是,目前仍需要对该技术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
2. 聚乙二醇化技术聚乙二醇化技术是一种将药物包裹在聚乙二醇单体(PEG)中的技术,以提高药物性能,并延长其在体内的半衰期。
该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已被用于肿瘤治疗、抗病毒和抗炎等方面。
3. 微粒子技术微粒子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粒子将药物包裹在内部的技术。
这样药物可以被控制释放,从而增强药物的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目前微粒子技术主要应用于抗癌、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
4. 组织工程学技术组织工程学技术是一种将药物植入体内生长新组织的技术。
它已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神经和骨科疾病的治疗中。
组织工程学技术可以帮助重建损伤的组织,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未来的药物制剂研发技术趋势1. 靶向治疗未来的药物制剂研发技术将更多地关注靶向治疗。
这意味着药物将被设计成只攻击患者体内的癌细胞或细胞。
这样,药物将不会攻击健康的细胞,从而减轻治疗期间的副作用。
2. 基因疗法基因疗法是一种利用基因工程来治疗疾病的技术。
未来的药物制剂研发技术将更多地关注基因疗法的研究和应用。
这将包括使用基因疗法治疗癌症、心脏病、血液病等。
3. 纳米技术纳米技术是一种将物质缩小到纳米尺寸的技术。
未来的药物制剂研发技术将更多地依赖于纳米技术来开发更加复杂、精确的药物制剂。
利用纳米技术可以更好地将药物传递到患者体内的靶点,同时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
脂质体的制备
脂质体的制备脂质体是一种常见的生物细胞的一种重要的结构元素,它拥有独特的外型和内部结构,含有丰富的脂质和蛋白质,能够构成细胞的支架并且能赋予细胞丰富的功能。
脂质体也可以被用于制备有药效负载物质(如药物、基因治疗药物等)的药物载体,有助于药物更好地穿越血脑屏障,从而更有效地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因此,脂质体制备技术受到了科学家们的关注。
1、脂质体制备技术主要有三种:溶胀法、过失法和双膜法,其中溶胀法是最常见的。
溶胀法的原理是利用热溶剂应力和化学应力使表面活性剂脂质形成脂质体。
过失法是利用热溶剂或难溶的脂质的溶解度的变化使其形成脂质体,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大量制备单组分微粒,但缺点是生成的脂质体不稳定,多组分混合也不利于微粒的形成。
双膜法是由水溶性溶剂和水不溶的溶剂混合之后,表面活性剂脂质分相聚合形成微胶囊,该方法制备的脂质体在稳定性上有很大的提高,有利于多组分混合。
2、脂质体制备需要一系列操作步骤,包括溶剂准备放入热循环搅拌器中,调整温度和搅拌速度,根据不同的技术,使脂质体形成并分离。
其中,调节温度和搅拌速度是关键步骤,必须在合理温度范围内,以保证溶液和混合能够有效完成,同时保证搅拌速度和时间,让脂质体形成并分离。
3、在实际操作中,应考虑实验室条件、材料特性和安全性,根据实验需要确定溶剂的比例,并保证材料的完整性及包覆物的质量。
另外,脂质体的安放也需要非常严格的管理,及时进行筛选试验,以保证其品质及有效投入使用。
脂质体的制备是一种微观尺度上的操作,通过合理的物理处理,可以使脂质体具有一定的结构稳定性,可以承载药物和其它物质,发挥药物平台作用,比较安全有效地用于药物载体制备,为药物的有效穿越血脑屏障而打开新的立体思路。
脂质体的制备
实验十五脂质体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了解脂质体(liposome)在细胞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
2.掌握采用超声波法、冰冻干燥法和冻融法三种不同的方法制备脂质体的方法并了解该技术在细胞工程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脂质体(liposome)的制备技术,一般采用超声波法、振荡法、乙醚蒸发法、去污剂透析法、冰冻干燥法和冻融法等。
制备方法不同,所得脂质体结构、大小不同,性质和用途也就不同(表15-1)。
种类制备方法大小(m)特性多层大脂质体(MLV)乙醚蒸发法、醇醚水法、振荡法、液相快速混合振荡法0.1~50易制备,包被物释放速度慢单层小脂质体(SUV)直接超声波法、溶剂超声波法、乙醚注射法0.02~0.05体积小,适合包被离子、小分子药物等单层大脂质体(LUV)递相蒸发法、去污剂(胆酸纳等)透析法、冰冻干燥法0.05~0.5 适合包被蛋白质、RNA、DNA片段、大分子药物及细胞融合单层巨大脂质体(GUV)冻融法5~30适合包被蛋白质、RNA、DNA片段,除菌处理较难本实验采用超声波法、冻融法、冰冻干燥法三种不同类型的方法,超声波法的原理是:在超声波作用下,磷脂类双亲媒性分子被打碎为分子或分子团,并自动重新排布成类似生物膜的双分子层囊泡。
冻融法是在超声波法形成的小脂质体基础上,通过冷冻和融解过程使其破裂,重组为大体积脂质体,在通过透析时膜内外渗透压的变化而膨胀为更大体积的脂质体。
冰冻干燥法语原理与冻融法基本一致,只在处理条件上有所不同。
三实验用品1.器材超声波清洗机、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荧光分光光度计、漩涡混合器、核酸蛋白检测仪、柱层析装置、冰冻干燥机。
2.试剂1)磷脂液:100mg经丙酮-乙醚法纯化的卵磷脂,57.2mg胆固醇,溶于1ml氯仿。
2)荧光液:钙黄绿素(calcein)47mg溶于100ml Tris缓冲液。
3)Tris 缓冲液:称取Tris 0.12g,EDTA0.288mg,溶于80ml去离子水中,用0.1 mol/L盐酸调Ph7.2,再加水至100ml。
促使药物长效化的常用药物化学方法
促使药物长效化的常用药物化学方法药物长效化是药物研发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其目的是延长药物在人体内的药效持续时间,减少用药频次,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治疗成本。
为实现药物长效化,研究人员使用了许多常用的药物化学方法,下面将对其中几种常见的方法进行介绍。
1. 脂质体技术:脂质体是由一层或多层磷脂质分子组成的微小球体结构,可以包裹药物分子。
通过改变脂质体的结构和组成,可以调控药物的释放速率和持续时间。
例如,将药物包裹在脂质体内,可以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减少药物被代谢和排泄的速度,从而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2. 聚合物修饰:聚合物修饰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将聚合物与药物分子进行共价结合或物理吸附,从而延长药物在体内的释放时间。
聚合物可以改变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和生物分布,从而实现药物长效化。
例如,将药物与聚乙二醇(PEG)共价结合,可以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并降低免疫系统对药物的清除。
3. 蛋白质封装:蛋白质封装是一种利用蛋白质囊泡来包裹药物分子的方法。
蛋白质囊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并且可以通过改变囊泡的结构和组成来调控药物的释放速率。
例如,将药物包裹在蛋白质囊泡内,可以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减少药物被清除的速度。
4. 缓控释技术:缓控释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改变药物制剂的结构和组成来调控药物的释放速率和持续时间。
常见的缓控释技术包括微球技术、纳米技术和水凝胶技术等。
例如,将药物包裹在微球或纳米粒子中,可以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并实现持续释放。
水凝胶技术则是通过制备水凝胶材料来包裹药物分子,实现缓慢释放。
5. 前体药物设计:前体药物设计是一种通过化学修饰来延长药物在体内的转化和激活时间的方法。
通过将活性药物与特定的化学基团结合,可以形成不活性的前体药物。
在体内,前体药物会被代谢酶或其他生物转化为活性药物,从而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例如,将酸敏感基团引入前体药物中,在低pH环境下被酸酶激活,从而实现长效释放。
药剂学-脂质体的制备技术
➢ 氧化产物的测定
HCl MDA + TBA
H2O
丙二醛 硫巴比妥酸
TBA-Pigment
5、有机溶剂残留量
五、类脂质体
类脂质体/泡囊(niosomes) 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囊材制成的单
层囊泡(nonionic surfactant vesicles)。
特点:稳定性好。
4、注入法
有机溶剂
缓缓注入 连续搅拌 加热
缓冲液/ 水溶性药物
高压乳匀
脂质体(LUV)
SUV
二、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5、超声波分散法
二、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影响包封率的因素:
➢ 类脂质膜材料的投料比 ➢ 脂质体电荷的影响 ➢ 脂质体粒径的大小 ➢ 药物的溶解度 ➢ 制备方法
三、脂质体的修饰
1、长循环脂质体 2、免疫脂质体 3、糖基脂质体 4、温度敏感脂质体 5、pH敏感脂质体 6、其他,光敏脂质体、磁
4、脂质体的理化性质
➢相变温度(phas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当温度升高时,脂质体分子层中酰基侧键可从有序排 列变为无序排列,从而引起一系列变化,如由“胶晶” 变为液晶态,膜的横切面增加、厚度减少、流动性增加 等。转变时的温度即为相变温度。
一、脂质体(liposomes)概述
性脂质体、声波 敏感脂质体等。
四、脂质体的质量评价
1、形态与粒径及其分布
2、包封率
包封率=药物总量-介质中未包入的药量 药物总量
100%
3、渗漏率
渗漏率=
贮存后渗漏到介质中的药量 贮存前包封的药量
100%
四、脂质体的质量评价
4、磷脂的氧化程度
➢ 氧化指数的测定
一种新型的制药技术——脂质体技术
一种新型的制药技术——脂质体技术脂质体技术简介脂质体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制药技术,它利用生物脂质和类似脂质的化合物构成的微粒,可以将生物活性物质包裹起来,制成药物,这些活性物质可以是药物、抗体或一些重要的生物分子。
脂质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制备各种类型的药物,包括注射剂、口服剂、局部制剂以及给药的各种方式。
此外,脂质体技术还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领域。
脂质体技术的优势脂质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制备各种类型的药物,因为它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脂质体可以延长药物的半衰期,从而增加其维持药物水平的持续时间和治疗效果。
其次,脂质体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因此可以降低药物在体内的毒性和副作用。
此外,脂质体还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制备工艺的灵活性,使其易于制备和调整。
脂质体技术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脂质体技术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例如,即使是没有水溶性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也可以通过将它们包埋在脂质体中,使其能够在体内被保护并顺畅运输到目标细胞内。
另外,脂质体对药物递送的潜力不仅体现在药物治疗方面,还可提高免疫治疗和肿瘤治疗方面的效果。
例如,脂质体可以用于制备免疫佐剂,促进激活免疫细胞,并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清除。
脂质体技术在研发新药方面的应用利用脂质体技术,研发新药的成本和风险可以大大降低。
在新药研发过程中,脂质体技术可以用于检测新药的生物分布,药物水平和药物代谢动力学。
同时,脂质体还可以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中用作载体,促进分子分析和基因传递。
通过应用脂质体技术,制备出来的新型药物,可以扩大药物外用、口服和注射的应用范围,也能够减少药物剂量,减轻副作用,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并提高药物的质量。
脂质体转染实验步骤和细胞转染技术总述
脂质体转染实验步骤和细胞转染技术总述
一、脂质体转染实验步骤
1)细胞处理:细胞培养,细胞脱落,细胞悬液浓缩;
2)添加脂质体:将DNA与相应脂质体混合,可以将DNA结合到脂质体上;
3)细胞接种:将脂质体/DNA混合物接种到细胞悬液中,使DNA能够被细胞吞噬;
4)转染放置:将接种混合物保持在室温静置一定的时间,从而使DNA能够被细胞吞噬;
5)细胞活化:在静置期间,DNA会被细胞内吞噬,当添加激活剂和营养培养基时,细胞会活化;
6)细胞培养:在细胞活化后,细胞会被培养,并进行观察,以评估DNA转染的效果;
7)细胞收集:在培养过程中,可以通过浓缩细胞悬液,将转染后的细胞收集起来,以便进行其他分析。
细胞转染是将外源DNA片段转染到细胞中,从而改变其基因表达的技术。
目前常用的细胞转染技术有电转染、磁珠转染、质粒转染、脂质体转染等。
1)电转染
电染是一种最常用的染技术,即通过将DNA片段置于细胞悬液中,然后用微电流刺激,使DNA片段直接进入细胞。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脂质体是一种由脂质构成的微小囊泡,可用于药物传递和技术研究。
以下是脂质体的一种常见制备方法:
1. 脂质选择:选择适当的脂质作为载体,常见的脂质包括磷脂(如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胆固醇等。
根据需要可选择不同种类和比例的脂质。
2. 溶剂选择:将所选的脂质溶解在一个合适的溶剂中,常见的溶剂有无水乙醇、氯仿、二氯甲烷等。
溶剂的选择应该考虑到其对脂质的溶解性和对目标应用的安全性。
3. 溶剂去除:使用旋转蒸发仪、氮气吹干等方法将溶剂去除,以便得到脂质的薄膜或干燥物。
4. 水相制备:将药物或其他要包含在脂质体内的物质溶解在适当的水相中,形成水相溶液。
5. 水相与脂质相结合:将脂质的薄膜或干燥物加入水相中,并使用超声波处理、机械切割等方法将其混合均匀。
使脂质与水相形成乳液。
6. 制备脂质体:使用超声波处理、乳化机等方法对乳液进行进一步处理,使脂质体形成更加均匀和稳定的粒子。
7. 进一步处理(可选):根据需要,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如使用超滤、离心、冷冻干燥等方法对脂质体进行纯化和浓缩。
以上是一种常见的脂质体制备方法,但具体的制备步骤和条件可能会因实际情况和目标应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制备脂质体时应结合具体要求和设备条件进行调整。
脂质体技术工艺
脂质体技术工艺
脂质体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微粒制备技术,用于制备脂质体(liposome)这种类似细胞膜结构的小型人工胞囊。
脂质体是由一个或多个脂质双层组成的微小球体,内部可以包含水溶性或油溶性的药物、基因等生物活性物质。
脂质体技术的主要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选择合适的脂质材料:常用的脂质包括磷脂、胆固醇等,选择合适的脂质组分可以调节脂质体的性质和稳定性。
2. 溶解脂质:将选定的脂质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形成脂质溶液。
3. 制备脂质体:通过不同的方法将脂质溶液与水相混合,如薄膜法、乳化法、超声法等。
其中,薄膜法是较常用的制备方法,即将脂质溶液均匀地涂布在容器表面,然后通过水相悬浮液慢慢加入,形成脂质体。
4. 脂质体的稳定性处理:为了增加脂质体的稳定性和长期保存性,可以通过添加稳定剂、调节pH值等方式进行处理。
5. 脂质体的表征和评价:对制备的脂质体进行质量评价,包括粒径分布、稳定性、药物包封率、释放性能等指标的测定。
脂质体技术广泛应用于药物传递、基因治疗、疫苗研究等领域,具有高载药量、低毒性、可控释放等优点,为药物的提高生物利用度和减少副作用提供了有效途径。
脂质体技术
动物脂质体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概述脂质体 (Liposome)或称类脂小球、液晶微囊,是一种定向药物载体,属于靶向给药系统的一种类似微型胶囊的新剂型。
1971年,英国Ryman等人开始将脂质体用作药物载体。
所谓载体,可以是一组分子,包蔽于药物外,通过渗透或被巨嗜细胞吞噬后载体被酶类分解而释放药物,从而发挥作用。
它具有类细胞结构,进入动物体内主要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而激活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并改变被包封药物的体内分布,使药物主要在肝、脾、肺和骨髓等组织器官中积蓄,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指数,减少药物的治疗剂量和降低药物的毒性。
脂质体技术是被喻为“生物导弹”的第四代靶向给药技术,也是目前国际上最热门的制药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动物药品制剂技术先后经历了第一代普通针剂、片剂,第二代缓释制剂和第三代控释制剂三个过程。
虽然第二、三代制剂已在药物释放、时间控制方面有一定的进展,但仍无法达到药物选择性进入靶细胞内释放、起效的目的。
同时不可避免的是,药物不仅作用于病灶部位,还会作用于动物机体内其它正常组织,从而造成极大的副作用,致使主要部位用药量大大降低,疗效不佳。
尤其是一些抗虫和抗病毒制剂,在杀灭病原细胞的同时,也对正常组织细胞造成损伤。
另外,传统制剂无法有效逾越动物机体的一些屏障,如血脑屏障、胎盘屏障、血睾屏障、血眼屏障等,使某些特殊部位病灶的药物浓度达不到有效治疗水平等。
脂质体的分类1、按结构和粒径,脂质体可分为单室脂质体、多室脂质体、含有表面活性剂的脂质体。
2、按性能,脂质体可分为一般脂质体 包括上述单室脂质体、多室脂质体和多相脂质体等、特殊性能脂质体、热敏脂质体、PH敏感脂质体、超声波敏感脂质体、光敏脂质体和磁性脂质体等。
3、按荷电性;脂质体可分为中性脂质体、负电性脂质体、正电性脂质体。
脂质体定向给药技术靶向给药技术在100nm左右的脂质体表面涂上特殊的物质,通过这种特殊物质将药物送到需要进行治疗的组织与脏器,这就是被称为定向治疗 Targetting的技术,此类研究已引起广泛注目。
脂质体药物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脂质体药物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脂质体是一种由磷脂和胆固醇等成分组成的微细粒子,其大小一般在20-200纳米之间。
由于其结构特殊,脂质体可以被用作药物的载体,将药物封装在内部,以便更好地传递到病变部位。
然而,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还需要进行质量控制。
以下是关于脂质体药物质量控制的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1. 脂质体制备技术
制备脂质体的方法有多种,包括溶剂沉淀法、超声法、胶束法等。
不同的方法会对脂质体的性能产生影响。
因此,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合适的方法:根据所需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方法。
(2)控制溶剂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膜片结构和稳定性。
(3)控制搅拌速度:搅拌速度对颗粒大小和分布均匀性有影响。
2. 质量检测技术
(1)颗粒大小检测:可以使用动态光散射法(DLS)或激光粒度仪等技术进行测量。
(2)Zeta电位检测:Zeta电位是脂质体表面电荷的表征,可以通过
测量脂质体在电场中的运动速度来计算。
(3)荧光探针法:荧光探针可以与脂质体相互作用,从而判断脂质体内部的性质。
3. 贮存条件
脂质体的稳定性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因此,在储存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储存温度:一般建议在4℃以下储存。
(2)避免冻融循环:冻结会导致颗粒大小增加,从而影响其性能。
(3)避免阳光直射:阳光中的紫外线会损伤膜片结构,导致颗粒大小增加。
总之,对于脂质体药物的制备和应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其品质。
以上提到的技术指导原则可以帮助制备高品质的脂质体,并保证其在应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效果。
脂质体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脂质体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药物制剂技术也日益成熟。
脂质体技术是近年来药物制剂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脂质体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载体,已经广泛应用于药物、化妆品等领域。
本文将从脂质体的概念、特性、应用等方面探讨脂质体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一、脂质体的概念和特性脂质体是由一种或多种脂质分子聚集形成的小球状结构,其外表面和内部都是疏水性的,内部水含量为10-80%左右。
脂质体的结构和组成取决于其制备方法、所用材料等因素。
脂质体可分为阳离子脂质体、阴离子脂质体、非离子脂质体等。
其中,阴离子脂质体常用于制备药物制剂,因为它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
脂质体的特性有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多样的制备方法。
脂质体可以通过膜法、胶束法、反高斯乳化等方法制备而成。
2.可用于药物负载。
脂质体中的脂质分子可以亲和某些药物分子,从而起到药物负载和传递的作用。
3.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由于脂质体的疏水性,它不会与生物系统产生不良反应。
二、目前,脂质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制剂领域,尤其是在靶向药物输送、缓释制剂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靶向药物输送。
脂质体可以在体内针对性地向特定的细胞或组织输送药物,从而发挥针对性治疗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将靶向修饰的脂质体作为载体,可以有效地将药物输送至肿瘤组织处,避免药物流失和对正常细胞产生不良影响。
2.缓释制剂。
脂质体制备的缓释药物制剂在体内可以长时间释放药物,具有持续的治疗效果,从而减少用药频率和剂量。
例如,通过调整脂质体的结构和组成,可以制备出不同释放速率的缓释制剂,从而满足不同治疗需要。
3.提高生物利用度。
脂质体可以增加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效率。
例如,通过脂质体包裹药物,可以减少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消失,从而改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4.增强药效。
脂质体中的药物可以更好地和细胞相互作用,增强药物的药效。
例如,在肝癌治疗中,将多种药物负载到脂质体中,可以提高药物的药效,从而更好地抑制肝癌的生长和蔓延。
脂质体技术——精选推荐
脂质体技术一、什么是脂质体?脂质体是指药物被一层或多层脂质双层包封成的微小囊泡,各层之间被水相隔开,是一种人工制备的磷脂类生化物质,具有生物膜双分子层结构、并排列有序。
脂质体按照其大小及和层数(脂质体中双分子层的数目)一般分为三类:多层囊(MLV),大单层囊(LUV)和小单层囊(SUV),其主要成分是磷脂。
小单室脂质体的粒径在0.02~0.10μm之间,大单室脂质体的粒径在0.1~1μm之间,多室脂质体是双层或多层同轴心的脂质双层,粒径在1~5μm之间。
脂质体具有人体细胞生物膜的特性与功能,影响细胞的活性,是参与人体新陈代谢、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所必需的基础物质之一,作为药物载体具有靶向性、长效性、包容性、亲脂性和亲水性。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制剂的研究一直备受广大制剂工作者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立脂双层囊泡(脂质体)技术已经成熟,并且已用于制药工业中的药物释放剂和某些化妆品的配制。
由于脂质体具有无毒性和免疫原性,适用于生物体内降解,能够保护被包封的药物,能缓解、控释药物,具有靶向性,可以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等优点,利用脂质体包裹药物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二、脂质体与皮肤的作用1、穿透性:由于脂质体外膜与人体细胞外膜结构及成分相似,因此完整的脂质体可以穿过角质细胞、角质细胞之间的间隙和皮肤附属管道开口直接穿透皮肤进入作用部位。
2、水合性:脂质体提供了外源性脂质双层膜,使角质细胞间结构改变,脂质双层中疏水性尾部排列紊乱,脂溶性药物可通过扩散和毛细管作用进入细胞间隙,使角质层湿化和水合作用加强,从而能轻易透入表皮的角质层并到达皮肤的各个部位。
3、融合性:脂质体提供必须脂肪酸和类脂双层膜,脂质体磷脂与角质层脂质融合使角质层组成和结构改变,形成一种扁平的颗粒结构,通过脂质颗粒间隙,脂质体包封的药物便于进入皮肤,经由脂质交换、融合作用,维护皮肤的生理功能。
三、脂质体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特点:1、能融于水中的人造细胞膜同仁堂脂质体是一种尖端高科技的活性成分载体,由磷脂双分子构成,内含净水的微型囊泡,囊泡内能包囊定量的养分及精华素,其平均直径为100纳米,是人体细胞直径的1/200~1/300,能轻易穿透人体皮肤表层,与细胞融合,发挥功效。
食品工业中的脂质体包藏技术
食品工业中的脂质体包藏技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食品工业中的脂质体包藏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
脂质体是一种由天然或合成的脂质类物质形成的微球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
在食品工业中,脂质体包藏技术可以将活性成分包藏在脂质体内,提高其稳定性,延长其保持时间,使其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为食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一、脂质体的基础知识脂质体是一种由一层或几层磷脂质分子组成的球形结构,大小一般在10-1000纳米之间。
脂质体在水溶液中可以形成胶态结构,能够将某些水不溶性或难溶性的活性成分包藏起来,并且具有保护作用。
脂质体对人体无毒、无害,因而在医学、药学、化妆品、食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二、脂质体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1. 食品添加剂脂质体作为食品添加剂,可以将活性成分包藏在内,提高其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
例如,将红葡萄糖苷包藏在脂质体内,可用于改善脂质代谢和抑制血管壁氧化等作用,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将叶酸包藏在脂质体内,则可以提高叶酸的稳定性,可以在食品中加入,预防贫血和神经管缺陷等疾病。
2. 食品保鲜脂质体包藏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保鲜领域,主要是通过改变食品表面膜的性质,延长保鲜期。
例如,将脂质体加入食品中,可以降低食品的表面张力,使其更易于保持湿润状,从而延长保鲜期。
另外,脂质体还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减少食品的污染和腐败,从而提高食品的品质和销售期。
3. 营养增值脂质体包藏技术还可以用于营养增值,改善食品的口感和营养品质。
脂质体可以将纤维素、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包藏在内部,使其更易于被人体吸收利用。
例如,将脂质体和大豆异黄酮混合后加入食品中,则可以提高人体对大豆异黄酮的吸收率,从而促进身体健康。
另外,脂质体还可以用于改善食品的口感和质地,提高人们对食品的美好体验。
三、未来发展展望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脂质体包藏技术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前景依然广阔。
未来,脂质体包藏技术将会继续发展和应用于食品保鲜、营养增值、功能食品等领域,为人们提供更健康、更美味、更安全的食品产品。
脂质体转染法的原理及特点
脂质体转染法的原理及特点脂质体转染法是一种常用的转基因技术,通过利用脂质体作为载体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细胞中,从而实现基因转染。
其主要原理包括以下几点:1. 脂质体结构:脂质体是一种由磷脂和胆固醇等成分组成的球形结构,其外层为亲水性头基团,内层为疏水性脂肪酸基团。
这种结构使得脂质体能够结合并包裹DNA,形成脂质体-质粒复合物。
2. 细胞摄取:脂质体-质粒复合物可以与细胞表面脂质脂质双层膜进行相互作用,导致脂质体被细胞摄取。
一旦摄取到细胞内,脂质体会与细胞内的膜融合并释放质粒DNA。
3. 质粒DNA释放:脂质体在细胞内融合后,会导致质粒DNA从脂质体中释放出来。
质粒DNA由于具有负电荷,会与细胞内的阳离子结合并进入细胞质中。
4. 核入侵:释放的质粒DNA需要穿越细胞核膜才能进入细胞核。
质粒DNA可以通过凝胶蛋白小孔或核膜内的核膜孔进行通过,进入细胞核。
5. 基因表达:一旦质粒DNA进入细胞核,可以与细胞的内源性转录因子结合并转录成mRNA。
mRNA会进一步被转化为蛋白质,从而实现外源基因的表达。
脂质体转染法的特点包括:1. 简单易行:脂质体转染法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的设备,适用于一般的实验室条件。
2. 高效率:相对于其他转染方法,脂质体转染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高的转染效率,可以使较大数量的细胞获得外源基因。
3. 适用广泛:脂质体转染法可以应用于多种细胞类型,包括哺乳动物细胞、植物细胞、昆虫细胞等。
4. 低毒性:相对于病毒载体转染法,脂质体转染法的毒性较低,不会对细胞产生明显的损伤。
5. 稳定性较差:脂质体转染法所转染的外源基因在细胞中会存在过期的情况,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来维持外源基因的稳定表达。
医药行业的药物交付和给药技术创新
医药行业的药物交付和给药技术创新在医药行业,药物交付和给药技术的创新一直是研究和发展的重点。
这些技术的进步对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便利性和患者治疗遵从性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医药行业药物交付和给药技术的创新,并讨论其对患者和医疗保健系统的影响。
一、药物交付技术的创新药物交付技术是指通过合适的途径将药物输入到患者体内的方法。
这些技术不仅要确保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性,还要保证药物的适时性和适量性。
如今,有许多创新的药物交付技术应运而生。
1. 脂质体技术脂质体技术是将药物包裹在脂质体中,通过注射或口服的方式送达到患者体内。
脂质体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和渗透性,从而增强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抗癌药物、抗感染药物等领域。
2. 聚合物技术聚合物技术是利用聚合物材料制备药物交付系统,通过控制聚合物的组成和结构来调控药物的释放。
聚合物技术可以实现药物的持续释放,从而减少患者的用药频率,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便利性。
这种技术在缓释剂、植入物和微球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3. 纳米技术纳米技术是指利用纳米尺度的载体将药物输送到特定的组织或细胞中。
纳米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靶向性,从而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
这种技术在肿瘤治疗、基因治疗和神经药理学等领域具有巨大潜力。
二、给药技术的创新给药技术是指将药物正确地送达给患者的方法,它涉及到药物的剂型设计、给药器械的开发和用药指导等方面。
给药技术的创新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用药体验具有重要影响。
1. 口服给药口服给药是最为常见和便利的给药途径。
随着纳米技术和控释技术的发展,口服给药可以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和控制释放,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和患者的便利性。
此外,口服给药也可以减少患者对注射给药的依赖,降低医疗系统的负担。
2. 肺部给药肺部给药是通过呼吸道将药物输送到肺部,使其经由肺泡进入血液循环。
肺部给药对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具有独特的优势,如哮喘、肺癌和肺炎等。
脂质体技术原理
脂质体技术原理脂质体技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药物传递系统,可以用于提高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其原理是利用脂质体作为药物的载体,将药物包裹在脂质体内,以增加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脂质体是由磷脂、胆固醇等成分组成的微小囊泡,其结构与细胞膜类似。
脂质体可以通过改变其成分和结构,调节其大小和表面性质,实现对药物的控制释放和靶向传递。
脂质体技术的主要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脂质体可以增加药物的溶解度。
许多药物由于其特殊的化学结构或物理性质,导致其在体内的溶解度较低,限制了其生物利用度。
而将药物包裹在脂质体内可以提高其溶解度,使其更易被吸收和利用。
脂质体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某些药物在体内受到光、氧、酶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分解或失活。
将药物包裹在脂质体内可以有效地保护药物,延长其在体内的稳定性,提高药物的药效。
脂质体还可以实现药物的靶向传递。
通过调节脂质体的大小和表面性质,可以使其在体内靶向到特定的组织或器官。
例如,在肿瘤治疗中,可以制备靶向肿瘤细胞的脂质体,将药物精确地释放到肿瘤组织,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脂质体技术还可以实现药物的控制释放。
脂质体内部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可以将药物包裹在其中,并通过调节脂质体的结构和成分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这种控制释放的方式可以根据药物的特性和治疗需求来设计,提高药物的疗效。
总体来说,脂质体技术是一种灵活多样的药物传递系统,通过调节脂质体的成分、结构和性质,可以实现对药物的控制释放和靶向传递,提高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脂质体技术在药物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可以为药物研发和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脂质体电镜图
• 脂质体
• 脂质体(liposome):是一种类似生物膜结构的双分子层 微小囊泡。脂质体可用于转基因,或制备的药物,利用脂 质体可以和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内部 。
• 脂质体的分类
• 1.脂质体按照所包含类脂质双分子层的层数不同,分为单 室脂质体和多室脂质体。 • 小单室脂质体(SUV):粒径约0.02~0.08um;大单室脂质 体 (LUV)为单层大泡囊,粒径在0.1~lum。 • 多层双分子层的泡囊称为多室脂质体 (MIV),粒径在1~ 5um之间。 • 2.按照结构分:单室脂质体,多室脂质体,多囊脂质体 • 3.按照电荷分:中性脂质体,负电荷脂质体,正电荷脂质 体
胆固醇结构
脂质体的作用特点
• 1.脂质体的靶向性 • (1)被动(天然)靶向性:
• (2)物理和化学靶向性:
• (3)主动靶向性:
• 2.脂质体的长效作用(缓释性)
• 3.脂质体降低药物毒性 • 4.脂质体能保护被包封的药物,提高药物稳定性
• 5.脂质体的细胞亲和性与组织相容性
• 脂质体的性质:
速离心法、微型柱离心法和透析法等。
• 药物包封率的测定精密量取配置好的阿霉素脂质体样品, 加人有0.Zu m 的离心管, 低温超速离心3 0 m in, 取滤液测定吸光度, 计算游离阿霉
• 自1965年,脂质体发现以来,至今已有十个脂质体产品上 市(主要是抗肿瘤药物和抗菌药物),其中六个脂质体制 剂是静脉给药。将这些药物制成脂质体后,最显著的特点 是提高药物的治疗指数,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价格也菲 然(如阿霉素脂质体注射剂,约8000元/支)
阿霉素脂质体注射剂
• 阿霉素脂质体注射液制剂研究 抗肿瘤和抗感染药物被包裹在脂质体中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药物 靶向性, 并大幅度地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从而提高治疗指数。脂质体 包裹的阿霉素可明显地降低心脏毒性和皮肤毒性, 试验动物的存活率 比游离药物对照组高。
10 mg/kgDOX
生理盐水
i.p
i.p
20.6±4.6
12.2±1.9
62.8
0
药物包封率的测定
• 包封率又称包裹率,包括重量包封率(Qw)、体积包封率(Qv)、药 脂包封比(Ew)。 • 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有直接对制剂进行测定和分离出脂质体测定,常用 的分离方法有:葡聚糖凝胶过滤法(分子筛法)、超滤膜过滤法、超
•
脂 质 体
搅 拌
磷 酸 缓 冲 液
薄膜分散法示意 图
• 脂质体技术的重要设备
• 挤压模滤器:滤膜常用聚碳酸脂膜,孔径一般为0.03-0.1µm,可根据需要加以选用。该设备广泛用于脂质体和 亚微乳等制剂的研究和生产中。 • 高压匀质机:是现代广泛使用的制备脂质体等纳米制剂的 设备,由微型空压机,匀质阀,温控系统等组成。
• 磷脂类:卵磷脂、大豆磷脂、脑磷脂、合成磷脂如磷脂酰 乙醇胺(PE)、合成二棕榈酰-DL-α磷脂酰胆碱 (Synthetic dipalmitoyl-DLα-phosphatidyl choline 简称DPPC)、合成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 Serine, PS)、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 inostiols简称PI)等 • 胆固醇类:胆固醇、胆固醇乙酰脂、β- 谷甾醇、牛胆质体的结构图
脂质体的研究热点
亲水性侧链具有空间稳 定和长循环作用 磷脂
包封的药物
嫁接的配体具有主动 靶向功能
同时具有主动靶向和立体稳定的脂质体
• 脂质体的组成和结构:
• 脂质体系由磷脂为膜材及附加剂(如胆固醇)组成。 • 磷脂为两性物质,其结构上有亲水及亲油基团。
• 膜材:
布及对靶细胞作用影响较大。
• 药物脂质体化的方法:
• • • • • • • 薄膜分散法 注入法 超生分散法 逆向蒸发法 冷冻干燥法 冻结溶解法 主动包封法
薄膜分散法
• 将磷脂等膜材溶于适量的氯仿中或其它有机溶剂中,然后减压蒸发旋转除去 有机溶剂,使脂质在器壁形成薄膜,加入缓冲液,进行振摇,即得。脂溶性 的药物加入到有机溶剂中与磷脂一起蒸发。水溶性药物则溶于缓冲液中 通常,薄膜分散法形成的是大多室脂质体,粒径较大,在1~5μ m,且分布 不均匀,因此需要进一步通过其它技术以得到粒径大小均匀的大单室脂质体。 这些技术有干膜超声法、薄膜-振荡分散法、薄膜-均化法、薄膜挤压法 磷脂、 胆固醇、药 物(脂溶性) 氯仿、乙醚 旋转蒸发 形 成 薄 膜
药物
15 mg/kgDONP I 10 mg/kgDONP 5 mg/kgDONP
给药途径
I.h I.h I.h I.h
平均瘤量(g)
0.825±0.309 1.598±0.590 2.904±0.625
抑瘤率(%)
83.3 67.7 41.4
10 mg/kgDOX
生理盐水
2.385±0.645
4.951±1.098
• 阿霉素脂质体注射剂对小鼠S- 180 实体瘤的抑制作用:体内给予阿霉 素脂质体注射剂10 mg/ (kg· d),15mg/(kg· d)8 d,对小鼠S180 实体型的抑瘤率分别为67.7%和83.3%,与同样剂量阿霉素注射液组 比较作用更强。
表1 阿霉素脂质体注射剂 对S- 180 实体瘤抑 瘤作用
• 1.相变温度
• 当升高温度时,脂质双分子层中酰基侧链从有序排列变为无序排列, 这种变化会引起脂膜物理性质的一系列变化,可由“胶晶”态变为 “液晶”态,膜的横切面增加,双分子层厚度减小,膜流动性增加, 这种转变时的温度称为相变温度。
• 2.脂质体荷电性
• 含酸性脂质,如磷脂酸(PA)和磷脂酰丝氨酸(PS)等的脂质体荷负 电,含碱基(胺基)脂质,例如十八胺等的脂质体荷正电,不含离子 的脂质体显电中性。脂质体表面电性对其包封率、稳定性、靶器官分
51.8
0
I.h
表2 阿霉素脂质体注射剂对S180 实体瘤模型 的生命延长率
药物
15 mg/kgDONP 10 mg/kgDONP 5 mg/kg DONP
给药途径
i.p i.p i.p
生存天数(d)
28.4±3.4 23.4±5.7 17.4±3.2
生命延长率(%)
132.8 92.8 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