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物理: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解析版)

合集下载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教案解读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教案解读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上一堂课,主要学习了以下一些知识。

请大家和我一起复习以下知识: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温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温度的读法:甲地温度25℃,读做25摄氏度。

乙地气温为-5℃,读做:零下5摄氏度或负5摄氏度。

3、物态变化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4、熔化(1)熔化规律: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如图7-1。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上升,如图7-2。

(2)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5.凝固(1)凝固规律: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如图7-3。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下降,如图7-4。

(2)晶体凝固必要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本堂课我们要学习新的内容,主要有汽化和液化、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升华和凝华。

二、知识讲解考点/易错点1、汽化和液化1.我们都知道湿衣服放在室外会变干,可能还不理解这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这是因为衣服上的小水滴变成了水蒸气,像这种从液态变为气态的变化叫汽化。

2.在打针前,医生会用棉签涂些酒精,我们会感觉凉凉的,这是因为酒精从液态变成了气态,发生了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所以我们感觉凉凉的。

考点/易错点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1.我们把水洒在地上,过一段时间,地面变干了,这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是蒸发。

2.以晾衣服为例,猜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我们根据生活经验了解到:夏天衣服干的快,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液体温度的高低有关。

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衣服展开比折叠起来干的快,说明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在通风处衣服干的快,说明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3.医生常将中暑患者,扶到通风的地方,并在病人身上檫酒精,这样能使病人的体温很快下降,这一过程中包含的物理原理是:(1)通风处能加快酒精的蒸发。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第5讲《汽化、液化和升华、凝华》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第5讲《汽化、液化和升华、凝华》课件
小试身手
如图所示,烧瓶中的水停止沸腾后,若从烧瓶中往外抽气,会看到水又沸腾起来,这是由于( )
A .气压升高,水温升高 C .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
B .气压降低,水温升高 D .气压升高,水的沸点降低
必 考 技 能 气压高沸点高
知识精讲
知识二 液化
1. 液化的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必 考 技 能 固到气升华 气到固凝华 固受热升华 气受冷凝华
典例讲授
例题7
有一天,雨、露、冰、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她们的说法中,你 认为正确的是( ) A .雨说:我是水汽化而来 B .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 C .冰说:我是水凝固而来 D .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
必 考 技 能 雾雨露是液化 霜与雪是凝华 冰则是凝固
随堂练习
小试身手
人工降雨的方法之一,是利用飞机向云层里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这个过程中,经历的物态变化顺序 是( ) A .干冰升华,水蒸气先凝华后熔化 B .干冰汽化,水蒸气先凝固后熔化 C .干冰升华,水蒸气先凝华后液化 D .干冰汽化,水蒸气先凝固后液化
融化 凝固
凝华 升华
汽化 液化
知识精讲
知识一 汽化
3. 沸腾 (1)定义: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产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特点:沸腾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3)沸点: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水的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是100℃. (4)液体沸腾的条件 要使液体沸腾,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第一,要到达一定的温度(即液体的沸点); 第二,要继续吸热。到达沸点的液体,如果不能继续吸热,那它就不能沸腾. (5)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沸点与液体表面处的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高压锅原理);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八年级上册专题复习3.3汽化和液化含答案解析【精品】

八年级上册专题复习3.3汽化和液化含答案解析【精品】

专题3.3汽化和液化-二识点扫描知识点一: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是气化的逆过程。

2.汽化是吸热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知识点二:沸腾L沸腌是液体内部和表而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3.沸腌的过程中液体继续吸热,但吸收的热量用来不断地变成蒸汽,温度保持不变。

4.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

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大气压越高,沸点也高,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高压锅。

知识点三:蒸发1.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温度、表面积、空气流速和液体的种类。

液体种类相同时,温度越高、空气流速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2.蒸发致冷。

蒸发过程中吸热。

致使液体和它所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

知识点四:液化的方式1.所有气体温度度降到一定程度都可以液化,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气体液化后体积变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都可以使气体液化。

2.“白气”不是气体而是液体小水珠,是水蒸汽遇冷液化产生的。

1.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是本节重点(1)水在沸腌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汽散发到空气中。

(2)温度与时间图像特点:有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表示水沸腾的状态。

可以从图像看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以及沸腾持续时间。

(3)能探究水的沸点,进而推断当地环境大气压大小。

(4)还能探究出其他问题。

比如: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从下向上固定实验器材的位置:烧杯冒出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要会进行温度计的读数,在读数时,首先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根据图象,通过水质量的大小及初温的高低判断加热时间较长的原因。

2.知道蒸发与沸腌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是难点知识点一:汽化和液化[例题1]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 属于液化的是()冰雪遇暖消融水烧开时冒出“白气”草叶上形成〃白霜" 用干手器将手烘干【答案】B【解析】判断出属于液化的物态变化,要弄清液化的特点,液化是由物体气态变为液态的变化过程,可根据四个选项中所给物理现象的特点来进行判断。

初二物理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初二物理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知识结构一、汽化和液化。

1、汽化(1)定义:液态→气态 (2)方式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 叫蒸发。

影响因素: 。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 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2、液化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⑴ ;⑵ 。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 放 热二、升华和凝华 1、升华(1)定义:固态→气态 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2)升华吸热:有制冷作用 2、凝华(1)定义:气态→固态 (2)凝华放热典型例题[例1](2020安顺)下列关于汽化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 .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C .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D .烧开水后,看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例2] (2020嘉兴)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

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 )A.温度B.熔点C.沸点D.凝固点蒸发 沸 腾[例3](2020·沈阳)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2所示。

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

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 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C. 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D. 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例4](2020烟台)冰棍冒出的“白气”是怎么形成的?“白气”是向上飘还是向下飘?为什么?“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2分)因“白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受浮力小于重力,因而“白气”向下飘。

初二物理汽化和液化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汽化和液化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汽化和液化试题答案及解析1.夏天的清晨,路边小草上晶莹剔透的露珠形成属于_________现象;深秋时节的早晨,池塘边树枝上的“雾凇”形成属于___________现象;衣柜里放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一种___________现象。

(以上三空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答案】液化、凝华、升华;【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生活中物态变化的认识。

要判断物体发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需要了解变化前后的物态。

小草上的露珠(液态,变化后的状态)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看不见的气态,变化前的状态)遇冷液化形成的。

树枝上的“雾凇”(固态的小冰晶,变化后的状态)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气态,变化前的状态)遇冷凝华形成的。

樟脑丸(固态,变化前的状态)变小(指变成气态散到空气中,变化后的状态)是一个由固体直接变成气体的过程属于升华现象。

【考点】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2.初春的早晨会看到大量的露水,露水是由水蒸气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会(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答案】、液化,放出【解析】初春的早晨,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液态小水珠,形成露水.【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3.坐汽车时,经常发现在汽车前挡风玻璃上出现“哈气”,影响司机视线.要想尽快消除这些“哈气”,下列方法合理的是()A.冬天,打开暖风B.冬天,打开冷风C.复天,打开暖风D.夏天,打开冷风、热风均可\【答案】A【解析】挡风玻璃内侧起雾是很常见的,究其原因:1、车内湿度过高;2、车外温度太低.导致水汽液化在挡风玻璃上.前挡风玻璃上出现“哈气”,是因为车内人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玻璃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附着在挡风玻璃上.分为冬天和夏天两种情况来讨论:1、冬季:利用暖风往玻璃上吹热风,快速把前玻璃温度提高,使玻璃上的小水珠汽化为水蒸气;开冷风可以降低空气的湿度,也可以减少“哈气”,但冬天开冷风人会感到冷.2、夏天:多人进入车内以后,没有及时开空调,人呼出的气体较多,周围空气湿度较大,水蒸气液化,很快前挡风玻璃就会结雾了,这时可打开空调向前挡风玻璃吹冷风,利用空调除湿功能,稍许即可除去前玻璃上的雾汽;另外,开暖风可以升高玻璃的温度,使玻璃上的水分汽化,也可以达到目的,但夏天开暖风人会感到热.故选A.【考点】液化现象4.下列事例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A.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B.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答案】B【解析】使蒸发变慢的方法有三种:(1)减小液体表面积,(2)减慢液体表面空气流速,(3)降低液体的温度。

3.3汽化和液化3.4升华和凝华+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3汽化和液化3.4升华和凝华+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地面 D. 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以
雪花形式落回地面
7. 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①处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汽化 , 同时伴随 着 吸 (选填“吸”或“放”)热;②处水蒸气有的 凝华 形成小冰晶,有 的 液化 形成小水滴,形成千姿百态的云,同时伴随着 放 (选填“吸”或 “放”)热;③处温度较高时冰晶会 熔化 变成水滴,与空中下落的水滴一起 形成雨。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运动着、变化着,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
7. 如图,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液态二氧化碳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灭火后不留痕迹。主要用在图书馆、博物馆、精密仪器、档案材料等存放有贵重且
易燃物品的场所。关于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 液态二氧化碳是在常温下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的
B. 液态二氧化碳喷出后迅速汽化放热,使燃烧物的温度迅速降低
A. 先熔化后汽化 C. 先液化后汽化
第10题图
B. 先汽化后液化 D. 先液化后凝固
11. 如图所示的是槽罐车侧翻,致使5 吨液态氧泄漏的场景。当消防队员赶到现场 时,发现泄漏点周围雪花飘飘。氧气是通过 压缩体积 的方式使其液化储存

到液氧罐内的。消防队员用湿棉布捂在泄漏口,借助水的 凝固 (填物态变 化名称)止住泄漏。
10. 如图,把盛有水的纸锅放在火焰上烧,水烧开了纸锅仍不会燃烧,这是因为 (C) A. 水能灭火 B. 火焰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C. 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 D. 纸不吸收热量,所以纸锅不会燃烧
11. 在“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A、B两组同学采用完全相同 的实验装置分别同时开始加热水,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并同时开始记录加热 时间和水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三章3-4节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知识点复习总结和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三章3-4节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知识点复习总结和练习题

知识点一: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汽化. (1)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2)特点:汽化吸热(3)方式:蒸发和沸腾2.蒸发. (1)定义: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2)特点: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蒸发要吸热,有降温制冷的作用。

3.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1)液体的温度现象:晾衣服时,放在阳光下比放在背阴处干得快。

现象分析: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2)液体的表面积现象:晾衣服时,展开比团起来干得快。

现象分析: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3)液体上方的空气流速现象:晾衣服时,放在通风处比放在无风处干得快。

现象分析: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例1.把酒精擦在手背上后,擦酒精的部位会感觉凉。

这主要是因为酒精()A.凝固放热B.升华吸热 C.液化放热 D.蒸发吸热例2.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用地膜覆盖农田B.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C.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盒D.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知识点二(沸腾)1.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2.特点: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3.沸点: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水的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是100℃,使用油的沸点是250℃.拓展: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例如,在高山上,因为气压比较低,水的沸点低于100℃,食物不容易煮熟,这时应利用高压锅,高压锅内水面上的气压较高,所以沸点能超过100℃,食物容易煮熟。

4.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5.蒸发和沸腾的比较例1.中国是一个美食的国度,有煎炸炖烤焖等多种烹饪方法。

当锅里水沸腾后碗中的汤()A.同时沸腾了B.稍后也沸腾了C.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D.温度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例2.煮饭烧菜时,经常需要加盖子,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水的沸点,食物容易煮熟B.升高水的沸点,食物容易煮熟C.减少锅中水的蒸发量,不容易烧干D.减少锅中热量的散失,节约燃料知识点三(液化)1.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2.液化方法:(1)降低温度:任何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液化。

中考物理考点总动员考点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含解析)

中考物理考点总动员考点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含解析)

考点07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知识回顾】考点一、汽化与液化1.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有两种形式,分别是沸腾和蒸发。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是指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晾晒衣服干的快等)、液体表面积的大小(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撑开、把地下积水扫开等)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如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有关。

(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

2)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与联系:第一、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第二、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第三、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第四、沸腾比蒸发剧烈。

(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

不同物体蒸发快慢不同。

(5)汽化时能量的传递:汽化时要吸热。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

3.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4.液化时能量的传递:物质液化时要放热。

考点二、升华与凝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2.升华时能量的传递:物质升华时要吸热。

如:①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的热)。

3.常见升华现象: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

④白炽灯用久了,灯内的钨丝比新的细(钨丝升华成钨蒸气,体积减小)。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第3节汽化和液化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一、汽化: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2.特点:吸热;3.分类:蒸发、沸腾;4.蒸发: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1)蒸发影响因素: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2)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5.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2)沸腾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3)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6.常见汽化现象:衣服晾干;【例题1】以下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A.初春,冰雪消融 B.盛夏,荷叶上的露珠C.深秋,大雾消散 D.严冬,窗上的“冰花”【答案】C【解析】解:A、冰雪消融,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B、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过程,故B不符合题意;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雾气消散是液态小水滴遇热汽化成水蒸气,故C符合题意;D、“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变式1】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雨、露、雾、霜、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如图所示。

下列描述的几种现象中,通过汽化形成的是( )A.植物上的“露珠消失” B.春天来了“冰雪消融”C.严寒天气“泼水成冰” D.冬天树木上的“雾凇”【答案】A【解析】解:A.植物上的露珠消失,是因为露珠吸热汽化变成了水蒸气。

故A正确。

B.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吸热熔化变为液态的水。

故B错误。

C.泼水成冰是液态的水凝固变成了冰。

故C错误。

D.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故D错误。

故选:A。

【例题2】湿毛巾晾晒后会变干,这是因为湿毛巾上的水发生了( )A.液化 B.升华 C.沸腾 D.蒸发【答案】D【解析】解:湿毛巾不久后会变干,这个过程中,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蒸发)现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3 汽化和液化 同步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3 汽化和液化 同步练习(解析版)

3.3 汽化和液化知识梳理知识点1: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如湿衣服变干就是一种汽化现象。

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是指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如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变得模糊一片,是因为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发生了液化的缘故。

知识点2: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沸腾: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沸腾的特点: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1)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实验设计①实验目的:观察沸腾现象和沸腾时的温度情况。

②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水。

③实验步骤:a.把水倒进烧杯里,按下图安装实验仪器。

b.用酒精灯给盛了水的烧杯加热,并注意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c.当水温升到90 ℃左右时,每隔1 min记录1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后5 min为止,并注意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将所测数据记入下表中。

d.根据记录的温度值,作出水的沸腾图象。

时间/min01234567……温度/℃分析论证实验中根据所测数据,作出的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所示,由观察到的现象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知识点3:液化跟液体汽化吸收热量相反,气体液化则要放出热量。

寒冷的冬天,向手上哈气感觉温暖,就是水蒸气液化放热的缘故。

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一是降低温度。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被液化。

二是压缩体积。

家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在普通的温度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把石油气液化后装在钢罐里保存的。

有些气体单靠压缩体积不能使它液化,必须使它的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才行。

基础训练一、单选题1.如图是小明和小华在寒冷的冬天堆雪人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蒸气在高空遇冷会凝固成小冰晶下落到地面,这就是雪B.气温低于0 ℃时,雪人仍会逐渐变小,是因为发生了凝华现象C.他们呼出的“白气”的形成过程属于汽化D.“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熔化吸热【答案】D【详解】雪是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故A错误;雪人之所以变小,是因为的雪由固态直接变为水蒸气,发生了升华的缘故,故B错误;小明和小华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下雪是凝华放热,使气温升高,化雪是熔化吸热,使气温降低,所以化雪冷,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物态变化,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加强对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能够灵活应用.2.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A.蒸笼周围冒出的“白气”B.冬天草木上出现“霜”C.冬天湖水结成“冰”D.冬天玻璃上出现“冰花”【答案】A【详解】A.蒸笼周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而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故A符合题意;B.冬天草木上出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故B不符合题意;C.冬天湖水结成“冰”,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冬天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故D不符合题意。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3.4升华和凝华(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3.4升华和凝华(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一、升华:1.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2.特点:吸热;3.常见升华现象:冰冻的衣服晾干了、樟脑丸慢慢变小、白炽灯泡灯丝变细等。

【例题1】北方寒冷的冬天,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会慢慢变干,该过程的物态变化主要是( )A.汽化 B.熔化 C.升华 D.凝华【答案】C【解析】解:寒冷的冬天,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会慢慢变干,是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变式1】食品运输中,常使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干冰( )A.液化吸热 B.熔化吸热 C.凝华放热 D.升华吸热【答案】D【解析】解:干冰是极易升华的物质,在干冰升华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从而使周围的温度降低,以获得低温,从而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故选:D。

【例题2】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现象是( )A.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B.冬天,玻璃窗上结冰花C.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D.夏天,水缸外壁“出汗【答案】C【解析】解:A、由于冰棍的温度低,导致冰棍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变成小水珠,形成白气,这是液化过程,故A错误。

B、冬天,室外温度低,玻璃窗温度也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直接变成小冰晶,形成冰花,这是凝华过程,故B错误。

C、衣箱中的樟脑丸直接变成樟脑蒸气,这是升华过程,故C正确。

D、夏天,盛水的水缸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水缸变成小水珠,出现水缸“出汗”的现象,这是液化过程,故D错误。

故选:C。

【变式2】图所示,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由升华形成的是( )A.水壶嘴处冒白气 B.潮湿衣服被晾干C.灯泡的灯丝变细 D.玻璃窗出现冰花【答案】C【解析】解:A、水壶嘴处冒白气,是因为从水壶内出来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空气变成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4课时升华和凝华(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4课时升华和凝华(解析版)含答案

第3.4课时 升华和凝华1.物态变化图升华: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特点:属于吸热过程.凝华: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特点:属于放热过程.考点一 升华和凝华现象升华:物质从 直接变成 的过程,升华过程要 。

凝华:物质从 直接变成 的过程,凝华过程要 。

常见升华现象:①(想想做做)将试管中的碘放入热水中(碘的熔点113℃),过一会儿固态碘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将试管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碘蒸汽又会变成固态碘。

②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冬天,晾在外面的结冰的衣服会变干,这也是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了。

④钨丝灯的钨丝时间久了会变细,这是升华现象。

常见的凝华现象:冬天早上出现的霜,窗玻璃上的冰花,树枝上的雾凇,雪花,钨丝灯灯泡用久了会变黑,这些都是凝华现象。

升华吸热:人工降雨——干冰升华;干冰升华吸热降温,防止食物腐烂变质;医学手术——干冰升华;舞台云雾效果。

三个制冷作用:①熔化吸热制冷,例如超市用冰熔化吸热保鲜荔枝和海虾等;②蒸发吸热制冷,例如夏天室内洒水可以降温;③升华吸热制冷,例如用干冰人工降雨(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

【例1】“寒露”和“霜降”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两个节气,下列关于露和霜的形成说法正确的是( )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熔化形成的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解析】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故C正确。

故选:C。

【变式1】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衣柜中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是熔化现象B.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放热C.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D.戴眼镜从寒冷的教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内,眼镜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解析】A、衣柜中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是升华现象,故A错误。

人教版中考物理课件-汽化和液化_升华和凝华

人教版中考物理课件-汽化和液化_升华和凝华
汽化和液化 昇華和凝華
考點知識梳理 中考典例精析 課堂達標訓練
專題訓練
◎知識結構
汽化和液化汽化蒸 沸发 腾:影 蒸液响 发体蒸 致沸发 冷腾快的慢条的件因素
物态变化
液化 方 常法 见: 现降 象: 低雾 温、 度、 露压缩体积
定义
升华和凝华常见现象升 凝华 华: :樟 霜脑 、冰 球花 变小
考點 一 汽化和液化 1.物質由__液__態變為__氣__態的過程叫汽化,物質由_氣__態變為_液___ 態的過程叫液化.汽化過程要吸____熱,液化過程要放___熱.
(2011·臨沂)如圖所示現象中,由液化形成的是( )
解析:霧凇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在溫度降低時,直接凝華成固體小冰 晶;露珠是水蒸氣放熱後液化形成的;冰山是水放熱後凝固形成的;雪 是凝華形成的,所以B選項正確.
答案:B
夏天,我們吃冰棍時,撕開冰棍包裝紙,會發現冰棍冒“白 氣”,如圖所示.這是由於冰棍周圍空氣中水蒸氣___液__化___而形成的.根 據你的觀察,冰棍冒出的“白氣”是向__下___的(填“上”或“下”).
9.(2011·連雲港)今年以來,我國部分地區發生嚴重乾旱,氣象部 門多次用火箭彈向適當雲層中拋射乾冰(固態二氧化碳),實施人工降雨, 在人工降雨過程中,乾冰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
A.凝華
B.昇華
C.液化
D.熔化
解析:乾冰是一種極易昇華的固體,在人工增雨時,乾冰昇華,通 過昇華吸熱來降低高空中的溫度,使水蒸氣液化,進行降雨.
答案:C
祖國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畫.圖中關於山河美景的描述,屬 於凝華現象的是( C )
(2011·煙臺)在探究“水的沸騰”的實驗中,甲、乙兩組同學分 別使用A、B兩套裝置(如圖)來完成實驗.

XX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升华和凝华、汽化和液化

XX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升华和凝华、汽化和液化

XX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升华和凝华、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色、升华定义: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

特色:物质在升华时要汲取热量。

比如碘升华时要对它加热,就是要让碘吸热来达成升华。

2、凝华定义: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

特色:凝华是升华的逆过程,物质在凝华时要放热。

增补:、定义:物质从气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

2、常有凝华物质:气态碘、水蒸气、气态钨、气态萘等。

3、常有凝华现象: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黏附在物体上形成的。

它的环境温度比“下露”“下雾”时更低。

灯泡用久发黑,眼光灯两头发黑。

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和凝华成的小冰晶悬浮在高空形成的。

小冰晶和小水珠越积越多,最后就掉下来,在掉落的过程中小冰晶融化便形成了雨。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色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汽化的最后状态是气态,汽化过程中物质需要从外界汲取热量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液体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3.常有汽化现象有:太阳出来了,雾散了,地面上的水变干,酒精蒸发等增补:、液化方法: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当气体的温度降低到足够低的时候,全部的气体都能够液化,此中温度降到足够低是指气体的温度降落至沸点或沸点以下。

小同的气体液化的温度不一样。

利用这类性质能够分别物质。

用压缩体积的方法能够使大部分的气体液化,如平时生活中使用的煤气以及气体打火机用的燃气,就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们液化的,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不可以使它们液化,一定同时降低温度才行。

2、液化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冬季手感觉冷时,可向手哈气,是由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放热; 被锅内喷出的水蒸气烫伤比开水还厉害,是由于水蒸气液化过程要放热。

浴室往常用管道把高温水蒸气送入澡堂,使池中的水温高升是利用液化放热来达成的。

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升华与凝华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升华与凝华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升华与凝华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汽化和液化、升华与凝华(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4)知道升华与凝华的概念。

(5)知道升华要吸热。

凝华要放热。

(6)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 重点、难点:1. 重点:(1)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的汽化现象,液体的温度、表面积以及液体上方的空气流速都会影响到蒸发的快慢。

蒸发时会从液体和周围的气体中吸热,所以蒸发有制冷的效果。

(2)沸腾的条件有两条: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3)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例如:冰冻的衣服变干;樟脑球变小;用的时间长了的灯泡发黑;霜、雪的形成等都与升华现象有关。

2. 难点:液体沸腾的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读一次水的温度,并且记录在表格中,利用这些数据画出图象,对数据进行分析,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图表法。

易混点:沸腾前在烧杯中也会出现气泡,这些气泡的特点是从下往上越来越小。

当水沸腾时气泡的特点是从下往上越来越大。

三. 知识点分析:汽化和液化(一)知识要点1. 物质由_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的现象叫做汽化。

汽化又分两种方式: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 沸腾是在液体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3. 液体_______________的温度称作沸点。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

4. 物质由________变为___________的现象叫做液化,液化时气体会_______热量。

5.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__________和__________。

6. 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二)学法点拨1. 认真观察沸腾现象。

对沸腾实验的观察并不局限于沸腾本身,把沸腾前与正在沸腾的现象作对比观察是很有必要的,粗心的同学可能觉得沸腾前没有什么特别的现象,实际上沸腾前,加热一段后,玻璃杯底部出现气泡,大大小小像珍珠一般“吸附”在杯底,偶尔有些气泡脱离杯底徐徐上升,达到水面破裂,有的在水面停留一会儿才破裂,这个现象持续一会儿,接着在底部产生了一些较大的气泡并随即破裂,撞击器底发出声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响水不开”。

人教版初二物理-----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人教版初二物理-----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二)液化放热
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与汽化吸热相反,气体液化成液体必须放出热量。所以通常状态下的不加压
的气体液化时,外界的温度必须低于气体本身的温度。
(三)使气体液化的方法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有些气体,单靠压缩体积不能使它液化,而必须使它的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才能
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它液化。
三、升华、凝华
(二)升华吸热,凝化放热
因为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人们经常利用升华吸热来获得低温,因此,物质升华
具有致冷作用。如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低温储藏食品、进行人工降雨。
特色讲解 题型一:物态变化现象及性质 例 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A.初春,湖面的冰块越来越小
C.深秋,草叶上出现露珠
(一)升华和凝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对固态碘加热,碘直接变成碘蒸气;冬天室外的冰衣
服上所结的冰直接变成水蒸气;衣橱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最后“消失”,所有这些现象都是升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冬天,窗玻璃上冰花,冰箱冷冻室内取出的食物上出
现的白色的小晶粒,深秋季节的霜,电灯泡的玻璃上发黑等,这些现象都是凝华。
答案:C.
例 5.用一支大的注射器吸取一些乙醚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如图所示).向外拉动活塞到
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体乙醚消失,这是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需要 (选填“吸”
或“放”)热.然后推压活塞,会看见注射器中又出现了液态乙醚.这表明用 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
化.
解析:向外拉动活塞注射器内部气压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乙醚汽化,液体汽化需要吸热;然后推压
B.夏天,泼在地上的水很快变干 D.寒冬,窗玻璃上出现冰花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 课件(共34张PPT)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  课件(共34张PPT)
例:
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的两幅图:AC 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两幅图:AB
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上方空气流速的两幅图
AD
取两支温度计,先观察它们的示数。然后在其中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浸 了酒精的棉花抹湿,再观察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 酒精蒸发时要从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吸收热量,使温度计示数下降。
酒精擦在手上,手为什么会感觉到冷? 酒精蒸发,需要吸收热量
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致使它依附的 物体温度下降--蒸发制冷
控制变量法:物理学中对于多变量的问题,常常 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把多变量的问题变成多个 单变量的问题,控制其他变量不变而只改变其中 的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 汽化(吸热)。
三、进行实验
90 93 97 99 100 100 100
温度/℃
105
100
95
90
0
5
15
时间/min
实验现象
1.沸腾前气泡由大变小, 吸热,温度升高。 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 吸热,温度不变。 2.停止加热,不再沸腾。
温度
实验结论
液体沸腾时都有确 定的温度,沸点。
沸腾条件:达到沸点,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9_8____℃。水沸腾时需要___吸_____热,水沸腾时的温度特点是 __保__持__不__变____。 (3)水沸腾时烧杯上方出现了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经过的物态变化是__液__化__。 (4)某组同学在相同条件下,用不同质量的水进行了两次实验,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温度-时间图象, 根据图象可知,用较多的水进行实验得到的是____b____(选填“a”或“b” )图线。

初二物理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初二物理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一、知识要点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过程需要吸热。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

(2)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缺一不可)(3)沸点与液体表面的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4)蒸发、沸腾对比常见的液化现象:露水、雾的形成;三种常见“白气”:烧开水时冒“白气”;冬天人嘴呼出“白气”;夏天冰棒周围毛“白气”。

4、液化的方式(1)降低气体温度: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2)压缩气体体积:在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5、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过程需要吸热常见的升华现象:①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②白炽灯的钨丝变细;③樟脑球(卫生球)变小或消失了;④干冰不见了;⑤背阳处的雪不见了;⑥固态碘加热直接变成碘蒸气等等。

6、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过程放出热量常见的升华现象:①霜;②树挂(雾凇);③窗花;④碘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碘等等。

二、易错题精选1.判断以下结论是否正确(1)干冰是固态的冰()(2)“雾”是漂浮于空中的水蒸气()(3)夏天从冰箱刚取出冰棍时,周围出现“白气”是液态的小水滴()(4)烧开水时壶嘴处温度较高,冒出的“白气”不是液态,而是气态()(5)舞台上用干冰制作“云雾”是干冰升华后的二氧化碳()(6)标准大气压下100℃水蒸气通入100℃水中,水蒸气液化放热,水会沸腾()(7)物体吸热,温度一定上升;温度上升,物体一定吸热()(8)向烧红的铁块上浇水,水汽化后形成“白雾”()(9)夏天盛冰淇淋的杯子外壁“出汗”是空气遇冷液化形成的()(10)汽化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11)水沸腾时,温度一定为100℃()(12)液体达到沸点,就能沸腾()(13)严寒冬天玻璃窗户上的冰花,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后在窗户玻璃外层凝华形成的()(14)液体蒸发时,液体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2、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A、水的沸点低于或高于100℃B、湿衣服放在温度低的地方比放在温度高的地方干得快C、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密闭小屋的室温为0℃,把-5℃的冰块放在0℃的水中会熔化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3、在23℃的室内将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瓶中取出,它的示数()A、立即上升B、先下降后上升C、先上升后下降D、一直不变4、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要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1.液化和气化、升华和凝华的性质、现象及特点2.蒸发和沸腾的性质及特点3.水的沸腾现象实验一、汽化汽化是指物质的状态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1)汽化有两种方式:一是蒸发;二是沸腾(2)从现象来看,液态是看得见的,而气态是看不见的(3)汽化进行过程伴随吸热,总体上任何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汽化现象(一)蒸发1、蒸发的特点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现象有三个方面显著的特点:(1)从发生的条件看,蒸发不受温度限制,所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只要是敞开的,便会蒸发,蒸发无条件可言。

(2)从发生的部位看,蒸发是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一种平缓的汽化现象。

(3)从液体自身的温度情况看,液体蒸发过程中要吸热,所以温度降低。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是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3、液体蒸发致冷液体蒸发要吸收热量,所以液体蒸发具有致冷作用。

这是因为:液体蒸发从液体中吸热,造成液体温度下降,与周围物体有温度差,液体就从周围物体吸热,所以周围物体放热温度下降,这就是液体蒸发产生致冷作用。

(二)沸腾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沸腾的特点:(1)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2)同种液体在不同的气压下,沸点不同。

如水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 100℃;低于标准大气压,沸点低于100℃;在高于标准大气压下,沸点高于100℃。

课本中沸点表是几种常见液体的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

2、沸腾的条件:(1)液体温度达到当时大气压下的沸点;(2)液体要继续吸热(被不断加热)。

(三)、蒸发与沸腾的异同二、液化(一)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水烧开后,从壶嘴中冒出“白气”,就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悬浮在空中形成的。

自然现象中的云、雾、雨、露等,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的结果。

(二)液化放热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与汽化吸热相反,气体液化成液体必须放出热量。

所以通常状态下的不加压的气体液化时,外界的温度必须低于气体本身的温度。

(三)使气体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有些气体,单靠压缩体积不能使它液化,而必须使它的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才能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它液化。

三、升华、凝华(一)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对固态碘加热,碘直接变成碘蒸气;冬天室外的冰衣服上所结的冰直接变成水蒸气;衣橱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最后“消失”,所有这些现象都是升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冬天,窗玻璃上冰花,冰箱冷冻室内取出的食物上出现的白色的小晶粒,深秋季节的霜,电灯泡的玻璃上发黑等,这些现象都是凝华。

(二)升华吸热,凝化放热因为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人们经常利用升华吸热来获得低温,因此,物质升华具有致冷作用。

如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低温储藏食品、进行人工降雨。

题型一:物态变化现象及性质例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A.初春,湖面的冰块越来越小B.夏天,泼在地上的水很快变干C.深秋,草叶上出现露珠D.寒冬,窗玻璃上出现冰花解析:A、初春,湖面的冰块越来越小,是固态的冰雪熔化现象;故A错误;B、夏天,泼在地上的水很快变干,是液态的水汽化(蒸发)为水蒸气;故B错误;C、深秋,草叶上出现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C错误;D、寒冬,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D正确;蒸发沸腾相同点都是汽化,都是吸热的.不同点在液体的表面进行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比较缓慢比较剧烈在任何温度下进行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进行时温度不断降低进行时温度保持不变答案:D.例2:某同学在松花江畔观察到的下列现象中,属于吸热的物态变化是()A.早春的江面上皑皑白雪的消融B.初夏江面上浩浩浓雾的形成C.深秋江边上晶莹冰凌的形成D.初冬江岸上美丽雾凇的出现解析:白雪消融属熔化吸热过程,浓雾的形成属液化放热过程,冰凌的形成是凝固放热过程,雾凇的形成属凝华放热过程。

答案:A例3:在烧杯中加入液态氮,常温下急剧沸腾(液态氮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点是-196 ℃),这时将会看到在烧杯壁上结了一层厚厚的白霜,这是由于()A.空气中的水凝固成冰B.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成水C.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冰晶D.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凝华成冰晶解析:液态氮在常温下急剧沸腾,液体沸腾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得周围的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

答案:C例4:(2015•东营)2015年5月8日,河北、北京、内蒙古等地局部地区出现罕见的五月飘雪景象。

有关雪的形成,正确的是A.凝固现象且吸热B.凝固现象且放热C.凝华现象且放热D.凝华现象且吸热解析:雪是固体,是由地面上蒸发的水蒸气,在向上流动时,遇到极冷的气流而放热,形成了固态的雪花,然后雪花变大,下落,形成下雪.整个过程中雪是由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冰而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凝华过程要放出热量.答案:C.例5.用一支大的注射器吸取一些乙醚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如图所示).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体乙醚消失,这是(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需要(选填“吸”或“放”)热.然后推压活塞,会看见注射器中又出现了液态乙醚.这表明用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解析:向外拉动活塞注射器内部气压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乙醚汽化,液体汽化需要吸热;然后推压活塞,注射器内部气压升高,乙醚气体放热液化。

表明可通过“压缩气体”,增大气压的方法使气体液化。

答案:汽化吸压缩气体题型二:水的沸腾实验例6.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3-3-1中a.b所示.则图中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中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小组记图3-3-1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时间(min) 4 567 8 9 10 11 12 13 …温度(℃)90 91 93 97 98 98 98 98 98 98 …(1)从记录的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此时水沸腾的温度是℃.(2)实验得到的结论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有明显的差异,其原因可能是:,.解析:(1)水沸腾前,上层水温比较低,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遇冷的水液化成水,气泡变小.水沸腾时,整个容器的水温度相同,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水不断汽化成水蒸气,气泡越来越大.(2)液体在沸腾时温度会保持不变.沸腾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就是液体的沸点.(3)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水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由于温度计不准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有差异.答案:b;a;(1)98;(2)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温度计不准确.基础演练1.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D.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答案:C2.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A.春暖花开,冰雪消融B.夏天的清晨,草地上出现露珠C.秋天的早晨,出现大雾D.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白霜答案:D3.在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图2中的情景主要用来探究A.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B.蒸发快慢与气压的关系C.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D.蒸发快慢与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答案:A4.为了抗旱,向空中云层中发射“干冰炮弹”,就能实现降雨,这是因为:( )A.干冰熔化变为水B.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成的小液滴C.干冰在云层中迅速升华又凝华而形成的D.干冰在云层中升华吸热,使云层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再液化成小水滴答案:D图2阳光下树荫下图3-4-35.下列现象与解释相符的是:A .煮熟饭后打开锅盖看到的“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B .夏天,汽车里开了空调,窗户玻璃上的水珠,是由水蒸气吸热液化而来C .人工降雨主要是利用干冰迅速熔化来实现的D .从冰箱中取出冰棒时手被冰棒黏住了,这是因为手上的汗凝华了答案: B6.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A .水的沸点低于或者高于100℃B .-10℃的冰块放在0℃的水中,冰块会熔化C .在敝开的锅中烧水,使水沸腾,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也不会升高D .物体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答案: B7.在严寒的冬天,柴油机需要排尽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 )A .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B .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C .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D .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答案: D8.如图3-4-3,在盛水的烧杯里放有一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使杯内水沸腾,在继续加热过程中,试管中的水( )A 、不能达到沸点,因此不能沸腾B 、能达到沸点,也能够沸腾C 、能够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D 、以上几种说法都不对答案: C 9.(2015•潍坊)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你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又沸腾起来,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选)A.两次沸腾时,瓶内气体压强相同B.第二次沸腾时比第一次沸腾时,瓶内气体压强小C.两次沸腾时,瓶内水的沸点相同D.第二次沸腾时比第一次沸腾时,瓶内水的沸点低答案:BD10.小昌同学在26℃的实验室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高于26 ℃B .先下降,后上升到26 ℃C .低于26 ℃D .等于26 ℃ 答案:B11.做“水的沸腾”实验时,若用同一热源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图线a 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1)仅增加水的质量,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对应 (选填图中a 、b 、c 或d )(2)仅增大液面气体压强: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对应 (选填图中a 、b 、c或d)答案:c,b。

12.修建青藏铁路要穿越某些特殊区域,为了保证路基的稳定,如图所示,在铁路两侧插了许多叫做“热棒”的柱子,里面装有液态氨.“热棒”的工作原理是: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吸收热量发生现象变成气态氨,上升到“热棒”的上端,再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递给空气,气态氨放出热量发生现象变成液态氨又流回棒底.答案:汽化,液化。

13.为了探究升华和凝华现象,老师做了如下实验:将少量的碘晶体放入烧杯中,上口放一个装有冷水的烧瓶,在烧杯下用酒精灯微微加热,如下图所示,这时在烧杯中可以看到有紫色的气体生成,这是碘的现象.停止加热后.把烧瓶拿下来,可看到烧瓶底外壁有碘的晶体生成,这是碘的现象.该实验还说明过程为吸热过程,过程为放热过程.答案:升华;凝华;升华;凝华.14.在空格内填上物态变化名称:卫生球放久了会变小,是_________现象;钢水浇铸成钢球是__________现象;冬天早晨草地上的霜是__________现象;早晨有浓雾是_________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