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第1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是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二十年后的家乡变化,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家乡的发展。
本文以第一人称叙述,通过描绘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社会风貌等方面的变化,展现了家乡的美好前景。
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让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描述家乡的变化这一主题,他们充满好奇和期待。
但学生在写作方面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 写作思路不清晰;2. 描述变化的具体细节不够丰富;3. 语言表达不够生动形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思路,提供丰富的素材,指导学生运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学会描述家乡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家乡变化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关注家乡发展,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思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家乡变化的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变化,使文章具有生动性和感染力。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家乡的变化。
2.案例分析:教师提供具体的家乡变化案例,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作。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家乡的变化,共同完成写作任务。
六. 教学准备1.课文《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全文打印,每人一份。
2.相关家乡变化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3.写作纸张、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家乡的过去,引发学生对家乡未来的想象。
例如:“请大家想想,我们的家乡在过去二十年里有哪些变化?那么,二十年后的家乡会变成什么样呢?”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家乡变化的图片、视频等素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家乡的变化。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习作 :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习作内容。
这一习作主题旨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材中的这一习作要求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合理地构建二十年后家乡在环境、人物、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化,这涉及到五年级上册教材中关于想象类习作的要求以及对描写手法的运用等知识点。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书面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但在如何合理想象并清晰、有条理地表达上可能还存在不足。
他们对家乡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缺乏深入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想象,同时运用所学的描写方法将想象的内容生动地展现出来。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本单元关于想象类习作的要求,能够大胆合理地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
- 要求学生能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如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等)来丰富习作内容。
- 培养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写作的能力,使习作条理清晰。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现状,启发学生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
-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拓展思路。
- 教师通过范例展示,指导学生掌握习作的结构和描写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家乡发展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二十年后家乡在各个方面(如环境、科技、人文等)的变化。
- 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描写方法生动地描写家乡的变化。
2.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的想象既大胆又合理,避免想象过于荒诞或脱离实际。
- 帮助学生将多个方面的变化有条理地组织在一篇习作中。
五、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 在课堂开始时,创设情境,如播放一段关于家乡现在风貌的视频,然后引导学生想象二十年后的景象,让学生更直观地进入想象的情境。
- 在讲解描写方法时,通过创设具体的场景情境,如描写二十年后家乡的街道,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是一篇半命题作文。
本次习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让学生预测二十年后的家乡会发生哪些变化,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
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想象力,观察力和表达能力,但部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 思路不清晰;2. 内容空洞;3. 表达不得体。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思路,丰富写作内容,注意表达得体。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明确二十年后的家乡会发生哪些变化,并能将这些变化写成一篇完整的习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想象,培养学生预测未来、观察生活、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确二十年后的家乡会发生哪些变化,并将这些变化写成一篇完整的习作。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丰富写作内容,提高表达效果。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思路,激发学生想象力。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能力。
3.示范法:教师示范写作,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二十年后的家乡相关图片、视频等素材;优秀范文;作文评分标准。
2.学生准备:观察家乡变化,准备写作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二十年后的家乡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变化,激发学生想象力。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作文题目《二十年后的家乡》,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思路:预测二十年后的家乡会发生哪些变化,并将这些变化写成一篇习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家乡变化,互相启发,丰富写作素材。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将讨论的成果写成作文草稿。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习作 :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习作内容。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在本次习作中虽然重点是描写家乡二十年后的变化,但同样可以渗透这一要素,例如在描写二十年后家乡的人物时,可以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人物的变化,如二十年后的科学家通过具体的发明创造展现其智慧和对家乡的贡献等。
另外,本单元的课文多是通过不同的描写方法来表达情感,在本次习作中,学生可以运用描写方法来表达对二十年后家乡的向往、热爱等情感。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能够简单地描述事物。
但对于二十年后家乡的想象,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打开思维,从多个方面去思考家乡的变化,如环境、科技、人们的生活方式等。
同时,学生在表达上可能存在条理不清晰、描写不够具体等问题,需要在习作教学中加以指导。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能够根据自己的想象,写出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
(2)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如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等,使习作内容更加生动具体。
(3)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语句通顺,条理清晰。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现在的样子,激发学生对二十年后家乡的想象。
(2)运用小组讨论、交流分享等方式,拓宽学生的思路,丰富习作内容。
(3)通过教师的示范和点评,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想象家乡二十年后的变化,如环境、建筑、交通、人们的生活等。
(2)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将想象的内容写得具体、生动。
2.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的想象既大胆又合理,避免过于荒诞。
(2)指导学生有条理地组织习作内容,使文章层次分明。
五、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创设“二十年后重回故乡”的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二十年后的家乡,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公开课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公开课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是一篇写作指导课文。
课文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二十年后的家乡会发生哪些变化,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但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写作思路不清晰、表达能力不足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程度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明确二十年后的家乡的主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明确写作主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拓展写作思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二十年后的家乡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写作指导法:教师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帮助学生明确写作思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二十年后的家乡的主题,准备写作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二十年后的家乡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然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二十年后的家乡的想象和期待。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四: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四: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二十年后的家乡》这篇作文要求学生发挥想象,预测和描绘家乡二十年后的变化。
教材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话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同时让学生在习作中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但部分学生在表达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绘家乡的变化,同时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文。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发挥想象,预测和描绘家乡二十年后的变化。
2.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发挥想象,描绘家乡的变化。
2.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表达。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预测家乡的变化。
2.示范法:教师示范作文,让学生模仿和借鉴。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和想法。
4.修改法:学生互相批改,提高作文质量。
六. 教学准备1.教师示范作文。
2.学生习作样本。
3.作文评价标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现状,然后提问:“二十年后的家乡会发生哪些变化?”让学生发挥想象,预测未来家乡的模样。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示范作文,让学生阅读并思考:“这篇作文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例来描绘家乡的变化的?”引导学生关注作文的结构和表达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未来变化的看法。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表达。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开始动手写作。
教师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拓展(10分钟)学生互相批改作文,提出修改意见。
教师总结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讲评。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发挥想象、运用生动语言的重要性。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名师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名师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名师精品教学设计,主要针对学生对家乡的认知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材通过设定二十年后的家乡为写作背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描绘出一个既熟悉又充满变化的地方。
教材旨在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他们对家乡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情。
但部分学生在表达家乡的美景和变化时,可能会存在词句不够生动、条理不够清晰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特点,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并指导他们如何将观察和想象运用到写作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明确二十年后的家乡的特点和变化,通过观察和想象,将家乡的美景和变化生动地描绘出来。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写作等环节,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自己的审美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明确二十年后的家乡的特点和变化,将家乡的美景和变化生动地描绘出来。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运用观察和想象,将家乡的变化和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更具创新性和生动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二十年后的家乡为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置身于想象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家乡的变化,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互动式教学法: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提高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对家乡有一定的了解和感情。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家乡的美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感情。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及反思(教案)一. 教材分析《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作文。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想象,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景象,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但是,部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仍然存在思路不清晰、语言表达不够准确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思路,帮助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想象,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景象,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恰当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思路,帮助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景象。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明确写作思路。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写作,让学生了解并模仿写作方法。
3.讨论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分享写作经验和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编写教案,准备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提前观察家乡的变化,收集相关资料,为写作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过去,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如:“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的家乡过去是什么样的?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二十年后的家乡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家乡的变化。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思考二十年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的。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写作,边写边解释写作方法。
如:如何开头、如何描绘景象、如何表达情感等。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名师公开课教案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目标1.根据习作要求大胆想象。
2.能列习作提纲,在习作中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重点)3.能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习作。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范文。
学生准备:采访了解家乡二十年来的历史和变化,思考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新旧对比,激发兴趣1.激趣: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照片,请看——(课件出示二十年前的家乡照片。
)你都看到了什么?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就是老师的家乡二十年前的样子。
那时候,房子是土坯房,路是烂泥路,吃的、穿的都很简单。
(课件出示现在的家乡照片。
)这是我的家乡现在的样子,看,变化多大啊!2.你的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引导学生结合课前的采访活动谈谈自己家乡的变化。
3.导入:二十年的时光,景在变,人也在变。
正如诗人贺知章所作“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阔别家乡多年,虽然“乡音无改”,但还是“鬓毛衰”了。
那我们的家乡呢?是不是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二十年前,手机、电脑还未普及呢,而现在这些物品早已进入了千家万户。
二十年的变化可真大啊!再过二十年呢?我们的家乡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我们的生活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话题,写一篇习作。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将二十年来家乡的变化资料展示给学生,丰富学生的表象,以“变化”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
激发学生的情感,融入角色,同时逐步、有序地引导学生开启心路,大胆想象。
二、指导选材,启发想象1.指名读习作要求。
2.指导审题,引导学生从话题中的“二十年后”,明确这次习作的体裁是想象作文。
(板书:想象作文)3.指导学生梳理这篇习作要写什么主题,可以怎样命题。
(板书:家乡的变化二十年后的家乡)4.引导学生具体说一说可以写些什么,即选材。
教师相机板书:环境人们的工作、生活街道、公园、住宅、广场科技交通……5.以家乡河流的变化为例,引导学生想象:现在家乡的小河给你什么感觉?怎么形容?二十年后会是什么样的?课件出示苏州护城河图景、上海黄浦江夜景。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优秀教案 教学设计)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
【教学目标】
1.大胆想象二十年后故乡的人、物等变化。
2. 围绕主题,展开想象,学习列出提纲,理清思路,分段叙述。
3.在叙述时,能注意详略得当,在描写时,能采用今昔对比、往事回忆等手法,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围绕主题,展开想象,学习列出提纲,理清思路,分段叙述。
【教学难点】在叙述时,能注意详略得当,在描写时,能采用今昔对比、往事回忆等手法,
板书设计:
怎样写想象作文
1.大胆想象,突显变化。
2.列出提纲,理清思路。
3.动笔写作,重点突出。
4.互换习作,分享修改。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活动意图说明: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且能让学生带着这个任务完成习作的学习。
环节二:现实对比,打开思路1.看图表2.小组讨论后交流:生1:有的道路并没有通到家,而且路不好走生2:有时候买生活用品还不是很方便,要去很远的街上生3:……并完成表格中的“现在的家乡”一列3.想象交流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生1:同学们读书都不背课本了,用的全都是3D技术的投影书本生2:村村道路都通到了家家户户,而且马路又宽又平整生3:村村都有小卖部,快递站,快递1.师:二十年后的家乡到底会是什么样的呢?有人说:想象不出来,或者不知该怎样去想象……别急,其实,我们可以从家乡现在的情况得到启发。
出示图表:2.我们要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情景,就必须对现在家乡的情况有所了解。
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家乡现在的情况。
要求:①选择自己熟悉的或感兴趣的两三个方面进行交流,也可全部交流。
②小组选派一名同学做汇报,其他成员补充。
③全班交流,完成表格第二列“现在的家乡”。
呈现在表格里3.师:通过刚才的交流,相信大家都对自己家乡现在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那么,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我们的家乡在现有的基础上又有怎样的变化呢?学生能够流畅地表达出当前家乡的现状,并根据对比,想象出以后家乡的样子。
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作业设计课题二十年后的家乡课型新授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大胆合理的想象,描写出家乡的巨变。
2.编写习作提纲,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作业目标1.能大胆想象,说出家乡各方面的巨变。
(学习目标1)2.能编写习作提纲,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学习目标2)3.能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热爱家乡、祖国的情感。
(学习目标3)作业设计学习目标匹配陈述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家乡是一个人的出生地,也是每个人成长的地方。
二十年后我们的家乡会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来一次时空穿越,到二十年后的家乡去看一看。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目标1.关注家乡生活,根据习作要求大胆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巨大变化。
2.学习列习作提纲,分段叙述,注意详略得当。
3.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顺序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培养热爱家乡和向往未来家乡发展的情感。
4.与同学互换习作,能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习作。
1.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顺序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出来。
2.学习列习作提纲,分段叙述,注意详略得当。
教学准备1.学生大胆想象二十年后的家乡的变化。
2.学习列习作提纲。
3.对习作修改符号进行预习。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师出示城市前后几十年的对比图,引导生观看图片及发表感受。
2.师:我们发现,二十年的时光,景在变,人在变。
瞧,我们身边的楼房越来越高,人们身上的衣服越来越漂亮。
二十年前手机、电脑还很少,可是现在基本都普及了。
二十年的变化真大呀!那么二十年后,我们的家乡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主题,写一篇习作。
二明确要求,指导选材1.明确习作要求,审明题意;明确地点是家乡,时间是二十年后。
2.说说这次习作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请学生起来回答,教师指导。
(1)围绕主题,展开想象。
(2)列习作提纲。
(3)互换习作,提出修改建议并作修改。
3.这次习作的主人公是“我”,那么“我”会以什么样的身份回到家乡呢?4.引导学生思考,谈谈二十年后“我”发生了什么变化,“我”的同学、朋友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5.教师出示提示,引导学生明白可以从哪些方面具体来写二十年后的家乡。
(1)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房屋、学校、公园、街道、小河等)(2)想象故乡的伙伴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朋友、同学、邻居、亲戚)(3)想象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时的场景。
(说什么话、在什么地方、感想等)(4)可以写自己想写的内容。
6.请两位学生来说一说自己想象的画面和理由。
7.根据学生讲述中存在的不足,教师提出注意事项。
三了解提纲,列好提纲1.借鉴范例,了解习作提纲。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一. 教材分析《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的一篇作文习作。
这篇作文要求学生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题材,发挥想象,写一篇描述未来家乡变化的作文。
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巩固他们对语文知识的运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他们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但是,对于如何合理安排作文结构,巧妙运用修辞手法,以及如何将想象与现实相结合,表达出未来家乡的变化,还是存在一定的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同时注重作文的逻辑性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明确作文要求,运用想象和现实相结合的手法,描绘出未来家乡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讨论、分享,学会如何合理安排作文结构,运用修辞手法,提高作文质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运用想象和现实相结合的手法,描绘出未来家乡的变化。
2.难点:如何合理安排作文结构,巧妙运用修辞手法,表达出对未来家乡的期待和信心。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互相借鉴,提高作文质量。
3.示范引导:教师通过示范作文,引导学生掌握作文结构和表达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素材,如未来家乡的图片、视频等,用于激发学生想象力。
2.教师准备示范作文,用于引导学生掌握作文结构和表达方法。
3.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自己的想法和讨论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未来家乡的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变化,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示范作文,引导学生分析作文的结构和表达方法,让学生明白如何合理安排作文内容,运用修辞手法。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课堂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课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同时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本课内容紧紧围绕“二十年后的家乡”这一主题,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描绘出自己心中未来的家乡景象。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对学生写作的指导,也有优秀范文示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欲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写作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但在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方面,还需教师加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家乡的情感较深,但对于二十年后的家乡,他们可能存在不同的期待和想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勇敢地表达出自己对未来家乡的憧憬。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明确写作主题,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景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发挥想象,创新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期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明确写作要求,充分发挥想象,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景象。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创新表达,提高写作质量。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未来家乡的期待和想象。
3.示范法:教师展示优秀范文,引导学生学习借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素材:收集有关家乡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优秀范文:挑选出符合教学要求的优秀范文。
3.准备写作指导:为学生提供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美丽景色,激发他们对未来家乡的期待。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课文中的优秀范文,让学生初步感知二十年后的家乡景象,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借鉴范文中的写作方法。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习作 4 二十年后的家乡》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习作 4 二十年后的家乡》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习作 4 二十年后的家乡》是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的一篇习作。
这篇习作要求学生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题材,发挥想象,写一篇作文。
教材通过这篇习作,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他们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但是,学生的写作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于如何发挥想象,如何合理安排材料,以及如何运用写作手法等方面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明确二十年后的家乡的主题,发挥想象,写出一篇内容充实、结构合理的作文。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学会如何发挥想象,如何合理安排材料,以及如何运用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审美情趣,增强写作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明确习作要求,发挥想象,写出一篇内容充实、结构合理的作文。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发挥想象,合理安排材料,以及运用写作手法。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明确写作方向。
2.互动式教学法:教师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写作经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示范法:教师以示范作文为例,讲解如何发挥想象,如何合理安排材料,以及如何运用写作手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示范作文,用于讲解和分析。
2.教师准备相关素材,帮助学生丰富写作内容。
3.教师准备写作评价标准,用于评价学生的作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请大家想象一下,二十年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明确写作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示范作文,让学生初步感知二十年后的家乡的美好。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次习作,让学生发挥想象,预测未来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材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话题,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对未来的想象和创新思维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在生活经验方面,学生们对家乡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需要进一步拓宽视野,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发挥想象,预测未来家乡的变化,学会用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发展,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发挥想象,预测未来家乡的变化,用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创新想象,丰富写作内容。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预测未来家乡的变化。
2.互动式教学: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习作。
3.指导式教学: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提前准备与家乡相关的发展变化资料,如图片、新闻等,用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准备写作模板和评价标准,以便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家乡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二十年后的家乡会变成什么样呢?2.呈现(10分钟)展示与家乡发展相关的资料,如新闻、图片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预测未来家乡的可能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未来家乡的想象和预测。
鼓励学生提出创新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是一篇描写未来家乡的想象作文。
通过这篇作文,让学生发挥想象,预测未来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
教材以家乡为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技巧。
但部分学生在写作时,仍存在思路不清晰、想象不够丰富等问题。
在本次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克服写作难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预测未来,发挥想象,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景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家乡发展,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增强对家乡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预测未来家乡的变化,描绘出丰富多彩的家乡景象。
2.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拓宽思路,激发创新思维,使作文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挥想象,预测未来家乡的变化。
2.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想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示范法:教师示范写作,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二十年后的家乡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2.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二十年后的家乡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变化,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想象。
2.呈现(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二十年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角度,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景象。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帮助。
4.巩固(10分钟)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给予评价和建议。
教师总结评价,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