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格鲁伯第八章

合集下载

财政学讲义(1-8章)

财政学讲义(1-8章)

第1章导论学习目的和要求:本部分的学习目的掌握财政与财政学的概念,理解混合经济中的财政。

了解财政学的研究方法。

重点:财政与财政学的概念。

难点:理解混合经济中的财政的基本内容。

本章基本结构现实生活中的财政问题财政学的概念混合经济中的财政财政学的研究方法1。

1 引言※经济学与财政学微观经济学回顾宏观经济学回顾假设条件与经济现实两种错误认识忽视理论抽象的作用将理论当作现实财政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1。

2 财政的几个概念财政的一般含义:是指政府的收支活动及其管理。

公共财政(Public Finance):是指国家(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为口径界定财政职能范围,并以此构建政府的财政收支体系。

这种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构建的政府收支活动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被称为“公共财政”.财政学:是研究政府的收支活动及其对经济运行所产生的影响经济学分支。

又称公共部门经济学或公共经济学。

财政的基本要素主体:国家或政府客体:一部分国民收入形式:实物、力役或价值形式目的:满足公共需要1.3财政的起源与发展财政的起源:原始社会末期→出现剩余产品→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财政产生财政的发展社会和国家形态的演进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财政的发展奴隶制国家财政→封建制国家财政→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社会主义国家财政1.4现实生活中的财政问题政府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供电、供水、供气公共道路、公共汽车、公共电视节目公立学校、国家助学贷款医疗保障、失业保险扶贫、补贴、抚恤计划¡。

¡.我们为享用政府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缴款使用费:电费、水费¡。

¡.税收: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专项税(费):社会保险税(费)¡­¡­※稀缺的世界与抉择经济学经济学探讨如何用有限的资源来满足人类无穷的欲望.气囊的故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项行动的成本是被牺牲的可选择事物(机会成本)※一个例子私人欲望与“公共欲望"私人欲望指的是个人希望独自拥有、独自享用的欲望。

【密训资料】财政学(11页)

【密训资料】财政学(11页)

财政学目录第一章财政的概念与财政的职能 (3)第二章财政支出总论 (4)第三章财政支出的内容 (5)第四章财政收入总论 (6)第五章税收原理 (7)第六章税收制度 (8)第七章国债 (9)第八章政府预算 (10)第九章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11)第十章财政平衡和财政政策 (12)第一章财政的概念与财政的职能第三章财政支出的内容知识点内容第一节 1.列入国家预算支出的支农资金包括:(1)农林、水利、气象等方面的基本建设支出(2)农林购买性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3)农林部门科技三项费用(4)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用(5)支出★支援农村生产支出。

★★ 2.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分为社会消费性支出和政府投资性支出。

社会消费性支出包括:文教科学卫生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

3.行政管理支出的性质属于购买性支出、非生产性支出、消费性支出。

4.政府投资的特点有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

5.影响国防支出水平的因素:第一,经济发展水平。

第二,国际局势的变化情况。

第三,国家主权范围。

第四,国防目标定位。

第五,国家财力的制约。

6.政府投资的特点有长期性、效益外溢性、非营利性、基础性。

7.我国的行政管理支出包括行政管理费、公检法司支出、外交外事支出和武装警察部队支出。

8.基础设施的特点包括准公共产品的属性、自然垄断性、回收慢、风险高、投资大、周期长。

9.政府投资的目的在于为社会提供公共商品或准公共物品。

10.我国财政农业投资的重点: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研与推广、农村教育、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11.定员定额管理是文教科学卫生事业支出管理的基础工作。

12.行政管理人员工作效率越高,人员需求量就越是少,有关行政管理支出规模就小,所以有关行政管理支出规模与行政人员工作效率的高低成反比。

13.政府投资的决策标准包括:(1)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2)资本——劳动力最大化标准;(3)就业创造标准。

财政学各章结构梳理(4-13章)

财政学各章结构梳理(4-13章)

第四章 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的有效提供
第五章 外部性
外部性量的界定(包括正的外部性)图5-2,图
外部性的对策 公共对策
第六章 政治经济学
第七章
教育(了解) 第八章
成本收益分析
公共项目成本收益的评估标准(效率与公平原则)
第九章
保健市场
第十章 政府与保健市场
美国的私人健康保险
具体政策 美国政府对健康保险的提供
对私人健康保险的影响
美国健康保险改革
第十一章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制度结构——运行的基本原理:代际分配原则
社会保障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理论依据——
第十三章 扶贫支出计划
TANF 的影响
医疗补助的影响 AFDC
EITC
美国扶贫计划介绍——失业保险 等等。

财政学第八版 复习笔记

财政学第八版 复习笔记

第一章(一)财政的一般概念: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二)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1、财政运行是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矛盾统一。

2、财政运行是财政规律与财政政策的矛盾统一。

3、财政是公共性与阶级性的矛盾统一。

(三)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

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

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

4、转移性支出(四)市场失灵市场机制不能或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的现象。

1、市场垄断2、市场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性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外部性:是指一些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会给不直接参与这种活动的企业或个人带来有害或有益的影响。

其中有益的影响称为“外部经济”,否则就是“外部不经济”。

比如说,采取措施使某个城市的空气没有了污染,该城市居民呼吸了清新的空气,但并不能制止外地来此的人们呼吸。

外部正效应:指私人部门从事某项活动对其他人带来利益的现象,即商品生产者的内部效益远远低于社会效益的现象。

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这将导致市场主体尽可能地减少从事具有外部正效应的经济活动.外部负效应:在市场机制作用的过程中,经济主体给他方带来利益上的损害,增加其生产成本,同时也必然增加了社会总成本,造成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然而经济主体却没有为此赔偿损失。

即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

外部效应的存在,使得具有外部效应的产品的市场供给,只能过多或过少,由此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要消除外部效应,必须实现外部成本(收益)的内在化.而市场经济本身是无能为力的,只有政府介入,才能克服外部效应的缺陷.4、收入分配不公平5、经济波动(五)政府: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1、政府干预和政府干预手段①宏观调控②立法和行政手段③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④财政手段2、政府干预失效①背景: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在采取赤字财政政策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以图刺激经济时,却导致了低增长、高失业与高通货膨胀并发的“滞胀"怪病 .②政府失效的表现:•政府决策失误•寻租行为•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六)公共物品(Public Goods)1、产品依据需要主体和供给渠道分类:①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财政学》第8章讲义

《财政学》第8章讲义

《财政学》第8章讲义第八章税收原理第一节什么是税收一、税收的基本属性1、什么是税收?关于税收的定义税收是个古老的财政范畴,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现象。

对税收的定义有多种表达:马克思: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

”列宁认为:所谓赋税,就是国家不付任何报酬而向居民取得东西。

西方税收理论提出了“利益交换说”、“社会契约论”,如:托马斯?霍布斯认为:“人们为公共事业缴纳的税款,无非是为了换取和平而付出的代价。

”20世纪30年代后,经济学者从经济运行角度提出了新的税收理论,认为国家征税除了为公共物品的供给筹措经费之外,还发挥了调节经济的功能。

综合各种观点,我国给的定义是: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自身的职能,或预定的社会和经济目标,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强制无偿地征集而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2、税收的基本属性是什么?税收的基本属性要理解税收的基本属性,必须把握以下几个要点:1.税收是政府为了实现自身的职能获取财政收入的主要工具。

因为政府维持其正常活动,必须耗费一定的物质资料;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也必须提供物质基础。

所以,政府必须选择适当的工具取得财政收入,税收就是取得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工具。

2.国家征税凭借的是政治权力和法律权力。

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参与市场收入分配的行为都必须以财产权或所有权为依据。

而只有税收可例外,以非经济性权力征集财政收入。

3.税收是一个分配范畴,这是税收的基本属性。

税收是国家参与并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手段,在征税过程中,形成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通过征税,它会改变市场对收入的分配格局,会改变各经济主体对收入的占有状况。

4.按照现代财政理论,从根本上说,税收是政府参与资源配置的一种形式。

通过征税,资源和收入会由私人部门转向公共部门,会被政府安排用于提供公共物品等各项支出,以满足社会的共同需要。

二、税收的“三性” (the “three features” of taxation )1、税收的“三性”是什么?税收的“三性”就是指税收的特征。

20马工程教材 《公共财政概论》PPT-第八章 税收

20马工程教材 《公共财政概论》PPT-第八章 税收

第一节 税收概述
一、税收的概念 (四)税收的分类
4.按税收收入是否规定专门用途分类 (1)一般税。一般税是收入没有指定的用途,可以 为政府的一般预算支出筹资的一种税收。如我国征收的 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2)特定目的税。特定目的税又称特定用途税,是 指税款有指定用途而不可挪作他用的一类税收。如教育 附加费。
第一节 税收概述
二、税收原则 (一)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强调税收负担要做到公平合理。公平原则具体体现在 两个方面:一是横向公平,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应该负担相同 的税收。二是纵向公平,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当缴纳不同的税收 ,纳税能力较强的纳税人应当缴纳更多的税收。
最能反映人们的纳税能力的指标:收入是流量,最能反映人们 当期的经济状况,此外人们纳税要向政府支付现金,财产只有变 现或有收益才能给人们带来现金流,而这又属于人们收入的一部 分。
一、税收概念与分类 (二)税收的形式特征
与国家的其他收入相比,税收具有如下形式特征: 1.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在取得收入时凭借的 是政治权力,而非产权或债权。 2.无偿性:由于国家征税依据的是政治权力,所以通过 税收取得的收入是不需要偿还的,它是一种无偿的征收 ,不需要像公债那样需要事后偿还给债券认购人。 3.固定性: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国家在征税以前要通过立 法预先规定征税的数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数量比例(即 税率),不得临时或随意变更征税的税率。
① 减税、免税。减税就是减征部分税款;免税即免交全部税款。 ② 起征点、免征额。起征点是指税法中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被征税 的起点,课税对象的数额达不到起征点不对其征税,超过了起征点要 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免征额是指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中可免 予征税的数额,课税对象的数额超过了免征额,国家只对超过免征额 的部分征税。

财政学II-8

财政学II-8
• 购买性支出
– 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包括社会消 费性支出和公共投资性支出。购买性支出可以 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社会总需求,是财政政策的 主要工具
购买性支出的两大形式
• 社会消费性支出
– 无回报的支出,主要用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资金来源主要依靠税收
– 主要包括: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文教科 学卫生支出等
私人、公共产品两种均衡主要区别
• 公共产品一旦提供,各人的消费量是相同 的,但愿意支付的价格不同,即总成本在 消费者之间分摊 。而私人产品的消费者面 临相同的价格,但愿意消费的数量不同, 即总产量在消费者之间分配
• 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是虚拟需求曲线,即 不能真实反映个人对公共产品愿意支付的 价格
第二篇 第二章 购买性支出
公共产品的两大特征
• 非竞争性(non-rivalry)
– 某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妨碍他人的同时消费, 即公共产品的消费人数增加不增加其边际成本
• 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
– 由于技术或成本的原因,很难或无法排除免费 消费现象,即存在搭便车的问题
• 两大特征的结果
– 公共产品只能由公共部门免费提供,其生产成 本由财政收入支付
支出过多必然会导致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过重,从 而使微观资源配置发生扭曲
文教科学卫生支出
• 按内容
– 主要包括科学事业费,教育事业费,文体广播 事业费,卫生经费等
• 义务教育的现状
–政府投入不够导致“义务教育”并不义务 –存在城乡间和地区间不公平现象
• 高等教育的外部效应
–增加税收收入;降低犯罪率,节省司法系统支 出等
• 主要特点
–具有单向稳定性即易增难减
–支出的效率难以考核

财政学重点

财政学重点

财政学重点第一章导论1.公共需求:就社会总体或自身而言,是维持社会存在的一般的社会需要。

2.公共财政: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模式。

第二章政府活动的经济基础与规模1帕累托改进:在个人偏好、生产技术和要素投入量既定的条件下,在没有任何一个人的情况变坏的情况下,通过改变资源配置使得至少一个人的情况变好,此时的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也就得到提高。

2寻租:把本应当可以用于价值生产活动的资源用于只不过是为了决定分配结果的竞争,是一种非生产性活动。

3市场失灵:在市场已经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下,仍不能带来经济效率和满意的收入分配的各种情况。

4偏好不合理:消费者没有根据自己的最佳利益选择。

1.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的一般条件是消费者的任何两种商品的A 边际转换率相等B 边际替代率相等C 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D边际资本替代率相等2.以下那些因素可能导致市场失灵A 外部性的存在B 自然垄断(即竞争失灵)C 偏好的不合理D 不完善市场2.以下那些因素可能导致市场失灵A 决策机制的缺陷(政府失灵的原因)B 不完全竞争C 偏好的不合理D 不完善市场1.现代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依据是A 廉价政府理论B 市场失灵理论C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D 通货膨胀理论1.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政府进行干预的依据是A 政府失灵B 市场失灵C 市场垄断D 外部效应3.一个社会公平状态的衡量标准有A 功利主义标准B基尼系数C 洛伦兹曲线D 罗尔斯标准1. 一个社会公平状态的衡量标准有A 功利主义标准B基尼系数C 洛伦兹曲线D 罗尔斯标准2.根据一般经济学和社会学研究惯用计量方法,现实中衡量公平采用的手段可包括A 基尼系数B收入水平C. 贫困指数 D 洛伦兹曲线2.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A.政府决策机制缺陷 B 寻租C 不完全信息D 政府运行效率问题2.寻租是A 政治过程中的权力因素对经济活动的介入B 一种非生产性活动C. 直接造成经济资源配置的扭曲(间接造成)D. 具有外部效应的特征一、试述政府失灵的矫正手段1.立宪改革2.恢复竞争3.政府改造4.社会监督二、简述政府失灵的原因1.不完全信息2.公共决策中的经济人行为与公共利益的差异3.政府决策机制的缺陷4.政府运行效率问题5.寻租三、试从市场失灵的角度分析政府活动的边界,你觉得对我国政府有何启示?市场与政府作为社会基本的资源调节机制,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共生共存的。

财政学第八章

财政学第八章

政治成本—纳税人试图影响税法所发生的费用, 由政府和纳税人共同承担。 纳税人为了自身利益,时常通过压力迫使政府改 变税法,这种纳税人与政府的博弈,需要一定 的时间和精力。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3、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 首先,效率是公平的前提,若税收阻碍了经济的 发展,影响GDP增长,尽管公平,却也没有 意义; 其次,公平是效率的必要条件,失去公平的税收 也不是高效率的。 如对商品征税,体现产业政策,合理配置资源, 是高效率的,但对纳税人造成苦乐不均,不能 体现公平;对所得征税,公平但难以调节生产, 没有效率。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②税收的制度效率:衡量标准 质量标准: 集中性指标—即以相对少量的税种和税率取得 大量税收的税制,是高效率的税制。 侵蚀性指标—指实际税基与潜在税基的接近程 度。二者越接近,税制效率越高。 时滞性指标—指税款的实际缴纳时间与其应缴 纳时间的差距。高效率税制的一种表现就是征 收时滞最小
什么是税收

二、税收的“三性”

(一)税收的强制性 指政府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征税,任何单位和个人都 不得违抗。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二)税收的无偿性

指国家征税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 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非 直接返还性)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第二节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二)课税对象
指对什么东西征税或征税的标的物。 1.税对象的分类:商品或劳务;收益额;财产; 资源;行为。 2.税目—是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它具体地规定 一个税种的征税范围,体现了征税的广度。

财政学复习资料(陈共八版)

财政学复习资料(陈共八版)

第一章财政的概念:财政是为了国家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

财政的基本特征: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收支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公共产品:概念:公共消费性质的商品或服务。

特征: 边际生产成本和拥挤成本为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分类:1.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国防和灯塔等,通常采用免费提供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

2.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

即超过一定的临界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就会消失,拥挤就会出现。

准公共物品可以分为两类:a.公益物品,如义务教育、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b.公共事业物品,也称自然垄断产品。

如电信、电力、自来水、管道、煤气等。

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

通常指厂商或个人在正常交易以外为其他厂商或个人提供的便利或施加的成本。

市场失灵的表现:1.市场垄断: 当一个行业被一个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使市场失灵。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二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典型例子是“那公共物品”。

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而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益配置。

4.收入分配不公: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的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财政学》 第七版 第八章 税收原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财政学》 第七版 第八章 税收原理

(三)税收的基本属性
马克思--“赋税是政 府机器的经济基础, 而不是其他任何东 西。” 西方经济学--主要溯源 于托马斯•霍布斯 (T.Hobbes) 的“利益交 换说” (BenefitExchange-Theory)

LOGO
托马斯•霍布斯: “人们为公共事业缴纳的税款, 无非是为了换取和平而付出的代价。” 享有依法征税的权利 政 府 部 门 负有提供公共物品的义 务 负有纳税的义务 享有消费公共物品的权 利 凯恩斯 矫正外部效应、协调收入分配、刺激有 效需求、优化产业结构 社 会 公 众
LOGO

2、负税人(tax bearer)——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 个人 税负转嫁时,纳税人不等于负税人 税负不转嫁时,纳税人等于负税人 3、扣缴义务人——税法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义务的单 位和个人 4、税务代理人——依法接受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委 托代为办理各项纳税事项的人
超额累进税率

LOGO
全额累进税与超额累进税比较
适用超额 适用全额累 累进税率 进税率的应 的应税所 税所得 得 25000 50000 25000 25000
税级
税率( %)
全额累 进税额
超额累 进税额
25000以下 25001~50000 50001~75000 75001~100000

LOGO
二、税收的“三性”
(一)强制性 1、依法纳税 2、违法则受到制裁 1、不向原纳税人付报酬 2、提供共同生产、生活条件
(二)无偿性
(三)固定性
1、按预先规定的比例或数量 2、连续性征纳

LOGO
税收“三性”之间的关系
LOGO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二)对税收概念的理解

第八章 税收理论 《财政学》PPT课件

第八章  税收理论 《财政学》PPT课件

P
S
E
企厂 业商 所所 得得 价价 格格的的下
PP0 0
降下 幅降 度幅 等度 于等 于税额税 额
P
E′
uu
D
D′
O
QQ00
Q
图8-5 供给完全无弹性时的税收转嫁
P
P
u
消消费费者者支支付 付的 价的格价的格的 上上升升幅幅度度等等于 税于额税额
PP0 0
E
E
S D
D
O
QQ
QQ0 0
Q
图8-6 供给有完全弹性时的税收转嫁
超额负担
• 税制设计的两大目标:效率和公平 • 纳税人的税收成本
纳税人 支付的税收本身:任何税种皆有 超额负担(或无谓损失) 管理负担
• 有效率的税收:使超额负担和管理负担最小的税制
• 超额负担
• 多数税收扭曲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这种扭曲效应往往导致 纳税人经济福利的减少超过政府筹集到的税额
• 税收的超额负担是最重要的隐性税负。
• 影响风险承担、 研发
• 影响企业投资水 平及其形式,等 等。
• 影响交易的形式, 如养老金计划
• 税制结构影响企 业的财务结构
• 征税所产生的这 些间接的后续效 应改变了经济的 均衡
• 如对利息征税
公告效应
和资本化
• 税收的某些效应 可能发生在课征 之前或公布之时。
• 有时不仅带来严 重的公平问题, 而且对它的预期 也可能影响到资 产的供给。
P
Pd
F
S
P0
G E
Ps
E′
uu DD′OFra bibliotekQ1Q0
Q
图8-3 课于需求方的从量税的归宿

《财政学》读书笔记模板

《财政学》读书笔记模板

3.1公共选择理论 3.2公共产品理论 3.3外部效应理论 本章小结 案例分析我国十大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 关键术语 思考题
第5章财政经常性 支出
第4章财政支出的 基本理论
第6章财政投资性 支出与补贴及税收
支出
4.1财政支出的涵义与分类 4.2财政支出规模 4.3政府采购制度 4.4财政支出效益 本章小结 案例分析年底要“突击”花掉2.6万亿元 关键术语 思考题
财政学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公司
表达方式
理论
案例
支出
术语
课税
财政
结构
理论 财政
政府
控制
第章
原则
关键
预算
税收
效应
内容摘要
本书主要对公司治理基础理论、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机制与公司治理模式以及内部控制基本框架、内部 控制基本要素、IT控制等内容进行阐述,分析基于公司治理剖析内部控制和企业风险管理的结构和方法,力图通 过大量案例介绍与剖析、多形式的表达方式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满足各层次学生学习本课程的需求。
作者介绍
这是《财政学》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第7章财政收入 第8章税收基本理论
第9章税收制度 第10章公债
7.1财政收入涵义与分类 7.2财政收入规模 7.3财政收入结构 7.4财政收入原则 本章小结 案例分析 1950—2014年中国历年财政收入一览表 8.3税收负担与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8.4税收效应 8.5最适课税理论 本章小结 案例分析治理大气污染需用税收手段 关键术语 思考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Measuring the benefits associated with this project is more difficult than measuring the costs because it is more difficult to use market values to place a value on the benefits.
Imperfect Markets
• Suppose, however, that for some reason there is unemployment among construction workers—perhaps state
law u c o n w o r k e r s mandates a mini mum wage of $20 for constructi on workers.3 If $20 is above the equilibrium wage in the construction sector, there will be some workers who would happily work at the prevailing $20 per hour wage but who cannot find jobs at that wage.
• So the $10 million future stream of maintenance costs has a present discounted value of 143 million (10 million/0.07 =143 million).
8.2 Measuring the Benefits of Public Projects
2
8.1.2 Measuring Current Costs
The social marginal cost of any resource (e.g., the asphalt, labor, and future maintenance costs) is its opportunity cost: the value of that input in its next best use.
Perfect market
1. Consider first the asphalt.
the
opportunity cost is the market price (If the price of a
bag of asphalt is $100, the asphalt costs for the project
Valuing Driving Time Saved
• The first benefit associated with this project is that both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will save travel time.
• Valuing Driving Time Saved(three ways) • 1. Using Market-Based Measures to Value Time: Wages • 2. Using Survey-Based Measures to Value Time: Contilion)
2. the labor market .
If the market wage
for construction workers is $10 per hour, then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the labor for the project is $10
Cost-Benefit Analysis
1
8.1 Measuring the Costs of Public Projects
8.2 Measuring the Benefits of Public Projects
8.3 Putting It All Together
8.4 Conclusion
Measuring Future Costs
• present discounted value If a private firm were making an investment decision, the proper discount rate should represent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what else the firm could accomplish with those same funds. If there is an existing investment that yields 10% per year with certainty, and the firm pays a tax rate of 50%, then this investment would net the firm a return of 5% per year. the government counts that full 10% as its opportunity cost. 10% should be used as a discount rate.
• What is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the time of any unemployed workers you bring onto the job?
• the opportunity cost for unemployed construction workers is only $10 per hour, not $20 per hour. If half of the million man-hours that are required for this job come from workers who are unemployed, then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hiring 1 million worker hours is 20 * 500,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