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旅游与地理环境 中国旅游地理 教学课件_384

合集下载

第二章 中国旅游地理概要PPT课件

第二章 中国旅游地理概要PPT课件
➢ 三是旅游市场需求、预测与拓展规划。 ➢ 四是旅游区发展的主导思想。
➢ 五是用地结构、功能区的划分和线路组织。 ➢ 六是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 七是旅游基础设施规划。
第一节 中国旅游资源与地理环境
四、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三)旅游资源的开发
➢ 八是旅游环境容量分析和环境规划。 ➢ 九是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 十是从业人员培训计划。 ➢ 十一是旅游信息网络规划。 ➢ 十二是分期规划和投资效益估算。 ➢ 十三是旅游管理规划。 ➢ 十四是旅游规划的图件。
第二节 自然景观概述
一、地文景观
第二节 自然景观概述
二、水体自然景观
凡能吸引旅游者进行观光游览、体验、参与的各种水体及水文 现象,我们都可视为水体旅游资源。
我国水域风光资源非常丰富,有烟波浩渺的大海,银装素裹的 雪山,奔放勇猛的瀑布,轻柔幽静的湖泊,平和从容的河流,不仅 为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民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更能调节 气候,而且为旅游事业提供了不可缺少的资源。
第二节 自然景观概述
一、地文景观 (二)风景名山
我国的著名山岳:
1.花岗岩名山——泰山、黄山、华山、衡山、九华山、崂山、千山、天台山、 盘山等 2.石英砂岩名山——武陵源风景区等 3.流纹岩名山——雁荡山等
第二节 自然景观概述
一、地文景观 (三)五岳名山
“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也就是以中原地区为中心, 居于东、西、南、北、中方位的五座大山。它们分别是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第一节 中国旅游资源与地理环境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
(三)根据管理级别进行的分类
➢ (1)世界级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被权威国际组织批准设立的 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世界 地质公园等。

中国旅游地理ppt课件

中国旅游地理ppt课件

05 中国旅游地理未来发展
CHAPTER
中国旅游地理发展趋势
旅游需求多样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旅游需求呈现多样化趋 势,包括休闲度假、探险 体验、文化教育等。
旅游产品个性化
为了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旅游产品将更加个性化 ,如定制旅游、主题旅游 等。
旅游方式自由化
随着自由行的兴起,越来 越多的游客选择自由行的 方式出游,对旅游服务的 需求也更加个性化。
中国旅游地理
目录
CONTENTS
• 中国旅游地理概述 • 中国旅游资源 • 中国旅游地理分区 • 中国旅游地理环境与文化 • 中国旅游地理未来发展
01 中国旅游地理概述
CHAPTER
旅游地理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旅游现象的空间分布、旅游活动的 地域影响以及旅游地的演化过程。
山等。
华东地区
01
02
03
04
上海市
拥有外滩、迪士尼乐园等著名 景点,是中国现代化大都市的
代表。
江苏省
以园林风光和历史文化遗产为 主,如苏州园林、南京明孝陵
等。
浙江省
以山水风光和古镇古村为主, 如杭州西湖、乌镇等。
安徽省
以黄山等自然风光和徽派建筑 文化为主。
华南地区
广东省
以珠江夜游、广州塔等为主要特色,是中国 南方经济中心。
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故宫、长城、秦始皇陵等。这些古迹吸引了大 量游客前来参观,了解中国历史文化。
民族文化
中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游客可以通过参观民族地区,了 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如傣族的泼水节、苗族的苗年等。

中国旅游地理课件第二章

中国旅游地理课件第二章
中国旅游地理分区
华北地区
北京市
拥有故宫、天坛、颐和园等著 名景点,是中国的历史文化中
心。
天津市
以海河景观和意式建筑为特色 ,还有古文化街等景点。
河北省
拥有避暑山庄、白洋淀、北戴 河等自然和人文景观。
山西省
以平遥古城、五台山等著名景 点为代表。
华东地区
上海市
拥有外滩、迪士尼乐园等现代与历史文化景 点。
创新发展
推动旅游产品和服务创新,提升旅游产业的 竞争力和吸引力。
05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展望
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旅游地理学研究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通过对旅游地理环境的深入了解,为旅游规划、资源开发、市场分析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旅游地理学研究有助于提升国民素质
通过普及旅游地理知识,增强国民对祖国自然与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 和审美水平。
中国旅游地理课件 第二章
目 录
•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 中国的人文地理环境 • 中国旅游地理分区 • 中国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 •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展望
01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地形类型多样
盆地与平原分布
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包括山地、高原 、盆地、平原和丘陵等,为旅游资源 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地形地貌景观。
综合评价
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全面评估旅游资源的综合 价值和开发潜力。
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与建议
保护优先
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应注重资源的保护 和可持续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市场导向
根据市场需求和游客偏好,有针对性地进行 旅游资源开发和产品策划。
区域整合

中国旅游旅游地理课件_

中国旅游旅游地理课件_
d.抽象人文吸引物景类 e.旅游载体景类
第二章 旅游资源概述
旅 游 地 理
C 复合 旅游 资源 景系
国家风景名胜区
国家公园景类
第二章 旅游资源概述
3、景型(共123个景型)
旅 游 地 理
★ 地景类
(1)地质现象景型 (2)火山熔岩景观景型 (3)河流地貌景观景型 (4)丹霞景型 (5)雅丹景型 (6)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观景型 (7)洞穴景型 (8)黄土地貌景观景型 (9)海崖地貌景观景型 (10)风成地貌景观景型 (11)土林/沙林景型 (12)冰川地貌景观景型 (13)探险山地景型 (14)探险/徒步旅游地 (15)自然突变遗迹景型
第二章 旅游资源概述
第一节
旅游资源分类的意义
旅 游 地 理
1、有利于科学保护; 2、有利于合理开发与利用; 3、有利于取得良好的经济、 社会和环境效益。
第二章 旅游资源概述
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分类
旅 游 地 理
这里我们仅从旅游资源的形成原因和 特性两个方面考虑.就旅游资源的成因来 看,有自然赋存、人工创造、自然与人工 结合三种情况,它们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与之对应,按成因和属性划分,可将 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 资源和复合旅游资源三个并列的景系。每 个景系下面又可分为若干个景类,每个景 类下面又可分为若干景型。
旅 游 地 理
中云 科南 院滇 专池 家治 陈污 英费 鸿用 为已 治达 滇 40 不多 幸亿 殉元 职人 。民 币 。
第一章 旅游地理与环境
例四:旅游活动对旅游景区清洁地面的污染
旅 游 地 理
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的调查显示:在我国已开展旅 游活动的自然保护区中,有44%的保护区存在垃圾公害,12 %出现水污染,11%有噪音污染,3%有空气污染。调查还 显示,我国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 受损害,11%出现旅游资源退化现象。

旅游地理学-课件

旅游地理学-课件
第二节 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
对旅游者的产生具有恒定持续影响的地理环境称为旅游 者产生的地理背景。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两 大组成部分,在地理学中这两部分统称为地理环境。与旅游 者产生关系密切的有:自然地理因素、文化地理因素、经 济地理因素、环境质量因素等四个方面,称为旅游者产生的 四大地理背景。
(2)中国出境旅游客流特点 ①增长速度很快,但数量上还不很大。 ②以边境旅游和周边国家旅游为主,范围逐步扩大。 ③中国出境旅游者的消费高。
④由观光旅游逐步转向度假消闲旅游。 。
第二章 旅游资源地理研究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1.基本概念 旅游资源(Tourist Resources),又称作“旅游吸引
(因素)”(Tourist Attraction),即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 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与因素。它们能够被旅游业 开发利用,并且在通常情况下能够产生社会效益、环境 效益和经济效益。通常有广义与狭义的理解。 2.一些不同观点的探讨
文化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同时在地球上占有一 定的空间,因此文化地理环境也必然具有历史的延 续与地域分异两重性。
2.文化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丰富性
(1)一级差异——文化圈 文化圈是指受同一文化 影响的地区。
(2)二级差异——文化区(或文化景观区) (3)三级差异——民族小区
文化随人流的移动向外扩散、传播的速度、 方向、范围是任何自然要素所达不到的。所以, 从空间的角度来看,文化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丰 富性也远大于自然地理环境。
旅游地空间相互作用的产生与制约条件有 三方面:互补性,替代性和可进入性。 1.互补性 2.替代性 3.可进入性
第五节 旅游客流的地理研究
一、旅游客流概述 旅游者从始发地至目的地所产生的客流,又称

中国旅游地理第2章 旅游资源地理精品PPT课件

中国旅游地理第2章 旅游资源地理精品PPT课件

农家乐 第二章
农家乐 第二章
自驾车旅游 第二章
第二章
蹦极
具有强烈刺激性的项目成为青 年人的最爱,蹦极、热气球、 攀岩等新项目层出不穷。
哈佛大学
许多世界著名大学已经成为旅游热点,对 于有孩子的人而言更是趋之若鹜。 上图:哈佛大学的标志性建筑。 下图右:其图书馆。 下图左:中国留学生赠送的纪念碑。
第二章
采摘
第二高章科技农业旅游
广东从化蓄能电站 工业旅游是重要的项第目二之章一,目前已经有许多工业生产单位开展了旅游,如钢铁厂、汽
车制造厂、发电厂(特别是水电厂)、造酒厂等。这是广东从化蓄能电厂的发电机组所在的厂房。
第二章 青岛啤酒厂 不仅设有专门为旅游者参观的通道,而且可以品尝刚刚下线的啤酒。
AC 地质地貌 形迹
过程 ACA 凸峰 ACB独峰 ACC峰丛 ACD 石(土)林 ACE奇特与象形山石 ACF 岩壁与岩缝 ACG峡谷段落 ACH沟壑地 ACI丹霞 ACJ雅丹 ACK堆石洞 ACL岩 石洞与岩穴 ACM沙丘地 ACN岸滩
第二章 旅游资源地理研究
第二章
学习目标
掌握中国旅游资源普查分类系统的主要方法和基 本内容 熟悉旅游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了解不同的旅游资源分类标准和方法 了解旅游资源主要美感类型
第二章
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概念及特性
一、旅游资源概述 1、概念: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 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 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根据国标)
• 国家标准分类系统: 包括8个主类、 31个亚类、 155个基本类型。
第二章
旅游资源的分类

自然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

中国旅游地理课件第二章

中国旅游地理课件第二章
❖ 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约占90.6%。 ❖ 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三、地貌概况及特征
地形复杂多样
❖ 山地:平均海拔500米以上的地形。 ❖ 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褶皱山:喜马拉雅山
断层山:庐山
❖ 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坡度在5°以下。
这种地形以较低的高度区别于高原,以较小的起伏区别于 丘陵。平原是陆地上最为平坦的地形,它的主要特点是地 势低平、起伏缓和。
2. (1) 陆地动物 3. (2)水生动物 4. (3)鸟类动物 5. (4)昆虫 6. (5)动物园、动物放养观赏区
❖ 可可西里:藏羚羊
武大樱花
第四节 中国人文旅游资源
古都名城、文物遗址 1
古代建筑、古代工程 帝王陵墓、古典园林 宗教古迹、风土民情 风物特产、风味佳肴 现代景观等
人文旅游资源
--文殊菩萨 --普贤菩萨 --地藏菩萨 --观音菩萨
二、水体旅游资源
❖ 山无云则不秀,无水则不媚 1.江河 长江 6300 km 黄河 5464 km 黑龙江 4440 km 最大支流松花江在我国境内 珠江 华南第一大河 钱塘江 浙江省最大的河流
二、水体旅游资源
2.湖泊 3.泉水 4.瀑布
我国著名的三大瀑布:贵州黄果树瀑布 黄河壶口瀑布 镜泊湖吊水楼瀑布
28八花岗岩地貌八花岗岩地貌黄山华山泰山最为出名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泰山天下雄泰山29九山地资源九山地资源五岳名山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南岳衡山湖南北岳恒山山西中岳嵩山河南30九山地资源九山地资源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31山无云则不秀无水则不媚1
(一)古都名城
七大古都:北京、西安、开封、洛阳、南京、杭州、 安阳

中国旅游地理PPT课件

中国旅游地理PPT课件
的探讨,从理论的角度进行研究。 20世纪30年代,美国地理学家麦克默里发表的
《娱乐活动与土地利用关系》一文,被世界地 理学界公认为是第一篇关于旅游地理研究的论 文。 50年代,旅游地理学被纳入到经济地理学中。
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旅游地理学研 究内容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向。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旅游地理学的理论和方 法系统研究开始。
20世纪80年代初,旅游地理学已形成其基本的理 论体系和方法构架。
1976年,在莫斯科召开的第23届国际地理学大会 上,第一次把旅游地理列为大会的一个专业组, 这标志着旅游地理这门新学科得到了地理学家的 承认,从此,旅游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 被确立下来。
2.国内旅游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国家标准分类系统:包括8个主类、31个亚类 、155个基本类型。
旅游资源的分类
自然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
地文景观类(5 37) 水域风光类(6 15) 生物景观类(4 11) 天象与气象景观类(2 8) 遗址遗迹类(2 12)
建筑与设施类(7 49)
旅游商品类(1 7)
人文活动类(4 16)
CDB陆地动物栖息地
象与气候景观
DA光现象 DB天气与气候现象
DAA日月星辰观察地 DAB光环现象观察地 DAC海市蜃楼现象多发地 DBA云雾多发区 DBB避暑气候地 DBC避寒气候地 DBD极端与特殊气候显示地 DBE物候景观
DBD极端与特殊气候显示地
DAC海市蜃楼现象多发地 DBA云雾多发区
观赏型旅游资源 运动型旅游资源 休(疗)养型旅游资源 娱乐型旅游资源 特殊型旅游资源(如具有科学考察价值的 旅游资源)等
(三)根据旅游资源的吸引级别分类 国家级旅游风景资源 省级旅游风景资源 市(县)级旅游风景资源

高中地理必修课件旅游业与地理环境

高中地理必修课件旅游业与地理环境

通过案例研究,加深了对旅 游业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理解 。
旅游业与地理环境的未来发展趋势
01
地理环境对旅游业的影响将更加显著,如气 候变化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
03
02
旅游业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减少对地理 环境的负面影响。
科技进步将推动旅游业与地理环境的深度融 合,如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中的应用。
04
全球化趋势将加强不同国家和地区间旅游业 的合作与交流。
倡导绿色旅游理念,鼓励游客进行低 碳、环保的旅游活动。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 识和参与度,共同保护旅游资源和环 境。
06
结论与展望
课件总结
梳理了旅游业与地理环境的 基本概念、相互关系及影响 因素。
分析了不同地理环境下旅游 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探讨了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 积极与消极影响及应对策略 。
水域景观
包括海洋、湖泊、河流、 瀑布、温泉等水域类型, 如地中海、青海湖等。
气候天象
包括热带雨林气候、沙漠 气候、高山气候等气候类 型,以及极光、日出日落 等天象景观。
人文旅游资源的地理分布
古人类遗址
01
包括古代人类生活、生产、文化等遗址,如北京周口店猿人遗
址等。
古建筑与历史遗迹
02
包括古代宫殿、寺庙、园林、城堡等建筑类型,以及历史战争
目的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旅游业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掌握地 理环境对旅游业的影响及其表现形式,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旅游业概述
01
旅游业定义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向旅 游者提供旅行游览服务的行业。
02
旅游业分类

第二章 中国旅游客源地理《中国旅游地理》PPT课件

第二章 中国旅游客源地理《中国旅游地理》PPT课件
第二章 中国旅游客源地理
引例 2011年我国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
仍持续快速增长
2011年,我国旅游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国内旅游市场保 持较快增长,入境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出境旅游市场 继续快速增长。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35亿人次,实现国际 旅游(外汇)收入484.6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和 5.8%;国内旅游人数26.41亿人次,收入19305.39亿元人 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3.2%和23.6%;中国公民出境人数 达到7025.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4%;旅游业总收入 2.25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0.1%。在春节、“十一” 两个“黄金周”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4.55亿人次,实 现旅游收入2278.5亿元。
2.2.2 国内旅游客流与出境旅游客流的特征 1)国内旅游呈持续快速增长之势 2)国内旅游客源地主要集中于沿海经济
发达地区以及东部人口稠密的省份
3)国内旅游的主要客流地 4)国内旅游客流的三种流向型 5)出境旅游客流的概况
■本章小结
地理环境差异性是导致旅游流产生的重要因素。自然条件、人文条件和旅游 地理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差异性,均对旅游者的产生有不同方面的明显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是旅游流产生的自然基础和最基本的因素。一般在自然 景观或人文景观差异性越大的地区,具有的双向互动的旅游吸引力也越大。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旅游流产生的决定性重要因素。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一般既是主要客源地又是主要客流地。旅游者日趋重视旅游地理环境质量的 高低,其评判的主要标准侧重于旅游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和环境污染程度。
2.1旅游者产生的地理因素
地理环境差异性是导致旅游行为的重要因素,是旅 游流产生的主要原因。旅游流是旅游者群体从旅游 客源地向旅游目的地的连续空间位移。旅游客源地 (简称客源地)是产生旅游者的国家或地区,即游 客来源地。旅游目的地(亦称客流地)是旅游者流 向的旅游吸引物比较集中的区域。按旅游市场而言, 旅游流即为旅游客流。

中国旅游地理(第七版)第02章旅游与地理环境

中国旅游地理(第七版)第02章旅游与地理环境

■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内容:见教材P ■旅游资源的保护
■ 影响和损害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因素: ①自然因素; ②社会因素。 ■ 旅游资源保护对策: ①减缓旅游资源自然风化的进程; ②杜绝人为破坏旅游资源的行为; ③修复或恢复已破坏的旅游资源。
2.3.1旅游业的性质与特点
旅游业的性质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
有可能引起物价上涨 有可能影响产业结构发生不利变化 过重依赖旅游业会影响国民经济或地区经济的稳定
2.3.3旅游业对域社会的影响
旅游业对区域社会的积极影响
旅游是积极的人民外交活动 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
旅游业对区域社会的不利影响
降低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质量 影响当地居民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观念 当地文化被不正当地商品化
条件,为满足旅游者的各种需求提供服务的经济部门。
旅游业的特点
经济性 文化性 综合性 联带性 敏感性 脆弱性
2.3.2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积极影响
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 促进市场繁荣与稳定 带动各经济部门和行业发展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区域经济水平
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不利影响
2.1.1 旅游者
1)旅游者的定义
旅游者是指为了物质和精神享受需要,暂时离 开常住地,在异国异地至少停留24小时而作旅 行的人。
2)旅游者的特点
(1) 异地性 (2) 闲暇性 (3) 享受性 (4) 消费性 (5) 地域性
2.1.2 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境
1)自然地理背景
自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是居住在不同地区的人们 产生旅游动机的自然基础。
第二章 旅游与地理环境
主要学习内容
2.1 旅游者与地理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内容
2.2 旅游资源与地理环境
–3)旅游资源的保护 • (1)影响和损害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因素。 –①自然影响。 –②社会影响。 • (2)旅游资源保护对策。 –①减缓旅游资源自然风化的进程。 –②杜绝人为破坏旅游资源的行为。 –③修复或恢复已破坏的旅游资源。
2.3 旅游业的区域影响
2.3 旅游业的区域影响
–2)旅游业对区域社会的不利影响 • (1)降低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质量。 • (2)影响当地居民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观念。 • (3)当地文化被不正当地商品化。
2.3 旅游业的区域影响
• 2.3.4旅游业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1)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 –2)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2.2 旅游资源与地理环境
• 2.2.1旅游资源类型与地理环境
–1)旅游资源的概念 • 第一,旅游资源是客观存在的。 • 第二,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 • 第三,旅游资源必须能为旅游业所利用。 • 第四,旅游资源能产生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 益。
2.2 旅游资源与地理环境
–2)旅游资源的类别 • (1)按旅游资源本身的属性及成因可分为两大类。 • (2)按旅游资源的市场特性和开发现状可分为两种。 –①潜在旅游资源。 –②现实旅游资源。 • (3)按旅游资源的级别及管理可分为三种。 –①国家级旅游资源。 –②省级旅游资源。 –③市(县)级旅游资源。
2.2 旅游资源与地理环境
• (4)按国家旅游局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 源研究所1992年共同编制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 规范》(试行稿)可分为6类74种基本类型。 –①地文景观类。 –②水域风光类。 –③生物景观类。 –④古迹与建筑类。 –⑤消闲求知健身类。 –⑥购物类。
2.2 旅游资源与地理环境
2.1 旅游者与地理环境
• (3)旅游决策的影响因素。 –①感知环境。 –②旅游偏好。
2.1 旅游者与地理环境
–2)旅游客流 • (1)影响旅游客流形成的主要因素。 –①旅游者因素 –②旅游资源因素 –③旅游交通因素 –④旅游地接待因素 –⑤经济社会因素
2.1 旅游者与地理环境
• (2)世界游客流的现状特征。 –①流向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②流向较近的国家和地区。 –③流向风景名胜地。 –④流向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3)旅游资源的形成与地理环境 • (1)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 • (2)人文旅游资源的形成。
2.2 旅游资源与地理环境
• 2.2.2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1)旅游资源的调查 • (1)旅游资源调查的目的。 • (2)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 –①调查旅游区内旅游资源状况。 –②调查旅游资源存在区环境条件状况。 –③调查邻近资源与区域间资源的相互联系。 –④客源市场分析。
2.3 旅游业的区域影响
–2)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不利影响 • (1)有可能引起物价上涨。 • (2)有可能影响产业结构发生不利变化。 • (3)过重依赖旅游业会影响国民经济或地区经 济的稳定。
2.3 旅游业的区域影响
• 2.3.3旅游业对区域社会的影响
–1)旅游业对区域社会的积极影响 • (1)旅游是积极的人民外交活动。 • (2)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 (3)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
高职高专教育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教材新系
第2章 旅游与地理环境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1 旅游者与地理环境
• 2.1.2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
–1)自然地理背景 –2)文化地理背景 –3)经济地理背景 –4)环境质量背景
2.1 旅游者与地理环境
• 2.1.3旅游者的旅游决策与旅游客流
–1)旅游者的旅游决策 • (1)旅游决策的原则。 • (2)旅游决策的步骤。 –①确认旅游需求。 –②收集旅游信息。 –③对比评价同类旅游地。 –④最终决策。
2.2 旅游资源与地理环境
–②开发条件评价。 –第一,区位交通条件。 –第二,客源市场条件。 –第三,区域经济条件。 –第四,环境质量条件。 • (2)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①定性评价。 –②定量评价。
2.2 旅游资源与地理环境
• 2.2.3旅游资源开发规划
–1)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概念及特点 • (1)协调性。 • (2)系统性。 • (3)客观性。 • (4)综合性。 • (5)技术性。
• (1)旅游交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 • (2)游客的超量会对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产生
不利影响。
2.3 旅游业的区域影响
• (3)游客素质和旅游管理的水平较低也会对生 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如旅游景区或旅游城市的 垃圾污染。
• (4)在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中,若规划不当也会 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专业性、开放式、国际化的财经教育出版机构
• 2.3.1旅游业的性质与特点
–1)旅游业的性质 –2)旅游业的特点
• (1)经济性。 • (2)文化性。 • (3)综合性。 • (4)连带性。 • (5)敏感性。
2.3 旅游业的区域影响
• 2.3.2旅游业对区城经济的影响
–1)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积极影响 • (1)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 • (2)促进市场繁荣与稳定。 • (3)带动各经济部门和行业发展。 • (4)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 平。
2.2 旅游资源与地理环境
• (3)旅游资源调查的步骤。 –①室内准备阶段。 –②野外考察阶段。 –③整理总结阶段。
2.2 旅游资源与地理环境
–2)旅游资源的评价 • (1)旅游资源的评价内容。 –①资源本身评价。 –第一,旅游资源的性质与特色。 –第二,旅游资源的价值与功能。 –第三,旅游资源的密度与容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