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诗歌阅读5篇有赏析

合集下载

精选经典的诗经鉴赏【十首】

精选经典的诗经鉴赏【十首】

【导语】诗经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琅琅上⼝的诗句让⼈⽿熟能详,天趣盎然的曲调像天籁之⾳娓娓动听。

下⾯是⽆忧考分享的精选经典的诗经鉴赏【⼗⾸】。

欢迎阅读参考!1.精选经典的诗经鉴赏 蒹葭 佚名〔先秦〕 蒹葭苍苍,⽩露为霜。

所谓伊⼈,在⽔⼀⽅。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中央。

蒹葭萋萋,⽩露未晞。

所谓伊⼈,在⽔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中坻。

蒹葭采采,⽩露未已。

所谓伊⼈,在⽔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中沚。

译⽂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结成霜。

意中之⼈在何处?就在河⽔那⼀⽅。

逆着流⽔去找她,道路险阻⼜太长。

顺着流⽔去找她,仿佛在那⽔中央。

河边芦苇密⼜繁,清晨露⽔未曾⼲。

意中之⼈在何处?就在河岸那⼀边。

逆着流⽔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去找她,仿佛就在⽔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未全收。

意中之⼈在何处?就在⽔边那⼀头。

逆着流⽔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去找她,仿佛就在⽔中洲。

赏析 如果把诗中的“伊⼈”认定为情⼈、恋⼈,那么,这⾸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情。

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然⽽这⾸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公的追求和失落,⽽是他所创造的“在⽔⼀⽅”可望难即这⼀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

好诗都能创造意境。

意境是⼀种格局、⼀种结构,它具有含容⼀切具备相似格局、类同结构的异质事物的性能。

“在⽔⼀⽅”的结构是:追寻者——河⽔——伊⼈。

由于诗中的“伊⼈”没有具体所指,⽽河⽔的意义⼜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间⼀切因受阻⽽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发⽣同构共振和同情共鸣。

由此看来,不妨把《蒹葭》的诗意理解为⼀种象征,把“在⽔⼀⽅”看作是表达社会⼈⽣中⼀切可望难即情境的⼀个艺术范型。

这⾥的“伊⼈”,可以是贤才、友⼈、情⼈,可以是功业、理想、前途,甚⾄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这⾥的“河⽔”,可以是⾼⼭、深堑,可以是宗法、礼教,也可以是现实⼈⽣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碍。

经典诗歌诗经5篇加赏析

经典诗歌诗经5篇加赏析

经典诗歌诗经5篇加赏析作为歌谣,为了获得声韵上的美感,《诗经》中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在古汉语的规则中,这类词汇大抵是形容词性质,所以也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清新美丽的自然。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经诗歌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诗经·魏风——《十亩之间》1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注释:桑者:采桑的人。

闲闲:从容不迫的样子。

泄泄:同闲闲,十分悠闲的样子逝:往。

赏析:《十亩之间》描写采桑女子劳动之后,结伴同归的情景,表现了劳动的快乐。

诗经·魏风——《伐檀》2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獾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注释:坎坎:砍伐权树木的声音。

廛:音“蝉”,古制百亩。

县:通“悬”。

特:三岁的野猪,此代指野兽。

漘:音“纯”,河坝。

囷:音“逡”,粮食囤。

素飧:熟食。

赏析:《伐檀》描写一群在水边的劳动者砍伐树木,一边劳动,一边唱歌,发表议论。

揭露和讽刺了不劳而获的“君子”,表达了他们的愤怒与憎恶。

诗用对比,揭露“君子”不参加生产劳动,却囤积着大量的粮食和大量的猎物。

但是,伐木人已经不是一般的描述,而是用质问表示强烈的抗议。

末尾三节都重复用反语,表示嘲讽,又显示了伐木人的幽默。

诗经·魏风——《硕鼠》3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注释:硕鼠:肥大的老鼠。

诗经经典名篇的赏析(通用9篇)

诗经经典名篇的赏析(通用9篇)

诗经经典名篇的赏析诗经经典名篇的赏析(通用9篇)《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里面有很多优美的诗歌,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诗经经典名篇的赏析,一起来阅读吧!诗经经典名篇的赏析篇1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关雎》是一首意思很单纯的诗。

它的美首先在于音韵,此有孔子的评论为证,《论语·泰伯》:“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乱,便是音乐结束时候的合奏。

孔子的评论大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意味。

它的美还在于意思。

《关雎》不是实写,而是虚拟。

戴君恩说:“此诗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尽了,却翻出未得时一段,写个牢骚忧受的光景;又翻出已得时一段,写个欢欣鼓舞的光景,无非描写‘君子好逑’一句耳。

若认做实境,便是梦中说梦。

”牛运震说:“辗转反侧,琴瑟钟鼓,都是空中设想,空处传情,解诗者以为实事,失之矣。

”《诗》写男女之情,多用虚拟,即所谓“思之境”,如《汉广》,如《月出》,等等,而《关雎》一篇最是恬静温和,而且有首有尾,尤其有一个完满的结局,作为乐歌,它被派作“乱”之用,正是很合适的。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毛传:“兴也。

”但如何是兴呢,所谓“兴”,可以说是引起话题,或者说是由景引起情。

这景与情的结合多半是诗人当下的感悟,它可以是眼前见的实景,也可以是浮想联翩。

人与生物都是息息相通的,这是自然予人的最朴素也是最直接的感悟,因此它很可以成为看待人间事物的一个标准:或万物如此,人事亦然,于是喜悦,如“桃之天天,灼灼其华”(《周南·桃夭》),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小雅·鹿鸣》),如此诗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或万物如此,人事不然,于是悲怨,如“雄雉于飞,泄泄其羽”(《邶风·雄雉》),如“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邶风·谷风》),如“毖彼泉水,亦流于淇”(《邶风·泉水》)。

《诗经》13篇经典诗歌欣赏

《诗经》13篇经典诗歌欣赏
2.行迈:行走。靡靡:行步迟缓貌。
⑨惨(zào):当为"懆(cǎo)",焦躁貌。
是的,《月出》的意境是迷离的。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说它“从男意虚想,活现出一月下美人”。诗人思念他的情人,是从看到冉冉升起的皎月开始的。也许因为月儿总是孤独地悬在无垠的夜空,也许因为它普照一切,笼盖一切,所谓“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月下怀人的作品总给人以旷远的感觉。作者的心上人,此刻也许就近在咫尺,但在这朦胧的月光下,又似乎离得很远很远,真是“美人如花隔云端”(李白《长相思》)。诗人“虚想”着她此刻姣好的容颜,她月下踟躅的婀娜倩影,时而分明,时而迷茫,如梦,似幻……
题解:士兵们慷慨激昂,团结抗敌。
原文译文注释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①。
王于兴师②,
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③!
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④。
王于兴师,
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⑤!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⑥。
王于兴师,
修我甲兵⑦,
与子偕行⑧!
谁说我们没衣穿?
与你同穿那长袍。
君王发兵去交战,
修整我那戈与矛,
杀敌与你同目标。
谁说我们没衣穿?
每首诗都有自己的意境,自己的情调。中国古代咏月的诗篇真是积案盈箱,汗牛充栋,比如《古诗十九首》的“明月何皎皎”、“明月皎夜光”,初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及李白的《古朗月行》、杜甫的《闺中望月》,等等等等,不管它们如何变换着视角,变换着形式,变换着语言,但似乎都只是一种意境,一种情调,即迷离的意境,怅惘的情调。这种意境与情调,最早也可以追溯到《月出》。
望月怀人的迷离意境和伤感情调一经《月出》开端,后世的同类之作便源源不断,焦竑《焦氏笔乘》说:“《月出》见月怀人,能道意中事。太白《送祝八》‘若见天涯思故人,浣溪石上窥明月’,子美《梦太白》‘落月满屋梁,犹疑见颜色’,常建《宿王昌龄隐处》‘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王昌龄《送冯六元二)‘山月出华阴,开此河渚雾,清光比故人,豁然展心悟’,此类甚多,大抵出自《陈风》也。”姚舜牧《重订诗经疑问》也说:“宋玉《神女赋》云:‘其始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正用此诗也。”他们举出的例子,只是其中一部分罢了。而这些滥觞于《月出》的望月怀人诗赋作品,总能使我们受到感动与共鸣,这也正如月亮本身,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

诗经经典诗歌鉴赏5篇

诗经经典诗歌鉴赏5篇

诗经经典诗歌鉴赏5篇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

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诗经诗歌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诗经·陈风——《宛丘》1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

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坎其击鼓,宛丘之下。

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坎其击缶,宛丘之道。

无冬无夏,值其鹭翿[1]。

【注释】:《陈风》是陈国地区的诗歌,共十篇。

相传陈国是周武王封给舜的后代嬀满的国家,并把大女儿嫁给了他。

陈国的疆土就在今天河南省开封以东到安微毫县一带,这一地区的风俗“妇人尊贵,好祭礼,用史巫。

”(《汉书·地理志》)诗风“淫声放荡,无所畏忌”(《佐传》杜注)宛丘:四周高中间低的游乐场汤:音荡,荡之借字值:持。

鹭羽:舞蹈道具翿[:音到,同鹭羽【赏析】:《宛丘》描写对一位跳舞女子的爱怜,但这样爱怜是一种无望的相思,不过这相思之中双含着一种理解,对女子无论冬夏的舞蹈的一份同情。

诗经·陈风——《东门之枌》2东门之枌,宛丘之栩。

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穀旦于差,南方之原。

不绩其麻,市也婆娑。

穀旦于逝,越以鬷迈。

视尔如荍,贻我握椒。

【注释】:东门:陈国都城东门。

枌:音分,白榆栩:音许,柞树子仲:陈国的姓氏穀:毂去车加上一下禾,音古,指风光美好鬷鬷迈:音纵力,多次来回走荍:音瞧,紫红荆葵【赏析】:《东门之枌》描写陈国男女在歌舞聚会中的恋爱故事,描绘了他们相识相知的过程,最后相互慕悦,赠物定情,其中“不绩其麻”和“越以鬷迈”的描述,尤能见出热恋中的男女特点,也能见出陈国的特定风气。

诗经·陈风——《衡门》3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取妻,必宋之子?【注释】:衡门:横木为门,简陋的门。

诗经小雅诗歌鉴赏5篇

诗经小雅诗歌鉴赏5篇

诗经小雅诗歌鉴赏5篇《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的分类和内容题材;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其中风、雅、颂是按不同的音乐分的,赋、比、兴的按表现手法分的。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诗经诗歌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诗经·小雅——《六月》1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四牡騤騤,载是常服。

玁狁孔炽,我是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国。

比物四骊,闲之维则,维此六月,既成我服。

我服既成,于三十里,王于出征,以佐天子。

四牡修广,其大有顒,薄伐玁狁,以奏肤公。

有严有翼,共武之服,共武之服,以定王国。

玁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

织文鸟章,白旆中央,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戎也既安,如輊如轩,四牡既佶,既佶且闲。

薄伐玁狁,至于大原,文武吉甫,万邦为宪。

吉甫燕喜,既多受祉,来归自镐,我行永久。

饮御诸友,炰鳖脍鲤,侯谁在矣,张仲孝友。

【注释】:赞周宣王臣尹吉甫奉命出征猃狁,师捷庆功。

栖栖:惶惶不安之貌。

饬:整顿。

騤騤:音葵,马强壮貌。

常服:常,画者日月有垂饰的大旗。

服,戎服。

一说旗之属。

炽:盛也。

急:紧急。

比物:指力气均衡。

服:军服。

于三十里:行军三十里。

修:长。

广:大。

顒:音永,二声,大头。

引申为大貌。

奏:为。

肤:大。

公:功。

严:威严。

翼:谨肃。

共武之服:共同作战。

茹:度。

匪茹,不自量力。

焦、获:周之地名。

织:旗帜。

白旆:帛做的旗。

元:大。

輊:音质,车子前低后高。

轩:音宣,车子前高后低。

佶:健壮貌。

祉:音止,福。

镐:音号,古都名。

御:进。

炰:音袍,烹煮。

脍:音快,生食的鱼片。

侯:作语助。

张仲:尹吉甫之友。

【赏析】:《六月》描写了周宣王时期,玁狁侵犯,尹吉甫带兵出征,打败敌人,胜利还朝的史事,赞扬了尹吉甫的赫赫战功,刻划了尹吉甫忠心为国,勇往直前,指挥若定的形象,突出了他能文能武的才略。

诗有叙事、描写,也有抒情,按照时间的先后叙述战事的经过,特别是正面描写战争场面是一大特点。

诗经·小雅——《车攻》2我车既攻,我马既同,四牡庞庞,驾言徂东。

诗经经典小雅诗歌欣赏有赏析

诗经经典小雅诗歌欣赏有赏析

诗经经典小雅诗歌欣赏有赏析《诗经》中也常体现于一些简单的叙事。

如《邶风·静女》写了一个女子约他的男朋友晚间在城隅相会,但男青年按时到了约会地点,却不见这位姑娘,等之不来,既不能喊,也不能自己去找,不知如何是好而“搔首踟躇”。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诗经诗歌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诗经·小雅——《巷伯》1萋兮斐兮,成是贝锦。

彼谮人者,亦已大甚。

哆兮侈兮,成是南箕。

彼谮人者,谁適与谋。

缉缉翩翩,谋欲谮人。

慎尔言也,谓尔不信。

捷捷幡幡,谋欲谮人。

岂不尔受,既其女迁。

骄人好好,劳人草草。

苍天苍天,视彼骄人。

矜此劳人。

彼谮人者,谁適与谋。

取彼谮人,投畀豺虎。

豺虎不食,投畀有北。

有北不受,投畀有昊。

杨园之道,猗于亩丘。

寺人孟子,作为此诗。

凡百君子,敬而听之。

【注释】:被谗遭害者的抒愤诗。

萋(音妻)、斐(音匪):花纹错杂貌。

贝锦:贝纹锦。

哆(音齿):张口。

侈(音齿):张大。

南箕:星名。

即箕宿。

古人认为箕主口舌,故用来比谗者。

缉缉:口舌声。

翩翩:往来貌。

捷捷:同缉缉。

幡幡:同翩翩。

既其女迁:好谗之祸,行将迁而及汝。

即变而整自己。

好好:喜也。

草草:劳心也。

畀(音闭):给予。

北:北方寒凉不毛之地。

昊:天。

杨园:园名。

猗(音椅):加。

作:起。

【赏析】:《巷伯》描写遭受谗人的诬蔑陷害,表达了无比的愤恨。

诗在表达愤慨时,强烈明快,而在描写谗人的特点,又尤其细致生动,以“贝锦”描绘,“南箕”比喻,刻划其形态,所谓花言巧语,多嘴多舌,而用象声词“缉缉翩翩”,“捷捷幡幡”,形容私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的状态,真切鲜明,准确而极富特征。

诗经·小雅——《蓼莪》2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

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诗经经典小雅诗歌欣赏有赏析

诗经经典小雅诗歌欣赏有赏析

诗经经典小雅诗歌欣赏有赏析《诗经》中也常体现于一些简单的叙事。

如《邶风·静女》写了一个女子约他的男朋友晚间在城隅相会,但男青年按时到了约会地点,却不见这位姑娘,等之不来,既不能喊,也不能自己去找,不知如何是好而“搔首踟躇”。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经诗歌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诗经·小雅——《巷伯》1萋兮斐兮,成是贝锦。

彼谮人者,亦已大甚。

哆兮侈兮,成是南箕。

彼谮人者,谁適与谋。

缉缉翩翩,谋欲谮人。

慎尔言也,谓尔不信。

捷捷幡幡,谋欲谮人。

岂不尔受,既其女迁。

骄人好好,劳人草草。

苍天苍天,视彼骄人。

矜此劳人。

彼谮人者,谁適与谋。

取彼谮人,投畀豺虎。

豺虎不食,投畀有北。

有北不受,投畀有昊。

杨园之道,猗于亩丘。

寺人孟子,作为此诗。

凡百君子,敬而听之。

【注释】:被谗遭害者的抒愤诗。

萋(音妻)、斐(音匪):花纹错杂貌。

贝锦:贝纹锦。

哆(音齿):张口。

侈(音齿):张大。

南箕:星名。

即箕宿。

古人认为箕主口舌,故用来比谗者。

缉缉:口舌声。

翩翩:往来貌。

捷捷:同缉缉。

幡幡:同翩翩。

既其女迁:好谗之祸,行将迁而及汝。

即变而整自己。

好好:喜也。

草草:劳心也。

畀(音闭):给予。

北:北方寒凉不毛之地。

昊:天。

杨园:园名。

猗(音椅):加。

作:起。

【赏析】:《巷伯》描写遭受谗人的诬蔑陷害,表达了无比的愤恨。

诗在表达愤慨时,强烈明快,而在描写谗人的特点,又尤其细致生动,以“贝锦”描绘,“南箕”比喻,刻划其形态,所谓花言巧语,多嘴多舌,而用象声词“缉缉翩翩”,“捷捷幡幡”,形容私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的状态,真切鲜明,准确而极富特征。

诗经·小雅——《蓼莪》2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

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

有关诗经的诗歌5篇赏析

有关诗经的诗歌5篇赏析

有关诗经的诗歌5篇赏析《诗经》常常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

这是歌谣的一种特点,可以借此强化感情的抒发,所以在《国风》和《小雅》的民歌中使用最普遍,《颂》和《大雅》,以及《小雅》的政治诗中几乎没有。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经诗歌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诗经——《将仲子》1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注释:将:音枪,请求,或发语词仲子:相当于称为二哥树杞:杞柳。

檀:檀树。

赏析:《将仲子》抒写女子与男子私会的忧惧,反映了礼俗的束缚,其间女子既爱又不敢爱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细腻和复杂。

诗经——《萚兮》2萚兮萚兮,风其吹女。

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萚兮萚兮,风其漂。

叔兮伯兮,倡予要女。

注释:萚:音拓,黄叶,草木脱落的叶,易随风起落。

]女:即汝,此指萚。

叔、伯:称男子,长为伯,幼为叔。

倡:领头先唱。

和:随从应和。

女:即汝,此指男子。

漂:此即飘字。

要:相约,会和。

赏析:《萚兮》描写随风起落的草木的叶,触景生情,引出男女对歌倡和的情趣,表现了一份应和的心思,所谓情与景应,歌与人和,一片于簌,自是民歌本色。

未必定会有什么社会人生的讽喻寄托。

诗经——《狡童》3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注释:狡童:狡黠的小伙子。

故:原因。

息:安睡。

赏要:《狡童》描写女子因男子的不理睬,而寝食难安,表现了一种失恋的痛苦。

诗写得直朴无华,选择的事物是日常生活。

但也正因为是最平常的生活,也就见出男女二人的情意,不说话,不共食的偶然性,可以见出日常形影的必然性,而且就是一种失恋,似乎也只是一种暂时的小误会,诗写女子娇嗔口吻,“彼狡童兮”,责骂中带着的爱,也道出了其实的心理。

诗经经典名篇赏析【五篇】

诗经经典名篇赏析【五篇】

诗经经典名篇赏析【五篇】1.诗经经典名篇赏析子衿佚名〔先秦〕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 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 子宁不来?挑兮达兮, 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赏析《国风·郑风·子衿》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全诗三章, 每章四句。

此诗写单相思, 描写一个女子思念她的心上人。

每当看到颜色青青的东西, 女子就会想起心上人青青的衣领和青青的佩玉。

于是她登上城门楼, 就是想看见心上人的踪影。

如果有一天看不见, 她便觉得如隔三月。

全诗采用倒叙的手法, 充分描写了女子单相思的心理活动, 惟妙惟肖, 而且意境很美, 是一首难得的优美的情歌, 成为中国文学描写相思之情的经典作品。

全诗三章, 采用倒叙手法。

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

“青青子衿”, “青青子佩”, 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 使她念念不忘, 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

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 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 可望穿秋水, 不见影儿, 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纵然我没有去找你, 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 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 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 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 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 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全诗五十字不到, 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

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 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 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她的心理活动上, 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 末章“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的独白。

两段埋怨之辞, 以“纵我”与“子宁”对举, 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 令人生出无限想像, 可谓字少而意多。

末尾的内心独白, 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 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 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可谓因夸以成状, 沿饰而得奇。

诗经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

诗经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

《诗经》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导读: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i]。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i]。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i]。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民也]。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雎鸠(j&) Cjiu )窈窕(yao ) ( tido )好逑(h ao )( qiu )寤寐(w u ) ( mei )溯洄(s u ) ( hu ^ )坻(Ch i )荇菜(xing )2.填空题。

(1)《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305 _篇,包括风、雅、颂_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C)A. “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

“寤寐求之” 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8.《兼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口《兼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创新能力运用】5.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答:《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诗经》中的爱情诗以及赏析

《诗经》中的爱情诗以及赏析

《诗经》中的爱情诗以及赏析《诗经》中的爱情诗以及赏析 《诗经》收集了我国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诗歌,从多⽅⾯描绘了宏阔深邃的社会⽣活画⾯,包括政治讽喻、⽣产劳动、家庭⽣活、爱情婚姻、战争⾏役、祭祀宴饮、英雄业绩、民族历史等,⼴泛⽽深刻地反映了3500年前漫长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

下⾯是⼩编收集的《诗经》中的爱情诗以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郑风·风⾬ 风⾬凄凄。

鸡鸣喈喈,既见君⼦,云胡不夷! 风⾬潇潇。

鸡鸣胶胶。

既见君⼦,云胡不瘳! 风⾬如晦。

鸡鸣不已。

既见君⼦,云胡不喜! 这是⼀⾸风⾬怀⼈的名作。

在⼀个“风⾬如晦,鸡鸣不已”的早晨,这位苦苦怀⼈的⼥⼦,“既见君⼦”之时,那种喜出望外之情,真可谓溢于⾔表。

终于可把那相思得上下翻腾的⼼境平静下来,什么忧愁啊、烦恼啊,霎时间忘得⼲⼲净净。

怀着深深的爱恋苦苦等待和思念⼼上⼈的出现,这种过程是多么痛苦⽽沉闷的,但对爱情的幻想给⼈灵魂唯⼀的⽀撑。

有了幻想,再苦再难的现实都可以去⾯对,在其中坚持下去。

其实,岂⽌是恋爱,整个⽣命的历程都是如此。

因此当彼此遇见的那⼀刻,仿佛世界毁灭也再⽆所谓。

只愿那⼀刻时间可以停留,就这样⼀直相望,任风吹⾬打天昏地暗,也破坏不了漫长等待后⼼中的甜蜜幸福。

这⾸诗相信最后⼀句应该不少⼈有印象,特别是喜欢⾦庸⼩说《神雕侠侣》的朋友⼀定还记得书中有⼀幕:程瑛姑娘救了受重伤的杨过,却不能以真⾯⽬⽰⼈。

当杨过醒来时,看见程瑛在⼀⼤堆纸上写满了⼀句话:“既见君⼦,云胡不喜。

”表达⾃⼰遇上⼼上⼈⼜苦于⽆法开⼝的少⼥情怀。

应该说,《诗经》中的这类爱情诗,展⽰给我们的是⼈类美好的情感世界。

这⾥没有世俗的偏见,有的只是个体⽣命本能的情感流露。

这种淳朴、⾃然、浪漫的平等爱情,是汉以后爱情诗的矫揉造作所不能⽐拟的。

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诗经诗歌欣赏5篇有赏析

诗经诗歌欣赏5篇有赏析

诗经诗歌欣赏5篇有赏析《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

它从多方面表现了那个时代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各个阶层人们的喜怒哀乐,以其清醒的现实性,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早期诗歌,开辟了中国诗歌的独特道路。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经诗歌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诗经——《鸡鸣》1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

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

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注释:既:已经。

朝:朝堂,古代君子与臣子聚会讨论政事的地方。

盈:满,此指上朝的人已站满了。

匪:同非,不是。

则:之。

昌:盛多。

薨薨:音轰,象声词,虫子飞鸣的声音。

甘:快乐。

赏析:《鸡鸣》描写鸡鸣拂晓的时候,妻子催促丈夫早起上朝,丈夫贪恋床第,用话搪塞,表现了一段夫妻生活的情趣。

诗用对话,表现了妻子的勤勉和丈夫的慵懒,人物性格对比十分鲜明。

诗经——《还》2子之还兮,遭我乎峱之间兮。

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

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阳。

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

注释:还:轻快敏捷的样子。

峱:音挠,齐国山名,在今山东临淄县南。

并驱:并驾齐驱。

从:追逐。

两肩:两只大兽。

揖:作揖。

儇:音宣,轻捷,灵巧。

茂:茂美。

两牡:两只雄兽。

昌:壮盛。

阳:山的南边。

臧:好。

赏析:《还》描写两位猎人在峱山相遇,并驾齐驱,一同追杀,相互赞美,表现出勇武中的礼貌风气。

诗写猎兽,二人只是偶然相遇,并驾齐驱,并无争逐,还作揖相赞,或者正是诗人力赞的精神。

诗经——《著》3俟我于著乎而。

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

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

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注释:俟:等待。

著:通作“宁”古代贵族住宅的正门到屏风之间的地方。

充耳尚之:缀之琼华、琼莹、琼英:皆美石之名庭:屏风和正房之间的平地。

堂:正房中一块宽大的地方。

英:也形容玉的光彩赏析:《著》描写临嫁的新娘等待新郎迎娶时的张望,表现出一种细致入微的观察,体现的正是新娘对自己命运的强烈关注。

中国经典的诗经诗歌赏析

中国经典的诗经诗歌赏析

中国经典的诗经诗歌赏析诗歌语言特别要求富有音乐性,音乐美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诗句要求节奏鲜明、音调和谐,符合一定韵律,吟诵动听感人,具有音乐美。

我在此整理了中国诗经诗歌赏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中国诗经诗歌赏析11天地刘彻〔两汉〕天地并况,惟予有慕,爰熙紫坛,思求厥路。

希望天地的神灵都赐福,因为皇帝敬慕他们。

皇帝兴建了紫色的坛宇作为专门祭神的场所,想找寻与神相通的办法。

恭承禋祀,缊豫为纷,黼绣周张,承神至尊。

皇帝专心一意、恭敬地继承前代祭祀天地的重任,使神灵和乐。

把刺绣品画成黑白相间的斧形图案,遍挂于祭坛之上,用隆重的仪式来承奉至尊的神灵。

千童罗舞成八溢,合好效欢虞泰一。

把六十四个童子排成八行八列跳舞以娱乐天神太一。

九歌毕奏斐然殊,鸣琴竽瑟会轩朱。

璆磬金鼓,灵其有喜,百官济济,各敬厥事。

音乐一起响起,琴、竽、瑟、美玉做成的磬和金鼓并陈杂奏,希望神灵能够得到娱乐,百官济济,都恭敬地向神灵祭祀。

盛牲实俎进闻膏,神奄留,临须摇。

他们恭敬地献上丰盛的牺牲和供品,又焚烧香草和动物脂油以请神下降受享。

神留下受享,虽然历时很久,但从天上看来,那只是片刻。

长丽前掞光耀明,寒暑不忒况皇章。

只见神鸟在前面发出光芒,神赏赐皇帝以寒暑准时不失,阴阳和顺,以彰显君主的德行。

展诗应律鋗玉鸣,函宫吐角激徵清。

朗诵的诗歌合于音律发出玉器般的鸣声,音乐中具备了五个音阶——宫、商、角、徵、羽。

发梁扬羽申以商,造兹新音永久长。

这美妙的音声达到远处。

声气远条凤鸟翔,神夕奄虞盖孔享。

使凤鸟飞翔,神灵久留足以享用这些祭祀。

2日出入佚名〔两汉〕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

日出日落,何时才穷尽?时光岁月不与人的寿命齐同。

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所以春天并非我想要的春,夏天并非我想象中的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

秋天并非我期盼的秋,冬天也并非我中意的冬。

泊如四海之池,遍观是邪谓何?时间像辽阔的四海,人的寿命好比一个小池,遍观物象后才知道生命的无奈。

《诗经》全文讲解诗经赏析最新5篇

《诗经》全文讲解诗经赏析最新5篇

《诗经》全文讲解诗经赏析最新5篇《击鼓》篇一佚名(先秦)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修辞篇二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修辞。

赋:反复铺陈。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朱熹《诗集传》,赋即铺陈,也就是直接铺陈叙述。

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打比方。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朱熹《诗集传》,比即比喻、打比方,也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

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

“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

“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节齐风篇三缁衣、将仲子、叔于田、大叔于田、清人、羔裘、遵大路、女曰鸡鸣、有女同车、山有扶苏、萚兮、狡童、褰裳、丰、东门之墠、风雨、子衿、扬之水、出其东门、野有蔓草、溱洧;诗经名篇原文及翻译篇四《诗经·采蘋》于以采蘋?南涧之滨。

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

于以湘之?维锜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

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翻译哪儿可以去采蘋?就在南面涧水滨。

哪儿可以去采藻?就在积水那浅沼。

什么可把东西放?有那圆筥和方筐。

什么可把食物煮?三脚錡与无足釜。

安置祭品在哪里?祠堂那边窗户底。

这次谁来做主祭?恭敬虔诚待嫁女。

《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所蕴涵的社会学价值篇五(一)反映了父母之命、谋钓之言对婚姻的规范西周时代是一个礼教不断制定和完善的时代,西周周公制定礼教奠定了我国文化传统的基础,而随礼乐之事的不断完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其规范,婚姻也不例外。

诗经中的经典名篇赏析

诗经中的经典名篇赏析

【导语】《诗经》是中国第⼀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的作品为春秋时期,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

下⾯是分享的诗经中的经典名篇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1.诗经中的经典名篇赏析 桃夭 先秦:佚名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于归,宜其家⼈。

赏析 这是⼀⾸祝贺年青姑娘出嫁的诗。

据《周礼》云:“仲春,令会男⼥。

”周代⼀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开的时候姑娘出嫁,故诗⼈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赞歌。

旧说如《⽑序》等以为与后妃君王有关,为今⼈所不取。

全诗分为三章。

第⼀章以鲜艳的桃花⽐喻新娘的年青娇媚。

⼈们常说:第⼀个⽤花⽐美⼈的是天才,第⼆个⽤花⽐美⼈的是庸才,第三个⽤花⽐美⼈的是蠢才。

《诗经》是中国第⼀部诗歌总集,所以说这⾥是第⼀个⽤花来⽐美⼈,并不为过。

⾃此以后⽤花、特别是⽤桃花来⽐美⼈的层出不穷,如魏·阮籍《咏怀·昔⽇繁华⼦》:“天天桃李花,灼灼有辉光。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此门中,⼈⾯桃花相映红。

”宋·陈师道《菩萨蛮》词:“⽟腕枕⾹腮,桃花脸上开。

”他们皆各有特⾊,⾃然不能贬之为庸才、蠢才,但他们⽆不受到《诗经》这⾸诗的影响,只不过影响有⼤⼩,运⽤有巧妙⽽已。

这⾥所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绽蕊,⽽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羞涩,两颊飞红,真有⼈⾯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

诗中既写景⼜写⼈,情景交融,烘托了⼀股欢乐热烈的⽓氛。

这种场⾯,即使在今天还能在农村的婚礼上看到。

第⼆章则是表⽰对婚后的祝愿。

桃花开后,⾃然结果。

诗⼈说它的果⼦结得⼜肥⼜⼤,此乃象征着新娘早⽣贵⼦,养个⽩⽩胖胖的娃娃。

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

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来象征新嫁娘婚后⽣活的美满幸福,真是最美的⽐喻,的颂辞。

朱熹《诗集传》认为每⼀章都是⽤的“兴”,固然有理,然细玩诗意,确是兴中有⽐,⽐兴兼⽤。

诗经诗歌赏析5篇精编推荐

诗经诗歌赏析5篇精编推荐

诗经诗歌赏析5篇精编推荐《诗经》常常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

这是歌谣的一种特点,可以借此强化感情的抒发,所以在《国风》和《小雅》的民歌中使用最普遍,《颂》和《大雅》,以及《小雅》的政治诗中几乎没有。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经诗歌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诗经——《猗嗟》1猗嗟昌兮,颀而长兮。

抑若扬兮,美目扬兮。

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

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猗嗟娈兮,清扬婉兮。

舞则选兮,射则贯兮。

四矢反兮,以御乱。

注释:猗嗟:吁嗟,叹词昌:形容身体健壮。

抑:懿的借字,美的意思。

扬:即:“阳”字,此指额头。

巧趋:轻巧地疾走跄:趋步摇曳生姿名:通作“明”,此形容面目明亮有神。

仪:射箭的仪式,古人射击队箭有一套规定,地位、身份不同,仪式就有不同内容。

侯:射侯。

古代贵族举行射仪,放置一个木架,架上加一个方形兽皮,就叫侯。

再在侯上加一块小的圆形白布,就叫“正”或者叫“的”。

展:诚然甥:古女子亦称夫为甥,四矢反:四箭都从一洞穿过赏析:《猗嗟》赞美射手英俊神武,射艺高超,足以御乱卫国。

诗重物形象的描写,从外貌、动作、行为,由外到内,层层深入,刻划出一个足以抗击乱世的的射手的英雄形象。

诗经·魏风——《葛屦》2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要之襋之,好人服之。

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

维是褊心,是以为刺。

注释:《魏风》是魏国地区的诗歌,共七篇,魏国具体分封的时间不详,相传是周初分封的同姓。

公元前661年为晋献公所灭,故城在今山西省芮城县东北。

魏国其地狭隘,生活贫困,风俗节俭。

诗风“大而婉,险(俭)而易。

”屦:音具,鞋纠纠:形容破烂不堪掺掺:音三,同纤纤要:音妖,钮襻襋:音机,衣领提提:安祥文雅。

左辟:左避揥:音替,发篦褊心:偏心。

刺:讽刺赏析:《葛屦》讽刺心胸狭隘,缺少宽容待人之度。

诗写缝制新衣,请人试穿而遭拒绝这一细节场面,画龙点睛似地划了“好人”傲慢无礼,而以“可以缝裳”,所以帽“葛屦”可以履霜的缝裳女对比,判然反映二人不同的一位。

诗经经典诗歌赏析5篇

诗经经典诗歌赏析5篇

诗经经典诗歌赏析5篇《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诗经诗词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诗经——《柏舟》1泛彼柏舟,变泛其流。

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菇。

变有兄弟,不可以据。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觏闵既多,受侮不少。

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

心之忧矣,如匪瀚衣。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赏析:本诗遭受受群小欺凌伤害而又无援可助的不幸遭遇,就像顺水漂流的柏舟,徘徊中仍然坚强不屈,展望着奋飞,却又无可奈何。

诗人将一番内忧外困的痛禁楚淋漓尽致表现出来,深沉强烈,感人至深,诗中又多用比喻,深刻精警,十分贴切行动。

诗经——《绿衣》2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赏析:本诗表达丈夫悼念亡妻的深长感情。

诗人目睹亡妻遗物,倍生伤感,由此浮想联翩。

由衣而联想到治丝,惋惜亡妻治家的能干。

想到亡妻的贤德,“我思古人,俾无訧兮,”正是俗话所言,家有贤妻,夫无横祸。

描写细腻,情感丰富。

构思巧妙,由外入里,层层生发。

衣裳多色见于外,衣裳之丝见于内。

再由“治”丝条理,联想办事的条理,才使“无訧”,讲而深入到身心内部,体肤由而凉爽,再到“实获我心”的情感深处,若断若续,含蓄委婉,缠绵悱恻。

诗经——《燕燕》3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归,颉之颃这。

之子于归,远于将之。

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归,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诗歌阅读5篇有赏析《诗经·国风》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在《七月》中,可以看到奴隶们血泪斑斑的生活,在这方面,《硕鼠》具有震颤人心的力量。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经诗歌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诗经·小雅——《鹿鸣》1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注释】:大宴群臣宾客的诗篇。

《雅》是周秦旧都的乐歌,地域就在西周王朝的国都“镐京”,“丰京”,约相当于现在陕西的长安县一带。

“雅”,古文字写作“疋”,有记录书写的意思,古时发间又与“乌”相同,这正是秦地音乐的“乌乌”的特点,因为这是王朝故都,代表中原华夏的正统音乐,所以又被称为“夏”。

“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与楚、越地区不同,音乐也与楚、越有别,这是久来的传统。

谈政治的反映它引入国家政事,说是“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雅”一共有105篇,分为《小雅》和《大雅》。

《小雅》与《大雅》相对而言,划分的标准有种种说法。

《小雅》本来有八十篇,分为八组,每组十篇,但是其中有六篇佚诗,有题目,无歌词。

现在实存七十四篇,每组以第一篇命名。

《小雅》音乐的风格,古人的评价是“思而不贰,怨言不言,”反映了“周德之衰”,但还有“遣民之风”的特征。

呦呦:音优,鹿鸣声。

苹:皤蒿,俗名艾蒿。

一说萍。

簧:乐器中用以发声的片状振动体。

承筐是将:古代用筐盛币帛送宾客。

示我周行:指我路途。

视:示也。

民:奴隶。

一说自由民。

恌:音挑,佻,偷。

燕:一说通宴。

式:发语词。

敖:游逛。

芩:音琴,蒿类植物。

湛:音耽,过度逸乐。

燕:安也。

【赏析】:《鹿鸣》描写宴会以美酒、音乐款待宾客,表现了待客的热情和礼仪。

唐以后常用于举行招待乡试的考官和举子的宴会。

诗以鹿鸣食苹起兴,不过正是表现适得其所的意思,客人得主人的礼遇。

诗经·小雅——《四牡》2四牡騑騑,周道倭迟。

岂不怀归,王事靡盬,我心伤悲。

四牡騑騑,嘽嘽骆马。

岂不怀归,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翩翩者鵻,载飞载下。

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遑将父。

翩翩者鵻,载飞载止。

集于苞杞,王事靡盬,不遑将母。

驾彼四骆,载骤载駸。

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

【注释】:慰劳使臣勤于王事。

一说使臣自咏之辞。

騑騑:音非,马行走不停貌。

倭迟:迂回遥远貌。

盬:音古,不坚固。

嘽嘽:音摊,喘息貌。

骆:音落,白毛黑鬣的马。

启处:安居休息。

鵻:音追,斑鸠,鹁鸠,鹁鸪。

苞:草木丛生。

栩:柞,栎。

杞:杞柳。

骤:马飞奔。

駸駸:音侵,马速行貌。

谂:音申,思念【赏析】:《四牡》叙写出使在外的官员苦于王中的繁重,无休无止,想念家中父母无法奉养,表达了出对家人的思念,对王事的哀怨。

诗以行车途中,感于路途的遥远迂回,兴言王事的繁重,又以鹁鸪鸟的飞歇,暗示自己在处的流落,中以“岂不怀归”为主旨,反复咏叹,表现了强烈的思归的感情。

诗经·小雅——《常棣》3常棣之华,鄂不韡韡。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

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每有良朋,況有永叹。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

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

虽有兄弟,不如肥生。

傧尔笾豆,饮酒之饫。

兄弟既具,和乐且孺。

妻子好合,如鼓瑟瑟。

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是究是图,亶其然乎!【注释】:常棣:也叫郁李,花或红或白。

每二三朵成一缀,果实似梨。

华:即华。

鄂:通作萼,花萼。

不:语词,无实义。

韡韡:鲜明茂盛的样子。

威:通作“畏”。

孔怀:很关心、挂念。

原:高而平的地方。

隰:低湿的地方。

裒:聚集。

方玉润解释:“裒为损少,即变迁之意”。

(《诗经原始》)求:寻求。

脊令:也写作鹡鸰,有成群而飞的习性。

急难:为有难着急,表现休戚相关。

況:现在写作“况”,增加。

永叹:长叹。

阋:争斗。

务:通作“侮”。

烝:久。

戎:帮助。

友生:朋友,生,语助词。

(《毛诗传笺通释》) 傧:陈列。

笾豆:古代祭祀或宴会上装置水果或肉的器具。

饫:满足。

具:通作“俱”聚齐。

孺:通作“愉”(参《群经平议》卷七)。

妻子:此指妻子与丈夫。

翕:合,和睦。

湛:通作“媅”,欢乐深长。

宜:和善。

室家:家中亲人。

帑:通作“孥”,儿女。

究:深思。

图:考虑。

亶:确实。

【赏析】:《常棣》咏叹兄弟之间的血缘感情的深厚。

诗主要采用对比衬托的方法,用丧乱与安宁之时的背景,兄弟与朋友相比,甚至与妻室儿女相比,来衬托兄弟之间患难之情,相聚和睦之情。

诗经·小雅——《伐木》4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

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

宁适不来,微我弗顾,於粲洒扫,陈馈八簋。

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

民之失德,干糇以愆,有酒湑我,无酒酤我。

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饮此湑矣。

【注释】:宴朋友亲戚故旧。

丁丁:伐木声。

嘤嘤:鸟和鸣声。

一说惊惧貌。

矧:音审,况且,何况。

神之听之:一说指应警戒和听从。

许许:众人共力之声。

即劳动号子。

酾:音师或筛,滤酒。

藇:音许,美貌。

一说茱萸,用以制酒,酒有其香。

羜:音住,五个月的小羊。

衍:美貌。

一说满溢。

愆:过失。

湑:音许,滤过的酒,引申为清。

酤:买酒。

一说一种速成的酒。

坎坎:鼓声。

蹲蹲:音存,舞貌。

【赏析】:《伐木》是抒写宴请亲朋故旧的诗歌,表明饮酒摆宴、歌舞欢乐都在于表达人的感情,和睦和关系。

诗以鸟鸣求友起兴,说明人更应该重视感情。

至于诗从伐木写起,或正在伐木之中见其鸟鸣而产生的最初联想。

诗经·小雅——《采薇》5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家靡室,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注释】:薇:野豌豆苗,可食。

作:生,指初生。

止,语末助词。

曰:言、说。

一说为语首助词,无实意。

莫:即今“暮”字。

靡室靡家:无有家室生活。

意指男旷女怨。

猃(xian,上声)狁(yun,上声):即北狄,匈奴。

不遑:不暇。

启:跪、危坐。

居,安坐、安居。

古人席地而坐,故有危坐、安坐的分别。

无论危坐和安坐都是两膝着席,危坐(跪)时腰部伸直,臀部同足离开;安坐时则将臀部贴在足跟上。

柔:柔嫩。

“柔”比“作”更进一步生长。

烈烈:犹炽烈。

载饥载渴:则饥则渴;即又饥又渴。

戍:防守。

定,止。

聘:问,谓问候。

刚:坚硬。

阳:十月为阳。

今犹言“十月小阳春”。

靡(gu,上声),王引之释为无止息。

启处:犹言启居。

孔:甚,很。

疚,病,苦痛。

常:常棣,既扶移,植物名。

路:假作“辂”,大车。

斯何,犹言维何。

君子:指将帅。

戎车:兵车。

牡:雄马。

业业,壮大貌。

定居:犹言安居。

捷:接。

谓接战、交战。

一说,捷,邪出,指改道行军。

此句意谓,一月多次行军。

騤(kui,阳平):雄强,威武。

腓(fei,阳平):庇,掩护。

翼翼:安闲貌。

谓马训练有素。

弭(mi,上声):弓的一种,其两端饰以骨角。

象弭,以象牙装饰弓端的弭。

鱼服,鱼皮制的箭袋。

日戒:日日警惕戒备。

棘:急。

孔棘,很紧急。

昔:指出征时。

依依:茂盛貌。

一说,依恋貌。

思:语末助词。

霏霏:雪大貌。

迟迟:迟缓。

【赏析】:《采薇》描述久戍在外的士卒在回家的途中的情景。

诗人一开始就交待了回家的时节,正是岁暮,而从与玁狁作战的战场上归来,又是何等的有幸。

自然会在战后的归途中回忆当时戍边作战的艰苦,忍饥挨饿,不遑启处,战事频繁,形势危急。

抚今追昔,诗人借景写情,感时伤事,表现深沉的行役之思,而诗人善于以物写时令,以柳代春,以雪代冬,而且以薇菜的“作”、“柔”、“刚”交待时节的变化,叙述战时的生活,又隐寓戍边之久远。

尤其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更增强了哀乐的情感表达,增加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末尾与首间照应,使通篇结构完整,严谨统一,又见出诗人构思的精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