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直线、射线和角》评课稿1.doc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直线、射线和

角》评课稿1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直线、射线和角》评课稿

在二年级时,学生已初步认识了线段和角。在本节课的内容安排上,注重教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让学生借助直观引入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直线,射线的联系和区别,又在射线的概念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表示法。

一.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课伊始,通过设计一条更近的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线段的回忆。并说出线段的特点。通过激光灯照射出的线,引出射线。向相反的方向延长,引出直线。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并让学生找出射线直线的特点,给学生以清晰的认识,也为后面比较三线的区别着出了铺垫。

二.注重操作体验,培养学生能力。

强调亲力亲为,既让学生亲自实践和体验,作为概念教学课,孔老师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深入感悟学习材料。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经历教学过程,逐渐建立概念。如,经过一点能画多少条射线,让学生画了,体验了,就能得出准确答案。那么经过一点能画多少条直线,经过两点能画一条直线的认识也就自然而然的建立起来了。

三.把握认知水平,沟通知识联系。

四年级的学生空间概念有一定发展,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本课教学的线段,射线和角都是一种数学化的符号,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学生在二年级时已初步认识了线段和角,并对线段有了一定认识。线段——射线——直线这一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比较三线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对于角的教学,则是在过一点画射线的基础上引出了符合对问题研究的线索,这样对教材的处理,设计,衔接比较自然。

教学中的不足与困惑:

1.语言重复:⑴过一点能画多少条射线得出结论。⑵过一点能画多少条直线,应换成:猜一猜,过一点能画多少条射线?(想说点什么,不具体)。⑶过两点能画多少条直线?应换成:能得出什么结论?

2.在讲射线,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时,应让学生讨论交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加深对三线区别的认识。

3.对学生不放心。学生对某些问题回答得很明确了,结论也很正确,老师不必再重复。

4.前半段时间松,若紧一点的话,后半段的时间就不会显得那么紧张。

5.困惑:由激光灯引射线时,是按孔老师的先说画法,再说特点,还是先说特点,再说画法?我感觉,应先说特点,再说画法。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直线、射线和

角》评课稿二1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直线、射线和角》评课稿二

听完孔艳华老师的这节课,我感触很深,我看到了一名优秀教师扎实的功底,同时也深深地感到了自己的差距,自己以后要多学习、多思考,争取早日进步。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我主要归纳了以下几点:

一、故事导入,激发探究兴趣。利用虫子找食物,让学生发现起点和终点之间最近的路,自然、亲切,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开课就牢牢抓住了孩子的心。利用这个故事,引出线段,并复习了线段的特点,形成了由旧知到新知的过渡,让学生容易接受。

二、思维清晰,课堂设计合理。课堂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认识直线与射线,并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与联系,课堂层层深入,学生接受效果较好;第二层,角的认识,通过画射线,展现角形成的过程来引出角,然后再教角的读法与记法;第三层,巩固练习,设计较为合理,有效地考查出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动手实践,学生主体地位突出。教师很好地结合了课标理念,老师讲的少,学生做的多,老师没有灌输,而是引导,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让学生通过两点、一点画射线、直线这些活动,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注重了学生各种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中采用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多种学习方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技能,符合现代教学理念,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另外,老师还特别注意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学生精力不集中时能及时组织课堂,学生发言时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说完整的话等等。

五、贯穿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从生活情境让学生发现射线和角,学习它们的特征,让学生带着知识再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当然,课堂教学难以做到十全十美,我认为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一、在教学角的概念时,还不够具体,总觉得教得太快,也可能是本节课知识点较多,比较零碎,时间上不够充裕。应该将角的定义用课件展示出来后,让学生多次重复,以便于理解巩固。

二、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学生有时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时,可能对于本问题答案不够确切,但可能有新奇独特的想法,对于这样的闪光点,老师应予以鼓励,而不是急于评价对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