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第二课时课件.ppt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第2课《故都的秋》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2课《故都的秋》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故都的秋
课时2
完整版ppt
1
散文鉴赏和个人写作的重要方法: 1、选取能体现作者主观情绪的景物,充分运 用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描写。 2、对比、前后呼应的手法。 3、议论在抒情散文中可使情、景、理有机融 合在一起,增加文章感染力。
完整版ppt
2
1、教学思路
①韩愈理论导入。 ②通过对文章语言分析得出散文鉴赏及写作的方法一:选取能体现作者主观情绪的景
完整版ppt
13
• 16、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看见玉簪花开,“先是一惊 ,随即怅然”。 (1)作者为什么吃惊?因为 (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怅然?因 为
• 17、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 有什么作用? (不超过12字)。
• 18、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六
个“便”宇和五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1)反复用“便”字的好处

(不超过26字)
(2)反复使用“领取”的好处

(不超过26字)
完整版ppt
14
答案
16、(1)没几天便是立秋。 (2)收获的季节 却两手空空。 17、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 18、(1)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 调时光的飞逝。 (2)层层铺开,逐步扩大, 对本文主旨起强化作用。
完整版ppt
10
• 从记叙到议论,这是从“形”到“神”的 深化过程。这段议论,在前面记叙的基础上, 从理喻的角度进一步颂秋,赞颂北国之秋,使 作者对故都的秋的赞美之情更进一步。在我们 的散文写作中,也可借鉴这种写法。
完整版ppt
11
• 体会文章写作特色(学生归纳分析)

语言的特色:选取能体现作者主观情绪的景物,充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2课 故都的秋 课件 (共45张PPT)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2课 故都的秋 课件 (共45张PPT)

冷色调(清)
秋色:青天(蓝绿)蓝朵(蓝色) 秋 草(黄色)落蕊(灰白) 树影(暗灰) 灰土(灰色) 灰沉沉的天(灰色) 青布(蓝绿)枣树(淡绿微黄)
以动衬静(静)
秋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秋蝉 的衰弱的残声”“息列索落”的雨声, “缓慢悠闲”的人声
主观感受(悲凉)
“细数”“静对”,(透露出悠闲、 惬意)自然而然地也能感到十分的秋 意
思考讨论
2、为什么没有选择游人如织的
名胜古迹 ?
作者的心情:苦闷 落寞 悲凉 本文的基调:清 静 悲凉
普遍性 从自己身边普通的、细小的 事物来写对秋的感觉,容易引起读者 的共鸣。
故都的秋
郁达夫
• 以情驭景--花、槐、雨、蝉、果--形 以景显情-- 清 静 悲凉 --神
你认为郁达夫在文中是颂秋还是悲 秋?
“淡绿微黄”,即使是写“红”也是“红 完”。 景物透着破败 —— 扣故都 显得落寞—— 扣秋
让我们一起来寻找,郁达夫笔下,“故都 的秋”在哪里?
作者笔下的故都的秋,在小院中每一座 低矮的破屋内外;在秋槐的每一朵落蕊里; 在秋蝉的每一声残鸣中;在秋雨的每一个雨 点中;在秋枣的每一丝微黄里;也在那故都 闲人充满了京腔的互答声中。
• 文中的秋景中融入了作家情的眷恋, 对故都秋的向往;而作家的主观情感 中又有秋的落寞,而且全文的基调是 忧伤的、悲凉的,因此可以说是作者 对故都的秋的一曲悲凉的颂歌。
“北京的大都会,我前半生住过的地方,原也 不在少数;可是当一个人静下来回想起从前, 上海的闹热、南京的辽阔,广州的乌烟瘴气, 汉口武昌的杂乱无章,甚至于青岛的清幽, 福州的秀丽,以及杭州的沉着,总归都比不 上北京——我住在那里的时候,当然还是北 京——的典丽堂皇,幽闲清妙······” “北平的人事品物,原是无一不可爱的······”

《故都的秋》ppt课件

《故都的秋》ppt课件

02
在20世界30年代的旧 中国,战乱频仍,民 不聊生,读书人同样 衣食无所安,居无定 所,为了谋生,作者 辗转千里,颠沛流离, 饱尝人生的苦痛和悲 哀。
创作背景
1933年4月,郁达夫由上海迁居杭州,因躲避国民党 “白色恐怖”的威胁而颠沛流离,居无定所,饱受人 生愁苦与哀痛。一位朋友邀请郁达夫北上,游玩北平, 衣食住所皆免费提供,只需要郁达夫为此写一篇文章 发表即可。于是郁达夫欣然前往,并在到北京的第三 天“晨起上厕所,从槐树阴中看见了半角云天,竟悠 然感到了秋意,确是北平的新秋”,次日即“晨起, 为王余杞写了二千字,题名《故都的秋》”。
2020年版语文书《故都的秋》插图
2021年版语文书《故都的秋》插图
图2:该图所拍摄为西山之景,而文章 对此一笔带过,转而描写更细微的景 物。二者看似错位,实则并不矛盾, 其意旨皆在于抓取典型景物反映秋景 特征。对于文章而言,作者在一花一 草一木的详尽刻画中更有利于展现满 城秋色;对摄影作品而言,典型名胜 的拍摄更具有直观的视觉冲击力。因 此文字与图片实质上是殊途同归地尽 展秋色,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日记九种》: 我从明天开始一定要振作起来! 今夜打牌打到三点…… 女人怎么能这么狠心抛我而去? 我爱映霞!她是世间最美的女子!!
探究破题
本文的题目是《故都的秋》,通过阅读
大家知道故都指的就是北平,那么将题
目改为《北平的秋》好不好,为什么?
(十三朝古都:西安、洛阳。八朝古都:开封。 六朝古都:南京。五朝古都:北京。辽陪都、 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另外中华民国、中华 人民共和国)
将秋声,秋景, 秋味,秋色融于一体
庭院秋晨图 秋槐落蕊图 秋蝉残鸣图 秋雨话凉图 秋日胜果图
(3)
(4)

《故都的秋》优秀课件PPT课件

《故都的秋》优秀课件PPT课件
思维能力。
结合实际
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 观察秋天景色,体验秋天氛围, 更好地理解《故都的秋》中所描 绘的秋天景色和所表达的情感。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4
故都的秋的影响与评价
故都的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01
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散文的代表 作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散文的 里程碑。
02
故都的秋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 位,被广泛认为是现代散文的经 典之一,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故都的秋对后世的影响
故都的秋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 要的影响,许多作家都受到了它的启 发和影响。
故都的秋的主题思想
01
02
03
对故乡的眷恋
通过对故都秋景的描绘,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 眷恋之情。
对生命的感慨
通过对秋天特有的景物和 氛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 对生命无常和短暂的感慨。
对自然的敬畏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 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 然的敬畏之情。
故都的秋的修辞手法
比喻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如“像 喇叭一样的牵牛花”、“像橄榄一样 的枣子树”,使描绘的景物更加生动 形象。
故都的秋的背景
• 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的作品,创作于1934年。 当时中国正处于动荡时期,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故 都的秋通过描绘北平秋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眷恋和 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故都的秋的作者介绍
• 郁达夫(1896-1945),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浙江富阳人。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 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影响了许多后来的作家。郁达夫的作品涉及小说、散文、随笔、翻译及长篇小说都有深远的影响。

《故都的秋》PPT课文课件

《故都的秋》PPT课文课件
12-13 总括全文,强调南国之秋不及北国之 秋;
思考
为什么 中国文人喜欢描写秋天?
秋景欣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
-.
描写秋天的诗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你还能想到哪些诗句?
作者介绍
郁 达 夫 1896-1945
课题释义
表明描写地点,含 有深切的眷恋之意。
秋是描写的内容
故都 的秋
题目暗含着自然景 观与人文景观相融 合的一种境界
文章的文眼
“可是啊,北国的秋, 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的悲凉。”
故都秋景图
秋景小院
秋槐落蕊
秋蝉残鸣
秋雨话凉
秋果奇景
文章的结构
1-2 总写对北国之秋、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
3-11 分写部分,从记叙和议论两部分写故 都之秋,赞美北国之秋;
原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 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
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 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在文学创作 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 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其文 学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 的晚上》、《过去》、《迟桂花》、《怀鲁迅》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ppt课件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ppt课件2

(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C.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
株株地长大起来。D.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
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p pt课件 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p pt课件 2
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10题(a)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b)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 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c)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 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 甲 (煮、泡、冲、烫)一碗浓茶,向院子一 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 乙 (听得、听见、细听、聆听)到青 天下驯鸽的飞声。(d)从槐树叶底,朝东 丙 (漫、细、忙, 丁 (仰、静、面、正)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 (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e)说到了牵牛花,我以 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f)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 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故 都 的秋
郁达夫
博乐市第七中学 授课教师:杨文兴
【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领会课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 景交融、浑然一体的艺术风格。 2.了解作者在描写故都风物时为何要 突出“清”、“静”、“悲凉”的特点, 从而体会作者是如何把自然风物的客观 色彩和作者内心世界的主观色彩巧妙融 合的艺术手法。 3.体会课文疏朗不羁的行文与精到细 腻的笔触相结合的语言特点。月色》刻 画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p pt课件 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p pt课件 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 课件(2 2张PPT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 课件(2 2张PPT )
秋雨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 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 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 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 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 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 ”(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 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 韵,倒来得正好。
的文学,写的多是“静如止水”的“遁世文学”。 《故都的秋》就是此时的作品。
在这样特殊的境 遇中,郁达夫笔下 的“故都的秋”有 何特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 课件(2 2张PPT )
故都的秋的特点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
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 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 课件(2 2张PPT )
作者观察细致,感触入微,从秋果的颜色、 形态入手,写出了秋的落寞和悲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 课件(2 2张PPT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 课件(2 2张PPT )
这些细腻而独特的感受、忧郁而优美的情 怀,恐怕只有郁达夫士大夫倾向的读书人才能 体验到,才能表现的这样细腻深刻。 “清”“静”“悲凉”既是对客观事物的描写 和总结,又是作者的内心的感受。
学习目标
1、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2、体会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3、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郁达夫(1896年——1945年),原名郁文, 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1913年留学日本,十 年异国生活,激发了爱国热忱。1922年回国,从 事文学创作活动,与郭沫若等人组织了“创造社”。 1930年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 后,积极加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到南洋参加反日活 动。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1952年中 央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故都的秋PPT课件(人教必修二第2课)

故都的秋PPT课件(人教必修二第2课)

(1)中国男足国家队走进陕西省体育中心进行适应场地训练。有 9 名刚刚加冕 亚冠冠军的广州恒大队国脚作外援,代理主教练傅博信心 ________(十足/实足)地 表示,“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赢球,两场比赛全取 6 分”。 (2)这个店已有 10 年的经营历史了。店主诚信,商品质优,分量________(十 足/实足),童叟无欺,深得顾客的信任。
落蕊 ( ruǐ ) . 普陀 ( tuó)山 . 平仄 ( zâ ) . tuí )( fâi ) 颓废 ( ..
橄榄 (lǎn ) . chân ) 陪衬 ( . hùn )( dùn ) 混沌 ( .. 譬 如( pì ) .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shǔ 着 细数 . shù 目 (1)数数 . 数见不鲜 shuò .
钱学森回国后,一头扎在了军事科学的研究中。他倾其所学,又紧密关注国 外的科学动态,不断推出科研新成果,为祖国的国防事业竭思尽智,为新中国的 航天事业做出了许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的“导弹之父”。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西风白发三千丈,故国青山一万重。 ——元好问 2.百年为客老,一念爱乡深。 ——刘过
阶 段 1
阶 段 4
阶 段 2
2
故都的秋
阶 段 5
阶 段 3
学 业 分 层 测 评
本课话题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眷念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 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从作者想饱尝故都之秋的愿望中,我们看到了作者对故都深切的眷恋思念之 情。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20 世纪 40 年代,钱学森就已经成为力学界、核物理学界的权威和现代航空与 火箭技术的权威。在美国,钱学森可以过上富裕的中产阶级的生活,然而,钱学 森却一直眷念着大洋彼岸的祖国。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兴奋不已,觉 得现在正是回到祖国的时候。美当局知道钱学森要回国的消息后,自然不想放走, 因为钱学森知道了太多最新最前沿的技术。在克服百般阻挠之后,钱学森终于回 到了百废待兴的新中国。

《故都的秋》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二PPT课件

《故都的秋》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二PPT课件

语言知识积累
一、音正形准
1. 给 下 列 加 颜 色 的 字
注音
(1)单音c字huán
①一椽(
)
ruǐ ②落蕊( )
③平仄( zè )
④廿四桥n( iàn )
⑤潭柘寺(zhè ) ⑥房檩( lǐn )
⑦譬如( pì )
⑧颓废(tuí ) ⑨鲈鱼( lú )
(2)多音字
夹板( jiā ) ①夹 夹袄( jiá )
夹肢窝( ɡā )
②落
落落大方(luò ) 丢三落四( là ) 落枕(lào )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槐( 槐树 ) 魁( 魁梧 ) (1) 瑰( 瑰宝 ) 魅( 魅力 )
椽( 房椽 ) (2) 缘( 缘故 )
喙( 置喙 )
陪( 陪衬 )
(3) 蓓( 蓓蕾 ) 赔( 赔偿 )
歧( 歧路 ) (4) 跂( 跂望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平平仄仄: 泛_指__由__平__仄__构__成__的__诗__文__的__韵__律__。___ (7)疏疏落落: 稀_疏__零__落__。__
对点小 测
判断下列加颜色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
二、词语积累
理解运用
(1)落寞: 冷_落__,____寂__寞__。_ (2)意境: 文_学__艺__术__作__品__通__过__形__象__描__写__表__现__出__来__的__境__界__和__情__调__。__ (3)不远千里: 不以千里为远, 形容不顾路途遥远。 (错点 _提__醒__:__距__离__近__了__不__能__用__这__个__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不能自已:无_法__控__制__自__己__,____使__激__动__的__情__绪__平__静__下__来__。_ (5)混混沌沌: 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 (错点提醒: 是指 _精__神__、__思__想__意__识__等__方__面__的__表__现__,____不__能__形__容__液__体__类__的__东__西_。 )

14.1《故都的秋》第2课时课件 (共3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14.1《故都的秋》第2课时课件 (共3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小院赏秋图
记叙
秋槐落蕊图 秋蝉残鸣图 雨后话秋图 胜日佳果图
议论
虽国有异,秋感略同 故都之秋,别有深味
南国之秋色味不如北国之浓
故都秋好,宁可减寿也要留住
清 、 静 、 悲 凉
文章主旨
《故都的秋》中,郁达夫将故都 的秋色和个人心中的悲凉巧妙融合, 温婉地表达了对故都的深深眷念及落 寞情怀。在选景时,作者以情驭景, 情寓景中,做到客观色彩与主观色彩 的完美融合,很好地体现了散文形散 神聚的特点。
本体 喻体
南国的秋 鲈鱼
北国的秋 大蟹
味美细腻 剔刺而食
可大快朵颐 得秋之爽气
比喻柔软和刚烈
品味语言
5.“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 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本体 喻体
南国的秋 黄犬
北国的秋 骆驼
玲珑如意 逗玩邀宠
跋涉千万里 有秋之阔远
黄犬之与骆驼狭小和范围大
品味语言
5.“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 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3.声调富于变化,平仄交替灵活。 平仄问题是诗歌尤其是律诗特别注重的问题现代散文一般不管平仄,但如果 在散文中适当地注意平仄,特别是两个分句中对称的词语和句尾停顿的地方, 避免用同一声调的字就可以形成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感。
板书设计
故 都 的 秋
总起 分写 总写
故都之秋清、静、悲凉,令人向往 江南之秋色味不浓,赏玩不足
PART-03
归纳总结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归纳本文写作特色 文章主旨,并完成当堂检测。
归纳总结
问题:郁达夫的作品风格独特,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 我们学过的《故都的秋》,就体现了他的创作特点。结合 文中提到的他的其他作品,谈谈对你的写作有怎样的启示。

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2课《故都的秋》课件(共18张PPT)

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2课《故都的秋》课件(共18张PPT)
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2课《故都的秋》 课件( 共18张PPT)
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2课《故都的秋》 课件( 共18张PPT)
3.平民意识 这里写的不是上流社会人士或文化人士,
而是平民,即“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 袄的都市闲人”。
为什么让他们作为故都人的代表? 想必他们的形象更有地方特点,而且作 者觉得与他们更亲近,表现出作者的平民 意识,似乎也能觉察出作者很想像“都市 闲人”那样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人教版语文Leabharlann 修2第2课《故都的秋》 课件( 共18张PPT)
满于现实又无法找到出路的苦闷心境。
《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散文名篇,它充分
显示了作者的个性气质和独特的生活感受、兴
趣爱好、文化品位。

作者到底描写了故都的哪些风物?

抓住了这些风物的哪些特点来描写?

从这些故都风物中折射了作者什么样的内 心世界?
这些都是鉴赏这篇文章的重点,也是难点。
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945)现代著名 作家,浙江省富阳人。
• 本文能表现感情基调的词语 是“清”、“静”、“悲 凉”。
• 作者是怎样加以渲染和刻画 的?
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2课《故都的秋》 课件( 共18张PPT)
作者将苦涩的“品味”与生动的景物描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 种特殊的神韵。
不写——故都皇家宫殿、园林,也不写远近郊区众多优美的自然风光。 而写——写“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蓝 色的牵牛花,从寻常景象甚至破败景象中看出、体验出美来。写“北国的 槐树”的落蕊,“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 微细极柔软的触觉”,写“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 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槐图 秋果图
深入思考
• 在这五幅画面中,作者主要是从哪些 方面来写秋的?
作者从秋声和秋色两方面(角度)来细 致入微的展开描写。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 其景,如入其境。
品读秋景
• 在阅读的时候注意圈出 文中呈现色彩的词语和传递 声音的事物,抓住这些词语 进行分析,体会北国之秋清、 静、悲凉的特点。
本文的“线索”: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
秋蝉图:衰弱的残声、嘶叫、家虫
分析:几声秋虫的哀鸣足以牵动作 者心魂,恰以表明孤独者的冷落、 悲凉。此处以动衬静,令人顿生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之感。
本文的“线索”: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
秋雨图:灰沉沉的天底、凉风、闲 人互答、一层秋雨一层凉
分析:北国清秋之雨忽去忽来,都 市闲人互答悠然闲适,“我”超然 于外观景,才真能感悟生活的淡泊, 秋雨的丝丝寒意。
既然是赞美,作者为什么不选取色彩绚丽 的景物,只选取表现“清,静、悲凉”的景物 来描写呢?
提示:“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王国维)诗文的最高境界应该是 “景”与“人”合为一体,“物” 与“我”完美交融,。看看作者怎 样以卓越的艺术才华创造出一种 “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1933年到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 东北,虎视中原,国民党政府对外投降, 对内镇压,由于白色恐怖的威胁,郁达夫 离开上海,避居杭州,过着游山玩水的隐 逸生活,这期间,作者写了大量寄情山水、 排遣郁闷的散文。1934年7月,郁达夫“不 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 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这篇优美的散 文——《故都的秋》。
本文的“线索”: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
秋晨图:破屋、浓茶、高天、驯鸽、牵 牛(破壁腰中、蓝色或白色)
分析:种种意象的组合,无一不显 示出环境清幽、萧瑟,也透露出作者 悠闲中的孤寂、落寞。
本文的“线索”: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
秋槐图:落蕊
分析:不写秋槐的高大挺拔,只写其 落蕊,给人一种“流水落花春去也”, “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凄凉感觉。
⑴题目的暗示作用; ⑵生命是可贵的,可作者却愿意以寿折秋,直抒 胸臆,点明对故都的秋的热爱。正因为这份深沉 的爱,他才用自己的灵魂去品尝秋,用自己全部 的情与爱去抒写秋,这才品出了深蕴其中的不为 外人道的秋味,才有了这篇至美之文。全文的基 调是虽是忧伤而悲凉的,但却可以说是作者对故 都的秋的一曲悲凉的赞歌。
故都的秋像一首诗,深沉而又含蓄; 故都的秋像一幅画,美丽而又落寞; 故都的秋是一支歌,忧伤而又苍凉。
作者为什么不选取色彩绚丽的景物,只选 取表现“清,静、悲凉”的景物来描写呢?
(1)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 (2)旧中国时代环境的黑暗 (3)作家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 (4)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
继续思考:作者为什么不从故都丰 富的历史文物古迹中去寻找故都的秋?
散文主张:“五四运动的最大成功,第一 要算‘个人’的发现……现代散文之最大特征, 是每一个作家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 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这是现代散文特征之一。”
——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 文二集·导言》
继续思考:作者为什么不从故都丰富 的历史文物古迹中去寻找故都的秋?
⑴名胜古迹仅是历史留下的外在印痕 和象征,这是“外来人”最易注目与 把握的。
⑵渗透骨髓的传统神韵存在于百姓的 日常生活中,这只有“北京人”才懂 得玩味。
写景部分的小结
以情驭景
芦花 柳影 夜月 碧空
秋色

蓝朵 槐蕊 青衣 秋果

虫唱 钟声 鸽声 帚声
秋声
蝉声 风声 雨声 人声
以情显景
清 悲 凉

散文的鉴赏,既要读懂作者笔下 的客观现实,又要注意体会作者的思 想感情,而对思想感情的体会,还要 结合作者当时的生活经历。读文的时 候,要求我们不仅要读懂文字,更要 读懂“字中之人”,“字中之情”。
“悲凉”的秋味—— ⑴家国多舛、身世浮沉使然。 ⑵创作风格、审美倾向使然。
郁达夫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非常有艺术特点的作 家。他的文学活动贯穿了“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几 个重要时期。他是一个爱国者,他的作品真实而深刻 地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部分精神面貌。30年代旧中国, 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读书人衣食无安,居无定所。 为了谋生,郁达夫辗转千里,颠沛流漓,饱受人生愁 苦与哀痛,他描写自己心中的“清”“静”“悲凉” 已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整个的人生感受。
美学家说:一片自然风景 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
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笔下的“故都的秋”有什么鲜明 的特色?这一特点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2、围绕这一特点,作者为我们描绘了 秋景让作者眷恋?请概括出五幅故都秋 景图。
秋晨图 秋蝉图
秋雨图
⑶虽体验到生活的许多悲苦与忧愁, 但他没有消沉,依然怀着一颗真善美的心 灵,以审美的心态与眼光来观察故都秋景, 看到自然景观和人生景观的美好的一面, 充满眷恋和哀惋。他不写宫殿庙宇、亭台 楼阁,而是写老百姓家院和普通街道上所 见之景,写出了北平下层人员和不得意的 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的一个侧影,表现出 郁达夫的平民意识。
本文的“线索”: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
秋果图:枣子、淡绿微黄、清秋佳日
分析:秋的全盛时期不在果实成熟 红透,却在将熟未熟的青涩日子。
写景部分的小结
芦花 柳影 夜月 碧空
秋色

蓝朵 槐蕊 青衣 秋果

虫唱 钟声 鸽声 帚声
秋声
蝉声 风声 雨声 人声
清 悲 凉

郁达夫先生眼中故都的秋的“清、静、 悲凉”,这难道也是秋的赞歌吗?
从小体弱多病,幼年丧父,中年丧子,
经历了如许多的人生之大不幸。早年曾留 学日本,饱受民族歧视之苦,工作后从事 文学创造的同时,支持抗日工作,一生中 屡受颠沛流离之苦,最后被日本宪兵秘密 杀害,年仅50岁。个人的不幸、社会的动 荡、当局的腐败,家愁国难都在郁达夫的 心中留下了浓黑的阴影,这也是本文悲凉 伤感之音的原因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