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学双向细目表(新课程)
(于晓雷)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课标与教材双向关联表
![(于晓雷)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课标与教材双向关联表](https://img.taocdn.com/s3/m/aeefe530dd36a32d73758164.png)
理解欧姆定律。
理解
理解
理解
会看、会画简单的电 路图。
会
简单的 电路图
看 画
15.2电流和 技能性目 电路 独立操作 独立操作 标 15.3串联和 并联
根据实物图 画出电路图 。
能量
课标与教材双向关联表
一级主题:物质 运动与相互作用 能量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物理上册饶河农场中学 于晓雷 教材分析 水平 教学内容 教学后应 达到的水 平 考核点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达到的程度) 课标具体要求 行为 动词 内容 连接简 单的串 联电路 和并联 电路 其它重要 维度目标 信息
课标分 项内容
原子是 由原子 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 知道 核和电 和电子构成的。 子构成 的 原子的 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了解 核式模 。 型 物质 人类探 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 索微观 了解 界的历程。 世界的 历程 人类探 关注人类探索微观世 索微观 关注 界的新进展。 世界的 新进展
认知性目 标
了解
课标分 项内容
能量可 以从一 个物体 通过实验,认识能量 转移到 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 另一个 认知性目 到另一个物体,不同 认识 物体, 通过实验 标 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 不同形 转化。 式的能 量可以 相互转 化
认识
14.5能量的 转化和守恒
认识
3.3内能
课标与教材双向关联表
一级主题:物质 运动与相互作用 能量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物理上册饶河农场中学 于晓雷 教材分析 水平 教学内容 教学后应 达到的水 平 考核点 内能的概念 、单位;改 变物体内能 的方法;热 量的概念、 单位。 热值的概念 、单位;运 用燃料的热 值进行相关 计算。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达到的程度) 课标具体要求 行为 动词 内容 其它重要 维度目标 信息
初中物理双向细目表
![初中物理双向细目表](https://img.taocdn.com/s3/m/29d589691ed9ad51f01df2f6.png)
中考物理双向细目表教师:班级:内容要求与说明了解认识理解会内容要求与说明了解认识理解会电路了解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了解电流方向的规定。
※串联和并联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了解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电路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电流和电流表了解电流的单位。
会把电流表正确接在电路中,会读出电流表的读数。
了解串联电路中各点电流的关系;了解并联电路中干路和各个支路电流的关系。
※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了解试电笔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了解家庭电路。
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会用试电笔判断正常供电的家庭电路中的火线和零线。
了解生活中触电的典型类型;了解发生触电时的应急措施。
※电压了解电压的概念,了解电压的作用和电压的单位。
会连接电压表;会读电压表。
了解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电阻了解电阻及其单位。
了解情况滑动变阻器的构造。
会把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改变电流。
※欧姆定律通过实验,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欧姆定律的应用了解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
会用欧姆定律的知识理解安全用电的道理。
※电能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知道电功及其单位。
※电功率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和关系,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电和热了解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磁体和磁极了解磁体有吸铁性和指向性,了解磁极间有相互作用。
※磁场和磁感线了解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了解可以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电生磁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通过实验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方向。
了解电磁铁的我和工作原理。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
※内容要求与说明了解认识理解会电话了解电话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了解电话交换机的作用。
了解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区别。
※电磁波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完整版)《初中物理双向细目表》word版
![(完整版)《初中物理双向细目表》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b2ffe55f80eb6294dc886c7f.png)
3.晶体的熔点
√
4.熔化过程中吸热及其应用
√
5.凝固过程中放热及其应用
√
6.查熔点表
√
汽化和液化
1.蒸发现象
√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
3.蒸发过程中吸热及其应用
√
4.沸腾现象
√
5.沸点
√
6.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
7.沸腾过程中吸热及其应用
√
8.液化现象
√
9.液化过程中放热及其应用
√
升华和凝化
1.升华和凝华现象
√
机械效率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
2功的原理
√
3.机械效率
√
4.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
5.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机械能
1.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
2.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
√
声现象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
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
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
乐音、噪声
1.乐音的三要素
√
凸透镜成像及应用
1.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的条件
2.凸透镜成虚像的条件
3.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的原理
热现象
温度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
2.摄氏温度
√
3.用液体温度计测温度
√
内容
知识点
分项细目
水平要求
考试次数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热现象
熔化和凝固
中考物理双向细目表
![中考物理双向细目表](https://img.taocdn.com/s3/m/621abd7b02768e9951e73825.png)
滑
轮
5.定滑轮、动滑轮和 滑轮组的作用
(G 物+G 动)
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 素 2、功的单位 3、运用功的公式解决 解决有关问题 4、功率的概念 5、功率的单位及单位 换算 6、运用功率的公式解 决解决有关问题 7、有用功、额外功、 总功 8、机械效率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 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 距离 焦耳 J W=Fs W=Gh
s t
惯性及 牛顿第一定 律
9.物体的惯性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 做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 惯性只能说有或具有,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也不能说 惯性力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 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 证明这一定律)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 Pa, 2 1 帕=1 牛/米 固体压强 P=
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 课桌的高度约 0.75 米;物理课本 26 厘米,铅笔长度 18 厘米;一元硬币直径 2 厘米 错误可以避免;误差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不可避免,可多 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 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 1 米/秒=3.6 千米/小时 v=
大气压强
9.托里拆利实验 10.大气压随高度增加 而减小
流体的压 强与流速 浮 力 浮 力
11.流体的压强与流速 的关系 1.浮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
初中物理双向细目表
![初中物理双向细目表](https://img.taocdn.com/s3/m/0423d72a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7f.png)
初中物理双向细目表
新课标下的《知识内容及考试要求细目表》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注:1、读数时不要求估读。
2、十个重点知识是:比热容和热量的计算、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凸透镜成像规律、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功率、力的概念、密度、压强、二力平衡。
3、探究实验从原来的12个增加到20个,内容和要求都有所提高。
具体增加和变更的是:(1)将原来的“探究固体的熔化过程”改为“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改为“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将“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改为“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的关系”
(2)删去“探究碘升华和凝华过程”、“探究光的折射定律”、“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3)增加“探究影响液体蒸发的因素”、“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探究声音的发生与传播”、“探究通电螺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线管的磁场”、“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探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探究欧姆定律”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初中物理双向细目表(新版)
![初中物理双向细目表(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a5a1fdcb31b765ce04081467.png)
1.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场具有方向性
√
2.磁感线
√
3.地磁场
√
电流的磁场
1.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
2.用右手螺旋定则确定通电螺线管磁极或电流方向
√
电磁铁
1.电磁铁的构造
√
2.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磁场对通电导体有作用力
√
2.直流电动机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
√
电磁感应
1.电磁感应现象
√
3.水的密度
√
4.查密度表
√
5.运用密度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
6.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
√
力
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3.力的单位
√
4.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
5.力的三要素
√
6.画力的示意图
√
7.力的作用效果
√
重力
1.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
√
2.重力的方向
√
3.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
摩擦
1.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
2.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
√
3.滚动摩擦
√
力的合成
1.合力的概念
√
2.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
二力平衡
1.二力平衡概念
√
2.二力平衡的条件
√
长度测量
1.长度单位及单位换算
√
2.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
3.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尺度估测常见物体的长度
√
4.测量误差,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
初中物理双向细目表(新版)教学提纲
![初中物理双向细目表(新版)教学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2ed1238bf12d2af90242e6b0.png)
√
3.水的密度
√
4.查密度表
√
5.运用密度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
6.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
√
力
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3.力的单位
√
4.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
5.力的三要素
√
6.画力的示意图
√
7.力的作用效果
√
重力
1.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
√
变速运动
1.平均速度的意义
√
2.用刻度尺和钟表测平均速度
√
惯性
1.惯性现象及简单解释
√
2.惯性定律
√
压强
压力与压强
1.压力的概念
√
2.压强的概念
√
3.压强的单位
√
4.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应用
√
5.运用压强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
液体内部压强
1.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
2.用液体内部压强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
3.连通器的应用
√
3.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
√
电功和电功率
电能和电功
1.电功的概念
√
2.电功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
3.运用电功的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
4.读电能表的示数
√
电功率
1.电功率的概念
√
2.电功率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
3.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
√
4.运用电功率的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
内容
知识点
分项细目
水平要求
考试次数
物理新课标双向细目表
![物理新课标双向细目表](https://img.taocdn.com/s3/m/fe8e8f335727a5e9856a61ca.png)
3.2.2知道机械功和功率。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
√
3.2.3知道机械效率。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
3.2.4了解人类使用机械的历程。了解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
内能
3.3.1了解内能和热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
3.3.2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项目
考察内容
内容要求
认知性目标
独立操作
体验性目标
了解
认识
理解
经历
认同
内化
物质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1.1.1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
1.1.2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
声和光
2.3.1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
2.3.2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
√
2.3.3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
2.3.4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
会
2.2.2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
√
2.2.3通过常见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
√
2.2.4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
会
物理九年级下册双向细目表
![物理九年级下册双向细目表](https://img.taocdn.com/s3/m/357b03be0740be1e640e9a33.png)
九年级下册物理双向细目表注:【注】关于了解、认识、理解的说明:了解:这是最低层次要求,是其它几种知识技能的基础。
它包含:能记住主要的内容;能列举有关的实例;能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能判别有关的概念、实例是否正确。
所用的行为动词为:“了解”、“知道”、“描述”、“说出”、“列举”、“举例说明”、“说明”。
认识:比“了解”层次要求高,比“理解”层次要求低。
首先达到“了解”的要求,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够与该知识点最近的知识或情景进行联想,或能解释最直接的有关现象。
所用的行为动词为:“认识”。
理解:比“了解”和“认识”层次要求都高。
首先达到“了解”的要求,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够与该知识点相关的知识或情景进行联想,或能解释有关的现象,利用该知识解决有关问题,也可以对该知识进行扩展。
它包含:把握内在的逻辑联系;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所用的行为动词为:“解释”、“理解”、“计算”。
九年级物理中考模拟试题命制建议根据历年中考试题命制的要求,结合本县实际,便于对学生进行监测、各校进行分析、评价,特此提出该建议(一)命题依据及范围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八年级上册、下册;九年级全册)的内容为考试范围。
全面考查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要求的程度,有利于对学生学习知识与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改进和完善,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
(二)试题分值、时间考试采取书面闭卷的方式,与化学同堂分卷,两科考试时间共为100分钟,满分120分,物理部分满分70分,试卷长度为16开4页。
(三)试卷结构1、题型及分值分布一、选择题10个题,每题2分,共20分;二、填空题9个题,每题2空,每空1分,共18分;三、探究与解答:图示题2个题,每题2分,共4分;探究题3个题,每题4分,共12分;计算题2个题,共16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研说教材解读+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学双向细目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研说教材解读+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学双向细目表](https://img.taocdn.com/s3/m/191ead86f01dc281e43af09b.png)
节
15.1 两种 电荷
1 课时
15.2 电流 和电
路
2 课时
15.3 串联 和并 联
1 课时
知识点
1. 摩擦起电现象, 用摩擦起电的知识解释 一些简单的相关现象。
√
的关系
特点,知道分 内能
2. 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子 动 理 论 的 (1、2 ),
√
基本观点。 3.3.1、了解内能
(3、 4)
3. 热量的概念及单位
2 课时
√
和热量。
4. 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 √
3.3.2 、 通 过 实
验,了解比热 13.3 1. 比热容的概念, 比热空是物质的一种
课标目标
课程总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我对三维目标的理解是师生在共同追求 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体验知识发展、生长、形成的每一个环节,学会学习,提升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 值观。我认为情感、态度、价值观虽然在检测中难以体现,但它比知识更重要,因为它是培养人的终身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的意识、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养成实事 求是的科学态度、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内容标准
内容标准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组成,其中科学内容包括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部分。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 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 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物质”划分为以下四个二级主题:
—不能省力,
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再比如学习大气压强时课后习题中出现了马德堡半球实验图。
2023年中考物理双向细目表
![2023年中考物理双向细目表](https://img.taocdn.com/s3/m/7d4fd81e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8a.png)
2023年中考物理双向细目表
学科目标
- 掌握物理基础概念和原理
- 培养科学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 培养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 提高物理实践应用能力
知识点
一、力学
1. 运动的描述与分析
2. 力与压力
3. 牛顿三定律
4. 动能与机械能
5. 摩擦力与滑动摩擦系数
6. 能量守恒定律
7. 弹性力与弹性势能
二、热学
1. 热量与温度
2. 热传递与传热方式
3. 物质的热性质
4. 内能与热机效率
三、光学
1. 光的反射与折射
2. 镜子与透镜
3. 光的色散与光谱
四、电学
1. 静电现象与电荷
2. 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
3. 单质电池与串联电池
4. 并联电路与电功率
实验技能
1. 读写实验步骤与结果
2. 进行简单实验并观察现象
3. 使用实验仪器和工具
4. 分析实验数据与作出合理结论
解决问题能力
1. 运用物理知识解答问题
2. 进行物理推理与思维
3. 分析和解决实际物理问题
应用能力
1. 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运用物理原理分析技术设备的工作原理
以上为2023年中考物理双向细目表,帮助学生了解中考物理的学科目标、知识点以及培养的实验技能、解决问题能力和应用能力。
学生可以根据此表进行系统学习和备考。
初中物理双向细目表(新版)
![初中物理双向细目表(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94244bdf81c758f5f71f6723.png)
2.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
光现象
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
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现象
√
2.光的反射规律
√
3.根据光的反射规律作光路图
√
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
5.平面镜成像特点
√
折射
1.光的折射现象
√
透镜
1.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
2.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
初中物理双向细目表
内容
知识点
分项细目
水平要求
考试次数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质量和密度
质量
1.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
2.质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
3.根据日常经验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
√
4.托盘天平的调节
√
5.用托盘天平测固体或液体的质量
√
6.用量筒测体积
√
密度
1.密度的概念
√
2.密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
3.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
√
电功和电功率
电能和电功
1.电功的概念
√
2.电功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
3.运用电功的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
4.读电能表的示数
√
电功率
1.电功率的概念
√
2.电功率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
3.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
√
4.运用电功率的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
九年级物理双向细目表的制定
![九年级物理双向细目表的制定](https://img.taocdn.com/s3/m/71926f0fa5e9856a561260d0.png)
二、对课标的认识
主题二运动和相互作用(四个二级主题)
——(二)机械运动和力
1.内容标准 (3)能用示意图描述力。 (6)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 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 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P23) (8)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 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P24)
三、作图题
一、双向细目表的制定
1.如图甲所示,是空中加油机正在为受油机加油的情景,如 果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__的。飞机的机翼做 成如图乙所示的形状,是利用了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 置压强越____的原理,使机翼的上下表面产生了压 强差,为飞机的升空提供升力。
考查课标中的 二运动和相互作用、(一)多种多 样的运动形式、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二、(二)机械运动和力、8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 体的压强与流速
一、双向细目表的制定
一、填空题
3.小明自己制作了一个哨 子,如图所示。在筷子 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 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 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 管。吹管的上端,可以 发出悦耳的哨声。这哨 声是由管内空气柱__ __产生的。上下推拉 活塞,可改变声音的_ _。
二(三)声和光(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生产声和传播的条件 了解乐音的特性
事物。如果不是学生特别熟悉 的事物,一定会在题目中先做
介绍。
五、计算题
28.你有这样的体会吗?睡在“席梦思”软床 上比睡在硬板床上舒服得多。一个质量为 60kg的人,仰躺在硬板床上和“席梦思”软 床上,身体与床的接触面积分别约为0.1m2和 0.4m2。请你通过计算压强来比较一下为什么 睡在“席梦思”软床上更舒服。(g=10N/kg)
主题二
运动和相互作用(四个二级
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3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初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3.5.1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3.5.2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角度认识效率
14.1热机
1课时
1.热机的概念,热机的工作原理
√
√
√
2.汽油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
√
√
√
√
√
√
√
2.能过实验探究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感受和领悟人们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推理方法
√
√
√
3.验电器的构造在,作用及工作原理,电荷量的单位。
√
√
√
√
4.原子及其结构、摩擦起电的原因。
√
√
√
5.导体和绝缘体,电荷的定向移动和自由电子
√
√
√
√
15.2电流和电路
2课时
1.电流的形成条件,电流方向的规定
√
√
√
√
√
18.2
电功率
1课时
1.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和单位,用电功率的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
√
√
√
2.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所表示的含义,额定电压、功率与实际电压、功率的区别。
√
√
√
√
√
3. 千瓦时的来历及与焦耳之间的换算关系
√
√
√
4.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用电器的功率。
√
√
√
√
√
√
18.3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
√
√
√
九年级——物理教学双向细目表(新课程)
章
新课程内容标准
节
知识点
学习水平
题型
了解
认识
理解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计算题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第
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3.1.1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生产、生活的联系
3.1.2能过实验,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
√
√
√
√
2.下确使用电压表测量串联、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进一步练习连接电路和使用电压表的技能。
√
√
√
√
√
3.能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出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
√
√
√
√
16.3电阻
1课时
1.电阻的概念、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
√
√
√
√
2.电阻的符号、单位及单位换算。
√
√
√
3.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有关。
√
√
√
2、试电笔判定火线和零线的方法。
√
√
√
3、三线插头与漏电保护器和安全用电的关系
√
√
√
√
19.2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1课时
1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是家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和短路。
√
√
√
2、保险丝的作用。
√
√
√
3、安全有常识几节约用电的意识。
√
√
√
19.3安全用电
1课时
1、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九年级——物理教学双向细目表(新课程)
章
新课程内容标准
节
知识点
学习水平
题型
了解
认识
理解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计算题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第
十三
章
内能
1.3.1、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1.2、通过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热现旬现象,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特点,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3.4.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3.4.2知道电压、电流和电阻。
3.4.3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说出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了解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
3.4.4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15.1两种电荷
1课时
1.摩擦起电现象,用摩擦起电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相关现象。
√
√
√
4.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状况。
√
√
√
√
√
5.地磁场
√
√
√
√
20.2电生磁
2课时
1.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
√
√
√
2.通过螺线管外部的磁场方向,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相似。
√
√
√
√
3.小磁针的N级指向地理的北极。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体,地球的地磁北极位于地理南极附近,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2.在实验的基础上引出焦耳定律,用焦耳定
律进行计算
√
√
√
√
√
九年级——物理教学双向细目表(新课程)
章
新课程内容标准
节
知识点
学习水平
题型
了解
认识
理解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计算题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第
十
九
章
生活用电
3.4.7了解家庭电路。有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意识
19.1家庭电路
1课时
1、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安全用电常识。
1课时
1. 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串、并联电路问题。
√
√
√
√
√
√
2.通过计算,学会解答计算题的一般方法。
√
√
√
√
√
九年级——物理教学双向细目表(新课程)
章
新课程内容标准
节
知识点
学习水平
题型
了解
认识
理解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计算题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第
十八
章
电功率
3.4.5结合实例电功和电功率。知道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
√
√
2.通过实验认识断路、通路、短路。电路的组成。
√
√
√
√
3.电源和用电器
√
√
√
4.用电路元件符号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电路。
√
√
√
√
√
15.3串联和并联
1课时
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概念,画出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
√
√
√
√
√
2.通过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连接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
√
√
3.3.1、了解内能和热量。
3.3.2、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13.1
分子热运动
1课时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
√
√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
√
√
3.扩散现象,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
√
√
√
4.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
√
√
13.2
内能
(1、2),(3、4)
3.4.4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16.1电压
1课时
1.电压的作用及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
√
√
2.电压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记住干电池及家庭电路的电压值。
√
√
√
3.电压表的特点,用途与符号,正确使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
√
√
√
√
16.2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2课时
1.正确将电压表接入待测电路,并能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A
B
C
A
B
C
第
二十一
章
信息的传递
2.3.7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
2.4.6知道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1.1现代顺风耳――电话
1课时
1、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
√
√
√
2、电话交换机的作用
√
√
√
3、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区别
√
√
√
21.2电磁波的海洋
1课时
1、电磁流的产生和传播
√
√
√
2、波长、频率和波速
√
√
√
3、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
√
√
4.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
√
√
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1课时
1、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
√
√
2、电视的工作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