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室常用试剂毒性说明
实验室对身体有害的试剂
![实验室对身体有害的试剂](https://img.taocdn.com/s3/m/2e62cf5a680203d8cf2f245d.png)
低级醇都对身体有伤害,甲醇的伤害最大,乙醇的伤害较小,异丙醇的伤害更小。
甲醇甲醇有较强的毒性,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影响最大,它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摄入都会产生毒性反应,甲醇蒸气能损害人的呼吸道粘膜和视力。
急性中毒症状有:头疼、恶心、胃痛、疲倦、视力模糊以至失明,继而呼吸困难,最终导致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慢性中毒反应为:眩晕、昏睡、头痛、耳鸣、视力减退、消化障碍。
甲醇摄入量超过4克就会出现中毒反应,误服一小杯超过10克就能造成双目失明,饮入量大造成死亡。
致死量为30毫升以上,甲醇在体内不易排出, 会发生蓄积,在体内氧化生成甲醛和甲酸也都有毒性。
在甲醇生产工厂,我国有关部门规定,空气中允许甲醇浓度为50mg/m3,在有甲醇气的现场工作须戴防毒面具,废水要处理后才能排放,允许含量小于200mg/L。
甲醇的中毒机理是,甲醇经人体代谢产生甲醛和甲酸(俗称蚁酸),然后对人体产生伤害。
常见的症状是,先是产生喝醉的感觉,数小时后头痛,恶心,呕吐,以及视线模糊。
严重者会失明,乃至丧命。
失明的原因是,甲醇的代谢产物甲酸会累积在眼睛部位,破坏视觉神经细胞。
脑神经也会受到破坏,产生永久性损害。
甲酸进入血液后,会使组织酸性越来越强,损害肾脏导致肾衰竭。
丙酮丙酮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麻醉作用,属于轻微中枢神经抑制剂,不会在体内积蓄,大部分丙酮会由呼吸排出,小量丙酮会由氧化成二氧化碳经由呼吸及尿中排出。
丙酮在有氧及无氧状态下均会迅速生物分解,但丙酮高浓度下对微生物有毒。
高浓度接触对个别人可能出现肝、肾和胰腺的损害。
由于其毒性低,代谢解毒快,生产条件下中毒较为少见。
急性中毒时可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
口服后,口唇、咽喉烧灼感,经数小时的潜伏期后可发生口干、呕吐、昏睡、酸中度和酮症,甚至暂时性意识障碍。
丙酮对人体的长期损害表现为对眼的刺激症状如流泪、畏光和角膜上皮浸润等,还可表现为眩晕、灼热感,咽喉刺激、咳嗽等。
优选实验室常见有毒试剂演示ppt
![优选实验室常见有毒试剂演示ppt](https://img.taocdn.com/s3/m/995756c2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92.png)
•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 处。
•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30页,共38页。
二苯胺(C12H11N)
操作注意:
•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连衣式胶布防毒
④ 神经系统疾病、器质性精神病、严重皮肤病和肾脏疾病患者不 得接触。
⑤ 注意防毒、防火、防爆。
第16页,共38页。
十二烷基硫酸钠 [CH3(CH2)11OSO3Na,SDS] • 性质:
① 白色或浅黄色结晶或粉末。 ② 在湿热空气中分解。 ③ 易溶于水,溶于热醇。
④ 与阴离子、非离子配伍性好, 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良 好的乳化、发泡、渗透、去污 和分散性能。
第4页,共38页。
常见有毒试剂
溴化乙锭(C21H20N3Br,EB) ➢ 性质:EB是分子生物学常用染料
➢ 毒性:强诱变剂、中度毒性
➢ 注意:通风橱中配制,接触时需戴手 套,勿将该染色剂洒在桌面及地上, 凡是污染有溴化乙锭的器皿或物品,
必须经专门处理后,才能进行清洗或 弃去。棕色瓶保存。
第5页,共38页。
④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第19页,共38页。
二甲基亚砜(DMSO)
• 性质
① 无色无臭吸湿性液体。
② 是溶于水又溶于有机溶剂的极为 重要的非质子极性溶剂。
③ DMSO是一种透皮促进剂,能 够降低细胞冰点,减少冰晶的 形成,减轻自由基对细胞损害, 改变生物膜对电解质、药物、 毒物和代谢产物的通透性。
第20页,共38页。
二甲基亚砜(DMSO)
• 毒性
有名的硫酸银危险说明
![有名的硫酸银危险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3dd2e124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16.png)
有名的硫酸银危险说明一、硫酸银的基本介绍硫酸银(Ag2SO4)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常用于实验室中的化学试剂以及照相术中的感光材料。
尽管其具有许多有用的应用,但硫酸银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需要妥善处理和使用。
二、硫酸银的危险性1.毒性:硫酸银对人体具有一定的毒性,主要表现为对眼睛和皮肤的刺激作用。
接触硫酸银后,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及时就医。
2.氧化性:硫酸银具有一定的氧化性,可与可燃物质发生反应,产生火灾或爆炸。
因此,在储存和使用硫酸银时,应避免与易燃物质接触,并采取防火措施。
3.环境影响:硫酸银溶液对水生生物有毒性,可能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
在处理硫酸银废液时,需要遵守环境保护规定,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三、硫酸银的安全措施为了确保安全使用硫酸银,以下是一些必要的安全措施:1. 个人防护•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防护手套,在处理硫酸银时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如有飞溅,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到污染的皮肤区域,并穿戴适当的眼部防护设备。
2. 储存和使用•将硫酸银密封储存于干燥、阴凉的地方,远离可燃物质和氧化剂。
•避免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使用硫酸银,以免吸入有害气体。
•在使用硫酸银之前,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并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3. 废物处理•不要将硫酸银废液随意排入下水道或土壤中,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废弃硫酸银溶液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可选择交由专业单位进行处理或采取其他合适的处理方式。
四、应急处理措施在意外事故发生时,需要迅速采取应急处理措施:1. 皮肤接触•立即脱离接触区域,并用大量清水冲洗受到污染的皮肤,持续冲洗至少15分钟。
•如有必要,寻求医疗帮助。
2. 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低头向下冲洗以避免溶液流入另一只眼睛。
•眼睛冲洗至少15分钟,并立即就医。
3. 吸入•迅速脱离事故现场,移至通风良好的地方,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有不适,立即就医。
4. 摄入•不要催吐,立即给患者饮用大量清水,并尽快就医。
氰化银钾安全技术说明书
![氰化银钾安全技术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d8f44f26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53.png)
氰化银钾安全技术说明书一、引言氰化银钾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
然而,由于其具有较强的毒性和易燃性,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本文将对氰化银钾的安全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帮助使用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其安全使用方法。
二、氰化银钾的物理性质氰化银钾是一种白色晶体,具有较高的溶解度。
其分子式为AgCN,相对分子质量为133.88。
在常温下,氰化银钾稳定性较好,但在受热或受潮的情况下容易分解产生有毒气体。
三、安全操作规程1. 实验室准备在进行氰化银钾实验前,应确保实验室内通风良好,并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化学通风柜、防护手套、护目镜等。
同时,需检查实验室的火灾报警器和灭火设备是否正常可用。
2. 个人防护使用氰化银钾时,必须佩戴防护手套、实验服和护目镜,以防止皮肤和眼睛直接接触。
如果不慎溅及皮肤或眼睛,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及时就医。
3. 氰化银钾的储存和运输氰化银钾应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与可燃物、酸类和氧化剂等物质接触。
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防潮、防振动措施,避免包装破损导致泄漏。
4. 氰化银钾的使用在使用氰化银钾前,需先进行实验室安全培训,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避免与有机物反应,以免产生可燃或有毒气体。
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容器密封,避免溅洒和挥发。
5. 废弃物处理使用完毕的氰化银钾应按照当地环境保护法规进行处理。
严禁将废弃物随意倾倒或排放到水源和排水系统中。
应将废弃物集中存放,并交由专业的废物处理公司进行处理。
四、应急处置措施1. 气体泄漏如果发生氰化银钾气体泄漏,应立即撤离泄漏区域,并通知相关人员。
封闭泄漏源,避免扩散到其他区域。
如条件允许,可使用干粉灭火器扑灭燃烧。
2. 火灾事故遇到氰化银钾着火时,应立即启动火灾报警器,并进行紧急疏散。
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进行扑灭,切勿用水灭火,以免加剧火势和产生有毒气体。
3. 人员中毒如有人员误吸或误食氰化银钾,应立即将其送往空气新鲜的地方,并咨询医生。
实验室常见有毒试剂
![实验室常见有毒试剂](https://img.taocdn.com/s3/m/5125ae7102768e9951e7382e.png)
实验室常见有毒试剂⒈EB(溴化乙锭,C21H20N3Br)性质:EB是分子生物学常用染料毒性:强诱变剂、中度毒性注意:通风橱中配制,接触时需戴手套,勿将该染色剂洒在桌面及地上,凡是污染有溴化乙锭的器皿或物品,必须经专门处理后,才能进行清洗或弃去。
棕色瓶保存。
净化处理:1、对于EB含量大于0.5mg/ml的溶液,可如下处理:将EB溶液用水稀释至浓度低于0.5mg/ml;加入一倍体积的0.5mol/L KMnO4,混匀,再加入等量的25mol/L HCl,混匀,置室温数小时;加入一倍体积的2.5mol/L NaOH,混匀并废弃。
2、EB含量小于0.5mg/ml的溶液可如下处理:按1mg/ml的量加入活性炭,不时轻摇混匀,室温放置1小时;用滤纸过滤并将活性碳与滤纸密封后丢弃。
⒉SDS(十二烷基硫酸钠,CH3(CH2)11OSO3Na)毒性:对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对眼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可引起呼吸系统过敏性反应急救措施①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②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③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④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使用注意:①呼吸系统防护:SDS微细结晶粒易于扩散,称量时应戴面罩。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②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③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④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⒊氯仿(CHCl3)性质:带有特殊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挥发。
毒性:是一种致癌剂,可损害肝、肾及中枢神经系统。
对皮肤、眼睛、黏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中毒表现:头疼、恶心、轻微黄疸、食欲不振、昏迷;长期或慢性暴露可致癌。
使用注意1、由于它易挥发,要注意避免吸入挥发的气体。
操作时戴合适的手套、口罩和安全眼镜并始终在化学通风橱里进行。
2、强碱与氯仿或其他氯代烷混合会引起一系列爆炸,应注意避免与其接触。
实验室有毒试剂
![实验室有毒试剂](https://img.taocdn.com/s3/m/1d7360f71a37f111f1855b68.png)
实验室有毒试剂免疫组化:甲醛(致癌)二甲苯(致癌)Triton X-100(有毒)DAB(二氨基联苯胺,致癌)RT-PCRDEPC(焦碳酸二乙酯,易挥发,致癌)氯仿(有挥发性,致癌)苯酚(trizol中含,易挥发,有毒)DMSO(二甲桠枫,易挥发,血管毒性和肝肾毒性)EB(溴化乙锭,致癌)Goldview(致癌有争议)紫外灯(致癌)Western-blotPMSF(苯甲基磺酰氟, 高强度毒性胆碱酯酶抑制剂)SDS(十二烷基硫酸钠,粉末、质量小、易飞扬,对皮肤、呼吸道粘膜有刺激)TEMED(N,N,N',N'-四甲基乙二胺,强神经毒性)丙烯酰胺(中等神经毒性)过硫酸铵(有毒)叠氮钠(NaN3,有毒)DTT(二硫苏糖醇,很强的还原剂)放射线(可能用到,致突变)细胞:逆转录病毒(这个不用说了,想想HIV…)Giemsa(吉姆萨染料,有毒)其余可能接触有毒物质:三氯乙酸、冰醋酸、苯、四氯甲烷、氰及氰化物、氟化氢、硫化氢、高氯酸、有机过氧化物实验室最危险的17种物质。
慢性毒性,最易忽视~各位兄弟姐妹们务必小心:DMSO是二甲基亚砜,用途广泛。
用作乙炔、芳烃、二氧化硫及其他气体的溶剂以及腈纶纤维纺丝溶剂。
是一种即溶于水又溶于有机溶剂的极为重要的非质子极性溶剂。
对皮肤有极强的渗透性,有助于药物向人体渗透。
也可作为农药的添加剂。
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化学试剂。
DMSO也是一种渗透性保护剂,能够降低细胞冰点,减少冰晶的形成,减轻自由基对细胞损害,改变生物膜对电解质、药物、毒物和代谢产物的通透性。
但是研究表明,DMSO存在严重的毒性作用,与蛋白质疏水集团发生作用,导致蛋白质变性,具有血管毒性和肝肾毒性。
DMSO是毒性比较强的东西,用的时候要避免其挥发,要准备1%-5%的氨水备用,皮肤沾上之后要用大量的水洗以及稀氨水洗涤.最为常见的为恶心、呕吐、皮疹及在皮肤、和呼出的气体中发出大蒜、洋葱、牡蛎味。
吸入:高挥发浓度可能导致头痛,晕眩和镇静。
实验室常用试剂毒性及注意事项
![实验室常用试剂毒性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00e0002231b765ce04081449.png)
实验室试剂毒性及注意事项
①神经毒性。
以脂肪烃(正己烷、戊烷、汽油)、芳香烃(苯、苯乙烯、丁基甲苯、乙烯基甲苯)、氯化烃(三氯乙烯、二氯甲烷),以及二硫化碳、磷酸三邻甲酚等脂溶性较强的溶剂为多见。
②血液毒性。
以芳香烃,特别是苯最常见。
苯达到一定剂量即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往往先有白细胞减少,以后血小板减少,最后红细胞减少,成为全血细胞减少。
个别接触苯的敏感者,可发生白血病。
③肝肾毒性。
多见于氯代烃类有机溶剂,如氯仿、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三氯丙烷、二氯乙烷等中毒。
④皮肤粘膜刺激。
多数有机溶剂均有程度不等的皮肤粘膜刺激作用,但以酮类和酯类为主。
可引起呼吸道炎症、支气管哮喘、接触性和过敏性皮炎、湿疹、结膜炎等。
防治:
1) 生产和使用有机溶剂时,要加强密闭和通风,减少有机溶剂的逸散和蒸发。
2) 应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毒口罩或防护手套。
3) 皮肤粘膜受污染时,应及时冲洗干净。
勿用污染的手进食或吸烟。
4) 勤洗手、洗澡与更衣。
5) 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早发现中毒征象时,进行相应的治疗和严密的动态
观察。
有毒害作用的化学试剂
![有毒害作用的化学试剂](https://img.taocdn.com/s3/m/88eb343fdaef5ef7ba0d3cc1.png)
做实验开始操作前,对要所有的使用物质其性质十分熟悉。
做实验要养成细心的习惯,如果接触到有毒物质必须立即进行处理,有必要的话要和当地安全机构联系,以便接受指导。
下面是涉及蛋白水平,包括SD S-PAGE、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实验中经常使用到的十大有毒物质,希望在实验过程予以特别注意。
1.甲醛(HCOH) :具有很大毒性且易挥发,也是一种致癌剂。
很容易通过皮肤吸收,对眼睛、教膜和上呼吸道有剌激和损伤作用。
经常吸人少量甲醒,能引起慢性中毒。
应避免吸入其挥发的气雾,需佩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眼镜,始终在化学通风橱内进行操作,远离热、火花及明火。
2.吉姆萨(Giemsa)染料:咽下可致命或引起眼睛失明,通过吸入和皮肤吸收是有毒的。
其可能的危险是不可逆的效应。
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护目镜。
在化学通风橱里操作,不要吸入其粉末。
3. Triton X-100:(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 是一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或称去污剂),溶解脂质。
引起严重的眼睛刺激和灼伤。
可因吸人、咽下或皮肤吸收而受害。
戴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
4.乙酸(浓) :可能因为吸入或皮肤吸收而受到伤害,要戴手套和护目镜,最好在化学通风橱中操作。
5.丙酮:为易挥发的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体。
广泛用于酶组织化学中的各种酶的固定,也有人用于抗原的保存,作为细胞涂片免疫组化的固定液。
丙酮具有挥发性和毒性,大量接触与吸入会对肝、肾及中枢神经有一定的伤害。
6.乙醚:有很强的吸水性和特有的刺激性气味,容易挥发,长期低浓度吸人,有头痛、头晕、疲倦、嗜睡、蛋白尿、红细胞增多等不良反应。
长期皮肤接触,可发生皮肤干燥、皲裂。
7.过氧化氢:即双氧水,是强氧化剂,对皮肤、眼睛和黏膜有刺激作用,浓度较低时可产生漂白和灼烧感觉,浓度高时可使表皮起泡和严重损伤眼睛。
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而危害健康。
其蒸汽进入呼吸系统后可剌激肺部,甚至导致器官严重损伤。
当H2O2沾染人体或溅人眼内时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且及时就诊。
生物实验室120种危险试剂
![生物实验室120种危险试剂](https://img.taocdn.com/s3/m/67f4d77da26925c52cc5bf4e.png)
(1)Tris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2)氨基乙酸: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避免吸入尘埃。
(3)X-半乳糖(X-gal):对眼睛和皮肤有毒性。
使用粉剂时遵循常规注意事项。
应注意的是,X-gal 溶液是在一种有机溶剂(DMF)中制备的。
(4)β-半乳糖苷酶:有刺激性,可产生过敏反应。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5)苯二胺: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6)苯酚:有剧毒性和高度腐蚀性,可致严重烧伤。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穿好防护服,在通风橱内操作。
若有皮肤接触药物,可用大量清水冲洗,并用肥皂和水清洗,不要用乙醇洗。
(7)苯甲基磺酰氟化物(PMSF):为一有剧毒的胆碱酯酶抑制剂。
对上呼吸道的黏膜、眼睛和皮肤有极大损害。
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操作。
万一眼睛或皮肤接触到此药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丢弃被污染的衣物。
(8)苯甲酸:有刺激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不要吸入。
(9)苯甲酸苄酯:有刺激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避免接触眼睛。
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
(10)苯乙醇:有刺激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远离火源、火花和明火。
(11)丙烯酰胺(未聚合的):为一种潜在的神经毒素,可通过皮肤吸收(有累积效应)。
避免吸入尘埃。
称量丙烯酰胺和亚甲基双酰胺粉末时,戴好手套和面罩,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聚合的丙烯酰胺是无毒的,但是使用时也应小心,因为其中可能喊有少量未聚合的丙烯酰胺。
(12)蛋白酶K:有刺激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13)碘化丙锭: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刺激眼睛、皮肤、黏膜和上呼吸道。
可诱导突变并可能致癌。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穿好防护服,在通风橱内小心操作。
实验室安全之毒性标志
![实验室安全之毒性标志](https://img.taocdn.com/s3/m/41c1b8c028ea81c758f5785f.png)
急性吸入乙醚后,早期出现兴奋,继而嗜睡、呕吐、 脸色苍白、脉率减少;暂时性头痛呼吸道刺激症状 及胃肠道功能紊乱、轻度肝功能异常。长期及反复接 触可以引起皮肤干燥并引起刺激,对中枢神经有抑 制作用。
乙醚(C4H10O)
① ②
急救措施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通畅,如有必要及时输氧或人工呼吸。
苯
酚(C6H5OH)
性质:白色晶体,氧化后呈粉 红色。有毒且易燃,加热到 80℃以上时,其蒸气与空气混 合形成易燃物。 毒性:高毒类。可经呼吸道、 皮肤和消化道吸收 中毒症状:头痛、头昏、恶心、 虚脱、呼吸困难、失去知觉乃 至死亡
苯 酚(C6H5OH)
急救方法:
皮肤污染:由于苯酚能局部麻醉,所以皮肤的烧伤往
(二)标志内容
1、主标志
2、副标志
生物毒标志
环境毒标志
三、相关试剂
(一)、易燃易爆类
一般将闪点在25℃以下的化学试剂列入易燃化学试剂,它们多 是极易挥发的液体,遇明火即可燃烧。闪点越低,越易燃烧。
1、苯类 如:苯、联苯、异丙苯、乙基苯、丁基苯、甲苯、二甲苯、2,4二 硝基甲苯等。
2、有毒试剂
甲醇:有毒,可致失明。吸入,摄入,皮肤吸收
可造成伤害。要有足够的通风以减少挥发。戴好 手套和护目镜,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焦碳酸二乙酯(DEPC):是一种潜在的蛋白质变质 剂,且为可疑的致癌剂。开启时瓶口不要指向操 作者或其他人,瓶内压可导致喷溅。戴好手套并 穿实验室工作服,在通风橱内操作。 二硫苏糖醇(DTT) ,很强的还原剂,散发难闻 的气味。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而危害健康。 当使用固体或高浓度储存液时,戴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中操作。 考马斯亮蓝: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纳氏试剂安全技术说明书
![纳氏试剂安全技术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56a51c61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e0.png)
纳氏试剂安全技术说明书纳氏试剂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
然而,由于其化学性质的特殊性,使用纳氏试剂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以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实验室的安全环境。
首先,使用纳氏试剂前,必须了解其物理和化学特性。
纳氏试剂通常具有较高的腐蚀性和毒性,可能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应戴上防护手套和护目镜,穿戴防护服等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以防止试剂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同时,应在通风良好的实验室环境下操作,以降低试剂气体对人体的危害。
其次,使用纳氏试剂时,要严格控制试剂的浓度和用量。
试剂的浓度过高或用量过大,容易引发危险事故。
因此,在使用纳氏试剂前,应仔细阅读相关的安全技术说明书,了解试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
同时,应根据实验需要准确称取试剂,避免过量使用。
此外,当发生纳氏试剂泄漏或溅洒时,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首先,要迅速将泄漏的试剂隔离,以防止进一步扩散。
然后,通过使用吸收剂或稀释剂将试剂吸收、稀释或中和,以降低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在处理泄漏情况时,应注意自身安全,并遵循相应的处理规程。
最后,使用纳氏试剂后要及时清洗和处理试剂残留物。
在使用完试剂后,要将容器彻底清洗干净,并将废液和废弃物按照规定的方式处理。
在清洗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纳氏试剂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产生危险物质。
并且,在清洗和处理试剂残留物时,也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接触到试剂。
总之,正确使用纳氏试剂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的重要环节。
只有在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前提下,才能有效防范和控制纳氏试剂的危害。
因此,实验人员在使用纳氏试剂前,务必要熟悉其物理和化学特性,并遵循相关的安全技术说明书,确保实验室的安全环境和人员的生命安全。
实验室常用有毒试剂
![实验室常用有毒试剂](https://img.taocdn.com/s3/m/7f5e52d77c1cfad6195fa7dd.png)
实验中120种有毒试剂(1)Tris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2)氨基乙酸: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避免吸入尘埃。
(3)X-半乳糖(X-gal):对眼睛和皮肤有毒性。
使用粉剂时遵循常规注意事项。
应注意的是,X-gal 溶液是在一种有机溶剂(DMF)中制备的。
(4)β-半乳糖苷酶:有刺激性,可产生过敏反应。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5)苯二胺: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6)苯酚:有剧毒性和高度腐蚀性,可致严重烧伤。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穿好防护服,在通风橱内操作。
若有皮肤接触药物,可用大量清水冲洗,并用肥皂和水清洗,不要用乙醇洗。
(7)苯甲基磺酰氟化物(PMSF):为一有剧毒的胆碱酯酶抑制剂。
对上呼吸道的黏膜、眼睛和皮肤有极大损害。
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操作。
万一眼睛或皮肤接触到此药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丢弃被污染的衣物。
(8)苯甲酸:有刺激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不要吸入。
(9)苯甲酸苄酯:有刺激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避免接触眼睛。
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
(10)苯乙醇:有刺激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远离火源、火花和明火。
(11)丙烯酰胺(未聚合的):为一种潜在的神经毒素,可通过皮肤吸收(有累积效应)。
避免吸入尘埃。
称量丙烯酰胺和亚甲基双酰胺粉末时,戴好手套和面罩,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聚合的丙烯酰胺是无毒的,但是使用时也应小心,因为其中可能喊有少量未聚合的丙烯酰胺。
(12)蛋白酶K:有刺激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13)碘化丙锭: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刺激眼睛、皮肤、黏膜和上呼吸道。
可诱导突变并可能致癌。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穿好防护服,在通风橱内小心操作。
实验室有毒试剂注意事项PPT课件
![实验室有毒试剂注意事项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2b46472c850ad02de804148.png)
毒性:强诱变剂、中度毒性
注意:通风橱中配制,接触时需
戴手套,勿将该染色剂洒在桌面
及地上,凡是污染有溴化乙锭的
器皿或物品,必须经专门处理后,
才能进行清洗或弃去。棕色瓶保
存。
6
苯 酚(C6H5OH)
• 性质:白色晶体,氧化后呈 粉红色。有毒且易燃,加热 到80℃以上时,其蒸气与空 气混合形成易燃物。
肯定致癌物 砷及砷化物 联苯胺 苯 石棉 2-萘胺 氯乙烯 4-氨基联苯 铬及铬的化合物
可疑致癌物 丙烯腈 碱性品红 黄曲霉毒素 二甲基硫酸盐 氮芥 铍及铍化合物 非那西汀 镍及某些镍的 化合物
潜在致癌物 氯仿 DDT 亚硝基脲 镉及镉化合物 二甲基肼 钴、硒、铅、汞 肼 四氯化碳
4
• 有毒或危险的化学试剂
• 聚乙二醇(PEG):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避 免吸入粉末。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17
• 毒物进人体内过程的几种形式
1.经皮肤粘膜吸收 2.经呼吸道吸入 3.经胃肠道进入 4.经眼、耳、胸膜腔、直肠等进入 5.经皮下注射、静脉注射等进入
18
• 中毒常见的症状 • 1.呼吸系统
• 毒性:高毒类。可经呼吸道、 皮肤和消化道吸收
• 中毒症状:头痛、头昏、恶 心、虚脱、呼吸困难、失去 知觉乃至死亡
7
乙醚(C4H10O)
• 性质:无色、透明、高度挥 发,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 爆炸,并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化学性质不稳定日光下去空 气接触,易形成爆炸性过氧 化物过氧化乙醚。应小心使 用。
• 广泛用作麻醉剂。
8
十二烷基硫酸钠 [CH3(CH2)11OSO3Na,SDS]
• 性质:
① 白色或浅黄色结晶或粉末。 ② 在湿热空气中分解。 ③ 易溶于水,溶于热醇。 ④ 与阴离子、非离子配伍性
实验室试剂毒性、注意事项及日常生活防护
![实验室试剂毒性、注意事项及日常生活防护](https://img.taocdn.com/s3/m/5342c4dc80eb6294dd886c5a.png)
乙酸乙酯低毒类77.1℃1)对眼、鼻、咽喉有刺激作用。
2)高浓度吸入可进行麻醉作用,急性肺肾损害。
持续大量吸入,可致呼吸麻痹。
3)误服者可产生恶心、呕吐、等。
4)有致敏作用,因血管神经障碍而致牙龈出血;可致湿疹样皮炎。
响:长期接触本品有时可致角膜混浊、继发性贫血、白细胞增多等。
毒性Western-blot涉及的危险试剂Acr-bis、过硫酸铵、TEMED、甲醇Acr-bisacrylamide-bisacrylamide 丙烯酰胺-甲叉双丙烯酰胺丙烯酰胺是一种白色晶体化学物质,在常温下会分解为二甲基胺,或是受热分解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NO x。
淀粉类食品在高温(>120℃)烹调下容易产生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单体在室温下很稳定,但当处于熔点或以上温度、氧化条件以及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很容易发生聚合反应。
当加热使其溶解时,丙烯酰胺释放出强烈的腐蚀性气体和氮的氧化物类化合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危害,且可能致癌,对眼睛和皮肤亦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人体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黏膜等多种途径接触丙烯酰胺,饮水是其中的一条重要接触途径,经消化道吸收最快。
进入人体内的丙烯酰胺约90%被代谢,仅少量以原形经尿液排出。
丙烯酰胺进入体内后,会在体内与DNA上的鸟嘌呤结合形成加合物,导致遗传物质损伤和基因突变。
对接触丙烯酰胺的职业人群和偶然暴露于丙烯酰胺人群的调查表明,丙烯酰胺具有神经毒性作用,但目前还没有充足的证据表明通过食物摄入丙烯酰胺与人类某种肿瘤的发生有明显关系。
神经毒性和生殖发育毒性大量的动物试验研究表明丙烯酰胺主要引起神经毒性;此外,为生殖、发育毒性。
神经毒性作用主要为周围神经退行性变化和脑中涉及学习、记忆和其他认知功能部位的退行性变;生殖毒性作用表现为雄性大鼠精子数目和活力下降及形态改变和生育能力下降。
遗传毒性丙烯酰胺在体内和体外试验均表现有致突变作用,可引起哺乳动物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如微核形成、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多倍体、非整倍体和其他有丝分裂异常等,显性致死试验阳性。
实验室常见有毒试剂
![实验室常见有毒试剂](https://img.taocdn.com/s3/m/d44d6373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ef.png)
实验室常见有毒试剂实验室常见有毒试剂⒈EB(溴化乙锭,C21H20N3Br)性质:EB是分子生物学常用染料毒性:强诱变剂、中度毒性注意:通风橱中配制,接触时需戴手套,勿将该染色剂洒在桌面及地上,凡是污染有溴化乙锭的器皿或物品,必须经专门处理后,才能进行清洗或弃去。
棕色瓶保存。
净化处理:1、对于EB含量大于0.5mg/ml的溶液,可如下处理:将EB溶液用水稀释至浓度低于0.5mg/ml;加入一倍体积的0.5mol/L KMnO4,混匀,再加入等量的25mol/L HCl,混匀,置室温数小时;加入一倍体积的2.5mol/L NaOH,混匀并废弃。
2、EB含量小于0.5mg/ml的溶液可如下处理:按1mg/ml的量加入活性炭,不时轻摇混匀,室温放置1小时;用滤纸过滤并将活性碳与滤纸密封后丢弃。
⒉SDS(十二烷基硫酸钠,CH3(CH2)11OSO3Na)毒性:对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对眼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可引起呼吸系统过敏性反应急救措施①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②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③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④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使用注意:①呼吸系统防护:SDS微细结晶粒易于扩散,称量时应戴面罩。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②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③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④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⒊氯仿(CHCl3)性质:带有特殊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挥发。
毒性:是一种致癌剂,可损害肝、肾及中枢神经系统。
对皮肤、眼睛、黏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中毒表现:头疼、恶心、轻微黄疸、食欲不振、昏迷;长期或慢性暴露可致癌。
使用注意1、由于它易挥发,要注意避免吸入挥发的气体。
操作时戴合适的手套、口罩和安全眼镜并始终在化学通风橱里进行。
2、强碱与氯仿或其他氯代烷混合会引起一系列爆炸,应注意避免与其接触。
生物实验室常用试剂毒性说明
![生物实验室常用试剂毒性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e3d46f2d50e2524de4187ec7.png)
生物实验室常用试剂毒性说明(1)Tris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2)氨基乙酸: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避免吸入尘埃。
(3) X—半乳糖(X-gal):对眼睛和皮肤有毒性。
使用粉剂时遵循常规注意事项.应注意的是,X—gal 溶液是在一种有机溶剂(DMF)中制备的。
(4)β—半乳糖苷酶:有刺激性可产生过敏反应.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5)苯二胺: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6)苯酚:有剧毒性和高度腐蚀性,可致严重烧伤。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穿好防护服,在通风橱内操作。
若有皮肤接触药物,可用大量清水冲洗,并用肥皂和水清洗,不要用乙醇洗。
(7)苯甲基磺酰氟化物(PMSF):为一有剧毒的胆碱酯酶抑制剂.对上呼吸道的黏膜、眼睛和皮肤有极大损害.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操作。
万一眼睛或皮肤接触到此药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丢弃被污染的衣物。
(8)苯甲酸:有刺激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不要吸入。
(9)苯甲酸苄酯:有刺激性.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避免接触眼睛.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
(10)苯乙醇:有刺激性.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远离火源、火花和明火。
(11)丙烯酰胺(未聚合的):为一种潜在的神经毒素,可通过皮肤吸收(有累积效应)。
避免吸入尘埃.称量丙烯酰胺和亚甲基双酰胺粉末时,戴好手套和面罩,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聚合的丙烯酰胺是无毒的,但是使用时也应小心,因为其中可能喊有少量未聚合的丙烯酰胺。
(12)蛋白酶K:有刺激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13)碘化丙锭: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刺激眼睛、皮肤、黏膜和上呼吸道。
可诱导突变并可能致癌。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穿好防护服,在通风橱内小心操作。
17种实验室常见剧毒化学品
![17种实验室常见剧毒化学品](https://img.taocdn.com/s3/m/43fb9915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99.png)
17种实验室常见剧毒化学品17种实验室常见有毒化学品1.DMSO:DMSO是二甲基亚砜,用途广泛。
用作乙炔、芳烃、二氧化硫及其他气体的溶剂以及腈纶纤维纺丝溶剂。
是一种即溶于水又溶于有机溶剂的极为重要的非质子极性溶剂。
对皮肤有极强的渗透性,有助于药物向人体渗透。
也可作为农药的添加剂。
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化学试剂。
DMSO也是一种渗透性保护剂,能够降低细胞冰点,减少冰晶的形成,减轻自由基对细胞损害,改变生物膜对电解质、药物、毒物和代谢产物的通透性。
但是研究表明,DMSO存在严重的毒性作用,与蛋白质疏水集团发生作用,导致蛋白质变性,具有血管毒性和肝肾毒性。
DMSO是毒性比较强的东西,用的时候要避免其挥发,要准备1%-5%的氨水备用,皮肤沾上之后要用大量的水洗以及稀氨水洗涤.最为常见的为恶心、呕吐、皮疹及在皮肤、和呼出的气体中发出大蒜、洋葱、牡蛎味。
吸入:高挥发浓度可能导致头痛,晕眩和镇静。
皮肤:能够灼伤皮肤并使皮肤有刺痛感,如同所见的皮疹及水泡一样。
若二甲基亚砜与含水的皮肤接触会产生热反应。
要避免接触含有毒性原料或物质的二甲基亚砜溶液,因其毒性不为人所知,而二甲基亚砜却可能会渗入肌肤,在一定条件下会将有毒物质代入肌肤。
吸收:吸收危险性很低。
2.EB:EB(Ethidium bromide,溴化乙锭)溴化乙锭是一种高度灵敏的荧光染色剂,用于观察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DNA。
溴化乙锭用标准302nm 紫外光透射仪激发并放射出橙红色信号,观察琼脂糖凝胶中DNA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荧光染料溴化乙锭进行染色,溴化乙锭含有一个可以嵌入DNA堆积碱基之间的一个三环平面基团。
它与DNA的结合几乎没有碱基序列特异性。
在高离子强度的饱和溶液中,大约每2.5个碱基插入一个溴化乙锭分子。
当染料分子插入后,其平面基团与螺旋的轴线垂直并通过范德华力与上下碱基相互作用。
这个基团的固定位置及其与碱基的密切接近,导致与DNA结合的染料呈现荧光,其荧光产率比游离溶液中染料有所增加。
实验室试剂毒性、注意事项及日常生活防护
![实验室试剂毒性、注意事项及日常生活防护](https://img.taocdn.com/s3/m/e443c1bc69dc5022aaea00c0.png)
实验室试剂毒性、注意事项及日常生活防护①神经毒性。
以脂肪烃(正己烷、戊烷、汽油)、芳香烃(苯、苯乙烯、丁基甲苯、乙烯基甲苯)、氯化烃(三氯乙烯、二氯甲烷),以及二硫化碳、磷酸三邻甲酚等脂溶性较强的溶剂为多见。
②血液毒性。
以芳香烃,特别是苯最常见。
苯达到一定剂量即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往往先有白细胞减少,以后血小板减少,最后红细胞减少,成为全血细胞减少。
个别接触苯的敏感者,可发生白血病。
③肝肾毒性。
多见于氯代烃类有机溶剂,如氯仿、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三氯丙烷、二氯乙烷等中毒。
④皮肤粘膜刺激。
多数有机溶剂均有程度不等的皮肤粘膜刺激作用,但以酮类和酯类为主。
可引起呼吸道炎症、支气管哮喘、接触性和过敏性皮炎、湿疹、结膜炎等。
防治: 1) 生产和使用有机溶剂时,要加强密闭和通风,减少有机溶剂的逸散和蒸发。
2) 应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毒口罩或防护手套。
3) 皮肤粘膜受污染时,应及时冲洗干净。
勿用污染的手进食或吸烟。
4) 勤洗手、洗澡与更衣。
5) 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早发现中毒征象时,进行相应的治疗和严密的动态观察。
试剂毒性/沸点主要毒性作用甲醇较强毒性64.5℃1)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影响最大2)甲醇蒸气能损害人的呼吸道粘膜和视力2)甲醇中毒是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眼部损害及代谢性酸中毒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苯较强毒性80.1℃1)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麻痹作用,引起急性中毒。
2)长期接触苯会对血液造成极大伤害,引起慢性中毒。
引起神经衰弱综合症。
3)苯可以损害骨髓,使红血球、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减少并使染色体畸变,从而导致白血病,甚至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
4)苯可以导致大量出血,从而抑制免疫系统的功用,使疾病有机可乘。
乙腈(甲基腈)中等毒性81.1℃乙腈蒸气具轻度刺激性,故在浓度较高情况下能够引起一定程度的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二氯甲中等毒性本品有麻醉作用,主要损害中枢神经和呼吸系统。
人类接触的主要途径是吸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实验室常用试剂毒性说明(1)Tris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2)氨基乙酸: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避免吸入尘埃。
(3)X-半乳糖(X-gal):对眼睛和皮肤有毒性。
使用粉剂时遵循常规注意事项。
应注意的是,X-gal 溶液是在一种有机溶剂(DMF)中制备的。
(4)β-半乳糖苷酶:有刺激性可产生过敏反应。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5)苯二胺: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6)苯酚:有剧毒性和高度腐蚀性,可致严重烧伤。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穿好防护服,在通风橱内操作。
若有皮肤接触药物,可用大量清水冲洗,并用肥皂和水清洗,不要用乙醇洗。
(7)苯甲基磺酰氟化物(PMSF):为一有剧毒的胆碱酯酶抑制剂。
对上呼吸道的黏膜、眼睛和皮肤有极大损害。
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操作。
万一眼睛或皮肤接触到此药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丢弃被污染的衣物。
(8)苯甲酸:有刺激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不要吸入。
(9)苯甲酸苄酯:有刺激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避免接触眼睛。
戴好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
(10)苯乙醇:有刺激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远离火源、火花和明火。
(11)丙烯酰胺(未聚合的):为一种潜在的神经毒素,可通过皮肤吸收(有累积效应)。
避免吸入尘埃。
称量丙烯酰胺和亚甲基双酰胺粉末时,戴好手套和面罩,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聚合的丙烯酰胺是无毒的,但是使用时也应小心,因为其中可能喊有少量未聚合的丙烯酰胺。
(12)蛋白酶K:有刺激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13)碘化丙锭: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刺激眼睛、皮肤、黏膜和上呼吸道。
可诱导突变并可能致癌。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穿好防护服,在通风橱内小心操作。
(14)碘乙酰胺:能碱基化蛋白质上的氨基,从而影响抗原的氨基酸序列分析。
有毒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勿吸入尘埃。
(15)叠氮化钠:有剧毒性,可阻断细胞色素电子转运系统。
含此药物的溶液要明确标记。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并小心使用。
此药品为氧化剂,故保存时要远离可燃物品。
(16)多聚甲醛:有剧毒。
易通过皮肤吸收,并对皮肤、眼睛、黏膜和上呼吸道有严重破坏性。
避免吸入尘埃。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操作。
多聚甲醛是甲醛的未解离形式。
(17)3,3’-二氨基联苯胺四氢氯化物:为一种致癌剂,操作时要非常小心。
避免吸入气体。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18)二甲苯:可燃,高浓度有麻醉作用。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始终远离热源、火花和明火。
(19)二甲苯蓝:见二甲苯。
(20)二甲次胂酸钠:可能为致癌剂,并含有砷,有剧毒性。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只在通风橱内操作。
(20)二甲次胂酸钠:可能为致癌剂,并含有砷,有剧毒性。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只在通风橱内操作。
(21)N,N-二甲基酰胺(DMF):刺激眼睛、皮肤和黏膜。
可通过吸入,摄入,和皮肤吸收发挥其毒性。
慢性吸入可导致肝、肾损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操作。
(22)二甲亚砜(DMSO):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操作。
DMSO 为可燃物保存于密封容器中。
远离热源、火花和明火。
(23)二硫苏糖醇(DTT):为一强还原剂,有恶臭味。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当使用固体形式或高浓度溶液时,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并在通风橱内操作。
(24)4ˊ,6-二脒基-2ˊ-苯基吲哚盐酸(DAPI):可能为一种致癌剂。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可引起刺激。
避免吸入。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操作。
(25)放射性物质:当计划的一个实验涉及放射性物质的使用时,应包括以下内容:同位素的理化性质(如半衰期,放射型,辐射能量),辐射物质的化学形式,其辐射度(具体的活性)总量,化学浓度,需要使用多少就预定多少,使用放射性物质时,要始终戴好手套和护目镜,穿实验室工作服。
X和γ射线为由仪器产生放射性物质辐射出的短波电磁波,它们会丛放射源辐射出来或聚成光束。
它们的潜在危险决定于暴露于其中的时间、强度和它的波长。
(26)放线菌素D:是一种畸胎剂和致癌剂,有剧毒。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甚至是致命的。
应避免吸入。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并始终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放线菌D见光分解。
(27)高压玻璃器皿时要格外小心。
高压锅和金属容器中的玻璃器皿,宜放入金属网中或蒲氏隔板中。
在真空状态下使用玻璃器皿,如真空收集器、干燥设备或氩气条件下的反应器等,要谨慎操作。
戴好护目镜。
(28)过二硫酸铵:对黏膜组织、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有极大的破坏性。
吸入可致命。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穿好防护服。
必须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操作后要彻底清洗。
(29)过氧化氢:有腐蚀性、毒性,对皮肤有强损害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只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30)环乙酰亚胺: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只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31)磺基蓖麻酸(二水合物);对黏膜和呼吸系统有极大破坏性。
不要吸入粉尘,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32)甲氨蝶呤(MTX):为一种致癌剂和致畸胎剂。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暴露于其中可导致胃肠反应,骨髓抑制,肝或肾损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33)甲醇:有毒,可致失明。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要有足够的通风以减少挥发气。
不要吸入这些气体。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34)甲基磺酸乙酯(EMS):为一种可诱导机体突变和突变和致癌的挥发性有机溶剂。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35)甲醛:有剧毒性和挥发性。
也是一种致癌剂。
可通过皮肤吸收,对皮肤、眼睛、黏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或损伤。
避免吸入气体。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始终在通风橱内操作。
远离热源、火花和明火。
(36)甲酸:有剧毒,对黏膜组织、上呼吸道、眼睛、皮肤有极大的损伤。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37)甲酰胺:可导致畸胎。
其挥发的气体刺激眼睛、皮肤、黏膜和上呼吸道。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操作高浓度甲酰胺时要在通风橱内操作。
尽可能将反应的溶液盖住。
(38)焦磷酸钠:有刺激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不要吸入粉尘。
(39)焦碳酸二乙酯(DEPC):是一种潜在的蛋白质变质剂,且为可疑的致癌剂。
开启时瓶口不要指向操作者或其他人。
瓶内压可导致喷溅。
戴好手套并穿实验室工作服,在通风橱内操作。
(40)聚丙烯酰胺:无毒性,但仍应谨慎使用,因为其中可能含有少量未聚合的物质。
(41)聚乙二醇(PEG):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避免吸入粉末。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42)菌种(运输):健康教育福利部门根据运输器具将各种细菌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大肠杆菌的非病原种(K12)和枯草芽孢杆菌为第一类,正常运输条件下是无危害或危害性很微小的。
但是沙门菌、嗜血杆菌、链霉菌和假单孢菌的一些菌种为第二类。
第二类细菌为“一般潜在危害剂:能造成不同严重程度的疾病,但在普通实验室技术下可操作。
”(43)抗淬灭剂:见苯二胺。
(44)考马斯亮蓝: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45)联结剂(DMP):刺激眼睛、皮肤和黏膜。
可通过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发挥其毒性。
不要吸入气体,戴好手套、面罩和护目镜。
(46)链霉素:有毒性,怀疑为致癌剂和突变诱导剂。
可导致过敏反应。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47)亮肽素;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48)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不要吸入气体。
(49)磷酸二氢钠: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50)磷酸:高腐蚀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51)磷酸钾: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不要吸入粉尘,在通风橱内操作。
(52)磷酸钠:刺激眼睛和皮肤。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不要吸入粉尘。
(53)磷酸氢钠: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54)硫氰酸胍: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55)硫氰酸胍盐;见硫氰酸胍。
(56)硫酸:剧毒性,对黏膜组织、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有极大的损伤。
可造成烧伤,与其他物质(如纸)接触可能引发火灾。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操作。
(57)硫酸镁: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58)氯仿:刺激眼睛、呼吸道、皮肤和黏膜。
为一种致癌剂。
有肝、肾毒性。
有挥发性。
避免吸入蒸汽。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59)氯化铵: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60)氯化钙: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61)氯化钾: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62)氯化锂:刺激眼睛、呼吸道、皮肤和黏膜。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63)氯化镁: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64)氯化锰: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65)氯化铁: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66)氯化锌:有腐蚀性,对胎儿有潜在危险。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67)3-(N-吗啉)-丙磺酸: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刺激眼睛、呼吸道、皮肤和黏膜。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68)没食子酸丙酯(NPG0:见苯甲酸。
(69)柠檬酸钠:见柠檬酸。
(70)柠檬酸:有刺激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71)硼酸: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72)羟胺:有腐蚀性和毒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73)氢氧化铵:为氨的水溶液。
具有腐蚀性。
操作时要小心。
氨气可从氨水中挥发出来,具有腐蚀性、毒性和爆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