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格律诗

合集下载

格律诗基础知识(七)律诗的布局创作方法

格律诗基础知识(七)律诗的布局创作方法

格律诗基础知识(七)律诗的布局创作方法律诗分五律、七律、还有排律。

律诗四联八句,讲究平仄对仗,律诗的创作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古诗词综合水平。

最能体现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律诗布局创作方法。

一、起承转合法。

这种布局法与绝句的起承转合法有点相似,不同的是律诗的起承转合是以一联为单位,而不是以一句为单位。

比如江畔渔火的《阁外》:阁外涛声似旧时,两三星火荡支离。

烟迷远树天如坠,雾失归途鸟却知。

酒最伤人无月夜,情难回首少年期。

眼前看取风波恶,强与江鸥说息机。

首联定下全诗的基调,交代出时间和地点,以所闻所见两个截面总起全诗。

颔联分别从远处的静物与近处的动物入手以相承,继续写景,进一步交代了当时的天气状况,隐示作者当时的心情。

颈联转入抒情,结合前面所写景物定下情感基调,感慨现在,回忆过去。

尾联在呼应前文的基础上继续抒情,表明作者的志趣。

律诗的起承转合,妙处在于处处呼应,环环相扣、首尾关阖,句与句之间、联与联之间不离不弃,情景交融。

是律诗创作最常见的章法。

二、起承继转合法。

这种章法的基本概念,就是首联起,颔联承,颈联继,尾联转合,把转的功能放在尾联的上句,尾联的下句承担合的功能。

比如江畔渔火的《登龙山》:四月携壶向冷泉,野花开晚在危巅。

林深日蔽分光弱,露重衣寒觉鸟孱。

侧世难寻云外路,余生赖有杖头钱。

登龙于我复何益,返阻崎岖脚下边。

首联点题,交代时间、事件和地点。

颔联分别从危巅和冷泉承下来写出龙山顶上景象和气候,同时也为作者的思想感情交代出氛围。

颈联在颔联的基础上继续发挥,写出登临绝顶的艰难,也适当地发出了作者由此而联想到的生活艰辛。

尾联上句笔锋一转,转入抒情,下句以感慨做结,呼应首联,说明人生追求越高,当要回归时也就越难的道理。

此章法的关键在于作者在颔联处感觉力度不够,还不能对为尾联的合结起到全力的推动,所以颈联处暂时不转,而是在颔联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

三、起承展转合法。

此章法的基本概念,就是首联的上句起,下句承,中间两联展开,铺叙,尾联的上句转,下句合。

谈谈格律诗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谈谈格律诗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谈谈格律诗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展开全文谋篇布局,说的就是起承转合。

五律一般都是:首联上句起,首联下句承,颔联、颈联衬贴题目,尾联上句转,下句合。

下面详细分说一、首联起承之法1、叙写时间、地点、景色、人物而起,亦就“时、地、景、人”中任选一二承之。

如陈子昂《送别崔著作东征》:“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

…………”首联就时令(秋季)节气(白露)起,而承以人事(征战)。

并且偷偷用了对仗,起承间一气贯注,很有水准。

又如崔颢《送单于裴都护赴西河》的首联:“征马去翩翩,城秋月正圆。

”以人事起(征马指代骑马之人),而以时、地、景承之。

时:秋夜。

地:送别之城。

景:圆月朗照。

又如大家所熟知的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以海上生明月的景象起,而承以天涯共仰望这件人事,景象是亲眼所见,人事则心里想象,此处由实返虚,最是高明。

古人云,次句承接首句,须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若有意,若无意,如此最佳。

2、问答起承,或于首句引出次句之问。

问答的,如唐玄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的首联:“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首句引出次句之问的,如杜甫《天末怀李白》的首联:“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3、以转折起承。

如王维《送丘为落第归江东》的首联:“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谓我本已为君未能中第而怅惘,更何况春日送别更增愁绪。

柳谐音留。

更明显的转折是《送平澹然判官》:“不识阳关路,新从定远侯。

”虽然不认识西域的路,却也如定远侯班超,万里从戎。

4、以对仗起承。

五律中,以对仗起承的极多。

骆宾王《在狱咏蝉》:“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陈子昂《度荆门望楚》:“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

”高手的作者,会用流水对等放在首联,在起承之间使人浑然不觉其为对仗。

如杜甫《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如何写格律诗

如何写格律诗

如何写格律诗(一)“工夫在诗外,作诗先作人”这是诗家的一句行语。

诗,是文学艺术的一部分,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宝贵财富,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是个人生活经历所构成的心灵图画,是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的表现,也是个人品德、修养、学问、素质的综合表现。

所以:1、诗人要正派,要胸襟宽大。

2、诗人要高尚,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3、诗人要谦虚,要有学习别人长处的精神。

例如:毛主席的七律《到韶山》,首句原为“别梦依稀哭逝川”,后经友人提出“哭”的字面欠妥,建议改为“咒”,毛主席不仅接受,还将其称为“半字之师”,又如毛主席的《长征》中,原为“金沙浪拍云崖暖”,因友人建议,诗要尽可能避免重字,前面已有“五岭逶腾细浪”,宜将后浪改为水。

也被采纳,所以,才成“金沙水拍云崖暖”。

诗人之间的友谊是真诚的,感情是纯朴的,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古人云“诗文有骨肉之情”。

一、基本要求:1、字句相等。

七律是七言八句;五律是五言八句。

超过八句符合格律要求叫长律或排律。

律绝同是四句。

2、平仄相对。

律诗讲抑扬顿挫,在对偶句中除注有可平可仄标示的字外,上下句平仄声必须相对立,并要求双句押韵。

3、结构相同。

律诗八句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每联上下词组结构必须相同。

4、词性对仗。

律诗不仅要求用字用词精练准确,讲艺术、有美感,而且颔联、颈联上下分组词性必须对仗,否则不称其为律诗。

5、音步分明。

每个诗句第二和第四字为音步,二者不能用同声字。

七言第六字虽不是音步,但一般与第四字也不能同声。

6、注意粘对。

粘对亦称粘连。

“粘”使全诗整体衔接;“对”指对偶句平仄对立。

粘连就是上联对句与下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一致。

7、拗句补救。

补救办法有两种:第一是本句自救。

“五言”句一拗三救,四拗三救;“七言”句是三拗五救,六拗五救。

第二是对句相救。

前拗后救,一拗双救。

(注:律诗律绝都有“四式”诗谱,只要认真严格按诗谱写诗就会符合律诗律绝的声律和韵律。

写格律诗口诀,好记易懂!

写格律诗口诀,好记易懂!

写格律诗口诀,好记易懂!【格律诗口诀】格律诗中平仄明,声律关系要弄清。

佩文古韵为依据,平上去入在其中。

句内平仄相间错,联内平仄要对应。

两联之间粘相处,一韵到底应平声。

律诗起承接转合,中间两联对仗行。

一三五可约不论,二四六字声分明。

基本句式仅四种,举一反三功倍成。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格律虽严可拗救,孤平犯忌错不轻。

两仄一平夹中间,一定要救按律行。

孤平拗救共两种,本句对句两类型。

本句自救仄平脚,三拗五救很轻松。

上句如是平仄尾,对句必为仄平声。

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

仄平韵脚救五字,本上两句全救清。

特殊句式仄仄脚,互换五六两字通。

律诗基本四要素,韵声粘对必须明。

精通基本规则后,可学李杜进诗城!注:本口诀以七言为例,同样适合五言。

如'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就变成'小拗三字可不救,大拗四仄下三平'。

另;关于'一三五可约不论,二四六字声分明。

'虽不严谨,但对初学者还是应记住的。

A,B,C,D共四种基本句式。

例如;写仄起平收入韵式七绝,那么就参照如下B式句的'BDAB',(前四句)如写律诗就为'BDAB十CDAB'(全句)如写五绝及五律,就去掉每句前两字既可。

如A式句,就为'(仄)仄平平仄'(A式)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B式)B:(仄)仄平平仄仄平 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C式)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D式)D:(平)平(仄)仄仄平平 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一:《韵》佩文古韵为依据,平上去入在其中。

现代人要怎样写格律诗

现代人要怎样写格律诗

现代人要怎样写格律诗我写格律诗或填词,置平仄押韵,依据都是现代普通话的语音语调,有人认为格律韵律都不对,不能算是律诗或词,因此,不得不就这个问题说几句话。

现代人写格律诗,按老祖宗定下的规矩写,这应该没有什么争议,如:平仄:以律诗为例,七(五)言律诗共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

第一二句为“首联”,第三四句为“颌联”,第五六句为“颈联”,第七八句为“尾联”。

平仄规律:一首七(五)律,每句中,平仄交替;每联之内,平仄相对;上下联之间,平仄相粘(即相同)。

还有一个规则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每句诗的单数位置的字可以平仄不拘,双数位置的字要严格使用。

但以下几种情况还是要论的,如:1、不能犯狐平。

五言中“平平仄仄平”句型的第一字、七言中“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的第三字,必须是平声,否则就是“犯狐平”。

2、不可三平调。

诗句末尾连用三个平声为三平调。

即五言中“仄仄仄平平”句型的第三字不可用平,七言中“平平仄仄仄平平”句型的第五字不可用平。

3、五言中“平平平仄仄”句型的第三字最好不用仄;七言中“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型的第五字最好不用仄。

写格律诗,只要定好首句的平仄排列,整首诗的平仄格式就推算出来了,以七言律诗为例,有四种常见格式:1、仄起仄收(首句仄起不入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2、仄起平收(首句仄起入韵,律诗押平声韵,韵脚需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3、平起仄收(首句平起不入韵):平平仄仄平平仄。

4、平起平收(首句平起入韵):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绝、七绝等格律诗规则同。

诗韵:格律诗押韵规则:1、偶句押韵,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但七律首句押韵较多。

2、只押平声韵。

3、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

对仗:律诗中颌联(即三、四句)、颈联(即五、六句)要求对仗。

绝句无要求。

重字:一首诗里有重复的字谓之重字(叠字除外),要避免。

但,a)一句之中不必避,如:他乡胜故乡(杜甫)。

关于格律诗写作技巧

关于格律诗写作技巧

格律诗写作技巧关于格律诗写作技巧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

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和整理的格律诗写作技巧,希望大家喜欢!感时诗任何人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时代和一定的社会中。

他们对当时的国家形势,发表自己的感想,提出个人的看法。

这种感想与看法,是谓感时。

这样的诗是谓感时诗。

怀古诗游览古迹,缅怀往事;阅读史书,吸取殷鉴,往往情动于衷,吟咏于外;或称赞英雄豪杰的丰功伟绩,造福祖国;或惋惜才子志士的不幸遭遇,坎坷一生;或讽刺权贵的享乐腐化,失掉江山;或抨击奸臣,等等,均可在诗中抒发己见。

这样的诗,是谓怀古诗。

作怀古诗,要求详谙史实,站在祖国与人民的立场,予以实事求是的评价。

如果客观地科学地提出新见解,切题发挥含蓄蕴藉,用恰当的句式与修辞方法,道人之所未道,方可胜人一筹,使读者一唱三叹,产生同感而为之折服。

怀古之作,不可能完全脱离现实,单纯发思古之幽情,或吊古伤今,或借古讽今,或赞古励今,此亦符合于兴、观、群、怨之旨。

如能从中明辨是非,洞察善恶,吸取经验教训,以提高思想,改进工作,此之谓善读诗者。

书怀诗人为万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发于声,如吟之于诗,以抒发作者感想、抱负与心情者,谓之书怀诗。

“书怀”与“怀古”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从当前之景与事出发,再言感想与怀抱;后者从古迹、古事、古人、古文出发,再谈评论与感想,在书怀诗中,有的触景生情、直抒胸臆;有的面对形势,高歌壮志;有的一生坎坷,感叹遭遇;有的不平则鸣,抒发己见。

它的范围既广,内容不一。

如能出自真情实感,就能写出动人的好诗。

送别诗离、合原人生之常事,惜别乃社会之常情,故亲友远离时,曲唱阳关,倍觉依依,但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如能赠诗留念,这才更有意义。

送别之诗,应切合时令、地点、友谊与身份,既不可失之深,又不可失之浅。

在远别之时,知己睹秋雁白露,固增惆怅;遇春风绿柳,尤觉伤神。

格律诗的16种格式

格律诗的16种格式

格律诗的16种格式展开全文格律诗的十六种格式:一、五言绝句的四种格式1.仄起不入韵王之涣· 《登鹳雀楼》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韵)。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韵)。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五言绝句以“仄起不入韵”为最常见,也是为最标准的格式。

2.仄起入韵卢纶·《塞下曲》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3.平起入韵《客思》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

春来忆故梅,凌雪向风开。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谁折寄将我,幽香伴梦回。

4.平起不入韵李端·《听筝》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鸣筝金粟桂,素手玉房前。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欲得周郎顾,时是误拂弦。

二、七言绝句的四种格式1.平起入韵李白·《早发白帝城》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平起不入韵白居易·《忆江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曾在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3.仄起入韵杜牧·《秋夕》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4.仄起不入韵杜甫·《绝句》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五言律诗的四种格式1.平起入韵格。

杜甫·《题玄武禅师屋壁》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

何年顾虎头,满壁画瀛州。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海流。

格律诗创作基本要求

格律诗创作基本要求

近体诗(格律诗)创作基本要求一、概述:近体诗是在初唐定型的一种在字数、句数、声调、对仗、押韵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的传统诗体。

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

二、近体诗的分类(一)绝句:①每首四句,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为二十字;七言绝句(简称七绝)为二十八字。

②限押平声韵,五绝以首句不入韵为常例,首句入韵为变例;七绝以首句入韵为常例,首句不入韵为变例。

③每句平仄都有固定格式,并且要求粘对。

(二)律诗:①每首八句,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为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为五十六字。

②限押平声韵,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在同一首七律中不能重用同一韵字。

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常例,首句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常例,首句不入韵为变例。

③每句平仄都有固定格式,并且要求粘对。

④中间两联(即3、4句和5、6句)必须对仗。

三、近体诗的押韵(一)什么叫“韵”?所谓韵,就是指音韵相同的读音。

用汉字来表达,就是韵母相同的字。

一个汉字,用拼音来表示,由声母和韵母两部分合成。

凡韵腹、韵尾相同的字,如方、昌、皇、郎的韵腹a)、韵尾(ng)相同,即为同韵。

没有韵尾的字,韵腹相同亦为同韵。

介音不论,如“方”和“乡”是同韵。

韵” 可分为平声韵(旧四声中的平声字,新四声中的阴平、阳平字)和仄声韵(旧四声中的上、去、入声字,新四声中的上、去声字)。

(二)什么叫押韵?押韵就是诗词的某句句末,用同一韵部的字来收尾。

因其位置在句末,而叫“韵脚”。

首句入韵的绝句,其同韵字在1、2、4句的末位;首句不入韵的律诗,其同韵字在2、4、6、8句的末位。

押韵是传统诗词的基本要素之一,不押韵不为诗。

押韵是为了声音的协调、和谐,使诗词具有韵味,富于音乐美。

(三)韵的分类和选择。

韵分为旧韵和新韵两种:1.旧韵。

比较流行的为“平水韵”。

平水韵系南宋人刘渊1252年根据前人韵书修订而成,共107韵。

2.新韵,又叫今韵。

即按今天推行的普通话读音为标准,以《新华字典》的注音为依据,按照“同身(韵腹、韵尾)同韵”的原则划分韵部来押韵。

古诗词系列讲座-格律诗写作

古诗词系列讲座-格律诗写作

古诗词系列讲座-格律诗写作写格律诗,有八大禁忌:一忌孤平;二忌尾三连平(三连仄);三忌换韵;四忌失粘;五忌合掌;六忌重字;七忌直白;八忌新旧韵乱用。

一忌孤平:所谓孤平,指一句中,除去最后一个韵脚字外,只有一个平声字,则为犯孤平。

孤平为诗家之大忌。

比如“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第三字是仄声,除去第七个韵脚字外,只有第四个字是平声字,就犯孤平。

犯孤平的句式,只限在韵脚的句子,就是说,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字的句中(即韵脚句),要注意不要犯孤平,在非韵脚的句中,即使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的句子,如“仄仄平平平仄仄”句,以一三五不论之说,第三、第五字变为仄声字,就变成了“仄仄仄平仄仄仄”,这样的句式,不是孤平,但是却犯了尾三仄,当然,对于初学者,尾三仄不是太严格,如果能避免,则更好。

二忌尾三连平(三连仄):是指每句最后三个字都是仄声或都是平声字,比如“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最后一字是仄声,就是尾三仄;如果第五第六字是平声字,就是尾三平。

尾三平也是诗家之大忌。

三忌换韵:是指一首格律诗中,韵脚的字的韵部,只能在同一个韵部中,如果不在同一韵部,就是换韵。

所谓韵脚,就是偶数句的最后一个字,如果第一句押韵,其韵脚也包括在内。

四忌失粘:是指第一句与第二句相同位置间的字,平仄相反,第二句与第三句相同位置间的字,平仄相同,即为粘,如果不粘,就是失粘。

五忌合掌:是指律诗中,三四句、五六句,其实是两幅对联,如果一幅对联,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同,就是合掌。

六忌重字:是指一首诗中,尽量不要有重复的字,但是在一个句子中除外。

七忌直白:是指太过平直,没有味感。

八忌新旧韵乱用:是指在同一首诗中用韵,要么依旧韵(平水韵),要么依新韵(中华14新韵),不能新旧韵混用。

当然,亦有以词韵(如词林正韵)作诗者,词韵比诗韵(平水韵)相对较宽,但是,即使是以词韵为据押韵,也要在同一个词韵的韵部。

格律诗的三个基本要素:诗韵、平仄、对仗。

前面讲了,格律诗是绝句和律诗的通称,格律诗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及五言和七言排律。

格律诗不难写,记住这三点你也有文味儿

格律诗不难写,记住这三点你也有文味儿

格律诗不难写,记住这三点你也有文味儿格律诗是唐朝以来形成的诗体,故称近体诗。

格律诗分三类,绝句、律诗和排律。

四句者为绝句,八句者为律诗,多于八句者为排律。

格律诗根据每句字数的数目又分为五言诗和七言诗。

一般人总认为格律诗规矩多,难写,实际上,认真总结体会的话,格律诗的规矩就那么几条,稍加练习,谁也会写,它并非是古人或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的专利。

格律诗的格律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以下几条:押韵、平仄、对仗。

一、押韵格律诗每两句为一联,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格律诗首句可押可不押,其它的出句不押,对句押。

百分之九十九的格律诗都押平声韵。

二、平仄现在的汉字声调分为四声,阴平、阳平称为平声,上声、去声称为仄声。

格律诗的每个字的平仄都有规定,所以平仄规则是学习格律诗的难点,一般中文大学生一学到这一部分也要头痛。

实际上这完全是误会,“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学不会的学生”,这往往是老师们不去思考、教无捷法,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所致。

以我看,只要记住平仄通则和平仄禁忌就完全可以了。

1、平仄通则(1)连交。

“连”是相连,指每句除尾字外,相邻字应该按二平或三平、二仄或三仄连用。

“交”是交替,指每句的“连平”和“连仄”应该交替使用。

如,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2)粘对。

“粘”指相邻两联,相对于上联的对句而言,下联的出句称为粘句,上联对句和下联出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要相同。

“对”指一联中,出句和对句的第二个字平仄相反。

2、平仄禁忌(1)忌三平三仄。

犯三平三仄指每句的后三字不能连着是平平平或仄仄仄,尾字之前有三平三仄相连不算犯。

如,平平仄仄仄犯三仄,仄仄平平平犯三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不犯三仄,同理,仄仄平平平仄仄也不算犯三平。

(2)忌孤平。

凡平收之句,除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称为犯孤平。

如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或仄平仄仄平。

孤平是律诗之大忌。

万一出现三平、三仄或孤平,就要拗救。

对于初学者来说,宜先不犯禁忌为好。

绝句和律诗共有16种类型,但只要懂得了平仄通则和平仄禁忌,首句一出,只要根据连交、粘对、禁忌规则,就可以一句一句依次推出一首诗的全部平仄格式,完全不必死记硬背。

格律诗的写作技巧

格律诗的写作技巧

格律诗的写作技巧格律诗是一种具有固定韵律和格律要求的诗歌形式。

其写作技巧需要诗人根据特定的要求进行创作,以求达到一定的和谐和美感。

首先,格律诗的写作技巧包括对韵律的把握。

格律诗通常要求每句诗的音节数和重音位置都符合规定的要求。

诗人需要在创作过程中注意音节的配比,使得整首诗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更加明显。

这需要诗人在才思敏捷的同时,也对音律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其次,格律诗的写作技巧还包括对押韵的运用。

格律诗通常要求每句诗的末尾音节与其他句子的末尾音节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

诗人需要灵活运用各种韵脚,如押韵、偶韵、交叉押韵等,以使得整首诗的韵律感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押韵的运用可以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韵律感,使得诗句更加优美和动听。

此外,格律诗的写作技巧还包括对格律的合理运用。

不同的格律要求不同的句子结构、节奏和韵脚。

诗人需要根据具体的格律要求,合理安排句子的长度和排列顺序,使得整首诗的结构紧凑、有层次感。

同时,诗人还需要根据诗歌的主题和情感,灵活运用格律,以达到表达意义的最佳效果。

最后,格律诗的写作技巧还需要兼顾意境的营造。

格律诗的韵律和格律要求并不是唯一的目标,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技巧来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诗人需要在创作中注重选择恰当的词语和意象,通过诗歌的形式和内容相互映衬,营造出具有艺术感的意境。

只有将技巧与情感相结合,才能使得格律诗在形式和内涵上都达到高度的统一。

总之,格律诗的写作技巧需要诗人在韵律、押韵、格律和意境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只有灵活运用这些技巧,才能创作出优美动听的格律诗。

同时,诗人还需要在创作过程中保持创新和个性,使得格律诗既符合传统要求,又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意义。

10分钟教你入门格律诗(附例)

10分钟教你入门格律诗(附例)

10分钟教你入门格律诗(附例)如今对格律诗关注的朋友越来越多,我们今天就来谈谈如何写格律诗。

我们捡重点说,尽可能言简意赅,举例说明。

格律诗,顾名思义,格是指格式,律是指韵律。

格式包括字数、句数这些明显可见的规则,也包括句式、文法这些内在的内容。

韵律则包括押韵的规律,以及每个字的平仄音调。

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一套规矩,就是我们说的格律体。

而严格遵守格律体规矩的诗就是格律诗,包括绝句、律诗、排律三种。

那么怎么写格律诗?搞清楚平仄、押韵、对仗就可以了,保证不出律就是格律诗,但是不一定是好诗,不过至少保证了是,然后再追求好不好。

因为我们只讨论格律诗,所以请认为平仄格律不重要,只要意境好的同学绕道,那不属于这个话题。

因为在这个标题下,格律的重要性是高于意境的。

体式字数上分为五言、七言。

句数上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十句以上。

句式不整饬的一概不属于格律诗。

所以要写格律诗,首先要把自己汹涌澎湃的感情收拢一下,用长短一致的句子来规整自己的思路。

押韵格律诗的押韵都是押平声韵,不能转韵,篇幅再长的排律(过百句)也必须一韵到底。

不能邻韵通押,不能平仄同押,要求极其严格。

至于在写格律诗的时候是使用古人的平水韵还是今人的新韵,这个各有所爱,没必要强求。

用平水韵的古意些,在古人总结的平仄规则上来说更加合理,但是有些发音妨碍今人阅读流传,用新韵则容易让人读懂,因为普通话人人都懂,只是要尽量不使用平仄系统上古今发音入韵不同的字,避免混淆。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写完后标注这首格律诗使用的是什么韵,让读者心里有底。

平仄平仄上来说格律诗有四种基本格式(这里假设大家对平仄有概念,知道如何区分平仄)。

这四种基本格式都是以格律诗的首句来判定的。

最主要看首句第二字的平仄和首句句尾是否押韵。

比如“白日依山尽”,平仄是“仄仄平平仄”,所以这首五绝的平仄格式为仄起不押韵格式。

平仄格式有固定推导方式,即“对”、“粘”。

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要相对的,而下一联的出句则要求与上一联的对句相粘。

写格律诗的基本要求和口诀

写格律诗的基本要求和口诀

写格律诗的基本要求和口诀
写格律诗的基本要求和口诀如下,仅供参考:
基本要求:
1. 遵循平仄格律:格律诗讲究平仄的运用,要符合特定的平仄格式,避免出现拗句或犯上。

2. 押韵:韵脚要符合韵部的规定,韵脚的字音要相呼应。

3. 对仗:诗句之间要有一定的对仗,对仗要工整,避免出现上下句重复字词或意象。

4. 内容要健康:诗歌的内容要健康、积极向上,表达的思想感情要真实、高尚。

5. 语言要精练:诗歌的语言要精练、含蓄,用词要准确、生动。

口诀:
1. 平起首句入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 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 仄起首句入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 仄起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格律诗写作技巧

格律诗写作技巧

格律诗写作技巧1、窜韵:顾名思义,就是用韵时,窜到的别的韵部。

再简单的讲,就是押韵时用的韵字不是同一个韵部的字。

这个窜韵也是写律诗时要避免的,是律诗中的一个大忌。

2、比兴:说到写诗,我们就不能不说到《诗经》, 《诗经》一个很重要的知识,就是两个字:比兴。

比,就是比喻, 以某物喻其他,兴,就是,看见什么东西,引起、或激起兴趣,联想起其他的。

比兴,是三千多年来,一直推崇的写作手法。

比兴不是格律,是一种写作手法。

3、律诗的首联也叫起句,颔联也叫承句,颈联也叫转句,尾联也叫合句。

4、景起的作用:是为了以景来衬托心情,为了好用比兴的手法,我们要学习诗经中最好用的手法。

当然,写诗时我们选景要选用合适的景,与诗的内容最相符的景,要写实际的景,景起,写景的话就是景语,因为景语为兴。

也就是说,他们写诗,都是因“景”而“兴”起。

这就是“比兴”的兴。

也是,今后我们初级阶段的硬性要求,写诗,必须从景语开始。

不能直接的告白,必须使用景来兴起。

起句是指什么?兴起下文,律诗的起承为景,景起景承,为什么要景起?入目即景,拿来即用,这是最简单的写法。

5、承句的主要作用:承句是指什么?承句,顾名,承接。

承接上文同时引起下文。

因此,承句的主要作用就是承接首句,承接、扩展、深入,进一步写景,深化主题。

6、起句与承句写景的区别:可以是远景近景的不同,可以是时空,远近、高低、古今等等方面的不同。

因为承句的作用,就是扩张、扩展,深入、深化,所以我们不能在起句的景上继续打转。

简单归纳一下起承:起,兴起,所选择的景,符合后面的内容。

承,在起句的基础上,扩张、扩展, 注意,是在起句的基础上, 这样做,是不偏离主题, 不能起句说西,承句说东。

7、景+情的章法:关于目前我们写诗的硬性要求就是:起承要写景,转合要写情,就是:景+情的章法。

当然,律诗也有情+景的写法,更还有情景交融的写法,但那些都比较难,景+情是最简单的章法,也是最易掌握的章法。

8、转句:转变。

格律诗词写作十大基本技巧

格律诗词写作十大基本技巧

格律诗词写作十大基本技巧格律诗词写作十大基本技巧格律诗词是按照格律诗的格律要求和词谱对格律词的内在规定性来写文学作品的一种文学体裁。

必须明确这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既然是文学作品,那么对内容的内在要求很高,加之格律的外在要求,所以很多人感觉很难,因此,我给大家介绍一些技巧。

一、灵活运用格律诗的衍生基本格式不管是五言格律诗或者是七言格律诗,基本格式都有四种,即仄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仄收和平起平收。

仄起指首句的第一个字是仄声字,平起指首句的第一个字是平声字。

仄收指首句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字,平收指首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字。

格律诗的基本格式还有许多变化,即每种基本格式都可以变化出很多衍生的基本格式。

格律诗基本格式的变化要遵循两个原则,就是:1、绝律诗要遵循不得有孤平现象出现这一原则。

2、遵循关键位置上的字平仄不能更改的原则。

关键位置上的字就是指五言格律诗中每句的第二、第四和尾字,七言格律诗中每句的第二、第四、第六和尾字,除非拗句救坳。

根据原则,五言格律诗中的第一个字,第三个字,在保证当句不孤平的情况下,是可以更改平仄的,七言格律诗中的第一、第三和第五个字,在保证当句不孤平的情况下,也是可以更改平仄的。

五言格律诗每句可以改动一个字的平仄,七言格律诗每句可以改动两个字的平仄。

这样就会衍生出很多衍生基本格式。

这种衍生基本格式,符合格律要求,我们可以认同为基本格式,这样我们在写作时,就有了很大的选择余地。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一个技巧,解决格律诗格律限制的外在要求问题。

至于如何变换,大家可以根据原则,自行推演。

二、韵谱韵部的选择格律诗词是由作者自主选择韵谱的,为了方便写作,在选择韵谱时,完全可以选择宽韵来写作,不必选择窄韵,因为文章水平的高低不在韵谱的选择上,而在于意境的升华上。

格律诗写作时,不要用《词林正韵》,它尽管是宽韵,但一方面古音我们一般拿捏不准,另一方面是历来用《词林正韵》做格律诗韵谱的很少。

只有选用《中华十四新韵》来写作,不要去管阴阳平交错的问题。

格律诗词写作十大基本技巧

格律诗词写作十大基本技巧

格律诗词写作十大基本技巧格律诗词是按照格律诗的格律要求和词谱对格律词的内在规定性来写文学作品的一种文学体裁。

必须明确这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既然是文学作品,那么对内容的内在要求很高,加之格律的外在要求,所以很多人感觉很难,因此,我给大家介绍一些技巧。

一、灵活运用格律诗的衍生基本格式不管是五言格律诗或者是七言格律诗,基本格式都有四种,即仄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仄收和平起平收。

仄起指首句的第一个字是仄声字,平起指首句的第一个字是平声字。

仄收指首句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字,平收指首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字。

格律诗的基本格式还有许多变化,即每种基本格式都可以变化出很多衍生的基本格式。

格律诗基本格式的变化要遵循两个原则,就是:1、绝律诗要遵循不得有孤平现象出现这一原则。

2、遵循关键位置上的字平仄不能更改的原则。

关键位置上的字就是指五言格律诗中每句的第二、第四和尾字,七言格律诗中每句的第二、第四、第六和尾字,除非拗句救坳。

根据原则,五言格律诗中的第一个字,第三个字,在保证当句不孤平的情况下,是可以更改平仄的,七言格律诗中的第一、第三和第五个字,在保证当句不孤平的情况下,也是可以更改平仄的。

五言格律诗每句可以改动一个字的平仄,七言格律诗每句可以改动两个字的平仄。

这样就会衍生出很多衍生基本格式。

这种衍生基本格式,符合格律要求,我们可以认同为基本格式,这样我们在写作时,就有了很大的选择余地。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一个技巧,解决格律诗格律限制的外在要求问题。

至于如何变换,大家可以根据原则,自行推演。

二、韵谱韵部的选择格律诗词是由作者自主选择韵谱的,为了方便写作,在选择韵谱时,完全可以选择宽韵来写作,不必选择窄韵,因为文章水平的高低不在韵谱的选择上,而在于意境的升华上。

格律诗写作时,不要用《词林正韵》,它尽管是宽韵,但一方面古音我们一般拿捏不准,另一方面是历来用《词林正韵》做格律诗韵谱的很少。

只有选用《中华十四新韵》来写作,不要去管阴阳平交错的问题。

格律诗的写法公式

格律诗的写法公式

格律诗的写法公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1.篇有定句:每首诗都有固定的句数。

例如,“绝句”四句为一首,“律诗”八句为一首。

五言绝句和五言律诗,每句五字;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每句七字。

2.字有定声:有的字位,必须是平声,有的字位,必须是仄声;有的字位可平可仄。

平仄排列是有规律的,如一句中平仄相间,避免末三字“三连平”或“三连仄”;一联间平仄相对,避免“失对”;两联间平仄相粘,即后联出句的二、
四、六字与前联对句的二、四、六字平粘平、仄粘仄,避免“失粘”。

3.韵有定位:每首诗必须押韵,且押韵的位置和要求是有明确规定的。

除个别特定格式要求首句也入韵外,逢偶句句尾要押韵,且一般要押平声韵,要一韵到底。

4.律有定对:作为五言律诗或七言律诗,除首、尾两联可以不对仗外,中间领联、颈联两联的出句与对句,要讲究对仗。

以上是格律诗的基本写法公式,当然,具体的创作还需要根据诗人的情感和主题进行灵活应用。

跟我学写格律诗五言律绝的四种格式[★]

跟我学写格律诗五言律绝的四种格式[★]

跟我学写格律诗五言律绝的四种格式[★]第一篇:跟我学写格律诗五言律绝的四种格式跟我学写格律诗(5)五言律绝的四种格式跟我学写诗第五章五言律绝的四种格式整理编辑:诗词轩在第三章中,我们分析了五言律绝的句式由来,并经过一定规则得到了四种五言律绝的句式。

分别如下(为了便于区分,标以不同颜色):1.仄起仄收句:仄仄平平仄2.平起仄收句:平平平仄仄3.平起平收句:平平仄仄平4.仄起平收句:仄仄仄平平今天,我们将用这四种句式,按一定规则,排出四种格式。

排格式前,我们先需要了解一下几条和格式相关的口诀,记住口诀能在日后的阅读写作中带来至关重要的作用。

口诀是“一联之内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联:绝句共四句,两句为一联。

相对:平仄相反,即平对仄、仄对平。

相粘:平仄相同,即平对平、仄对仄。

下面用一个实例来说明口诀的运用:图例显示:仄声字的‘日’和平声字的‘河’,因为在一联之内,所以平仄相反,称为相对;平声字的‘河’和平声字的‘穷’分属两联且相邻,所以平仄相同,称为相粘;平声字的‘穷’和仄声字的‘上’,因为在一联之内,所以平仄相反,称为相对。

正是这种平仄交错的排列,形成了格律诗的粘对关系。

小贴士:为何相粘相对,我们只看第二字?因为在之前的章节中,我们谈到过句式的拗救,文中说过,一三四位置的平仄因为大小拗的原因,平仄会有所变动,而除韵字外,第二字的平仄是铁定不变的!所以,只看第二字,这样记忆,才不至在读到古人使用拗救句时,以为是出律了。

另外,为了在阅读诗词时,能够快速的分辨出诗句是否相对相粘,建议大家在日常写作排版时,不要将诗句一句一行的排列,如将以上例诗排列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在分辨“一联之内是否平仄相对,两联之间是否平仄相粘”及是否押韵时,是不太好分辨的。

而排列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在分辨时,更让人一目了然。

接下来,开始根据口诀排格式。

我们将使用之前学过的四个句式依次作为第一句,根据口诀排出一个完整的格式:1.仄起仄收句: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这个格式的第一句是‘仄起’。

格律诗词创作基础

格律诗词创作基础

格律诗词创作基础
格律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文学形式,它要求诗词在音韵、字数、句式等方面严格遵守一定规律,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

如果你想尝试创作格律诗词,以下是一些基础知识:
1. 了解格律诗词的基本规律。

格律诗词的音韵、字数、句式等
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如“七言律诗”要求每句七个字,每句有四个平声和三个仄声;“五言绝句”要求每句五个字,第一、二句押韵,第
三、四句押韵,词牌要求也各不相同。

2. 熟悉格律诗词的常用词汇和表达方式。

格律诗词常常采用古
代的词汇和表达方式,需要有一定的古汉语基础。

3. 学会押韵。

格律诗词中的押韵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需要熟
练掌握。

4. 注重意境和情感表达。

虽然格律诗词有很多的规律和要求,
但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意境,这是格律诗词的灵魂所在。

总之,创作格律诗词需要对其基本规律和表达方式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情感和灵性的表达。

- 1 -。

如何才能写好七律、七绝、五律、五绝格律诗?

如何才能写好七律、七绝、五律、五绝格律诗?

如何才能写好七律、七绝、五律、五绝格律诗?问题:如何才能写好七律、七绝、五律、五绝格律诗?这个问题很复杂,如何入门和如何写好格律诗是两码事。

我分两个部分,从自己学习的体会简单来说一下。

一、入门相对来说,入门是比较简单的事,知道去学习格律,算是找到了门。

能够依照格律的要求,平仄、押韵、对仗、黏连一样不差,拼凑成一首五律或者七律,基本算是进了门槛。

1、绝句开始最初学习,从绝句开始练习。

绝句有古体和近体,可以先从古体开始练习,然后学习近体。

对与门外汉,平仄和平水韵、黏连搞明白就不容易,初学往往顾此失彼。

所以一开始不要考虑什么意境、主题、章法等等,就把这三样能够依照格律写出一首七绝或者五绝即可。

下面我以前写的古体诗,《端午时节咏屈原》:汨罗江畔粽叶香,端午时节楚人伤。

屈子遭逐怀王死,空留离骚吟断肠。

▲随园诗话也是必读书2、新韵过渡这一阶段其实并不容易。

我最早学诗时非常头痛平水韵与普通话的平仄不同,后来老父亲说你可以从新韵开始,就用普通话押韵。

这样等于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解决了最大的难题,押韵也用普通话,而黏连一看就懂,用新韵作格律诗简单到小学生都能很快看明白。

这也是为什么今年中华诗词学会大力推广中华通韵的原因。

下面是我以前用新韵写的一首七律《春山访友》:迷芳涧底知春在,问道禅门待雾开。

僧扫山云堆寺角,燕衔萤火点香台。

筝长曲短催烛老,人瘦衣宽怯月来。

坎坷尽尝霜雪苦,蹉跎空叹吕伊才。

3、会古韵才算入门但是新韵不可久用,这只是一个入门的阶段而已,不会用古韵作诗,我以为不算是入门。

我的孩子学诗时,就没有用过新韵,一开就用古韵作诗,必须勤奋一些,常常要花点时间去查询字的韵部。

这是我后来用古韵作的诗,《和张、王二老感怀》:一杯沧海笑浮沉,几度斜阳变古今。

风雨偏多因路转,布帆无恙踏云深。

骑牛曾是函关客,能饭犹存老骥心。

白首约期君莫忘,渔樵事业属兰襟。

4、五七律是基本功绝句会了,古韵也习惯了,一定要练习五七言律诗,比起绝句来说,多了一项要求:对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写作格律诗一、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诗词格律诗词指绝句、律诗和词、曲。

诗词格律是诗词的表现形式之一。

最先出现的形式、最基础的形式,是近体诗(也就是绝句和律诗)。

近体诗近体诗,包括绝句和律诗,萌芽于南朝齐、梁时期,形成于唐朝初年,它的突出特点是具有严谨的格律。

近体诗的格律主要包括了以下四项内容:(1)字句有定:绝句为四句,每句5字的称“五言绝句”,简称“五绝”,7字一句的是“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律诗为八句,每句5字的称“五律”,7字一句的是“七律”。

超过八句的是排律,同样有“五言排律”、“七言排律”。

每两句诗为一联,每联的第一句叫“出句”,第二句叫“对句”。

五律和七律各四联,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2)用韵极严:押韵是诗歌的要素,一首诗必须一韵到底。

关于什么是韵,后面会展开叙述。

(3)平仄协调:平仄是近体诗中最重要的因素,平仄的交错使用能令诗歌读起来有一种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美感。

关于什么是韵,后面会展开叙述。

(4)讲求对仗:关于什么是韵,后面会展开叙述。

韵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诗词中所谓的韵,大致等同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

如“功”的拼音是gōng其中g是声母,ōng 是韵母。

“东”的拼音是dōng,其中d是声母,ōng是韵母。

那么“功”和“东”的韵母就相同,他们属于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

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几个字放在同一个位置上。

格律诗中,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韵又称“韵脚”,如:《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ou)四声古代汉语有四种声调,和今天的普通话的声调不完全一样。

A平声。

这个声调后来分化为阴平和阳平(可以理解为-/)。

例:山、林等。

B上声。

这个声调后来有一部分变成去声(可以大略理解为ˇ)。

例:柳、雨等。

C去声。

这个声调到后来仍是去声(即\)。

例:浪、月等。

D入声。

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有力的调子,今天的普通话没有这个音,但潮汕话中仍有保留,如白、独、蝶等。

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

平仄平仄是诗词格律的术语,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

仄的意思,是不平。

平仄交错是写格律诗的基础。

平仄如何交错呢?可以概括为两句话:A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B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如: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唐王维《辛夷坞》)其平仄的安排为:| | | ――――― |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宋苏轼《定风波》)其平仄的安排为:| | ―――| |― |――― |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元关汉卿《【南吕】四块玉别情》)―|――|――| |对仗诗词中的对偶叫作对仗。

何为对偶呢?对偶就是将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并列起来。

一般规则是:名次对名次、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山居秋暝》(唐王维)诗人用“竹”对“莲”,用“喧”对“动,”“归”对“下”,用“浣女”对“渔舟”,这就是对仗。

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法,它的作用是形成整齐的美。

二、律诗的写法本讲座主要讲五言律诗的写法,因为五言律诗是最基本的形式,五言律诗会写了,绝句和七言律诗的写法就能推出来。

1、律诗的特点A每句限定八句,五言律诗共40字,七言律诗共56字。

B押平声韵。

C每句的平仄有规定。

D每篇必须对仗,对仗的位置有规定(一般是中间两联)。

2、五言律诗的写法A平仄的安排平仄的安排在一首诗中有三个要求:①一句诗中平仄必须交替。

这样,就产生出四种基本句式:――||-||――|―――|||||――注意:不能是|―||―,这种排法被称为“孤平”,是诗家第一大忌。

也不能是||―――,这种排法被称为“三平韵”,是诗家第二大忌。

②一联之内平仄必须对立。

如,出句的平仄安排如果是――||-,那对句的安排就必须与之相反,那安排的结果就是:||――|③联与联之间必须相粘。

如,假使第一联的平仄安排是――||-,||――| 。

那第二联的第一、二个字的平仄安排就必须和第一联的出句的第一、二个字相同,那就是说,第二联的第一句的平仄安排应该是:|||――。

[练习]如果我要作一首五言律诗,选―――||形式为第一句,那往下应该怎么排?大家一起来排。

第一句:――― | |第二句:| | | ――第三句:| | ― ―|第四句:― ― | | -第五句:― ― ―| |第六句:| | | ――第七句:| | ― ― |第八句:― ― | | -由于律诗的特点之一是“押平声韵”,所以五言律诗的平仄安排形式只有两种。

即第一句:――― | | (首句入韵为――||-)| | ― ― | (首句入韵为|||――)第二句:| | | ――― ―| | -第三句:|| ― ―|― ― ―| |第四句:― ― | | -| | | ――第五句:― ― ―| || | ― ― |第六句:| | | ――― ― | | -第七句:| | ― ― |― ― ―| |第八句:― ― | | -| | | ――首句有时也入韵,那如果上面的诗首句也想入韵,那第一句的安排应变化。

那其实五言律诗的平仄安排形式有四种。

到这里同学们可能觉得这种规定太死,其实可以灵活变化。

上面的安排中加圈的,就是可以灵活安排的。

B内容的安排按律诗的章法,一般前四句写景,后四句议论抒情。

也就是说,如果写律诗,可以这样写第一联:写景――起第二联:继续写景――承第三联:发表议论(或继续写景)――转第四联:得出结论―-结(注意:别忘了律诗中间两联要对仗。

)如:《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七言律诗的写法A平仄的安排和五言律诗的安排同理,只要在每一句的前面依照交替的要求再多加两个字就可以。

如第一句:――― | |-------> | | ――― | |第二句:| | | ――-------> ―― | | | ――第三句:| | ― ―|-------> ―― | | ― ―|第四句:― ― | | --------> | | ― ― | | -第五句:― ― ―| |-------> | | ――― | |第六句:| | | ―― -------> ―― | | | ――第七句:| | ― ― | -------> ―― | | ― ―|第八句:― ― | | --------> | | ― ― | | -七律的每一句的第一个字的平仄安排都是灵活的。

B内容的安排如上4、绝句的写法A平仄的安排只需截取五言律诗或七言律诗平仄安排的上四句或下四句就可以得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的平仄安排。

五言绝句| | ― ― | (首句入韵为|||――)――― | | (首句入韵为― ―| | -)― ―| | -| | | ――― ――| || | ― ― || | | ――― ―| | -七言绝句| |― ―| | -(首句不入韵为| |― ――| |)― ―| | | ――(首句不入韵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绝句可以押仄声韵(押仄声韵的绝句称为古绝,押平声韵的绝句称为律绝),因此绝句的平仄安排其实很灵活,其实不止有以上8种形式。

B内容的安排按绝句的章法,一般前两句写景记事,后四句议论抒情。

也就是说,如果写绝句,可以这样写第一句:写景或事――起第二句:继续写景或事――承第三句:发表议论或抒情――转第四句:得出结论或抒情―-结(注意:绝句可以不用对仗。

)5、藏头诗如果写诗写出心得,可以填入一些有趣的元素(《唐伯虎点秋香》电影中,周星驰写的诗藏头“我为秋香”。

魏晋诸朝虽渺渺,俊才辈出世铭牢。

潇疏个性高超志,人格诗文两是骚。

陈家大院风光好,羡日葵花朵朵开。

莲笑兰柔薇乐语,玉蜂翠蝶竞相来。

陈绍飘香肴果秀,殿中舞妙乐萦梁。

藩篱不挡新春色,翠柳红花挤如堂。

林立高楼争结彩,承传古统着新裳。

霓虹闪耀歌飞舞,佳节应当赋丽章,蔡庭舞蝶飘陈绍,少俊齐歌乐越墙。

彦慧皆拥姿秀美,即成画作一张张。

贺新岁愉容满面身强健,快意盈心体乐康。

幸降千家诸事吉,福临万户各人祥。

三、词的写法A平仄的安排不像近体诗那么灵活,你选了哪个词牌,平仄的安排就完全被规定死。

给出几个常见词牌的词谱:1、忆江南(共27字,押平声韵,也叫望江南、江南好,梦江南)――|,| | | ――。

| |― ――| |,― ―| || ――。

| || ――。

如:忆江南咏金凤花红似火,笑绽绿丛中。

更胜月端仙女舞,翩翩飞起转玄空。

皆爱和春风。

2、浪淘沙(共54字,押平声韵)| || ――,| |――。

― ―| ||――。

| |―――||,| |――。

(上下片同)如:浪淘沙往事久留怀,辗转生哀。

披衣移步上楼台。

欲借凉风除苦绪,观静抒排。

谁料百花衰,夜色阴霾。

纠缠心结更难开。

愿得劲风吹黑幕,月破云来。

3、菩萨蛮(共44字,共押四个韵)― ―| ||―|,― ―| ||―|。

| || ――,| ――|―。

― ―― ||,| | ―― |。

| || ――,| ――|―。

如:菩萨蛮清晨四处飘轻雾,相思比翼啼高处。

举步上青阶,露沾金缕鞋。

紫花丛里现,彩蝶相依恋。

观景更行前,郎将必我怜。

4、蝶恋花(又叫鹊踏枝,共60字,押仄声韵)| || ――||,||――,||――|。

| |― ――||,― ―| |――|。

(上下片同)如:蝶恋花圆月悬空何皎皎,耀耀繁星,暗夜辉非少。

阵阵凉风拂颊角,沙沙作动园中筱。

蟋蟀墙头欢快叫,草里群花,香气幽幽袅。

愿伴君边直至老,平凡景色皆成好。

如欲知道更多词牌的词谱,可以用名家大作去推。

B内容的安排按词的章法,双调的词(双调为词的主要形式,单调、三叠、四叠的较少),一般上半片写景记事,下半篇议论抒情。

四、曲的写法元曲包括两类: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

“散曲”是和“剧曲”相对存在的。

剧曲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散曲则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词。

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一般单独写来抒情的,就是散曲。

不过在语言上,词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泼;在格律上,词要求得严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

散曲有所谓的宫调和曲牌(如《点绛唇》、《山坡羊》等,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句法、平仄等)。

散曲的写作就是根据宫调、曲牌来填,在押韵、平仄方面很讲究,比词严格,还讲究用“衬字”(所谓“衬字”指的是在曲律规定必须的字数之外所增加的字,它不受音韵、平仄、句式等曲律的限制,衬字一般用于句首)和对仗,写法较复杂,在这里不具体展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