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胶囊的制备与应用
复合芯材相变材料微胶囊的制备与应用
复合芯材相变材料微胶囊的制备与应用相变材料是一种能够在特定温度范围内发生相变(液固相变或固气相变)的物质。
相变材料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热能储存、温度调节、传感器等。
然而,传统的相变材料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低热传导性、材料的不稳定性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开始研究。
复合芯材相变材料微胶囊是一种将相变材料包裹在微胶囊中的新型材料。
制备过程中,首先选择适合的相变材料,如蜡或聚合物等,然后将其包裹在微胶囊中。
微胶囊通常由聚合物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封装性。
制备完成后,复合芯材相变材料微胶囊可以在特定温度下释放相变材料的热量,实现温度调节或热能储存的功能。
复合芯材相变材料微胶囊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微胶囊的存在使得相变材料的热传导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变材料微胶囊在相变时,热量可以通过微胶囊壁传导出来,从而提高了热传导效率。
其次,复合芯材相变材料微胶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长时间保持相变材料的性能。
此外,由于微胶囊的封装性,相变材料不易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或影响。
复合芯材相变材料微胶囊的应用领域广泛。
在建筑领域,可以将复合芯材相变材料微胶囊应用于墙体、屋顶等位置,实现室温调节。
在电子领域,可以将复合芯材相变材料微胶囊应用于散热器或电池等位置,提高热传导性能。
在航天领域,可以将复合芯材相变材料微胶囊应用于太阳能电池板等位置,实现热能储存。
总之,复合芯材相变材料微胶囊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新型材料。
它不仅可以提高相变材料的热传导性能,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封装性。
在建筑、电子和航天等领域,复合芯材相变材料微胶囊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微胶囊化技术及应用
微胶囊化技术及应用微胶囊化技术是一种将液体或固体包裹在微小胶囊内的方法,通过包覆物质可以实现保护、控释、隔离等功能。
这项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医药、食品、化妆品、油墨等行业。
本文将重点探讨微胶囊化技术的原理、制备方法及应用领域。
一、微胶囊化技术的原理微胶囊化技术的原理是利用胶体或聚合物等材料将目标物质包裹在微小的胶囊内。
这些胶囊通常具有稳定的结构,可以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实现目标物质的保护和控释。
胶囊的壁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实现不同的功能,如透明性、生物相容性、控释性等。
通过微胶囊化技术,可以将不同性质的物质包裹在一起,实现特定的应用需求。
二、微胶囊化技术的制备方法微胶囊化技术的制备方法多样,常见的方法包括乳化法、凝胶化法、溶剂挥发法等。
乳化法是将目标物质溶解在油相中,再通过乳化剂和乳化机械均匀分散在水相中,最终形成乳液。
通过控制乳化条件和加入固化剂,可以实现胶囊的形成。
凝胶化法是将目标物质溶解在溶剂中,再通过添加交联剂等方法实现胶囊的形成。
溶剂挥发法是将目标物质溶解在溶剂中,再通过溶剂挥发或冷冻干燥等方法实现胶囊的形成。
三、微胶囊化技术的应用领域1.医药领域:微胶囊化技术可以用于药物的保护和控释,延长药效时间,减少药物副作用。
例如,将药物微胶囊化后可以实现肠道缓释、靶向传递等功能,提高药物的疗效。
2.食品领域:微胶囊化技术可以用于食品添加剂的包埋,提高添加剂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例如,将香精、色素等食品添加剂微胶囊化后可以实现长时间保持香味和颜色。
3.化妆品领域:微胶囊化技术可以用于化妆品的控释和稳定性提升。
例如,将活性成分微胶囊化后可以实现在皮肤上的持续释放,提高化妆品的效果。
4.油墨领域:微胶囊化技术可以用于油墨的包埋和控释,提高油墨的质量和稳定性。
例如,将颜料微胶囊化后可以实现油墨的均匀分散和长时间保存。
微胶囊化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胶囊化技术将会更加多样化和智能化,为人类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创新。
微胶囊的制备技术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微胶 囊的制备技 术及 其在食 品工 业 中的应 用
蒋义意 ( 浙江工 业大学药 学院 杭州 3 1 0 0 3 2 )
摘要 : 微胶 囊技术是 2 1 世 纪高新技 术之一 , 广泛应 用于不 同领域。本文 阐述 了微胶 囊的制备 方法 、 原理和载体 , 同时介 绍 了微 胶 囊技术在食品工业 中的应用。 关键词 : 微胶 囊 囊材 制 备 方 法 应 用 中图分类号 : T S 2 0 1 . 1 文献标识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 文章编号 : 1 6 7 2 — 8 3 5 1 ( 2 0 1 3 ) 0 7 — 0 0 6 4 — 0 2
微胶囊 ( Mi c r o c a p s u l e ) 是以天然或合成 的高分子材料作为 感的药物 ) , 临界压力较低 ( 可降低设备成本 、 增加安全性 ) 。在 压力 的微小变化 , 就可 以改变其 密度 , 囊材, 通过化学法 、 物理法或物 理化学法将 一种活性 物质 ( 囊 接近 临界状态 时温度 、 心) 包裹 起来形成具有半透性或密封囊膜的微型胶囊 。通常制 从而改变其溶解能力 ,可用 于多成分 药物 中某种特定成 分的 备 的微胶囊粒 子大小 在 5  ̄ 2 0 0 1  ̄ m范 围 ,囊 壁的厚 度在 0 . 2 ~ 分离 、 聚合物 与单体 的分离或者残余 有机溶剂 的去 除。 这种方 一步完成 ) , 而且溶剂等能够循 环使用 , 具有 明显 1 0 p , m不等【 1 1 。 如果选用的囊材具有半透性 , 则液体囊芯和水溶 法不仅简便 ( 性 囊芯可以通过溶解 、渗透和扩散的过程 ,透过膜 壁释放 出 的经济效益和环保价值。 来, 释放速度 可通过改变 壁材 的化 学组成 、 厚度 、 硬度 和孔径 2微胶囊技术在食 品中的应用 大小等加以控制, 一般采用 电镜 扫描法测定微胶囊结构。微胶 微胶 囊技术是从 传统胶囊 化技术 的基础 上发展起 来 的。 囊技术遵循这样的原则 :针对不 同芯材物质及 其用途选用一 微胶囊化 是近 4 0年来应用 于药物 和食 品的新工艺 、新技术 。 种或几种复合的壁材对其进行包覆 。 一般情况下 , 水溶性壁材 在 2 0世纪 7 0年代 的时候制备工艺 已经趋 于成 熟 ,应用范 围 适合油溶性 芯材 , 而油溶性 壁材 大多适合水溶性芯材 。 也随之不断扩大 , 已给许 多行业 带来 了极 大的革新和进步 , 特 1 微胶 囊技术 别是食 品工业 。 1 . 1 微胶囊技 术的功 能特点 : 微胶囊化后 的微粒 , 由于外表 有 2 . 1各种 食用及 功能性油脂 : 由于传统油脂 独特性 质 , 给生产 保护层 , 可以避免光照 、 加热 、 氧接触等外界环境 的影 响 , 它具 和运输带来诸多不便 ,特别是对于具有高 度不饱和脂肪酸 的 有 以下几个特 点[ 2 1 : ①掩 盖药物 的不 良气味 和 口味 ; ②提高 药 油脂 , 其在 加工贮存 中极易被 氧化 , 在光和高 温的条件下 , 很 物 的稳定性 ; ③防止药物在 胃内失活或减少对 胃的刺激性 ; ④ 容易发生油脂 的过氧化 , 影 响到油脂 的风味 。服用了过氧化的 使液态药物 固定化便 于应用 与贮 存 ; ⑤减少药 物的配伍变化 ; 油脂会引起机 体的氧化 , 从而引发癌症 和人体衰老 。 另外 , ⑥可 制备缓释 或控释制 剂 ; ⑦ 使药物浓 集于靶 区 , 提高疗效 , 油脂 的流动性差 ,给调料和 汤料在包装 和食用时带来很 大不 降低毒副作用 ; ⑧可将活细胞或生物活性 物质包囊 。 便 。经微胶囊化处理可将油脂制成粉末 , 克服 了油脂本身的缺 1 . 2微胶囊方法 的概述 :微胶囊 的制备方法可 归纳为三类 , 一 点 。因此微胶囊化 的粉末油脂是 当今 食品行业研究 的热 点之 目前 , 我 国研究人 员已成功地将鱼油[ 5 1 、 玉米胚芽油[ 6 1 、 棕榈 类 主要应用物 理化学方 法 , 包 括相分离 法( 包 括单凝 聚法 、 复 凝 聚法 、 溶剂一 非溶剂法 、 改变温度法 、 液中干燥 法 ) ; 二类是物 油7 1 、 核桃 油[ 8 1 、 芝麻 油[ 9 1 、 亚麻油【 O l 等通过微 胶囊 转化形成 高度 理 机械法 , 它包括 喷雾 干燥 法 、 喷雾凝结法 、 流化床包衣法 、 多 流散性粉末油脂。 孔 离心法 、 超 临界流体法 ; 另一 类是化学 法 , 包 括界 面缩 聚法 2 . 2在多不饱和脂肪酸 中的应用 : 油脂 中的主要成分 是多不饱 和辐 射交联法 。用于食品工业 的主要有 以下几种 , 如 喷雾干燥 和脂肪酸 , 它对光 、 温度 、 氧气敏感 。因此对于微胶囊化不饱和 法、 喷雾冻凝法 、 复凝聚法等。 脂肪 酸的研究 主要 是对 油脂 的包 埋 , 由于现 在的条件有 限 , 很 1 . 2 . 1 喷雾干燥法 : 喷雾 干燥法具有技术成 熟 、 成本 低 、 工艺条 难获得纯 的多不饱 和脂肪酸 ,因此单一 的不饱 和脂 肪酸的微 件容易控制 、 产 品粒度 均匀 、 产 品易溶 于水 等特点 [ 3 1 , 它是 目前 胶囊 化的研究 仍处 于初级阶段。 目前常采用菌 种诱 变发酵 的 食品工业 中使用最多 的方法 ,也是微胶囊制造 方法 中最为广 方 法获得不饱 和脂肪 酸 , 目前 已有对 D H A、 亚麻 酸『 1 1 1 、 共 轭亚 泛的方法。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 只要考察 以下三个方面 : ① 油酸 以及 花生四烯酸㈣等的研究 , 其微胶囊化 产率( ME Y) 和 壁材的选择 ; ②乳 化工艺的选择 ; ③喷雾干燥条 件的筛选 。影 效率 ( ME E) 已达到较高水平 。 响喷雾干燥微胶囊化过程 的主要条件是壁材 的组成和干燥性 2 . 3 在香精香料 中的应用 : 目前 国内应用微胶囊 化技术最广泛 质、 芯材的分子量 、 乳状 液的黏度 、 芯壁 比例 和壳层 的孔隙度 。 的领域是 对各种香精香料的微胶囊化。香精 、 天然香料提取的 喷雾干燥法 的原理是在一定条件下 ,将芯 材物质与壁材 物质 精油和油树脂及风味物质都具有较强 的挥 发性 ,用微胶囊技 充分混 合 、 溶解后 , 经高压 均质形成 乳液 , 经乳化 后芯材被包 术可 以大大减少其挥发 , 阻止氧化变质 , 同时粉末化后使香 味 J , t l 、 大蒜油旧、 熏衣 埋在具有 保护性壁 材 中, 但不稳定 , 遂将乳化 液喷入干燥 室 , 缓慢 释放 。目前研制成功的主要有 丁香精油f 在加热容器 中进行 喷雾 、干燥后 ,高温使 水分迅速 闪蒸 而挥 草精油【 t 6 l 等香精香料微胶囊 。 发, 壁材 物质 即在芯材表面结成 膜结 构而形成微胶囊 。 2 - 4 维生素 和矿 物质 中的应用 : 由于某 些维生素具有难 闻的气 1 . 2 . 2喷雾冷凝法 :喷雾 冷凝法 的原理是把分散液通 过加 热的 味 , 或者某些 维生素 易氧化降解 , 或 者是不能溶 于水 , 从而 限 喷嘴雾化脱溶剂 , 再通入冷冻室 , 固体芯材表面 的壳材料 被冷 制 了它的应用 。利用微胶囊 技术可 以起 掩蔽和保 护作 用 , 如 凝到蜡状或脂肪的熔点温度 以下 固化 , 形成微胶囊 。与喷雾干 V A f 、 V C、 V E r ' S . ' 9  ̄ j E ; 已被成功包埋 。某些矿物质 营养成分会 有 燥法相 比 , 喷雾冷凝法是将 已加热熔融 的壁材迅 速降温凝 固, 苦涩 味 、 颜 色不佳 , 或 与其他成分 发生反应 , 为 防止这些 副作 而 喷雾 干燥法是 利用 热空 气使 喷雾液 滴 中的溶剂 蒸发 而 干 用可将其微胶囊 化。 燥 。这种方法适 于包埋水溶性 固体粉末状材 料 , 对于香料等易 3展 望 挥发 的物质 , 或对热特别敏感或不太稳定易氧化 的囊 心 , 适合 目前 , 微胶囊技术 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高新技术之一 。微胶 在低温下使溶 剂去除 , 使壁材凝 聚形 成微胶囊 。 囊技术在 国外发展迅速 , 美 国在这方面一直处 于领先地位 , 近 1 . 2 . 3 超临界流体法 :超临界流体 即是处 于液态 和气 态之间的 几年我 国在微胶囊技术 的应 用方 面有 了许多发展 , 但 同国外 种状态 。利用 的介质通常是二氧化碳 , 它不仅无毒 、 价廉 、 不 相 比, 国内的微胶囊技术仍处于初级阶段 。 将微胶囊技术用于 燃烧 、 液态 时溶解能 力强 , 更 因其 临界温度低 ( 可处理对 热敏 食品领域 的研究 , 具有开发成本低廉 、 无毒无害 同时适 于工业
微胶囊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微胶囊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新型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微胶囊作为一种新型材料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其由于具有超强的包埋和控释效果使得它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多领域。
微胶囊的材料制备技术研究能够为化学、生物等领域的研究带来新的思路。
一、微胶囊材料的概述微胶囊是一种中空的微小颗粒,由包覆物质的外层和中间空心区域构成。
微胶囊可以用各种成分制成,比如天然或合成聚合物、蛋白质、脂肪、胶体或聚合物-蛋白质复合物等。
微胶囊技术分为两类,即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是指使用若干种化学物质在反应溶液中进行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聚合物粒子后,把其中一个反应物从复合物中去除并保持聚合物的凝聚状态。
物理方法则是指通过机械或电化学技术来制备微胶囊。
二、微胶囊材料制备方法1. 化学方法制备化学方法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制备微胶囊材料,其中较常见的是油包水法和水包油法。
油包水法指将包被物质溶解在水冷的油滴中,然后通过化学反应使包被成为坚实的微胶囊。
而水包油法则是将包被物质溶解在油滴中,然后将油滴加入某种调节剂内,并通过化学反应使其形成固态微胶囊。
2. 物理方法制备物理方法是将微胶囊材料通过机械或电化学技术制备而成。
机械法使用旋转式或喷雾式喷雾器将包覆物质喷雾到硬质表面。
电化学法在电解池中使用恰当的电极和电流密度,并在适宜的反应温度下,通过电化学反应来制备微胶囊的方法。
3. 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比较化学方法制备微胶囊科学的研究较早,反应控制比较好,但存在化学反应组分复杂,材料选择限制,以及对环境有污染的不足。
而机械法和电化学法则不存在以上的消极因素,而且材料选择范围广泛,制备难度较小。
但由于这两种方法的工艺限制,只能在比较狭窄的领域内得到了应用。
三、应用研究微胶囊材料具有超强的包埋和控释效果,使得它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多领域。
在食品领域,微胶囊可以将食品中的颜色、香味、口感等多种特性进行稳定化和调整,延长了食品的保质期并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药物微胶囊的制备与应用
药物微胶囊的制备与应用药物微胶囊的制备与应用是近年来药物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微胶囊是一种将药物封装在微小胶囊内的技术,可以提供药物的稳定性、延长释放时间和控制药效的作用。
本文将着重介绍药物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一、药物微胶囊的制备方法1. 乳化法乳化法是一种常见的制备药物微胶囊的方法。
首先,将药物和胶囊材料分别溶解在两个相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然后将两个溶液以适当的速率混合,并通过加热、超声或机械搅拌等方式形成乳液。
最后,通过蒸发、凝固或交联等方法使乳液中的胶囊材料生成囊状结构,从而制备出药物微胶囊。
2. 凝胶化法凝胶化法也是一种常用的制备药物微胶囊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胶体溶液与药物混合,并添加适量的交联剂或凝固剂,使胶体溶液迅速凝胶形成囊状结构。
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温度或添加剂的类型和浓度,可以控制囊状结构的大小和药物的释放速率。
3. 化学反应法化学反应法是一种将药物与胶囊材料进行化学反应制备微胶囊的方法。
该方法通常将药物转化为具有反应性功能基团的化合物,与胶囊材料中的官能团进行化学反应,形成共价键连接。
这种方法可以实现药物与胶囊材料的牢固结合,提高微胶囊的稳定性和控制释放速率。
二、药物微胶囊的应用领域1. 药物控释系统药物微胶囊作为一种控释系统,能够延长药物的释放时间,减少药物的频繁给药。
例如,在慢性疼痛治疗中,药物微胶囊可以缓慢释放药物,使药物的效果持续较长时间,同时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2. 靶向药物输送药物微胶囊可以通过表面修饰或封装靶向配体,实现对特定组织或细胞的靶向输送。
例如,在肿瘤治疗中,药物微胶囊可以通过表面修饰特定的抗体或配体,将药物精确输送到肿瘤细胞,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伤并提高治疗效果。
3. 药物稳定化部分药物在储存或给药过程中容易发生降解或失活。
药物微胶囊可以通过将药物封装在胶囊内部,形成保护层,使药物更加稳定。
同时,微胶囊还可以对药物进行缓慢释放,避免剂量突然增加或减少。
微胶囊化技术及应用
微胶囊化技术及应用一、什么是微胶囊化技术微胶囊化技术是一种将液体或固体物质包裹在微小颗粒中的技术。
通过包裹物质,可以有效保护其稳定性和活性,延长其释放时间,并实现针对性的控释。
微胶囊常见的尺寸范围是1微米到1000微米。
二、微胶囊化技术的制备方法2.1 乳化法乳化法是常用的微胶囊化技术制备方法之一。
该方法将要包裹的物质溶解在水相或油相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后,通过剪切或超声等方法生成乳液。
随后,将乳液滴入固化剂中,通过离子凝聚、聚合、硬化等过程形成微胶囊。
2.2 凝胶化法凝胶化法是另一种常见的微胶囊化技术制备方法。
该方法将要包裹的物质与凝胶剂混合,形成凝胶。
随后,通过冷冻、干燥、固化等步骤,将凝胶转化为微胶囊。
2.3 其他制备方法除了乳化法和凝胶化法,微胶囊化技术还可以采用喷雾干燥法、喷雾凝胶法、介孔模板法等多种制备方法。
三、微胶囊化技术的应用微胶囊化技术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
3.1 药物传递系统微胶囊化技术可以用于制备药物的传递系统。
通过将药物包裹在微胶囊中,可以延长药物的释放时间,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此外,微胶囊化技术还可以用于改善药物的溶解性、稳定性和靶向性,增强药物的疗效。
3.2 食品添加剂微胶囊化技术可以用于制备食品添加剂。
通过将食品添加剂包裹在微胶囊中,可以改善其溶解性和稳定性,延缓释放,并且便于携带和使用。
微胶囊化的食品添加剂可以应用于各种食品中,如饮料、糖果、乳制品等,提供丰富的口感和功能。
3.3 化妆品微胶囊化技术在化妆品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将活性成分包裹在微胶囊中,可以实现化妆品的持久稳定和渗透效果。
微胶囊化的化妆品可以改善肌肤的保湿性、抗氧化性和抗衰老效果,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3.4 农业领域微胶囊化技术在农业领域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通过将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包裹在微胶囊中,可以实现精确投放和控释效果,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环境污染,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日用化学品中的应用
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日用化学品中的应用摘要:通过对物质进行微胶囊化可以实现许多目的:改善被包囊物质的物理性质、提高物质的稳定性、使物质免受环境的影响;改善被包囊物质的反应活性、耐久性、压敏性、热敏性和光敏性,屏蔽气味、降低物质毒性;将不相容的化合物隔离等。
随着微胶囊技术的发展及日用化学品特殊的要求,微胶囊技术在日用化学品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受关注。
关键词:微胶囊;日用化学品;制备;应用微胶囊是指一种具有聚合物壁壳的微型容器或包装物,它能包封和保护其囊芯内的固体或液体微滴。
被包裹在微胶囊内部的物质称为芯材,其大小一般为微米或者毫米级。
包裹在微胶囊外部的材料被称为壁材。
微胶囊技术是一种微包装技术,是用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成膜材料把分散的固体、液体或气体包覆而形成微小粒子的方法。
一、微胶囊的特性及其制备方法1.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通常根据性质、囊壁形成的机制和成囊的条件分为物理法、物理化学法、化学法等3大类,报道的制备方法已超过200种,其中以凝聚法、界面聚合法、原位聚合法应用最广。
化学法制备微胶囊化学法的优点是可以有效地包覆疏水性物质或疏水性大单体,且原料多样,可以制备不同类型的微胶囊,主要包括细乳液聚合、悬浮聚合、原位聚合、界面聚合以及乳液聚合等。
(1)界面聚合法。
是两种以上的不相容壳材料单体分别溶解在不相容的两相中,芯材料在溶有壳材料单体的连续相中分散或乳化,在芯材料的表面两种单体聚合反应形成微胶囊。
界面聚合法比较适合包囊液体,因为反应物从固相进入聚合反应区比液相难。
界面聚合反应制备微胶囊的过程包括:1)通过适宜的乳化剂形成油包水乳液或水包油乳液,即将水溶性反应物的水溶液或油溶性反应物的油溶液分散进入有机相或水相;2)在油包水乳液中加入非水溶性反应物,或在水包油乳液中加水溶性反应物以引发聚合,在液滴表面形成聚合物膜;3)将含水微胶囊或含油微胶囊从油相或水相中分离。
(2)原位聚合法。
原位聚合法和界面聚合法密切相关。
制药工程中的药物微胶囊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
制药工程中的药物微胶囊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1. 简介药物微胶囊是一种具有特定结构的药物载体,可以将药物包裹在微胶囊的内部,起到保护、控释和增强药效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制药工程中的药物微胶囊制备技术及其在药物领域的应用研究。
2. 药物微胶囊的制备技术2.1 喷雾干燥法喷雾干燥法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微胶囊制备技术。
首先,将药物溶液或悬浮液通过喷雾头均匀喷洒在加热干燥室中,形成微小颗粒;然后,利用热空气对颗粒进行干燥,形成微胶囊结构。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等优点,适用于制备多种类型的药物微胶囊。
2.2 聚合法聚合法是一种通过高分子聚合反应制备药物微胶囊的技术。
常用的聚合方法包括乳液聚合法、溶液聚合法和磁珠交联聚合法等。
其中,乳液聚合法是一种将药物和聚合物溶解在乳液中,通过添加交联剂引发聚合反应,形成药物微胶囊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胶囊形态规整、药物包封率高等优点,适用于制备高负荷药物微胶囊。
2.3 直接沉淀法直接沉淀法是一种将药物与胶凝剂一起加入溶液中,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使药物与胶凝剂发生沉淀反应,形成药物微胶囊的技术。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可控性强等优点,适用于制备药物释放速率可调的微胶囊。
3. 药物微胶囊的应用研究3.1 控释药物输送系统药物微胶囊可以作为控释药物输送系统的载体,将药物包裹在微胶囊中,通过控制微胶囊的释放速率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
这种控释系统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并具有更好的疗效。
3.2 靶向治疗药物微胶囊可以通过改变微胶囊的表面性质,使其具有特异性的识别和结合能力,实现对靶点的选择性诱导。
例如,将靶向配体修饰在药物微胶囊表面,使其能够选择性地与肿瘤细胞结合,实现对肿瘤靶点的治疗作用。
3.3 后期制剂工艺改进药物微胶囊在制药工程中的应用也推动了后期制剂工艺的改进。
药物微胶囊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溶解度,降低药物的挥发性和刺激性,从而改善药物的质量和口感,提高患者的用药体验。
微胶囊技术
微胶囊技术微胶囊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它通过制备微小的胶囊来封装和传递药物、食品、化妆品等物质。
这项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创新。
本文旨在介绍微胶囊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微胶囊技术的原理微胶囊技术是在微米尺度下制备胶囊,通过材料的包覆和包裹来封装物质。
它可以使用多种材料,例如聚合物、脂肪、蛋白质等,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制备胶囊。
微胶囊技术的制备过程包括胶囊材料的选择、材料的包覆和固化,最终形成具有稳定结构的微胶囊。
二、微胶囊技术的应用1. 药物封装和控释微胶囊技术在药物传递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微胶囊技术,药物可以被封装进胶囊中,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传递效率。
在控释方面,微胶囊可以实现药物的定时、定量释放,使药物在体内保持稳定的浓度,减少治疗过程中的药物副作用。
2. 食品添加剂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通过微胶囊技术,食品添加剂可以被封装在胶囊中,以提高稳定性和保存期限。
例如,香精、色素、维生素等可以通过微胶囊技术进行封装,使其在食品中的使用更加方便和稳定。
3. 化妆品微胶囊技术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通过微胶囊技术,化妆品中的活性成分可以被封装进胶囊中,保护这些成分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提高其传递效果。
例如,抗氧化剂、美白成分、保湿剂等可以通过微胶囊技术进行封装,使其在化妆品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4. 其他领域除了上述应用,微胶囊技术在其他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农业领域,微胶囊技术可以用于植物保护剂的封装和控释,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在纺织工业中,微胶囊技术可以用于纺织品的功能改良,如防水、防尘等。
此外,微胶囊技术还可以用于传感器、能源储存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三、微胶囊技术的发展方向1. 制备工艺的改进微胶囊技术的制备过程需要考虑胶囊材料的选择、包覆和固化步骤,目前仍存在一些技术难题。
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是改进制备工艺,提高胶囊的制备效率和稳定性。
二氧化硅壁材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二氧化硅壁材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二氧化硅壁材微胶囊是一种由二氧化硅材料构成的微胶囊,适用于各种应用领域。
以下是二氧化硅壁材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制备方法:
1. 溶剂挥发法:将含有二氧化硅前驱体的溶液滴加到有机溶剂中,通过溶剂挥发使得二氧化硅形成微胶囊。
2. 水热法:将二氧化硅前驱体溶液加入到高温水中进行水热反应,形成二氧化硅微胶囊。
3. 模板法:使用模板材料作为二氧化硅的模板,将二氧化硅前驱体溶液浸渍到模板上,经过煅烧去除模板后形成二氧化硅微胶囊。
应用:
1. 药物缓释系统:将药物包裹在二氧化硅微胶囊中,通过控制二氧化硅的孔径和壁厚,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2. 催化剂载体:将催化剂包裹在二氧化硅微胶囊中,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和活性,增加反应效率。
3. 生物传感器:将生物传感器反应物固定在二氧化硅微胶囊表面,通过传感器与生物分子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实现生物分子的检测与分析。
4. 化妆品领域:利用二氧化硅微胶囊的多孔结构和大比表面积,可以将活性成分包裹在微胶囊中,起到渗透调理、保湿、滋养皮肤的效果。
5. 传统建筑材料改性:将二氧化硅微胶囊添加到传统建筑材料中,可以提高材料的耐久性、耐磨性和抗污染性。
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相变微胶囊是一种具有独特功能的微胶囊,其内含有相变材料,能够在特定温度范围内发生相变反应。
相变是物质从一个相态转变为另一个相态的过程,常见的相变有凝固、熔化、蒸发等。
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相变微胶囊的制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包括包裹相变材料、固化包裹层、形成微胶囊等步骤。
首先,选择合适的相变材料,常用的有蜡、水等。
然后,在相变材料表面包裹一层固化层,常用的固化层材料有聚合物、硅胶等。
最后,通过乳化、凝胶化等方法形成微胶囊结构,使相变材料包裹在固化层内。
相变微胶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方面,相变微胶囊可以用于热能储存和释放。
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可以吸收或释放大量的热能,因此可以应用于太阳能储能、热泵等领域。
另一方面,相变微胶囊还可以用于温度调节。
通过控制相变温度和相变材料的含量,可以制备具有不同相变温度的微胶囊,从而实现温度调节的功能。
此外,相变微胶囊还可以应用于药物缓释、纺织品、建筑材料等领域。
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还存在一些挑战。
一方面,相变微胶囊的制备过程复杂,需要控制好相变材料的包裹和固化层的形成,以及微胶囊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相变微胶囊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特别是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经济性方面。
综上所述,相变微胶囊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新材料,其制备及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相变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提高其制备效率和应用性能,为其在能源、环境和医药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多可能。
相变材料微胶囊的制备及应用
相变材料微胶囊的制备及应用
1 关于相变材料微胶囊
相变材料微胶囊是一种具有相变响应性能的纳米微胶囊。
它具有
微米尺度的体积及重量,以及在可见光、近红外或红外光下相变型行为。
相变材料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和一般胶囊的制备比较类似,但是要
求使用的材料和技术都要更加精密和先进,特别需要用到超声波技术。
由于超声波的作用,可以使微胶囊的材料在原理上制备出微小的球形
或椭圆形液滴,从而制备出相应的微胶囊。
相变材料微胶囊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可以作为
智能材料,用于制造具有智能属性的产品和系统;其次,可以作为能
量转化材料,利用外界信号源和能量给产品提供能量;另外,也可以
作为医疗和防护药物,利用微胶囊在靶细胞内聚集分布,从而实现精
准治疗。
总之,由于相变材料微胶囊具有相对较高的材料性能,因此用它
来制备微胶囊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可以有助于把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变材料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纺织品中的应用
相变材料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纺织品中的应用
相变材料是一种能够在特定温度范围内进行相变的材料,具有很高的潜在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相变材料微胶囊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纺织品中的应用。
相变材料微胶囊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溶剂挥发法、乳化法和共沉淀法等。
其中,溶剂挥发法是最常用的制备方法之一。
首先,选择合适的相变材料,并将其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
然后,将溶液滴入到一种无毒、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溶液中,形成微胶囊。
最后,通过挥发溶剂和固化聚合物,得到相变材料微胶囊。
相变材料微胶囊在纺织品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调温功能方面。
例如,将相变材料微胶囊加入到纺织品中,可以使纺织品具有吸热和释热的能力。
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相变材料微胶囊吸收热量,使纺织品表面温度下降,提供舒适感。
而当环境温度下降时,相变材料微胶囊释放热量,使纺织品表面温度升高,提供保暖效果。
这种调温功能的纺织品可以广泛应用于户外运动服装、床上用品和座椅材料等领域。
此外,相变材料微胶囊还可以用于纺织品的智能控制。
通过调节相变材料微胶囊的组成和包裹方式,可以实现纺织品的温度控制。
例如,在夏季炎热的环境中,纺织品可以根据人体的温度变化自动调节温度,提供舒适感。
而在冬季寒冷的环境中,纺织品可以根据室内外温度的变化自动调节温度,提供保暖效果。
总之,相变材料微胶囊的制备方法简单且成本较低,具有很大的潜力在纺织品中应用。
通过在纺织品中加入相变材料微胶囊,可以实现纺织品的调温功能和智能控制,提高人们的舒适感和生活质量。
相信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变材料微胶囊在纺织品领域的应用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组热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组热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组热管理系统中的应用1. 引言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最常用的可充电电池之一,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便携式电子设备等领域。
然而,由于其高能量密度和高充电速率,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电池组温度升高,严重影响电池性能和寿命。
为了更有效地管理电池组的温度,相变微胶囊技术应运而生。
2. 相变微胶囊的制备相变微胶囊是由微胶囊壁和相变材料组成的微米级胶囊结构,其中相变材料具有高效的相变能力,能够在温度变化的作用下从固态转变为液态,并吸收或释放大量的热能。
制备相变微胶囊的关键步骤包括相变材料的选择、胶囊壁的材料和制备方法的选择等。
常用的相变材料包括石蜡、蜡烷等,而胶囊壁材料通常选择具有良好封装性能和化学稳定性的聚合物。
3. 相变微胶囊在锂离子电池组热管理系统中的应用3.1 热传导相变微胶囊作为热传导介质,能够吸收电池组产生的热量并通过自身相变过程将其分散或储存,从而有效降低电池组温度。
在电池组过热时,相变微胶囊内部相变过程会吸收大量热量,使得温度得到控制,避免电池过热发生严重安全事故。
3.2 温度调节相变微胶囊的液囊相变温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使其在特定温度范围内发生相变。
通过控制相变温度,可以在电池组温度达到特定阈值时释放热量,从而维持电池组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运行。
3.3 余热回收电池充电和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通过相变微胶囊进行吸收,并在电池停止工作时释放出来。
这种余热回收机制可以在电池组运行结束后,将吸收的热量重新利用,提高能量效率和系统整体性能。
4. 个人观点和理解相变微胶囊作为锂离子电池组热管理系统中的一种新兴技术,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通过合理选择相变材料和制备技术,相变微胶囊可以满足不同温度和功率要求下的热管理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与其他热管理技术(如散热器、冷却剂等)相结合,以进一步提高电池组的热管理效果。
相变材料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应用
相变材料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应用相变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材料,其在特定温度下可以发生相变,从一个固态到液态或气态。
相变材料微胶囊是将相变材料封装在微小的胶囊中,以便更好地控制其应用和使用。
相变材料微胶囊的制备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利用乳化技术,将相变材料溶解在一种胶体溶液中,然后通过乳化剂的作用,将相变材料包裹在微小的胶囊中。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喷雾干燥技术,将相变材料溶解在溶剂中,然后通过喷雾干燥的过程,将相变材料形成微小的固态颗粒,再将其包裹在胶囊中。
这些制备方法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获得更好的微胶囊性能。
相变材料微胶囊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其中最常见的是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
通过将相变材料微胶囊添加到纺织品中,可以实现温度调节的功能。
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相变材料微胶囊会吸收热量并发生相变,吸收了热量的相变材料微胶囊会变成液态或气态,使纺织品表面温度降低,从而提供凉爽的感觉。
相反,当环境温度降低时,相变材料微胶囊会释放热量并发生相变,从而提供温暖的感觉。
这种温度调节的功能使得相变材料微胶囊在夏季的衣物、床上用品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除了纺织行业,相变材料微胶囊还可以在建筑、能源储存等领域得到应用。
在建筑领域,通过在建筑材料中添加相变材料微胶囊,可以实现室内温度的调节,减少能源消耗。
在能源储存领域,相变材料微胶囊可以用于储存和释放热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相变材料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变材料微胶囊的性能和应用领域将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优化。
相变材料微胶囊的研究将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和节能的生活方式,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微胶囊是一种微小的胶囊,它的尺寸通常在1微米到1毫米之间。
微胶囊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在这种材料中,被包含的物质可以在其内部保护,并且可以持续缓慢释放,因此,微胶囊有许多重要的应用。
此文为大家简单介绍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一、微胶囊的制备方法1、良好的选择机制:首先,需要确定微胶囊的应用范围,并选择最合适的材料和方法。
通常情况下,微胶囊需要有合适的尺寸、形状,以及制备成本等方面要求,因此应该确保成本和产量等成本问题。
2、稳定的胶囊制备方法:不同制备方法产生的微胶囊,其性质和外观等方面会有所不同。
例如半胶原体法、胶滴化学沉淀法、溶剂置换法和喷雾干燥法等各种制备方法,其影响微胶囊的物理结构和大小等。
因此,制备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物质的应用要求,进行选择和优化。
二、微胶囊的应用研究1、药物缓释:微胶囊制备方法的发展,使得微胶囊在药物缓释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微胶囊具有良好的缓释能力和药物稳定性,在控制药物出现的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反过来,微胶囊的制备方法也受到了药物缓释的影响,越来越多地关注应用要求,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更好地体现出微胶囊的优势。
2、二次涂层:一些微胶囊制备方法是异相结构,反应物在渗透难的分散介质对接触反应,因此涂胶和包接支架等二次涂层是重要的应用领域。
例如,在食品色素领域,采用微胶囊一次涂层-再次涂层技术,与聚合物配对制成色素胶囊,可以改善光稳定性、酸碱稳定性、温度稳定性等,并能有效防止食品中色素外泄。
3、液晶显示:液晶显示需要高水平的技术支持,微胶囊制备技术可以在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在制造显示屏时,采用微胶囊包覆技术,可以实现面板的透明与鲜艳,提高液晶显示的透过率和颜色鲜艳度。
此外,在一些敏感领域,包括生物医学、化学生物学、光子学等领域,微胶囊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总之,微胶囊是一种有用的载体,在许多领域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微胶囊制备方法和应用不断发展,未来微胶囊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微胶囊制备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
微胶囊制备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微胶囊是一种具有微小尺寸的胶囊,其外包裹着壳层,其中填充了一种或多种材料。
微胶囊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医药、农业以及化妆品等领域。
在化妆品领域,微胶囊应用广泛,它不仅可以增加化妆品的稳定性,还可以改善化妆品的性能,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本文将简要介绍微胶囊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研究。
一、微胶囊的制备方法1、物理法物理法是制备微胶囊的一种常用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物理手段实现微胶囊的制备。
最常见的物理法有电沉积法、膜法、毛细管挤压法等。
这些方法都不会产生化学反应,因此,微胶囊内填充的物质会更好地保持其稳定性。
2、化学法化学法是以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制备微胶囊的方法。
不同于物理法,化学法能够产生化学反应,因此更具有选择性,可以选择不同的反应物来制备出具有不同性能的微胶囊。
常见的化学法包括乳化法、界面聚合法等。
3、复合法复合法是一种综合了物理法和化学法的制备微胶囊的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高分子物质作为外壳,并在其表面通过化学反应将需要填充的物质包裹在内部。
复合法制备的微胶囊较为复杂,需要考虑到材料之间的互相作用以及反应条件的调控等。
二、微胶囊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研究微胶囊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增加化妆品的稳定性以及改善其性能。
以下介绍几种微胶囊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
1、水解性微胶囊水解性微胶囊是一种利用水解聚合物为材料制备的微胶囊,可以被人体所分解,因此其具有很好的生物可降解性。
在化妆品中,常用于制备保湿产品,其内部填充的保湿成分可以渐进性地释放,让肌肤长时间保持水分,达到保湿的效果。
2、高分子微胶囊高分子微胶囊是利用高分子材料制备的微胶囊,外层为高分子膜,内部填充物质。
在化妆品领域,高分子微胶囊可以用于制备缓释型化妆品,其填充的物质可以在长时间内缓慢释放,让化妆品的效果更为持久。
3、香味微胶囊香味微胶囊用于制备香气持久的化妆品,可以将香味物质封装在微胶囊中,这样香味就可以长时间地释放,让使用者更加舒适。
药物制剂中新型微胶囊的制备与应用
药物制剂中新型微胶囊的制备与应用药物制剂是将药物以不同形式制备成适合临床使用的产品,具有给药方便、稳定性好、治疗效果高等特点。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药学领域的发展,新型药物制剂不断涌现,其中新型微胶囊制剂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制剂类型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新型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一、新型微胶囊的制备方法新型微胶囊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大类。
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制备:(1)乳化法:通过搅拌或超声乳化的方式,将药物和乳化剂均匀分散在水相中,再用交联剂交联形成微胶囊。
(2)喷雾干燥法:将药物溶液或乳液通过喷雾装置喷雾成微细液滴,使其与热空气接触,干燥形成微胶囊。
(3)凝胶化法:将药物溶液与凝胶剂混合,在适当温度下形成凝胶,然后进行固化,得到微胶囊。
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制备:(1)溶剂蒸发法:将药物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加入水相溶液中,通过溶剂的挥发使药物成微胶囊。
(2)共沉淀法:将药物和壳聚糖等高分子物质溶解在共溶剂中,调节溶剂条件使药物和高分子共沉淀形成微胶囊。
(3)化学反应法:通过化学反应使药物和交联剂发生反应,形成微胶囊。
二、新型微胶囊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新型微胶囊作为一种药物载体,在药物制剂中有广泛的应用。
1. 控释制剂新型微胶囊可以调节药物的释放速率和持续时间,实现药物的缓释或延时释放。
通过改变微胶囊的材料和交联方式,可以控制药物在体内的释放速度,提高药物疗效,减少给药频率。
2. 靶向制剂新型微胶囊可以通过修饰外壳或改变胶囊的形态,使药物在体内具有靶向性。
通过靶向制剂的应用,可以提高药物在病变部位的效果,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伤。
3. 保护制剂新型微胶囊可以作为药物的保护壳,在体内保护药物不被酶解或摄取。
同时,微胶囊还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延长药物的保质期。
4. 组合制剂新型微胶囊可以制备多药联合制剂,将多种药物包裹在一个微胶囊中。
这种制剂方式可以提高药物的配伍性,减少给药次数,方便患者服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胶体与表面化学》课程期末论文论文题目:微胶囊的制备与应用班级:08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姓名: 李崴学号: 20080403B013课程老师:张萍完成日期:2011年6月27日微胶囊的制备与应用李崴20080403B013海南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海南海口(570228)摘要:综述了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应用。
重点介绍了化学法(原位聚合法、界面聚合法等)、物理化学法(复合凝聚法、复相乳液法等)、物理法(喷雾干燥法、溶剂蒸发法、静电喷雾法等)等制备微胶囊的常用方法及研究进展,分析了微胶囊的应用研究现状,并对微胶囊技术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微胶囊,制备,应用,展望0引言微胶囊技术是利用成膜材料包覆具有分散性的固体物质、液滴或气体而形成微粒的一种技术。
通常包覆膜是致密的由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制成,称为壁材(囊壁);被包覆的物质称为芯材(囊芯)。
囊芯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含固体的微胶囊形状一般与固体相同,含液体或气体的微胶囊的形状一般为球形,大小一般在2~200μm范围内。
囊壁的厚度一般在0.15~150μm,0.15μm以下囊壁也可生产。
微胶囊由于具有独特的功能特性,已应用到医药、农业、计算机、化学品、食品加工、化妆品等工业中,并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科研工作者把对微胶囊的研究目光投向纳米微胶囊[1]。
应用微胶囊技术的目的主要有3点:1)改变液体的分散状态,降低其挥发性,克服液体与周围介质材料的热力学不兼容性;2)芯材与周围介质之间或芯材颗粒之间的绝缘;3)采用扩散或者壳体破坏的方法延缓被包裹物质向介质的释放。
采用微胶囊技术制得的产品有良好的功能性质和贮存稳定性,使用方便,可以解决传统工艺所不能解决的许多问题。
1制备与研究微胶囊的制备技术涉及到物理和胶体化学、高分子化学及物理化学、材料化学、分散和干燥技术等学科领域。
通常根据性质、囊壁形成的机制和成囊的条件分为物理法、物理化学法、化学法等3大类,其中以凝聚法、界面聚合法、原位聚合法应用最为广泛。
1.1 化学法制备微胶囊化学法制备微胶囊,优点在于可以有效地包覆疏水性物质或疏水性大单体;原料多样,可以制备不同类型的微胶囊;主要包括悬浮聚合、原位聚合、界面聚合及乳液聚合等。
1.1.1原位聚合法原位聚合,是把单体和引发剂全部加入到分散相或连续相中,即单体和引发剂全部溶于囊芯的内部或外部。
由于单体在一相中是可溶的,而生成的聚合物在整个体系中是不溶的,聚合物就会沉积在芯材液滴的表面。
此方法方便快捷、产率高且可操作性较强。
李金换等[2]用一步原位沉积法制备脲醛树脂微胶囊,在酸性条件下,使用聚乙烯醇作为系统改性剂,制备粒径分布在40~500nm,表面光滑、球形度好且致密的微胶囊。
艾秋实等[3]采用原位聚合一步法制备了PUF包覆乙烯基硅油微胶囊,并采用黏度较大的乙烯基硅油为囊心,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成功制备出粒径较小、分布较均匀的微胶囊。
宋林勇等[4]利用可聚合乳化剂(12-丙烯酰氧基-9-十八烯酸,AOA),在反相乳液中进行辐射原位界面聚合,成功制备出聚苯乙烯药物胶囊,实现了在反相乳液中,原位界面聚合中空微球/胶囊。
1.1.2界面聚合法界面聚合发生在两种不同的聚合物溶液之间,即将两种活性单体分别溶解在不同的溶剂中,当一种溶液被分散在另一种溶液中时,在两种溶液的界面可发生聚合反应。
史富娟等[5]以聚乙烯醇为皮材、玫瑰香精为芯材、戊二醛为交联剂,在温度40 ℃,乳化剂0.15 g,皮材和芯材比为2:3,盐酸1 mL,戊二醛2 mL的情况下界面聚合反应3h,得到中值粒径为47.7716 μm的醇醛树脂微香囊颗粒。
高培等[6]通过界面聚合法,用戊二醛改性的三乙烯四胺与2,42甲苯二异氰酸酯反应,制备出有一定机械强度、韧性、耐水性和耐热性的含黄色电子墨水的聚脲微胶囊。
以对苯二甲酞氯与乙二胺为壁材,分散染料2BLN为囊芯,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分散染料微胶囊[7],缓释性能随着芯壁物质的量比的减小和保护胶体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乳化时间的延长和乳化剂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减小。
解决了分散染料在纺织行业中的使用难题。
1.1.3乳液聚合法安朴英等[8]采用乳液聚合法,以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超支化不饱和聚酰胺酯为壁材,染料隐色体为芯材,制备了分散性好,粒径分布窄,并具有良好的热敏性能的热敏型微胶囊。
宋倩等[9]利用乳液聚合法制备出平均粒径为278nm,单分散性较好阿维菌素微胶囊,包裹率达99.98%,载药率达37.5%。
在植物体内,该阿维菌素微胶囊比乳油具有更好的渗透性与传导性,室内杀虫活性与原药相近。
1.2 物理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又称相分离法。
是先将聚合物溶于适当的介质(水或者有机溶剂),将被包裹物分散于该介质中,然后向介质中逐步加入聚合物的非剂,使聚合物从介质中凝聚出来,沉积在被包裹颗粒表面而形成微胶囊。
主要包括干燥浴法(复相乳液法)、水相分离法( 凝聚法) 等。
1.2.1复相乳液法复相乳液法是将壁材与芯材的混合物乳化后以液滴形状分散到介质中,形成双重乳状液,随后通过加热、减压、搅拌、溶剂萃取、冷冻、干燥等手段将壁材中的溶剂去除,形成囊壁,再与介质分离得到微胶囊产品。
陈洁等[10]采用该方法研制了以乙基纤维素为壁材,以碳酸钠为芯材的微胶囊化产品。
合适的工艺设计使制得的微胶囊化碳酸钠具有较高的产率,在制面过程中缓慢的释放碳酸钠微胶囊。
马爱洁等[11]以聚乳酸为包裹载体,胰岛素为模型药物,通过复相乳液法制备出胰岛素缓释微胶囊,工艺简单,乳液稳定性好,可以负载具有生物活性的药物.1.2.2复合凝聚法复合凝聚法主要是利用两种带相反电荷的胶体水溶液混合时,改变条件使两种壁材在溶液中凝聚,从而对芯材包裹而制备微胶囊。
该方法具有制备过程简单、产率高、原料来源丰富等优点。
孙锋等[12]采用阿拉伯胶、氧化淀粉和明胶为壁材,香蕉油香精为芯材,主要研究了复相凝聚法制备香精微胶囊的工艺过程和方法;并通过响应面分析,确定了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即壁材溶液浓度为2%,pH值为4.2,芯壁比为1:2,最佳工艺条件下的包埋率可达50%。
黄彬彬等[13]以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为芯材,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了甲维盐微囊,其包封率在62%左右。
胡云峰等[14]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了避蚊胺微胶囊,实现驱避剂-避蚊胺的微胶囊化,并且微胶囊产品具有一定的缓释特性,由于设备简单,原料来源丰富,产率高,此方法制备避蚊胺微胶囊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3 物理法物理法是借助专门的设备通过机械搅拌的方式,首先将芯材和壁材混合均匀,细化造粒,最后使壁材凝聚固化在芯材表面而制备微胶囊。
根据所用设备和造粒方式的不同,可采用空气悬浮法、喷雾法、真空镀膜法及静电结合法等。
1.3.1喷雾干燥法喷雾干燥法是将芯材分散于作为微胶囊壁的粘合剂成分中,配制原液,将此原液部分输送至喷雾器顶部,在热风作用下用喷雾法烘燥而取得微胶囊。
齐连祥等[15]以酯型儿茶素为芯材,大豆色拉油为初级壁材,蛋白NP和碳水化合物CA、CB为壁材,经乳化剪切,喷雾干燥制得酯型儿茶素微胶囊。
并获得了较优的工艺参数,在此基础上得到微胶囊的包埋率为76%。
黄文哲等[16]以新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和麦芽糊精为壁材,虾青素大豆油悬浊液为芯材,制备虾青素微胶囊,能够明显减少虾青素的氧化,稳定性提高近8倍。
张焕新等[17]对银杏油进行微胶囊化处理,制备的银杏油微胶囊为黄色或淡黄色细小颗粒,水分含量2.28%,密度0.82g/cm3,溶解度98.10%,黄酮含量5.73%,包埋效果良好。
加工成的银杏油微胶囊产品在色泽、气味和组织状态等方面都较为理想,理化和微生物指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微胶囊中银杏类黄酮含量达 5.73%。
王军等[18]研究了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山葡萄籽油粉末油脂的工艺,合适工艺条件下微胶囊化效率可达77. 36%。
制取的微胶囊化山葡萄籽油粉末油脂为乳白色粉末,密度0.7312 g/cm3,含水量2.76%,溶解度94.0%,贮藏稳定性要明显优于未微胶囊化的山葡萄籽油以及添加了抗氧化剂VE的山葡萄籽油制品。
潘岳峰等[19]探索喷雾干燥法制备诺西肽微囊的最佳掩味工艺,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实验依据。
占英等[19]分别以VB1、ACE抑制肽和牛血清白蛋白为芯材,以聚丙烯酸树脂Ⅱ和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为壁材,按芯材/壁材比为1:10,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并研究芯材在模拟胃肠液中的释放性能。
分析结果表明,聚丙烯酸树脂Ⅱ微胶囊为表面光滑的圆球,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微胶囊表面有凹陷,芯材包埋率均大于98%。
聚丙烯酸树脂Ⅱ微胶囊在模拟胃液中120 min芯材累计释放率小于10%,在模拟肠液中60min则完全释放;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微胶囊在模拟胃肠液中芯材释放速率基本一致,120 min累计释放率达70%以上。
以聚丙烯酸树脂Ⅱ为壁材的微胶囊可以实现在胃肠液中可控制释放芯材。
1.3.2静电喷雾法冯琼等[21]采用微孔淀粉吸附乳酸菌,以海藻酸钠和明胶的混合体系为壁材,对其进行静电喷雾包埋,得出用6%的微孔淀粉吸附乳酸菌,活菌数最高,当芯壁材比为1:3时,包埋率为85.88%,微胶囊化乳酸菌在经人工胃液处理2h后,活菌数比未经微胶囊化的对照组高出2个数量级;经人工肠液处理40min后,乳酸菌可全部释放。
微胶囊化乳酸菌饮料在4℃冰箱储藏4 w后,其活菌数仅是在同一数量级上有少许下降,而对照组未经包埋的乳酸菌和市售乳酸菌饮料下降了约2个数量级,经微胶囊化的乳酸菌具有较好的储存稳定性。
张武杰等[22]尝试用高压静电成囊装置(静电喷雾法)来制备一种强度高、生物相容性好的海藻酸钙-羧甲基纤维素钠液芯微囊。
在初步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的方法考察了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以及氯化钙的浓度对成囊过程中微胶囊膜厚、粒径等的影响。
同时结合不同制备条件下微胶囊的成囊性,优化海藻酸钙-羧甲基纤维素钠微胶囊制备工艺。
在优化的工艺参数中海藻酸钠、氯化钙以及羧甲基纤维素钠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0,30,15 g/L。
1.3.3溶剂蒸发法溶剂蒸发法是将芯材、壁材依次分散在有机相中,然后加到与壁材不相溶的溶液中,加热使溶剂蒸发,壁材析出而成囊。
杨红等[23]通过溶剂蒸发法制备了囊壁透明的表面光滑的十六烷/PMMA的油核/聚合物壳微胶囊。
随着PMMA用量的增加,微胶囊的粒径增加,粒径分布变宽。
随着搅拌速度的增加或/和稳定剂PV A量的增大,微胶囊的粒径减小,粒径分布变窄。
2应用与研究2.1食品工业微胶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食品微胶囊化、食品添加剂微胶囊化、营养素微胶囊化以及酶的微胶囊化。
将香精香料微胶囊化[24],可在食品储存时保持香味,防止或降低香料与食品进行不必要的相互作用,阻止抗氧化或光诱导作用,延长香料的货架期并控制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