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设备电子教案
计算机网络设备教案[1]
网络连接设备导学案教学目标1、理解网卡的作用;2、理解中继器、集线器、路由器、网关、网桥和交换机的作用;3、理解调制解调器、的作用。
重点难点1、知识精讲网络设备按照其主要用途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接入设备,用于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进行连接的设备,常见的有网络接口卡、调制解调器等,第二类是网络互联设备,用于实现网络之间的互联,主要设备有中继器、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等,第三类是网络服务设备,用于提供远程网络服务的设备,如拨号访问服务器、网络打印机等。
一、网络互连的目的网络互连的目的是使不同计算机或网络上的用户能彼此通信,从而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
其主要内容是网络扩展,而网络扩展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将独立的计算机系统连成网络或接入某个外部网络以共享彼此的资源或获得某种服务➢扩展网络覆盖范围➢形成更大的网络➢提高网络的性能二、网络接入设备1.网卡计算机与网络相连的接口电路称为网卡,又称为网络适配器(,简称“”),它主要起着对网络发送数据、控制数据、接受并转换数据的功能。
网卡具备两个技术:一是网卡驱动程序;二是技术。
网卡驱动程序的作用是使网卡与网络操作系统兼容,以实现网络通信。
一般它安装在网络计算机或服务器的扩展槽中,是的接入设备,充当计算机和网络之间的物理接口。
①功能➢并行数据与串行数据的转换➢数据包的装配拆装➢网络的存取控制➢数据传输前、后的缓存➢网络信号的产生等。
计算机中常用的每一个以太网卡都有一个全球惟一的网卡地址,它是一个长度为48位的二进制数,它为计算机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物理地址。
②分类:根据带宽(传输速率)分:10M、100M、10/100M自适应和千兆位网卡。
根据总线接口类型分:、、、、与总线网卡。
根据用途分:工作站网卡、服务器网卡、笔记本网卡。
根据网络体系结构分:网卡、令环牌网卡、以太网卡。
按网络接口划分:45接口网卡、接口网卡、接口网卡、接口网卡、光纤网卡和无线网卡一般来讲,10M网卡多为总线,100M网卡几乎全是总线,而是16位总线,是32位总线,故卡比总线多、速度快且价格将趋于接近。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 教案 认识网络访问控制及地址转换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教案——认识网络:访问控制及地址转换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网络中的访问控制以及地址转换的概念和原理。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网络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和使用,以及理解网络地址转换(NAT)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
教学目标:1. 了解访问控制列表(ACL)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学会配置基本ACL并应用到网络设备上。
3. 掌握网络地址转换(NAT)的概念和分类。
4. 学会配置NAT并解决内网访问外网的问题。
5. 能够分析并解决常见的访问控制和地址转换问题。
教学内容:一、访问控制列表(ACL)概述1. ACL的概念2. ACL的类型与编号3. ACL的匹配条件4. ACL的应用位置二、ACL的配置与管理1. 基本ACL的配置步骤2. 高级ACL的配置步骤3. ACL的调度与管理4. ACL的调试与监控三、网络地址转换(NAT)1. NAT的概念与作用2. NAT的类型与工作原理3. NAT的配置方法4. NAT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四、NAT的高级应用1. PAT(端口地址转换)2. NAT Overload3. 负向NAT4. NAT与其他网络技术(如VPN、防火墙)的结合应用五、案例分析与实战演练1. 案例一:企业内网访问外网资源的安全控制2. 案例二:NAT解决内网设备访问外网问题3. 案例三:复杂网络环境下的NAT配置与应用4. 案例四:ACL与NAT在实际网络中的综合应用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PPT、教材等辅助材料,系统讲解访问控制和地址转换的相关知识。
2. 实操演示:现场演示ACL和NAT的配置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际操作。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4. 互动问答: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关于访问控制和地址转换的疑问。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访问控制和地址转换的理解程度。
计算机网络电子教案
第二单元设计与构建办公网络任务一需求分析与网络设计一、提出任务1、提出任务本任务要求分析客户对网络的需求,并且根据客户的需求对网络进行规划与设计。
2、解决问题通过本任务的学习,学会需求分析和网络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要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客户的需求一般包括哪些(2)掌握怎么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分析(3)掌握网络规划和设计的方法2、能力目标掌握与客户沟通的技巧,详细了解客户对网络功能的各种要求。
3、情感目标通过实践,具有初步需求分析和网络设计的能力。
三、教学分析与准备1、教学重点(1)了解客户需求的内容(2)了解客户对网络功能的要求(3)利用示意图或图表将用户的需求呈现出来,总结网络工程所需设备和连接方法。
(4)网络规划与设计2、教学难点详细分析客户需求,并帮助用户透过现象扩展需求3、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学习和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4、课时安排2课时5、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或网络实验室五、拓展练习1.某学校要组建一个56台计算机的学生机房,试着对学校即将建设的学生机房进行需求分析。
2.如果这个计算机机房长12M,宽为6M,机柜放在机房一端的中心位置,估算该机房所需要的双绞线的数量。
3.如果一个办公区域有45台计算机和2台服务器,估算该区域需要多少信息插座,多少个水晶头。
水晶头按实际数量的1.1比例计算。
任务二绘制拓扑图一、提出任务1、提出任务在本任务中要能够熟练应用Microsoft Office Visio 2003软件绘制网络工程方案的拓扑图。
2、解决问题通过本任务的学习,学会绘制拓扑图的基本方法和要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Microsoft Office Visio 2003的使用方法(2)能够应用Microsoft Office Visio 2003绘制拓扑图2、能力目标掌握应用Microsoft Office Visio 2003软件绘制网络工程方案的拓扑图,提高动手能力,加深网络拓扑结构的理解3、情感目标通过参加科学探究活动,具有简单应用Microsoft Office Visio 2003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电子教案
计算机网络电子教案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解释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讨论计算机网络的未来发展趋势1.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结构解释计算机网络的组成部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结构讨论计算机网络的层次模型和协议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应用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方法讨论局域网、广域网和城域网的区别介绍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应用领域第二章:网络拓扑结构2.1 网络拓扑结构的基本概念解释网络拓扑结构的概念介绍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类型讨论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原则和考虑因素2.2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及其特点介绍星形拓扑、总线拓扑、环形拓扑、树形拓扑等结构分析各种拓扑结构的特点和优缺点2.3 网络拓扑结构的应用实例分析实际网络中的拓扑结构应用实例讨论网络拓扑结构对网络性能的影响第三章:数据通信基础3.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解释数据通信的概念介绍数据通信的传输方式和传输媒体讨论数据通信的传输速率和技术指标3.2 数据编码和传输技术介绍数据编码的基本方法讨论数字传输和模拟传输的差异和转换方法3.3 数据传输控制和错误检测与纠正解释数据传输控制的概念和作用介绍常见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讨论错误检测与纠正技术及其应用第四章:网络层与互联网协议4.1 网络层的基本概念和功能解释网络层的概念和作用介绍网络层的主要功能和任务4.2 互联网协议和路由算法介绍互联网协议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讨论路由算法的设计原则和应用实例4.3 网络层协议实例:IP协议和TCP协议解释IP协议的作用和结构介绍TCP协议的基本概念和功能第五章:应用层协议和网络应用5.1 应用层的基本概念和功能解释应用层的概念和作用介绍应用层的主要功能和任务5.2 常见的应用层协议及其功能介绍、FTP、SMTP等常见应用层协议分析各种协议的特点和应用场景5.3 网络应用的发展趋势和挑战讨论网络应用的发展趋势分析网络应用所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第六章:网络设备与网络介质6.1 网络设备的基本概念和功能解释网络设备的概念和分类介绍交换机、路由器、网关等设备的功能和作用6.2 网络介质的基本概念和类型解释网络介质的概念和分类介绍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电波等介质的特点和应用6.3 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讨论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和管理工具分析网络设备配置和管理的重要性和挑战第七章:网络安全原理与技术7.1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目标解释网络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介绍网络安全的常见目标和威胁7.2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解释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讨论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原则和配置方法7.3 加密技术和数字签名介绍加密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解释数字签名的作用和应用场景第八章: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8.1 无线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类型解释无线网络的概念和分类介绍Wi-Fi、蓝牙、NFC等无线技术的特点和应用8.2 移动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技术解释移动计算的概念和重要性介绍移动计算的关键技术和挑战8.3 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解释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和特点讨论物联网的应用场景和发展趋势第九章:网络管理原理与工具9.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目标解释网络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介绍网络管理的常见目标和任务9.2 网络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模型解释网络管理的原理和模型介绍网络管理的标准化组织和协议9.3 网络管理工具和软件介绍网络管理工具和软件的分类和功能分析网络管理工具和软件的选择和使用方法第十章:计算机网络发展趋势与未来10.1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历史回顾回顾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历史和重要里程碑分析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重要因素和驱动力10.2 当前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讨论当前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和热点技术分析计算机网络发展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10.3 计算机网络未来的挑战与机遇讨论计算机网络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探讨计算机网络未来发展的机遇和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补充说明:计算机网络是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经历了从简单的局域网到复杂的互联网的演变。
教案(网络连接设备)
教案(网络连接设备)一、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连接设备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不同类型的网络连接设备的名称和功能。
3. 学会正确使用网络连接设备进行网络搭建和维护。
二、教学内容:1. 网络连接设备的概述网络连接设备的定义网络连接设备的作用2. 常见网络连接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网关防火墙无线接入点3. 网络连接设备的安装与配置交换机的安装与配置路由器的安装与配置网关的安装与配置防火墙的安装与配置无线接入点的安装与配置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网络连接设备的基本概念、作用和功能。
2. 演示法:展示不同类型的网络连接设备,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网络连接设备,进行网络搭建和维护。
四、教学准备:1. 网络连接设备实物:交换机、路由器、网关、防火墙、无线接入点等。
2. 网络搭建工具:网线、水晶头、剥线钳等。
3. 教学PPT或教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网络连接设备的概念和作用。
2. 新课讲解:讲解不同类型的网络连接设备及其功能。
3. 演示操作:展示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连接设备的实际操作过程。
4.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网络连接设备的操作实践,如搭建简单的局域网。
5. 总结与答疑: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网络连接设备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如有需要,可以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教案(网络连接设备)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网络连接设备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实操测试: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网络连接设备时的技能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内的合作与沟通,以及对网络连接设备知识的应用。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网络连接设备及其功能。
2. 绘制一个简单的网络连接设备拓扑图,并标注各设备的作用。
八、拓展学习:1. 深入了解网络连接设备的高级功能,如VLAN、路由协议等。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 教案
理解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任务实施
1、开放最短路由优先协议(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OSPF是一类内部网关协议IGP,用于属于单个自治体系的路由器之间的路由选择,它通过收集和传递自治系统(AS)的链路状态来动态发现并传播路由。
2、作为一种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OSPF将链路状态广播数据包LSA(Link State Advertisement)传送给在某一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这样所有路由器都掌握了路由域内的链路状况,每个路由器都有统一的链路状态数据库,路由器根据这个数据库计算网络拓扑结构。这一点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不同。运行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路由器是将部分或全部的路由表传递给与其相邻的路由器。
学情分析
本教案针对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学生学历层次属于高三毕业。开设本课程之前,已学过计算机网络基础,局域网和广域网组建等课程,有一定计算机及网络方面的基础知识。本章概念性内容比较多,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各知识点的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步入本门课程的学习之旅。
教学总结
通过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勤于动脑、主动探究的能力。
通过OSPF技术的优点,更适合大型网络。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网络环境下采用更为合适的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设备教案
计算机网络设备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设备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使学生掌握常见计算机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3、培养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网络设备,并进行简单的网络搭建和配置。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常见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网卡等)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网络设备的选型和配置要点。
2、难点理解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及在网络中的作用差异。
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和参数设置。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设备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功能。
2、演示法:通过实际演示网络设备的操作和配置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工作方式。
3、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实验,亲自动手搭建简单的网络并配置设备。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约 10 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网络连接的实现方式,如“当我们在家中通过 WiFi 上网时,数据是如何传输的?”,从而引出计算机网络设备的主题。
2、知识讲解(约 30 分钟)介绍计算机网络设备的分类,包括网络接口卡(网卡)、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
详细讲解网卡的作用,它是计算机与网络之间的接口,负责将计算机中的数据转换为网络信号发送出去,并接收来自网络的信号。
解释集线器的工作原理,它是一种简单的网络连接设备,将多个设备连接在一起,但所有端口共享带宽,容易产生冲突。
重点阐述交换机的工作方式,它根据 MAC 地址转发数据,每个端口都有独立的带宽,提高了网络传输效率。
讲解路由器的功能,它能够连接不同的网络,根据 IP 地址进行数据转发,并实现网络地址转换(NAT)等功能。
简要介绍防火墙的作用,它用于保护网络安全,防止非法访问和攻击。
3、演示操作(约 20 分钟)展示常见网络设备的实物,介绍其外观和接口。
现场连接简单的网络,通过配置交换机和路由器,让学生观察网络的连通性变化。
4、小组实验(约 40 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搭建一个包含计算机、交换机和路由器的简单网络,并进行基本的配置,如设置 IP 地址、子网掩码等。
网络设备 教案
网络设备教案教案标题:网络设备教案目标:1. 了解网络设备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 掌握常见的网络设备类型及其特点。
3. 能够正确使用和配置网络设备。
教学重点:1. 网络设备的分类和功能。
2. 常见网络设备的特点和用途。
3. 网络设备的正确使用和配置。
教学难点:1. 网络设备的配置和故障排除。
2. 网络设备的选购和升级。
教学准备:1. 计算机和网络设备。
2. 多媒体投影设备。
3. 相关教学资料和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投影设备展示一张网络设备的图片,并提问学生是否了解这是什么设备。
2. 引导学生思考网络设备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网络设备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如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
2. 分类介绍常见的网络设备,包括局域网设备和广域网设备。
3. 详细解释每种设备的特点和用途。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并确定需要使用的网络设备类型。
2. 让学生讨论如何正确配置网络设备,以满足特定需求。
四、操作实践(3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网络设备的配置实践,包括连接设备、设置IP地址等。
2. 引导学生观察网络设备的状态指示灯,判断是否配置成功。
五、故障排除(15分钟)1. 提供一些常见的网络故障场景,让学生分析原因并进行排除。
2. 教授一些常用的故障排除方法和工具。
六、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网络设备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 引导学生思考网络设备的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网络设备运维中心或企业,了解真实的网络设备应用场景。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网络设备的最新技术和发展动态。
教学评估:1. 学生实际操作网络设备的配置情况和效果。
2. 学生对网络设备分类和功能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网络设备故障排除方法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网络设备的基本概念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正确使用和配置网络设备。
计算机网络设备教案
计算机网络设备教案计算机网络设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计算机网络设备的概念及其作用。
2、掌握常见的计算机网络设备及其功能。
3、了解计算机网络设备的选购原则和方法。
4、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计算机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维护方法。
二、教学内容1、计算机网络设备概述2、常见的计算机网络设备及其功能3、计算机网络设备的选购原则和方法4、计算机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维护方法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常见的计算机网络设备及其功能,掌握计算机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维护方法。
2、难点:理解计算机网络设备的概念及其作用,掌握计算机网络设备的选购原则和方法。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设备的概念及其作用。
2、演示法:通过演示让学生了解常见的计算机网络设备及其功能。
3、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维护方法。
五、教学步骤1、复习已学知识:复习计算机网络的有关概念。
2、导入新课:介绍计算机网络设备的作用和重要性,引出本课教学内容。
3、讲解新课:按照教学目标和内容依次讲解。
4、演示实验: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了解常见的计算机网络设备及其功能。
5、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机网络设备的选购原则和方法。
6、实际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维护方法。
7、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教学内容。
8、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课堂提问:针对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设备的理解进行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2、分组讨论: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3、作业检查: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维护方法的掌握情况。
4、小测试:进行一个小测试,考察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设备的功能和选购原则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准备1、演示实验设备:例如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网络设备。
2、教学PPT:制作精美的PPT,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的相关知识。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电子教案项目一任务1IE浏览器的使用
开始—.>Internet Explorer
双击桌面上Internet Explorer的快捷方式图标
2、认识浏览器界面(用控屏软件给学生演示)
(1)标题栏(Title bar)——显示当前网页的名称。
(2)菜单栏(Menu bar)——包含了“文件”、“编辑”、“查看”、“收藏”、“工具”、“帮助”6个菜单项。
7、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
(1)URL
(2)IP地址
(3)域名
(4)TCP/IP协议
教师引导学生查询以上网络名词的含义,并要求每组安排学生上台完成名词解释。
三、总结(学业成果点评、任务总结)(8分钟)
(1)收集成果:IE浏览器安全设置的截图;
(2)点评各组任务实施完成情况及任务实施中常见问题;
(3)常见域名和常用应用层协议连线练习。
难点:
TCP/IP协议
化解方法:
通过教师讲解、演示TCP/IP协议层次体系结构,学生通过练习学习常用的应用层协议。
学情分析
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同学第一次接触计算机网络,对网络服务概念没有统一的认识,必须从基础学起,任务实施过程中可以小组合作互助完成。
教学资源
教学设备
能上网的计算机、控屏软件、IE浏览器、其他软件、展示板、白纸、白板笔等。
4、对IE浏览器进行设置(教师演示,学生练习)
(1)设置IE浏览器的默认主页
(2)IE浏览器的历史记录和文件管理
5、站点的收藏和保存(教师演示,学生练习)
(1)将正在浏览的网页添加至收藏夹
(2)保存正在浏览的网页
(3)保存网页中的图片
6、其他浏览器的介绍其他常来自浏览器还有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搜狗浏览器等,这几种常用的浏览器的使用方法和IE浏览器基本类似。
《网络设备综合实训》 项目1 网络设备的远程管理与维护 教案
教学实施(次页)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点用时
一明确工作任务项目背景
作为一名网络设备维护人员,经常要对网络设备进行配
置,而每次去网络设备所在地是不现实的,所以在部署网络
设备前要完成网络设备的远程管理配置。
在新接手一台已经调试好的网络设备时,需要将网络设
备的配置文件等进行备份,以便设备出现问题时可以进行还
原解救。
项目要求
1.搭建网络设备管理与维护的网络拓扑
阅读项目背景,了
解岗位工作任务;阅读
项目要求,明确工作任
务。
根据在eENSP软
件中搭建拓扑。
要求学生阅读项
目背景和项目要求,对
项目背景和项目要求
做必要说明。
巡视课堂,督促学
生搭建网络拓扑。
对需
要帮助的同学给予帮
助。
明确工作任
务要点
1学时。
网络设备电子教案
网络设备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网络设备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常见网络设备的功能和配置方法。
3. 培养学生对网络设备的维护和故障排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网络设备概述网络设备的定义网络设备的作用常见网络设备分类2. 交换机交换机的作用交换机的类型交换机的配置方法3. 路由器路由器的作用路由器的类型路由器的配置方法4. 防火墙防火墙的作用防火墙的类型防火墙的配置方法5. 无线接入点无线接入点的作用无线接入点的配置方法无线接入点的维护和故障排除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网络设备的基本概念、功能和配置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网络设备的作用。
3. 操作演示法:演示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维护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确保教室具备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2. 网络设备:准备一定数量的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无线接入点等设备。
3. 教学资料:准备相关教案、PPT、案例分析等教学资料。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操作能力:检查学生对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维护操作,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了解学生对网络设备应用的理解程度。
4.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网络设备的题目,测试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
六、教学实施1. 授课计划:按照教案内容,安排合适的授课时间和进度。
2. 课堂讲解:结合PPT和实物设备,讲解网络设备的基本概念、功能和配置方法。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网络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4. 操作演示:现场演示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维护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七、教学反思1. 课堂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案(网络连接设备)
教案(网络连接设备)第一章:网络基础知识1.1 网络的定义解释网络的概念,它是计算机和其他设备之间连接的一种方式。
1.2 网络的类型介绍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城域网(MAN)的区别和特点。
第二章:调制解调器2.1 调制解调器的作用解释调制解调器在网络连接中的功能,它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通过电话线传输。
2.2 调制解调器的安装和配置演示如何安装和配置调制解调器,包括连接到计算机和电话线。
第三章:路由器3.1 路由器的作用解释路由器在网络连接中的功能,它是将数据包从源地址传输到目标地址的设备。
3.2 路由器的安装和配置演示如何安装和配置路由器,包括连接到调制解调器和设置网络参数。
第四章:交换机4.1 交换机的作用解释交换机在网络连接中的功能,它是用于连接多个设备的网络设备,能够过滤和转发数据包。
4.2 交换机的安装和配置演示如何安装和配置交换机,包括连接设备和管理网络。
第五章:无线网络连接设备5.1 无线接入点的作用解释无线接入点在网络连接中的功能,它是一种无线网络设备,用于将无线信号转换为有线信号。
5.2 无线接入点的安装和配置演示如何安装和配置无线接入点,包括连接到路由器和设置无线网络参数。
第六章:网络线缆和连接器6.1 网络线缆的类型介绍双绞线(Twisted Pr)、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光纤(Fiber Optic)等线缆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6.2 连接器的类型和安装讲解RJ-45连接器、BNC连接器、光纤连接器等的作用和如何正确安装。
第七章:网络接口卡(NIC)7.1 NIC的作用解释网络接口卡在计算机网络连接中的重要性,它负责将计算机的数字信号转换为可以在网络输的信号。
7.2 NIC的安装和配置演示如何在计算机上安装NIC,并进行基本的配置,如设置MAC地址。
第八章:网络监控设备8.1 网络监控设备的作用介绍网络监控设备如网络分析仪、网络流量监控器等,它们用于监测和分析网络性能。
网络设备全书教案教学设计
网络设备全书教案教学设计XX学校课时计划XX学校课时计划科目网络设备班级XXX 第 2周星期二第3、4节 2022 年2月26日教学过程1、认识网络2、我们学习内容(搭建网络、管理、维护网络)3、上课形式、注意事项(二)新课1、认识网卡二、教学过程【任务描述】小明刚从电脑网卡坏了,刚才电脑城买了新的网卡回来,现在把它安装到电脑了主机上,并使用该网卡,网卡实物如图1-2-1所示。
【所需设备】1个网卡,1台计算机。
【任务实现】步骤1:首先关闭主机电源,将网卡插在主板的PCI插槽中,插好后并用螺钉固定,网卡插槽如图1-2-2所示。
步骤2:安装网卡驱动程序。
(1)启动计算机,进入Windows系统,系统会自动侦测到新硬件(如果系统无法自动侦测到新硬件,可以利用“控制面板”/“添加新硬件”安装),即进入硬件安装向导,开始搜索驱动程序。
(2)选择“指定一个位置”,指定网卡驱动程序所在的路径,选定后点击“确定”按钮。
(3)等待系统拷贝所需文件,安装完驱程后重启电脑。
(4)重新启动后,右击“我的电脑”,选择“管理”菜单项,如图1-2-3所示。
步骤3:在系统中查看操作系统已识别的网卡。
(1)在“计算机管理”窗口中,单击“设备管理器”,展开设备列表,如图1-2-4所示。
XX学校课时计划教学过程3、网卡使用4、CMD,ipconfig /all指令二、教学过程步骤1:点击“开始\控制面板\网络连接\本地连接”选项,打开本地连接的设置窗口,如图1-3-2所示。
图1-3-2 本地连接属性步骤2:设置IP地址、网关、DNS,如图1-3-3所示。
图1-3-3 设置IP、掩码、网关步骤3:点击“高级”,则可以给网卡设置多个IP地址,如图1-3-4所示。
图1-3-4 添加多一个IP步骤4:使用ping命令检测网络连通性。
单击“开始”→“运行”,接着在如下输入框中输入“cmd”,如图1-3-5所示。
图1-3-5 cmd命令步骤5:在弹出的界面输入ping 网关/IP,则可以检测你的主机到网关的链路是否通/与某个主机是否相通;出现以下如图1-3-6所示的ping的结果则表示网络连通。
网络搭建教案3篇
网络搭建教案
网络搭建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网络搭建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 熟悉网络搭建的硬件设备和软件配置;
3. 掌握常用网络搭建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4. 能够独立完成小型网络的搭建和维护。
二、教学内容:
网络搭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网络硬件设备和软件配置、网络搭建的步骤与技巧、网络运维和安全管理。
三、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案例演练、实验操作。
四、教学过程:
1. 网络搭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讲解网络的概念、网络的分类、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的协议体系,介绍网络的基本原理和网络通信的工作过程。
2. 网络硬件设备和软件配置:
介绍网络硬件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网卡等的作用和配置方法,讲解网络软件如操作系统、网站服务器、邮件服务器、数据库等的安装和设置。
3. 网络搭建的步骤与技巧:
详细介绍网络搭建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包括网络规划、设备安装、软件配置、网络测试等内容,讲解网络搭建过程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4. 网络运维和安全管理:
介绍网络运维和安全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网络故障处理、备份和恢复、安全策略制定等内容,讲解网络运维和安全管理的特点和要求。
五、教学评估和考核:
通过课堂测试和实验操作考核学生的理论掌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建议:
网络搭建是IT行业中非常重要的技术,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和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同时,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和案例演练,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传输介质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传输介质的评价因素;2. 掌握同轴电缆的结构、主要特性及性能指标;3. 掌握双绞线的结构、主要特性及性能指标。
教学重点同轴电缆与双绞线的主要性能指标教学难点传输介质的选择教学课时讲授2课时教学设想传输介质我们平时见的最多的是同轴电缆,在有线电视非常普及的今天,没见过同轴电缆的人可能非常少,在教学中可以从同轴电缆入手进行教学。
网络使用的传输介质除了无线介质不可见外,其他的都还能见到,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准备一些传输介质的实物,以方便学生的认知,更好地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一、引入传输介质是信息传输的物理通道,提供可靠的物理通道是信息能够正确、快速传递的前提。
在网络设计时,必须决定使用什么传输介质,传输介质选择的不同,网络整体性能上会有很大的差异。
传输介质的选择必须根据设计要求将连网需求与介质特性进行匹配,通常需要考虑的性能指标主要有:传输速率、成本、抗噪性、可扩展性以及连接性等五个方面。
本次课我们学习传输介质中最常见的同轴电缆和双绞线的一些知识。
二、新授课网络传输介质(板书)1.介质特性与性能指标(板书)⑴介质特性(板书)✓物理特性对传输介质物理结构的描述。
✓传输特性传输介质允许传送的信号类型(数字或模拟信号),以及调制技术、传输容量与传输频率范围。
✓连通特性允许点到点或多点连接。
✓地理范围传输介质最大传输距离。
✓抗干扰性传输介质防止噪声与电磁干扰对传输数据的影响的能力。
✓相对价格元器件、安装与网络维护的费用。
⑵性能指标(板书)✓传输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介质能传输的数据量,以Mbps进行度量。
✓成本:主要包括介质的购买成本、安装成本、维护和升级成本。
✓可扩展性:是指网络介质允许的3种物理规格:最大段长度、段最大节点数、网络最大长度。
✓连接性:介质与网络设备的连接特性。
✓抗噪性:传输介质对噪声的屏蔽成度。
2. 同轴电缆(板书)⑴同轴电缆的结构(板书)同轴电缆由两个导体组成,是一个网状空心圆柱导体围裹着一个实心导体的结构,内部导体可以是实心导线,也可以是多股的绞合线,运载着组成数据的电子信号;外部导体可以是单股线,也可以是编制的网状线,多数是编制的网状线,起着吸收外界电子干扰信号,保护缆线传输的数据,并将缆线所传输的电子信号屏蔽起来,防止对外界产生电子干扰的作用。
内部导体用固体绝缘材料固定,固体绝缘材料将导体与屏蔽物隔开。
(教师出示同轴电缆的实物,并结合实物讲解同轴电缆的结构及各个部分的作用)⑵ 同轴电缆的规格(板书)规格阻抗 适用网络RG-58A/U 细缆 50Ω 10Base2以太网RG-58C/U 细缆 50Ω RG-58A/U 的军用版本 RG-8粗缆 50Ω 10Base5以太网 RG-11粗缆 50Ω 10Base5以太网 RG-59 75Ω 有线电视网RG-62A/U93ΩARCnet 和IBM3270终端⑶ 同轴电缆的类型同轴电缆可以分为粗缆和细缆两种。
(板书) ⑷ 同轴电缆的主要特性(板书) ✓ 物理特性✓ 传输特性:同轴电缆根据其带宽的不同,可以分为基带同轴电缆和宽带同轴电缆。
✓ 连通性✓ 地理范围:可达几十公里 ✓ 干扰性:较强 ✓ 价格⑸ 性能指标(板书)传输速率:理论值为10Mbps 。
成本:因芯径的变化有差异。
可扩展性:粗缆最大段长度为500m ,每段最多可以容纳100个节点,网络最大长度大约为2500m ;而细缆最大段长度约为200m ,每段最多可以容纳30个节点,网络最大长度大约为925m 。
连接性:细缆使用BNC 、T 型连接器将电缆与网络设备相连,并且需要在网络总线两端各安装一个20欧姆的终结器以吸收反射电波;粗缆与网络设备的连接需要收发器。
抗噪性:良好。
3.双绞线(板书)⑴ 双绞线的结构(板书)双绞线电缆由绝缘的彩色铜线对组成,每根铜线的直径在0.4mm ~0.8mm ,两根铜线互铜相缠绕在一起。
将两根铜线缠绕在一起有助于减少噪声影响。
在一对电线中,每英寸的缠绕越多,对所有形式的噪声的抗噪性就越好,但缠绕率高也将导致信号的更大的衰减。
(教师出示双绞线实物,结合实物讲解双绞线的结构)⑵非屏蔽双绞线(板书)剖面图分类:1~6类线的分类。
性能指标:✓传输速率:双绞线的传输速率≤100Mbps。
✓成本:成本很低✓可扩展性:最大网段长度为100m,每个逻辑段最多能容纳1024个节点,整个网络的最大长度与所使用的网络传输方法有关。
✓连接性:使用的是RJ-45连接器作为双绞线与网络设备的连接接口。
✓抗噪性:非屏蔽双绞线最大的弱点就是抗干扰性差。
⑶屏蔽双绞线(板书)剖面图分类:没有相关的国际规定。
性能指标:✓传输速率:屏蔽双绞线的传输速率≥100Mbps,可以高达500Mbps。
✓成本:成本不高✓可扩展性:最大网段长度为几百米以内。
✓连接性:使用的是RJ-45连接器作为双绞线与网络设备的连接接口,但需要提供屏蔽地,安装比较复杂。
✓抗噪性:屏蔽双绞线抗干扰性要强于非屏蔽双绞线。
4.常用术语的含义(板书)“10Base-T”的名称命名分为三个部分,数字“10”表示带宽,单位为Mbps,10表示10Mbps,若为100则表示100Mbps;“Base”指带宽使用方式,Base指基带传输,Board指宽带传输;“T”指传输距离,作为专用符号,若为2表示最大传输距离200m,T表示介质为双绞线,物理星形拓扑,传输距离为100m,若为F则表示光纤网络。
三、课堂练习1. 主要从几个方面来对传输介质进行评价2. 同轴电缆的结构是怎样的?3. 屏蔽双绞线与非屏蔽双绞线的主要区别是什么?4. 10Base-T中的T是什么含义?四、课堂总结(学生与老师共同完成)1. 传输介质的介质特性与性能指标2. 同轴电缆3. 双绞线五、作业本章练习2⑴⑵⑶⑷⑸、3⑴⑵⑶⑷六、教后记网络传输介质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纤通讯技术,掌握光缆的主要特性及性能指标;2. 掌握光纤的分类及其区别;3. 掌握无线传输介质的通信情况;4. 理解各种传输介质性能上的差异。
教学重点光缆的主要性能指标教学难点无线传输教学课时讲授2课时教学设想传输介质我们平时见的最多的是同轴电缆和双绞线,光缆对于学生来说似乎非常陌生,对什么是光缆似乎也有一些不懂,学生有这样的想法是正常的,毕竟平时没有接触过。
在这里需要教师对其引导,其实光缆并不神秘,最普通的光缆就是我们平时所见的玻璃丝,就是不少的小朋友安装在手电筒前面的玻璃丝,在晚间随着手的摆动会变色的玻璃丝,有了这样一个感性的认识,学生对光缆的陌生感就没有了,方便我们的教学。
教学过程一、引入同轴电缆和双绞线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是能经常见到的,网络传输的另一种非常重要的传输介质—光缆,我们日常生活中似乎见不到,光缆到底是由什么东西制作而成的呢?我们真的没有见过吗?(此时可以出示带有玻璃丝的电筒并进行传输光的演示),问学生是什么?玻璃丝,这就是最差的光缆。
二、新授课网络传输介质二(板书)1.光缆(板书)光纤电缆简称光缆,主要由石英、多组分玻璃纤维、塑料等制作而成。
⑴光纤的分类(板书)根据光线在光缆中的传输方式,可以将光纤分为两类: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
单模光纤:如果光纤导芯的直径小到只有一个光的波长,光纤就成了一种波导管,光线则不必经过多次反射式的传播,而是一直向前传播,这种光纤称为单模光纤。
多模光纤:只要到达光纤表面的光线入射角大于临界角,便产生全反射,因此可以由多条入射角度不同的光线同时在一条光纤中传播,这种光纤称为多模光纤。
光线在光纤中的传输情况如图:⑵光纤的结构(板书)光纤由纤芯、包层和涂敷层组成,纤芯位于光纤的中心部位,是高度透明材料,包层的折射率略低于纤芯。
(板书)光纤可以有单芯和多芯之分,其结构图如下:单芯光纤多芯光纤剖面结构图:⑶ 通信原理基于光线由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在入射角足够大的情况下会发生全反射的特性,即光波能量几乎全部反射。
⑷ 光纤的连接光纤的连接常用熔接方法或利用光纤连接器。
光纤的熔接是将两根光纤利用特定的仪器将其熔合到一起,其衰减较小,但需专业人员使用专用仪器来完成,做好后不能轻易改变。
利用光纤连接器可以方便的更改光纤的连接,不过其衰减较大,连接器的接头部分仍需专业人员利用专业设备来完成。
⑸ 光纤的主要特性(板书)✓ 物理特性:光缆是一种直径为50~100μm 的柔软、能传导光信号的传输介质,主要材料有石英、多组分玻璃纤维、塑料制作而成。
✓ 传输特性:光纤传输速率可以达到几千Mbps 。
✓ 连通性:光纤的连接方法是点到点方式。
✓ 地理范围:它可以在6.8km 的距离内,实现高速率的数据传输。
✓ 抗干扰性:光纤传输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极好。
✓ 价格:昂贵⑹ 光纤的性能指标(板书)✓ 传输速率:光纤可以以每秒10GB 的速度可靠地传输数据。
✓ 成本:光缆是一种极其昂贵的传输介质,不仅光缆本身极其昂贵,它的网络接口卡和集线器的价格也是很昂贵的,光缆安装时也比较困难。
✓ 可扩展性:TIA/EIA 建议:建于多模光缆,网段长度就限制在2km 以内,对于单入射光11'22'折射光折射光反射光3光密介质光疏介质模光缆,网段长度不大于30km。
✓连接性:光缆有三种连接方式,用连接器、机械连接、焊接。
✓抗噪性:光缆不受电磁干扰和射频干扰的影响。
2.无线传输介质(板书)⑴无线电波(板书)无线电波的频率在104~108Hz之间,含低频、中频、高频、甚高频和特高频,属于管制频段和非管制频段。
它很容易产生,传播是全方向的,能从源向任意方向进行传播,很容易穿过建筑物,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代通信中。
由于它的传输是全方向的,所以发射和接收装置不必在物理上很准确地对准。
⑵微波微波系统一般工作在较低的兆赫兹频段,地面系统通常为4~6GHz或21~23GHz,星载系统通常为11~14GHz,沿着直线传播,可以集中于一点,微波不能很好地穿过建筑物。
微波通过抛物状天线将所有的能量集中于一小束,这样可以获得极高的信噪比,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必须精确地对准。
由于微波是沿着直线传播,所以每隔一段距离就需要建一个中继站。
中继站的微波塔越高,传输的距离就越远,中继站之间的距离大致与塔高的平方成正比。
在星载微波系统中,发射站和接收站设置于地面,卫星上放置转发器。
地面站首先向卫星发送微波信号,卫星在接收到该信号后,由转发器将其向地面转发,供地面各站接收。
星载系统覆盖面积极大,理论上一颗同步卫星可以覆盖地球1/3的面积,三颗同步卫星就可以覆盖全球。
用户的地面设备包括一个0.75~2.4m直径的抛物面天线、接收机、电缆等。
我们可以将一颗卫星看作是一个集线器,各接收站看作一个节点,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星型网络。
22,300⑶红外传输红外传输是以红外线作为传输载体的一种通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