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2

合集下载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2)原文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2)原文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2)原文⑾上:名词活用作动词,向上走。

窈(yǎo)然:深远幽暗的样子。

⑿问:探究,追究。

深,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深度。

则:副词,用于判断句表示肯定,相当于就。

穷:穷尽。

⒀拥火:拿着火把。

拥,持,拿。

以:连词,连接状语与中心词。

⒁见:动词活用作名词,见到的象。

⒂怠:懈怠。

且:副词,将,将要。

⒃盖:表猜测的发语词,大概。

尚:还。

不能十一:不及十分之一。

不能:不及,不到。

⒄而:表递进的连词,并且,而且。

⒅则:表假设的连词,那么。

至:动词活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加:更,更加。

⒆方是时:正当这个时候。

方:当,正在。

是时:指决定从洞中退出的时候。

⒇以:相当于而,连词,连接状语与中心词。

明:形容词或用作动词,照明。

(21)既:已经,以后。

其:助词。

(22)则:副词,就,便,表示前后两事紧密相承或时间相距很近。

或:有人。

咎(ji ):责怪。

其:那,那些。

(23)其:第一人称代词,指自己。

而:连词,表结果,以致,以至于。

不得:不能,极:尽,这里有尽情享受的意思,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夫:这,那,指示代词。

(24)于是:对于这种情况,因此。

焉:句末语气词。

(25)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

得:心得,收获。

(26)以:因为。

求思:探求、思索。

而:连词,表递进,而且。

无不在:无所不在,没有不探索、思考的,指思考问题广泛全面。

(27)夫:表议论的发语词。

夷:平坦。

以:连词,表并列,而且,并且。

则:表假设的连词,那么。

(28)而:可是。

观:景象,景观。

险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29)而:因而。

焉:兼词,相当于于此。

(30)随:跟随(别人),随字后面省略之。

以:连词,表结果,以致,以至于。

(31)至于:这里是抵达、到达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用在下文开头,表示提出另一话题。

幽暗昏惑: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

昏惑:迷乱。

以:连词,表目的。

相(xi ng):帮助,辅助。

(32)以:相当于而,连词,连接状语与中心词。

原创高中语文精美课件 游褒禅山记2

原创高中语文精美课件 游褒禅山记2
指代碑文;作为文字
字词注解(2)
有泉侧出
从侧面,名作状
不出,火且尽 将要,副词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但是;并且
则其至又加少矣
那么;到达的人,动作名
而予亦悔其随之
而且;指代自己
字词注解(3)
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 常在于险远
取消句子独立性
险远的地方,形作名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 山,因封荆国公,世称王 荆公,卒谥文。北宋临川 人,政治家、文学家。他 两度为相进行变法,强调 “权时之变”,反对因循 保守。列宁称其为“中国 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作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代表作有《答司马谏议 书》、《读孟尝君传》等。 他的作品今存《王临川 集》、《临川集拾遗》。
连词,表选择,译“还是”。 代词,代“鲲”译作 “它”。
3、其广数千里。
代词,代鱼,译“它”。
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 愚,其皆出于此乎?
副词,译“大概”。
1、以故其后名之曰 2、距其院东五里
代词,那(指褒禅埋葬之时)。 代词,这(指慧空禅院)。 代词,它(代仆碑)。

3、独其为文犹可识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在;是;并且 到达;却;来
其孰能讥之乎
反问语气词,难道;谁
字词注解(4-5)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取消句子独立性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庐陵萧君圭君玉
“地+姓+名+字”的称谓方式
读书人
并且;说明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
年号纪年方式
一(1、2):记叙游山经过。 二(3、4):议论游山心得。

2023年最新的王安石《游褒禅山记》15篇

2023年最新的王安石《游褒禅山记》15篇

2023年最新的王安石《游褒禅山记》15篇切勿妄责前贤(游褒禅山记|王安石)批评名人,尤其是批评古代名家,以显示自己的水平,近年来似乎渐成风气。

古之名家并非不可批评,虽说他们已不能为自己辩解了,但只要批评得在理,还是应该讲出来。

可惜不断看到的一些批评前贤之文,一般是尽量挑点所谓的毛病,而以居高临下的口气横加指责。

更有等而下之者,是因为未读懂或者读不懂前贤之作而乱发议论,全不知读书尚友、识前言往行之古训。

如四川《教师之友》(2023年第6期)所刊傅婷婷长文《〈游褒禅山记〉不堪作教学范文》,便为很有代表性之例。

《游褒禅山记》的作者王安石,系唐宋八大家之一,该文为古文名篇,傅婷婷之指责,自然会招不少读者一读。

《游褒禅山记》开头一段说: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傅文指出,这三句话,竟有明显文理病句二,妄言独断者一。

从而提出此文不应当选入中学语文教材。

而待读其所述理由后,却教人不觉哑然。

且看傅文关于病句之批评。

其一,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山之阳指山朝南的一面,与洞名有何关系?傅文紧接着引了高中语文教科书的注释:南宋王象先《舆地纪胜》写作"华阳洞"。

看正文下句,应作华阳洞。

这就是说,王安石文中的华山洞,很可能为后世传刻之误,当为华阳洞,因其在华山之阳而得名。

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历代游记选》,未知此文据何版本,即作华阳洞。

傅女士怎么能借这样的问题来指责王安石呢?其二,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一句,既说漫灭,又说可识,这叫什么话?而指该句为明属无理不辞的病句。

这是傅女士不知,其文漫灭之文,指碑上所刻之字,为文,指所写的文章,即碑文里的话。

漫灭、漫漶,指字或图形因风化磨损等原因不清楚不易辨认,并非已不存。

免费语文教案090:游褒禅山记2

免费语文教案090:游褒禅山记2

2012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游褒禅山记》(新人教版必修2)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古今异义词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

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古义:周围;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达,达到,动词;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三、一词多义1.乃①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②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③ 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④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道①有碑仆道(路,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4.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④文过饰非(掩饰)5.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然而,但是)6.舍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②而操舍鞍马,仗舟楫(动词,舍弃)③舍相如广成传舍(动词,安排住宿)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词,宿舍、旅店)7.以①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介词,在、从)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并且)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顺承,就,便,或不译)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与“故”组成固定结构,表因果,因此)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与“所”组成固定结构,表原因,……的原因)8.其⑴始舍于其址。

高一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翻译导读:高一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翻译原文: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读一声)”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游褒禅山记》作者王安石翻译:褒禅山也称为华山。

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

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

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

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原文及赏析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原文及赏析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原文及赏析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

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效果,主张文道合一。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关于王安石的名篇《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原文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游褒禅山记》赏析一记游山所见的景物和经过,是记叙部分。

可以分为两层。

游褒禅山记原文和译文

游褒禅山记原文和译文

《游褒禅山记》原文和译文原文: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後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於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於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译文:褒禅山也称为华山。

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

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

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

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游褒禅山记作者: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huā)山(褒禅山,旧称华(花)山,位于安徽巢湖市含山县城东北7.5公里),唐浮图(1)慧褒始舍于其址,而(2)卒葬之;以故(3)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4)者,褒之庐冢(zhǒng)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huā)山洞(5)者,以其乃华(huā)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pū)道(6),其文(7)漫灭,独(8)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huā)”如“华(huá)实”之“华(huá)”者,盖音谬也(9)。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10),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11)五六里,有穴(xué)窈(yǎo)然,入之甚寒,问(12)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13)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14)愈奇。

有怠(15)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16)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17)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18)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19),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20)明也。

既(21)其出,则(22)或咎其欲出者(2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24)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25)深而无不在也。

夫(27)夷以(26)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28)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29)又不随(30)以怠,至于(31)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àng)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32)至焉,于人(33)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34)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35)!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36)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37)也哉!此所以(38)学者不可以(39)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赏析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赏析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赏析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赏析《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游褒禅山记宋代: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赏析:该文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七月某日,是作者与他的两位朋友和两个胞弟同游褒禅山后所写。

这是一篇记述与议论相结合的散文,与一般游记不同,独具特色。

《游褒禅山记》教案2

《游褒禅山记》教案2

《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游褒禅山记》全文;(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3)了解作者王羲之的生平和创作背景;(4)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的一些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2)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3)通过实践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时光的情感态度;(3)引导学生从文中汲取人生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游褒禅山记》全文。

2. 教学重点:(1)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2)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3)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文言文,复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2)简介作者王羲之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激发学生对《游褒禅山记》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全文,注意停顿和语气;(2)让学生自主翻译和理解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3)让学生自主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2)分组分享,展示对文中重要词汇和句子的理解和翻译;(3)分组讨论,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2)讲解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3)讲解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5. 练习与巩固:(1)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2)让学生进行翻译和理解练习;(3)让学生进行写作和表达练习。

1. 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朗读、背诵、讨论、表达等;(2)作业评价:学生的翻译、理解、写作等;(3)考试评价:学生的笔试和口试。

《游褒禅山记》教案2

《游褒禅山记》教案2

《游褒禅山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游褒禅山记》全文;(2)理解文中涉及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知识;(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欣赏古代游记文学的艺术特色;(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山水、历史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3)树立正确的旅游观,提倡保护环境、珍惜资源。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游褒禅山记》;(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3)分析文章的结构、论证方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理解和运用;(2)对文中涉及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知识的掌握;(3)对作者观点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王安石及其作品《游褒禅山记》;(2)引导学生关注游记文学的特点和价值。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本的韵律和意境;(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3)让学生结合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论证方法和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与示范:(1)对文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2)示范解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代游记文学。

5. 实践与应用:(1)让学生进行文言文写作练习,尝试创作自己的游记;(2)组织旅游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游褒禅山记》;2. 分析文章的结构、论证方法和艺术特色,写一篇短文;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篇游记。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游记写作:评价学生在游记写作中的创新能力和文言文运用水平。

语文二练习: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含答案

语文二练习: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含答案

第10课游褒禅山记(一)一、夯基训练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坟冢.(zhǒng)梵.语(fàn)退避三舍.(shě)舍.己为人(shě)B.禅.院(chán)封禅.(shàn)褒.衣博带(bāo)无物以相.之(xiàng)C.谬.误(miù)窈.然(yǎo)咎.由自取(jiù)便.宜从事(biàn)D。

讣.告(fù)仆.道(pū)长吁.短叹(xū)风尘仆.仆(pú)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拥:持、拿.B。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C.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观点。

D.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尽兴。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A.则其至.又加少矣往往有得.B。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常在于险远..D.火尚足以明.也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A.此余之所得也B。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C.当其欣于所遇D.而今安在哉二、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灵壁张氏园亭记[宋]苏轼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

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

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

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

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

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其赏析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其赏析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其赏析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其赏析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

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效果,主张文道合一。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关于王安石的名篇《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原文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游褒禅山记》赏析一第一部分记游山所见的景物和经过,是记叙部分。

游褒禅山记(2)

游褒禅山记(2)

山、碑 前洞:平旷,有泉—夷以近, 前洞:平旷,有泉—夷以近,游者众 洞 后洞:窈然,甚寒—险以远, 记叙 后洞:窈然,甚寒—险以远,至者少 入之愈深 → 进愈难 → 见愈奇 游洞 见少 记少 悔:不得 随怠者出, 随怠者出,所以 极游之乐 乐少 古人求思之深 有志 尽吾志, 议论 奇观常在险远 有力 尽吾志,无悔矣 有物 仆碑——深思而慎取 仆碑——深思而慎取 —— ——补叙同游者 记叙 ——补叙同游者
,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 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 用之不竭,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用之不竭,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寺
游经路线
翻过一座小山
后洞
东行5里
慧空禅院
前洞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华阳洞
游 褒 禅 山 记


——一词多义 知识归纳 ——一词多义
有碑仆道 名词, 名词,路,道路
道 动词, 何可胜道也哉 动词,说,讲

独其为文犹可识 名词,文字 名词, 文理有疏密 名词,纹路 名词, 属予作文以记之 名词,文章 名词, 文过饰非 动词,掩饰 动词,
——一词多义 知识归纳 ——一词多义
代词,如此, 理固宜然 代词,如此,这样 形容词, 正确。 吴广以为然 形容词,对,正确。 形容词词尾, 有穴窈然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连词, 但是。 然视其左右 连词,但,但是。 动词, 此余之所得也 动词,得到 名词,心得, 古人… 古人…往往有得 名词,心得,收获 动词,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动词,能够 形容词,适宜, 此言得之 形容词,适宜,正确

高一语文精品课件:3.10《游褒禅山记》2(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一语文精品课件:3.10《游褒禅山记》2(新人教版必修2)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如:像,动
如 纵一苇之所如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动词,攻克,打下
下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方位名词,位置低的,与“上”相对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如:像,动
如 纵一苇之所如
如:往,到,动
哀吾生之须臾
惟江上之清风

耳得之而为声
月出于东山之上
哀吾生之须臾 之:助词,主谓之间不译
惟江上之清风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我在幻想着 幻想在破灭着 幻想总把破灭宽恕 破灭从不把幻想放过
——顾城
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 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
——傅 雷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顾城《一代人》
“赋”
“赋”
·讲究押韵
“赋”
·讲究押韵 ·讲究句式的对称
“赋”
·讲究押韵 ·讲究句式的对称 ·讲究辞采的华丽
词类活用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侣鱼虾而麋鹿
词类活用
舞幽壑之潜蛟 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
侣鱼虾而麋鹿
词类活用
舞幽壑之潜蛟 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
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侣鱼虾而麋鹿
词类活用
舞幽壑之潜蛟 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 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倚歌而和之
动词,唱 名词,歌词 名词,歌声
七月既望 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望 望美人兮天一方
一词多义
扣舷而歌之
歌 歌曰
倚歌而和之
动词,唱 名词,歌词 名词,歌声
七月既望 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译文赏析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译文赏析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译文赏析《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

该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更成为世人常用的名言。

该文是王安石34岁时(1054年)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褒禅山,三个月后以追忆的形式写下的。

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

12年后(1070年)罢相。

他不顾保守派反对,积极推行新法。

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与本文的观点也有相似的地方。

原文: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词类活用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 得极夫游之乐也。 4.有泉侧出。 5.问其深,则其好游者 不能穷也。 6.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7.而其见愈奇。
1、(舍:名词活用为动词, 筑舍定居。) 2、(名:名词活用为动词, 命名,称呼。) 3、(极:名词活用为动词, 尽情享受) 4、(侧:名词作状语,在 一侧。) 5、(深:形容词用作名词, 深度。) 6、(穷:形容词活用为动 词。穷尽,走到头。) 7、(见:动词作名词,见 到的景象。)
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其进”的“其” 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其见”的“其”是指 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 ⑾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代词,它的,代后洞) ⑿盖其又深。(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 ⒀则其至又加少矣。(代词,代那些) ⒁既其出。(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⒂则或咎其欲出者。(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 ⒃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 ,自己) ⒄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 ⒅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 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 ⒆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 情况,可译为“那”)
• 判断句: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3)此余之所得也 (4).所谓华(huā)山洞者,以其乃华(huā)山 之阳名之也 (5)今言“华(huā)”如“华(huá)实” 之“华(huá)”者,盖音谬也
• 倒装句
•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介宾短语后置) •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 、鸟兽,往往有得。(状语后置)
• 3. 盖 •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 • 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 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 于”等) 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 •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 ”的意思)
• • • • •
4. 文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 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 ④文过饰非(掩饰)
8.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 少矣 9.火尚足以明也。 10. 则或咎其欲出者。 1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 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1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 相之。 1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 者,何可胜道也哉。 14.往往有得。
8、(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 人。) 9、(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 明。) 10、(咎:形容词用作动词,指 责。) 11(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 远的地方。)
一词多义
• 1. 乃 •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 断,可译为“是”“就是”) •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 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 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 • 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 出(才)
• 2. 道 • ①有碑仆道(路,道路) •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③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主张) • 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词:
1.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 :数词。 2.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非常】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学者】 古义: 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所以】 古义:是 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有叹焉。 【于是】 古义:“于”,介词,对;“ 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 个连词。 6.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悲】 古义:“悲 ”,感叹 今义:悲伤。 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至于】 古义:“至”是“ 到”,“于”为介词,引出下文地点。 今义:表提及。
2、省略句: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于)之 (2).距洞百余步,有碑仆(于)道 (3).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 (4).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 (5).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宾语) (6).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宾 语) (7).余之力尚足以(之)入,火尚足以(之) 明也
• 5. 然 •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 ② 吴广以为然(对,正确) • 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 是)
• 6. 其 • ⑴始舍于其址。(代词,它的,代华山) 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 • ⑶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个) • 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 • ⑸其文漫灭。(代词,它的,代仆碑) • 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代词,它上面 ) 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代词,它的,代华 山) • ⑻问其深。(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 ”,译作“那个洞”) • 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代“好游者 ”,译作“那些”)
12(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 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 13(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 错,使……错误。传:动词作名词, 流传的文字。名:名词作动词, 说明白。 14( 得:动词用作名词,收获)
特殊句式
1、文言固定句式: (1).有怠而欲出者。(有一个……的人。 (2).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吗?) (3).何可胜道也哉! (哪里……呢!)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