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汇总
语文高考试卷真题古诗鉴赏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诗句中,表达诗人对自然景色赞美之情的是()A.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B.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2. 下列诗句中,运用了拟人手法的是()A.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3. 下列诗句中,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之情的是()A.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C.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D.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4. 下列诗句中,描绘了壮阔河山的是()A.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B. 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5. 下列诗句中,运用了对比手法的是()A.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6. 阅读下面的诗句,分析其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 阅读下面的诗句,分析其意境和情感。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 阅读下面的诗句,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三、作文(60分)9. 阅读下面的诗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句诗蕴含着怎样的哲理?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感悟,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答案】一、选择题1. C2. B3. A4. D5. A二、简答题6. (1)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对仗。
(2)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光如霜、月光照耀下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经典高中古诗词欣赏阅读练习题及答案(50题)

经典高中古诗词欣赏阅读练习题及答案(50题)1. 题目:请回答《静夜思》是谁的作品?答案:李白2. 题目:请回答《登鹳雀楼》的作者是哪位诗人?答案:王之涣3. 题目:请回答《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答案:冬季4. 题目:请回答以下哪首诗属于元代文学家郑樵的作品?答案:《劝学》5. 题目:请回答《离骚》是哪位古代文学家创作的作品?答案:屈原6. 题目:请回答《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梅花点缀夜山明》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答案:春季7. 题目:请回答《游子吟》是谁的作品?答案:孟郊8. 题目:请回答《七步诗》是哪位古代文学家创作的作品?答案:曹操9. 题目:请回答《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是谁?答案:杜甫10. 题目:请回答《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一句共有几个字?答案:10个字11. 题目:请回答《夜泊牛渚怀古》是哪位古代文学家创作的作品?答案:杨万里12. 题目:请回答以下哪首诗是王勃的作品?答案:《滕王阁序》13. 题目:请回答《望岳》是哪位诗人的作品?答案:杜甫14. 题目:请回答《行路难》是哪位古代文学家创作的作品?答案:李白15. 题目:请回答《静夜思》的作者是哪位古代文学家?答案:李白16. 题目:请回答《赋得古原草送别》的作者是谁?答案:白居易17. 题目:请回答以下哪首词是苏轼的作品?答案:《水调歌头》18. 题目:请回答《终南山》是哪位古代文学家创作的作品?答案:王之涣19. 题目:请回答《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谁?答案:杜甫20. 题目:请回答下列哪位诗人的作品是《长恨歌》?答案:白居易... (以下省略)这是一份经典高中古诗词欣赏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共计50题。
希望这些练习题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和欣赏中国古代的诗词作品,培养他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023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诗词鉴赏阅读【含答案】

1《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北京市高考题)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
(共12分)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①杜甫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②在还思归。
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
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③。
共说总戎云鸟阵④,不妨游子芰荷衣。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4年。
杜甫于760年在成都营建草堂。
762年,严武入朝,杜甫送行至绵州。
其后,成都发生兵乱,杜甫流亡至梓州。
764年,严武封郑国公、拜剑南节度使,再次镇守成都。
②乌皮几:包着黑皮的小桌。
③息机:熄灭用世之心。
④总戎:主帅。
云鸟阵:一种作战的阵法。
12.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锦官城西”句写诗人在成都生计微薄,感慨世事之艰难。
B.“乌皮几”句,诗人借“乌皮几”表达了自己的思归之情。
C.“昔去”句,诗人叙写昔日离开成都,担忧乱兵人城骚扰。
D.“今来”句写诗人回到成都后,看到兵戈扰攘、物是人非。
13.以下对诗歌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律诗一般只有中间两联对仗,而此诗四联皆对,属对精切,律法谨严。
B.诗人借众人的评价,从侧面称赞严郑公的才能,语言得体而蕴藉有味。
C.此诗尾联在语意上与第一句中的“生事微”前后呼应,可谓章法井然。
D.末句化用《离骚》典故,借芰荷衣显示杜甫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14.杜甫的诗内涵深刻而丰富,往往一联就有多重意蕴。
此诗“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一联历来为人称道。
请分析这一联有哪些内涵。
(6分)答:答案:12D13B14、对战乱的痛恨,对国家、百姓的担忧;壮志难酬的无奈与隐痛。
2晃补之《临江仙》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全国甲卷高考题)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临江仙晃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
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
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题100题

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题100题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写真寄外薛媛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
已惊颜索寞,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注】薛嫒是晚唐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南楚材妻。
楚材离家远游。
颍(今河南许昌)地长官爱楚材风采,欲以女妻之。
楚材欲允婚,命仆回濠粱取琴书等物。
“善书面,妙属文”(见《云溪友议》卷上)的薛嫒,觉察丈夫意向,对镜自画肖像,并写了上面这首诗以寄意。
1.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概括说明。
(5分)2.赏析颈联的写法和内涵。
(6分)参考答案: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家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以及她忧虑丈夫移情别恋的痛苦,委婉地表达了对丈夫应忠于爱情的提醒。
2.“泪眼”指代是人的肖像,“愁肠”指心灵的痛苦,一“易”一“难”,互为映衬。
在矛盾对比中,刻画了怀念丈夫的深情。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谪岭南道中作李德裕岭水争分路转迷,枕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台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乌啼。
诗人简介李德裕(787—850),唐代文学家﹑政治家。
字文饶。
赵郡(今河北赵县)人。
宰相李吉甫之子。
穆宗时﹐因与牛僧孺﹑李宗闵政见不合﹐发展成为党争。
武宗即位后﹐得到重用﹐拜太尉﹐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执政 6年﹐内驭宦官﹐外败回纥﹐平泽潞节度使刘稹叛乱﹐朝廷一时呈中兴之势。
后宣宗即位﹐牛党执政﹐一反前此政治措施﹐李德裕被贬为潮州司马﹐再贬崖州司户参军﹐于贬所去世【注】《古诗十九首》有“越鸟巢南枝”句,意谓南方的鸟北飞后仍筑巢在向南的树枝,1.清人沈德潜评第二联是“一语双关”,请对此简要说明。
(4分)2.“红槿花中越乌啼”一句是怎样表现诗人的思乡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4分)3.(2)诗人无罪被贬岭南,其情感异常复杂,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4分)一方面写出贬谪途中处处提心吊胆的情状,表明自然环境的恶劣。
高考诗词鉴赏题汇编含答案

高考诗词鉴赏题汇编含答案篇一:高考诗词鉴赏题汇编(含答案)高考诗词鉴赏题汇编(含答案)全国卷1鹊桥仙陆游①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诸侯,独去做江边渔父。
②③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
镜湖元自数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予!【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答: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升官做诸侯,而自己只能做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饲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情感的渲染,从而表现美化的精神和品格。
(烘托、渲染,2分,简要分析3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6分)答:表现了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
(答出心情3分,简要分析3分。
)北京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7分)古风(其十)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吴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历年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全解析

历年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全解析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一、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赏析: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
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
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
“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
素蝶即白蝶,诗首联写蝴蝶为了躲避天敌(“蜂”、“雀”)时而绕着草花飞,时而躲藏在草花丛中。
颔联写蝴蝶在阳光照射下随风翩翩起舞。
颈联写出蝴蝶在花草树木间出没。
诗的前三联采用白描的手法,使红花、绿草、白蝶、阳光、嘉树,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充满了无限生机。
最后写出蝴蝶的期盼:希望这些提供蝴蝶栖息的花草树木能够永远存在。
这首咏物诗传达了古人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愿望。
二、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阅读理解5年真题汇总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阅读理解5年真题汇总一、(2024·新高考Ⅰ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千岁庵听泉刘克庄因爱庵前一脉泉,襥衾来此借房眠。
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
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
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开头交代,诗人之所以会到千岁庵借宿,是出于对庵前泉水的喜爱。
B.诗歌主要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泉流,与题目中的“听泉”二字相切合。
C.诗人雅趣与古人相通,在听泉的时候,联想到昔日曲水流觞的兰亭雅集。
D.诗人与兰亭诸贤一样,都把对音乐之美的追求寄托于山水而摒弃了乐器。
16.本诗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颈联写泉水的声音既响亮又微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二、(2024·新高考Ⅱ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为山亭独卧叶梦得①过雨虚檐气稍清,卧闻刁斗起连营。
几看薄月当轩过,惊见阴虫绕砌鸣②。
汹汹南江浮静夜,寥寥北斗挂高城。
白头心事今如许,惭愧儿童话请缨。
[注]①叶梦得:南宋文学家,曾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
②阴虫:秋虫,如蟋蟀之类。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雨后空气清新,为山亭的夜晚凉爽宜人,然而诗人的心情却难以平静。
B.本诗第二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中的“梦回吹角连营”一句立意相似。
C.诗人凭轩望月,浮想联翩,而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
D.颈联通过江水、星空等物象营造出了一个天高地迥、苍茫寂寥的境界。
16.如何理解诗人的“白头心事”?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三、(2024·全国甲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①吕本中半篙春涨绿平溪,二月江城草色齐。
舟比蜉蝣千顷外,□同斥鷃一枝栖②。
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
却讶探骊人不至③,清樽画航倩分题④。
[注]①次韵: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
古诗鉴赏高考题汇编

古诗鉴赏高考题汇编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题目:一、二句中的“暗”、“孤”二字,形象地展现了边塞__________的景象,突出了戍边将士们所处环境的孤寂、艰苦。
请简要赏析“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
解析:“暗”字写出了青海湖上空浓云密布,使雪山也显得黯淡无光,“孤”字描绘出边塞一座孤城,在广阔的荒漠中显得孤独而渺小。
这两个字形象地展现了边塞荒凉、阴沉的景象。
“黄沙百战穿金甲”,“黄沙”点明了边塞战场的典型环境。
“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
“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可见战斗之艰苦激烈。
这句诗高度概括了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表现了戍边将士们英勇无畏、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题目: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解析:“谁家玉笛暗飞声”,一个“暗”字,一方面写出夜深人静,笛声仿佛暗中飞出,另一方面也有隐约、不知何处传来之意。
“散入春风满洛城”,“散”“满”二字,生动地写出了笛声随着春风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这两句诗通过描写悠扬的笛声,以声传情,为下文引发思乡之情作铺垫。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题目:“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什么?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周郎”是指周瑜。
意思是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那么大乔和小乔就会被关进铜雀台了。
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同时也隐含着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情。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题目:“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解析: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朦胧冷寂的水色夜景图。
全国各地高考古诗词鉴赏真题集

全国各地高考古诗词鉴赏真题集1、(四川卷)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碾,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3分)(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1)【答案】请因为风声停止,山谷显得异常安静,幽深少人的山林,月色更加浓郁,运用听觉和视觉描述,描绘了一幅幽邈、静谧的月下山林图景。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可从资料和手法等角度入手分析。
(2)【答案】表达了作者厌倦世俗,热爱自然,渴望归隐的情感;突出了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坚贞品格的追求。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可结合诗人的理想与追求,结合诗句的具体资料来分析。
2、(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8分)卜算子张元幹(注)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4分)(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十五、14.(1)①“湿”字,描述出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汽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情绪。
②“迷”字,描述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惘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2)①化用了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②寓情于景,描述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应对国事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
3、(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
(8分)春江晚景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解析(5)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解析(5)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凉州①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①凉州:甘肃武威,河西节度使设于此地,写作此诗时,岑参在凉州做客。
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府中,使人有许多老朋友,常欢聚夜饮。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次句写月亮在城头升高。
月光的照耀,清晰地呈现出了凉州城的全貌。
B.诗歌四五句两次出现琵琶声,所指内容情感相同,都表现了琵琶演奏的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特点。
C.诗歌前六句写环境,用顶针手法,句句用韵,两句一转,构成轻快咏唱的情调,表现凉州的宏大繁荣。
D.本诗和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边城,写秋天,写少数民族音乐,但二者表现的时代气氛有很大不同。
(2)岑参是盛唐诗人,本诗的“盛唐气象”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2.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下列各题。
点绛唇·县斋愁坐作①葛胜仲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
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
【注】①公元1108年(宋徽宗大观二年),葛胜仲因故被贬到歙州休宁县(今安徽休宁),这首词便作于此时。
县斋:县衙斋室。
(1)下来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秋晚寒斋”,点出了词人愁坐的时间、地点,不待言情而情已十分。
B.香篆,一种香,因焚香时所起的烟缕曲折似篆文而得名。
室内燃香,室外薄雾,迷茫之感油然而生。
C.“梦逐芭蕉雨”,芭蕉雨是个愁意象,在梦幻中仿佛觉得淅沥的雨不是滴在叶上,而是敲击着他的心头,增添几许愁绪。
D.词的上阙和下阙,不管描景还是抒情,都围绕着题目中的“愁”而写。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闲愁几许”中“愁”的内涵。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解析(2)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解析(2)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安万善吹觱篥①中歌(节选)李颀枯桑老柏寒飕飑,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②,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③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注释】①觱篥(bìlì),簧管古乐器,似唢呐,以竹为主,上开八孔,管口插有芦制的哨子。
汉代由西域传入,今巳失传。
②渔阳掺:渔阳一带的民间鼓曲名。
③杨柳:指古曲名《折杨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与《李凭箜篌引》一样都是古体诗,题目中的“歌”是诗体标志。
B.前四句用不同的喻体描写了吹奏觱篥的曲调特点,将抽象的乐音具体化。
C.诗人善于借曲写曲,用《渔阳掺》和《折杨柳》唤起读者对觱篥曲的联想。
D.除夕之夜,诗人听到美妙的觱篥曲,悲从中来,流露出借酒浇愁的情绪。
(2)安万善吹觱篥的乐曲旋律有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天香·烟络横林[宋代]贺铸烟络横林,山沉远照,迤逦黄昏钟鼓。
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
不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
惊动天涯倦宦,骎骎①岁华行暮。
当年酒狂②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付。
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幽恨无人晤语。
赖明月、曾知旧游处。
好伴云来,还将梦去。
注:①骎骎(qīn):马疾奔貌,形容时光飞逝。
②酒狂:《汉书·盖宽饶传》:盖自语曰:“我乃酒狂。
”(1)本词前三句写旅途中________时的目之所接、耳之所闻,表达出作者内心的________之情。
(2)这首词下阕虚实结合的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①李煜樱桃②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全国各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古诗词鉴赏试题集锦(1)

全国各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古诗词鉴赏试题集锦(1)一、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途经秦始皇墓许浑龙盅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1)这是一首怀古咏诗史,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崩”字的理解。
(2)本诗以“经始皇墓”为题,三、四句却荡开笔墨去写汉文帝,这样做是否妥当?为什么?参考答案:(1)一指始皇已死,二指秦王朝迅速灭亡,三指生前生势显赫的秦始皇形象在后人心目中彻底崩溃。
(2)非常妥当,用汉文帝的谦和、仁爱与秦始皇的刚愎、凶残:用路人对汉文帝的怀念同始皇在人民心中地位的崩塌作对比,反衬出暴君的形象,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批判之情。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第①一②题。
如梦令秦观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①“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这两句透露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感受?②请解释“门外马嘶人起”暗示出的内容。
参考答案:①漫漫长夜难尽,孤独、凄凉的愁绪如同如水的长夜一样排遣不去。
②暗示出旅途跋涉,长路关山,白昼艰辛的生活又将开始。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剑客贾岛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注:霜刃:剑刃白如霜,闪烁着寒光。
这首诗着力刻画了一位“剑客”的形象。
这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试作分析。
参考答案:这首诗刻画了一位手持锋利无比却还没有试过锋芒的宝剑而急欲施展才能,于一番事业的剑客形象。
四、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饯别王十一南游刘长卿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①上,相思愁白频②。
【注】①汀洲:水边或水中平地。
②此许后三句均出自梁代柳恽的《江南曲》,诗为:“汀洲采白频.落日江南春。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
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难。
”本诗的颔联虚实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离去的依恋。
请你具体说说其中“没”“空”二字所传达的这份感情。
近十年(2012年-2021年)全国高考古诗词鉴赏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

近十年(2012-2021)高考古诗词鉴赏真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2021年】一、(2021·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陈师道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注释】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暮的师长。
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
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土形象。
B. 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
C. 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
D. 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
15. 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在曾巩那里,仕与隐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兼容于一身的;②曾巩向往离世高蹈、超凡脱俗,但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苍生,原意承担社会责任,有深厚的济世情怀。
【14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
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错误,原文“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指的是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人羡慕。
并不是僧人不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而是作者自己身不如飞鸟自在。
故选C。
【15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及处世态度的能力。
颈联和尾联转到曾巩对“出”与“隐”的看法。
颈联说: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人羡慕。
可以看出,曾巩对隐居生活是充满了向往的。
尾联“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可见,他与红尘俗世也并非全然了断,为了替天下苍生发声鸣不平,他最终还是放弃了隐居生活,决然出山。
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及答案(十八篇)

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及答案(十八篇)孤山寺端上人①房写望林逋底处②凭阑思渺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③葑上田④。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注]①端上人:一个名叫端的和尚。
②底处:何处。
③枰:棋盘。
④葑上田:又称架田,古人将木框浮于水面,框内充满葑泥,水涨水落而架田不颠覆。
(1)诗人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2)请对颔联作简要的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悲秋南宋·黄公度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
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注]诗人黄公度因反对朝廷推行的投降求和政策,被扣上“讥谤”国事的罪名,贬为肇庆府通判。
(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2)颈联中“山鸟”和“井梧”是带有喻意的艺术形象,指出“山鸟”和“井梧”分别喻指哪类人?(3)黄公度的这首《悲秋》格调高致,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试题。
叹疆场隋代民歌闻道行人至,妆梳对镜台。
泪痕犹尚在,笑靥自然开。
到家[金]刘汲三载尘劳虑,翻然尽一除。
园林未摇落,庭菊正扶疏。
绕屋看新树,开箱检旧书。
依然故山色,潇洒入吾庐。
(1)这两首诗所写内容的共同点是什么?试分别概括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试对“依然故山色,潇洒入吾庐”两句进行赏析。
4.阅读下面的隋诗和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人日思归薛道衡(隋)蜀道后期张说(唐)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两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注:人日:正月初七。
(1)试对薛诗前两句中的虚词作简要赏析。
(2)薛诗的三、四句和张诗的三、四句在写法上有何异同,试做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澄迈驿通潮阁①二首苏轼【问题】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含答案)「篇一」水调歌头·游览(宋)黄庭坚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③。
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④。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释] 此词大约写于被贬官时期。
‚瑶草:仙草。
③武陵溪: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④金徽:瑶琴。
7、下列对这首宋词上阕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瑶草一何碧”运用比兴手法,赞美瑶草(仙草)像碧玉一样可爱,激起读者兴趣,把读者引进仙境中去。
B、“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承接“春入武陵溪”,表现了“桃花源”仙境的清丽澄净,幽静脱俗。
C、“我欲穿花寻路”三句表达了作者对此境的喜爱,满怀喜悦规划着自己的行程,渴望有更美的发现。
D、“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故意正话反说,说仙境里花深露重,怕会打湿衣服,实际表现了词人对仙境的深深喜爱和依恋。
参考答案:选CD。
解题说明:本体考查的是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与鉴赏能力。
本词实际上是化实为虚,运用想象,以虚衬实,以理想仙境之虚衬托现实黑暗、作者内心不满之实。
C 项,“我欲穿花寻路”三句虚写想象、以虚衬实,写词人幻想能找到一个自由施展才能的理想世界,含蓄地表示对现实的不满。
D项“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承接前三句,写词人担心仙境里花深露湿,沾湿人衣,既写现实的游览,又曲折地表现他对纷乱人世的厌倦但又不甘心离去的矛盾。
所以D错。
8、结合下阕内容,简要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参考答案:词人想象“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弹瑶琴)”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与众不同。
‚接着说李白不在,无人陪他饮酒,是说他缺乏知音,感到异常寂寞,同时曲折地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
③词人说自己到仙境探索是为了得到灵芝仙草,不是为了得到像“朱唇丹脸”一样的桃花,即使得不到又何必长啸呢?以象征性的语言说明自己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
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专题汇编(含解析)

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专题汇编(含解析)一、(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 分)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一、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
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二、(全国新课标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残春旅舍韩偓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嗶里,并简要赏析。
(5分)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二、8. 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先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
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水沫,像是吹着柳絮游玩。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20套(带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20套(带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归王官次年作司空图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
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
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
酣歌自适逃名久,不必门多长者车。
【注释】王官,即王官谷,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的中条山上,是司空图的故乡。
鹤疏,书体名,古时用于招纳贤士的诏书。
逃名,《汉书•逸民传》载:东汉人法真恬静寡欲,朝廷四次征辟皆不就,遁形远世,世人谓之逃名。
长者车,达官贵人的车。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上句写诗人故居在兵燹之后受到的严重毁弃:“乱”指战乱,“烧”让人想到大火熊熊的情景,“烧残”点明故居经过火烧,已洗劫一空,只剩下几架残破不全的书了。
B.首联下句表现诗人对故乡执着的热爱:“犹自”充满着人世沧桑之感,“恋吾庐”表明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希望社会不要再有战乱发生。
C.颔联上句表现诗人归隐后在旧居中屏绝尘嚣、泊然宁静的心境:“忘机”是不用机心、不计较一切贵贱荣辱,点明诗人归隐故乡的真正原因。
D.尾联通过用典,委婉但却坚决地表明,自己要像法真那样做逃迹的隐士,与扰攘争夺的政治绝缘,深隐故居,悠然自适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2)请简要赏析诗歌颈联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异同。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辋川别业①王维不到东山②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柒,水上桃花红欲然。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注释】①辋川别业:王维在辋川山谷中园林旧址上营建的山庄,既富有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以供其母参禅礼佛及诗人自身隐居。
别业:别墅。
②东山:指辋川别业所在的蓝田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离开辋川已近一年,归时正遇春耕农忙,细数时间点明时节,流露出归来的急切与喜悦。
B.颔联写出辋川沿途所见,用语秀而不媚,于清新中别出生趣,合乎王维诗作“诗中有画”的特色。
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附答案)100

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附答案)100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自金陵如丹阳道中有感①王安石数百年来王气消,难将前事问渔樵。
苑方秦地皆芜没②,山借扬州③更寂寥。
荒埭暗鸡催月晓④,空场⑤老雉挟春骄。
豪华只有诸陵⑥在,往往黄金出市朝。
【注】①此诗作于1066年(治平三年)春,闲居江宁已三年的王安石聊发游兴,骑马东行游丹阳,沿途访友寻古。
②化用古人诗句。
李白《金陵》诗:“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
古殿吴花草,深官晋绮罗。
”刘长卿的诗:“金陵已芜没,函谷复烟尘。
”③东汉末刘繇曾将扬州治所设在曲阿(丹阳)。
④《建康图经》言:“鸡鸣埭在青溪西南潮沟上,过沟有埭,名鸡鸣。
齐武帝早游钟山射雉,至此,鸡始鸣。
”⑤场:射雉场。
《南齐书·东昏侯纪》:“置射雉场二百九十六处,翳中帷帐及步障,皆袷以绿红锦。
”⑥《元和郡县图志》载:丹阳有齐高帝的泰安陵,武帝的景安陵,明帝的兴安陵,梁武帝的修陵,文帝的建陵,简文帝的庄陵等多座。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对历史悠久的古帝王之都金陵的总体感受,“王气消”三字为全诗定下了伤感的基调。
B. 颔联,当年的苑方秦地般的美景已消失了,一度为扬州治所的丹阳繁华也已寂寥不见了。
C. 尾联,写盛极一时的王朝黄金散尽,如今只剩下帝王的陵寝,充满了人财两空的哀伤。
D. 这首七言律诗,词句警策,典故丰富,内容深邃,充满历史的纵深感和兴替的沧桑感。
(2)请简要赏析颈联“荒埭暗鸡催月晓,空场老雉挟春骄”。
【答案】(1)C(2)①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荒”“暗”二字营造了一片昏暗、衰败的意境。
②视听结合。
“荒埭暗鸡催月晓”,写听觉感受,而一个“催”字,突出了“暗鸡”的呜叫给人的心理感受;“空场老雉挟春骄”则侧重于视觉所见。
③用典。
化用齐武帝鸡鸣埭打猎的事,这里借齐朝帝王荒于畋猎,终至亡国的故事,批评了历史上许多皇帝耽子犬马声色,不理朝政导致国势衰落之事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题.
9.末尾两句表现 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
请简要阐述.(6分>
参考答案
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 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 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b5E2RGbCAP
【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 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p1EanqFDPw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1>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2>散曲中 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 的情?<4分)
参考答案
<1)拟人,用典,虚实结合.
<2)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彩绘的花朵.抒发 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
<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 么样的感情?<6分)
参考答案
8.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诗的首联先 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 洒;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所做的梦.这 “梦”是“江南梦”,即思家梦.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 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末句再用“山月斜”映 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 露无遗.RTCrpUDGiT
<新课标卷II)<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 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 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DXDiTa9E3d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阮郎归·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LDAYtRyKfE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 《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 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9.虽然两首诗都写到“灯前”,但是,这两处“灯前”所表达 的诗人的感情是不同的.韦诗的 “灯前”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郭诗的“灯前笑说”描写了渔人待客的热情,主客之间无拘无术、 愉快交谈的生活情象,从而引出了下文渔人笑说的内容,用平易朴 素的语言表达出艰辛人生中的诗意美.5PCzVD7HxA
<浙江卷)<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
析.<4分)
答案示例
8.“番腾妆束闹苏堤”,人们在苏堤上装束鲜艳,翻腾热闹, 想要留住春天,表达了留春之意;“凌波寸不移”写观景的女子看 到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无法移步,表达了伤春之 情;“三三两两叫船儿”,写雨后春去,人们也纷纷叫船归家,表 现了对春归的黯然心伤和无可奈何.Zzz6ZB2Ltk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2.诗家常借“韦曲” 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 项是<4分)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
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
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
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
201
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汇总
<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 合内容分析.(5分>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
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②禁:消瘦.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参考答案
21.猿声
22.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 愁,借典故写愁?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诗第二首以理写愁,辨 析猿声“不自然”,愁在人心.jLBHrnAILg
<重庆卷)12.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商调·黄莺儿
赠燕
[清]张漸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珠帘半城,乌 衣半掺,最难消王謝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xHAQX74J0X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啼猿不自愁,愁落行
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21.这两首诗都以 来写愁.<2分)
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