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峻的就业形势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就业基本状况

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众多,国民教育水平较低,就业矛盾十分

突出。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

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

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

互交织。

t人口与劳动力。2003年,中国总人口达到12.92亿(不包括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全国16岁以上人

口为99889万人,其中城镇42375万人,农村575t4万人;经济活动

人口7075万人,劳动力参与率为76.2%。16岁以上人口中,初中

以上文化程度占6t.7%,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6.6%;技术工人

中,初级占61.5%,中级占35%,高级占3.5%。M’

2就业总量。删3年,中国城乡从业人员达到74432万人,其

中城镇25639万人,占34.4%,乡村48793万人,占65.6%。1990—2N3年,共增加从业人员9683万人,平均每年新增745万人。比3.就业结构。从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看.1990—2M3年,第三

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稳步增长,由18.5%提高到29.3%,从业

人员达到21809万人:TDK电容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稳定在21.6%.从业人员达到16077万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

有所下降,由60.1%下降到49.1%,从业人员为36546万人。从城乡就业结构看,19N一2003年,乡村从业人员所占比例由73.7%

下降到65.6%。从不同经济成分就业结构看,1990一2003年,国

有单位从业人员减少3470万人,为6876万人;城镇个体私营经济

组织的从业人员增加3596万人,为4267万人,占同期城镇新增就

业人数的46.5%;1s’各种外商投资和多种形式经济,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钟点工、弹性工作等各种就业形式迅速兴起,成为

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

4.A业率。近年来,在就业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中国政

府采取多种措施控制城镇失业率的急剧上升。2M3年底,城镇登

记失业率为4.3%,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00万人。2N4年,中国

政府确定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为新增就业咖万人,下岗失业人

员再就业500万人,其中因难人员再就业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

率控制在4.7%左右。M‘

5城乡居民收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多,居民

收入不断增长。t990—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由1510

元增长到8472元,增长4.6倍,实际增长t.6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686元增长到2622元,增长2.8倍,实际增长77%。t?’

〔二)就业形势严峻

就业是b6生之本。从全球视角看,我国在促进就业方面取得

了很大的成就。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劳动力绝对过剩的基本

国情决定了就业问题在今后若干年内将一直是我国一个比较突

出的问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着,就业形势仍比较严峻,主要表现

在四个方面。

1.供给和需求严重失衡。从城镇下岗与失业的统计来看,

1992年以来,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牢稳步上升,1996年达到

3.0%,1997—2000年连续四年保持在3.1%的水平上,但从删1

年开始快速上升,达到3.6%,2002年达到4.0%,2003年为4.3%;M J 如果把下岗职工考虑在内,则城镇登记失业率特大大上升。以

1997年为例,城镇失业率如果加广下岗职丁,据统计,其结果将

从3.1%变为9.36%左右。由于我国的新增经济活动人口和新增

从业人员始终分别在1.3%和1.2%左右的水平上保持着,劳动力

供给稳定增加,失业率持续提高,说明了劳动力需求的增长远远

落后于劳动力供给的增长。

如果从隐性失业的角度看,则供大于求的矛盾更为突出。以

1997年为例,据估计,该年我国农村的隐性失业量为17703万人,

城市的隐性失业量为3329万人(其中国企的隐性失业量为276t

万人,占城市总隐性失业员的83%),因而t997年中国的综合隐

性失业量则为21032万人,相对于城乡总就业量63669万人来说,

总隐性失业李达到33%。这’估计的总隐性失业率在1988—

1997年间,一直在25%—34%之间,1993一1998年的平均显性失

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约为2.9%,即我国的显性失业率仅仅是

隐性失业宰的1/10。由此可见,土年要使城镇新增就业和转移农

业劳动力各达到4咖万人,2(助5年未我国剩余劳动力仍然超过I

亿人。[9i

如果不考虑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压力,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估计,2006年全国下岗失业人员总量仍有1400万人左右,城镇新

成长劳动力仍达1删万人的规模,城镇就业供给总量合计2400

万人左右,根据测算,2006年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大约1咖万个

左右,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缺门将为1400万人,因而,就业再就业

压力依然很大。

2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劳动力结构性矛盾,一方面表现

在不同质量的劳动力供求状况不同,非熟练、低技能劳动力供过

于求.而熟练、高技能、知识型劳动力供不应求。如删2年底,我

国二、三产业占cDP比重为84.6%,同期城镇化率为39.1%,我国

8亿农村人口t1.5亿需要向非农产业转移。但由于二、三产业的

快速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素质和技能的劳动力供应,这就便大量

初级劳动力缺乏就业岗位,而许多需要高素质人才和技能的就

业岗位又招不到人。随着我国经济进行结构性调整,产业结构优

化升级的逐步加快,TDK贴片电容这些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

另一方面.劳动力结构性矛盾还表现在地区长,经济发达地

区和——些老工业基地都存在着结构性矛盾。UJh京为例.尽管由

于产业结构调整,在总体上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但是由于在金

融、保险、通讯、计算机等高知识、高技术领域取得了快速发展,

而出现了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根据中国劳

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公布的数据,北京(以2凹2年第一季度

的数据为例)总体上劳动力还是供大于求,求人倍率(求人倍

串:需求人数/求职人数)为o.67;‘、二、三产业的求人倍率分别

是0、0.194和O.806,表明二、三产业都有需求,但第三产业需要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